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凉州刺史魏元丕碑光和四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四
君讳□字元丕,京兆□牙都尉(下缺)毕万者,仙去仕晋,逢勋封魏,秦(下缺)良爰暨于君,禀乾气之纯懿,履輶奚之(下缺)圣哲□□□□□苞容,允执虔恭。
其仕州郡也,躬素忠謇,犯而忽期,兼综宪法,通识百典(下缺)
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右丞,遭泰夫人忧,服阕还台,拜尚书侍郎,秉总(下缺)廷科绩,特拜左丞
每在选举,逊让匪石,钻前忽后,遂耽思旧章,寻微贯□能(下缺)枢衡匡弼,九年而罔愆,西羌放动,馀类未辑,詶咨群寮,惟德是与。
凉州刺史(下缺),流以荡邪。
志乐季文粟帛之介,公仪彻织庖园之节,崇文德以来远斑(下缺)下,彝戎宾服,干戈戢藏。
施舍弗券,求善不厌,举不失追选,官不易方,百工惟时(下缺),有优洋洋奂乎若德,光濯冠乎诸牧。
盖四时炎序,功成则退。
君屡辞以疾,三(下缺)无穷而垂式,度不可革,币芾其纵,而眉者不往,徂疾来升,春秋□十,光和四(下缺)民失慈父,四海之内,莫匪摧伤
于是故吏茂才云中太守汉阳□胄从事(下缺)威较琰等,不远万里,断制缞裳,感恩奔哀,乃与门生平原曹徨等□山□石(下缺)
于戏使君,既鹰柔德,贡蹑帝宇,人参文昌。
出化西土,仁义充衍,泽洽(下缺)德,世记其轨。
辞疾轻居,弃荣潜处,不卒苻宿,究是台辅
三方共□□□黯(下缺)徂落不留。
舜禹二书□应臻于己丑辰五盈亏,犹有代序□兹后土光耀(下缺《隶释》十。)
长安尹赏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字子心钜鹿杨氏人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交通轻侠。藏匿亡命。长安中奸猾浸多。群辈杀吏。受赇报仇。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为郭。以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收捕轻薄少年恶子。得数百人。内穴中。覆以大石。百日后。令死者家自发取。亲属号哭。道路歔欷。长安歌之曰:
安所求之死,桓东少年场
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汉书》尹赏传。匡谬正俗五。《诗纪》八作尹赏歌。○逯案。死与尸通。)
长安百姓为王氏五侯歌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成帝河平二年。悉封舅大将军王凤庶弟谭平阿侯。商为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时五侯群弟。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罗钟磬。舞郑女。作优倡。狗马逐驰。大治第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百姓歌之。言其奢侈如此。案。高都、外杜皆长安里名。
五侯初起。
曲阳最怒。
坏决高都
连竟外杜。
土山渐台西白虎(○《汉书》元皇后传。水经渭水注。《文选》十四征赋注。《御览》六十二、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八作五侯歌。○此歌末句西字上。水经、《文选》注及《御览》并有象字。案《汉书》。曲阳侯土山渐台类白虎殿云云。似原有象字。今本《汉书》盖脱。当据补。)
长安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成帝初。丞相御史条奏石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病死。诸所交结。以为官。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中丞伊嘉雁门都尉长安谣云。
伊徙雁。
鹿徙菟。
去牢与陈实无贾(乐府作价。○《汉书》佞幸传石显传。《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八。)
更始时南阳童谣 汉 · 无名氏
续《汉书》曰:更始时南阳有童谣曰云云。是时更始在长安。世祖为大司马平定河北。更始大臣并谮专权。故谣妖作也。后更始遂为赤眉所杀。是更始之不谐。在赤眉也。世祖自河北兴。
谐不谐,在赤眉。
得不得,在河北(○续《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光武纪注。《乐府诗集》八十八。《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南阳童谣。《诗纪》八。)
马廖长安(《乐府诗集》作城中谣。《诗纪》同。) 汉 · 无名氏
 押陌韵
《后汉书》曰:明德皇后既立。躬履节俭。事从简约。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长安语曰: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玉台新咏一作汉时童谣歌。《类聚》四十三。《御览》四百九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长安谣。《诗纪》八。又《御览》三百六十四引额一韵。八百十八引帛一韵。)
长安张竦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进攻。不得入而败。族父刘嘉诣阙自归。王莽赦弗罪。作奏。大说。后又封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
