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七哀诗三首 其一 东汉末 · 王粲
 押词韵第七部
西京乱无象豺虎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文选》三十二。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十五。又《宋书》谢灵运传论、《水经注》渭水注、《文选》二十二古意詶到溉琅邪城诗注、环宇记二十五各引安一韵。南史谢晦传引安、肝二韵。艺文《类聚》三十四引患、蛮、攀、原、安、肝六韵。韵补卷二引完、言二韵。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四通泉诗注引患、荆二韵。又草堂诗笺二十将适诗注引患、蛮二韵。)
处士国文甫碑 东汉末 · 刘桢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先生执乾灵之贞洁,禀神祗之正性,咳笑则孝悌之端著,葡匐则清节之兆见,龆龀以及成人,体无懈容,口无愆辞,兢兢业业,小心畏忌,勤让同俦,敬事长老,虽周之乐正子春,汉之江都董相,其饬躬力行,无以尚之。
是以长安师其仁,朋友钦其义,闰门称其慈,宗属怀其惠。
既乃潜身穷岩,游心载籍,薄世名也。
初,海内之乱,不视膳羞,十有馀年,忧心泣血,不胜其哀,形销气竭,以建安十七年四月卒。
于时龙德逸民,黄发实叟,缀文通儒,有方彦士,莫不拊心长号,如丧同生。
咸以为诔所以昭行也,铭所以旌德也,古之君子既没而令问不忘者,由斯一者也。
铭曰:
懿矣先生,天授德度。
外清内白,如玉之素。
逍遥九皋,方回是慕。
不计治萃,名与殊路。
知我者希,韫椟未酤。
丧过乎哀,遘疾不悟。
早世永颓,违此荣祚。
咨尔末徒,聿修欢故(《艺文类聚》三十七)
武军赋 东汉末 · 陈琳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二
回天军于易水之阳,以讨瓒焉。鸿沟参周,鹿菰十里,荐之以棘,为建修橹,干青霄,竁深隧,下三泉,飞云梯,冲神钩之具,不在孙吴之篇、「三略」、「六韬」之术者,凡数十事,秘莫得闻也。乃作「武军赋」,曰:
赫赫哉,烈烈矣,于此武军
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
汉季世之不辟,青龙纪乎大荒。
熊狼竞以拿攫,神宝播乎镐京
于是武臣赫然,飏炎天之隆怒,叫诸夏而号八荒。
尔乃拟北落而树表,晞垒壁以结营。
百校罗峙,千部列陈,弥方城,掩平原。
于是启明戒旦,长庚告昏,火烈具举,鼓角并震。
整行按律,决敌中原,八部方置,山布星陈,干戈森其若林,牙旗翻以如绘,千徒从唱,亿夫求和。
声訇隐而动山,光赫奕以烛夜。
其刃也,则楚金越冶,棠溪名工,清坚皓锷,修刺锐锋,陆陷蕊犀,水截轻鸿。
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函师振椎,韦人制缝。
玄羽缥甲,灼爚流光。
弩则幽都筋骨,恒山辀干,通肌畅骨,崇缊曲烟。
大黄沈紫,直矢轻弦,当锋摧决,贯遐洞坚。
其弓则鸟号越棘,繁弱角端,象弭绣质,哲柎文身。
矢则申息肃慎空疏,焦铜毒铁,簳镞鸣鍭,丽谷挞縠。
马则飞云绝景,直鬐騧骝,驳龙紫鹿,文的𨆀鱼,走骏惊飙,步象云浮,敛鞚则止,受衔斯游,钩车轇轕,九牛转牵,雷呴电激,折橹倒垣。
其攻也,则飞梯行临,云阁虚构,上通紫霓,下过三垆。
蕴隆既备,越有神钩。
排雷冲则颓高雉,烈炬然则顿名楼。
冲钩竞进,熊虎争先。
堕垣百叠,敝楼数千。
炎燧四举,元戎齐登。
若乃清道整烈,按节徐行,龙姿凤峙,灼有遗英。
南辕反旆,爰整其旅。
胡马骈足,戎车齐轨(《艺文类聚》五十七,《初学记》二十二引三条,《御览》三百三十六,又三百四十七,又三百四十八,三百五十,又三百五十六,三百五十八。)
淮南子叙 东汉 · 高诱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也。
高皇帝之子也。
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
高皇帝七年,讨韩信铜鞮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
还过赵,不礼赵王
赵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
赵王不敢内之于宫,为筑舍于外。
贯高等谋反发觉,并逮治王,尽收王家及美人,赵氏女亦与焉。
吏以得幸有身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也。
美人弟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之吕后吕后不肯白,辟阳侯亦不强争。
及赵美人生男,恚而自杀。
吏奉男诣上,上命吕后母之,封为淮南王
孝文皇帝即位,长弟上书愿相见,诏至长安
日从游宴,骄蹇如家人兄弟。
辟阳侯不争其母于吕后,因椎杀之,上非之。
肉袒北阙谢罪,夺四县,还归国。
为黄屋左纛,称东帝,坐徒严道,死于雍。
上闵之,封其四子为列侯。
时民歌之曰:「一尺缯,好童童。
一升饱蓬蓬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上闻之曰:「以我贪其地邪」?
