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使契丹还上奏大中祥符元年 北宋 · 宋抟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八、《文献通考》卷三四六
契丹所居曰中京,在幽州东北,城垒卑小,鲜居人,夹道多蔽以墙垣。
宫中有武功殿,国主居之;
文化殿,国母居之。
又有东掖、西掖门。
大率颇慕华仪,然性无检束,每宴集有不拜、不拱手者。
惟国母愿固盟好,而年齿渐衰。
国主奉佛,其弟秦王隆庆好武,吴王隆裕慕道,见道士则喜。
国相韩德让专权既久,老而多疾。
咸平重修太祖实录表咸平二年六月 北宋 · 李沆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玉海》卷四八、《群书考索》前集卷一七
前集录叙天造之始,稽国姓之源,发挥无取,铨次失当。
今之所正,率由旧章。
文武群臣,旧载者九十二人,今增其遗漏一百四人。
其于制礼作乐,经文纬武,申明大政,釐改庶务者,于甲令垂为法式,靡不具载。
契丹道里记大中祥符九年 北宋 · 薛映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
上京者,中京正北八十里至山馆,七十里至崇信馆,七十里至广宁馆,五十里至姚家寨馆,五十里至咸宁馆,三十里度潢水石桥。
旁有饶州,唐于契丹尝置饶乐州,今渤海人居之。
五十里保和馆,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馆,五十里长泰馆。
馆西二十里有佛舍、民居,即祖州
又四十里至临潢府
自过崇信馆,乃契丹旧境,其南奚地也。
入西门,门曰金德,内有临潢馆。
子城东门曰顺扬。
北行至景福门,又至承天门,内有昭德宣政二殿与毡庐,皆东向。
临潢西北二百馀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
多丰草,掘地丈馀即有坚冰。
按:《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中华书局校点本。又见《契丹国志》卷二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八。
契丹习俗奏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 北宋 · 李允则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
契丹西楼上京辽阳东京,在中京正东稍南。
其习俗既葬毕守坟,或云国主欲守其母坟,声言伐高丽辽阳城也。
真宗乞参用儒将至道三年九月壬午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
臣远祖武有言曰:「将者,人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盖得其人,则用无弱卒,战无坚敌;
失其人,则祸有不测。
宗社攸寄,黎民所赖,其委任而尊崇之也。
故有筑坛、告庙而授者,有推毂、分阃而遣者。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参佐僚属,许之自辟。
赵衰郤縠晋侯曰:「敦诗书而说礼乐」;
晏婴穰苴于齐曰:「文能附众,武能却敌」。
非谓弯弧击剑,蒙轮拔棘,矜匹夫之勇,决一旦之命也。
历代将帅,多出儒者。
臣不敢援引三代,请以炎汉之后言之。
光武邓禹刘备诸葛亮西晋羊祜杜预东晋祖逖谢玄苻坚则有王猛后魏则有崔浩,梁则有谢艾,隋则有高颎
至于唐室,儒将尤多,若郭元振之镇陇右,狄仁杰之帅河北裴度平淮蔡,温造之定兴元
此数臣者,皆有尊主庇民之功,善始令终之德,一时武臣,未有出其右者。
朱梁、后唐,以马上为治,文武之柄,离而为二。
文者专治笔砚,耻言军旅之事;
武者狃习戈戟,罕有帷幄之谋。
交相是非,坐观成败。
今塞北有未宾之狄,河西有强项之羌,偶未成擒,病在此耳。
夫善师不阵,上将伐谋。
事权宜专,号令贵一。
古者元戎之外,馀皆偏裨,悉授指踪,且无顾望。
近代加以副贰,参以监临,事有嫌疑,动相牵制。
而为将者又多武人,崛起军候,稍迁恩不足以怀,杂虏威不足以御。
群校鲜有司马之兵法,韩信之谋画,亚夫之持重,关羽之勇敢。
或逗留而玩寇,或险果而轻敌。
黠虏假息,事皆由此。
历观前代之备边也,或振旅薄伐,或整兵深入,或取赡于军市,或因粮于敌境,或以屯田周给,或以轻赍自随。
而士皆宿饱,师出无敌。
亦有旁招小国,近抚诸蕃,或厚赂以结其心,或反间而收其效,不困己之士卒,不竭己之馈饷,计中术内,使之挫衄。
晁错有言曰:「用蛮夷攻蛮夷,中国之长算」。
陈汤乌桓而郅支灭,任延西域匈奴败。
未闻空荒之地,使者旁午
动息之间,赢粮景从。
臣尝窃算,国家士人之众,土地之广,已百倍于羌虏。
而兵戈屡动,未能垂藁街之首;
辇运交驰,未能撤榆塞之警,其故何哉?
盖选将之术,任人之道,或有所未尽之也。
今之节度使,昔之大行台
今之都部管,昔之大总管
将帅列衔,至今犹带度支营田使者,盖元戎之任,无不统摄也。
原其责成之道,欲使民不告劳,师有必胜,且耕且战,足食足兵也。
爰近代始有供军粮料之名,随军转运之目,使额既众,适从无所。
司计者不知尺籍伍符之数,握兵者不恤飞刍挽粟之苦。
群口交沸,互相督责。
托称上旨,而实戾成算;
动必中覆,而大费官帑。
陛下何惜上将之旗鼓,通侯之印绶,不于文资大臣择访,委以节制,而使此二虏,时耸边方?
唯祀与戎,斯为大事;
唯名与器,必在得人。
改而更张,正在今日。
伏愿陛下洞开城府,妙选公卿,勿俾武人擅其权,勿使中使挠其事。
阃外之漕挽,一以付之;
境内之租赋榷利,一以与之。
使其有牛酒而犒军,有黄金而倾敌。
旧所谓监阵、先锋之类,咸取偏将为之,仍令禀其节度
果用是道,臣见幽蓟之故地,河湟之旧墟,三年之内,皆为国家郡县。
与夫列校齐驱,近臣迭往,不可同年语矣。
难者或曰:「利器不可以示人,大柄不可以归下」。
此又胶柱之常谈也。
夫为国者患贤之不得,不患权之分;
保民者患边之不宁,不患将之重。
茍得其人,则可以寄社稷之事,况疆埸之任乎?
苟非其人,则州县之职亦不可委,况貔貅之众乎?
陛下若谓今之武臣,宣力已久,不可勃然改革,自可伺其秩满,俟其员阙,互以儒将,代之统兵,酬其前劳,改授近地。
况文武参用,典故具存,亦非圣朝创立此制。
太祖以不杀之略降巴蜀,平升、润,下荆湖
太宗以非常之谋取并汾,朝吴越,来漳、泉。
丰功厚利,炳在信史。
天其或者留此二虏,启发神武,待陛下而荡平剪灭之,不可稽诛如此之久也。
斯事机要,非小臣所当议。
然备位谏列,受诏谠言,茍此际不能罄竭狂瞽,即尸禄旷官甚矣。
沥恳章奏,惟陛下特达而行之(《国朝诸臣奏议》卷六四。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六。)
原文末题「咸平元年」,今改从《长编》。
又本文及以下四篇皆同时所上,总称《五议》。
广州法性寺钟款咸平四年 北宋 · 韩季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
弟子韩季迁同慈母李氏二十一娘、□□郎婆□婆珠等,敬铸造鸿钟壹口,重铜叁伯斤,奉为亡室周氏八娘追荐,去识生界。
以设斋庆赞讫,舍沙门义明,永充供养。
谨题。
按:《金石续编》卷一三。又见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五(题《光孝寺咸平钟款》)。
法华本迹十不二门注序咸平元年 北宋 · 释宗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
笃论其道,三世诸佛提不起、五千四十八卷载不及者,诚哉信矣。
厥非方便假名,相说汎论,其道匪一者欤?
