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问候胡少汲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六、《忠肃集》卷下
自违门仞,浸易岁华。
引领望风,徒结摇摇之志;
驰函寓意,敢修琐琐之仪。
恭惟某官负卓荦兼人之姿,蕴经纶济时之略。
学穿六艺,而不为章句之陋儒;
才备众长,而克勤簿书之细务。
蚤陪熙运,亟据要津。
振起台纲,奸邪为之敛衽;
雍容省户,士友莫不弹冠。
旋将命于畿西,益腾声于朝右。
还登宰属,密赞皇猷。
虽睿眷甚优,方傒近班之拜;
顾朔方至重,孰分当宁之忧。
遂参内阁之联,增重外台之寄。
平反禁网,人以不冤;
总领朝权,民皆足食。
岂特百城之畏慕,实为多士之依归。
宜褒綍之屡颁,谅赐环之伊迩。
当金风之应律,想玉体之安和。
愿谨节宣,益绥福履。
贺留守观文年启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六、《忠肃集》卷下
伏以气周四序,方肇正于天端;
日纪三元,乃大新于岁始。
眷时耆德,宜拥繁熙。
恭惟某官勋著鼎彝,望高梁栋。
谋王体而断国论,蚤密预于政机;
宣圣德以代天工,久伫登于宰席
偃息藩宣之重,雍容政化之优。
顺迪春祺,益隆宸眷。
顾如谫薄,最殊恩。
柏叶之觞,阻趋陪于下客;
筑沙堤之路,愿趣辅于明时。
代文帅冬至贺监司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六、《忠肃集》卷下
伏以候律管之葭灰,微阳始应;
观台云物,众瑞已臻。
惟兹道长之时,宜有汇征之吉。
伏惟某官学穷往古,泽被斯民。
威棱憺乎列城,德望闻乎多士。
考祥视履,茂膺福禄之多;
登明选公,益对褒嘉之宠。
属拘群绂,莫造宾闳,延跂使华,惟时善颂。
代文帅冬至贺知通并谢启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六、《忠肃集》卷下
伏以微阳来复,爱景浸长,共欣刚长之时,宜有汇征之吉。
伏惟某官忠诚许国,岂弟临民。
道与时行,仁为己任。
方顺迪于谷旦,宜茂拥于繁禧。
驰庆未遑,移书先辱。
仰荷眷存之厚,但深感服之私。
贺少保生日启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六、《忠肃集》卷下
窃以崧岳降神,肇纪之瑞;
昴精储祉,终成佐汉之功。
天方祐于丕平,家自钟于馀庆,宜有圣人之偶,出为王者之师。
诞日载临,舆情共祝。
伏惟某官望隆人杰,学擅儒宗。
大册高文,追燕许之手笔;
崇论宏议,陋管晏之规模。
雍容四近之联,密勿九重之眷。
方略而一统类,既资弼亮之明;
安边境而立功名,实赖抚绥之画。
方将诞布于德泽,岂特旁畅于威棱。
燕然之山,以耀无前之迹;
昆吾之冶,式彰不世之逢。
遂入觐于王庭,并进登于宰席
履兹赤舄,长怀几几之安;
瞻彼南山,永峙岩岩之峻。
逾郭令之考校,与王乔而争年。
六代九公,未觉前芳之远;
一门万石,允为圣世之光。
某谬辱提撕,方依埏埴。
称觞举寿,顾叙庆之无繇;
引领望风,但驰情而不已。
唐宰相萧嵩会百官赋诗叙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小雅》、《颂》不作久矣。
盖自先王之道衰,而礼乐之用熄,两汉而下,固有愿治之主,励精庶政,垂意元元,仅能济一世于安平,而教化未尽治,刑罚未尽措,民气未尽乐。
儒臣学士虽欲彷佛至治、声歌太和,以耀后代而垂无穷,然辞侈事陋,不足感人心,况能参诸《诗》、《书》而无愧乎?
