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常博士周君墓志铭熙宁五年正月1071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八、《安阳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太常博士周君,熙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以疾卒。
其子尚书屯田郎中革,号诉于余曰:「革尝从事幕府,而先君素游门下,今不幸弃孝养,将卜明年正月二十六日,葬于相州安阳县感化乡祖茔之次,得公一二言以铭其墓,存殁之荣也」。
余安得以辞?
君讳孝恭字宥之,其先真定府藁城人,四世祖徙于赵郡平棘,今为平棘人
文举,博学善推步,有人伦之识,以长子尚书比部郎中孝孙登朝,累赠卫尉卿,尝谓比部君他日当自取美宦。
君次子也,而曰:「汝虽不及禄仕,乃吾保家之主」。
后皆果然。
君幼聪警,尽得其父学,至于天文、地理、阴阳、谶纬之书,无不究习,臻其奥妙,而未尝辄言也。
累应明经,不中第,感父昔言,遂忘怀轩冕,以恬晦自高。
平居接高僧,从善友,相与研究内典,辨析精义。
于是禅宗、律学,焕然大通,持此为乐,终老不倦。
晚好道家之言,益自明悟。
天资仁恕,不害生物,每出衢路,见贫弱可怜者,必尽所有以济之。
而自处俭薄,虽资用不给,怡怡如也。
比部兄极于悌顺,与之治生业,营室居,不惮寒暑,卒能成就,推而不有,其后诸侄皆蒙赖焉。
与人言,务尽诚悫,义主规劝,闻者欣服之。
都官君奉养至孝,闻听所悉。
顷自河北监牧使提点本路刑狱公事,以职在巡按,时去庭闱,恳辞不就。
已而君得疾,衣不解带,朝夕省侍,访医药,事祈禳,无所不至,卒弗获验。
然享年八十有一,在人子之心,犹为不足,质于五福,几得其全,斯亦积善之效也。
君始以都官君登朝,援明堂恩,授大理评事
英庙登极,迁光禄寺丞
治平郊恩,改秘书省著作佐郎
今上即位,转太子中允
都官君恩赐五品服,又回授之。
两迁太常博士,皆以郊飨推恩也。
次子鼎未仕,一女适保州司理参军毛楷。
铭曰:
天相善人,宜乎得寿。
子极孝养,斯为有后。
节行之懿,孰传之久。
吾铭而藏,是谓不朽。
建国长公主进封申国大长公主依前报慈正觉大师仁宗即位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宋大诏令集》卷三六
门下:国家三叶重熙,万邦承式,猥惟眇质,获嗣丕基。
且念夙侍先朝,恭闻圣训,惟孝恭可以奉祖考,惟恩礼可以睦宗亲。
佩服于兹,造次不忘。
属惟新于景命,宜特举于徽章。
建国长公主、报慈正觉大师赐名清裕,宝婺分辉,绛河禀庆。
肃雍表于贤德,柔婉彰于令仪。
鉴图史之言,克成懿范;
习纮綖之艺,载茂芳猷。
而又靡尚世纷,深探真谛,辞疏荣于外馆,愿栖志于空门。
光景屡迁,薰修益至。
方均渥霈,式示褒扬。
发芝检于中宸,赋粉田于大国,仍遵彝制,茂建崇名。
冀体至怀,此成命。
可特封申国大长公主,依前报慈正觉大师
鄂国长公主进封冀国大长公主仁宗即位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宋大诏令集》卷三六
门下:王者敦自近之教,式于万邦;
宣广爱之风,亲于九族。
粤以凉德,昭兹庆图,服宝训之惟明,湛至和而无外。
乃眷宗属,首覃茂恩,率循典章,诞告徽命。
鄂国长公主汉闱挺秀,轩曜分华,中礼法于天资,盛言容于阃范。
文祖启运,囗事亲之孝恭
先圣御期,应《归妹》之元吉。
汤沐开赋,珩璜展仪。
善循四戒之文,用集六姻之庆。
永言嗣历,实荷重囗。
协于刚近之辰,霈此褒嘉之数。
进美名于尊显,易大国以建封。
于戏!
仪服之荣,盖侔于藩戚;
肃雍之道,可厚于人伦。
无忘令猷,式保隆懿。
可特进封冀国大长公主
郭皇后天圣二年十一月乙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四、《宋大诏令集》卷一八
门下:古之有国家者,体乾坤之象,明教化之源,必正人伦,以齐天下。
姜、任之佐周道,阴、马之隆汉风,皆有茂规,垂于方册。
朕猥以凉德,绍膺丕祚,允赖盈成之业,敢忘励翼之勤!
