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露赋附歌 唐 · 张彦胜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天降气兮地凝精,皇德茂兮芝盖平。
金盘渍兮玉杯清,叶有露兮落有声。
辽东之鹤中夜惊,日南之鸡凌晨鸣。
华山兮多珠露,松子服之得长生(见《文苑英华》卷十五。)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六十五 唐 · 曹唐
 押侵韵
水满桑田白日沈,冻云乾霰湿重阴。
辽东归客闲相过,因话尧年雪更深。
谢段公五色笔 唐 · 余知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伏蒙郎中殊恩。
赐及前件笔。
窃以赵国名毫。
辽东仙管。
曾进言于石室。
亦奏议于圆邱。
阮籍而飞动称神。
王珣而形制方大。
妙合景纯之赞。
奇标逸少之经。
利器莫先。
岂宜虚授。
某艺乏鸿彩
膺此绿沈。
降自成麟。
翻将画虎。
空怀得手之趣。
实多过眼之迷。
春蚓未成。
丰狐滥对。
喜并出图而授。
惊逾入梦之徵。
将欲遗于子孙。
清白莫比。
更愿藏之箧笥。
瑞应那同。
捧戴明恩。
伏增感激。
谨状。
水调词十首 其六 唐 · 陈陶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
几度长安发梅柳,节旄零落不成功。
放鹤 中唐 · 雍陶
七言绝句 押齐韵
从今一去不须低,见说辽东好去栖。
努力莫辞仙路远,白云飞处免群鸡。
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九
次山有文编。
有诗集。
元子
三书皆自为之序。
次山见举于弱夫苏氏
始有名。
见取于公浚杨公。
始得进士第
见憎于第五琦元载
故其将兵不得授。
作官不至达。
母老不得尽其养。
母丧不得终其哀。
间二十年。
其文危苦激切悲忧酸伤于性命之际。
自占心经巳下若干篇。
是外曾孙辽东李恽辞收得之。
聚为元文后编。
次山之作。
其绵远长大。
以自然为祖。
元气为根。
变化移易之。
太虚无状。
大贲无色。
寒暑攸出。
鬼神有职。
南斗北斗
东龙西虎。
方向物色。
歘何从生。
哑钟复鸣。
黄雉变雄。
山相朝捧。
水信潮汐。
若大压然。
不觉其兴。
若大醉然。
不觉其醒。
其疾怒急击。
快利劲果。
出行万里。
不见其敌。
高歌酣颜。
入饮于朝。
断章摘句
如娠始生。
子豹孙。
竞于跳走。
剪馀斩残。
程露血脉。
其详缓柔润。
压抑趋儒。
如以一国买人一笑。
如以万世换人一朝。
重屋深宫。
但见其脊。
牵繂长河。
不知其
死而更生。
夜而更明。
衣裳钟石。
雅在宫藏。
其正听严毅。
不滓不浊。
如坐正人。
照彼佞者。
子从其翁。
妇从其姑。
竖麾为门。
悬木为牙。
张盖乘车。
屹不敢入。
将刑断死。
帝不得赦。
其碎细分擘。
切截纤颗。
如坠地碎。
若大咽馀。
锯取朽蠹。
栎蟒出毒。
剌眼楚齿。
不见可视。
顾颠踣错杂。
污潴伤损。
如在危处。
如在梦中。
其总旨会源。
条纲正目。
若国大治。
若年大熟。
若君君
人人羲皇
上之视下。
不知有尊。
下之望上。
不知有篡。
辫头凿齿。
扶服臣仆。
融风彩露。
飘零委落。
耋老者在。
童龀者蕃。
邪人佞夫。
指之触之。
薰薰熙熙。
不识其故。
吁。
不得尽其极也。
而论者徒曰次山
不师孔氏为非。
呜呼。
