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定倾论 其十六 论政事本末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
周宣王之复古也,内修政事,外攘夷狄。
惟内修政事,故能外攘夷狄。
苟政事不修,则夷狄交侵矣,安能攘之哉?
金人腥秽吾中国十年矣,而我攘之不能去,何也?
其未修政事耶。
夫政有小大,事有本末,先大后小,先本后末,则得之也。
今天下之言政事者,莫不以兵为先者也。
庙堂之上朝夕议论者兵,州县之间星火奉行者兵,士之所陈者兵,农之所赡者兵,商之所助者兵,工之所称者兵,无所往而非兵。
盖曰夷狄之祸如此,非兵不足以攘之也。
其于政也,小耶大耶?
其于事也,本耶末耶?
窃谓兵虽不可去,然非所先也。
《诗》曰:「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兵法曰:「文能附众,武能却敌」。
亦先文而后武。
其所谓文者,非简牍之空言、篆刻之小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四民安其业,万物遂其性,大纲小纪,本微末广,皆文也。
是乃政事也。
今乃修之欤,其亦修而未备欤?
孟子曰:「盖亦反其本矣」。
又谓梁惠王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又谓梁襄王曰:「天下定于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又谓齐宣王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孰能禦之」?
今能孟子之言,修其政事,则正气实,邪气不能入。
彼夷狄不待攘之而自攘,区区复古之宣王,何足为今日道!
臣故曰「兵虽不可去,然非所先也」。
惟陛下留神省察,勿以为书生迂阔之言而略之也。
其十七 论兵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
山西人也,虽自少学读书,而风渐气染,驰马试剑,亦兵之是好。
及遭艰难,蒙陛下委任,假以兵权,谓戎虏可以气吞,功名可以唾手取也。
分薄数奇,跋前疐后,讫无所成立。
闲居退处,历观古人用兵之说,乃知兵之未易云也。
左氏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
兵之不可好也如此。
《易》之《萃》曰:「除戎器,戒不虞」。
兵之不可去也又如此。
虽然,大抵用兵之说有三焉:兵贵合不贵离,兵贵精不贵众,兵贵速不贵久。
兵合而不离,则其心和,其情通,若手足之捍头目,子弟之救父兄,少长有礼,其行如宾,所谓守则固、战则胜者也。
兵精而不滥,则其气锐,其势倍,进如江河,止如邱山,攻无坚城,战无彊敌,所谓百战百胜者也。
兵速而不久,则其志果,其计决,出于雷霆,动如发机,役不再籍,粮不三载,所谓势若从天而下也。
反此,则非惟不能成功,未有不败亡者也。
唐九节度兵一日皆溃,非离而不合之谓乎?
寻邑百万,破于光武孤军,非众而不精之谓乎?
高克之师,过期自溃,非久而不速之谓乎?
夫文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晋文公区区图霸,亦一战而不再战。
更愿陛下养威蓄锐,待时之至,合大兵,驱精卒,赫文武之一怒而不留行,则妖氛静,境土复,诸夏安,陛下可以垂拱无为矣。
其数出易动,乍胜乍负,兵家之大忌也。
望陛下深轸圣念,天下幸甚。
其十八 论形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钞本《定倾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九
臣闻立国必处形势之地,强国必资形势之利,守国必据形势之便。
处之得其地,则民心归;
资之得其利,则财用足;
据之得其便,则军声振。
盖形势者天下之大本,若人之有血气,木之有根基,水之有源流。
谋国者不可不知也。
故古人言形势者,或谓之上流,或谓之襟喉,或谓之腹心,或谓之四肢,其紧慢急缓殆可见矣。
今天下十失七八,所谓咽喉、腹心、上流者皆为敌人所有,区区吴蜀乃一肢尔。
尺寸之地,又非昔时之吴蜀也。
自古吴皆以寿春、荆、襄为上流,蜀以汉中、金、洋为咽喉。
故时方用武,则遴选英奇,屯宿重兵,尺寸不以假人。
襄阳千里萧条,有兵不能自养,梁、洋田陇邱墟,置之不复为意。
今日之天下,所以守则不固,战则不胜,惴惴然不自安者,殆谓此也。
兼梁、洋东彻陕、华,西极洮、岷,北临三秦,南压九江表里山河,可战可守,乃天下之脊也。
舍此不图,欲举一肢以活四体,非徒无益,适所以害之尔。
臣愿陛下深轸圣虑,早定大计,勿使狂夫据之,倒持太阿,乃有噬脐之悔。
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