乃召四侯而封之。
其一人病薨,子安袭封淮南王,次为衡山王,次为庐江王
太傅贾谊谏曰:「怨雠之人,不可贵也」。
淮南衡山卒反,如贾谊言。
初,为辩达,善属文。
皇帝为从父,数上书,䙼。
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
上爱而秘之。
天下方术之士多姨焉。
于是遂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
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
鸿,大也;
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是以先贤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验经传。
以父讳,故其所著,诸「」字皆曰「修」。
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
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
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
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失书传。
废不寻修,二十馀载。
建安十年,辟司空椽,除东郡濮阳,睹时人少为淮南者,惧遂凌迟,于是以朝餔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悉载本文,井举音读。
典农中郎将弁揖借八卷刺之,会揖身丧,遂亡不得。
至十七年,迁监河东,复更补足。
浅学寡见,未能备悉,其所不达,注以「未闻」。
唯博物君子览而详之,以勤后学者云耳(《淮南鸿烈解》,《道藏》本动字号。)
禄田诏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三辅地不满千里,而军师用度非一,公卿已下,不得奏除。
其若公田,以秩石为率,赋与令各自收其租税(《续汉·百官志五》注补引《献帝起居注》「帝在长安,诏书」)
杨定侍中尹忠长史八月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侍中近侍,就非其宜,必为关东所笑。
前在长安李傕专政。
今朕秉万机,岂可复乱官爵邪(同上)
上言得玉印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征西大将军等言:长安典农中郎将张烈书言,所部人左先,雨后于地得玉印。
臣今谨遣夏裕送(《通典》五十五)
答群臣奏议郊祀嘉禾元年冬 其二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武王伐纣,即阼于镐京,而郊其所也。
文王未为天子,立郊于酆,见何经典(同上)
(《诗纪》作古歌铜雀词。编在汉诗。) 曹魏 · 曹丕
长安城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
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三辅黄图》二引作古歌。《书钞》百五十六引作魏文帝歌词。《文选》五十六石阙铭注作魏文帝歌。《御览》三十五作古歌词。百七十九作魏文帝歌。《诗纪》七。○逯案。此歌《书钞》等书数引。皆作魏文帝。今从之。编入本卷。)
自叙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御览》九十三作《弑帝》,五百九十二作「弑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
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
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
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御览》作「能」。今案《文纪》注所引正作「能」。)骑射矣。
以时之多难(「难」字依《御览》九十三加。),故每征,余常从。
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
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
逐禽辄十里,驰射常驰射常(《艺文类聚》七十四作「出」,《御览》七百四十六无「驰」字,作「射常出」。)百步,日多体健(《御览》九十三作「日夕体倦」。),心每不厌。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北堂书钞》十作「貉」。)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御览》五百九十二有「馀」字。)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
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喜笑曰:「乃尔」!