若夫天地之道,覆载而不私,妪育万物而不遗,不有其功者。
洎乎,法而行之,乃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君王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者,盖禀无为之化焉。
迨乎,振发其迹,以仁以转不仁者,斯本仲尼道者焉。
若夫老子以虚无为道,道其天地之先。
乃曰道能生一,一能生二,二能生三,三生万物。
以其上德不德,不然,盖法自然为道者焉。
若夫庄子以无为为道,道其不言。
故如《知北游》章中,知问无为曰:「何思何虑则知道?
何以安道
何以得道」?
无为不答。
南问乎狂屈,狂屈欲言而已言者也。
中宫问乎黄帝黄帝答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无为谓妙体无知是真道;
狂屈反照遣言是似道;
知与黄帝二人运知以诠理,故不近乎真道者焉。
乃曰「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斯盖法不言之无为为道者焉。
若夫竺乾六宗九十六种之道,空见神通四韦陀之道,何胜言哉?
斯诸道者,言至理近,匪辨惑智。
三世生源之所不穷,罔晓果因,即生情理之所奚述,讵出生死者哉?
若夫释氏之道,直示众生心性,而开乎权实,离生死,即生死
离生死涅槃二道,斯皆即权之道者焉;
有即生死涅槃曰中道者,斯谓即实之道者焉。
其有即心非心,自己之宗,亦奚踰权实之道,同一心性。
心性者,非有为,非无为,不亦有无为?
非自然,非不自然,不亦自然非自然?
非有情,非无情,不亦有情无情?
言不言者,庶几乎哉!
乃签曰:夫一念心,三千性相,不思议。
假一毛孔中百千诸佛国土,一微尘中大千经卷,瓶藏马照,纳苏迷卢,曷有为无为自然之所说乎?
奚思虑之所趣乎?
所谓本迹十不二者欤?
盖道有消长,时有漏隆。
况斯教者,尝钟荡,得无纰缪?
其守株者,桎梏古本。
其蒙求者,孤疑别行,俾余注释。
余虽愧不才,幸参祖教,多省阙疑,获辞不免,辄注而释之。
其犹爝焰燎天,掬波投海,胡测广深耶!
呈露群贤,可垂刊定。
时皇宋三圣日,咸平元祀,太岁在著雍阉茂,玄英首序。
按:《法华本迹十不二门注》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五套第一册。
谢太仆钱少卿少卿进《咸平圣政录》及诗,自将军改官。)1000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武夷新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某启:数日前,少卿特枉轩车,俯临蓬荜,仍以编缀,曲示颛蒙。
萧条,既迂长者之辙;
赵囊牢落,忽得隋侯之珠。
缄縢载披,毛发俱耸。
窃以述作之妙,谓之圣明;
赋颂之兴,本乎风化。
其有沿袭或异,步骤不同。
虞卿穷愁,乃就著书之业;
扬雄寂寞,始奋草《玄》之名。
灵均放词,初因于憔悴
兰成述赋,实主于悲哀。
未有世传带砺之盟,身居环列之尹,敞北阙之甲第,屋瓦生烟;
乘大宛之名驹,汗血流赭。
列鼎而食,执玉以朝,名亚春、陵,势夺张、霍,而乃贱青紫如拾芥,比富贵浮云,优游文史之场,躬亲布素之行。
折节待士,多拥彗以先驱;
焦思穷经,或下帷而终日。
以至学成麟角,才掞天庭,思若涌泉,文类摛锦。
汉宫诵赋,万乘喜生于同时;
梁苑陪游,群公推食于右席。
门登龙而比峻,谈挥麈以弥清。
诸生慕义以益勤,名卿愿交而斯众。
芳猷载洽,雅志将伸。
固已简自天衷,腾于物论。
纪一人之言动,何让策书;
贡二《雅》之声诗,有裨乐府。
召试鳌山之署,式摇鸡距之毫。
不加点以成章,未旋踵而拜命。
亚卿班列,既参惟月之崇;
太仆职司,仍预奉车之宠。
汉光武之偃革,诸将竞乡学之心;
唐宪宗之厌兵,近臣有改名之请
以圭璋特达之质,当干戈载戢之,舍兰锜之师,就儒冠之饰。
敦说《诗》《礼》,昔为谋师之资;
慷慨经纶,今挺致君之志。
羽仪通籍,辉映缙绅。
敢谓下顾蜗庐,特留凤藻!
享海鸟以九奏,诚非所宜;
投井蛙以兼金,都不之惜。
退自循省,靡敢遑宁!
圯桥授书,怜其可教;
延陵听乐,许以知音?
唯蹈咏以忘疲,庶传玩之无斁。
愿言厚意,何以克胜?
其盛制,辄留缮写云云。
广平公唱和集序998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武夷新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者郑国名卿,赋诗者七子;
中高唱,属和者数人。
善歌者必能继其声,不学者何以言其志?
故《雅》《颂》之隆替,本教化之盛衰,傥王泽之下流,必作者之间出。
君臣唱和,赓载而成文;
公卿宴集,答赋而为礼。
废之久矣,行之实难。
非多士之盈廷,将斯文之坠地。
皇宋二叶,车书混同,端拱穆清,详延俊乂
,日奉吁俞;
,并在左右。
礼乐追于三代,文物迈于两汉
有若翰林主人、大宗伯广平公,以才识兼茂,治行第一,登金门,上玉堂,发挥帝谟,润色大业。
太平兴国迄于咸平,凡岁星再周于天矣,而望实益峻,体貌弥笃。
入奏武帐,天子冠而后见;
退食温室,家人问而不言
山甫之将明,推安世之慎密。
作文章盟主,实朝廷宗工,天其或者殆以公为儒林之木铎也。
而视草之暇,含毫靡倦,形于风什,传于僚友。
同声相应,发言成章,乃进文昌正卿宥密元老。
蓬丘之长,兰台之英,争奇逞妍,更赋迭咏。
铺锦列绣,刻羽引商,烂然成编,观者皆耸。
广平公感交游之畴昔,虑竹素之沦胥,休沐之馀,孜孜缀缉,为之七卷,以传于世。
颂声奋发,爵里森布,著于简牍,垂厥方来。
当使仲尼删诗,取《周南》而居首;
班固著论,称西京之得人。
盖风化之所系焉,岂徒缘情绮靡而已。
猥令纪述,蔑容固辞。
狂简孟浪,惭于叙事云耳。
宋故枢密副使正奉大夫给事中上柱国广平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尚书吏部侍郎宋公神道碑铭1000年10月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武夷新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许穆公卒于师,《春秋》重其死王事,赠公衮以褒德。
江陵薨于行,天子嘉其尽臣节,罢宵警以申恩。
皇上巡狩两河,驻跸魏郡,惟枢秘副使宋公典掌机要,务烦伤神,得疾膏肓,终于道路。
辍视朝于行阙,申追命于泉扃。
痛深股肱,见君臣之同体;
布在方策,实今古之相望。
所以旌忠魂于九原,铄休光于百世者也。
公讳湜,字持正,其先广平人也。
微子归周,商丘启国,胙土命氏,源深流长。
处荆蛮者,才亚于骚人;
东汉者,名参于循吏。
或树勋于代邸,或驰誉于南朝,枝叶扶疏,华实蕃衍。
公之远祖,占籍关中