此有志之士所以拊髀而屡叹也。
我唐之兴,高祖应天顺人,混一宇宙,以创大业;
太宗修饬百度,摄服四夷,以兴太平;
高宗中宗嗣守洪基,以含以容。
至于睿考,扫除蠹孽,辑宁邦家,巍巍乎中兴之功矣。
盛德不居,以授圣子
恭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既受群臣朝,慨然长虑,欲复贞观之烈,以追三代之隆。
躬孝弟、示节俭,攘散险诐之聚,广开众正之门,眷求贤良,列于庶位。
二十年之间,剔陋补弊,涤瑕烛幽,凡前世所睥睨而莫能为者,举而行之,罔有遗策。
德教加于百姓,威灵行乎鬼区。
囹圄空虚,休祥毕至。
封人之祝,击壤之歌,洋洋乎盈耳。
书契以来,未之有也。
于是天子睹海内之少事,嘉斯人之咸乐,诏曰:「朕承洪业,托位公侯之上,夙兴夜寐,以迄于兹。
虽赖天地祖宗之灵,贻休垂庆,亦惟尔左右侍从、百执事之臣,竭心悉力,协成丕功。
予惟宠嘉之。
夫始则同其忧,终则同其乐,先王之盛德也。
《诗》不云乎,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
其赐群臣十日一宴,以彰致治之效焉」。
等既受诏退,伏念昔者周宣王能修文武之业,天下复兴,而方叔吉甫召穆公之徒,犹能为《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以扬王休,传之无极,至于今颂之;
况如今日之懿,而喑无诗歌,是不接邦人之意而忘《天保》报上之义也。
乃会群臣,赋《天成》、《元泽》、《维南有山》、《杨之华》《、三月》、《英英有兰》、《风和》、《嘉禾》等诗,凡八篇,温纯深润,远继《雅》、《颂》之体。
既又命臣逖序其所以然。
臣幸生圣世,待罪阙下,涵泳太平之泽久矣。
美相臣之意而侈上之赐,思得挂名其间,有荣耀焉。
宜俾夫万世之下,咸知君臣相与之乐,而八篇之作,不特为虚辞借美以夸示一时而已也。
于是乎书。
策问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汉武帝选用豪俊,征伐四夷。
当时号为名将,如卫青去病,盖其尤也。
虽善士,然于天下未有所称;
去病有气敢往,然少而侍中,贵不省事。
是二子者,才气优劣果如何耶?
至于将数十万之众,深入虏庭,奋扬威武,功烈可谓盛矣。
考之于书,其行军用师之道,所以料敌制胜者,亦可论乎?
诸君试备陈之。
光武以英伟之姿扫除祸乱,中兴汉室,虽其天命人心所归,非可以力制,而当时豪杰之士咸依日月之光,奋身不顾,共济大业,显名夷夏,著勋竹帛,使后世之君思其人而不得,则法其容貌,书其官爵,列为名世之图,盖二十有八人。
考之史册,方略谋虑见于已试,必有可以为师法者。
诸生深明兵家之事,多识前古之宜,讲论于此,当已熟矣,愿并与其优劣著之。
《周官》曰:「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
夫用车以战,三代之制也。
晋公巫臣教吴以车战,而楚人疲于奔命,则行师之法,孰若车之利哉。
逮至后世,其法浸废,然亦间有用者。
以近古观之,唐马燧用于河东,而兵威大振;
房琯用于陈涛,而师徒败。
用车战一也,或以胜,或以败,何也?
岂用之有巧拙而地势有利不利欤?
先王车御之法,载于方册,诸君讲之详矣,愿并陈之。
司马迁班固咸以博学多文,探纂前记,缀缉所闻,成一家书。
后之称良史,未有不宗焉者也。
今其书具在,学者论之熟矣。
敢问向之称,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晔之称,则曰「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
二子之言,非苟然也。
试抚其书,举其一二明之。
自古名将,如汉李陵,以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卒遇败衄,身降匈奴
唐李靖以劲骑三千,由焉支趋恶汤岭,遂破定襄,袭走可汗。
夫以寡敌众一也,或以成功,或以败,岂之用众不若耶?
抑其乘机应变有未得耶?
不然,则天时地势有利不利耶?
诸生试详论之。
黄帝之治,二三子所饱闻而乐道者也。
敢问:《易》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语》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庄子》曰「尧之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夫既曰垂衣裳而治矣,无为而治矣,不赏罚而治矣,则《内经》所载,二《典》所书,太史所记,何其详且悉耶?
汉晁错,又谓五帝其臣不及,故身亲其事;
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
五伯不及其臣,故属之以国,任之以事。
信斯言也,是帝者反劳而伯者反逸矣。
盍详论,以质所疑。
刘向班固汉儒宗,其论当世之士,非苟云而已也。
贾谊通达国体,虽古伊、管未能远过,而以为术已疏;
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亡以加,管、晏之属殆不及,而以其言为固矣。
仲舒伊尹吕尚信不侔矣,使时见用,功烈之盛,管仲晏子其独不足为欤?
孔子后,命世之士唯孟轲荀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而独不及贾谊
孟轲优入圣域者也,荀况扬雄,大醇而小疵者也。
仲舒,则于果何如耶?
诸生谈经之暇,博极群书,愿闻所论,以质厥疑。
辟杨、墨之群邪以尊孔子之道者,孟轲氏之功也。
惠施之舛驳以明老子之道者,庄周之功也。
与周同时也,辩相若也。
之书十四篇未尝一及于周,之书三十三篇未尝一及于,岂道不同不相为谋耶?
抑相忘于道术耶?
