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且勿遣使迎奉徽宗梓宫奏绍兴七年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
先帝志慕道真,宜用鼎湖故事,奉衣冠刀剑,起灵庙,葬之名山,尽举送终之典,使海内咸知。
梓宫还与否,不足为国重轻。
彼虽欲萌奸,何自而生?
然后遣使,傥或请之未获,则以大兵蹑之,问罪致讨,不为无名。
因神民痛愤之情,刷宗庙存亡之耻。
臣知梓宫可不请而得,为策之上者。
言当今之失奏绍兴八年二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八
今十年而恢复之功未立,臣请言其失,盖在偏听,在欲速,在轻爵赏,是非邪正混淆。
诚能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其谁不服?
苟委其权于大臣而非其人,则身受其欺而国罹其祸。
光武以兵取天下,不以不急夺其费。
不知兵者不可使轻言兵。
论制夷狄之道奏绍兴八年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
制夷狄之道,在于爱民。
周文王问太公以为国,太公曰:「爱民而已」。
兵书无不本诸爱民者。
今缙绅无一言及民,何也?
敌之强弱,吾无与也,顾在我者何如耳。
古之已衰而兴者,未有不由于威令行、纪纲立。
既盛而衰者,未必不由于威令不行、纪纲不立。
求古之言,不若论今之事。
群臣有言虑合圣心者,愿略烦文为简易,与之反覆图成败(《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八。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八,《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三,《宋史全文》卷二○中。)
此奏为王庶兵部尚书时所上。
论不可与金人议和疏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三、《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八、《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三
陛下当两宫北狩之后,龙飞睢阳,匹马渡江,扁舟航海,以至苗、刘之变,艰难万状,终无所伤,天之相陛下厚矣。
至今虽未能克复故疆,銮舆顺动,而大将星列,官军云屯,百度修举,较之前日,所谓小康。
何苦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眷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乎!
乞收纳淮南人户课子二年奏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三八(第七册第六三八九页)
两淮州县内有已起纳二税去处,将合纳绵䌷税捐杂钱白米六色,以在市价例准折作钱,却将准折到钱别科米麦,至一亩之地所纳物斛至有四五斗者。
欲下淮南路转运司,行下所隶州县,将合起纳二税人户依税额未定州县已降指挥,更与收纳课子二年。
论不可与虏人讲和劄子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续资治通鉴》卷一二○
臣前日在都堂,与赵鼎等同见虏使乌陵思谋、石少卿
除臣已曾有章疏论列虏不可与和,及再询访得乌陵思谋在宣、政间尝来东京,虏人任以腹心,二圣北狩,尽出此贼。
今日天其或者遣使送死,虽齑醢之,不足以快陛下无穷之冤。
今陛下反加礼貌,大臣温颜承顺。
臣于是日心酸气噎,如醉如痴。
臣未尝交一谈,亦未尝少觇其面。
君辱臣死,臣之不死,岂有所顾惜也?
臣又窃听其语,诡秘谲诈,无一可信。
问其来,则曰王伦恳之;
问其事,则曰地不可求,听我与汝。
且虏人不遣使已数年矣,王伦何者,能邀其来乎?
若无虏主自己之意,思谋敢擅出此语乎?
臣晓夜寻绎此语,彼必以用兵之久,人马消耗,又老师宿将死亡略尽,且虏性豺狼,互有观望,故设此策以休我兵,候稍平定,必寻干戈。
今若徇目前以从其请,后来祸患,有不可胜言者矣。
设若虏人未有动作,损陛下威武,离天下人心,蠹耗财赋,怠惰兵将
岁月易失,凶丰不常,所坏者国家之事体,所忧者陛下之宗社,臣下无所不可。
今走道涂号奉使者,朝在涂泥,暮升侍从,居庙堂而作经纶,窃弄威柄,专任私昵,岂止可流涕恸哭而已哉!