隐德未融,重世始大。
曾王父泽,登州牟平
王父赞,雍州万年
皆以时命之数,屈于州县,咸有清白之训,遗于子孙。
烈考温故,晋天福中进士第,累迁右补阙
文雅之誉,流于京师
骨鲠之风,播于台阁
及公之贵,累赠工部尚书
公即其次子也,襟韵閒旷,风规爽迈。
凝脂点漆,宛是神仙中人
虚受兼容,居然廊庙之器。
爰自髫龀,卓然不群,了无童心,靡杂儿戏。
初入小学,比及大成,恣阅黄卷圣贤之言,蔑闻青衿城阙之刺。
既而究六经之微旨,通百家之杂说。
服勤学问,日引月长;
刻意著述,朝成暮传。
迹在丘樊,名振辇毂。
方随乡老之荐,适丁先君之忧。
栾棘伤生,几于灭性;
苴麻终制,始让干禄。
太平兴国五年春太宗凡三临轩,亲选多士。
公提笔就试,思若涌泉,焕乎成文,曾不加点。
诸生方当于燥吻,一人已喜于同时。
贾勇先鸣,拔乎其萃,由是一上登进士甲科,解褐将作丞通判梓州盐院,就拜太子右赞善大夫
归朝,改著作郎直史馆中谢日,赐绯衣银鱼。
雍熙三年,今工部尚书王公化基,以谏官计相上书北阙,自荐其材。
太宗方求非常之人,待以不次之位,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佳士也,可并试之」。
即日召试制诰中书
明日,除右补阙知制诰,与二公并命焉,当时朝廷有得贤之议。
就转库部员外郎,兼判尚书刑部,面赐金紫。
会有妖尼诉廷尉断狱不平,公职当详谳,未尝发擿,坐是左迁均州团练副使,公论惜之。
汝州数月,徵拜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复以职方员外郎掌诰命。
踰年入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审刑院银台司封驳事
皇上嗣位,真拜中书舍人修国史,并兼内署之职。
俄丁皇妣扶风县太君淳于氏忧,柴毁骨立,杖而后起。
五十而慕,昔人所难;
七日绝浆,仅成死孝。
才卒哭,诏起复视草禁中。
公泣血抗章,愿终丧纪,优诏敦免,不允其请。
是年冬,改给事中,参贰机务。
明年,犬戎犯边,翠华时迈,枢机之任,一二咨焉。
露版羽书,实司其缓急;
伍符尺籍,专校于耗登。
乘保鄣险,走集者禀于弛张;
发号令图,方略者出于规画。
乃至议将帅之能否,授以指踪;
揣蕃夷之情状,辩其狙诈。
折冲樽俎之际,制胜帷幄之中,料敌若神,谋事鲜过。
任重责大,功劳智忧,而公与今襄阳王丞相并掌其职。
公竭才尽瘁,知无不为。
蒙犯风霜,勤劳夙夜,陟降帝右,咫尺天颜。
总领万机,便蕃三接,焦心极虑,外彊中乾。
十二月癸酉,上御武帐,召近臣议边事,公方指画上前,俄疾作仆于地,若大醉状,不能知人,同列竞前扶之。
上命中贵人扶掖以就西序,亟令太医切脉,且曰:「疾不可为也」。
上忧形于色,日夕候其安否。
明年正月乙酉,乘舆亲至卧内存问,公以所疾未愈,恳乞先归,面可其奏,且以御衾褥为赐,仍命中使备肩舁、什器、帷帐、汤药、饮膳,送还京师
既发,又令近臣慰遣于郊外。
己丑,次澶州,憩于法宝寺,是夕,以不起闻,享年五十有一。
上叹息久之,诏赠吏部侍郎,辍朝一日。
使者护送灵柩归于上都,缘葬所须,并从官给。
公比及弥留,且有治命曰:「上遇我厚,必卤簿葬我。
生无益于国,死岂可烦于人」?
诸弟等表其绪言,上深所嘉美,诏以钱五十万、绢三百匹、米麦百石赐其家,以备襄事。
即以其年十月癸丑,归葬于京兆府长安县义阳乡大郭里,从先尚书之兆域,礼也。
公娶清河张氏,封本郡夫人
婉錍柔嘉,幽閒令淑,仁洽宗党,教成闺门。
二子:长曰纶,以延赏之恩,解褐太常寺太祝,年甫七岁。
次佛奴,尚在襁褓。
三女:长适屯田员外郎杨垣,其二皆幼。
公生孝谨之族,负王佐之才,幼能属文,谈必稽古。
尚书府君之捐馆舍也,季父温舒以左拾遗华原郡,公实从行府中,笺奏皆令代作。
公口占五吏,应接不休;
日发百函,亲疏有意。
季父拊背叹曰:「真我家国器,恨吾兄不见也」。
至性纯孝,出人远甚。
奉养慈母,烝烝膝下,调滫瀡以供膳,衣文䌽以承颜。
左宦方州,单车独任,尽留妻妾,给侍庭闱,杜门端居,曾不屑虑。
及太夫人寒暑遘疾,腠理寝深,公药必先尝,目不交睫,祷神请代,指景悼生,虽曾、闵之行,无以过也。
长兄泌,职方员外郎,越王府记室
次兄浣;
皆先公而逝。
弟湛,任大理寺丞
推以友爱,成乎敦睦,棠棣致美,埙篪相须,天伦之欢,士林耸慕。
耀州富平簿涣,太子中允沆,处士澥,进士洞,殿中丞涛,校书郎澹,皆公之从父弟也。
承高门之庆,为保家之主,协比诸弟,纠合近亲,人不间言,儿无常父,宦成名立,率繇于公。
游吉亢宗张仲之孝友,见于是矣。
公自决科筮仕,彯缨登朝。
至如羊舌肸习于《春秋》,而公分直东观,裁成国史;
公孙挥善为辞令,而公入参右掖,发挥王言。
隽不疑之治狱也,多所平反,而公当详刑之任,民以不冤;
山巨源之荐贤也,密陈启事,而公操审官之柄,下无失职。
严安徐乐并在左右,而公步武禁林,润色帝载;
刘放孙资对掌机密,而公徊翔丹地,秉执国钧
至于蹇蹇匪躬,岩岩群望,外庭集议,不曲从而诡随,宣室论思,必有犯而无隐,此诗人所称「邦之司直」。
又如恂恂善诱,拳拳好德,博施以济众,功成不居,虚己以待物,事至而应,此仲尼所云「古之遗爱」。
雅性冲澹,留心释老,早岁尝受道箓,晚节颇究禅筌。
悟兹无生,用成达观。
素善持论,酌之不竭;
多识典训,扣之斯应。
挹量陂者,鄙吝之意自泯;
窥眉宇者,名利之念都息。
接士在贵而思降,定交弥久而益恭。
德迈种而愈勤,人服媚而无斁。
蹊成桃李,夫又何言?
有芝兰,但闻俱化。
非大雅明哲,岂能及是耶?
公方以将明之才,辅文思之政,谈弭兵之术,议平戎之策,使单于之首,悬之藁街,辽阳之贡,陈于宰旅。
致君,为宋
而两楹遘灾,二竖为沴,天不慭遗,人之云亡。
召公深仁,徒结甘棠之爱;
留侯素志,莫遂赤松之游。
藐是诸孤,庶乎有后。
常所著述,遗札颇多。
自掌命书,尤振时誉,累当大手笔之事,皆为士君子所伏。
集二十卷,传之子孙。
诸弟等以繐帐犹悬,宿草将列,忧陵谷之或变,虑德音之不昭,谋建丰碑,以表神道。
以某尝学旧史,曾接生平,得以祖述世家,论次阀阅。
叙大之德,谅无愧词;
非臧孙之言,敢期不朽。
聊摭梗概,以为之铭。
铭曰:
火德淳耀,文明诞敷。
凤鸟斯至,神龟负图。
时惟宋公,矫翼云衢。
五百之运,其在兹乎。
黄离继明,百度思治
旰昃临朝,斋居决事。
时惟宋公,将顺其美。
咸平之政,既尽善矣。
八柱承天,七圣翊轩。
䌤纶衮职,斟酌化源
青蒲伏奏,温树无言。
林父忠荩,康侯锡蕃。
三边屡耸,六龙顺动。
借箸前筹,属鞬景从。
美疹弗瘳,吾谋犹用。
遗言,涉洹占梦。
梁木斯坏,太素收神。
易箦而没,委顺全真。
精爽何托,上骑星辰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行路咨嗟,冕旒悽恻。
股肱或亏,其痛何极。
尸谏犹切,忠魂弥激。
临死之言,不忘社稷。
卜葬咸阳,蓍蔡弗违。
封树云毕,閟兹音徽。
自古有死,吾将畴依。
逝者可作,非公曷归?
