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唐范柱国绍兴三年九月 宋 · 汪伯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铁网珊瑚》卷三、《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一
积厚者流光,积薄者流卑,自然之理也。
范氏自唐咸通柱国起家,至我宋绍兴岁,凡三百年,本支六世。
文正忠宣二公继世将相,有功德于本朝,所积厚矣。
流光云仍,奕叶未艾,后世宜有是似者,厥维懋哉。
新安汪伯彦廷俊题于南粤之衮绣堂
绍兴三年九月一日
题温公庄子节帖绍兴十二年1142年3月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少年居乡里,文正温公来谒叔父讳材,得侍立左右。
今观其书,用笔端正。
扬子云云:「书,心画也」。
宁不信然。
绍兴十二年暮春晦月,河南尹谨题。
陈丞相都督仍兼宣抚 宋 · 朱震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
伏审畴咨上相经略中原。
运动神机,董虎貔之诸帅;
布宣天泽,吊鸿雁之遗民。
威声闻节斧之临,喜色见箪壶之迓。
窃以陈平尽护诸将,果收破楚之勋;
裴度往釐征夫,迄厎平淮之绩。
以帷幄之杰而授戎略,以庙堂之宰而敷帝恩。
考之古今,仅有一二。
况文昌之左辅,总天讨之中权。
盖虞帝东巡,方慰岱宗之望;
宣王北伐,独资吉甫之猷。
事有至难,时不可失。
恭惟都督宣抚仆射相公经邦任大,济世才高。
武王诞将,天威有若闳夭
高帝能用,人杰不如子房
陪清跸之时巡,致穹庐之宵遁。
天旋日转,曰还归;
霆扫风除,虏期殄灭。
属吾元老,成此大功。
方将俘馘酋豪,洒扫陵庙,遣戎兵以陟禹迹,使吏士复见汉仪。
某驰传所縻,拜尘伊阻。
路车乘马而遣申伯,逖仰宣威;
衮衣绣裳而迎周公,伫聆奏恺。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八,清抄一百五十卷本。
御赐陈康伯金线谱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三○、康熙《广信府志》卷三三、康熙《西江志》卷一七七
吏部尚书左仆射、进封福国公陈康伯请于朝而作家谱,上赐诰以褒之,命史臣汪藻以叙之。
端拜而言曰:夫六朝以来,家有谱系之学,又有谱系之书。
隋《经籍志》载天下郡县国氏族谱若干卷,唐世此学此书盛行。
五季淆乱,四方割据,马殷湖南,独能薄赋轻徭,又招纳贤者,故中州士多归之。
后以希声兄弟争国,士稍稍散去。
今观陈氏之谱,其先世系出颍川陈乡。
晋永嘉之乱,太尉广陵郡公准之六世孙步兵校尉鼎南迁,分为五大支。
太尉十九世孙云骑将军真,二十二世孙常侍将军峤、沆,迁于睦州,宗系载于碑碣国史,为官族
二十四世孙太监太公逵,自睦州因官担簦而来,乃息肩于信之辉光黄銮社。
后五年,徙居怀玉山下隐浆社居焉。
生三子,长材析居于前,号曰前陈
次林析居于后,号曰后陈
三为僧。
但缘山水秀奇,风气完固,陈氏又世多积德,泽及子孙,由是英杰辈出,开科业儒者一百三十馀人,蕃衍盛大。
析居于祥符九年,分二十有一支。
三十二世孙仁瑞遭难避地于亳州谯县三里,后迁于弋之峦山下,爱山水之胜,遂迁居焉。
生一子钦,拜官莆田,寻擢承直郎,判信州谥明道,以明堂及以孙贵恩,赠太师追封英国公,实起家之祖。
生二子,长文义,早年高尚,晚以礼聘玉山书院山长谥学正,以孙贵赠太保追封镇国公
文清,以文荐知东阳尉
文义生仕尧,以孙贵赠太师追封越国公谥孝靖
生三子,长林仲,以皇恩赠上骑军都尉
次荣仲,以力名封上骑轻车都尉
亨仲,登绍圣甲戌进士,拜左承议郎,寻擢江浙提举转运副使,以子贵赠太师追封秦国公谥忠肃
生二子,长康侯,登建炎己酉进士,授迪功郎,累擢防禦支使大中大夫统制
康伯,登宣和丙午进士,拜左右仆射进封福国公
家声世范,赫赫播扬,世不乏人。
夫木之茂者必盛,流之远者必深。
兹谱之作,上不忘其所自,下不忘其所传,又所以收人心暴怒之性,为尊尊亲亲之念,昭穆以之而明,亲疏以之而辨,庆吊以之而往来,患难以之而矜恤,服虽尽而情不尽。
后之子孙继述而起者,溯流而寻源,斯谱之所以不可不作焉。
方今圣皇在上,天成地平,相协厥居,彝伦攸叙,时乃化行于上而俗美于下也。
吁!
