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范比部持节广东1136年 宋 · 苏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羊城使者神仙中,苒苒叱驭凌云踪。
绣袂吾徒强掺执,解手一举南飞鸿。
君侯烜赫标肉谱,文正烈祖忠宣父。
典刑付托呼所钟,经国风规俨如故。
伤时嗟我思古人,遗直茂勋君(粤雅堂本作名)世嗣。
春秋主盟由范氏,不战屈人从范智。
备尝世故无难易,出入淹回俱掌计
世推汲偃似长孺,共怀下惠贤展喜
鸟言夷面吾氓耳,岂弟公清渠自理。
声华本实警蛮貊,锋颖天然加峭利。
转粮遵海爰究度,并按三河应不避。
追车少日便还朝,首出儒林冠循吏。
陈参政长卿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双溪集》卷一四
伏审光膺诏策,延贰台司,命布幅员,誉洽朝野。
伏惟庆慰。
窃以往谐邦柄,卓哉注意之贤;
参秉国成,允矣济时之杰。
副代工之三事,必赉钜儒;
择圣教之中庸,莫非至道。
泥运钧而俾乂,石投水以罔艰。
同符《虞典》以咨俞,合契周家于盛际。
恭惟参政皇图极挚,圣奥思融。
斟酌研几,照微虑远;
笼罩当世,度宏识优。
阅机务輗軏而敏详,诵典故渊源而弗厌。
出入金华之闼,从容玉笋之班。
称职当官,陪銮扈跸。
绝域缔好之辩,邻壤绥怀;
常伯铨综之精,台阁宠剧。
曩者区区外转,去严密迩联;
汲汲本朝,复鉴裁重任。
须赖新画,柬记旧劳。
岩瞻觖于小知,佥议期于大受。
调燮中和有体,咨度正始高风。
揽听清门,进读裨益。
有言有绩,无党无偏。
处心存忠恕之怀,除吏廓思皇之量。
赞教化而美风俗,兴礼乐而弭兵戎。
方且钟鼎勒铭,表勋阀之显赫;
麒麟图绘,著辅佐之隆平。
术业范世之全人,率履稽古之能躅。
远猷明著,盛美鲜侪。
妄祈洪钧,僭越愚分。
尪孱朽惫,险阻长涂;
乏劣孤穷,攀跻无计。
居二浙七旬之叟,惮九江三峡之行。
敢萌叨窃之心,实欲便私之计。
愿徙寘于近地,轸老病而恫矜。
觊沐生成之慈,庶脱颠沛之患。
故称贺之末简,陈悃款之鄙情。
惭蕞尔兮鲰生,仰伟哉乎造物。
意念倾吐,笔牍荒芜,颂向之归,敷输奚既。
陈康伯右仆射绍兴二十九年九月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天地交而万物泰,故君子长而小人消;
明良合而庶事康,故股肱喜而元首起。
时我贤辅,夙推本朝。
念久预于政机,用峻登于相府。
诞扬休命,敷告明廷。
具官陈康伯,才赡而气和,望高而实茂。
羽仪一世,森玉笋之清班;
出入十年,佩紫之禁橐。
方剖符而作牧,亟赐环而造朝。
副予求旧之诚,佐我图新之治。
老而益壮,凛松柏后凋
知无不为,判蓍龟之先见。
中台常伯,侍便坐之经帷。
处心近厚而有容,遇事至刚而不挠。
爰自论思之列,径跻丞辖之司。
文武兼资,所临底绩。
安危注意,何适不宜?
朕以眇躬,获承大统
久选于众,思得其人。
式符岩石之瞻,遂正台衡之拜。
荣开侯社,光陟文阶
次辅之登庸,隆大君之体貌。
于戏!
上帝复高祖之德,永怀继述之为难;
皇天付中国之民,所念安全之不易。
惟同寅协恭可以洪至化,惟任重致远可以迪成功。
兹厉谋猷,往承眷瞩。
奏屯驻盱眙濠寿利害绍兴三十二年秋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永乐大典》卷三五八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一
臣契勘虏酋亮去岁南来,以十年之经营,率诸国之强大,盖将为必渡大江计也。
而天道恶盈,就陨江干。
葛王虽欲迫胁丑类,复效前非,惟不敢其下决未肯从。
第惟用兵之道,不恃其不来,而况中原旧兵,不啻十万,然则群下贪功,窥我淮甸,亦岂可谓无此心哉?
