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寄赠洛下达三藏 北宋 · 魏野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曾携钵(旧山楼本、草堂集本、张本、四库本作瓶)锡到灵山古寺归来洛水边。
新译经文传北阙,旧游诗句在西天。
炉中香想诸方施(旧山楼本、草堂集本、张本、四库本作试),笼里灯应数世传。
别有空门难继处,宋尚书序本师编。
再书上杨文公 北宋 · 释知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五、《缁林尺牍》第一九页
知礼谨焚香涤研写书,贡于秘监大檀越:知礼伏念僻居海角,杳隔朝端。
每思摩诘之威仪,屡破禅那之方便。
恭惟秘监大檀越早亲先佛,深證无生,以本愿而熏心,作大臣而护法。
故得儒释双洞,解行两臻。
于习禅阐教之流,起密友至亲之想。
为法之切,究理之精,当代之问,一人而已。
知礼智非深證,行未超常,偶以友僧,达于非善,便赐优隆之遇,特加振发之恩,荐以命衣,旌乎讲业。
虽匪本心之所欲,乃于大教而有光。
仍自妙證之心,特设难思之间,深以发明奥旨,遍令悟解圆宗。
既受击扬,敢无酬对?
实谓将金易麨,殊非如响答声。
岂期辱示长笺,远慰山抱,旨辞稠叠,粉饰过逾。
见深明少室之真风,仰高体灵山之密旨。
是兹超悟,诚谓绝伦。
又轸深仁,重垂敦劝,俾满三年之忏,且留四大之身。
在檀越之爱念,谓必有益;
如鄙僧之揆度,知去乃成。
良由以教照心,历缘验行,虽修三观,未破四魔,虽运慈悲,潜生爱见。
无船救溺,带病称医,既无济度之功,宁有疗治之益?
欲图真化,须云净方。
故依大乘,专修妙忏,托道场之净境,革世务之杂缘。
五悔洗心,一讲熏种,助发无生之观,期明具德之心。
又乘报识之未衰,必于慧命之可策。
恭酬宿愿,决取往生。
盖思现报之强牵,复虑宿殃而熟夺。
乃凭苦行,庶作良缘,用薄解之功,导临终之念。
不灭而灭,等后际以捐躯;
不生而生,彻本源而取土。
四十年而标意,期此克酬;
百千劫之受身,谅皆虚掷。
冀满匹夫之愿,难遵大士之言。
此生觌面虽乖,彼土承颜必遂。
专希外护之力,用副本心之期。
仍念所业教乘,仰托台恩庇荫,使乘乘不断,令处处皆闻。
惟此是系,仰期见允。
知礼书不成字,语不成文,冀表寸诚,匪容假手。
以此叙感,千万之一二也。
伏惟台慈,略赐念察。
不宣。
光明玄当体章与遵式问答偈 北宋 · 释知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
遵式稽首延庆法主:窃闻迩曰纵辩,宣扬《金光明》甚深法门。
自惟匏系,无缘拥座。
且此经《玄义》示第五当体得名,此意幽邃,曾弥夕思之不解。
谨成偈句,奉以咨承,愿说授外,一为开决,颙俟报音之来矣。
云何是法性,自体《金光明》?
为当从义立,为当质亦成?
法性本非质,金色由何生?
若从义所立,还是假名字。
全金为法界,尘尘悉平等。
忏悔何所灭?
赞叹何所荣?
罪福既无二,空导是虚声。
空藏空全现,地藏地难倾。
云何此同异,愿决我疑情。
莲华与稗,当体若何评?