陈氏之子若孙,能体是心而勿替引之,则世泽之衍,世德之深,有以光于前,而谱之传愈远而无穷矣。
藻承圣上命,俾书其端,不敢以不文辞。
徽猷阁待制致仕苏公墓志铭绍兴十年五月1140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九、《浮溪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苏氏自唐许公,世有人,其后分居闽之泉山
真宗时,有讳仲昌,负文武材,召试贤良方正,属六科罢,举进士
既策名矣,以小失有司程度,补三班官,非其志也。
仕至左屯卫将军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历知宣、邵、复三州以殁,赠太师、福国公
生绅,复举进士贤良方正科,入翰林学士,知河阳,年未五十而卒。
生颂,相哲宗,元祐间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致仕,与翰林皆赠太师魏国公,始葬润州丹阳
公讳携,字季升丞相季子也。
幼庄重,举止如成人。
丞相开封尹濠州,赴御史台诏狱,公年十三,随至京师,僦舍御史府前,朝夕入问起居状。
间衣举子服,诉其诬于待漏院宰相吴正肃王文恭见其警敏,召至前与语,奇之,事由是得白,而公亦以此知名。
用父任为瀛州防禦推官,调监澶州河北草场
既少年得声誉,益亲师友、力学问、为词章。
当路交荐之,复辞荐书不受,而请授同僚之贤者。
故一时名士,皆屈辈行与之交。
秩满,授武成军节度推官
丁内艰,免丧监润州织罗务,会课改宣德郎
丞相春秋高,请閒就养,得管当南京鸿庆宫。
徽宗皇帝立,转通直郎赐绯衣银鱼。
丞相薨,服除,缘兄入党籍,差监兖州东岳庙
寻除丹阳县,会令阙,行令事。
陈力二年,如实为令者。
通判庐州,民便安之,去郡,相与遮留,为之罢市。
中丞蒋公猷荐为御史台主簿,迁光禄寺丞,改大宗正丞尚书仓部郎中
经郊祀恩,赐三品服,擢卫尉少卿
久之,移光禄
靖康初,寇至京师,公昼夜乘城。
素羸,不胜暴露,寇退即求去。
渊圣皇帝雅知公名,谓执政曰:「如此等人,可使之去朝廷耶」?
命降堂劄留之,非故事也,时以为荣。
数月复求去。
直龙图阁、知明州
金人渡江,浙东西皆震,独四明罢乡兵、省科调,民恃以安。
俄请奉祠而归,寻避地闽中
以坟墓在丹阳,由海道往来闽浙间者数岁。
绍兴初,召赴行在所,除宗正少卿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皆不拜,复主管临安府洞霄宫
起知温州,亦不拜。
召为太常少卿,力辞于朝,不可,则见上以辞。
翌日,诏权尚书刑部侍郎
居无何,得微疾,上章请老,除徽猷阁待制致仕。
数日,以不起闻,上嗟悼之。
得年七十六,时绍兴十年正月九日也。
积官至右朝议大夫,赠通议大夫
公退然如不胜衣,与人言,惟恐伤之。
然刚正敏明,凡事亲、居官、治民、与人交,一出于诚,非今人可及也。
所至必先问职当如何,见有利害可论,必孜孜建明,不为苟且,而卒归于忠厚。
若摧彊去恶,则忘其身为之。
其发擿奸伏如神,人不能秋毫欺也。
以此自州县历台省至为侍从,五十馀年,无一事不可纪者,隐然为国名臣。
嘉祐治平以来,公卿之后能守家法者,莫公若也。
武成时,行县,吏送之郊,顾谓吏曰:「某盗二人,于情于法皆可生,胡不谳」?