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
若若夫(「夫」字依《御览》九十三加。)驰平原,赴丰草,要(《御览》七百四十六作「逐」。)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御览》七百四十六作「斯乃妙尔」。)」。
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拊手曰「善」。
余又(《初学记》九作「幼」,当误。)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
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
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御览》五百九十三有「甚」字。)精熟。
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初学记》有「酒」字。),宿闻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
酒酣耳热,方食芋蔗(《艺文类聚》八十七作「干蔗」,《御览》七百十、又九百七十四作「甘蔗」。今案︰《文纪》注作「芊」,误。),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意不平,求更为之。
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
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
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
一坐尽欢。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
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
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
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
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文纪》注作「每每」,仿依《御览》九十三、五百九十二删一「每」字。)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
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
《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
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所著」下三十四字依《御览》九十三加。《三国志‧魏文纪》注。)
奏宜节省 曹魏 · 王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诏问所宜损益,必谓东京之事也。
若夫西京云阳汾阴之大祭,千有五百之群,祀通天之台,入阿房之宫,斋必百日,养牺五载。
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
文绮以饰重席,童女以蹈舞缀;
酿酎必贯三时而后成,乐人必三千四百而后备;
内宫美人,数至近千,学官博士七千馀人;
中厩则騑騄驸马六万余匹,外牧则扈养三万而马十之。
执金吾从骑六百,走卒倍焉。
太常行陵,幸车千乘。
太官赐官奴婢六千,长安城内治民为政者三千,中二千石蔽罪断刑者二十有五狱。
政充事猥,威仪繁富,隆于三代,近过礼中
夫所以极奢者,大抵多受之于秦余,既违茧栗悫诚之本,扫地简易之指,又失替质而损文、避泰而从约之趣。
岂夫当今隆兴盛明之时,祖述之际,割奢务俭之政,除繁崇省之令,详刑慎罚之教,所宜希慕哉?
及夫寝庙日一太牢之祀,郡国并立宗庙之法,丞相御史大夫官、属、吏、从之数,若此之辈,既已屡改于哀平之前,不行光武之后矣。
谨案图牒所改奏,在天地及五帝、六宗、宗庙、社稷,既已因前代之兆域矣。
夫天地则扫地而祭,其余则皆坛而埒之矣。
明堂所以礼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高禖所以祈休祥,又所以察时务,扬教化。
稽古先民,开诞庆祚,旧时皆在国之阳,并高栋夏屋,足以肆飨射,望云物。
七郊虽尊祀尚质,犹皆有门宇便坐,足以避风雨,可须军罢年丰,以渐修治。
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阵。
既不简练,又希更寇。
虽名实不副,难以备急。
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修器械,无有贮聚一隅驰羽檄,则三面并荒扰,此亦汉氏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
当今诸夏已安,而巴蜀在画外
虽未得偃武而韬甲,放马而戢兵,宜因年之大丰,遂寄军政于农事。
吏士小大,并勤稼穑。
止则成井里于广野,动则成校队于六军。
省其暴繇,赡其衣食。
《易》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今之谓矣。
粮畜于食,勇畜于势,虽坐曜烈威,而众未动,画外之蛮,必复稽颡以求,改往而效用矣。
若畏威效用,不战而定,则贤于交兵而后威立,接刃而后功成远矣。
若奸凶不革,遂迷不反,犹欲以其所虐用之民,待大魏投命报养之士,然后徐以前歌后舞乐征之众,临彼倒戟折矢乐服之群,伐腐摧枯,未足以为喻(《魏志·王朗传》》注引《魏名臣奏》)
谏取长安大钟疏 曹魏 · 高堂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一
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之圣制,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谏而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
然今之小人,好说秦、汉之奢靡以荡圣心,求取亡国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非所以兴礼乐之和,保神民之休也(《魏志·高堂隆传》。)
重表谏起宫 孙吴 · 陆凯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九
臣闻宫功当起,夙夜反侧,是以频烦上事,往往留中,不见省报,于邑叹息,企想应罢。
昨食时,被诏曰:「君所谏,诚是大趣,然未合鄙意,如何?