丘垄陵夷,光阴迅驶。
传信方来,孰非文字?
乃刊贞珉,式表幽隧。
怀公之人,于斯堕泪。
□□□□□文宣王碑文咸平二年八月 北宋 · 王汉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
由国都至郡县有孔子,自天子至庶人,岁时奉其祀,醴馔器具,丰严洁修,尽有仪式。
历世传承,不敢慢其事,诚以生民以来,有至德者未有如孔子故也。
咸平号之元年,诏以太子中舍赵公莅是邑。
公之始至也,以民之不知教,以训以治,日无暇时。
明年春,政既成,民既知劝,乘间问孔子而往拜焉。
既而睹其像貌圮剥,墙宇不完,岁时之祀,固缺如也。
返则召邑中进士明经之好事者,坐而谓曰:「余常念先师孔子为陪臣于周,享王爵于唐。
其为道也,其为教也,载之于经,传之于世。
自周迄今,绝而复兴,久而愈尊。
虽夷蛮戎狄之不可化者,尚闻之而为善良也,矧中夏之俗乎?
世之冠儒冠、服儒服、文行可列于四科者,皆先师异代之弟子也。
岂有服儒服为弟子,而奉其师反不若服缁黄之弟子有观寺之崇、享献之丰洁邪?
且是邑有先师庙,余长是邑,而使其庙将日毁,祀不时修,余与尔将何事也?
得非读其书而忘其道欤?
为其弟子而不奉其师欤」?
由是坐者感奋承命,再拜谢而退。
一日遂相与募邑中吏民之有识者,得五十万钱。
亟市瓦木,庀工徒,撤旧而新之。
然以故庙之址,居邑之南,逼侧芜秽,辱近廪谷之所,乃就邑之北选良地,筮吉日而迁焉。
越贰百日,而其功集。
公遂率僚属,暨邑中吏民,行释奠之礼。
堂之上,惟十哲塑像于左右。
十哲而下,诸贤咸图于壁堂之后。
复搆一堂,曰讲书堂,俾邑中之学者得以游矣。
于是命佐吏汉勒辞于石,置于庙侧。
辞曰:
返鲁之教,今古是则。
民胥乐胥,无有僭忒。
我公之来,服孔之化。
问庙之所,往拜堂下。
既拜而奠,既奠而视。
悯厥毁摧,叹嗟不已。
乃迁斯庙,乃新斯堂。
神安攸居,民即而康。
七十弟子三千门徒,徯公之政,一如中都
大宋咸平贰年八月贰日建。
乡贡进士王□信,将仕郎、守太子中□,知县事赵格将仕郎、守县尉徐□,将仕郎、守殿中丞通判军府事、骑都尉、借绯刘克勤,正奉大夫□□□□侍郎知军府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天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赵昌言
武威安璨刻字(《金石萃编》卷一二六。又见乾隆临潼县志》卷八。)
题下原署:「将仕郎、守京兆府昭应县主簿王□撰,乡贡进士萧资书并题额」。
行程录大中祥符五年十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辽史》卷三九、四○、《右编》卷二六
初,奉使者止达幽州,后至中京,又至上京,或西凉淀、北安州、炭山、长泊。
雄州白沟驿度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古督亢亭之地。
又七十里至涿州
北度涿水、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
度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
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洪政殿,东门曰宣和。
城中坊门皆有楼。
闵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
又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邀朝士游观。
南门外有于越王廨,为宴集之所。
门外永平馆,旧名碣石馆,请和后易之。
南即桑乾河。
出北门,过古长城、延芳淀,四十里至孙侯馆,改为望京馆,稍移故处。
望楮谷山、五龙池,过温馀河、大夏坡。
坡西北即凉淀避暑之地。
五十里至顺州
东北过白屿河,北望银冶山,又有黄罗螺盘、牛阑山,七十里至檀州
自北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
将至馆,川原平广,谓之金沟淀,国主尝于此过冬。
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景而约其里数。
过朝鲤河,亦名七度河,九十里至古北口
两旁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
口北有铺,彀弓连绳,本范阳防扼奚、契丹之所,最为隘束。
幽州东趋营、平州,路甚平坦,自顷犯边,多由斯出。
又度德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
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盖山中有卧佛像故也。
过乌滦河,东有滦州,因河为名。
又过墨斗岭,亦名渡云岭,长二十里许。
又过芹菜岭,七十里至柳河馆,河在馆旁。
西北有铁冶,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鍊得成铁。
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
所居室皆就山墙开门。
过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
惟有番户百馀,编荆为篱,锻铁军器
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
八十里至鹿儿峡馆。
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浆馆。
石子岭,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居民多造车者,云渤海人
正东望马云山,山多禽兽、林木,国主多于此打围。
八十里至通天馆。
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城垣庳小,方圆才四里许。
门但重屋,无筑阇之制。
南门曰朱夏,门内夹道步廊,多坊门。
又有市楼四,曰:天方、大衢、通阛、望阙。
次至大同馆,其北门曰阳德、阊阖。
城内西南隅冈上有寺。
城南有园圃,宴射之所。
自过古北口,即蕃境。
居人草庵板屋,亦务耕种,但无桑柘。
所种皆从陇上,盖虞吹沙所壅。
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多烧炭为业。
时见畜牧,牛、马、橐驼,尤多青羊、黄豕,亦有挈车帐,逐水草射猎。
食止麋粥、粆糒。
按:《契丹国志》卷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校点本。
契丹风俗记天禧五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宋会要辑稿》蕃夷二之八(第八册第七六九六页)
绶等始至木叶山,山在中京东微北。
中京东过小河,唱叫山道北奚王避暑庄,有亭台。
古北口中京北皆奚境。
奚本与契丹等,后为契丹所并,所在分奚、契丹、汉人、渤海杂处之。
奚有六节度都省统领,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入山采猎,其行如飞。
凡六十里至羖䍽河馆,过惠州,城二重,至低小,外城无人居,内城有瓦屋仓廪,人多汉服。
七十里至榆林馆,前有小河,屈曲北流。
自此入山,少人居。
七十里至讷都乌馆,蕃语山为「讷都」,水为「乌」。
七十里至香山子馆,前倚土山,临小河,其东北三十里即长泊也。
涉沙碛,过白马淀,九十里至水泊馆。
度土河,亦云撞撞水,聚沙成墩,少人烟,多林木,其河边平处,国主曾于此过冬。
凡八十里至张司空馆,七十里至木叶馆。
中京皆无馆舍,但宿穹帐,欲至木叶三十里许,始有居人瓦屋及僧舍。
又历荆榛荒草,复渡土河,至木叶山,本阿保机葬处。
祭天之地,东向设毡屋,署曰省方殿,无阶,以毡藉地,后有二大帐。
次北,又设毡屋,曰庆寿殿,去山尚远。
国主帐在毡屋西北,望之不见。
尝出三豹,甚驯,马上附人而坐,猎则以捕兽。
蕃俗喜罩鱼,设毡庐于河冰之上,密掩其门,凿冰为窍,举火照之,鱼尽来凑,即垂钓竿,罕有失者。
回至张司空馆,闻国主在土河上罩鱼,以鱼来馈。
是岁,隆庆卒。
隆庆初封常王,及请盟,改梁王,后封秦国王,又加秦晋国王
隆裕有子宗业,封广平王中京留守,改幽州幽都县宛平县
其衣服之制,国母与蕃官国服,国主与汉官即汉服。