臣诚过虑,以为万一有此,而其深鉴去岁之失,摘那精兵数万,先据两淮形势,北通清河、涡口之运,南扰真、滁、庐、寿之间,则恐未易支吾。
臣愚以为今日之机,其在两淮,不可不预作措置。
淮东宜于盱眙屯驻,以扼清河上流;
淮西宜于濠、寿屯驻,以扼涡、颍之运。
其他大兵节次进屯,各立家计。
纵未能使之詟服,而我之势力日以寖立,人心毕归,精兵可集。
傥益兵数万,则江南基本强矣。
至于屯田之计,可以招来淮北之人,以岁月为之,先至者获利,则彼必源源而来。
惟今日之事,钱粮二者最为急务。
乞明戒朝廷,申敕有司,广行科拨,趁秋水未涸之前,积于两地险要去处。
庶几军旅之心不致回顾。
自馀臣与陈俊卿许尹子细面议,必具奏禀。
事或有疑,伏望圣慈不以臣愚不肖,宰臣陈康伯等以书诘问,当毕其说。
上备采览,伏乞睿照。
〔贴黄〕臣契勘楚州正对清河,将来遣兵分守,责在淮东都统随机处置。
惟是当于海口多备海船,以防粮道之出,伏乞睿照。
臣之所陈,姑叙大槩。
窃惟兵家之事,变化不常。
异时淮东西两地,自当酌量虏人所犯轻重,随宜应援,难以预度。
某处必以若干人守,某处必以若干人战,必欲进而攻取,必欲退而不为,属在天时人事,固难执一也。
伏乞睿照。
臣闻兵事以几为主,几微之理,其端无穷。
臣自被罪,日夜思虑,不敢时刻少废。
今日两淮屯兵,正欲示之以形,更观其变,徐为措置。
若一向示弱,则狂虏有轻我之心,中原失来苏之望。
虽遣间使,难以得志;
又况陕西山东之兵,方图牵制,而我无中立之师,则首尾隔远。
虏人得以并尽其力,专攻一处,为害甚大。
区区愚虑,未敢为当,伏乞圣慈更赐详察。
陈氏族谱序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四、《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三○、《陈文正公家乘》卷三、康熙《西江志》卷一七七、康熙《广信府志》卷三三、同治《兴安县志》卷一四
左司丞相福国公陈公,以其所修《陈氏家谱》示予,且属为之序。
浚肃观毕卷而叹曰:盛哉斯谱!
仁义蔼然矣。
江南之有陈氏,自太监太公逵始,其后析居,分为二十一支,再分为五十四小支。
康伯公自仁瑞公支,由颍田避难,而睦、而怀玉、而莆、而泉、而谯,再徙而来者也。
太监盖千有馀年。
其间以文章道德勋名功业自见于世者,不可覼缕。
于戏,盛矣哉!
公承父兄之命,请于朝而修谱,今始克因厥遗绪,诠次成编。
必先之以旧谱序文者,明作谱之权舆也。
次之以史传记载者,姓氏之源流也。
又次之以郡县及世表者,见门第素望有在也。
于是为图以详世系焉,其为图也,准欧阳氏五宗九世之法,推而上之,则见其本之所自出,逊而下之,则见其支之所由分。
愈推则愈高,而尊尊之义昭
愈逊则愈卑,而亲亲之仁溥。
谱法莫备于兹矣。
复以行实见于翰墨间者系之,则又推谱之馀意也。
嗟夫,谱岂易言哉!
自大宗小宗之法废,而尊尊亲亲之道所赖以不坠者,惟谱牒存焉尔。
至欧阳氏推本年表,著为图谱,而后谱法有定论,盖得大宗小宗之遗意也。
近世公卿大夫士家鲜知讲及于此,间或牵联附合,如剪,气味不相入也。
或填隙补空,如断港绝潢,脉络不相贯也。
浑沦者病繁芜,简略者病枯索,大率无徵无法,谱云乎哉!
夫图永传者,贵乎有法,冀后信者,贵乎有徵,无信不足传,无徵不足信。
公之是编,世系虽远,断自仁瑞公始迁弋为适,则有徵矣。
谱牒虽夥,本于欧阳氏之格律为正,则有法矣。
是诚足以传永信后,视彼穿凿谬戾之习,岂不径庭也哉?