此宫殿不利,宜当避之,乃可以妨劳役,长坐不利宫乎?
父之不安,子亦何倚」?
臣拜纸诏,伏读一周,不觉气结于胸,而涕泣雨集也。
臣年已六十九,荣禄已重,于臣过望,复何所冀?
所以勤勤数进苦言者,臣伏念大皇帝创基立业,荣苦勤至,白发生于鬓肤,黄耇被于甲胄。
天下始静,晏驾早崩,自含息之类,能言之伦,无不歔欷,如丧考妣。
幼主嗣统,柄在臣下,军有连征之费,民有雕残之损。
贼臣干政,公家空竭。
今强敌当途,西州倾覆,孤罢之民,宜当畜养,广力肆业,以备有虞。
且始徒都,属有军征,战士流离,州郡搔扰,而大功复起,徵召四方,斯非保国致治之渐也。
臣闻为人主者,禳灾以德,除咎以义,故汤遭大旱,身祷桑林,荧惑守心,宋景退殿,是以旱魃销亡,妖星移舍。
今宫室之不利,但当克己复礼,笃汤、宋之至道,悯黎庶之困苦,何忧宫之不安,灾之不销乎?
陛下不务修德,而务筑宫室,若德之不修,行之不贵,虽殷辛之瑶台,秦皇之阿房,何止而不丧身覆国,宗庙作墟乎?
夫兴土功,高台榭,既致水旱,民又多疾,其不疑也。
为父长安,使子无倚,此乃子离于父,臣离于陛下之象也。
臣子一离,虽念克骨,茅茨不剪,复何益焉?
是以大皇帝居于南宫,自谓过于阿房。
故先朝大臣,以为宫室宜厚,备卫非常。
大皇帝曰:「逆虏游魂,当爱育百姓,何聊趣于不急」?
然臣下恳恻,由不获已,故裁调近郡,苟副众心,比当就功,犹豫三年。
当此之时,寇钞慑威,不犯我境,师徒奔北,且西阻岷、汉,南州无事,尚犹冲让,未肯筑宫,况陛下危侧之世,又乏大皇帝之德,可不虑哉?
愿陛下留意,臣不虚言(《吴志·陆凯传》注引《江表传》)
钟会 曹魏 · 晋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乐城
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魏志·钟会传》)
上言宜大举伐魏 孙吴 · 殷礼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
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指事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
襄阳寿春困于受敌,长安以西务对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
掎角瓦解,民必内应,将帅对向,或失便益。
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
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以屡退。
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吴志·大帝传》注引《汉晋·春秋》,零陵太守殷礼言于权,权弗能用之。)
西长安 西晋 · 傅玄
所思兮何在,乃在西长安
何用存问妾,香䙞双珠环。
何用重存问,羽爵翠琅玕。
今我兮闻君,更有兮思心。
香亦不可烧,环亦不可沈。
香烧日有歇,环沈日自深(○玉台新咏二。广《文选》十三。《诗纪》二十二。)
短歌行 西晋 · 傅玄
长安高城,层楼亭亭
干云四起,上贯天庭。
蜉蝣何整,行如军征。
蟋蟀何感,中夜哀鸣。
蚍蜉愉乐,粲粲其荣。
寤寐念之,谁知我情。
昔君视我,如掌中珠。
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昔君与我,如影如形。
何意一去,心如流星。
昔君与我,两心相结。
何意今日,忽然两绝(○《乐府诗集》三十。广《文选》十三。《诗纪》二十二。)
叙酒赋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五
应酒旗之灵象,明粲而在天,推酒泉之嘉名,□□□□□(《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八引傅玄《酒赋》)
或三酿而速美,或九酝而后成(同上引《叙酒赋》)
长安中山,比苍梧宜城,造乐限以御□,味密甜而胆苦(同上。案:末句是标目。)
饮者柸无算,欧醴成川渠(同上)
唐尧千钟竭,周文百斛泊,有康樽定国(同上。案:此有脱误。)
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
夫神祇遐远,吉凶难明,虽中人自竭,莫得其端,而易以惑道。
故夫子寝答于来问,终慎神怪而不言。
是以古人显仁于物,藏用于身,知其不可,众所共非,故隐之。
彼非所明也。
吾无意于庶几,而足下师心陋见,断然不疑,系决如此,足以独断。
思省来论,旨多不通,谨因来言以生此难。
方推金木,未知所在,莫有食治,世无自理之道,法无独善之术。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礼乐政刑,经常外事,犹有所疏,况乎幽微者邪?