蕃官戴毡冠,上以金华为饰,或加珠玉翠毛,盖汉、魏时辽人步摇冠之遗象也。
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
服紫窄袍,加义襕,系䩞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碧石缀饰。
又有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擪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带末缀珠。
或紫皂幅巾,紫窄袍,束带。
丈夫或绿中单,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
贵者被貂裘,貂以紫黑色为贵,青色为次。
又有银鼠,尤洁白。
贱者被貂毛、羊、鼠、沙狐裘。
弓以皮为弦,箭削桦为簳。
鞯勒轻简,便于驰走。
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
蕃官有夷离毕参闻国政,左右林牙掌命令,惕隐司宗之类。
又有九行宫,每宫置使及部署掌领部族,有永兴、积庆、洪义、昭敏等名。
集贤给事俞公送行诗序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文恭集》卷二九
春秋之际,卿大夫出聘邻国,交接用微言以相感,必称诗以见志。
若七子之宠赵武六卿之饯韩起是也。
《风》有康公于渭之送,《雅》有显父出屠之祖。
琼琚杂佩之语,以将其珍意;
鞗革淑旂之咏,以耸其行光。
流风之来,所尚邈矣。
集贤夕拜俞公,以耆哲之望,履中庸之美,风德器干,作时从臣。
逮事两朝,间馀三纪。
节任之要,则关中京右载筹其笔;
旂镇之重,则渚宫钱塘迭佩其绂。
荆吴二域,政风相翔。
宝元初,上嘉乃贤,特诏以觐。
法宫延对,劳问移刻。
出从革辇,入陪禁幄。
参丽正刊修之职,居东台论駮之任。
六卿之所履,二枢之与邻,盖将若时而柄用焉。
公神守独胜,天均默识,不以荣利滑其太和。
劳侍从之班,少求偃息之地。
宣城佳山水,美园馆,乔梓在望,案牍差稀,可以莹烦襟、养妙气。
三进得请,一麾遂行。
朝右诸公,耸伏夷退,自禁庭隽乂之老,洎外朝肤敏之彦,或赋藻什,以谣祖帐。
承明之厌直,美嵇山之还守。
莫不铿纯命奏,追琢取成。
皆韶武之秘音,荆蓝之绝宝。
比歌之曲,相高于国中;
临沧之篇,并传于江左
足以广高斋之逸韵,增黄堂之故事。
宿承贶授本,辱命冠篇。
绝《大雅》穆如之章,惭未学斐然之累。
宝元己卯季冬二十八日序。
契丹官仪1044年8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契丹旧俗,皆书于国史《夷狄传》矣。
予自癸未乙酉三使其庭,凡接送馆伴、使副、客省宣徽,至于门阶户庭趋走卒吏,尽得款曲言语。
虏中不相猜疑,故询胡人风俗,颇得其详。
退而志之,以补史之阙焉。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
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契丹枢密使平章事者,在汉宰相之上;
其不带使相及虽带使相而知枢密副使事者,即在宰相下。
其汉宰相必兼枢密使,乃得预闻机事。
蕃官有参知政事,谓之夷离毕
汉官参知政事带使相者,乃得坐穹庐中。
宣徽使惟掌宣传诏命而已,文宴侍立如閤门使之比。
胡人之掌兵者,燕中有元帅府,杂掌蕃汉兵,太弟总判之。
其外则有北王府、南王府,分掌契丹兵,在云州归化州之北。
二王皆坐在枢密下、带平章事之上,旧例皆赐御服,节度使参于旗鼙之南。
乙室王府亦掌契丹兵,然稍卑矣。
其有居雁门之北,似是契丹别族,其坐在上将军之上。
又有奚王府掌奚兵,在中京之南,与留守相见,则用客礼。
大抵胡人以元帅府守山前,故有府官。
又有统军,掌契丹渤海之兵。
马军、步军,一掌汉兵以乙室王府。
山后又有云、应、蔚、朔、奉圣等五节度营兵,逐州又置乡兵。
其西南路招讨河西边事,西北路招讨掌挞笪等边事,其东北则有挞领相公(胡人呼挞字如吞字入声。领音近廪。),掌黑水等边事,正东则有注展相公,掌女真等边事,此皆守边者也(蕃语注展即女真也。)
国中随部族大小,各有节度使,不属州县。
胡人从行之兵,取宗室中最亲信者为行宫都部署以主之,其兵皆取于南北王府十宫院人充之。
亦有大内点检、副点检之官以备宿卫
北王府兵刺左臂,南王府兵刺右臂,十宫院人呼小底,如官奴婢之属也。
󲐠警者呼拽剌(音力割反。),逐部分各有首领判官等。
渤海亦有宿卫者。
又有左右等五比室(比音牌,亦音栉比之比。)契丹谓金刚为比室,取其坚利之名也。
汉人亦有控鹤等六军。
胡人司会之官,虽于燕京三司使,唯掌燕、蓟、涿、易、檀、顺等州钱帛耳。
又于平州置钱帛司,营、滦等州属焉。
中京度支使,宜、霸等洲隶焉。
东京置户部使辽西、川、锦等州隶焉。
上京盐铁使,饶、泽等州隶焉。
山后置转运使,云、应等州属焉。
置使虽殊,其实各分方域,董其出纳也。
随驾赐与,则枢密院主之,宴劳则宣徽使主之。
胡人从行之官,大臣之外,惕隐司掌宗室,国舅司掌萧氏,常衮司掌庶姓耶律氏
其宗室为横帐,庶姓为摇辇。
其未有官者呼舍利,犹中国之呼郎君也。
不在此籍,即属十宫院及南北王府矣。
又有十宫院使,亦从行。
言十宫者,自阿保机而下,每主嗣位即立宫置使,领臣寮每岁所献生口及打虏外国所得之物,尽隶宫使
每宫皆有户口钱帛,以供虏主私费,犹中国之内藏也。
宫院名:兴圣宫、崇德宫、洪义宫、永兴宫、积庆宫、长宁宫、延长宫、敦睦宫、章悯宫、延庆宫
宫院使上将军之下,节度使之上。
宫院制置司奉圣州平州亦各有十宫院司,檀州有章悯宫,行唐县属焉。契丹录事司中国之府司。)左右司候司//(掌刑狱。)胡人于燕京元帅府统军马军、步军三司
胡人东有渤海,西有奚,南有燕,北据其窟穴。
四姓杂居,旧不通婚,谋臣韩绍芳献议,乃许婚焉。
衣服、饮食、言语各从其俗。
凡四姓相犯,皆用汉法;
本类自相犯者,用本国法,故别立契丹司,以掌其狱(《武溪集》卷一八。)
延长:《辽史》卷三五《兵卫志》中作「延昌」。
唐颜鲁公书残碑跋 其一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集古录》卷七、《六一题跋》卷七
右颜氏残碑,以《家庙碑》考之,是颜允南碑也。
《家庙碑》云,允南历殿中、膳部、司郎中司业金乡男
此碑云肃宗中京,迁司封,寻封金乡县男,又云迁国子司业
此碑云二子颍、颎,颎好为五言诗,授校书郎,早卒;
《家庙碑》亦云颎好五言,校书
而此碑又云与弟允臧同时台省,则为允南可知不疑
惟书颍事,《家庙碑》云侍郎蒋冽赏其判,此碑云为崔器所赏,小不同尔。
治平元年寒食日书。
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1069年10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四、《黄氏日抄》卷六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四续古文奇赏》卷五二、《文编》卷六一、《汴京遗迹志》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七○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公讳敞,字仲原父姓刘氏,世为吉州临江人
自其皇祖以尚书郎有声太宗时,遂为名家,其后多闻人,至公而益显。
公举庆历六年进士,中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
丁外艰,服除,召试学士院,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判登闻鼓院吏部南曹尚书考功
于是夏英公既薨,天子赐谥曰文正
公曰:「此吾职也」。
即上疏言:「谥者,有司之事也。
行不应法。
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侵臣官」。
疏凡三上,天子嘉其守,为更其谥曰文庄
公曰:「姑可以止矣」。
判三司开拆司,又权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
至和元年九月,召试,迁右正言知制诰
宦者石全彬以劳迁宫苑使,领观察使,意不满,退而愠有言。
三日,正除观察使,公封还辞头,不草制,其命遂止。
二年八月奉使契丹公素知虏山川道里,虏人道自古北口回曲千馀里至柳河,公问曰:「自松亭趋柳河,甚直而近,不数日可至中京,何不道彼而道此」?