公勋名德业,前辉后裕,轩轾穹壤,熏灼古今,独步当世,宜其所成之不苟也如此。
是编成,不特陈氏子孙皆有以兴起其尊尊亲亲之意,引而不替,而四方贤士大夫苟有敦仁义、重本始者,且将于此取法焉,庸叙以归之。
张浚拜书。
继恩堂记绍兴九年八月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七、《紫微集》卷三一
绍兴八年春,谋成都帅,朝议难其人,于是辍兵部侍郎直学士院晋陵胡公以为枢密直学士成都府路安抚大使
公辞以母老,疏再三上,不报。
朝廷乃为秀州增置通判军州事一员,以公弟右通直郎彦国居其职,俾奉其亲官下,以慰公来谂之意,士林耀之。
成美居官之明年,赞郡少间,顾舍次湫隘卑庳,殆不称簉贰之居,因以其状上外计,得钱三十万,度听事之南隙地,作室五楹,辟其东为吏舍,其西以待缗钱之隶于我者,即其中为退公思政之所。
既成,因顾念而言曰:在治平丙午,我先祖魏国文恭公枢府六年矣,上章乞还印绶,乃拜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仍以先祖少师签书秀州节度判官厅公事,以宠其行。
距今盖七十三年,而彦国用仲兄故,复踵前武。
又今之治所,即前日节度判官之厅事也,彦国不佞,无以似其前人,而亦承天子之渥命,其何以堪之?
乃榜其檐曰「继恩」,庶几朝夕缵其绪业,家训是承,恪其位著,国恩是报,且使来者有观焉。
是岁秋八月,会予侨寓是邦,因请记其事。
予尝䌷绎旧史,知胡氏之世次班位,盖自文恭公始大其门,于仁宗时翰林学士本兵柄,其后修简公神宗,复自中执法兼浴殿而丞尚书,盖再世柄大政。
而今兼翰林学士尚书公与成都密学公,皆嗣为名命,则凡掌内外制诏者通四世焉。
故世言衣冠文物之盛者,必首胡氏。
少师公位不配德,晚亦官为列卿,监帅大藩,未为不遇也。
知成美所谓能守其业者,且又将光显矣。
予嘉其七八十年之间,祖与孙相继,蒙国恩厚,如出一迹,庶几所谓奕世载德,不忝前人,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者,故为之书。
绍兴九年八月某甲子记。
龟峰 宋 · 陈康伯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形势如龟禀赋奇,昂头曳尾向溪湄。
石色烝霞红甲润,苔痕湿雨绿毛垂。
恍如献瑞在官日,犹似呈书出洛时。
千秋矻立层霄表,寿比可等期(以上《陈文正公文集》卷二)
〔附录〕平台召对赐御笔金书荩忠二大字内则诗四章谢表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陈文恭公文集》卷一
绍兴三十一年二月戊申早朝罢,召令谕宣陈康伯至殿左平台上,赐露华酒一瓶、烧割一分、点心二样、各攒下饭一。
臣奏领叩头拜赐讫,圣谕曰:「此时百姓无科敛之扰繁」。
康伯对曰:「陛下恩泽已覃被四方,但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远近犹有艰食之人,须臾二、三年休息,庶几人皆得所」。
上曰:「然」。
遣文书房官捧鸾笺御笔金书「荩忠」二大字,《内则》诗四章,手赐臣康伯
臣拜跪谨叩头领受,俯伏叩谢。
臣见今六十三岁,历事列圣三十六年,日侍经帷一十五年,丝毫无补,坐縻廪禄,臣虽至愚,讵不知愧?