窃疑其所以然,愿与诸生论之。
玉漏名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阴阳之运,密移莫测。
孰司其机?以其准则。
设壶下漏,登时进刻。
差之毫釐,其失则百。
于皇我王,神智自天。
取成于心,罔袭以沿。
瞻彼铜壶,其流涓涓。
久而必塞,理则宜然。
乃诏内府,载选良璞。
乃敕工人,是追是琢。
不日告成,陋彼众作。
温润而泽,缜密以栗。
引水注之,昼夜不息。
晦明寒暑,罔有差忒。
昔在成周,百物咸备。
挈壶氏,世掌尔器。
及政之衰,官怠其事。
东方未明,诗人是刺。
于皇我王,既饬庶治。
以其遗馀,肇新厥制。
永永万年,自今其始。
下臣作铭,以昭盛美。
拟请西封颂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上
肇自古初,倥侗颛蒙,上下靡记。
羲农已降,载籍所传,德莫盛于五帝,功莫盛于三王。
然皆封岱勒崇,检玉泥金,用能垂光于无穷。
逮至后世,如汉与唐,治未洽于群黎,事已追于八九,盖未有符应昭明而罔举升中之典者也。
恭惟皇帝陛下席累叶之丕基,绍陶唐之遥迹,负扆垂衣,焦劳万国,于今十有四年矣。
挈纪纲于既全,兴典章于已坠,五礼明而八音谐,四民安而九刑措。
和气充塞于海表,惠泽渐濡于鬼区。
丰年协多之祥,重译尽乡风之俗。
灵芝、嘉禾、文石、析木之异,甘露、醴泉、景星、翔鹤之应,纷纭杂遝,史不绝书。
若乃神禹锡圭以告成,上帝歆德而来格,则又非谱牒之所纪已。
昔周有素雉、朱乌、黑秬、黄𪍓之事,汉有《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犹能荐之皇天,以为元命;
校之二端,何其褊欤!
间者近自留都,东抵鲁国,西浃汾脽,扶老携幼,众以万计,奔走阙下,愿讲上仪,章却而复上者屡矣。
皇帝方将储神穆清,守德谦固,阙然数月,未有俞旨,意殆与所闻异乎?
于是三事大夫佥言而进曰:「陛下德臣五帝,功君三皇,是宜建崇号、施鸿名,为万世无疆之休。
兹事体大,允其懿哉!
矧天地之锡羡垂鸿以积祐于我宋者,不可以不答;
祖宗之垂统继业以致治于今日者,不可以不承乎!
陛下虽欲辞之,又可得邪」!
皇帝乃瞿然改容,沛然下诏曰:「惟天地祖宗所以付畀余者,余其敢怠?
有司其参详祥符故事,具注其仪,朕将览焉」。
臣幸生斯时,窃伏惟在昔太史公自恨留滞,不得从事于汉家之封;
司马相如且死,尚能遗书道封禅事
臣虽固陋,久陶太平之化,不胜惓惓尽忠之义,谨再拜稽首而献颂曰:
于昭有宋,受命于天。
圣子神孙,瓜瓞绵绵
规重矩叠,千亿万年。
天锡皇帝,聪明文武。
继志扬功,内登硕辅。
乃饬乃修,旧章具举。
乐备兴,彝伦攸叙。
丰年穰穰,零露湑湑。
嘉瑞纷纭,披图按谱。
应期绍至,如携如取。
瞻彼珍符,匪珇匪璧。
非常之贶,验于载籍。
昔者帝尧,四隩既宅。
经启九道,继之绩。
地平天成,元圭是锡。
茫茫千世,罔有弗钦。
鸾舆肃驾,以即于南。
精禋昭格,上帝是歆。
驾龙伏虎,来享来临。
旂旐飙举,仰见冠衿。
凡在此列,踊跃蹈舞。
和气洋洋,外风万宇。
佥曰休哉,天意可睹。
名臣显位,咸傒我后。
幅员西东,请命奔走。
黄冠缁衣,髫童鲐叟。
填衢载涂,舂粮裹糗。
愿举旷仪,以垂不朽。
皇帝曰嘻,咨汝多士。
予临有邦,十有四祀。
夙夜靡宁,迄底于是。
兢兢业业,罔或遗坠。
封峦告成,盛德之事。
顾惟德薄,粤其敢议?
臣拜稽首,荐贡封章。
追迹八九,前后相望。
皇皇我宋,于古有光。
天命匪懈,聿其可忘?
帝曰俞哉,迪惟累圣,锡祜垂鸿,受天明命。
予敢弗从,以为民庆?
乃诏有司,错事展采。
祥符之仪,典册具在。
眷是嵩高,西狩靡逮。
储精蓄灵,意若有待。
令予祗事,其始于迈。
庶言既同,群公动色。
历日协辰,以诏万国。
代祭林子中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呜呼!