例同一切法,师子弦愿鸣。
知礼和南灵山忏主:自效颦禁足,接武讲科,虽为道未深,且格言有在。
兹蒙雄问,起自大悲。
俾我推寻,令他悟解。
因缘事冗,久失报投。
今漫奉酬,幸希细览。
法性具诸色,名为微妙色。
法性具诸义,名为第一义。
此义与此色,岂可分为二。
性火即真空,《楞严》显其意。
色性即智性,《起信》彰其致。
千如相非相,刹那方可寄。
一理空不空,毗卢方遍处。
穷色尽邻虚,即是本来地。
究心志刹那,即是真如智。
鼻嗅功德香,舌尝妙法味。
世间相得常,良由住法位。
法身流五道,良由具权智。
心狂金石翳,色病念想醉。
心色理无殊,质义安曾异。
众生迷本源,确尔分情器。
依空行忏赞,法界体全备。
光明照世间,真金诸法贵。
究竟真实体,显召不从譬。
击发此玄微,知君二严备。
我以此筹量,更请研精粹。
遵式再以伽陀禀问延庆法兄,能一披览,尚俟报音。
《涅槃》四无说,因缘故立字。
复言第一义,有言有实义。
有无与真俗,云何辨同异?
法即真如,无名无有字。
真如即诸法,随缘有差异。
起必性三千,云何勿名义?
水火性真空,空谁分一异?
循业而发现,从末方殊致。
建立全由俗,云何勿名义?
色性即智性,良由体无二。
无二无是非,无非本来地。
却俟尽邻虚,云何方显智?
元是一精明,分为六种义。
方便有多门,归元性无二。
无二即如如,云何有香味?
药病性相应,心色方便治。
水火各升沈,顿尔成乖弃。
缘起唯从性,云何显不二?
诸法如大幻,一多互相寄。
体幻即为真,何劳共远离?
尽尘忘刹那,云何存没意?
观心初不忍,今何忍此意?
取舍虽在我,其如且犹豫。
人天大导师,云何无决智?
观心亦观色,唯只观心地。
色不名观心,心无不包义。
同异与相摄,云何得其意?
观心唯一念,一念三千备。
三千含身土,独遗观色义。
三千洎外境,云何得齐致?
知礼谨率愚抱,再答灵山忏主来问,幸希采瞩。
《涅槃》一实谛,遮显非殊致。
依言及离言,悉是真如义。
此俗洎此真,非情是随智。
二谛皆名真,此真有名字。
若了性三千,此是圆成义。
法法尽真常,名实皆尊贵。
依此偏计法,如何得为类。
其体若空华,何实当名字。
心色体无二,情中坚执异。
欲破坚执情,须推到边际。
若知依理藏,法法无遗弃。
寄此显圆常,何曾求远离。
虽是一精明,体具三千义。
依正理内含,根境性中备。
唯心即唯色,唯香亦唯味。
唯触唯是音,此理好思议。
水火力相倾,明暗能更治。
即此相违中,弥见相从意。
相违彰具德,相从表不二。
智者善思量,本末何曾异。
观心理趣深,乍似相违义,出自旋总持,谁当不犹豫。
滥作流通人,自省居何位。
片言难折狱,再思方可矣。
九界约修心,三道寄心治。
此从外境观,外破内方著。
约理虽相合,据迷且分二。
究竟知所以,敢将情力置。
三法皆称妙,唯心最玄秘。
于心见法界,生佛齐一致。
迷己逐他物,确尔立情器。
见色便见心,灼然全性起。
惠山庆上人 北宋 · 燕肃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陆羽泉边倚瘦筇,参差台殿映疏松。
五天讲去春骑虎,一钵擎来昼伏龙。
像阁磬敲清有韵,苏庭云过静无踪。
相逢多说游方话,知老灵山第几峰明周邦杰万历《无锡县志》卷二一)
南亭晨望寄唐知印(集本、吴本作郡)980年 北宋 · 寇准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梦觉偶晨起,南轩还独过。
晓光生远树,露气冷疏
窗白游尘少,风清静兴多。
遥知江郡守,幽趣在烟波。
南亭983年 北宋 · 寇准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初夜南亭望,清吟露湿衣。
雨馀群籁发,天淡数星稀。
秋气又还至,故园犹(集本作尚)未归。
虚堂愁重入,烛白冷光(原作火,据吴本改)微。