伏蒙赐宴,分当死报。
遂蒙赐字赐诗,面谕加宠加隆。
百拜而受君父之恩,奕世以为子孙之宝。
伏愿福祉同天,奠皇舆于有巩;
博厚配地,流圣泽于无疆。
臣不胜欢忭,无任瞻戴感谢之至。
按:《陈文正公家乘》卷二,道光三年重刊本。
〔附录〕皇上敕命修编家谱谢表草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陈文恭公文集》卷一、《陈文正公家乘》卷二、同治《兴安县志》卷一四
陈康伯叩头拜谢。
窃念康伯自弱冠以来至于今日,叨蒙累朝列圣作养拔擢之恩,简任顾托之命,天高地厚,不可以名言也。
盖当委质鞠躬,少图报称,而才疏识浅,莫效涓埃。
我皇上遣侍慰谕,宠以玺书,锡以金币,实倍常伦。
昨进家谱,敕令史院修编填讳。
奎章睿藻,降自重霄。
非惟饮德于馀生,抑且衔恩于身后,诚百年之旷典,亘今古而不再也。
伏愿圣躬保重,圣寿隆长,德政日新,邦家巩固。
臣等不胜欣跃,无任感戴叩谢之至。
〔附录〕圣恩颁赐䌽色蟒缎十表里白银五十锭谢表草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陈文恭公文集》卷一、《陈文正公家乘》卷二
康伯谨奏:为谢恩事。
兹者恭遇太高殿、九庙等安额,钦蒙遣臣祭告礼成,伏蒙圣恩,颁赐䌽色蟒缎十表里、白银五十锭,臣谨稽首顿首祗领。
伏以紫殿依山,崇享帝之闳宇;
黄金揭榜,脩告神之令仪。
惧祗役以多愆,推恩而既渥。
煌煌文绮,恭擎天府之颁;
炳炳温纶,敬戴主恩之重。
忱殚华祝,效日瞻于尧民;
寿比嵩高,歌《天保》于周《雅》。
臣无任感谢之至。
黄庭帖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五
康伯惶恐顿首,再拜上覆:康伯辄有少意于禀。
近搜访得褚河南小字《黄庭经》一卷,虽未辨真赝,要似非近时墨迹。
仰恃眷私,率尔持纳,为书府之玩,傥赐指留,不胜万幸。
郡中马氏,有唐卢棱迦高僧画像,乃禁中旧物,印记颇多,上亦有唐宝。
今已依近降指挥收买,专人申纳太师公相府,亦乞钧照。
康伯惶恐顿首,再拜上覆。
与友人书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凤墅残帖释文
康伯咨目,顿首再拜知县学士乡兄执事:秋风戒凉,鸣弦多暇,伏惟岂弟有相,尊候万福。
区区未繇瞻晤,切冀为才业珍护,别听除擢。
拳拳不宣。
知县学士乡兄执事
康伯咨目,顿首再拜。
族谱志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陈文恭公文集》卷二、《陈文正公家乘》卷二
吾先公忠肃公,惓惓以追远报本以葺谱为事,参互考订,求之有年,未克成编。
一旦侧世,命康伯宝藏家庙。
至此四十年,家族弥昌,子孙寖蕃。
第恐异日支流绵远,或有视骨肉如涂人者,勉承先志,请朝赐诰。
又命史臣续所未续,得备述详书,以酬先公之志于地下。
至于立身扬名,增光前烈,尚该族之才俊者。
世孙康伯顿首谨志。
祝文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陈文恭公文集》卷二、《陈文正公家乘》卷二
大宋绍兴三十年岁次庚辰八月丙午朔越二十七日壬申上柱国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知制诰、国史院、进封开国信国公玄孙康伯,谨以牲酒之奠,致祭怀玉山隐浆社里第九世上祖六一居士府君同妣杨氏灵墓前,而言曰:人本乎祖,百世匪遥。
精神旁通,体魄如在。
远孙席庇,展省还乡。
万木一春,万水一清。
丰本浚源,用永有誉。
惟我上祖,寔克相之。
祭祖祝文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三、《陈文恭公文集》卷二、《陈文正公家乘》卷二
孝玄孙康伯谨以牲殽奠,敢昭告于峦山社里陈氏始迁第一世上祖谥明道、行一公、赠太师追封英国公府君,妣黄氏夫人;
高祖学正、行一公、赠太保追封镇国公府君,妣何氏夫人;
曾祖谥惠和、行三公、赠太师追封楚国公府君,妣郑氏夫人;
祖谥孝靖、行廿九公、赠太师追封越国公府君,妣徐氏夫人;
浙江转运副使、谥忠肃、行五十公、赠太师追封秦国公府君,妣郑氏夫人,继妣李氏夫人神墓前,而言曰:礼去乡国,省墓而行,重违远也。
我公迁于峦山,动踰百年。
井邑既殊,岁月亦久,疏逖松槚,事势使然。
馀庆所覃,靡问彼此。
康伯自窃科第,登进公朝,备列法从,推厥本源,敢昧所自。
谒告来归,展省墓下,追怀雨露,怵惕深增。
惟我公祖,流庆后昆,愿自今始,无旷彝礼。
尚飨!