盖虏人常故迂其路,欲以国地险远誇使者,且谓莫习其山川,不虞公之问也,相与惊顾羞愧,即吐其实,曰:「诚如公言」。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虏人不识,以问,公曰:「此所谓駮也」。
为言其形状声音,皆是,虏人益叹服。
三年,使还,以亲嫌求知扬州
岁馀,迁起居舍人,徒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
居数月,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修玉牒,知嘉祐四年贡举,称为得人。
是岁,天子卜以孟冬祫,既廷告,丞相用故事,率文武官加上天子尊号。
公上书言:「尊号,非古也。
陛下自宝元之郊,止群臣毋得以请,迨今二十年无所加,天下皆知甚盛德,奈何一旦受虚名而损实美」。
上曰:「我意亦谓当如此」。
遂不允群臣请。
礼官前祫请祔郭皇后于庙,自孝章以下四后在别庙者,请毋合食。
事下议,议者纷然。
公之议曰:「《春秋》之义,不薨于寝,不称夫人。
而郭氏以废薨,按景祐之诏,许复其号而不许其谥与祔,谓宜如诏书」。
又曰:「礼于祫,未毁庙之主皆合食,而无帝后之限,且祖宗以来用之。
《传》曰『祭从先祖』,宜如故」。
于是皆如公言。
公既骤屈廷臣之议,议者已多仄目,既而又论吕溱过轻而责重,与台谏异,由是言事者亟攻之。
公知不容于时矣,会永兴阙守,因自请行,即拜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
长安多富人右族豪猾难治,犹习故都时态。
公方发大姓范伟事,狱未具而公召,由是狱屡变,连年,吏不能决。
至其事闻,制取以付御史台,乃决,而卒如公所发也。
公为三州,皆有善政。
扬州,夺发运使冒占雷塘田数百顷予民,民至今以为德。
其治郓、永兴,皆承旱歉,所至必雨雪,蝗辄飞去,岁用丰稔,流亡来归,令行民信,盗贼禁止,至路不拾遗。
公于学博,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
其为文章,尤敏赡。
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其体。
知制诰七年,当以次迁翰林学士者数矣,久而不迁。
及居永兴岁馀,遂以疾闻。
八年八月召还,判三班院太常寺
公在朝廷,遇事多所建明,如古渭州可弃,孟阳河不可开,枢密使狄青宜罢以保全之之类,皆其语在士大夫间者,若其规切人主,直言逆耳,至于从容进见,开导聪明,贤否人物,其事不闻于外廷者,其补益尤多。
故虽不合于世,而特被人主之知。
嘉祐中,嫉者众而攻之急,其虽危而得无害者,仁宗深察其忠也。
及侍英宗讲读,不专章句解诂,而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每见听纳,故尤奇其材。
已而复得惊眩疾,告满百日,求便郡。
上曰:「如刘某者,岂易得也」?
复赐以告。
上每宴见诸学士,时时问公少间否,赐以新橙五十,劳其良苦。
疾少间,复求外补,上怅然许之。
出知卫州,未行,徙汝州
治平三年,召还,以疾不能朝,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
熙宁元年四月八日,卒于官舍。
享年五十。
呜呼!
以先帝之知公,使其不病,其所以用之者,岂一翰林学士而止哉!
方公以论事忤于时也,又有构为谤语以怒时相者。
及归自雍,丞相韩公方欲还公学士,未及而公病,遂止于此,岂非其命也夫!
公累官至给事中,阶朝散大夫,勋上轻车都尉,开国彭城,爵公,邑户二千一百、实食者三百。
曾祖讳腆,赠大理评事
祖讳式,尚书工部员外郎,赠户部尚书
考讳立之,尚书主客郎中,赠工部尚书
公再娶伦氏,皆侍御史程之女,前夫人先公早卒,后夫人以公贵,累封河南郡君
子男四人:长定国,郊社掌座,早卒;
奉世大理寺丞
当时大理评事
安上太常寺太祝
女三人,长适大理评事韩宗直,二尚幼。
公既卒,天子推恩录其两孙望、旦,一族子安世,皆试将作监主簿
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至其屡见侵害,皆置而不较,亦不介于胸中。
居家不问有无,喜赒宗族,既卒,家无馀财。
与其弟攽友爱尤笃。
有文集六十卷。
其为《春秋》之说,曰《传》、曰《权衡》、曰《说例》、曰《文权》、曰《意林》,合四十一卷。
又有《七经小传》五卷,《弟子记》五卷,而《七经小传》今盛行于学者。
二年十月辛酉,其弟攽与其子奉世等葬公于某所,以来请铭。
铭曰:
呜呼!
维仲原父,学彊而博,识敏而明。
坦其无疑一以诚,见利如畏义必争。
触机履险危不倾,畜大不施夺其龄。
惟其文章粲日星,虽欲有毁知莫能。
维古圣贤皆后亨,有如不信考斯铭。
中京谢皮褐衣物等表1038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七、《安阳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祗膺恩检,就赐珍裘,被宠兼常,抚躬增惕中谢。)
伏念宝邻胥协,信币交修。
属冬律之方严,眷使轺而加念,式颁寒服,益示至慈。
逮兹驺隶之行,亦均轻暖之赐。
钦承厚礼,实感丹悰。
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
臣襄等昨奉敕差充皇帝登宝位北朝皇太后、皇帝国信使副,于五月十日雄州白沟驿。
十一日接伴使副泰州观察使萧好古、太常少卿杨规中差人传语,送到主名国讳官位,及请相见。
臣等即时过白沟桥北与接伴使副立马相对。
接伴副使南朝皇帝圣体万福,臣等亦依例问其君及其母安否。
相揖至于北亭,规中以其君命赐筵,酒十三盏,问臣等年几,各答以实。
臣等复问接伴使副年几,好古称年四十三岁,规中称年三十三岁。
规中问臣愈兄弟凡几,答以当房十二人。
又问臣咸融兄弟凡几,答以十人。
臣坦问受礼何处,规中言在神恩泊,此去有三十一程,已差下馆伴副太常少卿杨益诫大使即未闻。
规中问臣坦南朝府大臣别无除改。
臣坦答参政欧阳侍郎以眼疾恳请出镇亳州枢密副使吴奎侍郎参知政事
又问文相公曾相公枢密副使有无移动,答云并如旧。
又问冯馆使甚处相逢,臣愈答曰雄州相见。
送三司人茶绢银楪子等(已后赐筵及逐州迎接,依例皆有䌽等送祗应人,更不入录。)
行次有易州容城县董师义、涿州新城县赵琪归义县王本立道傍参候。
至新城县驿有入内左承制宋仲容来问劳,臣等依例即时具公裳排备茶酒土物出厅伺候。
过来传谕,次接伴使副差人送到坐位图子,欲依南朝遣留番使副史炤等坐位,要移臣襄坐放西北宾位。
臣等寻据随行通引官旧曾入国人程文秀供录结罪状称,近于去年十月内曾随主辰番使邵谏议傅谏议等入国,沿路置酒管待,使臣并是邵谏议主席,与今来接伴使副所送到图子坐位不同。
臣等亦令通引官文秀依生辰番使坐次画到坐位图子,差人传语接伴使副,合依当所供去图子,依生辰番使邵谏议等近例坐次施行:左番大使合坐于东南,与使臣当头坐位相对,以伸主礼;
接伴使合坐于西南,与右番大使相对,亦自不失主位,各无相压。
往还计会十馀次,接伴使副不肯过位。
臣等再差人传语接伴使副,称使臣衔命事大,茶酒事末,且请先来传谕,然后商议坐位,不宜以末事久留使命,深属不便。
接伴使副却称南朝生辰番使邵谏议坐位不依得积年久例。
臣等答云:「昨来邵谏议等管待使臣,自是接伴使韩閤使、馆伴使刘侍郎安排坐位,非是当所创生仪式,若非久例,因何韩閤使等前番并不理会」?
