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承制大赦(永熙三年八月) 北魏 · 元亶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
晦为明始,乱实治基,爰著天道,又符人事。故姬祚终微,践土有市勤王之役;刘氏将倾,北军致左袒之举。用能隆此远年,克兹卜世。永熙之季,权佞擅朝,群小是崇,勋贤见害。官缘价以贵贱,狱因货而死生。宗┙飘若缀旒,民命弃如草莽。大丞相位居晋郑,任属桓文,兴甲汾川,问罪伊洛。群奸畏威,拥迫人主,以自蔽卫,远出秦方。虽车驾流移,未即返御,然权佞将除,天下延颈。魏邦虽旧,其化惟新,思与兆民,同兹更始。可大赦天下(《魏书·出帝纪》。帝出于长安。八月,推司徒公、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戊辰制。)。
上书求击萧宝夤 西魏 · 董绍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臣当出瞎巴三千,生啖蜀子(《魏书·董绍传》。萧宝夤反于长安,绍上书求击之云。)。
将进酒 南梁 · 萧统
押支韵
洛阳轻薄子,长安游侠儿。
宜城溢渠碗,中山浮羽卮(○本集一。文苑英华百九十五。《诗纪》六十六。)。
长安有狭斜行 南梁 · 萧纲
长安有径少,涂径不通舆。
道逢双总丱,扶轮问我居。
我居青门北,可忆复易寻。
大息骞金勒,中息绾黄银。
小息始得意,黄头作弄臣。
三息俱入门,雅志扬清尘。
三息俱上堂,觞肴满四陈。
三息俱入户,照耀光容新。
大妇舒绮絪,中妇拂罗巾。
小妇最容冶,映镜学娇颦。
丈人且安坐,清讴出绛唇(○《乐府诗集》三十五。《诗纪》六十七。)。
陇西行三首 其一 南梁 · 萧纲
押缉韵
边秋胡马肥。云中惊寇入。
勇气特无侣。轻兵救边急。
沙平不见虏。嶂崄还相及。
出塞岂成歌。经川未遑汲。
乌孙涂更阻。康居路犹涩。
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
长安路远书不还。宁知征人独伫立(○《类聚》四十一。文苑英华百九十八。《乐府诗集》三十七。《诗纪》六十七。)。
长安道 南梁 · 萧纲
押真韵
神皋开陇右,陆海实西秦。
金槌抵长乐,复道向宜春。
落花依度幰,垂柳拂行轮。
金张及许史,夜夜尚留宾(○文苑英华百九十二。《乐府诗集》二十三。《诗纪》六十七。)。
上留田行 南梁 · 萧纲
押阳韵
正月土膏初欲发,天马照耀动农祥。
田家斗酒群相劳,为歌长安金凤凰(○文苑英华二百十一。《乐府诗集》三十八。《诗纪》六十七。)。
招真馆碑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四
夫东瀛渌水,三变成田;西岳灵桃,千年未子。尚以星起牵牛,部首迢递;律生甲子,气数杳冥。况复上游玉清,损之又损,高排金阙,玄之又玄。岂言象之能诠,非时节之所辨。海虞县者,则虞农都尉太康置其宰,境有虞山。《越绝书》云:巫咸之所出也。高岩郁起,带青云而作峰;瀑水悬流,杂天河而俱洒。虽日门采药之地,楚望怀椒之歌,汤反流沙之魂,锦饰汾阴之鼎,无以喻焉。其峰则有石城、石门,虚峗自然。不度句吴之马,神功挺起;岂似冈陵之昼,魏后冰城。夜阵权息,长安慈石,浴铁暂流,较迹比期,优劣斯远。道士沛郡张君,讳道裕,字弘真,即汉朝天师陵十二代孙,天监二年,来至此岫,栖遁十有馀载。夜忽梦见圣祖云:峰下之地,面势间寂,宜立馆宇,可以卜居。裕师潘洪,隐始宁四明山,无何,有人耳长发短,云从虞山招真治来,言讫,忽然不见。