臣以忠愤所激,肆口所言,冒渎天威,乞赐诛责,臣不胜愿幸。
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系此奏于七月戊子
论和议第一劄子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二○
臣窃闻王伦自金国奉使回,及金国遣使前来,将到行在。
臣先奉圣谕,前来江淮措置边防,莫获亲诣黼座,与闻国论。
臣承乏枢庭,不得默默自已,辄贡愚忠,冒渎天听。
臣闻无故请和者谋也,究观金虏侵轶,岁逾一纪,前来乘全胜之势,直捣江淮,我国之师未尝不退缩以避其锋。
逮至绍兴甲寅冬,番伪深入,驻兵淮南,陛下亲征,致彼奔溃而去。
丙辰冬,逆雏倾国南向,陛下再统六师,压江淮表里之冲,皇威大振。
番伪始知所畏,于是遣使告以徽宗皇帝显肃皇后讣音。
彼若果笃邻好,所报讣音不应在累年之后。
彼其技穷迹露,畏我国家乘閒长驱,故设此谋,沮我师锐气。
陛下天资圣孝,哀毁之中,即遣使求梓宫。
往返之閒,一年有半,尚未与决,固已堕彼计中。
又闻去年金人以欺诈废豫,伪庭用事之人奔走四出,百姓日虞左衽,陷淫昏之俗,众情反侧。
虏酋数辈在关中者,若据炉炭,危疑迫急,莫甚于斯时。
若国家乘机一麾,则中原云合响应,其深谋却顾,不得不再遣使也。
从违之閒,可不深思而熟计之?
臣中夜以思,虏使之来,甘言厚貌,不出二策:一则以淮为界,一则以河为界。
若以淮为界,则我今日所有之地,而淮之外亦有见今州县所治,如泗州涟水军是也,既为我有,安俟以和为请?
若以河为界,则东西四望,兵火之馀,白骨未敛,几无人迹。
彼若诚实与我,乃故疆遗民,岂可同伪豫之不恤?
尚应十年无征役以苏息之,则赋何自而出?
彼所责岁赂,无虑数百万,又岂可加内郡之赋,以偿不毛之土?
必以二十万兵宿于远饷无用之地,假以岁月,焉得不自困弊?
彼之为计,可谓尽善也。
臣愿陛下先与在庭之臣立为一定之论。
若以淮为界,则我赂之何益?
若以河为界,则疮痍残民,抚存不暇,还定安集,非俟经五稔不可赋调。
所议岁赂,五年之后方可津遣。
先虑而议,犹恐未至,如或不然,则彼以计困我,以战则不可,以赂则不给,皆堕其术中。
是宜陛下宵旰深思洞察,以为经久之图。
狂瞽之说,仰渎渊听,臣无任陨越待罪之至。
论和议第二劄子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
臣近缘措置边方,遍到沿边州郡,及与守臣次第会议。
闻虏中自废豫之后,辽人、汉人上下不安,日夕思变。
前此归正者甚众,其意可见。
彼知其屯戍不足,又旋起签军,以实疆埸。
今之签军,又非昔比,老弱尽行,人心乖离,抑又甚焉。
岳飞近日与臣咨目,称今岁若不乘机会举兵,要纳节乞闲。
韩世忠亦以为然。
臣方欲到榻前缕细开陈。
今闻使人入境,必大有需索,若以梓宫为说,如言得归,事在来年,又诈伪未易可保。
今陵寝陷殁,岂特徽宗显肃两梓宫而已。
若割淮画河议和,两淮我今有之。
河南则千里邱墟,势须屯兵持守,揆诸事力,支持不行,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彼必以此三说疑我,正当剖析曲直利害,逆折其诈。
彼利于和,必委曲不得已而从我。
切望断自宸衷,出臣此章,与大臣熟议之,无落奸谋之便。
天下幸甚。
论和议第三劄子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
臣闻季孙行父之为臣,见有礼于君者,若孝子之养父母也;
见无礼于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臣虽不才,窃有志焉。
臣近闻前此虏使傲慢无礼,多许金币,方稍恭顺
如此,番使人来,不可复循前辙。
欲望陛下先遣人谕旨,以方在谅阴,闻使人至,摧恸不堪为言,不须遽令朝见,恐有商量事,且令与大臣赵鼎商议。
如此少破其奸计,又得徐观趋向,在朝廷为得体,抑少挫其锐。
此事与大臣议之,必无不可者。
惟是王伦决以为不然。
彼方要朝廷曲从虏意,以成一己之私,此人不达大体,前日自陈有废豫之功。
如此大事,人皆知之,尚敢欺诞,其馀何所不至?
