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进士杨邺 唐 · 卢肇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名未荣身亲在堂,九重泉路去何忙。
夫妻镜里鸾分影,兄弟云中雁断行。
林木萧疏花失色,池亭牢落月无光。
思君欲向灵山哭,又恐猿闻更断肠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天畔峨嵋簇簇青,楚云何处隔重扃。
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湿画屏
对酒莫辞冲暮角,望乡谁解倚南亭
惟君信我多惆怅,只愿陶陶不愿醒。
盘山上方道宗大师遗行碑 唐 · 僧知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师讳道宗俗姓田
唐千牛将军宾庭之后。元和九秋。
师年弱冠。于燕庭金阁寺受戒。
礼志敬寺如琳为师。后至永泰大师所。
与师契合。谓师曰。
蓟门旧里田盘灵山。可搆净居。
师蒙指教。惊喜难名。
太和二年。届盘山峰顶。
多逢兽迹。莫面人踪。
境类虎溪。地蟠龙腹。
师止栖处所。如在四禅。
半斤。稻米数斗。
二年所食。一半犹存。
皎月银河。借为灯烛。
松风石溜。指作笙簧。
息烦焰于尘涂。莹戒珠于岩岫。
曾游绝岳。坠地无伤。
山现莲池。龙降香水。
猛虎每蹲于坐侧。巨蛇长绕于阶前。
一上云岭。两更岁华。
偶因樵采之夫。始见住持之迹。
初传乡里。渐达州邦。
千里风闻。四众云集。
方伯太尉相国清河张公仲武。遥瞻道德。
渴想音徽。专飞简章。
特有招辟。师以松萝誓节。
云水坚怀。三十九年。
不下栖隐。侍中清河张公允伸
大阐释风。远钦道行。
频驰清奉。累降尺书。
命建丰碑。以崇盛德。
于是沙门知宗撰文节度判官梁知至书石。
咸通七年暮春之月。师化缘时毕。
说偈整衣。悄然灵脱。
至咸通九年。茶毗于灵坛。
获舍利数千。塔于寺之东南隅
临川仙台观南亭 唐 · 李翔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独倚危栏爱景晴,古松坛殿半阴横。
东山有路干云险,汝水无波到底清。
归洞斗龙收雨脚,拂檐行雁起秋声。
开襟正是忘机处,不觉疏钟遍郡城。
王侍御内亭 晚唐 · 黄滔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引用典故:莲幕
俗间尘外境,郭内宅中亭
或有人家创,还无莲幕馨。
石曾湖岸见,琴误岳楼听。
来客频频说,终须作画屏。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897年11月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混沌死而天地生。道德销而仁义作。
情车业网。始脉旋波。
天谓洛龟河龙。文有生而不文无生。
乃产金圣人于西国。钻智慧火。
烦恼海。理不吾吾而一贯生生。
其姿电㸌于周室。其波派漾于汉代
繇是馆移鸿胪。城崇白马。
斯有寺之始也。寺制殿。
象王者之居。尊其法也。
其后金地莲扃。周旋四海。
乌飞兔走。或故或新。
至如神运之灵莫灵矣。亦靡得而岿然。
则我州开元寺佛殿之与经楼钟楼。一夕飞烬。
斯革故鼎新之数也。初仆射太原公
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裤襦纩泉民。
而谓竺乾之道与尼聃鼎。宜根乎信而友乎理。
矧开元受宇。五十载之圣容。
实寺之冠。洎帅闽也。
愈进其诚。缮经三千卷。
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妙。
驾以白马十乘。送以府僧。
迎以郡僧。置兹之楼。
既而□□□□蜀雨不飞。识者以为物之尤。
罕留于世。敬之至。
必动乎神。是必为地祗所搜。
龙宫之索。不然者。
曷与斯故新之数期。厥理则明。
我宜悄然不已。仲弟检校工部尚书为兹郡之也。
武则拍孙吴之背。文则席商于前。
而复龙虎之内。以埙以篪。
大耸孟龙之旨。乃割俸三千缗。
鸠工度木。烟岩云谷之杞梓楩楠。
投刃以时。趋功以隙。
食以月。付以心倕
不期年而宝殿涌出。栋隆旧绮。
梁修新虹。八表四隅。
悉半文丈。柱盛镜础。
方圭丛斗。楣承蟠螭。
飞云翼栱。文榱刻桷。
轇轕𭩚枒。或经纬以开织。
或丹雘而缬耀。皛若螭窟。
嶪如鳌背。风触而秋生。
僧朝梵而谷应。升者骨冰。
观者目波。而五间两厦。
昔之制也。自东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左右真容。次弥勒佛弥陀佛阿难迦叶菩萨卫神。