潘驰信报君,君因辞山旧居。而以梦中所指峰下之地,即以为治,故号招真。高台回立,有类玉台之山;长廊宛转,还如步廊之岫。柱削芳桂,岂俟开阳木飞;材选海檀,无劳豫章神拔。黄庭司命之府,有类玲珑;米陵赤石之观,同符弘敞。远望仲雍,而高坟萧瑟;旁临齐女,则衰垄苍茫。藓寻千仞之木,气叶星晷;华飞五香之草,形图宫室。帷叶彩花,卷舒蹊径。阳桃侯枣,荣落岩崖;树息金鸟,檐依银鸟。凤将九子,应吹能歌;鹤生七岁,逐节成舞。旭日晨临,同迎若华之色;夕阳斜影,俱成拂镜之晖。玉础微润,应山云于高牖;鸣籁徐响,引和凤于空谷。方当专气致柔,入无为之境,周行不殆,穷混成之致。茅子算归,辍辔无已;魏姬宴罢,留驾不还。何止持节变淮南之金,传符莳北钟之稻。明月蛟龙之骑,驱之使半;四铢七子之镜,引以成刀。散季斋之羽,起雄鸣之雾而已哉!乃为铭曰:
玉龟二始,金书八会;道浃地心,功浮天外。故帝可小,唯真能大。德起同尘,善生塞兑;物宝自然,人符交泰。掩映绿萝,穹隆紫盖;仙治之美,此焉为最。雄柱千步,阳台百丈;水均下瞩,山逾高掌。野寂云兴,禽敏山响。升虹夕栖,丰雷朝上;元阳作石,竹龙成杖。书藏玉匣,药蕴银筒;烧铅杂鲤,析桂和葱。羽衣可服,云軿易通;斧柯虽朽,碑石无穷(王鏊《姑苏志》,《艺文类聚》七十八。)。
祭灰人文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四
积注奄旬,祭在灰人;消兹兽炭,焚此柱薪。积如玉屑,聚若游尘。庶人之风不拂,狱吏之慢宁陈。当今金光小史,侍使玉童,奏云师于执法,力水伯于天宫。钻星诛于电女,贯索囚于雷公。廓重氛于八极,静连丝于四空。既瞳瞳于车盖,又赫赫于飞盘。且疑威于赵盾,实望近于长安(《艺文类聚》一百)。
长安有狭邪行 南北朝 · 王囧
名都驰道傍,华毂乱锵锵。
道逢佳丽子,问我居何乡。
我家洛川上,甲第遥相望。
珠扉玳瑁床,绮席流苏帐。
大子执金吾,次子中郎将。
小子陪金马,遨游蔑卿相。
三子俱休沐,风流郁何壮。
三子俱会同,肃雍多礼让。
三子俱还室,丝管纷寥亮。
大妇裁舞衣,中妇学清唱。
小妇窥镜影,弄此朝霞状。
佳人且少留,为君绕梁唱(○《乐府诗集》三十五。《诗纪》九十三。)。
造释迦像记 南北朝 · 王妙晖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一
盖大范攸寂,非一念无以显其原;妙理澄湛,非表像何以畅其旨。是故影迹双林,□苍生离合,□蚁□沙,知善□可崇。邑子五十人等宿树兰柯,同兹明世,爰托乡亲,义存香火,识十恶之徒炭,体五道之亲苦,既沈处婆娑,实思宏愿,佥竭家资,共成良福。遂于长安城北渭水之阳,造释迦石像一区,永光圣宅。愿周皇帝延祚,常登安乐;晋国公忠孝,庆算无穷;又邑子□者,值佛闻法;见在眷属,恒与善居,将来道俗,世世同修。使如来福业,不坠于今奕;藉因之感,终美于去在。武成二年岁次庚辰二月癸未八日辛丑。像主王妙晖(碑拓本。下有曹妃等姓名六十八人,不录。案:是月癸未朔,八日庚寅,碑作辛丑误。)。
南征诗 南北朝 · 苏子卿
押寒韵
一朝游桂水,万里别长安。
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
剑锋但须利,戎衣不畏单。
南中地气暖,少妇莫愁寒(○《类聚》五十九。文苑英华二百九十九。《诗纪》百七。)。
时人评八僧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职韵
高僧传曰:宋长安龙光寺有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也。性广机警。神气清穆。初生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故时人评曰:
生睿发天真,严观洼流得。
慧义彭亨进,寇渊于默塞(○高僧传竺道生传。)。
武成殂后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四部
三国典略曰:周平齐。齐幼主、胡太后等并归于长安。初。武成殂后有谣云云。调甚悲苦。至是应焉。又曰:高纬所幸冯淑妃。名小怜也。
千钱买果园,中有芙蓉树。
破家不分明,莲子随它去(○《御览》九百七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百十一并作北齐太上时童谣。)。
魏孝武帝迁长安时谚 南北朝 · 无名氏
通鉴曰:梁中大通六年六月。魏丞相欢谋迁都。帝遂下制书。数欢咎恶。欢勒兵南出。秋七月乙丑。魏主亲勒兵十馀万。屯河桥。以斛斯春为前锋。椿请精骑两千。夜渡河。掩其劳弊。帝始然之。黄门侍郎杨宽说帝曰:椿若渡河。万一有功。是灭一高欢。生一高欢矣。帝遂敕春停行。椿欢曰:顷荧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间构。不用吾计。岂天道乎。丙午。欢引军渡河。戊申。帝西奔长安。八月。入长安。以雍州廨舍为宫。以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咸取决焉。先是。荧惑入南斗。去而复还。留止六旬。上以谚云云云。乃跣而下殿以禳之。及闻魏主奔。惭曰:虏亦应天象耶。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通鉴梁武帝纪。)。
曲严祖珽为斛律光造谣二首 其一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寒韵
北史曰:齐人解宜阳之围。其丞相斛律明月至汾东。周将韦孝宽参军曲严颇和卜筮。谓孝宽曰:来年东朝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岩作谣歌曰云云。又言云云。祖珽续之曰云云。明月竟以此诛。《诗纪》云。今按。百升者。斛也。明月。光字也。高山谓齐。齐姓高也。盲老公谓珽。珽先因罪失明也。饶舌老母谓令萱。令萱本妇人也。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北齐书》斛律光传。《北齐书》祖珽传。《周书》韦孝宽传。北史斛律光传。北史韦孝宽传。《御览》九百六十一引三国典略。《诗纪》百十一作后主时童谣。)。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逞,字季明,本姓陆,吴郡人也。君子至止,既绍虞宾;凤凰于飞,实兴齐国。南越使者,解汉帝之衣;西陵将军,覆吴王之盖。曾祖载,为宋王司马,留镇关中,赫连之乱,仗剑魏室。黄河参陵,或亡追路;乌江舣船,更无归迹。今为河南洛阳人也。高祖冠军将军、荣州刺史。吴人有降附者,悉领为别军。自是官师拥铎,更为吴、越之兵;君子习流,别有楼船之阵。父政,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中都献公。太祖扶危济倾,经纶夷阻,报君之耻,远袭平原。以高平霸业所基,委命留事。关中馈食,非直荥阳之师;河内供军,岂但淇园之竹。