万望圣察,臣无任(云云)
论和议第四劄子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六、《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二○
臣自闻虏使之来,蚤夜往来于胸中,仰恃陛下兼听之明,臣敢进千虑之得、常谈末论,猥渎公车。
窃度陛下不以为未然,抑将信而行之,是以愚臣感深激发,益竭其心。
苟有所知,不敢不尽,愿复毕其说。
夫戎狄豺狼,宴安酖毒,古人戒之。
国家不靖,疆埸患生,人面兽心之类,变诈百出。
自渝海上之盟,以至今日,其欺我者何所不至?
陛下所自知也,岂待臣言?
乃不虑晏安酖毒之戒,尚将信其愚弄,臣不知其可也。
今其诚伪,以陛下之圣,固难逃于照临,然而但不可轻信其说,又不可遽见其使。
夫商之高宗,三年不言,其在谅阴,言犹不出,其可以见外夷之使乎?
先帝北征而不复,天地鬼神为之怒愤,能言之类,孰不痛心乎?
陛下既抱负永诀之痛,将见不共戴天之雠,其将何以为心?
又将何以为容?
亦将何以为说?
臣愚伏愿陛下以宗社之重,深思高宗不言之意,无见异域之使人,只令赵鼎而下熟与商议,足以彰陛下孝思之诚,而于国体为宜。
臣恭依诏旨,见今兼程前去奏事。
诚恐臣万一未到阙下之日,虏使先以授馆,陛下不疑而易见之。
敢布腹心,伏惟圣听采纳,天下幸甚。
论和议第五劄子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二○
臣准省劄子,令疾速依累降圣旨,赴行在奏事。
臣缘在庐州伏暑,脏腑加之,乘骑未得,见沿流兼程前诣。
臣以虏使入境,屡贡狂瞽,上渎圣听,特蒙宽贷,未赐诛斥。
比闻使人经过州郡,傲慢自尊,略无平日礼节,接伴使欲一见而不可得。
官司供帐,至有打造金盏,百端须索,肆言骇听。
臣昨所上封事,初言陛下方在谅阴,不当遽见使人,且以挫其风棱,兼于国体为得。
次言虏人讲和,非其本心,奸谋诡计,用之有素。
次言地界岁币,事关宗社,未易轻议。
仰惟圣明必深察其当否,区区妄庸,何所逃罪?
然臣资禀愚直,心怀愤懑,不能自已,辄复论列,幸陛下恕其再三之渎。
臣闻自古谋人之国者,必有一定之论。
越之灭吴,在骄其志;
秦之取六国,在散其从。
其间或出或入,一定之论未尝易也。
黠虏逆天犯顺,所以谋人之国者曰和而已,观其既以是谋契丹,又以是谋中国。
方突骑陵京阙,初以和议为解,暨大兵围城,仍以和议为辞。
二圣远播,中原板荡,十馀年间,衣冠之俗蹂践几遍,血入犬牙,吞噬靡厌,而和议未之或废也。
王伦迎奉梓宫,而再受虏人和议以归,且与其使俱来,此为可信乎?
刘豫之废,虏人虑中原百姓或有反侧,陕西降将或生顾望,国家一旦出师,必有内应者,此设讲和之说,遣使款我,昭然无疑。
臣蒙陛下亲擢备位,本兵国之大事,不敢隐默,故重为陛下陈其三策:莫若拘其使而怒之,彼必加兵,我则应之。
所谓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也。
虏人强大自居,一旦或拘其使,出于意表,锐气骤夺,殒败可立而待。
次愿陛下念不共戴天之雠,坚谢使人,勿与相见,一切令与大臣商议,然后徐观所向,随事酬应。
最其下者,姑示怯弱,待以厚礼,俟其出界,精兵蹑之,掩其不备,破之必矣。
凡此三策,臣昼夜经度,虑不出此。
傥陛下采其愚忠,用济机会,臣敢不罄竭,陪在廷之末议?