吏曰:「诺」!
及归,守迎谓公曰:「官吏无赖,至擅出人于死,既曰彊盗矣,有可悯者乎?
幸吾二人不预也,亟治之」。
公曰:「使纾此狱者,某也,某当坐耳」。
且为言其所以生之之状。
守大怒,将并案公,公不为回,而二人卒不死。
丹阳当东南舟车之冲,异时高句丽入贡,吏并缘掊取,方数百里骚然。
公为区处于未至前,既去,民不知其使者之尝经由也。
岁饥,行赈济法,公曰:「循虚文,忘实惠,可乎」?
乃乞米于有司,有司以为难,请之再三,必得米,则朝夕临视,汲汲然惟恐其不均,虽邻邑之归者,亦受而不辞,所全活以千万计。
方国家兴学校、新祠庭之时,京口号为多士,又三茅山在其提封,生徒之不逞者,凭藉为非,视州县蔑如也。
公一切以法绳之,旁观为缩颈而公处之泰然,人知其不可犯也,无不屏息,丹阳大治。
合肥俗喜告讦,为匿名书,至有窃乘驿以驰者。
行州事,得何人书于讼箧中,物色久之,释然悟曰:「此老吏某人所为也」。
立遣人捕之,则已亡去,索于田间,得之。
叩头首服,寘诸法以徇,由是其书遂绝。
曲院亡曲数万斤,觉,曲官与狱官通,猥归罪于持衡者,以为私其赢于酒官,因使之亡去。
公语曰:「持衡者交私,不过铢两之赢耳,能积而至数万斤乎?
且负担者几何,人岂无可会之数耶」?
狱官不得对,果曲官纳磨户金而授之虚券,曲材未尝入也,左右大惊。
仓部尝请于朝,岁漕冬初不至者,监司若州县官皆坐之。
吏持符请书,公袖符见长贰曰:「今兹漕至者未半也,吾符一下,坐者无虑数百人。
禋祀止数十日间,士大夫当得恩数者皆阁矣。
若稍引一两月之期,俟礼成而下,则彼将何辞」?
长贰从之。
士大夫欢传曰:「苏季升仁人之言也」。
建炎赦至,明州戍卒数百人还,据地求卸甲钱。
公大怒,叱去,而阴勒牙兵为备。
未及门,果噪而还,趋库授甲。
公不为动,徐禽为首者数人戮之,而置其馀不问,一州为之肃然。
盖公之过人者,类皆如此,难以一二记也。
公虽精于吏事,而未尝一日去书不观。
有文集五卷,尤长于诗。
韩驹崔鶠,以诗名者,每读公诗,曰:「苏季升未尝言诗也,每一篇出,高妙敷腴,吾不能及。
古人不以多为贵者,其谓是乎」!