公秉照晋之灵,降明神之德。猛虎振槛,七年不惊;羝羊触藩,九龄能对。诸兄以公先君爱子,称之曰仁,推而袭封。虽复季末大成之心守节(疑有阙误)既遭熏穴,翻从压纽。太祖初封函谷,始合诸侯,以公词令,参谋机密,故得戎政克宣,师言无漏。赐姓步陆孤氏。委鹿辂而论都,入鸿门而舞剑,方之吹律,绰有余荣。出身羽林监、轻车将军,除尚书右丞。官联会计,务殷平准,水衡贯朽,常平粟红。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千户,寻迁驾部中大夫,领兵部中大夫,领蕃部。东京鼎食,先加邓骘之勋;西晋官人,多用山涛之启。岂若五王登朝,必司宾主之礼;六龙御辔,取定鸾和之节。御正以官触父名,不拜。会稽有王会之名,其子不为太守;博陵有王沈之封,其儿不为刺史。迁骠骑大将军、开府,入掌纳言,治司宗伯,又为军司马。职居常伯,勤问于南宫;位管王言,连官于北斗。岂止郊天祀地,龙门嶰谷之声;赞鼓颁旗,白露凉风之月。暗夜有人饷罗数十匹,公闭门不受。行人干触,具以闻奏。朝野称之。太尉扬震,直推故吏之金;凉州张奂,高揖羌人之马。清畏人知,我无惭德。齐国通和封人受使。以公有出境之才,见命张旃之礼。既珠盘歃血,定楚国之连名;弓首登坛,反齐人之侵地。是谓使乎,固称光国。三辅公侯,五陵钟鼎,铜街柳市,尘起风飞。乃授京兆尹,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户,余官如故。上林兵息,兰池盗静。不学五阳,平生铸金之术;未同张敞,终日章台之游。家僮暮行还,得遗钱于道,并白絁十匹。公访得其主,即以还之。见金于路,指以示人;得钱于道,留持挂树。方之今日,异代同风。俄迁司会,治小司马。重总六军,再操八柄,考绩入于岁成,论功书之年表。寻授都督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露冕观风,停车待雨。百城解印,惮朱穆之威;千里相迎,受王基之德。曾未期月,被敕追还。眷眷吏民,不无河内之请;依依故老,实念黎阳之别。少阳养德,前星守器,尊让齿,必俟贤能。乃授太子太保。方之刘寔,道高于大邦;譬以山涛,荣深于小辇。本有消渴之疾。常饵金石自理,旧疾微增,奄捐馆舍。茂陵之下留封禅之书;校尉之营,惟余服食之器。呜呼哀哉!春秋四十有七,建德二年五月十一日也。天子以大臣之丧,躬辍听讼;东朝以师傅之尊,亲临攒祭。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以今三年正月十日葬于京兆之高阳原。
夫人郁久闾,西遇王姬,爱敬肃恭,言容令淑,有闻箴爨,无废纮綖,爰在盛年,先从大夜。今节妇开坟,松柏已拱;季孙成寝,丘陵始同。况复图画贤妃,方在甘泉之室;瘗埋才子,即用高阳之原。
公仪表外明,风神内照,器量深沈,阶基不测,事君惟忠,事亲惟孝,言为世范,行为士则,留连坟索,怊怅文词。霜府录于尚书,天官总于司会,出入匡赞,常带数职,身具六龟,腰恒四绶。陈平密谋,既非天子所见;荀彧上策,又非诸侯所闻。其为郡也,惟取赤土封书;其为州也,唯以青盐换杰。留家则千树无资,遗子则一经而已。嫡子操,至性过礼,纯孝不遗。坟前之树,染泪者先枯;庭际之禽,闻悲者则下。铭曰:
山连日观,水枕滇机。富春沙起,开阳柱飞。大夫屈节,将军振威。南越受吏,西陵解围。昔我烈祖,垂翅秦中。白马无路,乌江不通。笛吟乡里,琴哀土风。营州恒州,拥讫世载。壮节旃衿,人雄关塞。直河穿赵,平云临代。生谓立功,没为留爱。降兹岳渎,诞此贞明。祥符云气,庆合星精。宫帷定策,殿柱书名。忠泉暗漏,孝笋寒生。世属殷周,时逢楚汉。天下三分,鸿沟一半。以我明略,来参匡赞。日乃再中,天成两旦。递参三事,历副六卿。天师光宅,地载谟明。春官定礼,夏官治兵。谶言默识,温树无名。谦恭周密,言行无乖。忠公兕殪,阴德蛇埋。军国纷总,部领填阶。马不入厩,金不入怀。具瞻惟德,高山惟仰。甲观初登,龙楼初上。东国桓荣,西京疏广。年龄俄顷,风电相推。铭旌两没,池柳双回。茕茕胤子,御疚衔哀。身彰野火,心惧天雷。日月其除,荣终哀始。马归司隶,书还太史。历对天星,坟连地市。山势接飞,松形盖起。德音无绝,平原忽矣(《文苑英华》九百)。