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
百千万年。
圣贤相随于涂中耳。
次山之书曰。
三皇用真而耻圣。
五帝用圣而耻明。
王用明而耻察。
嗟嗟此书。
可以无乎。
孔氏固圣矣。
次山安在其必师之邪。
自贻 唐末 · 罗隐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引用典故:丁家鹤 藏拙 守株
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
纵无显效(一作职)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汉武游虚轧轧秦皇吞并谩驱驱。
如何只见家鹤,依旧辽东绿芜
悼鹤 唐 · 皮日休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莫怪朝来泪满衣,坠毛犹傍水花飞。
辽东旧事今千古,却向人间葬令威
四灵赋(以麟凤四灵王者嘉瑞为韵)879年 唐 · 陆龟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于惟圣人。
志气如神。
百物自化。
四灵荐臻。
是以鸟兽浸其惠泽。
昆虫怀其深仁。
福应尤盛。
休祥日新。
不然。
何以灵龟挺出。
飞龙来宾。
羽族降而集凤鸟。
毛偫格而畜麒麟。
莫不率彼飞走。
此陶钧。
或偫或友。
是扰是驯。
夫其时然后动。
动而斯中。
叶休明之德。
迈川岳之贡。
负图腾大河之龙。
衔诏引丹穴之凤。
介虫称长。
将开奥以应期。
肉角为仁。
示有武而不用。
原夫契时也其感不一。
效灵也其数惟四。
为皇极之休徵。
作太平之盛事。
然后鱼鲔不淰。
知化而号玉禽兽不狘。
怀德而麇至。
非夫天子睿哲。
黎元厎宁。
惠化广被。
品物流形。
则何能光有九土。
克扰四灵。
美元功而不宰。
仰洪德而惟馨。
在郊薮则栖托以自适。
闻箫韶则率舞而来庭。
且如羲之道昌。
龙图有章。
姒之功成。
龟书呈祥。
或驯麒麟。
或降凤凰。
彼皆一者之或出。
未若四者之来王。
又若龙斗郑洧。
麟伤鲁野。
凤有咏何德之衰。
龟有灵而梦是假。
宣父之叹。
运未遇焉。
叶夏后之祥。
道之行也。
出处则以待时乎。
隐现而允符王者。
圣德可大。
灵物可嘉。
游宫沼兮骙骙无惧。
鸣苑囿兮锵锵不哗。
辽东献豕
又何足数。
越裳贡雉。
失其所誇。
惟明王之理天下也。
垂衣恭己。
修礼达义。
仪形阴阳。
昭苏品汇。
天不爱道。
则乾符应命。
地不爱宝。
则坤珍表瑞。
然后万物可得而宾。
四灵可得而致。
使契丹元宗蜡书 五代 · 公乘镕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臣镕自去年六月离罂油。
七月至镇东关
王朗奉表契丹
九月乃有番官彝离毕部牛车百馀乘及鞍马沿路置顿。
十月至东京
留三日。
契丹主遣闲厩使王庭秀称诏劳问。
兼述泰宁王燕王九月同行大事。
兀欲即世。
母妻并命。
辽东西水潦坏道。
数百里车马不通。
今年方至幽州
馆于悯忠寺
先迎御容入宫。
言先欲见唐皇帝面。
乃引见如旧仪。
问国书中机事。
臣即述奕世欢好。
当谋分裂之事。
契丹主喜。
问复有事否。
臣曰。
军机别有密书。
契丹主接至袖间。
乃云。
吾与唐皇帝一如先朝往来。
因置酒合乐。
又谕臣曰。
使人泛巨海而至。
不自意变起骨肉。
道路有闻亦忧恐。
手斟一玉钟酒。
先自啜。
乃以劝臣令饮釂。