陈康伯回授封祖居仁制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三、《斐然集》卷一二
人道以祖为本,惟仁者不忘其本,惟学士大夫则知尊祖矣。
怀德居善,既寿而康。
燕及其孙,位于朝列。
加上封秩,应吾禋赉之命,赞书申劝,并为尔宠。
里居称道,尚及耄期。
范直方枢密院检详官制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七、《斐然集》卷一四
本兵宥府,几务实繁。
前之所行,后以为例,视已成事,详处厥中。
必待更练之才,乃副司属之任。
尔议论明发,才周事为。
朕思文正忠宣,肇敏戎公,而不得见;
访求后裔,倘或有闻。
尔宜以奕世之所传,参今日兵政之治否,告于而长,岂曰小补之哉!
左朝请大夫司农少卿主管台州崇道观汪公叔詹行状绍兴三十一年正月 宋 · 汪若海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新安文献志》卷七七
公讳叔詹字致道新安歙之平辽乡新平里人。
曾祖承吉,祖瀚,皆以隐德终。
世基,故任通直郎致仕,赐绯鱼袋、累赠至右中大夫
妣太令人鲍氏。
公少龄敬悟,博见彊志,属文无险易,操笔立书,未尝起草,以故弱冠擅庠序声。
崇宁四年会试鄱阳,以第二人与计偕,次年春登第,授将仕郎虔州会昌县,未上,改宣州州学教授
秩满,转从事郎,移郓州州学教授
秩满,转宣教郎
朝廷行三舍法,专用经术取士,禁绝之学,公大好之,窃玩其书,故为文雄迈不群。
政和六年,至京师求试词学兼茂科,考官第其文入优等。
宰相见之,谓有苏、黄气,惧变一时文体,斥不预名。
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成资罢。
宣和五年春,有荐公文行者,除太常博士是年冬始至京师供职,转奉议郎
契丹大将军郭药师来降,有宠命为燕云招讨使,公奏疏言:「夷狄之人,狼子野心,自昔臣畜而亲昵之,鲜有不为患者。
独不鉴梁侯景唐仆固怀恩之乱乎?
以反虏归梁,意在逃死,一旦猖獗,遂陷台城
怀恩由蕃伍降唐,爵极王侯,自怀危疑,卒至反叛。
药师契丹之叛人,而我衅仇也。
宠之于内,则荆轲之事可为寒心;
用之于外,则侯景、怀恩之乱覆辙在前。
臣伏愿陛下以浑邪为奴婢,赐从军死者家,如汉汲黯之言,则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
弗听。
以公直忤宰相王黼风言官以他事弹公,斥归吏部,左迁无为军庐江县
自供职至是,甫十六日而罢,有识者冤之。
公于是挈老稚归隐新平中,日以读书为事,家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久之,当涂芜湖阙令,外台闻公名,召摄令,公辞,请益坚,勉强就职。
为政宽静,不鞭一人,邑以大治。
居无何,发运使卢宗原建议涸丹阳湖,可得田数百万顷,朝廷从之,役数郡民凡十馀万人。
宗原因近幸进,由中得请,众咎其诞,无敢显言者。
公独奋然以为非,弗肯发民会役。
宗原大怒,劾公非沮诏书,大不恭,遣部从事霍蠡督县役夫。
至,公弗遣介迓,亦弗与相见。
大怒,直造令治,不得已宾之,谢曰:「老病不能谒君,君勿过也」。
咈然曰:「公为太常博士矣,何肯先谒我」?
公拂衣起,取印寘厅事,呼佐吏谨视印:「上官如此,令不可为也」!
兼程走京师,上书阙下,言:「李白丹阳湖》诗云:『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陛下观此诗,则知湖之广袤为如何,讵可以人力涸也?