初秋即事983年 北宋 · 寇准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古邑端居夏景移,炎飙(集本作天)经雨自收威。
莲衰小渚秋光淡,蝉噪平林夕照微。
冷句每招江客和,深心终约岳云归。
晚凉(集本作来)却近南亭立,独看沙鸥向浦飞。
夜望980年 北宋 · 寇准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南亭闲坐欲忘机,望久前村岛屿微。
数点寒灯起烟浪,江艇应见夜渔归。
圆顿观心十法界图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中
窃闻其广不可涯,高不可盖,长不可寻,将盈而虚,将晦而明,虽边而中,微妙深绝,叵得而思议者,惟心也。
天台师闻诸于灵山,證诸于三昧,知其寂默,非数所求,而强以数数于非数,依《法华》作十界百界三千权实,以明诸性非合也,非散也,自然而然,曰诸法实相,使人易领也。
然后示之一念空,三千皆空;
一念假,三千皆假;
一念中,三千皆中。
成圆三观,观圆三谛,以明诸修大智也,大行也,不运而速,曰白牛大车,使人顿入也。
故得自因至果,不移一念。
坐道场,成正觉,降魔说法,度众生入涅槃,而能事毕矣。
用龙树偈「因缘即空,即假即中」,会而同之。
十法界者何也?
十统诸法也,三谛为界也。
何者?
谓佛以中为法界者也;
菩萨以俗为法界者也;
缘觉、声闻,同以空为法界者也;
地狱、鬼、畜、修罗、人、天,同以因缘生法为法界者也。
空、假、中者,虽三而一也。
十界者,亦一而十也。
故使互含一,复具九,如帝珠交映,成百法界也。
一因缘,一切因缘;
一空,一切空;
一假,一切假;
一中,一切中,良由于此。
三千者复何谓也?
成界之法者也,有其十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斯总也十法。
在佛为中、为实、为常、为三智、为五眼、为十力、为四无畏、为不共法;
在菩萨为假、为权、为荣、为常、为万行、为四摄;
在二乘为空、为权、为三脱、为四枯、为无漏、为涅槃;
在凡夫为倒、为惑、为漏、为盖、为缠、为集恼、为生死,斯别也。
统彼百界,乃成千法。
复播诸百界,为三世间,成三千法耳。
百界三千一也,与夫一念非前后也,非相含也。
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必归乎不思议三谛、无量三法、三德密藏矣。
嘻,一念心法,既然引而同之,彼彼佛法,彼彼众生法,咸然也。
经曰:「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斯之谓欤!
既知是已,当观日用。
凡起一念,必属一界,即照此界为九、为佛。
九则随情偏起,谓之无明;
佛则称理圆观,谓之大慧
九界之念,并非佛界之心。
方是是非鉴矣,非则照之令是,是则护令成行。
经曰:「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行于非道,能达佛道」,斯之谓也。
然则目虽在面,反临鉴以正容;
心实由中,要藉缘以董虑。
神灵潜密,照之或难;
识相纷驰,检之非易。
故今引心于外,绘彼升沉之像;
存志于中,我是非之变。
然后策心内照,正道由明。
题为《圆顿观心十法界图》。
于一心字,派出十界。
复引墨迭贯,方之联珠,表一界,界展转具九,成百法界。
仍以日起行相,书之左右。
览者欲深于性,请详诸序;
欲熟于修,当诸图状。
四明法智大师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七
维天圣六年岁次戊辰正月丁酉朔某日,杭州天竺同门法弟、慈云大师遵式谨遣学徒,赍送香烛,灵山,并云厨办斋食,罄食味之品,恭荐于四明延庆寺法兄法智大师尊灵。
伏惟灵天生懿德,来辅法王
殆将绝纪,奚振颓纲?