初娶元氏,章简公绛之孙。
次娶曾氏,资政殿学士孝序之女。
继室复以其妹,相敬如宾,四十馀年,后公月馀卒。
皆封恭人
子孟容,右修职郎两浙路转运司干办公事
孙箴,登仕郎
公卒之五月,孟容奉公葬于镇江府丹阳县冈之原,以曾恭人祔。
藻从公游最久,得公之典刑名理非一,会孟容来速铭,义不得辞。
铭曰:
苏氏胙许,繇唐迄今。
蝉联再兴,实始翰林
绵庆既远,乃生魏公。
辅佐泰陵,功名始终。
帝想风烈,聿求其人。
曰汝是似,为吾近臣。
似之伊何,忠孝直清。
流辈尽矣,岿然老成
入侍禁严,于祢有光。
年及黄发,祉非不长。
无缺亏者,人胡叹嗟。
岂德之厚,报犹未遐。
大江西来,龟筮叶占。
万古之宅,先茔是瞻。
礼席致语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
奠币告期,配合既成于五两;
治辰叶吉,绸缪适迨于三星。
方亲合卺之仪,宜举合簪之宴。
恭惟某人渊源学海,黼黻儒林。
妙选无遗,始信青钱之价重;
新声和叶,悉知白云之句高。
尝振臂以当千,几擅场而挟两。
骐骥一鸣,而望燕首越;
干将百鍊,而剸革斩犀。
岂徒为江左之文豪,直欲继洛阳年少
乡人耸慕,夙高驷马之门;
女党荣观,今作乘龙之客。
久钦俊誉,愿缔率姻。
某人谱系清高,雅重崔、卢之甲族;
封疆密迩,何殊之世昏。
旧传逸少之嘉,恨识长卿之晚。
初月乍随于秀,嘉期有协于桃夭。
幸玉趾之来临,结金闺之永好。
如借津梁于星汉,大开樽俎于桃源。
衣萦伯子之香,带动九枝之烛。
谢公庭庑,益添珠玉之芳;
嬴氏箫笙,当有凤皇之应。
薄技上逢于绮席,芜词敢侑于清觞。
九宾珠履会清宵,羽盖参差次鹊桥。
应有玉台供抚扇,岂无丹凤吹箫
一枝仙桂香全近,三月蟠桃色正夭。
看取樽前冠玉客,乘龙喜气近烟霄。
寿昌县胡氏墓志铭崇宁二年十一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
某之从祖叔父名况,崇宁元年奉议郎信州铅山县事,十月庚辰丧其夫人寿昌县
明年,使来告曰:「吾将以崇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乙酉,葬寿昌常州江阴来春道泰之原。
属汝铭」。
某谨按,寿昌君姓胡氏,世为毗陵望族。
曾祖讳某,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沂国公
祖讳某,太常寺奉礼郎
父讳某,早世,弗及仕。
胡氏自文恭公起家,尝以其兄之子归吾从祖祖父校理
既又以其兄子之子归铅山,于是遂为世姻,而寿昌校理之夫人以姑侄为姑妇。
凡吾周氏之族,皆曰铅山夫人之贤,似吾校理夫人之贤。
盖其为胡氏也,保傅之训教者相若也;
为周氏也,姑妇之诏听者相若也。
故以其所以为女事者为妇事,而周氏之为妇道者皆曰是为妇足法。
以其所以为妇事者为母事,而周氏之为母道者皆曰是为母足法也。
呜呼!
女子之行,不出于阃,拟人之善,莫如其亲。
是所以书也,所以信也。
寿昌盖以夫登朝,封为邑君,享年五十有七。
生男子五人某,皆举进士
女子三人:长适晋陵胡璿,次适高沙李材,次许嫁姑苏徐孝广
孙女一人。
铭曰:
生有训,归有诏。
妇是则,母是效。
惟寿禄,彼覆焘。
订来者,视丰报。
陈左相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
某启:大庭作命,揆路升华。
鼎铉不移,首冠九官之右;
台符增焕,益隆四海之瞻。
某闻解琴瑟之弦,所以正五音;
调鼎鼐之实,所以齐众口。
盖习治久安之弊,而玩岁愒日之多?
蚁穿弗填,有溃堤抉石之忧;
蔓草不图,为错节盘根之患。
悼折肱之已误,顾反掌而奚难?
戒覆车之辙则安焉,易败者之棋则胜矣。
恭惟仆射相公受天大任,为国元臣。
属当宁旰食之物,承前人覆餗之后。
鍊五色之石而欲试补天之手,储万金之药而共推医国之工。
剔除邦蠹而复睹清明,救疗民瘼而一苏疲瘵。
丕冒惟新之化,独高再造之勋。
郭中令之考,而与国均休;
卫武公之年,而与民偕乐。
讼言如此,舆论所同。
某枯朽陈人,伶俜末路。
久托林居之陋,侧闻廷涣之传;
倍深喜跃之情,实谓知怜之素。
宰路播洪钧之大,每怀藜藿不采之恩;
神山弱水之遥,讵复鸡犬同升之望?