欲求封。过张柏松。
力战斗。不如巧为奏(○《汉书》王莽传。)
更始时长安中语 汉 · 无名氏
东观《汉记》曰:更始在长安。所授官爵皆群小贾人。或膳夫庖人。长安为之语曰:
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类聚》四十五。《白帖》十二。《御览》九十、二百三、四百九十五、九百二。又《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长安谣。《诗纪》九作灶下养。)
桓谭引关东鄙语 汉 · 无名氏
新论曰:关东鄙语曰:
人间长安乐。出门西向笑。
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御览》或误屑。○《书钞》百四十五。《类聚》七十二。《初学记》二十六。《文选》四十二与吴季重书注。《白帖》五。《御览》四百九十六、八百二十八、八百六十三。)
长安王吉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汉书》曰:王吉少时。居长安。其东家有枣树庭中。妇取以啖知而去妇。东家闻。欲伐其树。邻里止之。因请吉还妇。里中为之语曰:
东家有树,王阳妇去。
东家枣完,去妇复还(○《汉书》王吉传。《类聚》八十七。《御览》四百九十五、五百二十一、九百六十五。《诗纪》九作东家。)
初平中长安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阳韵
《后汉书》曰:初平四年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今耆旧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朕甚悯焉。其依科罢听为太子舍人。注引刘文献帝纪曰:时长安中为之谣曰:
头白皓然,食不充粮。
裹衣蹇裳,当还故乡。
圣王悯念,悉用补郎。
舍是布衣,被彼玄黄(○《后汉书》献帝纪注。)
闾里为楼护 汉 · 无名氏
 押庚韵
《汉书》曰:楼护字君卿。为京兆吏数年。甚得名誉。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母死。送葬者致车二三千两。闾里歌之曰:
五侯治丧楼君卿(○《汉书》楼护传。《诗纪》八作楼护歌。)
长安韩嫣 汉 · 无名氏
 押寒韵
西京杂记曰:韩嫣好弹。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馀。长安为之语云云。京师儿童每闻出弹辄随之。望丸所落。便拾取焉。
苦饥寒。逐弹丸(○西京杂记四。《白帖》十四。《御览》四百九十六、七百五十五、八百十一。《诗纪》九作逐弹丸。)
长安王贡语 汉 · 无名氏
 押寒韵
《汉书》曰: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云云。言共相荐达也。
结绶弹冠(○《汉书》萧育传。风俗通穷通篇。《类聚》二十一。《初学记》十八。《白帖》十。《御览》四百十、四百九十五。)
吏民为赵张三王语 汉 · 无名氏
 押阳韵
《汉书》曰:王吉子骏成帝欲大用之。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
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赞。又王吉传。《书钞》三十九。《类聚》六。《白帖》二十一。《文选》十潘安仁《西征赋》注。《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五作三王。)
长安谷永楼护 汉 · 无名氏
 押屑韵
《汉书》曰:楼护字君卿。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者皆竦。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
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喉舌(○《汉书》楼护传。《书钞》百三、百四。《类聚》三十三、五十八。《御览》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五百九十五、六百六。《诗纪》九作谷楼。)
京师杨政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杨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
说经铿铿。杨子行(○《后汉书》本传。《书钞》一百。《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杨子行。)
京师祁圣元 汉 · 无名氏
 押元韵
东观《汉记》曰:杨政字子行。治梁丘易。与京兆祁圣元同好。俱名善说。京师号曰:说经铿铿杨子行。论难云云。
论难僠僠。祁圣元(○《御览》六百十五。)
京兆乡里为冯豹 汉 · 无名氏
 押文韵
《后汉书》曰:字仲文京兆杜陵人。时人称其孝。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为之语曰:
道德彬彬。冯仲文
按:《后汉书》冯衍传附本传。《御览》四百三、四百九十六。《诗纪》九作冯仲文
长安中谣 汉 · 无名氏
 押有韵
《列仙传》曰:阴生者。长安中渭桥下乞儿也。常止于市中乞。市人厌苦。以粪洒之。旋复在里中。衣不见污如故。长吏械收。系著桎梏。而续在市中乞。又械欲杀之。乃去洒者之家。室自坏。杀十馀人。故长安中谣曰:
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御览》作忧。○《列仙传》下。《搜神记》一。《御览》八百二十七。《诗纪外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