宗原欺陛下,役久弗就,死者必众,富人家产破什八九,百姓无辜,诚为可怜,宜亟罢以救十万众」。
书奏徽宗皇帝大寤,御批即日寝役,擢公提举潼川府路常平等事,实宣和七年春二月也。
公至潼川半载,为权右所疾,复以章免。
先是东川民趋利售盐井,岁久,卤竭课浸,亏破家产,偿官犹不能足,监系终莫得脱。
公一切奏蠲其逋,削去故籍,民免监系者数百家,至今为利。
潼川府户曹邦彦广安军新明县杨炳渠州邻山县陈陆皆奸黠弄法,积取受百金以上,他使者莫能按,公悉劾罢,贪吏歛迹。
公免去,今太尉刘公锜廉访使者,奏言公治状显著,一路悦服,宜蒙褒宠,不当反赐罢黜,不报。
渊圣皇帝即位,覃恩转承议郎,至京师,与枢密李纲书论时事,称于朝曰:「真天下奇才也」!
编修官
供职数月,有旨李纲所辟官并罢。
十有三日,金人围京师,公羁旅围城中,食屡绝,未始介怀,深以宗社为忧。
伪楚立,公之友或染伪命,公力诫之,弗从,遂与之绝。
敌退,迎上南京,屡表劝进,大元帅府公权太常博士,又命充彻币官。
上即位,仪礼皆公草
公劝汪伯彦李纲邓肃潘良贵可大用,上召为相,右正言良贵左司谏
始至,公谒之,有轻汪伯彦黄潜善语,公曰:「汪、黄人望虽轻,与主上同起草昧,未可间也。
相公宜委曲图济艰难,不可与之为矛盾」。
弗纳。
不幸公之友乡受伪命者,复以巧媚得权要,交恶公于纲、伯彦,以故公浸不偶。
会朝廷议驻跸维扬,公谒宰执,极言其不可状,皆弗以为然。
公因说皇叔士袅,劝上驻跸金陵,公为草奏。
上览奏大寤,顾谓士袅曰:「孰为此奏」?
士袅以实对,上宣谕曰:「只令汪叔詹草诏进来」。
诏草中有「姑留金陵,待二三年复还京都」之语,上涂去「二三年」字,易云「来」。
诏揭,衢路交相贺。
宰执力劝上驻跸维扬,趣省吏收还诏书,公度其必败事,遂拂衣归隐,除知太平州,又除检讨官,皆不就职。
用覃恩,转朝奉郎赐绯鱼袋
初,渊圣即位,公该锡服,乞回授乃考,朝廷虽著令不许,特从之,至是始自受绯鱼之赐,主管舒州灵仙观
朝散郎,继丁乃考忧,服阕,主管台州崇道观
左朝请郎,起家知池州
公自拂衣归隐,蹭蹬十载,年几六十始领一郡。
大丞相陈公康伯提举江东茶盐,与公同时在池阳,公常言「陈公风度凝远,必致大用」,其知人如此。
终更,转左朝奉大夫,除知鄂州
数月,移知永州,除权发遣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举路营田公事,兼京西路转运提刑提举茶盐常平等事,置司武昌
直秘阁,再知鄂州,转朝散大夫
成资罢,除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改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转左朝请大夫
朝廷免天下行户需应,令出免行钱,别州郡为六等,出钱各有差。
湖南所隶八郡,长沙月三百万,衡、永、邵月六十万,金华月四十万,郴阳武冈桂阳月二十万。
所均太重,居民多逃徙,郴阳武冈最甚。
公乃先蠲三郡什之八,始闻于朝,乞并与诸郡复蠲三之一,如请,人赖以安业
湖南边二广,俗好聚药毒,人死者颇众,公移文禁止,捕以厚赏,未几大改其俗。
南蛮数为寇,郡县弗能禁,公遣人谕之,有降者,厚赐使还。
于是相率而至者,前后联属,公皆还之,边境遂安
县令李氏子不肖,党奸人,奸人从其所贷钱弗得,遂诬李氏子有异志,常目其婴孩为唐太宗,诣阙诉之,朝廷命为制狱鞫其事,所连引甚众。
公卒明李氏子,出之,活数十人。
长沙帅,数月,拜司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路财赋湖北京西路军马文字。
公在武昌总领所凡八年,貔貅宿饱,军馀见粮,前后更数人,独号称职,赐金紫。
秦桧当轴,私其妻侄王子渭以为总属,子渭恃势,贪猾不逊,至盗军储,淫官婢。
公劾奏其罪,大怒,除子渭版曹属,以吕愿中代公。
愿中小人,尤为奸险,诬公以罪。
死得免,家居,主管台州崇道观