章安既往,荆溪次亡。
诞此人师,绍彼烈亢。
一家大教,钟此三良。
三友谢其博识,八俊甘以退藏。
四十馀载,教网大张。
开慈悲之室,踞法空之床。
宽以居众,谨以化方。
是乎金玉市贵,李蹊香。
蜂屯蚁慕,入室升堂。
济济乎其徒,甡甡乎惟良。
可以分千灯,可以化四方。
若乃运如椽之笔,启丽藻之房。
十不二之奥义,我得而详;
十六妙之渊旨,我得而扬。
至于观音别品,金鼓旧章,或阐其幽,或补其亡。
涌我义泉,解我智囊。
伸先觉之制,实后学之望。
呜呼!
何期忽随世态,奄尔无常。
顾有河之渺㳽,俄折桥梁;
悲欲海之浩漫,忽丧艅艎。
痛两楹之愕梦,结双树之悲凉。
且夫世人将启手足,缠痛寝床。
唯兄告终,与物返常。
加趺面西,称佛洋洋,良久泊然,高骛净方。
如此则天眼遐眷,神力隼翔。
必愿临弟斯食,鉴弟斯章。
呜呼哀哉!
《诗》有伐木,《易》称断金,唯弟于兄,真谓同心。
象埙篪之合韵,亦笙磬之和音。
有法共议,有过相箴。
如切如磋,博我良深。
有始有卒,唯天是沈。
偶因化缘,自此分襟。
阻越之山,隔吴之浔。
踪迹滞梦,梦亦相寻
日飞尽于东箭,情有断于南金。
呜呼呜呼!
今则已已,痛何可任。
理合便离鹫岭,远度山阴
为老怯于春冷,亦路阻于霖霪。
劣弟盖年过耳顺,齿逼纵心,行坐几杖,起卧呻吟。
与兄暂隔,继送穷林。
期生安养,愿永作于追寻。
呜呼呜呼!
伏惟尚飨。
北岳安天玄圣帝碑铭(并序 大中祥符四年 北宋 · 陈彭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金石萃编》卷一三○、嘉靖《真定府志》卷一四、《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二、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八、《恒山志》利集
臣闻天有成命,所以启贞期;
国有崇名,所以伸大报。
是知接丕统,拥元符,盖明灵之幽赞;
考画典,兴阙文,乃邦家之钦奉。
而况地有命岳,以奠于坤维;
岳有至神,以毗于乾化。
含泽布气,罔不蕃滋;
正位辨方,实分疆域。
若乃俯当坎位,仰应辰星,目以茂邱,奠兹朔易,宜乎礼秩之有盛,感应之无垠者也。
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膺玄历于上穹,继仙源于邃古,绍祖武宗文之烈,承天清地宁之基。
五营八校之兵,罔兴燮伐;
三德九事之政,靡不诞敷。
咸池濛泛之乡,出其底定;
楛矢没羽之贡,亦既来臻。
至道非子云之可谈,盛德岂吉甫之能颂?