虽法程有常。而相貌之欲动。
东北隅则揭钟楼。其钟也新铸。
仍伟旧规。西北隅则揭经楼。
双立岳峰。两危蜃云
东瞰全城。西吞半郭。
霜韵扣而江山四爽。金字骈而讲诵千来。
是知天地日月。鬼神不欲一存其物。
将有待于后人也。设使斯殿也斯楼也。
不有之故。其何以新。
我公之作之为。其何以布之哉。
略六韬。流通贝多。
戈霜剑雪。为甘露洁。
信英智之所措也。既毕召化内之缁锡。
数迈于千斋而落之。其中慈云五色。
慧日重轮。谭者以为梵天之宇。
化于是矣。灵山之会。
俨于是矣。我公之倅试大理评事宋君曰骈。
才推博古。识洞真如。
请立贞珉。垂于不朽。
公以小儒不佞。俾刻斯文。
僧正临坛大德僧宣一。桑门之关楗者。
曰。寺有记。
亡之矣。垂拱三年
郡儒黄守恭宅桑树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
后三年。升为兴教寺
复为龙兴寺。逮元宗之流圣仪也。
卜胜无以甲兹。遂为开元寺焉。
尝有紫云覆寺至地。至今凡草不生其庭。
大矣哉。自垂拱之迄开元。
四朝而四易号及(句)。谅兆水于木。
垂云薙草(谓莲之与云草)。天启地灵之如是。
则开元实寺之冠。斯又冠开元焉。
金圣人无为也。亦无为也。
参错其道。巍巍圣仪
永与诸佛如来俱。岂不其然。
愚是以奋笔于一公之说。乾宁四年丁巳冬十一月日记。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905年4月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金圣人之教功与德。
鲁圣人之教忠与孝。
以忠孝之祈功德。
莫之大也。
天复元年辛酉
天子西巡。
交兵。
京洛禺禺。
威武军节度使相府琅琊王王公
祀天地鬼神。
以至忠之诚。
发大誓愿。
于开元之寺造塔。
建号寿山
仍辅以经藏。
乞车驾之还宫也。
其三年甲子
以大孝之诚。
发大誓愿。
于兹九仙山造塔。
建号定光。
仍辅以经藏。
为先君司空先秦国太夫人元昆故司空荐祉于幽阴也。
大矣哉。
赫赫忠诚。
恳恳孝思。
以国以家。
以明以幽。
胡天地之不动欤。
胡鬼神之不感欤。
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
中华谓之塔。
塔制以层。
增其敬也。
造之获无量无边功德。
初我公以宏才妙略之有藩维。
以仁智神鉴之谋远大。
谓闽越之江山奇秀。
土风深厚。
府城坐龙之腹。
乌石九仙二山耸龙之角。
屹屹岩岩。
孱孱颜颜
两排地面。
双立空际。
怪石如墉。
回冈如揖。
东衔沧海以镜豁。
西走建溪而带萦。
气色蒙茸。
风云蓬勃。
非仙宫佛寺。
不可以乘龙之角。
大龙之腹。
何乌石二而九仙旷乌石山有神光天王二寺)
岂非代虚其作。
地秘其期。
以待我公。
况古仙鍊骨之所。
升真之迹也。
一旦之新城月圆壬戌岁我公卜筑其外城号月城)
二山之嘉气云连。
森上介。
掀大旆。
或旬或朔。
眷于粉堞之上。
时行时止。
卜于烟峦之堀。
得峻中之平。
平中之峻。
凸而不隆。
凹而不卑。
树翳荟以奇姿。
草芊眠而别翠。
遂从宏愿。
启兹塔之基焉。
塔之科也。
恐山之偏。
忧地之入。
将堑平壤
五十尺之深。
百有馀尺之阔。
杵土积石而上(上声)
逮二十尺。
瞥然虹见。
莹然穴贮。
俄以珠宝之获。
坐以金钱。
大不及拳。
光能夺目。
于时清风四来。
海天扩开。
烟霞蓊蔚于城隅。
鸾鹤盘旋于林表。
举闽之军。
倾闽之俗。
以趋以走。
以歌以咏。
既而畚锸投。
般倕奋。
内甃以砖。
凡四十万口。
外沟以木。
盖百其巧。
七层八面。
玲珑䆗窱。
榱桷栏楯。
轇轕𭩚枒。
云楣翼环。
圭斗鳞蹙。
雕锼丹雘。
曲尽其妙。
方七十有七尺。
高二百尺。
相轮之四十尺参之也。
悬轮之铎一百九十。
悬层之铎五十有六。
角瓦之神五十有六。
其内也。
则门门面面。
缋以金像。
不可胜纪。
登之者若身在梵天。
瞻之者觉神离赡部。
嶪嶪然触圆青而直上。
野鹤经之而高翔。
疑掠其腹。
鳞鳞然压峭碧而崛起。
地祇感之而下捧。
疑殚其力。
其相轮也。
我公誓愿之日。
仲氏司徒清源闻而感。
铸而资。
虽从人力。
悉类神功
谨按妙法莲花品。
自地涌塔于佛之前。
幢幡璎珞。
玛瑙车渠。
七盘四悬。
乘虚耀日。
乃多宝之佛发大誓愿之感现也。
繇是以斯塔取如来之嘉号。
号之曰定光
以其感珠之现。
眸于自地之涌。
故联之于多宝。
本于孝思荐劬。
故冠之以报恩。
此其义也。
夫如是大雄之力。
出死入生
至诚之神。
感天动地。
若乃沉沉夜壑。
浩浩世尘。
莫不以兹元符。
承彼慧日。
超于三千大千之世。
游乎二十八天者哉。
苟不之然。
则凡彼经文。
悉为之虚语耳。
又焉能垂信于百千年之后哉。
既而巍巍峨峨。
金辉铁牢。
其东则翼以经藏焉。
其藏也。