司勋员外郎陈康伯关升郎中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八、《杉溪居士集》卷四
敕具官陈康伯天官之属,冠于郎选,叙其正位,是惟旧章。
爰因积阅之劳,兹举陟明之典。
以尔风猷宁远,操履端良,学有渊源,才惟通敏,备更事任,蔼著声华,宜稽辨等之文,俾陟正员之任。
列职虽旧,申命维新,其务钦承,益隆誉处。
可。
陈康伯辞免兼修玉牒恩命不允诏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一、《杉溪居士集》卷六
康伯:省所奏辞免兼修玉牒恩命事,具悉。
朕惟文字之职,史才实难,况备纪于仙源,且丕昭于伟绩,是为大典,尤在得人。
卿器度深闳,风猷凝远。
耸禁涂之重望,擢艺苑之英标。
识造精微,文推瞻蔚。
洞贯古今之体,灼分疑信之传。
断自朕心,俾兼撰述。
方资秉笔,忽览露章。
选任既宜,谦词难徇,亟祗成命,用副眷怀。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陈长卿凌季文弋阳寄酒曲以诗谢之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六十行年两鬓苍,兴来犹爱引杯长
黄翁垆下山河远,酒母车来驿传香。
碧落侍郎烧鼎诀,粉闱仙客驻颜方。
三斟卯饮心无事,一枕亡何是故乡。
黄夫人向奉使姻家陈长卿姑,黄簿妻。)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栖枳棘莫消魂,身托丝萝在德门。
三后姻联门户重,贰卿阅阀德名尊。
伤心结蚁灵轜远,保室鸣鸠道化存。
为问如何慰冥漠,饱闻中外有孙。
陈长卿芭蕉二首 其一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
摇风捲起窗铺月,滴雨惊回梦怆神。
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
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
陈长卿芭蕉二首 其二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一幅青天世外珍,诗人得句共清新。
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巴峡神。
长恐天寒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
世间荷叶并蕉叶,不与红芳竞占春。
陈长卿五人同集韵 宋 · 王洋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受廛均宅亩,寸矩渐经营。
湖泛轻舟遁,峰排老岫嵘。
牧之推上第,吏部绝心兵。
列爵分全服,和声奏大庭。
暂辞侯马贵,聊抚帝弦清。
在谷为重,鸡缘德胜鲭。
无功须满斗,仲雅计全升。
顾我穷难送,如公福正荣。
惠施已富,陵也句初鸣。
径醉相逢乐,亡聊一洗平。
笠泽丛书于陈长卿以诗还之 宋 · 王洋
亲见子云貌不飏,迟以岁月名自彰
松江笠泽几多地,古今三作胜士场。
鸱夷已去乘海航,季鹰抚事惊秋霜。
五百年间天随子,汀洲杜若齐芬芳。
笔床茶灶湖光里,欸乃声中弄清泚。
有厨无烟釜爨空,过午悬箪藜苋美。
诗穷文怪两奇绝,造化别分闲日月。
一峰下岭晚当门,四颊寒鲈夜飞雪。
甘同世上伏腊勤,肯作人间觞豆客。
辟书不为救口忙,衔命终辞一官热。
借书当借物外书,洗除尘坌观浮虚。
异时曾此一过眼,故人相遇诚欢娱。
翩然好去追黄鹄,酒无两瓻歌一曲。
陈长卿以诗见别依韵 宋 · 王洋
朱弦之琴三人叹,此曲宜传广陵散
要知太上乃忘情,山上婴儿是雷电。
情钟我辈才力中,路傍野草年年丰。
原头火烧去不尽,天外春意来无穷。
西方真人言可恃,爱断有情如爱子。
暮年收足欲依僧,一钵一瓶聊止止。
西台仙客传风流,细说闲情宽我愁。
此身已分松窗下,衲被无人自𧛾头。
陈长卿侍郎以玉友末利见饷并示长言已酬再示一篇再此次韵 宋 · 王洋
少常仙伯词翰光,天鹅绶带连天香。
崆峒之人瞻北斗,假面不敢呈西凉
浮名于我亦何有,不爱热官能炙手。
诗参祖律品度高,饮遇故人情分久。
梦中不踏肥马尘,觉来惊看琼树新。
只愁三叠诗更好,有如恩爱成烦恼。
陈长卿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北山文集》卷二○
某顿首再拜。
即刻台候万福。
某前日蒙临过,喻以令祖铭文事,中怀感愧,殆不胜言。
累日念之,终不敢承命。
窃读行状,见所以种德遗后之道,汪洋深厚,非文气盖世者未易发扬。
顾此穷悴衰老之笔,出语芜陋,自盖藏不暇,敢承命乎?