故宜举列辟未行之典,祈生民无疆之休。
粤以灵文申锡之四年,鄈邱饮至之十月,上下之祀,于是交修,小大之神,以之咸序。
瞻言巨址,茂显明威。
由是考旷绝之鸿规,成钦崇之缛典。
以为奉徽称于王爵,未答炳灵;
增伟号于帝图,允昭辅德。
尔乃盘根千里,设险两河。
缠次直于虚危,是为神域;
形势邻于辽碣,信曰名峰。
神卉甘泉,灵蛇瑞璧。
礼述并州之镇,史传简子之符。
为皇朝受姓之区,迩先帝观兵之地。
肇隆基命,首冠群方。
德聪明,克膺丕律。
乃诏曰:「北岳安天王可增号北岳安天玄圣帝」。
既而治历之士,涓吉日于惟良;
掌故之臣,练鸿仪于有秩
奉常布令,未央会朝,百执交趋,八音在御。
采章之色,炤耀于明庭;
云日之祥,焜煌乎昧旦。
上被华衮,秉镇圭,步自青蒲,临于黼坐。
出板诏,命輶轩,以尚书工部侍郎冯起太尉太仆少卿裴庄司徒,奉王册衮服于曲阳之祠。
上诚明内积,乾巩外增,缅想威灵,有同觏止。
恭册将升于文陛,即为之兴;
瑞节已出于端闱,然后乃罢。
于是列藻卫,引清笳,交戟夹于华辀,列纛抗于垣路。
六骖之驷,鸣朔吹而萧萧;
九旗之游,映朝霞而淠淠。
自神皋而肃驾,居灵趾而驻麾。
耆童聚观,袂成帷而汗成雨;
次舍所历,车不殆而马不烦。
载协元辰,顺扬大礼。
先之以嘉荐,是飨而是宜;
继之以祝辞,克诚而克信。
奉琢玉之策,上升龙之衣。
殿邦之臣,率官联而侍祀;
授命之使,达朝旨而报釐。
于是神鉴至勤,天垂元吉
纷纷而降六出,以滋良田;
莓莓而收千箱,终成稔岁。
致兹上瑞,属在乃神。
复以配磅礴之灵,挺婉嫕之德。
中馈之治,取象于牺经;
作合之功,齐声于周雅。
增号曰靖明后,思河洲之茂德,匹褕狄之美名,所以昭秘祉于咸宜,展徽章于尽善。
既而公输殚艺,仲将效工。
梁之规,以成其大壮;
题银榜之字,用示于方来。
当景铄之绍伸,必丕徵之叠见。
或发乎方地,为英为甘;
或丽于增穹,为庆为矞。
布之舆诵,积于珍图,足以见天地之心,耸华夷之听。
载念翕辟斯辨,融结云分。
丽宵极而著明,是名列纬;
峙方隅而定位,乃曰灵山
昭回之辉,既辅于临鉴;
峻极之势,亦助乎资生。
虽高下而殊形,盖生民而咸仰;
虽古今而异制,抑明祀而常修。
而况藏疾以昭仁,设险以为固。
出岫云而布泽,稼穑是滋;
育珍木而中材,斧斤斯取。
龙蛇所宅,瑶琨实繁。
植物之依,故无算也;
群生之利,良则多焉。
所以有邦,聿崇荐享。
《虞书》之典,既曰望于;
周之诗篇,亦云祈尔。
秦之创统,圭璧有加;
汉之承平,坛壝载辟。
岂独传云乎庪,礼谓之薶者哉!
矧复膺期运于千龄,为共主于万国,钦承乎上帝,丕冒乎蒸民。
天下归仁寿之封,海外同车文之迹。
丹书绿图之瑞,继乎温洛荥河
五玉两圭之祠,盛乎泰坛方泽。
人之多幸,千仓亿度之馀资;
史不绝书,景风甘露之嘉瑞。
盖两仪之所祐,百灵之所扶。
故当浚发宸襟,述宣丕祉,畴咨令典,顺考珍猷。
遵必报之言,协至公之举。
尊名嘉号,升帝箓之会昌
备物多仪,显国容之丰洽。
然则明人之识,默定于群伦;
元后之心,大庇于区宇。
灵爽攸执,盖黔黎之所依;
精意以伸,乃肸蚃之来鉴。
之歆也,于以荐神;
神其听之,由夫享德。
今皇上以熙盛之德,祗达于克诚;
名山以正直之神,茂膺于徽典。
人祇吻合,福禄来成。
与夫岁奉三祠,闻于往日;
封百户,著于旧章。
此其盛哉,彼奚取也。
夫报况受职之应,高岳之鸿灵;
祈福庇民之心,昌朝之纯懿。
期亿载之传信,舍斯文而曷观?