外搆以扃。
八角两层。
刻栴檀。
镂金铜。
饰朱漆之炳焕。
仍卫以华堂七间。
名之转经焉。
致其沙门比邱。
比比厥迹。
以为拜昌趺读丛谈聚听之凑。
日系乎月。
月系乎时。
轩轩阗阗。
奚景福之不幽资乎。
又感应天王殿一间两厦。
天王也。
变毗沙之身于感通之年。
现神质为龟城之助。
绦腰衣褐。
屣足乘云。
双吐目光。
两飞霞彩。
乃千百亿化身之一。
为寿山草木之应。
今塑于此。
厥感宁亡。
其西则翼之别殿曰塔殿。
其塔也。
我公萌誓愿之先。
因心以制十有三层之妙形。
匪伟而诚。
有为(去声)殿斯奇而塔斯处。
其北则报恩变相堂九间。
洁琉璃之地。
等娑婆之世。
七宝丛树。
五色腾光。
明明见阇提之心。
一一标如来之说。
又僧堂五间。
上五门。
下之。
与茶堂五间。
直联曲交。
冬温夏凉。
又华钟之楼。
迥起青音。
下折刀山。
长明灯之台。
圆笼孤光。
杳辉漆壤。
其东南之臂。
复建地藏殿一间两厦。
功德堂五间。
僧堂五间。
张如别搆。
而制匪异。
其殿也。
坐以菩萨之丽。
若欲飞动。
其堂也。
骈错仪像。
金范
或幅缋。
千形百质。
悉诸天之圣侣无间焉。
公厅四门一厦。
或备旌钺之觏止。
我公或四季之旦。
三旬之八。
聚僧设会。
拜首追祝。
勤勤恪恪。
罔所不至。
举闽之高卑。
举闽之少耋。
攀之望之。
无不动心涕臆。
君子谓岂惟冥荐于先。
盖以孝教民也。
又库厨五间。
浴室三间。
接以井。
井重以楼焉。
环周辐辏之行廊。
凡三十有三间。
惣费财六万馀贯。
如山之謺。
如洞之浚。
巑巑隆隆。
丛为一宫。
其大也。
琢文石以为轩。
雕修虹以为梁。
其小也。
取良木于灵山
筛嘉壤于飞尘。
虽掩映乎人间。
实参差乎象外。
其经也。
帙十卷于一函。
凡五百四十有一函。
惣五千四十有八卷。
皆极剡藤之精。
书工之妙。
金轴锦带
以为之饰。
天祐二年乙丑夏四月朔
我公宿诚于州
束烹于肆。
及胁降之辰。
大陈法会
以藏其经。
缁徒累千。
士庶越万。
若缁若士。
一而行之。
正身翔手
右捧左授。
自州之戺。
起于我公。
传至于藏。
观者如堵墙。
佛声入霄汉。
幡花照乎全郭。
香烟连乎半空。
雪顶之僧。
指西土之未有。
骀背之叟。
庆东闽之天降。
可谓之鸿因妙果者也。
始者我公之登坛也。
其一之年。
偃于戈。
兴礼乐。
二之年。
陈耒耜。
赋舆
三之年。
謺贡输。
祇宠泽。
万乘臣其职。
四邻视其睦。
百姓天其政。
故一川之镜如。
灵台之月如。
融融怡怡
愉愉熙熙。
乃大读儒释之书。
研古今之理。
常曰。
文武之与释氏。
盖同波而异流。
若儒之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者含宏也。
比释之慈悲为之近。
礼者谦让也。
比释之恭敬为之近。
智者通识也。
比释之圣觉为之近。
信者直诚也。
比释之正直为之近。
而义者杀也。
其为异武之七德。
至如戢兵保大安民之类。
亦犹川陆之徂秦适洛焉。
然则皆谓之烦恼。
吾父国也。
子民也。
朝为社稷之计。
暮作稼穑之念。
若俾求智慧火。
乾烦恼海。
则非吾之所能。
若建金地。
缮金文。
法会
一众僧。
冀乎不可思议。
乃吾之所志也。
于是月陈三斋。
时或雪峰之僧。
围绕千徒。
卧龙之僧。
围绕五百。
以至万钱之膳。
或閒嘉蔬。
五裤之歌。
或参云梵。
慈航驾岸。
法雨垂空。
必致菩萨化身。
罗汉混俗以降也。
时人谓灵山之会日俨矣。
又以府之寺至于清源
或存或烬。
或抽金积俸。
增而新之。
而府之开元大中神光。
曩塔之数。
与寺俱焉。
新于大中神光。
乃规旧制。
而精㸌宏壮。
则迈前时。
元则辅之经藏。
加之转轮之盛。
尊大君也。
定光多宝。
报恩于劬劳。
故以塼。
塼者专也。
谓山度之材。
蠹朽之日。
火化之壤。
无销铄之期。
其本乎土也。
资乎火也。
及投水火。
则不归乎土。
不坏于水。
历千秋而其质坚然。
乃以专至坚贞之诚寓于是。
则斯诚也如是得无感乎。
则彼珠之为符验矣。
且夫珠也。
或颔乎龙。
或衔乎蛇。
或胎乎蚌。
故水怀而川媚
今兹珠也。
不自乎龙。
不自乎蛇。
不自乎蚌。
匪怀水而媚川。
而孕厚地之二十尺。
岂非斯之感欤。
不然。
则始从融结而孕之也。
若以始从融结而孕之。
则厥初已兆我唐之有我公也。
厥初已兆我唐之有我公。
则我公之言乌石之有神光天王九仙。
代虚其作。
地秘其期。
以待我信矣。
塔之讫功。
顾小从事滔。
礼官甲科之忝。
明主研许之幸。
庶哉于圣人立身扬名之道。
命为之记。
用旌厥德于无穷。
滔不敢牢让。
作礼而推之言。
夫陶天地为后时。
销生死于无眹。
其道不可以真虚求声影赜。
应誓愿于有为。
现感通于至诚。
其道乃可以精谛至严敬致。
今我公以精谛严敬。
积功累德。
以溯流于世。
斯塔也。
岳岳崇崇。
兼乎仁孝之鸿名。
偕天地日月江山之永。