自旦至日餔始罢。
自时数遣使宣劳。
三日一赐食。
谨遣王朗赍骰号子归闻奏。
义兴周将军 五代末宋初 · 徐锴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八
君字子隐
义兴阳羡人
鄱阳太守鲂之子。
少而跅弛。
任侠自处。
不护细行。
乡人以为暴焉。
尝感父老之言。
南山之虎。
长桥之蛟。
并巳为三害
于是入山杀兽。
既而搏蛟。
浮沈三日。
竟断之而出。
初里人以为君之没也。
室家相庆。
既出。
始知人患巳之深也。
乃入吴。
寻二陆而师之。
学成义立
以忠烈自处。
期年而州府交辟。
嗟夫。
观过知仁。
则向之所为。
非巨恶矣。
吴末为无难督。
王浑平吴。
置酒高会。
调吴人曰。
诸君亡国之馀。
得无戚乎。
君曰。
汉室分崩。
三方鼎足。
魏灭于前。
吴亡于后。
亡国之戚。
岂独一人。
有惭色。
荆楚之烈。
气淩太原
兵灭之馀。
折而不挠。
及为广平太守
积纪滞讼。
决之一朝。
君之果也。
从政乎何有。
以母疾罢归。
内史。
徵拜散骑常侍
君曰。
古人辞大不辞小。
乃先之楚。
化行俗易。
然后从徵。
及居近侍。
多所规讽。
御史中丞
纠劾不避宠戚。
梁王肜违法。
君深文按之。
齐万年反。
权臣恶君之强直。
以君讨之。
移孝于忠。
有死无二。
贼策之曰。
周君才兼文武。
若专断而来。
不可当也。
如受制于人。
此成擒耳。
呜乎。
盗有道焉。
其知之矣。
及六陌之役。
梁王为帅。
军人未食。
促令进。
而绝其后继。
君自知必败。
赋诗曰。
去去世事已。
策马观西戎
藜藿甘
期之克令终。
言毕而战。
自旦至暮。
斩首万计。
弦绝矢尽。
而援不至。
左右劝之退。
君以为凿门而出。
义不旋踵。
遂殁焉。
梁王以宗戚之贵。
义兼家邦。
非不知良材为国之所凭。
盖利欲之诱深。
而爱国之情浅也。
而况悠悠偫品。
安足言哉。
由是而言。
君之所按。
非深文也。
夫奸臣之与直士。
其不合有三。
佞直不同。
嗜好亦异。
一也。
邪正相形。
才望相绝。
虽欲企尚。
不能效之。
抚心内愧。
遂成雠恶。
二也。
以小人之性。
度君子之心。
以为善人之进。
必来排已。
三也。
有此三者。
至于反兵。
贤人既殒。
遂及于国。
夫剖巢破卵。
凤凰不翔。
杀犨损犊。
圣人亦逝。
将军既殁。
西晋之所以沦胥也。
二子继德。
东晋之所以光启也。
君既除害。
乡里称之。
又尝著阳羡风土记。
则精灵所留。
游盼有在矣。
锴以癸亥奉诏为祠官
东祷山岳。
将军之庙貌。
想先贤之高风。
周旋徜徉。
欲去不忍。
惟君之见危授命。
当官必理。
虽百代之王者。
愿以为臣焉。
郡县既以时致祀。
敢即其图像而为颂曰。
深山大泽。
实生龙蛇。
左湖右渎。
君子之家。
烈烈周君。
国之爪牙。
梁摧国圯。
命也如何。
越在童龀。
所游非类。
见善则迁。
过而无遂。
眈眈白额。
择肉朱殷。
矫矫长蛟。
喷沫飞涎。
摧斑碎掌。
润草丹川
无文曷行。
不学将落。
裹足时彦。
见机而作。
学成德备。
扬我王庭。
所居成政。
所历传名。
敏而应敌。
正以持倾。
亦既霜台
纠斯强禦。
自亲及疏。
何吐何茹。
翩彼权倖。
假国之威。
妒贤丑正。
言遂其私。
取彼贤人。
委之豺虎。
君实致身。
曾无二虑。
恭闻仙诰。
惟忠是与。
仰料将军
解形而去。
辽东千岁。
归鹤来翔。
威加四海
魂魄还乡。
矧兹藻。
在渚之阳。
斯文曷补。
实德无疆。
封白鸡山记 五代 · 王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