接伴使副却差人传语,为使臣不饮,辞免茶酒。
臣等方受问劳,授仲容谢表,送与土物(已后差来使臣,并依例授表,送与土物,更不入录。)
十二日到涿州知州太师萧知善及通判吏部郎中邓愿郊迎,并饮于南门之亭,酒十一盏(已后逐州送迎并饮于门外之亭,更不入录。)
十三日,知善等出饯酒五盏。
规中问臣咸融,富相公今在何处,答以见判河阳三城。
又问臣等张升相公,答以昨判忠武军,近已致仕。
将次良乡县,本县尉南应、范阳县梁克用道傍参候。
臣等送接伴使副私觌物(已后七次依例送接伴使土物,并有回答,更不入录。)
十四日,行次遇雨。
规中言:「北界春夏已来久愆雨泽,国信使副至新城涿州,俱得甘雨。
今日到燕京,若更沾足,煞是好也」。
又问臣咸融:「南朝曾得雨否」?
答以「自春及夏,屡得雨泽」。
过河滩,臣坦问好古:「此是桑乾河否」?
答云:「然」。
燕京副留守中书舍人韩近郊迎,置酒九盏。
臣襄为治平元年曾于陈桥接伴,赐近等御筵。
近先问臣襄:「昨者持礼到陈桥,蒙谏议迎接,多幸复在此相见」。
臣襄答云:「奉别已三年矣」。
臣襄问:「同番大使萧禧观察今在何处」?
近云:「见持礼宿永年馆」。
臣等送接伴使副下都总管土物(已后共五次依次送土物,并有回答,更不入录。)
燕京留守耶律仁先送臣等酒食。
十五日,臣等送留守私觌物中京留守依此,更不入录。)
西头供奉官韩资道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嗣宗赐筵,三司使礼乐尚书刘云伴宴,酒十三盏。
劳臣等云:「盛暑道远,冲涉不易」。
再三劝臣等饮酒,称两朝通好多年,国信使副与接伴使副相见如同一家。
臣襄答云:「所谓南北一家,自古两朝欢好,未有如此」。
答言:「既然如是,今日敢请国信使副尽酒」。
臣襄答云:「深荷厚意,但恨饮酒不多」。
又问吕侍郎胡侍郎莫只在朝否,臣襄并答以实。
又言奉使南朝,是吕侍郎馆伴。
又称本家有十二人曾奉使南朝,今者又差伴筵,缘契如此,各请饮尽甚好。
臣等并随量饮,以答其意。
臣等送云及私觌物(已后逐州并依例送赐筵副留守等私觌物,更不入录。)
十六日,近出饯酒五盏。
宿望京馆。
臣襄、臣咸融等依例回厨,请接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从人。
酒十三盏。
规中云:「今日甚热,接伴观察龙化州,不识此热也」。
十七日顺州,有怀柔县刘九思道傍参候,知州太傅杨规正郊迎,置酒七盏
规正即宰相哲之长子,规中之兄。
问臣等道涂跂履不易,臣襄答以多幸得少卿接伴,又此披见太傅
十八日,规正出盏酒五盏。
过白絮河,到檀州,有密云县李易简道傍参候,知州常侍吕士林郊迎,置酒七盏
宿密云馆,有入内供奉官秦正赐臣等汤药各一银合子,臣等排备伺候。
过来传谕,次接伴使副准前要欲依南朝遣留番使副坐位,臣等执定依生辰番使邵谏议等近例坐次,不敢移易。
前后计会十馀次,却有公文称,是臣等久滞使命。
寻具公文回答,称:「自新城至此,两次差到使臣,尽被贵所滞留,直至夜深,不令过位,非是当所住滞」。
黎明,接伴使副方引正来赐臣等汤药,不赴茶酒。
臣等将授表,次正辄引避,被臣等再三传语,欲就接伴使副致表,方肯收接。
十九日,士林出饯酒五盏,宿金沟驿。
臣坦、臣愈等依例回厨,请接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人如望京馆。
规中问臣坦:「荔支生何处」?
答:「生南方极热之地」。
又问臣愈:「父曾任甚官」?
答以终于马军副都指挥使
又问:「曾伴射否」?
答以累次伴射。
二十日至古北口馆,二十一日至新馆,过望云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酒三盏。
二十二日至卧如馆,接伴使副送臣等麂一只、酒四瓶,臣等依例回答(已后茍有送物,并量事回答,更不入录。)
二十三日过摘星岭,臣襄问:「此结实否」?
规中言:「惟东楼接女真高丽者有之」。
宿柳河馆。
二十四日,登摸斗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酒如前。
宿打造馆。
二十五日,过会仙石,接伴使副请会食。
七盏,规中问臣愈:「刘怤太保今在何处」?
答以见在阙下。
宿牛山馆。
二十六日登松子岭,接伴使副与臣等互置汤
宿鹿夹馆。
二十七日至铁浆馆。
二十八日至富谷馆,中京留守相公韩迥遣人送臣等酒果,接伴使副送臣等麝脐各一及松花等。
二十九日至长兴馆。
六月一日中京副留守大卿牛玹郊迎,置酒九盏。
玹问:「涂中可煞炎暑」?
臣襄答以自过北沟古北口,一路得雨稍凉。
玹言:「本京久旱,夜来得雨,盖因国信使副所感也」。
规中亦言可谓随轩。
宿大同馆。
二日,有左承制君祐赐臣等酒果,东头供奉官郑全翼赐筵,度支使户部侍郎赵微伴宴,酒十一盏。
微问臣襄:「蔡内翰今在何处」?
答以丁母忧
又云微奉使南朝,是蔡内翰馆伴。
兼言往年欧阳修侍郎来贺登位,是微接伴。
三日,玹出饯酒五盏。
宿临都馆。
四日至锅窑馆,接伴使副为初伏日,请聚食酒七盏
规中问臣等:「自入山路至北,煞远不易」?
臣坦答以若直路下来时莫近。
臣襄言:「比之向南州军,此来为远。
若据帐前至汴京,莫只祇汴京杭州远」。
又问:「杭州属甚处」?
臣襄答以属两浙路
又问臣襄住处,答云:「福州福建路,去汴京四千馀里」。
又问:「福建以外更有甚路」?
臣襄答以更有广南东西二路,去京师万里。
接伴使副送臣等水晶棋子各一副,苁蓉、郁李仁等。
五日山馆。
六日崇信毡馆。
七日至广宁馆,道过小城之西,居民仅二百家。
好古云:「此丰州也」。
又经沙陁六十里,宿会星馆。
九日至咸熙毡馆(已后并是毡馆,并不入录。)
十日潢河,好古云:「潢河上源出于龙化州界」。
将至黑崖馆,臣坦问:「此去上京几何」?