金刻所凭,笔精攸属。
臣顾惭懵学,获侍凝严,虽罄谀才,何伸叹颂。
备副车之问,莫对于德音;
刊金石之铭,徒膺于恩诏。
既拜手而闻命,乃洗心而属辞。
铭曰:
茫茫后土,实载群伦。
奕奕峻,必有名神。
彰厥丕迹,佑此黎民。
咸秩之祀,旧史相因。
来同之应,多福常臻。
猗欤常山,奠兹朔土,其高累千,厥名兼五。
嘉卉实生,灵泉攸吐。
显灵储瑞,闻于往古。
飨德依人,辅于明主。
巍巍常运,赫赫大君。
王猷诞布,帝德升闻。
乃成至治,乃受秘文。
鸿仪舄奕,嘉应缤纷。
浃洽区宇,辉映典坟。
顺考旧章,肇扬邦礼。
言奉帝名,仰畴灵趾。
刻字温璧,遣使文陛。
载以斋车,翼之缇绮。
合吉元日,达诚洁祭。
流辉银榜,增号椒庭。
栋梁曲密,黍稷芬馨。
显兹景况,冠于祥经。
人神交感,命历嘉亨。
缣缃协美,琬琰刻铭。
大中祥符九年岁次丙辰四月甲戌朔二十一日甲午建。
臣王文秀刻。
东染院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知定州军州、兼制置营田管内劝农事、充镇定等路驻泊兵马钤辖、兼御史大夫骑都尉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臣刘承宗
太宗御制妙觉集编入佛经大藏诏大中祥符八年闰六月甲辰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三
恭以太宗皇帝抚宁万宇,宠芘群元,致周道之和平,发尧文之炳焕。
游心释部,观妙真宗,演畅一音,辅昭至理。
灵山之密印,冠汾水之英辞。
朕仰奉威神,思流金石,爰稽类次,式就编联,昭示无穷,用传景铄。
宜以太宗《御制妙觉集》五卷编入佛经大藏。
同诸公寄阆州灵山王处士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玄晏先生著书,圣朝未降软轮车
满头霜雪机心息,三径蓬蒿俗客疏。
千首好诗传辇毂,一枝仙耀门闾(自注:其子近年登进士科。)
汉庭得意真知己,应为清宵诵子虚(自注:今枢密学士陈公,山人之执友也。)
威道人归乡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闻法灵山真佛子,驰名南国本诗流。
二林曾有香灯约,一钵因为辇毂游。
尘土化衣慵驻锡,江湖收潦忆归舟。
何年应制登麟殿,犀柄谈空对冕旒。
史馆杨嵎学士以诗话及空门之事次韵和之1003年 北宋 · 杨亿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双树金言付嘱频,阎浮外护托王臣。
谁知天禄草玄客,曾是灵山受记人。
谢门下李相公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武夷新集》卷一九
伏蒙台慈,特示及《苏州重玄寺弥陀院新大藏经碑》草本者。
盥手捧持,洗心讽诵,醍醐灌顶,顿觉清凉;
箫韶在悬,自忘滋味。
岂嗟叹之所及,固钻仰以弥坚。
恭惟相公以无碍辩才,住第一义谛。
千方游戏,聊现宰官之身;
万行圆成,自是法王之子。
盖以灵山付嘱,实托大臣;
震旦流传,雅资外护。
受佛真印,为世导师。
运悲智以济群生,体忠贞而翊明主。
心如金石,功等尘沙。
一念不生,诸相皆离。
推求靡得,若环之无端;
应接忘疲,犹钟之待扣。
且以十二分之教,五千轴之文,始乃一事之因缘,终由五性之差别。
舍文字而非法,深念净名之言;
会权实以归宗,思阐大雄之旨。
苾刍之勤请,值廊庙之馀闲,退食晏居,虚室生白,乘兴洒翰,涌思如泉
焕乎文章,所以耸动颓俗;
历然境智,所以诱掖迷途。
揭慧炬于昏衢,指宝藏于贫宅。
祇园四众,诚所归依;
秦市千金,固难增损。
式护持于末法,用佐佑于能仁。
又何必内史翻经,广译五天之语;
长者著论,深谈九会之因。
谅简妙之攸资,非拟议之能及。
某谬窥教典,殊懵端倪。
每咨事于閤中,幸拜尘于床下。
或因更仆之顷,必聆出世之谈。
既觉悟于轮回,方咨嗟于孤露。
入弥勒之阁,顿获圆通;
升阙里之堂,敢希殆庶!