皇太后慈念素深,诲勖斯至,历选门阀,为求淑良。
得人果协于圣心,班诏已闻于列位。
兹择吉旦,乃降命书。
中书令郭崇韬孙女,将相之家,簪缨不绝。
渐仁义于宗党,播柔芳于阃闱。
遂生贤明,式耀勋绪。
炳伣天之表,夐出常伦;
谨佩玉之声,率由懿范。
盖以动□图史,言成矩模。
徽音蔼闻,慎简胥叶。
宜其升训九列,统齐六宫,秉椒极之旧章,陟轩星之正位。
于戏!
承宗之重,下契臣民之则,夫惟匪懈,克广令猷。
尽尔孝恭
事予文母
执饔膳以佐馂,端縰笲而承颜。
守其静方,济以纯俭。
使四海之内,九族之中,仰袆翟之礼容,识朝廷之妇德,岂不盛欤!
可立为皇后,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赵元昊静难军节度西平王明道元年十一月癸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三
胙土受氏,维王所以褒有功;
建国承家,非贤不能保厥世。
乃眷西陲之守,方畴外禦之劳,式涓刚辰,庸告列位。
定难军节度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傅尚书令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夏王、食邑二万一千户、食实封七千户赵德明元昊,器怀英达,义节坚明。
孝恭尽于事亲,恩信长于御众。
惟乃先正,奉于本朝,嘉捍难于边衡,赐同姓于宗籍
象贤继世,尔寔宜之。
于戏!
书盟府之勋,既载山河之誓;
元侯之略,岂无弓矢之传?
尚体顾怀,勿忘钦率。
可特授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国诸军事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国西平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一千户,仍赐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
殿中侍御史吕景初上骑都尉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九、《蔡忠惠集》卷一三
敕:祖考畀予以基统,故祼芳于室,以达孝恭
天地相与以施生,故升禋于丘,以报本始。
粤尔群辟,肃雍在下,福应之格,嘉与共之。
以尔早繇风劭,擢居台宪
论议有风亮之节,弹治得纠绳之中。
侍陪禋享,颛相齐明。
载升勋级之荣,益表朝恩之茂。
可。
皇太后称贺表1065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蔡忠惠集》卷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襄言:得进奏院状报,十一月十六日皇太后受宝册者。
竭天下之养,虽恭报于厚慈;
尽朝廷之仪,在极崇于徽号。
神祇协应,夷夏同欢。
臣襄中谢。)臣闻、商以前,六宫之制邈焉而无纪;
姬、刘以降,五翟之法粲然而备存。
姜嫄太姒之流音,明德、和思之继盛,载华礼典,允属昌辰。
恭惟皇帝陛下纯被九乾,绍恢四圣。
成社稷之大计,母道有光;
酬天地之至仁,阴灵克顺。
爰归功于慈训,遂推美于琼章。
家国庆安孝恭交至。
臣忝尘法从,恪守藩封,无任瞻望抃蹈、激切屏营之至。
皇太后罢同听政乞降诏逊让奏治平元年五月 北宋 · 吕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
恭闻皇太后罢同听政,谦尊之德,辉光益著,在于圣世,诚为庆事。
臣窃以陛下方隆孝治,义切安亲,尊奉之宜,当全恭顺。
昔先帝拔陛下于公族,三十年中,孰不知皇太后经营佐佑之助?
迨宣遗制,力扶天步。
不幸三日之外,陛下违豫,大臣协谋,乃建是策。
比翊辅踰年,政令平允,于陛下之恩为至矣,于庙社之计为深矣。
今遽宣诏命,罔知其由。
皇太后则为得之,在陛下宜何如哉?
