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桓子新论:言体 其五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更始帝长安,其大臣辟除东宫之事,为下所非笑。
但为小卫楼,半城而居之。
以是知其将相之俦也(《初学记》二十四)
桓子新论:谴非 其二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
或对曰:「郭氏之墟也」。
复问:「郭氏曷为墟」?
曰:「善善而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
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
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乃者王翁善天下贤智材能之士,皆征聚而不肯用,使人怀诽谤而怨之。
更始恶诸王假号无义之人,而不能去,令各心恨而仇之。
是以王翁见攻而身死,宫室烧尽;
更始帝诸王假号而出走,令城郭残。
二主皆有善善恶恶之费,故不免于祸难大灾,卒使长安大都坏败为墟。
此大非之行也。
北蛮之先,与中国并,历年兹多,不可记也。
仁者不能以德来,强者不能以力并也。
其性忿鸷,兽聚而鸟散,其强难屈而程难得,是以圣王羁縻而不专制也。
昔周室衰微,夷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线。
于是宣王中兴,仅得复其侵地。
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
汉兴高祖见围于平城吕后时为不轨之言。
文帝时匈奴大入,烽火候骑至雍、甘泉。
景、武之间,兵出数困,卒不能禽制,即与结和亲,然后边甬(疑作「竟」)得安,中国以宁。
其后匈奴内乱,分为五单于。
甘延寿得承其弊,以深德呼韩邪单于,故肯委质称臣,来入朝见汉家。
汉家得以宣德广之隆而威示四海,莫不率服,历世无寇。
安危尚未可知,而猥复侵刻匈奴,往攻夺其玺绶,而贬损其大臣号位,变易旧常,分单于为十五,是以恨恚大怒,事相攻拒。
王翁不自非悔,及(当作「乃」)遂持屈强无理,多拜将率,调发兵马,运徙粮食财物,以弹(当作「殚」)索天下。
天下愁恨怨苦,因大扰乱,竟不能挫伤一胡虏,徒自穷极竭尽而已。
《书》曰:「天孽可避,自作孽不可活」。
其斯之谓矣。
高帝之见围。
(当作「七」)日不食。
及得免脱,遂无愠色。
诚知其往攻非务,而怨之无益也。
匈奴负于王翁王翁就往侵削扰之,故使事至于斯。
岂所谓「肉自生虫,而人自生祸」者邪?
其为不急,乃剧如此,自作之甚者也(《群书治要》)
桓子新论:祛蔽 其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颜渊所以命短,慕孔子,所以殇其年也。
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
(《六贴》十六「知」字作「如闻」二字)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
此犹时人虽不别圣,亦复欣慕
如庸马与良马,相追衔尾,至暮,共列宿所,良马鸣食如故,庸马垂头不复食,何异颜渊孔子优劣(《意林》,《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五,《艺文类聚》七十二,《文选·曹子建吴季重书》注,《初学记》二十五,《六贴》十六,《御览》三百九十一,又四百九十六,又八百二十八,又八百六十三,又八百九十七)
桓子新论:识通 其七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扬子云为郎,居长安,素贫。
比岁亡其两男,哀痛之,皆持归葬于蜀,以此困乏。
(当作「子云」。《御览》变其词耳)察达圣道,明于死生,宜不下季札
然而慕怨死子,不能以义割恩,自令多费,而至困贫(《御览》五百五十六)
离事第十一 其四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五
大司马(当有「史」字)张戎仲功,习溉灌事(《汉书·沟恤志》注,《御览》六十一,《事类·河赋》注),议曰(《事类·河赋》注):「河水浊,一石水,六斗泥。
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
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
可以禁民勿复引河(《御览》六十一,《事类·河赋》注。案:《沟恤志》云:「大司马长安张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诸郡,以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雨水多,暴至,则溢决也。国家数堤塞之,稍益高于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
谏立匈奴须卜当 新朝 · 严尤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一
当在匈奴右部,兵不侵边,单于动静,辄语中国,此方面之大助也。
于今迎当置长安槁街,一胡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汉书·王莽传》下)
隗嚣 东汉 · 方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一
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阳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将何以见信于众乎?
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
且礼有损益,质文无常。
削地开兆,茅茨土阶,以致其肃敬。
虽未备物,神明其舍诸(《后汉·隗嚣传》)
长安下诏大赦 新朝 · 刘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一
王莽子,他皆除其罪(《后汉·王莽传下》)
隗嚣杨广 其一 东汉 · 马援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春卿无恙杨广字春卿
前别冀南,寂无音驿。
援间还长安,因留上林。
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隗嚣字季孟,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乃闻季孟归罪于援间还长安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王元字游翁),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
援间至河内,过存伯春子恂字伯春,)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
夫怨仇可剌不可毁,闻之,不自知泣下也。
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
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
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拥兵众者,欲以保全父母之国而完坟墓也,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
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
所欲完者,将毁伤之;
所欲厚者,将反薄之。
季孟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若复责以重质,当安从得子主给是哉!
往时子阳独欲以王相待而春卿拒之;
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并肩侧身于怨家之朝乎?