又念辛亥岁,公考兰省进士,某以举子被选,宜有诸生礼。
今欲论撰先世之令猷,不仰求名手,而反下须之,某所以尤不敢者此也。
怀二不敢不以告诸执事,则轻率不揆之羞,实自贻之,愿赐孚察。
行状藏之箧中,他时閒坐,韨濯开卷,欲与古人同过目,故不以归纳。
并幸裁照,区区尚几面言。
使金贺生辰还复命表绍兴十五年三月 宋 · 宋之才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臣之才等奉敕差充大金贺生辰使副,以去年九月十日进发,十月五日盱眙军
十一月二日知军事沈该报,对境知泗州太师遣人传语,接伴使副已到,约来日过界,传御等并依正旦例。
臣遂遣人赍传御到状过泗州,接伴使中议大夫、守少府监上骑都尉杨子都,副使武功将军、内客省副使骁骑尉完颜阿烈回到传焉。
三日早,先发礼物等船过岸,相继渡淮,例至褥位,望金国阙拜如仪,退就幕次。
□接伴对(中缺)接问(中缺)各上马依序(中缺)(中缺)住六(中缺)封丘县,子都云:「前面联有日数」。
臣问:「自燕京东京几程」?
答云:「一千八百□□十以下程可到」。
又问:「东京北阙下想不甚寒」。
答云:「只与燕京相似,阙下枢□□□□便成冻」。
二十二日,渡黄河,至滑州
二十三日,至滑州
二十四日,至相州,逢报谢使副陈康伯等回分路过,相望差远,晚宿磁州
二十七日,至邢州
(中缺)赵州
二日,至真定府,会食,酒七行,子都等致二种于臣。
五日,至(中缺)日,将至望都县,子都等致磁器于臣。
七日至保。
八日至安肃州
臣见路□□宇雄峻,云是二郎庙,臣问:「闻燕京寺院甚好」。
阿烈答云:「昊天寺悯忠寺联好」。
九日,至涿州
十日,至燕山府,住五日,昭信校尉閤门祗候虞晋升传宣赐宴,校尉閤门祗候韩圭传宣赐茶果宣奉大夫燕京路都转运使上护军张钧押宴张乐及樽俎□设。
每举酒,劝揖再三。
见雪作,因诵诗一联,云:「白雪却嫌春色冷,故穿庭树作飞花」。
臣云:「此韩愈诗也」。
又云:「王介甫雪诗甚好」。
臣因诵安石「叉」字韵《雪诗》终篇,顾谓子都等曰:「此王介甫诗之精者也」。
又见雪未止,云:「此雪不偶然」。
臣答云:「此和气所召也」。
酒十三行。
十六至潞州,十八至苏州,二十二至平州,住两日。
修武校尉閤门祗候夏传奭传宣赐宴,兼赐酒果,昭武大将军平州路转运使上轻车都尉居实押宴张乐及樽俎如仪。
每举酒,居实劝揖再三。
酒中,杂剧口号有「两国通和不用兵」之语。
酒九行。
廿七日,至来州
绍兴十五年正月元日,互遣人传语,又互遣人劝酒为寿。
将上车,乃讲相庆之礼。
二日,至茂州
三日,至广宁州府。
八日,至辽河大口,司阍郎金宝传宣抚问。
九日,至广平馆,侍直郎刘锐传宣赐银合药。
十日,至沈州
十二日,中路与贺正旦使□□保等相见。
十三日,至东京辽阳府城外五里,各易衣上马,至辽海亭馆(中缺)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护军张浩副使安远大将军、行少府少监轻车都尉耶律知白相见,茶酒三行罢。
与子都等相□□□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韩玙传宣赐宴,武校尉閤门祗候□□传宣赐酒果,馆伴张浩押宴,宴礼如平州
云:「此中乃古辽阳唐太宗曾□此便是丁令威化鹤处。
□此去五十里,有□华表山乃(中缺)彼云管宁自欲□(中缺)(中缺)(中缺)传宣赐酒果。
十□日早,入天华门幕次,待(中缺)并馆伴使副,伴茶酒三□,至巳时(中缺)奉国书入见讫,殿上茶酒五盏罢,赐臣等对衣金带,问臣云:「宋国大国小国」?