周大将军崔谤是道碑(《周书》·作崔訦)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说,字某,博陵郡安平县人也。昔者华阳之野,降龙首之神,烈山之都,启龟文之繇。匡周则盟津有会,佐夏则龙门始凿,西游则起家秦相,东入则载世齐卿,备乎史籍,可得言矣。
祖辨,中军将军、定州刺史。父楷,镇北将军、司马、烈侯,并厉风霜,俱张锋颖,邸史叠迹,官曹懔然。是谓鲍恢都官,百城振惧,葛丰握节,京师敛手。
公特禀英灵,偏钟山岳,雄姿俊茂,眉目疏朗。观虎于槛,龆发不惊;称象于船,胜衣能对。至于拉虎羁熊,摧斑碎掌,忘归繁弱,落雁吟猿,故得气盖关中,威申河外。解褐领军府录事,转咨议参军。时当涂失御,政在权门始凿论函谷之兵,即起韩陵之战。
太师贺拔胜作牧西荆,公为假节冠军将军、防城都督。夫(疑作「及」)南阳失守,卷甲奔梁;乐毅羁旅,犹思燕路。陈轸凄怆,终恋秦声;幸直和邻,言归旧国。授卫将军都督,封安昌县开国子,食吗三百户。弘农克复,沙苑挥锋。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一百户。信圭则更受司勋,谷璧则还输典瑞,铁马有河桥之战,戈船有汾水之兵。除京兆太守。移民下邑,未学边韶,走马章台,不同张敞。迁帅都督、持节、抚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寻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定州大中正。五曹秦事,有朱穆之忠;九品论人,见杨乔之直。改封安国县侯,益邑合前一千四百户,赐姓宇文,改名为说。汉王改娄敬之族,事重论都;魏后变程昱之名,恩深捧日。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窦宪连官,单于之宝鼎可致;张宽固位,渭桥之流星可识。攻木七工,既掌丘陵之赋;司会六典,乃均邦国之财。居官得人,于斯为盛。进爵为公,改封万年县,通前二千四百户,除陇州刺史都督陇州诸军事,陇坻路遥,秦川望远,邓仲华之不去,马文渊之愿归。寻除凉州刺史、总督河西甘瓜诸军事。地似伏龙,城如飞鸟,敦煌实录,宛在胸襟,玉门亭障,无劳图画,有马如羊,不以入厩,有金如粟,不以入怀。
柱国齐王,今上之介弟,龚行薄伐,问罪河阳,以公为行军长史,参谋帷幄。中军之司,既举魏绛;上卿之佐;实用荀林。以公方之,差无惭德。除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崇德、安义、建忠、九曲、安乐、三泉、伏流、周张、平泉、固安、蛮、通谷凡十三防御,熊、和、中三州黄芦、起谷、王晏、供超、牵羊、温狐、交河、大岭、避雨、木栅寺一十戍诸军崇德防主。宜阳上地,更有秦兵;熊耳山前,还逢积仗。用是连营函谷,猎骑黎阳,威振两河,名陵三晋。改封安平县公。淮阴一国,韩信之故人;户牖万家,陈平之乡里。公此衣锦,足为连类。建德四年正月十日,薨于长安之永贵里私第,春秋六十有四。诏赠敷、延、丹、绥、恒五州诸军事,敷州刺史,谥曰庄公,礼也。即以其年二月二十四日葬于京兆平原乡之吉迁里。北陵追远,大司马有赐绶之恩;西京赠行,冠军侯有诏葬之礼。呜呼哀哉!