男儿溺死何伤,而拘游哉!
今国家待春卿意深,宜使牛孺卿与诸耆老大人共说季孟,若计画不从,真可引领去矣。
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乎?
春隔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言君臣邪,固当谏争;
语朋友邪,应有切磋。
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
及今成计,殊尚善也;
过是,欲少味矣。
来君叔天下信士,朝廷重之,其意依依,常独为西州言。
商朝廷,尤欲立信于此,必不负约。
援不得久留,愿急赐报(《后汉·马援传》)
移檄告郡国 东汉 · 隗嚣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一
汉复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上将军隗嚣、白虎将军隗崔左将军隗义、右将军杨广明威将军王遵、云旗将军周宗等,告州牧、部监、郡卒正、连率、大尹、尹、大夫、属正、属令:故新都侯王莽,慢天地,悖道逆理。
鸩杀孝平皇帝,篡夺其位。
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
反戾饰文,以为祥瑞。
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楚、越之,不足以书其恶。
天下昭然,所共闻见。
今略举大端,以喻吏民。
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秦始皇毁坏谥法,以一二数,欲至万世,而下三万六千岁之历,言身当尽此度。
循亡秦之轨,推无穷之数。
是其逆天之大罪也。
分裂郡国,断截地络。
田为王田,卖买不得。
规锢山泽,夺民本业。
造起九庙,穷极圭作。
发冢河东,攻劫丘垄。
此其逆地之大罪也。
尊任残贼,信用奸佞,诛戮忠正,覆案口语,赤车奔驰,法冠晨夜,冤系无辜,妄族众庶。
行炮烙之刑,除顺时之法,灌以醇醯,裂以五毒。
令日变,官名月异,货币岁改,吏民昏乱,不知所从,商旅穷窘,号泣市道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刻剥百姓,厚自奉养,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上下贪贿,莫敢检考。
民众挟铜炭,没入钟官,徒隶殷积,数十万人,工匠饥死,长安皆臭。
既乱诸夏,狂心益悖,北攻强胡,南扰劲越,西侵羌戎,东摘濊貊
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
故攻战之所败,苛法之所陷,饥馑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万万计。
其死者则露尸不掩,生者则奔亡流散,幼孤妇女,流离系虏
此其逆人之大罪也。
是故上帝哀矜,降罚于,妻子颠殒,还自诛刈
大臣反据,亡形已成。
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卫将军王涉,皆结谋内溃。
司命孔仁纳言严尤秩宗陈茂,举众外降。
山东之兵二百余万,已平齐、楚,下蜀、汉,定宛、洛,据敖仓,守函谷,威命四布,宣风中岳
兴灭继绝,封定万国,遵高祖之旧制,修孝文之遗德。
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驰使四夷,复其爵号。
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
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后汉·隗嚣传》)
李轶 东汉 · 冯异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一
愚闻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而归汉,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孝宣而废昌邑
彼皆畏天知命重祖宗而忧万民,睹存亡之符效,见废兴之必然,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
苟令长安尚可扶助,延期岁月,疏不间亲,远不逾近,季文岂能居一隅哉?
长安坏乱,赤眉临郊,王侯构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绝,四方分崩,异姓并起,此刘氏之忧也。
是故萧王跋涉霜雪,躬当矢石,经营河北
方今英俊云集,百姓风靡,虽邠岐慕周,不足以喻。
马子张皆复亲幸,爵位如此
谢躬违戾,伏辜如彼,又明效也。
季文诚能觉悟成败,亟定大计,论功古人,转祸为福,在此时矣。
如猛将长驱,严兵围城,虽有改编恨,亦无及已袁宏《后汉纪》三,又见《后汉·冯异传》,各有删节。)
朱浮(三年)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往年赤眉跋扈长安,吾策其无谷必东,果来归降
今度此反虏,势无久全,其中必有内相斩者。
今军资未充,故须候(《后汉·朱浮传》)
庙祭诏(十九年)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祫祭高庙
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高庙
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
园庙主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
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续汉·祭祀志下》)
邓禹(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司徒,尧也;
亡贼,桀也。
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