纵欲辨明神微,祛惑起滞,立端以明所由,□断以检其要,乃为有徵。
若但撮提群愚,□□蚕种,忿而弃之,因谓无阴阳吉凶之理,得无似噎而怨粒稼、溺而责舟楫者邪?
《论》曰:「百年之宫,不能令殇子寿;
孤逆魁冈,不能令彭祖夭」。
又曰:「许负之相条侯英布之黥而后王,皆性命也」。
应曰:此为命有所定,寿有所在,祸不可以智逃,福不可以力致。
英布畏痛,卒罹刀锯;
亚夫忌馁,终有饿患。
万物万事,凡所遭遇,无非相命也。
然唐虞之世,命何同延?
长平之卒,命何同短?
此吾之所疑也。
即如所论,虽慎若曾颜,不得免祸;
恶若桀蹠,故当昌炽。
吉凶素定,不可推称,而古人何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履信思顺,自天祐之」?
必积善而后福应,信著而后祐来,犹罪之招罚、功之致赏也。
苟先积而后受报,事理所得、不为暗自遇之也。
若皆谓之是相,此为决相命于行事、定吉凶于智力,恐非本论之意,此又吾之所疑也。
又云:「多食不消,必须黄丸」。
苟命自当生,多食何畏,而服良药?
若谓服药是相之所一,宅岂非是一邪?
若谓虽命犹当须药自济,何知相不须宅以自辅乎?
若谓药可论而宅不可说,恐天下或有说之者矣。
既曰寿夭不可求,甚于贵贱,而复曰善求寿强者,必先知灾疾之所自来,然后可防也。
然则寿夭果可求邪?
不可求也。
既曰「彭祖七百、殇子之夭皆性命自然」,而复曰不知防疾致寿去夭,「求实于虚,故性命不遂」,此为寿夭之来、生于用身;
性命之遂,得于善求。
然则夭短者何得不谓之愚,寿延者何得不谓之智?
苟寿夭成于愚智,则自然之命,不可求之论,奚所措之?
凡此数者,亦雅论之矛盾矣。
《论》曰:「专气致柔,少私寡欲,直行情性之所宜,而合养生之正度,求之于怀抱之内而得之矣」。
又曰:「善养生者,和为尽矣」!
诚哉斯言。
匪谓不然,但谓全生不尽此耳。
夫危邦不入,所以避乱政之害;
重门击柝,所以避狂暴之灾;
居必爽蚁,所以远风毒之患。
凡事之在外能为害者。
此未足以尽其数也。
安在守一和而可以为尽乎?
夫专静寡欲,莫若单豹,行年七十而有童孺之色,可谓柔和之用矣!
而一旦为虎所食,岂非恃内而忽外邪?
若谓豹相正当给厨、虽智不免,则寡欲何益,而云养生可得?
单豹以未尽善而致灾,则辅生之道不止于一和。
苟和未足保生,则外物之为患者,吾未知其所齐矣。
《论》曰:「师占成居则有验,使造新则无徵」。
请问占成居而有验者,为但占墙屋邪?
占居者之吉凶也?
若占居者而知盛衰,此自占人,非占成居也。
占成居而知吉凶,此为宅自有善恶,而居者从之。
故占者观表而得内也,苟宅能制人使从之,则当吉之人,受灾于凶宅;
妖逆无道,获福于吉居。
尔为吉凶之致,唯宅而已,更令由人也。
新便无徵邪?