臣愚伏望宸衷,特降诏旨,曲形逊让,至于再三,感动群情,庶几中礼。
追思先帝之顾托,不失圣母之欢心,克全孝恭,斯为尽善。
中外明知,无俾窃议盛德于始终之际也。
陈执中谥荣灵书嘉祐四年四月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南阳集》卷二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尊卑、亲疏、贤不肖之辨,所以立人伦也。
礼者,所以维持人伦,使不斁败之具也。
朝廷之位,庙寝之制,车服之数,金石俎豆之容,皆其章也。
章不明则尊卑、亲疏、贤不肖之分乱而人伦斁矣,故有天下者不可不先礼也。
窃见国家受命百年,而郊庙之位尚有未正,朝廷之仪尚有未尊,祭祀婚葬车服之等尚多不备,所以然者,患在弃礼而任人情也。
夫礼所以撙节人情,使一于正。
今任人情而废礼,是以民俗无羞恶之风,士大夫寡廉让之节。
制度虽烦,而下不率;
法禁滋密,而奸不胜。
盖有当先而后,宜举而废者矣。
伏惟皇宋至陛下,比之于周,之时也。
方当修起废坠,兴造礼乐,以成一家之制,而典章之失甫有大者,此臣所以不得默也。
臣闻温成之丧,陛下疑所以处中,夜令就陈执中第问之,明日遂发丧皇仪。
由发丧而下,礼之大不可者有四:夫皇仪者,先帝先后之所尝治丧也。
虽宫禁给使之人,知其不当处而处之矣,大不可一也。
皇后者,上配宸极,乃天下之母也。
位号至重,岂容僭渎?
中宫在上,而发册殿廷,且以后礼送之,大不可二也。
乐禁之内,大祠用乐者备而不作。
不祠者,非天地日月则宗庙社稷也,而杀厌其礼,大不可三也。
殿而不庙,不备四时之享者,奉孝惠皇后之礼也。
孝惠皇后者非他,太祖之正配也,犹以为未足而立庙。
用乐遂与祖宗等,大不可四也。
别庙四后、章惠皇太后不立忌日久矣,缘此而立之,事已施行,赖陛下圣明,采谏者之言,复止。
不然,此又大不可一也。
臣伏思温成皇后虽册位号,其实陛下之后宫也。
今以尊奉后宫,而渎臣主之分,杀天地之祀,僭祖宗之礼,窃料此非陛下本意。
何以言之?
臣伏见陛下谦俭寅畏,谨于事神,笃于奉先,于祠享常礼之外,过自抑损,以极孝恭,不宜有此,盖当时臣下莫为陛下正言者。
陈执中位居师长,无一言之补,夫当国谋事,而至于渎臣主之分,僭祖宗之礼,可谓乖剌矣。
生既窃陛下之爵位以厌其欲,若死又得美谥以成其志,是执中终始获幸,而独留非礼之名,使后世有以议陛下也。
臣不胜愤懑,谨因其家请谥,责其大节之失,以「荣灵」加之,盖言其宠禄则厚,而令名不立也。
其义欲使天下知为臣当尽忠,事君当以礼,又使阿谀窃位之臣知生虽茍一时之荣,而死不免万世之戮。
不然,议虚名将朽之骨,臣何独为此区区也?
谥者,周公所作,万世之公法也。
臣之所言,天下之公议也。
陛下宠待大臣,亦已至矣,而使有司得以万世之公法,天下之公议贬之,亦天下之至公也。
伏惟陛下幸听臣言,以成天下至公之法,岂不大哉!
臣备位礼官,凡仪典之违阙,得以讨论,又大臣之薨卒者,得秉笔为议,以善恶谥之,皆臣之职也。
义有所在,不忍缄默。
详定礼文二 其六 荐新不择日不出神主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九
臣等谨按,古者荐新于庙之寝,无尸,不卜日,不出神主,奠而不祭。
近时乃择日而荐,非也。
《礼记》曰:「未尝不食新」。
言新物之出,未荐寝庙,则人子不忍前此食新,孝恭之道也。
荐新见于经者,《豳诗》曰:「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献羔,谓享。
司寒而开冰,此建卯之月,以之祭韭,盖豳土节晚而气寒故也。
《周颂》曰:「猗欤漆沮,潜有多鱼」。
此则季冬荐鱼、春献鲔之乐歌也。
《周礼·䱷人》:「春献王鲔」。
说者以为季春三月,春鲔新来。
王鲔,鲔之大者。
云献于庙之寝也。
郑氏云:「祭以首时,荐以仲月」。
大夫、士也。
若天子、诸侯,物熟则荐,不限孟、仲、季月。
故《月令》:夏荐孟秋季秋
魏高堂隆不原于此,乃曰:「天子诸侯以仲月、季月荐新」。
非也。
礼文残缺,经之所载止于四物而已。
《吕氏月令》:「一岁之间八荐新物」。
仲春献羔,开冰;
季春荐鲔;
孟夏以彘,尝麦;
仲夏以雏(雏,鸡也。),尝,羞以含桃;
