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宣上人玉渊堂 北宋 · 释道潜
玉渊閟苍崖,源深杳难测。
但见涓涓附箨龙,宛转来投小池侧。
小池方折馀两寻,蛙黾不游苔不侵。
青天无云落寒影,沈柔见底空人心。
妙哉支公营小筑,气象萧然真不俗。
夜吟朝讲度流年,何用峥嵘誇杰屋。
题竹轩 北宋 · 吴亶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虚室澄心近竹开,雪中无事共徘徊。
不须翠柏亭前见,自有清风座上来。
林小未宜轻瘦节,岁寒方可看高材。
支公适好诚何在,岂谓香严击俊雷(宋林师蒧《天台续集》卷上)。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 北宋 · 黄庭坚
押支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四 兽类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于阗花骢龙八尺,看云不受络头丝。
西河骢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长楸落日试天步,知有四极无由驰。
电行山立气深稳,可耐珠鞯白玉羁。
李侯一顾叹绝足,领略古法生新奇。
一日真龙入图画,在坰群雄望风雌。
曹霸弟子沙苑丞,喜作肥马人笑之。
李侯论干独不尔,妙画骨相遗毛皮。
翰林评书乃如此,贱肥贵瘦渠未知。
况我平生赏神骏,僧中云是道林师。
罗汉系南长老(原校:一本题云罗汉大禅伯南公吾十年前旧也因以诗遗焉) 北宋 · 刘弇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诸方喉舌卷舂容,直指慈幢信长雄。
翳尽全开扪海月,清多平挹洗天风。
相望(原校:一作忘)震旦传衣后,别寄西儿妙斲中。
好把沃洲论(原校:一作他日沃洲今)五老,冁然重此(原校:一作曾是)得支公。
题福州黄檗山确禅师息老堂(七言十韵) 北宋 · 刘弇
七言排律 押虞韵
顷来法席如师少,老去生涯似此无。
直寄天年谩龟鹤,聊收化日到桑榆。
苍环作抱三台壮,缟带明空一水纡。
时拂东斋坏云衲,更开南粤隐居图。
买山支遁初无费,示疾维摩本不徒。
夜雨龙腥飞别涧,昼烟禽哢落高梧。
斋馀短捉清生麈,坐久柔团暖称蒲。
三乐荣期犹俗物,二毛潘岳信拘儒。
禅林彪虎新眠熟,觉海乌藤旧搅枯。
不学昔人悲唾远,已将兹世脱鱼濡。
送程给事知越州 北宋 · 莫渊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北虏分庭正,东藩得郡优。
兼曹抛玉殿,重阁指蓬邱。
节制连江海,封疆直斗牛。
地虽邻故里,人始识元侯。
合浦珠还日,长河虎渡秋。
溪山归胜览,风月入冥搜。
使旆天边去,楼船鉴里游。
茶枪香泛泛,竹箭绿修修。
乐苑花犹卉,兰亭水尚流。
千寻经石篑,八月看潮头。
萧寺逢支遁,山阴忆子猷。
昔贤尝纵乐,太守好销忧。
倒载何妨作,扁舟未可谋。
朝纲须急治,民瘼俟全瘳。
青琐从虚位,朱幡且少留。
行当宣室召,还应傅岩求。
德望终归用,愚蒙祇自愁。
官资卑执戟,身势类浮鸥。
每玷乡人荐,长思国士酬。
那堪闻叠鼓,惆怅送行辀(《续会稽掇英集》卷五)。
叹二鹤赋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二、《淮海集》卷一、《历代赋汇》卷一二八、《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卷八、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光绪《甘泉县志》卷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广陵郡宅之圃,有二鹤焉,昂然如人,处乎幽閒。翅翮摧伤,弗能飞翻。虽雌雄之相从,常悒悒其鲜欢。时引吭而哀唳,若对客而永叹。圃吏告予曰:「此紫薇钱公之鹤也。公熙宁时实守此邦,心虚一而体道,治清净而忘言。既不耽乎豆觞,又不嗜乎匏弦。惟此二鹤,与之周旋,居则俛仰于宾掾之后,出则飞鸣乎导从之先。故鹤之来也,则知使君之将至;鹤之往也,则知使君之将还。是时一郡之人,好甚于姻,敬愈于客,如爱子之居家,若宠臣之在国,昼从乎风亭之滨,夜栖乎月台之侧,谓此幸之可常,颇超摇而自得。逮公之去,于今几时,人各有好,鹤谁汝私?具名物于有司,鸡鹜易而侮之,傍轩楹而蒙叱,历阶戺而遭麾。惟主人之故客,间一遇而嗟咨」。余闻而叹曰:「噫嘻,有恃而生者,失其所恃则悲。彼有啄乎广莫之野,饮于清泠之渊,随林丘而止息,顺风气而腾骞,一鸣九皋,声闻于天。若然者,又岂卫侯之能好,而支遁之可怜哉」!