或以臣为妄诞,不切于事,则臣之智虑穷于是矣,不敢复有论说也。
臣顷与边帅及诸大将议论,皆云若失今日机会,他日劳师费财,决无补于事功。
至于抵掌击节,皆云今年不用兵,乞纳节致仕。
观此,则人情思奋,皆愿为陛下一战,望陛下英断而力行之。
臣不敢爱死,以报万一,干冒天威,战灼无地。
论和议第六劄子绍兴八年六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六
臣奋身寒素,无能报称,特眷知,任擢庙堂。
臣之遭遇,世无以过,朝夕以思,欲效涓埃,愿助海岳。
去安即危,恶生就死,岂人情哉?
伏望圣慈扩日月之明,息雷霆之怒,或鉴一得,为幸非细。
近者虏人议和,非本至诚,实有包藏。
臣数有章疏,未蒙俞允,臣不免再具危恳,上渎天听。
伏望居高听卑,旁烛无私,少为鉴察。
虏人之谋,不过有二:一则为己,一则为我,舍此非狂则愚也。
所谓为己者,不过彼被外讧内叛,互相猜忌,拥兵角立,莫敢先动,故设为此谋,以待平定,徐为后图。
此为己之计也。
所谓为我者,必以为金币已足,不须多积,土地已广,不须多占;
又陛下事之至谨,心怀仁恕,恳之至切,哀悯悔祸,欲立盟好,永为邻壤。
此为我之谋也。
陛下试深思之,若虏为己谋,臣故虑之熟矣;
若为我谋,臣死不敢信。
惟陛下留念无忽。
乞免签书和议文字第一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一
臣识性蒙昏,计虑疏阔,待罪枢庭,略无称效。
间者虏使之来,大臣佥议,或和或战,所主不同。
臣忠愤所激,辄尔妄发,不量彼己之势,不察时事之宜,屡奏封章,力请谢绝,专图恢复;
谓虏情叵测,不可以仁恩驯服,王伦之往,必致稽滞。
今闻奏报已还近境,和议可决。
臣谋不逮远,知昧通方,使之具位效官,犹恐瘝旷,况当本兵之重,曷以称任?
臣之失职,罪不容诛。
伏望睿慈速赐降黜,以正无知误国之罚。
陛下未欲遽置闲散,止宜处之外服,以备缓急。
或以适此执政阙员,未便斥出,即乞特详处分,遇有和议文字,许免签书,庶逃前后反覆,有失立朝之节。
滞固不移,粗安颛愚之性,臣区区悃愊,非敢饰词,深虑缄默,有伤国体。
乞免签书和议文字第二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
臣闻昔楚王有吴人之难,使由于城糜,复命而不知高厚大小,子西怒曰:「不能则辞」!
对曰:「固辞不能,而使余也。
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盗于云中,以背受戈,余所能也。
脾泄之事,余所不能也」。
臣然后知古人以忠事君者,其才之能与不能,未尝敢以一毫欺人,故于艰难祸乱之际,各以其能自效,而国家可安也。
臣生于陕西,渐染其风气,耳目所闻见者,莫非兵事。
祸乱以来,尝欲以气吞强虏,则所谓讲和者非臣之所能也。
非其所能而强使之,则恐误国家之大计,故臣愿陛下惟责臣以修戎兵,不以讲和之事命臣,则缓急之际可以枝梧。
纵使金人知陛下命臣以此,则奸谋不得肆而和好易成,虽曰治戎兵,其实促使和也。
又况臣赋性愚鲁,尝云金人不可和。
今若预此事,臣身为大臣,自为二三,何以使人也?
唐浑瑊马燧李晟,将之忠贤,古所未有。
德宗能用之,吐番君臣大惧,尚结赞谋曰:「唐之名将,恃此三人,不去之,必为吾患」。
于是甘辞厚币,以申勤恳,朝廷然之,会盟于平凉
李晟以言不可罢,浑瑊以被劫罢,马燧以为所卖罢,果如其计,而无一人留者。
愿陛下察臣孤忠,特留圣念,天下幸甚。
〔贴黄〕契勘臣前次所上章疏,及与王伦议论实有妨嫌,陛下亦尝洞照底里
今若不自陈禀,则又如赵鼎刘大中辈,首鼠两端,于陛下国家何益?