遂刻于贞石焉。
其词曰。
金圣人教德与功兮。
鲁圣人教孝与忠兮。
巍巍贤杰
二美钟兮。
建兹宝塔。
惟追崇兮。
祝天沥恳。
先延鸿兮。
报劬荐祉。
祈幽通兮。
仙山之秀。
夷且隆兮。
旷古为期。
俟仁风兮。
月圆珠现。
契遭逢兮。
融结之初。
兆英雄兮。
岂徒嶪嶪。
懿班工兮。
火壤之贞。
积磨砻兮。
斧材之取。
厥匪同兮。
七层八面。
相玲珑兮。
金铃宝铎。
交丁冬兮。
影落澄清。
驯鱼龙兮。
顶触圆碧。
分鸿濛兮。
缋仪范像。
謺其中兮。
齐天极地。
为初终兮。
金文贝字
搆重重兮。
讲读千来。
罄西东兮。
灵山盛会。
日雍雍兮。
甘露法雨。
常蒙茏兮。
鸿名冥祉。
偕无穷兮。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902年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列藩之业有地。有地之职有民。
有民之道。兴礼乐敦忠孝以行事。
然后谋谋者也。筑城池居其一。
城既筑。进道德以居之。
树神祗以尸之。为一方之巨防。
虽永古而无疑。我相府琅琊王王公之有闽越也。
具列藩之业。修有地之职。
行有民之道。自乾宁四年丁巳至天祐二年壬戌凡六年。
礼乐兴。忠孝敦。
乃谋及城池。城池既谋。
乃尸及神祗。于是于开元寺灵山
塑北方毗沙门天王一铺。全部落已。
镇于城焉。大矣哉。
所谓阐六韬。浚七德。
。配阴骘。
夫毗沙门梵音。唐言多闻也。
始自于阗刹利之英奇。膺世尊帝释之锡号。
居须弥山北。住水晶宫殿。
领药义众为帝释外臣。以护南赡部洲。
其道入大乘。得无生法。
忍住闻声。證不还果。
谨稽我公之筑城也。恢守地养民之本。
隆暂劳永逸之策。其名举一而生三。
法阳数也。曰大城焉。
南月城焉。北月城焉。
周圆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基凿于地。
十有五尺。杵土胎石而上(上声)
上高二十尺。厚十有七尺。
外甃以砖。凡一千五百万片。
上架以屋。其屋曰廊。
大城之廊也。一千八百有十间。
自廊凸而出之为敌楼。楼之层者二十有三。
又角立之楼六。其二者层复层焉。
皆栏干钩联。参差焕赫。
而廊之若干步一铺。铺各一鼓。
而司更焉。凡三十有六。
谓之更铺。其四面之门八。
其南曰福安门。福安之东曰清平门。
西曰清远门。其北曰安善门。
安善门之东曰通远门。其东曰通津门。
通津之北曰济川门。其西曰善化门。
皆铁扇铜扃。开阳阖阴。
门之上仍揭以楼。三间两挟两噏。
修廊双面远碧。门之左右。
又引而出之。为之亭。
两间一厦。又匪楼之门九。
曰暗门焉。又水门三。
其二树棂筛波。卸帆入舟。
鸣舷柳浦。回环一郭。
堤诸万户。注之以堰二。
渡之以桥九。镜莹虹横。
交舫走蹄。斯大城之制也。
粤南月城也。东贮九仙。
西盛乌石之二山。嘉树蓄云。
茂草藏兽。城上之廊一千十有三间(其中七间谓之徘徊)
敌楼四十有九。楼之层者三。
其门二。曰登庸门郭璞南台江沙合即有宰相而我公膺期今登庸门外桥名沙合桥)道清门。
其上之楼。其下之扉。
左右之引亭。建暗门八。
水门二。其堰一。
其桥五。及廊之更铺二十。
悉与大城类。其外之东西。
复距而出之。谓之横城。
其东也。城上之廊四十二间五厦(其中二间是两面之敌楼)
其门一。斯南月城之制也。
伊北月城也。城上之廊六百四十二间。
敌楼二十有六。楼之层者十。
其门二。曰道泰门严胜门。
其上之楼。其下之扉。
左右之引亭。建暗门四。
水门二。其桥一。
及廊之更铺十有四。复与南月城类。
又觜而出之。谓之横城。
城上之廊五间一厦。其门一。
斯北月城之制也。其东画长川以为洫。
西连乎南(句)。盘别浦以为沟。
悉通海䲡朝夕盈缩之波。底泽鳞介。
岸泊艓艛。北截越王之故山。
西湖以为隍。若鳌之负。
如瓯之置。轩轩然。
翼翼然。真谓天设之府。
神开之地也。既而我公一旦膝分席校。
鳞军堵耋。陈大会以落之。
而言曰。惟闽越之为藩屏也。
建汀二疆束其右。岩千而壑万。
溟海巨流濒其左。涛雷而浪霆。
信乎江山奇险。无以加之。
矧今新之以城壁。城壁之以铁石。
古人言得地。又言守地。
又言坚壁。岂不以得地而居。
守地以城。城以坚壁。
信不疑矣。然则吾之戴恩忝土。
勤勤恳恳。不以江山奇险之为奇险。
不以城壁铁石之为铁石也。修道德树神祇以居之。
毗沙门之天王。自天宝中
使于阗者得其真还。愈增宇内之敬。
大夫芮国公荆渚之塑也。凡百城池。
莫不一之。斯旧城之北。
往规也(旧天王子城北也)。斯新城之制。
今城也。且胜莫胜于开元寺
尚莫尚于寺之灵山。阜寺之艮。
控城之乙。祖僧六叶雁其下。
珉石一拳星其上庐山落星石上有佛舍)剑池澈写。
飞山奔揖。足以象水精而莹宫殿
掀庙貌以卫城池。爰将择工之精。
搜塑之妙。制乎圣贤。
俄然化出。身被金甲。
手擎雁塔。地祇下捧。