臣对曰:「非大国非小国,乃中国耳」。
更不问语。
十六日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李琮传宣赐宴,武校尉閤门祗候完颜庆国传宣赐酒果,骠骑上将军、行□□部侍郎护军萧毅押宴,宴礼如前,酒九行。
十七日,随班入贺。
班首太傅普(中缺)弼上寿讫,同百官升殿赴坐,酒七盏罢,归驿。
十八日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高适传宣赐酒果。
十九日,赴宴,入太和门,随班升殿赴坐。
酒五行,起,簪花,再赴坐,酒宴礼如前。
二十日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刘君锡传宣赐生饩,武义将军閤门祗候骁骑尉高程传宣赐酒果,辅国上将军殿前右副都点检护完颜英押宴,宴礼如前。
酒七行,英、、知白同臣等易窄衫束带赴射所,知白、各射弩,英、臣之才等各射弓。
先英,次知白,次,各射中角碗,次臣之才,次臣环,相继各中心碗,各赐鞍马衣著。
授讫,复就位。
英、等云:「今日赐射宴,日尚早,可再射」。
遂再就射所,薄莫乃罢,酒九行。
二十一日朝辞行次,臣问:「上国官制莫多用唐朝否」?
答:「多用唐制。
三省六部,无枢密院,政事尽归都省」。
朝辞茶酒五盏罢,授国书传语而退。
出幕次,云:「早来殿上礼数,乃敌国之礼,如高丽、河西皆无此」。
臣答云:「荷上国待遇之厚」。
二十二日,早发至辽海亭,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杨珙传宣赐宴,昭信校尉閤门祗候飞骑尉义传宣赐宴及酒果,镇国上将军尚书兵部护军温迪刊押宴,宴礼如前。
将宴,举□□臣等,云:「西出阳关无故人」。
臣答云:「极荷有故人意」。
各为饮尽。
宴毕,与(中缺)二月四日,至平州
奉信校尉閤门祗候骁骑高翊宣赐宴并赐酒果,通议大夫、行滦州刺史、兼前军州事、上轻车都尉孙画押宴,宴礼如前,酒计三行。
八日,将至燕府,阿烈云:「今日城中依佛教迎太子游四门,南中有佛会否」?
臣答云:「无」。
又云:「此间人二月八日四月八日如此」。
臣答云:「南中四月八日亦有佛会」。
又云:东畔有山名长(中缺)人有(中缺)之山中草木及石皆白色,近高丽(中缺)閤门祗候赵居冲宣赐宴,忠勇(中缺)燕京路转运司事高(中缺)万二千里,亦非细事(中缺)几半□寝处皆同,今将叙别,岂可不饮(中缺)
四日,至泗州
□□臣等相从甚久,岂可轻别,且少留,须尽一醉,来日渡淮未晚。
臣等且拜□辞之(中缺)劝揖甚勤,酒七行罢。
出城,就淮岸幕次互展状相别讫,易衣。
子都等再置酒三行为别,臣等亦复劝子都等,酒罢再叙别,登舟渡淮。
右谨具表进呈,绍兴十五年三月民国平阳县志》卷六三,民国十五年刻本。)
题下原注,云此文出《万全宋氏谱》。
又此文题云「表」,实为随表上进之出使行程录,盖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