孟秋登谷;
仲秋以犬,尝麻;
季秋以犬,尝
季冬尝鱼是也。
《开元礼》加以五十馀品。
景祐中礼官建议以为《吕纪》简而近薄,唐令杂而不经,于是更定四时所荐。
春孟月蔬以,以,配以卵;
仲月荐冰;
季月蔬以,果以含桃;
夏孟月尝麦,以彘,仲月果以瓜,以来禽(来禽即林禽。)
季月果以芡,以芰(芡,今鸡头。芰,今菱角。)
秋孟月尝,尝穄,配以鸡穄为饭。),果以,以
仲月尝酒,尝为饭。),蔬以茭萌;
季月尝菽,尝荞麦(小豆渍而烝之。绿豆、荞麦为饭。)
冬孟月羞以兔,果以栗,蔬以藷藇(藷,专于切。藇,薪于切。今山预。)
仲月羞以雁,以獐;
季月羞以鱼。
凡二十八物,除依《诗》、《礼》、《月令》外,又增多十有七品。
虽出于有司一时之议,然岁时登荐祖宗,行之已久。
礼沿时制,损益不必同。
依于古则太略,违于经则无法。
今欲稍加刊定,取其间先王所尝享用膳羞之物,见于经者,可依旧制存之,其不经者去之,庶几不失礼意。
伏请自今荐庙,孟春以卵(臣等谨按《王制》:「孟春以卵。」《时则训》季冬云:「雉雊鸡呼卵。」则今正月用鸡子,取新物相宜。),以(旧作。臣等谨按《诗》曰:「爰采葑矣。」盖,有毫,一名菁。《本草》云:「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尽芜菁。南种,亦然。里俗谓之蔓菁。」然则本北地所宜,又见于经,宜备时荐。请以。)
仲春荐冰;
季春荐笋(《周礼·醢人》:「加豆之实,有笋菹。」孙炎曰:「竹初萌生谓之,可以为菜。」《殽诗》云:「其蔌维何,维及蒲。」蔌则菜殽也。),羞以含桃(臣等谨按《月令》仲夏:「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今在三月者,盖四月寒燠不齐,而气至有早晚,物成有先后。《毛诗传》曰:「豳土晚寒」是也。故《国朝时令》以三月荐樱桃,而汉叔孙通亦云:「古者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各以其宜也。」孔颖达《礼记·月令》仲夏《正义》云:「诸月无荐果之文,此独进含桃者,此果先成,早于馀物,故特记之。」则是诸果亦时荐。)
孟夏以彘,尝麦(今用大烝而炊熟。臣等谨按《月令》孟夏:「以彘,尝麦,先荐寝庙。」言而已,则是大小皆宜备荐也。)
仲夏尝雏,以,羞以瓜(《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雏,尝。」郑氏曰:「此尝雏也,而云以尝者,不以牲主谷也。必以者,火谷也,气之主也。」孔颖达曰:「非新成,直取旧与雏同荐之。」蔡氏以为此时新熟,今蝉鸣黍是也。《尔雅》曰:「生哺,鷇。生噣,雏。」《说文》云:「雏,鸡子也。」陆德明云:鸡也。《内则》:人君燕食,所加庶羞有瓜。《诗》曰:「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季夏羞以芡,以菱(《周礼·笾人》:「加笾之实」,有菱芡。菱,芰也。宜依经以菱易芰。)
孟秋与稷(旧尝穄,配以鸡。今依《月令》仲夏「以雏,尝」,此不复用鸡。臣等谨按《月令》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不名言其谷,则明所尝非一谷,谓若黍稷与之属。《本草》注:「稷即穄也,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縻。其谓之黄米。」宜以稷易穄。),羞以,以(《周礼·笾人》:「馈实之笾,其实。」《礼记·内则》云:人君燕食加羞,有。)
仲秋尝麻(《月令》仲秋:「以犬,尝麻。」今不用犬,故止尝麻。),尝为饭。《月令》季秋:「以犬,尝。」今不用犬牲,故止尝。),羞以蒲(旧茭萌。臣等谨按《诗》曰:「维及蒲。」蒲与茭白略相类,茭白不经,宜以蒲白易之。《周礼·醢人》:「加豆之实,……深蒲。」郑司农云:「蒲入水深,故曰深蒲。」玄谓「蒲生水中子。」)
季秋尝菽(《豳诗》曰:「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菽,大豆也。),羞以兔(《周礼·庖人》:掌六兽,有兔。《内则》云:人君燕食加羞,以兔。),以栗(《周礼·笾人》:馈食之笾,其实。《内则》:人君燕食加羞,有。《小正》曰:「栗零,在八月。」今梁地栗晚熟,宜以九月荐。)