夫以玉烛摇光。
碧落霄悬于合彩。
金舆厚载。
丹邱灵毓于祥音。
斯盖运契星𨇠。
道符天意。
淳化于万类。
动植咸熙。
抽胜策于九章。
华夷景服。
王泽流于上。
和风悦于下。
故有云连峭壁。
蔼如画之烟岚。
质异山梁。
翥凝霜之毛羽。
是知凤鸣汧右。
千年而山得佳名。
鹤降辽东
万古而地称佳号。
我嗣晋王
珠履表异。
玉节传
廓氛祲于中原。
跻生灵于寿域。
沈研麟史
征南徒释于三编。
擒纵龙韬。
忠武虚谭于八阵。
剑横大树。
戟中小枝。
睦邻而将罢东征。
富俗而民歌栖亩。
矧乎三清分派。
九合升坛。
刑白马以会同盟。
致丹鼠而忘巨猾。
昔岁金桥之战。
势掩昆阳
近年沑水之征。
威符淝上。
岂谓重燃兴燎。
恶蔓犹滋。
豨跳将害于周禾。
乌合连偫于伏莽。
于是躬提千乘。
途迈六辰。
行方结于鱼丽。
路复经于龙墅。
睨苍翠之侧。
于蘙荟之中。
睹灵雉而低翔。
当神骐之逸足。
可谓练舒皓色。
玉洁争光。
有同于天上飞来。
无异于目前化出。
花冠踊竦。
莹莹而珠点双眸。
霜翮秦翘。
闪闪而雪翻两翅。
王祝之曰。
既瑞世瑞时。
可勿惊勿畏。
乃虚之以雕笼。
拥之以襟袂。
忘十步一啄之心。
有帝扇后褕之意。
若栖于琼花枝上
皎洁争分。
或饮于水晶壶边。
精莹莫认。
天命此墅也。
税蠲青亩。
山封白鸡。
前古之越裳入贡。
效祉殷朝
而今以晋王荐祥。
永光唐史。
缄学惭重席。
世奉初诞。
背文总愧于色丝
辞鄙应还于梦锦。
山唯纪事。
用垂绵长。
佐命忠勋。
序列衔秩。
时天祐十载龙集癸酉
鸿雁来宾之月十五日记。
王贞素先生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
道秘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
洪州西山重建应圣宫碑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四、全宋文卷三四、《徐公文集》卷二六、《全唐文》卷八八四
先儒有言曰:「山者宣也,宣气生万物者也」。
然则崇岳巨镇,盖气之雄者也。
其间灵峰奇岫,又气之粹者也。
是故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感而生圣贤,宅而为洞天,奇怪恍惚,非寻常所能测已。
西山者,作镇荆楚,雄视衡、巫,势靡迤而崇高,气清虚而和畅。
动植滋茂,樵隐闲安。
昔邑人洪崖先生所居于此。
洪井之右,涧水之滨,乔木森罗,古坛犹在。
长阜回抱,是谓鸾冈。
北隅特高,仍有伏龙之号。
唐乾元初山人申太上言其地有异气,诏于此立应圣之宫,抗玄元正殿于其前,塑肃宗阙容于其上。
缭垣观圣,仰法于紫宫;
路门纳陛,取规于丹禁。
光灵焕烂,荐献精严。
上士勤行,守臣涖职,秩祀之盛,莫之与京。
广明已还,三灾在运,望拜之地,阙而莫修。
辽东之鹤徒还,绛县之人已老。
甲辰岁,有道士王守玄者,缑山仙裔,茅岭名流,受命藩侯,来膺道任
剪荆棘于高闳之址,构茅茨于隆栋之基,不出焦光之庐,自化庚桑之俗。
善言弥远,驯致其功,二十许年,克甄旧制。
入室弟子刘德淳,气冲貌肃,节苦行高,恪恭以居次,谦和以接物。
既嗣其业,遂成厥终。
又十馀年,缔构云毕,凡内外殿宇,百有馀区,材用善良,工艺坚密。
其藻饰也,不逾奢俭之节;
其广袤也,足展朝修之仪。
秘殿深严,灵坛博敞。
睟容穆若,列侍参然。
钟磬在悬,苾芬具荐。
烁旭景于轩槛,延夕月于甍题。
萧寥空洞之音,希夷飙歘之御。
邈哉境真,无得而名!