相公怜其可教,许以知言,雄文才绝于麟毫,副本遽传于蜗舍。
子期之善听,岂辨流水之音;
虽野人之至愚,亦识负暄之快。
然学道须资于勇猛,至理岂尚于撝谦?
印可之私,益励勤行之志。
踊跃无巳,得闻半偈之指归;
主伴是期,归见一生之补处。
庆幸之至,倍万常情。
法智答三问启1020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亿启:近致问端,远承答诲,恭闻了义,尤涤蒙襟。
盖龙象之极谈,续云雷之雄韵。
依而领解,奉以遵行,足照了于色空,乃混同于心境。
往生随愿,福智并严,受顶记以何赊,得法乳之正味。
然而陋闻所及,结舌匪容。
有疑须争,罔关于人我;
觌面相示,期达于本源。
若乃谷响随声,动彰于答应;
镜火立照,随显于形规。
如理而言,表枢机之迅发;
依经以解,味糟粕以沉研。
其如离句绝非,终焉杳邈;
丧词忘虑,曷取攀缘?
惟少室之宗风,本灵山之笑视。
瞥然起念,已蹉西天之程;
兀尔忘情,正坐山鬼之窟。
有修有證,虑剜肉以成疮;
以心传心,乃标指而为月。
自他路绝,生佛道齐。
纵直下以承当,已未来而丧失。
黄檗痛杖于临济,至再三而自知;
船子挥楫于夹山,一刹那而顿悟。
傥全无扣激,遂泯于宗风;
然少室机锋,为求于道契
恭承旨喻,但积钦隆。
谅惟领众之馀,允获深禅之乐。
未期瞻拜,但积倾依。
谨奉状起居谢。
又书留法智住世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五
亿启:近专驰寓,谅已通闻。
属在疚之方初,固叙怀而未悉。
盖以夙伸劝请,冀永住期。
佥同缁白之诚,密契龙天之愿,允蒙金诺,遐慰蓬心。
惟台岭之秘诠,免虞线绝;
灵山慧命,克广灯传。
社侣相欢,空居迭报,尚虑大师未忘夙念,犹执誓言。
外虽徇于吁辞,中尚存于确志。
况义天初显,化土丛依,祈寿劫之增延,诱根机而寖熟。
利他斯博,报佛为深,虔露寸衷,幸副群仰。
谨修状起居咨问,伏惟照察。
谨状。
元德皇太后忌日赞佛文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武夷新集》卷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七
伏以尧门积庆,适钟圣母之祥;
佛国往生,更赖法王之力。
属忌辰之斯届,痛仙驭以难追。
伏惟元德皇太后沙麓炳灵,涂山毓德。
纪徽猷于彤管,美播声诗;
伸严祀于閟宫,礼崇孝飨。
今皇帝表怀顾复,深念劬劳,感昊天罔极之恩,崇净土有为之果,每值上仙之日,克修众善之因。
瞻十力之慈尊,会五天之梵众,载严佛事,式奉神游。
元德皇太后伏愿闻法灵山,栖真内院。
念超三界,高临解脱之方;
智入一乘,早證摩耶之果。
今皇帝伏愿金轮永固,宝历弥昌。
武库櫜弓,见远夷之率服;
仙衣拂石,同圣寿之延洪。
然后愿藩屏磐维,固本枝于百世;
枢衡鼎鼐,平悬象于三阶
群官尽效于忠贞,万姓咸跻于仁寿。
夜宴 北宋 · 钱惟济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清宴夜何其,南亭露欲晞。
蹁跹霞袖舞,潋滟羽觞飞。
镂楶摇花落,金珰照月辉。
瑶光未西落,休赋醉言归宋杨亿《西昆酬唱集》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