士之逢辰,病不己修。
名闻既彰,位则非尤。
虽跻显荣,有不寿考。
鲜或皤皤,为国之老。
位与寿隆,视其后嗣。
有子弗贤,孰大以炽。
凡此三者,󲦤绅之荣。
人艰其一,惟公是并。
公之先世,载其令德。
力田而牟,黍稷嶷嶷。
伯氏仲氏,有公有卿。
公居其间,濯濯其英。
行也无瑕,学则纯师。
历仕五朝,左右其宜。
翔乎中外,晚登仕从。
嘉绩蔼然,播在舆诵。
众方汲汲,谁克知止。
公独慨然,曰予可已。
请命于朝,板舆就养。
拔其忠节,老而益壮。
高门煌煌,兰玉盈室。
䌽服趋庭,天子之弼。
呜呼哀哉!
病始上闻,国医往视。
尚冀安宁,胡不憖遗!
老臣云亡,天子兴嗟。
仁者必寿,七十胡遐。
骈繁赠赙,追贲窀穸。
往者何憾,存者吊戚。
呜呼哀哉!
某顷以姻娅,获披云雾
汴泗往来,数奉杖履。
方与士夫,引领南望。
冀公与子,同归庙堂。
日月几何,公仆不作。
山川匪遥,庾吏是縳。
奠不举觞,葬不执绋。
寓哀以词,流涕永诀。
呜呼哀哉!
任子谅母夫人祭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夫人生有懿行,嫔于德门
守义靡他,蚤励共姜之志;
择邻成教,远追孟母之风。
惟积善之有馀,故流芳而甚远。
眷时贤嗣,为世名臣。
奉以安舆,居享承颜之乐;
新其命服,屡膺锡号之荣。
方歆五福之全,遽起九泉之叹。
升堂而拜,念托契之实深;
执绋以辞,怅修途之云阻。
聊陈薄奠,用致微诚。
玉佛殿祈雨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自夏迄今,常旸为沴,晚苗未立,宿麦已空。
咸怀沟壑之忧,岂复仓箱之望。
靡神不举,既牲币之屡陈;
谓天盖高,曾精诚之罔答。
载稽众志,仰叩觉慈。
阅海藏之秘文,备蒲塞之盛馔。
庶资妙果,密致殊祥。
况千百亿身,散金光于普率
而三十二相,现玉质之端严。
意将大济于此方,忍使含生之无愬?
愿回威德,俯鉴归依。
霈膏泽于崇朝,蔚新禾于长亩,在诸佛有反掌之易,俾千里有鼓腹之娱。
是大因缘,敢忘报称!
道观祈晴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秋阳既升,方歛其实;
雨霖不止,将害其成。
仰妙道之何言,闵斯民之无罪。
阴云解駮,俾山川之粪除;
白日显行,庶禾忝之坚
寺院祈晴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八月其穫,念百谷之向成;
三日为霖,瞻重云之未解。
式陈净供,仰叩祗园。
曰旸而旸,常开辟之自我;
匪且有且,惟祈祷之必从。
愿垂无碍之慈,终俾有年之赐。
祈晴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秋谷既登,咸有仓箱之望;
霖雨方作,害于场圃之功。
愿抒杲杲之光,终得穰穰之庆。
斋心以祷,拭目而需。
道观谢雨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常旸为灾,下民告病,竭诚以祷,上帝降衷。
油云朝兴,膏雨暮集。
俾滂沲矣,靡烦离毕之占;
泛布濩之,方同甘露之泽。
兴含生于将槁,欣厥壤之可游。
赐被无穷,功归不测。
尚希终惠,无使后艰。
以报以祈,载欣载跃。
寺院谢雨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神智无方,奚远弗届;
觉慈不倦,有感必通。
眷被千里之民,罹兹半岁之旱,微诚屡渎,嘉应荐臻。
大兴法云,密洒甘露。
群生改色,方观之多;
协气横流,尚俾仓箱之积。
载严净供,式款祗园。
永惟解脱之恩,莫效毫釐之报。
寺观谢晴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比以雨淫,惧为民害,叩真祠而荐恳,集净众以乞灵。
惟天鉴之不违,果阴氛之顿释。
曦光委照,岁事善收。
祗率常仪,仰酬显贶。
谢雨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暵其乾矣,方怀卒岁之忧;
雨以润之,遽起有秋之望。
自匪觉慈之无碍,孰昭诚悃之有加?
驱沴气于一朝,溢欢声于万室。
式陈妙供,少答殊私。
谢晴文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七、《忠肃集》卷下
八月其穫,欣万宝之向成;
三日为霖,瞻重阴之未解。
方涓谷旦,庶款祗园。
仰惟无碍之慈,俯察有生之愿。
精意所格,居无备物之仪;
屯云顿除,遂协丰年之庆。
式陈净供,少谢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