铉爰在弱龄,服膺至道,先君顷参戎乘,尝涖斯邦。
依然棠树之人,自是桐乡之邑。
乃以庚申岁迁奉松槚,卜兆于鸾冈之阳,敢言折臂之祥,愿占维桑之地。
明年,复以王事,再至山中,祠虚皇于游帷之宫,投龙简于天宝之洞,所经灵迹,实契幽寻。
又是山有宝光,初至之夕,即见于中峰之上,下至山麓,倏忽聚散,状如野燎,而精明眩目,不可正视。
涧中有盘石,石有三药臼,岁端午日未曙前,常有捣药之迹,馀滓在焉。
水崖至此,甘香如蜜,取以灌漱,心府莹然。
斯皆载于旧经,亲所覆视者也。
此山登晨之士接武,而洪流为之冠;
列仙之墟连属,而洪井为之宗。
然则阆风玄圃之在人间者也。
宜其篆刻金石,永齐穹壤。
鄙儒不佞,敢作铭曰:
江之右,楚之区,峙灵岳,为仙都
洪井滨,鸾冈隅,建清宫,应真符
废而兴,神之扶。
宫既成,道既行,校三官,朝百灵。
集景福,荐皇明。
淳化,遂嘉生。
亿万年,流颂声。
论边事奏太平兴国七年五月981年10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皇朝文鉴》卷四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九、《东都事略》卷三九、《宋史》卷二九三《田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经济类编》卷七○、《古文渊鉴》卷四三、嘉靖《洪雅县志》卷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闻动静之机,不可妄举;
安危之理,不可轻言。
利害相生,变易不定;
用舍无惑,思虑必精。
夫动静之机不可妄举者,动谓用兵,静谓持重。
应动而静,则养寇以生奸;
应静而动,则失时以败事。
动静中节,乃得其宜。
今北鄙绎骚,盖亦有以居边任者,规羊马细利为捷,矜捕斩小胜为功。
贾怨结仇,乘致寇,召戎起舋,职此之由。
伏愿申饬将帅,审固封守,勿尚小功,许通互市,素获蕃口,抚而还之。
如此不出五载,河朔之民得务三农之业,亭障之地可积十年之储。
前岁俶扰边陲,亲迂革辂;
今兹张皇声势,颇动人心。
若猃狁来侵,六龙夙驾;
戎羯既退,万乘方归,是皆失我机先,落其术内。
所以五月兵不得分屯,农时人不得务敛,劳顿斁耗,可胜言乎!
军国大端,固当慎始。
戎族未乱,未烦强图;
狄势未衰,何劳力取?