书兰亭叙后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八、《淮海集》卷三五、法帖通解、淮海题跋
《兰亭》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逸少所书诗序也。右军以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郤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及其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韨褉于山阴之兰亭,酒酣赋诗制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构别体。而「之」字最多,至二十许字。他日更书数十本,终无及者。右军亦自爱重,留付子孙。至七代孙智永为比丘,俗呼永禅师。永卒,传其书于弟子辩才。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唐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帖,摹拓殆尽,惟未得《兰亭》。凡三召辩才诘之,固称荐经丧乱,亡失不知所在。后遣监察御史萧翼微服为书生,以诡辩才,始得之。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高宗奉遗诏,以《兰亭》入昭陵。惟赵模等所拓者传于世。事见何延之《兰亭记》。
天峰院记(元丰六年) 北宋 · 曾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六
阖闾城西二十馀里,山之巅有禅院,祥符诏书赐名天峰。考于图记,所谓报恩山南峰院者是也。记言:晋僧支道林因石室林泉置报恩院,唐之大中改为支山禅院,晋之天福改南峰额。予先世松槚在羊肠山之朝阳,岁时展省,屡过天峰,尝访遗诗旧刻,求其地之所在以参验之。而唐人刘长卿游支硎山寺,皮日休、陆龟蒙宿报恩寺水阁,题支山、南峰,皆为赋诗。宝历以后,州刺史白居易、刘禹锡,亦有报恩寺诗。按长卿至德中尝为监察御史;日休、龟蒙,松陵唱和,出咸通年。又言南峰院额,故相国裴休所书也。休乃大中宰相,于是一时而报恩、支山、南峰三名并存,则知《记》所载大中、天福更名者误也。今山下楞伽院有石刻,言院即报恩遗址。原田中有报恩惠敏律师塔碑,言建塔于寺之西南隅,当八隅泉池之上,中峰兰若之下。碑望楞伽,正在东北,而《记》所谓石室者,亦在楞伽,人犹谓之支遁庵。自庵前西向登山,可数百步,林中一径,入中峰院。自径前南行,其登弥高,又数百步,乃至天峰北僧院。其依一山,而道周有石,盘薄平广,泉流其上,清泚可爱。居易诗云:「净石堪敷坐,清泉可濯巾」。其谓是也。昔庄周言,庖丁之刀,十九年若新发于硎。陆德明释硎,磨石也。余谓此石,其平如砥,支硎之名,宜取诸此。而石文又有如蹄涔者,人谓之马迹石。故禹锡诗云:「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日休、龟蒙与穰嵩起南池联句,亦曰:「翠出牛脰耸,苔深马迹讹」。又曰:「支硎辟亦过」。牛头峰今在天峰之南。此其可考者。禹锡诗又有「泉眼潜通海」之语。与夫松陵诗所言承阁南池,惠敏碑所言八隅泉池,皆已湮没,失其故处,而裴公书额,亦不复见矣。若山下石室,山半石门,天峰之傍,有待月岭,下有碧琳泉,又有放鹤亭,其址犹在。而刘、白、皮、陆之所赋咏,皆不及之。此又不可考者也。昔逸少既谢会稽,安石犹卧东山,遁乃与之从游,自放虚寂之境,而有登临之适,故时人以为高逸。遁之所游多矣,维吴之报恩、越之沃洲最著。沃洲有养马坡、放鹤峰,故此山亦有马迹石、放鹤亭。传言遁常畜马纵鹤,其说皆有理趣,非窘拘于浮屠法者也。遁之没已七百馀年,而事之传于名迹者犹不泯,其为世所慕如此。近岁僧德兴者,始传禅法于天峰,继住持者十来人矣。德兴之始来,茅屋土阶,仅禦风雨,后有文启、慧汀、赞元、维广者,大增葺之。基土架木,上瓦下甓,堂殿庖库,廊庑寮阁,门庭戺街,次第完洁。东有浴室,西有憩庵,佛貌经藏,无不严具。以其治之非一人,积之非一日,而能终始如一,故赖以成就。其财赀则取之州人,非一家也。予尝以职事,获阅书于太史氏,因见景德四年有建言者,曰:「民佞佛费财,宜加禁止」。上曰:「佛教本乎修心,至于禅学,为益滋大」。于是言者不行。盖先王以道治天下,使人心化而不自知。故其盛时,赉独而无思犯礼者,非必士民也。释氏心法之妙,殆不失先王道化之意,乃知前圣后圣,其揆一也,岂虚言哉!斌公长老夙受法于明因禅师,又深通顺观肇论之旨,心地乃达,无所底滞,予之道友也。一日,谓予曰:「天峰自德兴新之,且及百年,愿有所记」。予谓沃洲,居易为之记矣,而报恩寂寥,未有记者,因为考论本末,书以畀之。元丰六年,龙溪曾旼记,吴郡朱长文书(《吴都文粹》卷八。又见《吴都法乘》卷一○,《吴郡志》卷三二,正德《姑苏志》卷二九,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一。)。