天将前拥。光灼灼而如将动摇。
神雄雄而若欲叱咤。观之者皆谓须弥拔宅于是矣。
于阗分身于是矣。而复翼僧堂而右邃。
膊钟楼而左突。毳锡百萃其夏午
蒲鲸六吼其宵加。信为尘间之北方。
连营之灵域也。讫命小从事滔。
刊贞石而碑之。滔不敢牢让。
斋戒三日。抽毫而书。
猗欤天王。因果则释氏。
猛勇则兵权。启愿而愿从。
云战而战胜。至如挥额汗以为童子。
却修罗之师。擎手塔以贮弥陀。
解天鼓之赴。爰皆肸蚃。
克致感通。洎唐有土蕃之黩也。
豆面以行疹。仪金以现人。
啮戈以生鼠。与彼时之元应。
盖大同而小异。况迩则咸通季蛮之侵
人亟祈。褐衣倏以乘空。
目光㸌以照地。蛇将奔穴。
龟竟全城。夫如是。
则护南赡部洲。岂虚言哉。
今我公之至诚通日月。宏愿质鬼神。
以旷世之功业。托无生之法力。
岂昔时之有是。而今日之不然哉。
虽体苍苍而无言。因乃昭昭而有鉴。
辄为之铭。其词曰。
受命帝释。封邑须弥。
金甲俨被。药义雄随。
金山。突修罗师。
入大乘妙。与声闻差。
于阗分身。皇卫国
若加善祷。咸蒙圣力。
雁塞烟尘。龟城戈戟。
虏骑犹东。蛮车未北。
现以真仪。亡乎悖德。
懿彼闽越。大哉侯王。
仗钺务本。筑城为防。
石取它山。壤堑联冈。
謺百厥雉。累千乎廊。
却铁之触。疲羽之祥。
奔马辔并。驰车轨方。
巢凤于楼。蛰龙于隍。
如岳斯立。如翼斯张。
不有依凭。曷旌扃鐍。
台略俄启。神驱遽设。
铁须卓竖。漆瞳曝昳
捧足神俯。持剑将列。
月殿巍峨。灵山巀嶭。
法逮无生。权惟有兵。
昔之若是。今肯忘情。
闽山永高。闽江永清
厥宜识之。盘石斯城。
南亭915年 唐末 · 韩偓
五言排律 押霰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
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茜。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岳阳严使君 唐 · 袁皓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引用典故:巫峡 桂枝
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珠香。
也知暮雨巫峡,争奈朝云楚王
万恨只凭期尅手,寸心唯系别离肠。
南亭宴罢笙歌散,回首烟波路渺茫。
灵山水阁贻钓者 唐末 · 杜荀鹤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
未胜渔父闲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
纵有风波犹得睡,总无蓑笠始为贫。
瓦瓶盛酒瓷瓯酌,荻浦芦湾是要津。
宣醮丈人观新殿安土地回龙恩表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
臣某伏奉宣旨。
青城山丈人观新殿功毕。
修醮安谢者。
伏以陛下仁周海岳。
泽溥儒元。
翘属灵山
垂恩仙观。
殿宇之凋摧既久。
教门之兴葺无由。
诏命真僧
颁宣国力。
宏丽有疑于化出。
巍峨遽比于神功。
镇彼福城。
与天齐永。
臣获承睿奖。
虔启醮坛。
严香烛以焚修。
遍真灵而告谢。
霞峰云壑。
如聆万岁之音。
玉历金符。
更广千椿之寿。
以今月二十三日设醮讫却回。
谨诣閤门奉表起居以闻。
天坛王屋山圣迹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盖闻天元设象。运日月以璇衡。
地道纲维。布山河而列政。
王屋山者。在洛阳京北百馀里。
黄河之北。势雄气壮。
冈阜相连。高耸太虚。
倚悬列宿。西接于昆邱。
东连于沧海。谨按龟山白玉上经曰。
洞天周回万里。山水之源。
图经曰。上则接于昆邱。
下即侵于蓬岛。最高者首名天坛山也。
黄帝内传云。为之琼林台。
真诰云。琼林者。
即清虚小有之别天也。其下即生泡济之水。
中有水芝。人得服者长生耳。
黄帝上台。见一级高可及二丈许。
下石二级。高可七十尺许。
四方壁立。皆造化融成。
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元女西王母
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
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
其上多石。可生草木。
实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每至三月十八日及诸元会日。
五更之初。天气清明
辄闻仙钟从远洞中发。寥寥之声。