兼臣备数枢庭,自合辞职,不合辞事。
伏乞睿慈除臣一近边州郡,愿效尺寸,以尽臣节。
解枢密职事第一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三
臣闻晋武帝之伐吴也,大臣张华等皆以为可,贾充独以为不利,吴平武帝等,并加邑户八千。
唐宪宗之讨蔡也,宰相李逢吉等皆欲罢兵,裴度独以为可伐,及蔡宪宗为相,罢逢吉不用。
盖谋虑不审,辄阻大计。
至其成功,是可责也,乃并赏之,此晋武之所以败事,宪宗毅然能中兴也。
臣不材,偶承人乏,备位枢机之地。
日者王伦再以和议出使,臣常妄以为必不返,议决不成。
既归报,是臣愚暗,不达事理,几败陛下事。
陛下虽以臣可赦,臣亦何颜以见陛下、见同僚、见国人乎?
伏望圣慈以晋武帝唐宪宗之得失为鉴,许臣自免,退伏田亩,以为百执之戒。
臣无任祈天请命、俯伏待罪之至。
〔贴黄〕兼臣齿发衰迈,旧有负薪之疾,近尝发动,步履艰难。
侍立殿陛,恐或颠隮,不恭为甚。
乞解机政,以便医药,曷胜惶恐之至。
解枢密职事第二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
臣比以议论迂疏,违忤圣听,加以衰迈多病,尸素无补,乞罢枢密府执事
未蒙俞允,尚有区区血诚,不敢缄默坐视,辄复倾倒,庶几少尽平日忧国爱君之意。
臣闻自昔禦戎,虽时有不同,大略惟和与战一言而已。
方其猖獗也,不过乘吾衅隙,包藏祸心,以侥倖无厌。
方其柔服也,又不过畏吾盛强,摇尾稽颡,偷安朝夕。
是则战之与和,非彼能之,皆系吾中国之重轻尔。
汉唐之君,深明此理,与之和必严其兵备,与之战未尝绝其和意,所谓柔远能迩,尽于是矣。
今乃天下遭逆虏荼毒虔刘者十过七八,天子驻跸海隅,南北屯兵,险阻自固,不敢渡淮窥长安,其衰弱可谓极矣。
陛下过自贬损,屈辱称臣,遣使进币,项背相望,或拘或囚,嫚书恶声,无所不至,其困辱可谓至矣。
兵家至论,不过曰知彼知己,今彼如是之强,我如此之弱,虽三尺之童皆知之。
王伦之来,反谓和好已成,尽还侵地,验于古则不合,审于今则无谓,察其情则包藏不细,观其势则踪迹可见。
独陛下断以不疑而行之,此殆天意未欲悔祸,致使陛下笃为孝思,弗虑此奸谋也。
臣试更为陛下陈之。
议和之说,正缘此外讧内叛,上下携贰,假我使命,以安反侧。
幸少宁息,远则不出一二载,近或期月,必别生事。
此姑不论,且以目前所损言之,使人疲于奔命,财赋竭于资送,将士挫其勇锐,民庶困于将迎,岁月费于无益。
事势至此,非特虏人一旦败盟,无以支持,又恐诸将师老财匮,有弗戢之灾,祸可既乎?
此臣所以朝夕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臣前所谓朝廷自作不靖者,正谓此尔。
且虏虽无知,岂不戒吴越之事乎,宁肯付我土地,与我兵马,使复不共戴天之雠也!
臣不敢饰非以质前说,若复关陕,则臣归骨有地,宗族有相见之期,有展眉之日,岂臣所不欲哉?
第万万无此,上误圣明,下误生灵,晏安酖毒,必至噬脐矣。
楚怀王惑于张仪之口,卒为秦所拘,使子孙流涕忍耻,以事仇雠之国,终至覆亡。
王伦言语反覆,踪迹诡秘,终恐养成厉阶,滋蔓难图,悔何可及?
愿陛下深念前事,勉思令图,不远而复,尚可救药。
苟或不然,其患岂胜言哉?
乞留圣念,宗社幸甚。
〔贴黄〕臣性资滞固,所见止于如此,不可镌凿。
苟留无益,恐误国事。
乞早赐斥逐,以为异议之戒。
臣不胜俯伏俟命之至。
解枢密职事第三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三、《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一
臣窃详王伦之归,以为和好可成,故地可复,皇族可归。
上自一人,下逮百执事皆有喜色,独臣愚闇,不达事机,蚤夜以思,揣度本末,未见其可。
臣复有强聒之请,别无他肠,止知爱君。
和之与否,臣不复论,且以目今虏人利害言之,讲和为上,遣使次之,用兵为下。
何以言之?