世子仪同衍,生事以礼,死葬以礼,爱亲有王祥之孝,同气有姜肱之睦,百行之本,于斯备焉。况复松槚深沈,既封青石之墓,丘陵标榜,须勒黄金之碑。乃为铭曰:
华阳之神,厉山之祖。凤野匡周,龙门佐禹。日浴溟池,山浮海浦。甫穆霸国,营丘乐土。胤斯宗邑,承此壤土。移封东武,就君安阳。中军节目,镇北锋芒,商飙猎草,电火驱霜。公之轮奂,继体贞干。仪表丘墟,风神墙岸,孝有至德,忠能匡赞。不废横琴,无妨《奇支》案。既班三事,又贰六官。卫青受诏,韩信登坛。长城马窟,广武兵栏。军吏无犯,营民不寒,乃用六谋,乃论三策。城垒向背,星辰主客。剑起沈犀,弓开伏石。楚后让盟,秦君还璧。百龄危脆,千仞摧藏。诸侯地裂,边将星亡。轻车骑士,玄甲黄肠。社如齐地,庙似桐乡。铭功赞德,碑阙相望(《文苑英华》九百四)。
长安有狭邪行 南北朝 · 徐防
长安有勾曲,勾勾不通驿。
涂逢二绮衣,夹路访君室。
君室近霸城,易识复知名。
大息登金马,中息谒承明。
小息偏爱幸,走马曳长缨。
三息俱入门,车服尽雕轻。
三息俱上堂,嘉宾四座盈。
三息俱入户,室内有光荣。
大妇缣始呈,中妇绣初营。
小妇多资媚,红纱映削成。
上客且安坐,胡床妾自擎(○《乐府诗集》三十五。《诗纪》八十九。)。
中书令秘书监兖州刺史郑羲碑(永平四年)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公讳羲,字幼驎,司州荧阳开封人也。肇洪源于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缁衣之作,诵乎奕世。降逮于汉,郑君当时,播节让以振高风;大夫司农,创解诂以开经义。迹刊图史,美灼二书,德音云翻,硕响长列。扬州以十策匡时,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州府招辟,莫之能致。值有晋弗竟,君道陵夷,聪曜虔刘,避地冀方,隐括求全,静居自逸。属石氏勃兴,拨乱起正,征给事黄门、持节,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祖温,道协储端,燕太子瞻事。父晔,仁结义徒,绩著宁边,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绵荣千载,联光百世,自非积德累仁,庆届无穷,其孰能传辉踵美,致如此之远哉?可谓身没而名不朽者也。
公禀三灵之淑气,应五百之恒期,乘和载诞,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孝弟端雅,寡言悯行,六籍孔精,百氏备究,八素九丘,靡不昭达。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尤所留心。然高真沉默,耻为倾侧之行;不与俗和,绝于趣向之情。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之为人,自以为博物不如也。蕴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和平中举秀才,答策高第,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儒;又作《孔颜谣灵岩》颂及诸赋咏诏策,辞清雅博,皆行于世也。以才望见陟,迁中书侍郎,又假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答曰:「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均嘿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隰斯光,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国之律令,是所议定。
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早综铨衡,能声徽著,敦诗悦礼,尤精易理。季子道昭,博学明俊,才冠秘颖,研图注篆,超侍紫幄。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莫不钦其人也。于时有识比之三陈。后年不盈纪,懿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道昭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咨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叔光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光州刺史。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
先时假公太常卿、荧阳侯,诣长安拜燕宣王庙。还,解太常,其给事中、中书令、侯如故。纵容凤闱,动斯可则,冠婚丧祭之礼,书疏报问之式,比之制矣,民胥行矣。虽位未槐鼎,而仁重有余。太和初,除使持节、安东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南阳公,德政宽明,化先仁惠,不严之治,穆如清风,耕桑有敬让之高,朝市无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专于鲁矣。太和中征秘书监,春秋六十有七,寝疾,薨于位。凡百君子,莫不悲国秀之永沉,示之长没。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赠襚,策赠有加,谥曰文,祭以太牢,以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归葬乎荧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于是故吏主簿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邈,悲鸿休之未刊,乃相与钦述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之美,而作颂曰:
爰鉴往纪,稽览前徽,有贤有圣,靡弗应时。繇实契姒,旦亦协姬,于穆郑公,诞睿应期。伊昔桓、武,并美司徒,恭惟我君,世监秘书。三坟克阐,五典允敷,文为辞首,学实宗儒。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独明,亭亭孤邈。式胄三雍,邹风再烛,作岳河兖,泽移草木。庆灵长发,继叶传光,君既挺发,胤亦含章。文义袭轨,朱绂相望,刊石铭德,与日永扬(碑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