清宛可入耳。将日出
则日气炯炯。可以见生死之情状。
观天地之变化。当晓时分别之际。
则闻仙鸡报晓。往往飞栖下地。
象小于家鸡。其毛如雪。
又坛心有石灯台。四门。
中高可丈馀。制造甚奇。
镇于洞天。诸元会日。
灵山真圣皆朝会坛所。考校学仙之人。
及世间善恶籍箓之案。是日往往则阴云蔽固。
竟日方散。是日有道之士。
学修仙之人。投简奏词。
醮谢其下。坛隅有造石灯台小碣记云。
天宝八年新安公使内使宫围令符筵喜因为国为民醮坛置。
碣阴刻卢仝高常严固。至太和五年
凡字缺损。坛心高突。
秀出偫峰。每日初出。
影西度。掩西方山脊。
亦可及千馀里。上无飞鸟。
风若松声。太虚中孤危而四面无碍。
人立于上。冲和血气。
状如勇心直胫而立。目视历历。
亦可自辨其形影。似凭高眺远。
飞越崖谷。长天未晓。
身若浮萍。又如精气所乘。
飙不得落。此果乃真仙游行之所也。
心若不志。销烁其精魂耳。
似有怖惧。凡有道之士。
身若轻举。天明日朗。
则夜闻人语笑之声。或箫鼓奏于其上。
又坛西有悬泉。名曰太一泉。
其水味甘如醴。其泉水流如线。
落在石㪷中。深可数尺。
千人饮之不耗。经年不汲如故。
次西一石岩。名曰黑龙洞
洞上半崖。高数十丈。
有一洞。深二丈许。
正射西北天门。名曰按云庵。
旧有梯。人蹬蹑可到。
昔太乙元君修道于此。其太一泉水。
伏流其下。东为济水。
其泉次南有一岩。曰紫金堂
轩辕黄帝驾憩于此。沿堂侧其道径甚崄。
至一石门。侧身可上。
乃止坛顶。其门名曰东天门
门东有换衣亭。坛顶上有三清殿
东西有廊庑。坛畔有四角亭。
临崖百尺。凭阑四望。
南视嵩峰少室。大河如带
西有王附山。东北有王母三洞。
东北隅有一石。长丈馀。
阔尺许。突出崖头。
下深百丈。登坛人供侍香火。
朝拜王母三洞。心有恐怖者不敢上。
石名曰定心石。北望析城山
东北望太行。东观日出。
如生沧海。四面瞻视。
偫山卑如邱阜。方显洞天之独尊。
高表神仙之圣迹。坛东一峰甚秀。
名曰日精峰。坛西峰名曰月华峰。
峰南一平岭。号曰蹑云峤
下有一涧。名曰避秦沟。
西南下十八盘。次南曰仙人桥
东有伏龙岭。南一小峰。
名曰鸡子峰。次下仰天池
次南路有歇息亭。自坛顶至上方院八里。
又曰中岩台。乃司马子微修行游息之所。
前下紫微溪。至阳台观八里。
中有仙猫洞不老泉。观东有燕真人洗耳井仍存。
阳台观东北百馀步。俗呼燕家泉。
其观前分八冈。名曰八仙冈。
司马承祯天师河内温城人也。
西晋司马宣王之后。今温县西二十里招贤城是也。
尚有晋三帝坟在焉。唐睿宗皇帝玉真公主好道。
师司马天师天师天台山紫霄峰
睿宗宣诏住上方院。其司马初师嵩岳潘师正
师正茅山王升真。升真师华阳隐居陶仙翁。
其四世不失正道。唐明皇即位
开元十二年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
殿榜。内塑五老仙像。
阳台有钟一口。上篆六十四卦。
曰万象钟。有坛曰法象坛。
有钟楼名曰气象楼。殿西北有道院
名曰白云道院。司马号白云先生
有亭曰松亭。有先生庙堂。
先生撰文一部。曰白云记。
篆书别为一体。号曰金剪刀
流行于世。先生未神化时。
注太上升元经及坐忘论。亦行于世。
至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有双鹤绕坛西北而去。
彼时白云自堂中出。闻箫韶之声。
先生显化之验也。王屋县崔日用闻奏。
明皇异之。先生神化时年八十有九。
谥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白云先生
堂西壁上画先生游行。乘驾黄犊车。
白云步步相随。观西有山神庙
王屋山神也。天宝年。
其神用阴兵助郭子仪安禄山。后明皇封为总灵明神天王
仍敕修其庙。观南有太山庙
王屋县西八里有藏花洞。其水春绿夏赤。
秋白紫。水味甘美。
坛东南附山名青罗峰。下有青罗仙人观碑存焉。
坛北有五斗峰。通麻笼药匮二山。
王屋山中有洞。深不可入。
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
药匮山次东有赵老缠。昔赵真人修道于此。
及四真人炼丹于此。有石室二十馀间。
霍仙人修炼于此。名霍师堂。
坛东南有山名齐岭。下有山名垂簪峰。
又侧有清虚小有洞。洞内周游万里。
昔唐建三清殿清虚观。其洞内有因兵火。
居民避乱。秽气所触。
民出洞后。有石落。
塞合洞门。真诰云。
其洞中日月。昼夜光明辉映。
朗接太虚。与外日月无异。
此乃为日月伏根也。日曰神精。
月白阴精。明照在洞天之中。
天亦高大。星宿云气。
无草木万类。洞宫之中。
有金玉之殿。及多宝贝黄金。
琉璃琼璧。不可名状。
有五阙五山。加于五岳。
上生紫林方华。星髓金津。
碧毫朱灵。夜粲细实。
壶中洞天之所生也。人得食之。
乃长生神仙矣。洞主王君。