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后汉·邓禹传》)
说更始西都长安 东汉 · 郭兴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桀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
此天下同苦王氏虐政,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
《春秋》书「齐小白入齐」,不称侯,未朝庙故也。
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后汉·郑兴传》)
京兆丞郭季通书 东汉 · 班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
刘孟公藏器于身,用心笃固,实瑚琏之器,宗庙之宝也(《后汉·苏竟传》注引《三辅决录》注)
奏故太嘴吨号园邑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
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
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
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
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皇母曰悼后,比诸侯王园,置奉邑三百家。
故皇太嘴吨曰戾,置奉邑二百家。
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
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
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汉书·武五子传》:宜帝初即位,诏议故太嘴吨置园邑,有司奏。)
蔡携碑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八
携字叔业,有周之胄。
蔡叔没,成王命其子仲,使践诸侯之位,以国氏姓,君其后也。
君曾祖父哀帝时孝廉长安邰长。
及君之身,增修厥德,顺帝时司空高第迁新蔡长,年七十九卒。
长子棱,字伯直,处俗孤党,不协于时,垂翼华发,人爵不升,年五十二卒。
谥法》曰:「清白守节曰贞,纯行不差曰定(《后汉·蔡邕传》注引祖携碑云云,案:蔡邕贞定直父碑,今此即撰否,不能定之。)」。
张公神碑和平元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八
和平元年正月,□□朝歌郑郴造□张公建□良□之山,运置綦阳,刊凿涿摩,立左右阙,表神道,□竖碑庙堂之前。
五月□□乃成。
长□□之,铭勒神懿光秘后昆。
其辞曰:
于穆张公,含和泰清。
受符皇极,乾刚川灵。
何天之休,元亨利贞。
无□□贵,神耀洞□□度□泉,殷商北坰。
岳朝綦阳,厥土敞平。
芝草茂木,㴋㴋滋荣。
群萌勋炃,激川通□□□怀□□□□□□□□庙,克俭损盈。
诏命有司,祭以中牲。
岁聿再庆,公其飨零。
兴来亿载,历数万君。
□□□□□□□太□□显犹昭拂英勋□锡令福,惠此吏民。
国无灾寇,屡获丰年。
皇帝眉寿,千禄于天。
牧守皆升,握台辅辰。
长与丞尉,超迁相国
休□烈烈,无□□□临犁阳营。
谒者李君,畏敬公灵。
好郑长文,彻奉佐工。
悃愊殷勤。
□□□熹且惶,作歌九章。
达李君□颂公德芳。
其辞曰:
綦水汤汤扬清波,东流□折□于河。
□□□□□朝歌
县以洁静无秽瑕。
公□守相驾蜚鱼,往来悠忽遂熹娱,佑此兆民宁厥居。
出自綦□□□□,郁兰公□□神往来乘浮云,种德收福惠斯民。
家饶户富无□贫,疆界家静和睦,□朝歌荡阴黎阳,三女所处各殊方,三门鼎列推其乡。
时携甥幼归侯公,夫人□□□容□□□□□飨□觞。
穆风屑兮起坛旁,乐吏民兮永未央。
井鹿呦公德兮之所衍。
萧拱兮丛铺陈,新美萌兮香芯芬,蕙草生兮满园田,竞苔茗兮给万钱。
惟公德命之所□。
门堂郁兮文耀光,公神赫兮坐东方,明暴视兮俨仰仰,夫人□女兮列在旁。
陈君处北兮从官□,车骑骆驿兮交错重,秉輗轺兮驾飞龙,骖白鹿兮从仙偅,游北兮与天通。
岳玄碑既立,双阙建兮。
□□□□大路畔兮。
亭长阍□□捍难兮。
种槐梓,方茂烂兮,天下远近,□不见兮,公神日著,声洞遍兮,□□乾川,传亿万兮。
阳营谒者豫章南昌李朝伯、丞左冯翊夏阳赵宠德雅朝歌颍川阳城郑郴伯林、左尉京兆(下阙)井水□□阳里郭虞子(下阙)扶风安陵□□邵公处士巍郡□封仲举处士巍郡阳□□□□(《隶释》三。案:此碑前半张公神道阙铭文,朝歌属长郑郴撰。字伯林,颍种阳城人。后半歌九章,无吏撰名氏。)
孙叔敖碑阴延熹三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九
延熹三年岁在□□中夏之节,政在封表。
期思长光视事一纪,访问国中耆年旧齿,素闻孙君楚时良辅,本起此邦,垂名于后。
博求遗苗,曾玄孙子,考龟吉辰,五月辛卯,宜以存废,可立碑祀。
招请诸孙都会国右郭西道北,处所显好,兴上罕祭,倡优鼓舞,式序其胄,授之端首,光以不肖,贪追贤烈,以自荣宠。
时丞左冯翊姓如讳武尉京兆周陵详集共造,户曹掾裒腾令史
相君有三嗣,长子即封食邑固始,少子在江陵,中子居三□虚袭□业缭材二宗,则其苗胄也。
相君卒后十有馀世,有渤海太守字武伯,武伯有二子,长子字伯尉,少子字仲尉,仕郡为掾。
史伯尉有一子,字世伯,举江夏孝廉,城门侯。
仲尉有二子,长子字孝伯荆州从事
弟世信仕□□掾功曹,会乎、哀之间,宗党为贼寇所杀,世伯、孝伯、世信□各遗一子,财八九岁,微弱不能仕学。
世伯子字子仲,治产于缭虚,有六男一女,大子字长都,次子卿,次弟字仲阳,次弟字叔通,次弟字卫公,次弟字刘卿,此缭宗六父也。
孝伯子字文□亦不仕学,治产于材虚,亦有六男一女,大子字惠明,次弟字次卿,次弟字圣公,次弟字稚卿,次弟字仕卿,次弟字少都,此材宗六父也。
世信一子相承,季陵、文卿、孝公,此。
□虚一父别其高祖,与材高祖父亲兄弟孙氏族别□谱纪也(《隶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