待其乱而取之则克,乘其衰而兵之则降。
既心服而志归,则力省而功倍。
自古贪利荐食,不独匈奴
邀功起戎,亦自边将。
当鉴前轨,以恢永图。
汉安帝时,东夷犯境,连年不息,汉颇患之。
其主云亡,其子继立,汉乃命使吊之。
东夷感悦,还汉生口,一隅晏然。
至于南蛮,亦尝畔涣,始由边吏增赋,乘怨为寇。
光武时西戎犯边,班彪请置护羌校尉,通其货之有无,治其人之冤枉,塞垣遂安
诚愿考古道,务远图,示绥怀万国之心,用驾驭四夷之策。
事戒辄发,理在深谋。
臣又谓安危之理,不可轻言者。
国家务大体、求至理则安,舍近谋远、劳而无功则危。
为君有常道,为臣有常职,是务大体也。
上不拒谏,下不隐情,是求至理也。
帝王之道,忌萌欲心。
汉武帝躬秉武节,遂登单于之台;
唐太宗手结雨衣,往伐辽东之国。
率义动之众,徇无厌之求;
输常赋之财,奉不急之役:是舍近谋远也。
沙漠穷荒,得之无用;
夷狄遗种,杀之更生:是劳而无功也。
位下秩卑,敢言者少。
言而见听,则进而无疑;
言而不从,则退而惧罪。
臣又谓利害相生,变易不定者
兵书曰:「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盖事有可进而退,则害之成事至焉;
可退而进,则利用之事去焉。
可速而缓,则利必从之而失;
可缓而速,则害必由之而致。
可诛而赦,则奸宄之心或有时而生害;
可赦而诛,则忠勇之人或无心而利国
可赏而罚,则有以害勤劳之功;
可罚而赏,则有以利僭踰之幸。
能审利害,则为聪明。
以天下之耳听之则聪,以天下之目视之则明。
故《书》曰:「明四目,达四聪」。
惟此聪明,在无壅塞。
尽去相蒙之弊,乃协知几之神。
臣又谓取舍不可以有惑,故曰「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
思虑不可以不精,故曰「差若毫釐,缪以千里」。
自国家图燕以来,连兵未解,财用不得不耗,人臣不得不忧。
恢复吊伐之名,虽建洪业;
可否祸福之实,宜留圣心。
愿陛下精其思虑,决其取舍,无使旷日持久,穷兵极武。
为国大计,不得不然。
鹤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事类赋》卷一八
伊羽族之宗长,有胎化之仙禽。
群鸾凤以遐骛,薄云汉而高并。
既禀精于金火,亦受气于阳阴。
若乃引员吭,抗纤趾,动商陵之悲操,舞晋平之清徵。
翔集既闻于介象,感召复传于萧史
陶侃之墓头吊客,周穆之军中君子。
至若集兰岩而顾步,止金穴而回翔。
岂复畏鹑鶠之罗网,诚以知天地之圆方。
亦有饮巨蒐之献,玩昆崙之舞,田饶比之而去鲁,庄辛喻之而说楚。
自西北而遥集,邈江海而遐举,辞吴市而喧阗,出雷门而轩翥。
孟氏周王之饮,岱宗汉帝之坛。
缑山王乔之至,辽东丁令之还。
又若鸣必戒露,白非日浴。
或驭于江夏之楼,或饴以潭皋之
观其瘦头露眼,丰毛疏肉,既凤翼而龟背,亦燕膺而鳖腹。
宣王见诲于闻天,王莽传方于渍谷。
至若比凫胫而为长,匪鸡群而可乱。
赋闻鲍昭之美,诗播齐高之善,羊公既讶于不舞,庾域尝惊于忽见。
鸣九皋而寥唳,出华亭而倩练。
卫国而乘轩,向耶溪而取箭。
固一举而千里,岂耳目之近玩者乎?
论玉清昭应宫灾实为天变疏天圣七年七月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宋史》卷二八六《王曙传》、《九朝编年备要》卷九、赵宋五太后临朝事略、《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六、《宋元通鉴》卷一六
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者也。
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辽东,殿不当居陵旁,故灾。
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
鹅湖仁寿院碑咸平三年 北宋 · 钱易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康熙《广信府志》卷二七
鹅湖,何故事也?
仁寿,何锡名也?