「元丰」以下十五字原无,据《吴都法乘》补。
予以四韵记陆大夫三高图自谓能省句矣后作绝句增画笔之妙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三 古像类
马解驮经度碧空,便令王许伴支公。
山童野仆立如石,忘却侬曾在会中(自注:兼为支公说道经。)。
赠陆远大夫 宋 · 晁说之
押支韵
顾陆笔墨森威仪,身后犹为道子师。
欲观道子观顾陆,陆孙定自有天资。
或言苦学龙眠者,不颂世德誇义儿。
肯为俗人落吾笔,王许支公实我知。
倘非从容接笑语,安得生气今如兹。
湖光万丈明珠满,对此佳客申愁眉。
又题陆大夫画逸少远游道林 宋 · 晁说之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三 古像类
会稽内史勤笔墨,远游中坐无一物。
何事支公爱神骏,团揭鼻齿映顶足。
拄杖圆笠如意负,蓬发著巾俱肃肃。
相向忘言在何许,望断高山空翠麓。
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 北宋 · 毛滂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
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
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
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用王宪韵寄参寥 北宋 · 邹浩
押词韵第十五部
天资不纷华,脱身礼白足。
一笑语曹溪,与世作眼目。
有时戏毛颖,新诗奴郑谷。
翘然(正德本作首)百家中,疏烟澹脩竹。
顷年古招提,山青水澄渌。
倾盖揖孤标,令人惭逐逐。
平生稻粱谋,从此在鸿鹄。
尔来落高阳,辕下方局促。
况乃建隆师,黄垆已埋玉。
岂必阮步兵,途穷泫然哭。
赖君金石声,丁宁雁飞速。
我心端何如,盲龟得浮木。
遥闻玉堂老,初情敦夏屋。
支遁久尘埃,风流一朝续。
营营覆载间,万事风前烛。
愿言扫云窗,聊对传灯录。
龙兴行香游宝莲寺 北宋 · 李新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鱼舞天清日,经行小刹初。
松柯青羽葆,贝叶细蝇书。
杜画奇无敌,周妻俗有馀。
业无支遁辈,难自卜幽居。
题绝胜亭 北宋 · 李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孤鸿落照下沧洲,人在云间选胜幽。
好梦知君依魏阙,此生惟我识荆州。
卜居支遁应同志,载酒山公已绝忧。
他日澄江净如练,主人端在塞垣秋。
雨中同无求游龙山胜相观丈六金铜像历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 其二 宋 · 饶节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芒鞋印雨涉泥行,谁是官人谁是僧。
我已无心慕支遁,君今宁复愧孙登。
张执权主簿同二知县大夫入山作诗并以见赠亦次其韵 宋 · 饶节
我不学支公畜马作戏剧,道人不韵亦成癖。
又不学云岩常说老婆禅,苦道炽然说墙壁。
归来挈杖访饮虹(自注:此亭在悬瀑之下,尤为山中胜处。),携诗过我三士同。
我喜坐之鹘壁峰,下视凛凛十八公。
诸人胸中何所有,文字万卷皆科斗。
平生笔端自有口,簿书透处时一吼。
白面王孙金作鞭,怜渠政遭富贵缠。
今朝此乐戒勿传,一笑蚊虻空过前。
八月十六日夜玩月南湖用老杜韵 北宋 · 谢逸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月减一分魄,风生万壑秋。
山烟连野白,湖水接天流。
妙语怀支遁,清歌欠莫愁。
洼樽聊共酌,无羡玉为舟。
初到善溪慧照庵寄张无尽五首 其五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天宁寺
公有自然台辅望,与民同乐亦同忧。
我惭雅思非支遁,亦伴东山烂熳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