死之明年,召赴行在所
时有新贵者,与公素不平,遂中伤焉,复主管台州崇道观
绍兴三十年四月守本官致仕,是月十六日终于家。
凡四典郡,五持使节,阶至左朝请大夫,职至司农少卿,寿至八十一。
公人物轩昂,志节慷慨,博通经史,尤长于诗。
与人交,胸中无毫发隐,故士大夫以此称之。
见邪佞,疾之如仇,面折不能容忍,用是亦数见排摈。
异禀赋,善摄生,年八十,起居饮食如四五十许人。
处事益精明,笔力不少衰,至对客论天下事,亹亹不倦,皆有条理可纪。
初赴武昌太守,陛辞敷奏明辨,举止详缓,上再三褒异。
平生仕宦,所至称治,固无负所学,独惜其不至大用尔。
娶郑氏,封恭人,有壸则,能甘贫苦,佐公起家,再守武昌次年即世。
五男子:若水,右从事郎福建路安抚司准备差遣,先公卒;
若海,右朝请大夫直秘阁、知江州军州、主管学事
若川右文林郎江南东路安抚司准备差遣
若愚,右通直郎,知隆兴府丰城县
若金,将仕郎,先公卒。
一女子,嫁右朝请大夫、知德安府张璹
孙男十八人:取善,将仕郎
闻善,先公卒;
择善右迪功郎江陵府公安县主簿主管学事
好善,将仕郎
馀未仕。
孙女六人。
重孙男五人,女八人。
诸孤奉公柩葬于古城山之麓,谨述其官爵事业,愿假辞于立言君子而传之来世焉。
绍兴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九日,谨状。
重修清阴馆绍兴九年 宋 · 黄大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九、《成都文类》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八
古之制,退朝曰燕,退燕曰閒。
至近世,斋馆兴焉,所以讲道艺、思职业,其术一也;
而不知体者或以为非政。
成都自宋有国,臣守贤牧,魁磊相望,在庆历间,称晋陵蒋公。
公实作东斋,植楩楠至二千章,尝赋七言绝句诗,其人歌焉。
蒋公去而东斋废。
积四十有六年,同郡儒者胡修简公尚书右丞来为成都,则修东斋而益筑其前,是曰清阴之馆,申蒋公志也。
简公去,馆又不饬。
积四十有九年,公之季父文恭公之曾孙吾府公为川陕四道安抚制置使,而治成都,乃饬而新之。
惟公爱民之心根乎内,自公之节著乎外,雅重兴作,祗戒苟惰。
用能骫曲参订,稽度件具,蒐工于有馀,取财于必亡。
八年之冬,尽明年之春,以溃于成,众弗迨知。
馆故有牧守题名记,其像则列于斋壁。
是役也,访甲乙之亡逸失纪者而充其阀阅,衣冠之漫污就灭者而还其饬。
增绘秦蜀守李公冰而下十人,当斋之两楹,有著旧闻;
分置上所赐诏与夫御书永和《兰亭叙》之刻石于馆之二隅,以侈后观。
燕閒之义,于是无爽,且得为戒焉。
因命其僚黄大舆俾为之记。
嗟乎!
蒋公之东斋则废矣,距修简公之世益之为清阴之馆,复距今而饰焉,而间必有四纪,岂其兴废新敝盛衰果有常数,而世俗之智所不知与?
抑皆出于偶然,而亦无足为异者乎?
虽然,固可以见为政而知体者之难值,而间于岁月甚久远也如此。
遂以公命为记。
陈长卿小简 其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三
乙亥冬蒙恩移衡,丙子秋始获北渡,再涉鲸波,方抵雷阳。
寄命一叶万仞之中,脱风涛万死一生之地,崎岖万里,踰年乃克至徙所。
获保首领,再见华风,天地鬼神实相之。
然非大君子不遗旧物,力借牙颊,嘘枯吹生,万万无更生之理以至于此。
佩刻风义,沦肌入骨,何日忘之!
某在岛上时,侧闻舆议,窃知昨来衔命出境,不挠节于虏庭,有识增快,固可羞妾妇之颜而夺之气。
敢丐益坚雅志,始末不渝,俾含灵之类复见太平官府,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无由瞻承,伏乞倍保钧重,即膺考慎,副海宇苍生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