司马氏都建业,为之东晋,此为东阳之属。
当兹时也,峰顶积水,有双鹅泳焉。
育子百数,翼而长之。
一日皆腾去霄,极瞻仰而没,故鹅湖之名因是而立。
释迦以演教之宫亦名鹿苑罗什以具戒之所乃号鸡园,盖由豢养之方,遂定名称之迹。
或配四灵以成道,倚芳枝而挺生,神异之兴,实云龙树;
或泣骄驹而摄念,听密语而起因,感应所召,乃曰马鸣。
鹅湖之号,不爽于古矣。
盛乎哉,鹅珠目莹,爰契于神僧;
鹅殿不骞,式符于香刹。
唐大历中大义禅师须江人也,手桴佛鼓,心弄祖印
然以断缘为得,无念为真。
终以有物之身,当择方而止。
杖锡佩钵,具远游之装;
凿石刻木,为燕坐之地。
聊建兰若,固绝净侣。
不见鬼鸟,直参风烟。
群动莫休,清韵无往。
时有馌兽司原,挟矢深入,潜睹其所,入始见投。
自后以慈摄凶,扣虎息害,不远千里,皆为其徒。
一夕,昔去之鹅,忽归斯水。
虽湜湜其沚,曾未考槃,而昭回于天,倏已上击。
所谓传承江夏三年复来;
非同逸少山阴,七言可换。
事骇旧井,声闻故林。
直疑鹤返辽东,已成仙客;
又恐珠还合浦,是慕清风。
名德既形,书诏适至。
卒无著物之桐,乃赴软轮之求。
屐登紫垣,偈答王座,片言内證,万法尽空。
通真之诚,默合上指;
褒锡之宠,遂践国章。
始赐为鹅湖峰顶禅院,自此连奉三朝,出入宫禁,与世敷教,为国导师。
后智孚上人力移峰顶之舍,今为院焉。
平险一致,栋宇尤壮。
坦安乐之境,居吴楚之右。
嗣其门者凡六人:明也素望,纶雅玄明
崇也清识,淹通令崇;
林也内积,道映惠林;
震也中兴,禅悦云震;
真也秉之,不乱令真;
休也守之,有常令休。
至于今长老新和尚,本郡人也,即震之徒焉。
入室云居,传衣欧阜,洎还承袭,乃主道场。
正智既真,诸境又现,心猿早逝,定慧双忘。
悷象争调,禁毒无用。
德来檀度,诚接凡圣。
况乎修堂秘殿,寒泉嘉林,复有岳阳王感应舍利甓为塔。
咸平庚子制置使冯公亮奏降御书以镇之,至于层楼,縢在玉笥。
龟图并跃,非狸骨之尘方;
龙藏同深,岂茂陵之蠹简?
景德丁未转运使李公奏赐为仁寿禅院,昊欲法轮不柅,佛日无亏。
以博施济众之风,家臣子于六合;
以永锡难老之惠,首苍黔于五福。
此曷非神踪美署,辉映岩野。
不有畴昔之灵,法嗣之盛,其孰能兼之哉?
易味爽醍醁,理迷云聚,徒与长老以道为友,以法为师。
见托丰碑,三让不领,辄敢献颂,韵之为铭:
佛性本静,万法扰焉。
凝寂不动,是为真筌。
真筌自在,强名为禅。
禅著有派,托之语言。
语言不已,化为机权。
我有实义,谁何可宣
皎皎鹅湖,堂堂令嗣。
大义之孙,法王之子。
湛然虚源,默然妙旨。
如云在天,如月在水。
六师相承,世济其美。
以灯传灯,光光不已。
史馆阮比部衢州因归建阳别墅二首比部兄昭济,隐居不仕) 其二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少小乡关振大名武夷山翠落门庭。
郎君近折仙人桂,伯氏高分处士星
城郭辽东应改易,芝兰谢圃自分馨。
吴民正待随车雨,莫苦淹留醉醁醽。
表弟廷评章得象信州玉山1005年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怀玉烟霞接武夷,我思祖德涕沾衣。
县斋制锦留遗爱,庭树藏镮长旧围(自注:开宝末,大父宰是邑,予生于县斋。)
彭泽公今已废,辽东邑子半应非。
津亭送别空搔首,籍在金门未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