掌校仙籍。善恶之录。
处事其中矣。太素三元上道君遣青真左夫人郭灵盖右夫人杨玉华。
赍神策玉玺见授王君。为太素清虚真人。
领清虚小有洞天。王分主四司。
左保上公王屋山。洞天之中。
给金童玉女各三百人。掌上清玉章太素。
宝元秘籍。上品九仙灵文。
山海妙经。尽掌之焉。
又总洞中明景三天宝录。得乘龙跨虎。
金辇琼轮。八景飞舆。
出入上清。受事太素。
寝宴太极也。小有洞天者。
乃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宗首也。仙都所宗。
太上所保。故重其任。
以委偫真矣。元始天王曰。
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
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岭东一山。
名曰玉阳山山东次南有瀑水如练。
长百尺。落半崖。
涧下有深潭。名曰撺钟浤。
其山名西玉阳山都宫东北有山名东玉阳山。
有洞深百尺。国家时投金龙于此。
洞旁有一憩鹤亭。高数丈。
上有鹤迹存焉。昔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师浮邱公游天坛回。
憩鹤于此。天坛四面附山。
峰峦涧岭。泉谷胜迹。
总目于石。颂曰。
王屋天坛福地元。清虚小有洞天仙。
无穷胜境于人物。有感神通今古传。
青城莫庭乂为副使修本命周天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闻道化宣行。
元功覆载。
阴阳不测。
亭育无私。
由是五帝三皇。
御六仪而统物。
天官水府。
司八会以持纲。
南宫明录善之科。
北极总绳非之品。
吉凶罪福。
咸系灵曹。
窃惟全蜀奥区。
华阳会府
封八国
柔服诸蕃。
玉帐既崇。
金台实峻。
外清殊俗。
威怀则文武兼资。
内握雄兵。
令则赏刑俱用。
臣切以张某久持重柄
独运赤心。
上禀圣谋。
仰遵庙略。
或指踪貔虎。
清荡边陲。
或恢复城池。
削平疆土。
或诛锄奸猾。
摧挫凶豪。
或督课赋舆。
经营军食。
以兹多事。
讵可禁刑。
深虞斩决之间。
重轻有失。
因成谴咎。
曾未忏祈
又恐三命五行。
或逢衰厄。
明星暗曜。
或值照临。
神道至幽。
常情靡达。
非闻至圣。
难涤深瑕。
是敢依诣灵山
修崇大醮。
遍天地阴阳之府。
周星辰日月之宫。
沥恳披心。
祈恩悔过。
伏愿灵光迥鉴。
除已往之愆违。
惠泽下临。
息将来之灾否
允垂嘉祐。
永介福祥。
延寿纪于丹篇。
落罪名于黑籍。
以康川境。
永保偫生。
不任。
莫庭乂本命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以三官领籍。五帝定生。
南天司禄算之文。北斗统纠绳之目。
至于岳渎真府。本命宫曹。
主张而罪福无差。考校而死生攸系。
臣窃虑谬膺抚字。有旷辑和。
刑章或爽于重轻。教化未臻于德义。
因成罪咎。录在灵司。
未申祈谢之仪。恐致灾凶之兆。
又虑天文宿曜。或值照临。
本命行年。或逢否塞。
兼天符五鬼。在坤艮之位。
居本命之辰。况正月对冲。
尤惧衰厄。敢因元命之日。
虔诣灵山。修设醮筵。
披露诚款。伏惟天曹释过。
地祛灾。凶咎潜销。
福善昭集。克延算禄
永锡利贞。更乞邑境安宁。
生灵康泰。谷稼丰植。
水旱无侵。人无疾疠之伤。
俗洽和平之美。不任。
莫令南斗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八
伏以元道聿分。
化机肇启。
清浊定升沦之位。
阴阳运刑德之枢。
南斗主生。
吉昌而劝善。
北宫纪死。
编罪恶以绳非
神明用之以化人。
帝王用之以致理。
纤微不失。
今古攸同。
臣宿禀真谟。
宗元训。
敢忘勖励。
以自秉修
而叨备官荣。
属兹多事。
虽加勤恪。
实有惧于旷违。
徒切兢忧。
固取讥于尸素。
诛奸瘅恶。
或举刑章。
或督惩愆。
施鞭楚。
犒士或开其宰戮。
宴宾难废于烹燔。
恐因故杀误伤。
遂结深冤厚衅。
又臣行年所历。
小运逢灾。
宿曜所躔。
火星为照。
月临申未。
天符居本命之辰。
位对丑寅。
飞旗当冲破之地。
虑成厄会。
弥切震惊。
虽省已循怀。
宽刑慎行。
减馔节酒。
远色防非。
犹虑凶咎未蠲。
福祥莫应。
恭披典册。
虔诣灵山
按南斗文仪
上元分纬。
九微灯影。
星罗远拟于六星。
一德香烟。
云色高三素
竹殿既招其虚实。
松轩可降于真灵。
向此披心。
敢期符祐。
伏愿六宫上圣。
辍死箓以延生。
五纬尊神。
碎祸车而流福。
冤尤销解。
灾厄和平。
骨月安宁。
境邑康泰。
风雨调顺。
谷稼丰登。
寇盗不兴。
沴瘥无作。
所请灵宝玉篆。
赤帝天书。
伏愿解临照于南丹。
锡恩慈于下土。
永承贞吉。
以遂祷祈。
不任之至。