指东北曰:「三百里。
又自潢河之南去只数十里」。
十一日,自黑崖馆至三山馆,接伴使副请聚食,酒七盏
规中问臣融:向传「范防禦(音同高宗讳。)当甚处」?
答以见判三班院
十二日至赤崖馆。
行次,遇遣留礼信使副史炤孟阳李评李琦,暨送伴使副耶律世达、梁援于中路馆。
臣等与遣留使副回复,各置酒三盏。
接伴、送伴使副却请臣、臣襄等四番使副一处会饮,酒巡亦如前石馆。
十四日至中路馆,接伴使副展辞状与臣等相别,却有馆伴使副太傅耶律弼、太常少卿杨益诫来迎,与臣等相见。
左班殿直、阁门祗候李思问赐臣等酒果,左承制刘达赐筵,酒十一盏。
益诫问臣坦、臣融、臣愈乡贯,并答以京师人
至顿城馆,有左承制阁门祗候祈纯古来问劳,臣等排备伺候。
过来传谕,次馆伴使副依前送到坐位图子,欲依南朝遣留番使例坐次,臣等却送与生辰番使邵谏议等坐位图子,请依此近例坐次。
往还计会亦十馀次。
馆伴使副差人传语云:若不依南朝遣留番使例坐位,使臣要回阙下。
臣等答以茶酒事末,不宜为此以反使命,请馆伴使副裁度。
当所伺候多时,早请过位。
馆伴使副却回传语云:「使已回去也」。
十五日黎明,馆伴使副与臣等自顿城馆二十里诣帐前,引至客省,与大将军客省使耶律仪赵平相见,置酒三盏。
益诫言:「昨日以坐位未定,已白两府,云未欲奏知,且令益诫再来商量。
若不依此坐位,恐闻南朝」。
臣襄答以「生辰番使近例,不敢更改。
如闻南朝有邵、傅二谏议在相次」。
閤门舍人更不阅仪,便引臣等两番使副入见。
臣襄致国书于其母,面传圣辞,置酒三盏。
又诣其君帐前,臣坦致国书于其君,传圣辞如前,并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
臣等恭答之。
置酒五盏,仍赐臣等衣带及三节人有差。
十六日,有东头供奉官李崇赐臣等生饩,亦以坐位不便,不肯过位。
十七日赴曲宴,酒九盏。
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
臣等依例恭受致表。
十八日,有右班殿直阁门祗候韩贻训赐臣等酒果,右班殿直阁门祗候马初赐筵,太尉夷离毕萧素伴宴,酒十三盏。
素问张掞,臣坦答以见克群牧使
益诫刘永年,臣咸融答以见任岱州。
十九日,有西头供奉官韩宗来赐臣等签食并酒,亦不过位。
馆伴使副差人赍诏,赐臣等生饩及三节人有差。
臣等恭受致表。
馆伴使副请聚食,酒八盏。
二十日,有供奉官阁门祗候耿可观赐臣等酒果,韩宗赐射弓筵,枢密副使太师耶律格伴宴,酒十三盏。
格问臣等韩相公富相公莫只在朝否,并答以实。
赐臣等弓马衣币及三节人有差。
二十一日,入至客省帐前,置酒三盏。
臣襄与益诫言:「大行皇帝发引在近,望与建白,若回程剩蹉数驿,尚可辞得灵驾,此臣子之心也」。
益诫然之。
遂辞其母及其君,逐帐置酒如初,授臣等信书,赐衣各三对及弓马衣币,各三节人有差。
是夕馆伴使副置酒三盏,与臣等解换。
益诫言:「两朝欢好,信使每至此会,最为惜别,各请饮尽」。
臣等并多谢之。
又言:其君七月上旬渐往秋山打围,九月下旬燕京住,各受礼。
南朝生辰正旦使来,绝近便也。
二十二日,发顿城馆至腰馆,有右承制鲁滽赐臣等酒果,左承制君卿赐筵,翰林学士给事中王观伴宴,酒九盏。
馆伴使副弼、益诫、送伴使副好古、规中与焉。
言:其君好儒释二典,亦尝见仁宗皇帝《三宝赞》,钦叹久之。
臣襄言:「仁宗皇帝深于理性,尝有御颂赐僧大觉禅师怀琏,殊臻妙理。
亦赓和,未能过之」。
宿石馆。
二十三日至赤崖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颗盐各一盘。
二十四日三山馆,送伴使副请聚食,酒五盏。
二十五日至黑崖馆,二十六日至咸熙馆,二十七日蹉会星馆,至广宁馆。
规中问臣五台京师远近,答以三十馀程。
规中言:「与本界云州相对,不及二百里」。
云州西京也。
二十八日至崇信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鹿脯各十五条。
二十九日山馆,三十日蹉锅窑馆,至临都馆。
七月一日中京大定府少尹大监李庸郊迎,置酒九盏。
宿大同馆。
二日,送伴使副请臣等同游镇国寺,次至大天庆寺,烧香素食,依例送僧䌽。
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崇彝就馆赐臣等筵,左承制阁门祗候王緌赐酒果,度支使左丞李翰伴宴,酒十一盏。
问臣等首厅公是谁,臣襄答云韩侍中
又历问两府大臣翰林学士是何人,臣襄并答以实。
三日,庸出饯酒五盏。
蹉长兴馆,至富谷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麋角、松实
四日至铁浆馆。
五日行次,规中言:「近祭奠大使回来传语,说南朝河北路秋稼煞好」。
宿鹿峡馆。
六日至牛山馆。
七日过聚仙石,送伴使副请会食,酒七盏
宿打馆造。
八日至柳河馆,送伴使副送臣等鱼一盘。
九日蹉卧如馆,过遍厢岭,送伴使副与臣等互致酒,各三对。
宿新馆。
臣襄、臣坦等依例排备,请送伴使副过位,及犒三节人,酒七盏
规中言:其君已离神恩泊三日矣。
往岁燕京受礼,南朝大使(音同高宗讳。)少卿,今已八年矣。
十二日檀州知州给事中李仲燕郊迎,置酒五盏。
十三日燕出饯酒五盏。
将到顺州知州太傅杨规正郊迎,置酒五盏。
十四日,规正出饯酒五盏。
蹉望京馆,至燕京析津府少尹少府少监程冀郊迎,置酒五盏。
宿永平馆。
十五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马世章赐臣等筵,西头供奉官刘侁赐酒果,步军太傅伴宴,酒十一盏。
留府送臣等生饩、折绢、绫罗等,及三节人有差。
十六日,冀出饯酒七盏
宿良乡县
十七日涿州知州太师耶律德芳通判吏部郎中邓愿郊迎,置酒五盏。
宿涿州馆。
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郝振来问劳,不赴茶酒,馀并如仪。
是夕,送伴使副置酒十三盏,与臣等解换。
十八日德芳等出饯酒九盏。
新城县
十九日北沟,有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马世延来赐臣等筵,酒九盏,使臣不赴茶酒,馀并如仪。
行次,送伴使副酌送于白沟桥之北,臣等酌送于白沟桥之南,酒各三盏。
又至于桥中,皆立马相对,酌酒换鞭传辞并如前例。
是夕宿雄州(辽海丛书本《使辽语录》。)
寿山(在中京南,云多老人,往往百馀岁) 北宋 · 刘敞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白隰见层峰(自注:白隰即中京。),巉岩倚碧空。
上多千岁木,下有百年翁。
栎社不材永,东陵非义终(自注:太史公云:盗蹠日杀不辜,竟以寿终。)
吾闻仁且寿,故在太平中(自注:《尔雅》:距齐州东至日出为太平,太平之人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