虏人自破大辽及长驱中原,几三十年矣,所得地土数倍汉唐,所得珠玉子女莫知纪极,地广而无法以经理,财丰而恃势以相图。
又老师宿将死亡殆尽,主幼权分,有患失之虑。
此所以讲和为上也。
虏人灭大辽,荡中原,使信往来,曾无虚日,得志两国,专用此道。
矧自废豫之后,丑迹败露,杌陧不安,故重报使人,以安反侧,兼可以察我之虚实,耗我之资粮,离我之腹心,怠我之兵势,彼何惮而不为?
此所以遣使为次也。
虏人之兵,内有牵制,外多疑忌,所用之人非若昔日之勇锐,所签之军非若昔日之强悍,前出后空,尝有覆巢之虞,率众深入,不无倒戈之患。
又淮上荒墟,地无所掠,大江浩渺,亦未可渡,诸将兵势不同曩时。
此所以用兵为下也。
今彼所行皆上策,至为得计,吾方信之,不疑堕其计中,惟恐不如所欲。
臣不敢效子胥出不祥之言,杀身以立后世之名,于国何益?
惟陛下深思之,速断之,无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天下幸甚。
臣蒙陛下过听,擢置枢庭,言虽忠而不适于时,虑虽深而不明乎变,愚鲁自信,滞固不移,臣亦自厌其迟钝,况他人乎!
兼自今以来,疾疹交作,精神昏耗,脚膝重膇。
若犹贪冒宠荣,不知退避,罪戾之来,所不可逭。
陛下虽欲保全,有所不能。
伏望矜臣衰惫,保臣始终,俾解听事,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以便医药。
解枢密职事第四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
臣比以菲才叨重任,累陈危恳,仰渎圣聪,过睿慈,俯从所欲。
然至今未蒙处分,臣之肝胆倾沥殆尽,臣之踪迹已见狼狈。
伏望圣慈矜怜衰惫,使遂退休,臣不胜激切,俯伏俟命之至。
〔贴黄〕伏念臣四海一身,万里无家,若非天地兼容,父母垂念,谁肯为臣怜者?
臣不胜皇恐殒越之至。
解枢密职事第五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
臣比缘衰病,力乞退休,使旨屡临,备宣德意,诏辞继下,益佩恩私。
再冒严诛,仰干洪造。
伏念臣孤单寡与,约结无奇,滥处周行,叨连帅职。
收还于远服,俾待罪于枢庭,坐筹决胜之罔功,解难排纷而无策。
未委司败,独赖圣知。
擢发数愆,空惊白首;
抚膺增愧,惟叹赤心。
顾兹福过以灾生,实因力小而任重。
伏望皇帝陛下特垂渊听,俯谅微诚,逸以真祠,置之散地,俾愚忠之少愧,庶衰疾之有瘳。
来日尚多,敢惮捐躯之义;
馀生未泯,犹思结草之忠。
臣不胜激切待罪之至。
解枢密职事第六劄子绍兴八年十一月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
臣伏思大宋有天下,垂二百年矣。
祖宗功德,重熙累洽,虽汉唐未易可拟。
偶以崇观之后,太平日久,上倦万机,委政宰辅,奸人弄权,横生边事。
夷狄因之,不守巢穴,虔刘两河,板荡京阙,凶焰酷烈,痛不忍闻,宗社几致中绝。
赖天道好还,人思戴汉,戎马之间,陛下出继大统,天下翻然改图,以谓丧君有君,恃此不恐,殆天意尔。
尔后匹马渡江,扁舟航海,以至苗、刘之变,艰难万端,终无所伤,天之相陛下可谓厚矣。
今虽犹未能复两河,取巩洛,定山东,降关右,而大将星列,官军云屯,比之前日,可谓小康矣。
又据长江以自卫,万全计也。
若不念父母之雠,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阙之辱,不恤百姓之冤,含糊容忍,姑从谬悠,不能终始,以坠大业,非特逆乱难以一二数也。
伏望陛下反覆前后,鉴观天心,勉思良图,以冀善后。
非天下之福,社稷之福也;
非社稷之福,陛下之福也。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