若吉凶故当由人,则虽成居、何得而云有验邪?
若此果可占邪?
不可占邪?
果有宅邪?
其无宅也?
《论》曰:「宅犹卜筮,可以知吉凶而不能为吉凶也」。
应曰:此相似而不同。
卜者,吉凶无豫,待物而应将来之兆也;
相宅不问居者之贤愚,唯观己然有传者、己成之形也。
犹睹龙颜而知当贵,见纵理而知饿死。
然各有由,不为暗中也。
今见其同于得吉凶,因谓相宅与卜不异,此犹见琴而谓之箜篌,非但不知琴也。
纵如《论》,宅与卜同,但能知而不能为,则吉凶已成,虽知何益?
卜与不卜,了无所在。
而古人将有为,必曰问之龟筮,吉以定所由差,此岂徒也哉!
此复吾之所疑也。
武王营周,则云「考卜惟王,宅是镐京」。
周公迁邑,乃卜涧瀍,终惟洛食。
又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古人修之于昔如彼,足下非之于今如此,不知谁定可从。
《论》曰:「为三公宅,而愚民必不为三公,可知也!
「或曰:「愚民必不得久居公侯宅,然则果无宅也」。
应曰:不谓吉宅能独成福。
但谓君子既有贤才又卜其居,复顺积德,乃享元吉。
犹夫良农,既怀善艺,又择沃土,复加耘耔,乃有盈仓之报耳。
今见愚民不能得福于吉居,便谓宅无善恶,何异睹种田之无十千,而谓田无坏塉邪?
良田虽美,而稼不独茂;
卜宅虽吉,而功不独成。
相须之理诚然,则宅之吉凶未可惑也。
今信徵祥则弃人理之所宜,守卜相则绝阴阳之吉凶,持智力则忘天道之所存,此何异识时雨之生物、因垂拱而望嘉谷乎?
是故疑怪之论生,偏是之议兴,所托不一,鸟能相通?
若夫兼而善之者,得无半非冢宅邪?
《论》曰:「时日谴祟,古盛王无之,季王之所好听」。
此言善矣,顾其不尽然
汤祷柔林,周公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吉日惟戊,既伯既祷」。
不知是时日非也?
此皆足下家事,先师所立,而一朝背之,必若汤周未为盛王。
幸更详之。
又当知二贤何如足下邪?
《论》曰:「贼方至,以疾走为务;
食不消,以黄丸为先。
子徒知此为贤于安须臾与求乞胡,而不知制贼病于无形,事功幽而无跌也。
夫救火以水,虽自多于抱薪,而不知曲突之先物矣。
况乎天下微事,言所不能及,数所不能分,是以古人存而不论。
神而明之,遂知来物,故能独观于万化之前,收功于大顺之后。
百姓谓之自然,而不知所以然。
若此岂常理之所逮邪?
今形象著明、有数者留成尚滞之,天也广远,品物多方,智之所知,未若所不知者众也。
今执辟谷之术,谓养生已备,至理已尽,驰心极观,齐此而还;
意所不及,皆谓无之,欲据所见,以定古人之所难言,得无似蟪蛄之议冰邪?
欲以所识,而□□□之所弃,得无似戎人问布于中国,观麻种而不事邪?
吾怯于专断,进不敢定祸福于卜相,退不敢谓家无吉凶也(本集)
圣贤高士传 其四十一 司马季主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
汉文帝时宋忠贾谊太中大夫
曰:「吾闻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巫医」。
试观卜数中,见季主坐,中弟子侍而论阴阳之纪。
二人曰:「观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世未尝见也。
尊官高位,贤者所处,何业之卑?
何行之污」?
季主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何言之陋?
夫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所谓贤者,乃可为羞耳。
夫内无饥寒之累,外无劫夺之忧,处上而有敬,居下而无害,君子道也。
卜之为业,所谓上德也。
凤凰不与,燕雀为群;
公等喁喁,何知长者」?
二人忽忽,不觉自失,后不知季玉所在(《御览》五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