葛仙山化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九
惟彼仙山
镇兹坤壤。
八十一洞。
分日月于地中。
二十四峰。
缭烟霞于天际。
潜司罪福。
以统生灵。
臣夙慕元徽
早崇清静。
躬逢圣日。
既叨辅赞之荣。
梦想灵山
常贮逍遥之志。
尚萦多事。
徒郁素怀。
今节及仲秋
礼当望秩。
遐瞻翠巘。
杳隔红尘。
虔备醮坛。
用申诚祝。
伏冀虎旗龙旆。
远辞八极之宫。
鹤驭鸿骖。
聊降二仙之驾。
歆兹薄礼。
锡以殊休。
俾稼穑有年。
凶灾不起。
幽明共福。
家国咸安
比帝祚于崇冈。
唐年于劫历。
必期修洁。
以奉灵光。
不任。
题绝岛山寺 晚唐 · 崔涂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
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
泗州重修鼓角楼 晚唐 · 李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
烈而悲者角之声。
欢而壮者鼓之声。
烈与悲似义。
欢与壮似勇。
夫军以义集。
以勇进。
军城例楼鼓角于正门。
以严暮警夜。
二物用固均。
然凡发语虽先鼓。
及奏而角先鸣者。
盖欲勇生于义云。
泗城据汴淮奔会处。
汴迅以射。
淮广而吞。
拧势雄重。
翕张气象。
故其出人物义且勇。
与鼓角之声相叶。
虽商贩四冲。
舷击柁交。
而气不衰杂。
防禦使刘公。
郡人也。
其义勇智杰。
拔于万众间。
始为郡诸将。
黄巢陷关。
徐以西讨急。
务在广兵力。
按旧属郡名取泗。
泗称未奉诏不服。
徐师因大至。
公为都马步司转司衙。
皆总兵柄。
捍守连年。
徐竟解围而去。
已而上欲久安徐泗。
卒以泗属徐。
会有新防禦使昧军机。
意泗人含愤。
复激令背徐不属。
公执诏争不得。
众因大呼逐防禦使
扶公坐。
公不得已。
诏亦因命公。
徐帅太尉钜鹿王感公于已绝他心。
曲折惟天子命。
相得盖欢甚于故焉。
公既挈防禦印。
登城四面望。
皆拒战后火烬馀。
或石抛所倾。
方围急。
城中又坏屋给薪。
并是屋庐少全者。
乃锐意自鞠斗场上佐院稍稍营葺。
且谓鼓角楼者。
军门眉首。
宜特华壮。
楼及左右鼓棚新者二十七间。
益揭其柱危其槛以激响。
日沉宵寒。
听吹击者。
疑岸浦泉窟。
龙吟鼍作时时相应和。
既而郡众列观。
欲咨文人纪绩。
或揖众而进曰。
公之功行甚多。
非止此楼门。
左右臂出廊及都厢等院。
凡二百馀间。
悉公重修。
又修孔子佛祠道宫观文武吏舍灵山神宇。
凡数百千间。
又劝里人益构其居。
荒毁更新。
郁郁如春发寒槎。
又增武器库旗槊千竿。
锤百柄。
甲装三百剑千环箭六万羽弓弦角千。
凡营制悉以家私财佐用。
又教属县树桑
至二万本。
纵脱无名役。
除律敕外擅立条。
归之简切。
用是人益附亲。
逋窜自返万三千户。
朝客中贵人往来饔饩饯迎如完盛时。
防获淮浙等贡上钱贯数百万。
此其大略。
公所以能若是者。
由诚者公具侍下恳为尊中丞郡太君得拜封爵邑。
连表乞归侍。
其诚切动人如此。
所以能坚奉明天子。
以首出其政耶。
由此言之。
岂一楼而已乎。
且公用孝资忠。
用义发勇。
其壮烈声又岂鼓角足配乎。
安可但记一楼而遗他事乎。
众曰。
然则何如而可。
进谭者曰。
吾闻古人以玉况德。
以器铭功。
岂玉足况。
器足铭耶。
盖借玉为喻。
因器而尽铭他善。
今傥告文人。
请借鼓角以况公心。
而因记楼尽述公之功行可乎。
咸曰善。
然健于笔者不能写。
是当缓以俟之。
积月而史官尚书司封郎中李溪自淮楚趋阙驿泗。
于是郡从事张信与同僚及将吏等。
磨石濡笔。
且以众志白于公。
为记。
不敢辞。
即所闻实书于石。
于戏。
楼以中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成。
其年九月三十日书。
秋宿梓州牛头寺 唐末 · 李洞
五言排律 押尤韵
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楼。
灵山顿离众,列宿不多稠。
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窗闲二江冷,帘卷半空秋。
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静增双阙念,高并五翁游。
鹤梦生红日,云闲锁梓州
望空工部眼,搔乱广文头。
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晓楼归下界,大地一浮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