孟冬羞以雁(《周礼·庖人》六禽有雁。又曰:「行鲜羽。」郑氏云:「鱼雁水涸而性定。」)
仲冬羞以麇(《周礼·庖人》:掌供六兽,有麇。《内则》三十一物有麇脯、麇轩。臣等谨按《古今注》曰:「齐人谓麇为獐。」宜以獐作麇。)
季冬羞以鱼(《周礼·庖人》:「行鲜羽。」杜子春曰:「鲜,鱼也。」杜佑曰:「此时鱼得阳气,洁。今荐用鲤。」臣等谨按季冬献鱼,而《诗》曰:「有鳣有鲔,鲦鲿鰋鲤。」则是众鱼但及时美洁,皆可登,非特用鲤而已。)
今春不荐鲔,实为阙典。
伏请季春荐鲔以应经义,无则阙之可也。
如林禽、荞麦、茭萌、藷藇之类,及季秋尝酒,皆不经见,并合删去。
凡此二十七物,其新也,人君不敢尝,必先荐于寝庙。
不贵非时而出,而时亦不可后也。
孔子曰:「不时,不食」。
《记》曰:「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
后汉诏书亦以「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
自今当奉祠陵寝,皆须时乃上」。
今太庙荐新之品,出于玉津、琼林、宜春、瑞圣诸园及金明池后苑所供,其所无者,乃索诸杂买务。
然池苑所出,市鬻之物,多至后时,人已属厌而方用登庙,有乖荐新之义。
谓宜严敕有司,凡新物及时而出者,即日登献。
既非正祭,则于礼不当卜日。
《汉旧仪》尝之属,皆于庙而不在寝,故《韦玄成传》以为庙仪二十五祠,而荐新在焉。
自汉至于隋、唐,因仍其失,荐新虽在庙,然皆不出神主。
今出神主,则失礼尤甚。
伏请依韦彤《五礼精义》所说,但设神坐,仍俟寝庙成,荐新于寝,庶合典礼。
上皇帝疏嘉祐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五
十一月日,具位臣光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先于四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三日皆曾上疏,以陛下受仁宗皇帝之天下,欲报之德,当奉事皇太后孝谨,抚诸公主慈爱,勿使奸邪之人有所离间,致两宫有隙,以上贻宗庙之忧,下为群生之祸。
叩心沥胆,极其恳恻。
未审臣言得达圣听,或万机之繁未尝奏御也?
此乃成败之端,安危之本,不可不察。
臣闻汉章帝贾贵人之子,明帝使明德马皇后母养之,后尽心抚育,劳瘁过于所生。
章帝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
马氏三舅皆为卿校列侯,贾贵人终不加尊号,贾氏亲族无受宠荣者。
此前世美事,今日所当法也。
《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然则父母之恩,不独以其生己也,拊畜长育居其太半焉。
陛下自龆龀之年为皇太后所鞠育,恩亦至矣。
又况今日为仁宗皇帝之嗣,承四海之大业乎!
臣谓陛下宜夙兴夜寐,昏定晨省,亲奉甘旨,承顺颜色,无异于事濮王与夫人之时也。
近者道路之言颇异于是,纷纷籍籍,深可骇愕。
臣窃惟陛下孝恭之性著于平昔,岂一旦遽肯变更?
盖向者圣体未安之时,举动语言,或有差失,不能自省,而外人讹传,妄为增饰,必无事实。
虽然,此等议论岂可使天下闻之也?
《周书》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钦德」。
古人有言曰:「禦寒莫如重裘,弭谤莫如自修」。
陛下疾疹未平,固无如之何。
若既愈之后,臣愚伏望陛下亲御皇太后閤,克己自责,以谢前失。
温恭朝夕,侍养左右,先意承志,动无违礼。
使大孝之美纯粹光显,过于未登大位之时。
如此则上下咸悦,宗社永安。
今日道路妄传之言,何能为损也?
古之至孝者,虽有不慈之母,犹能使之感寤驩悦,回心易虑,况皇太后圣善之德,著闻四方。
自陛下有疾以来,日夜泣涕,祷于神祇,忧劳困悴,以冀陛下之安宁,如耕者之望收,涉者之求济。
陛下岂不思有以慰安之也?
臣不胜区区,干冒以闻,乞留神采择。
臣昧死再拜上疏(《司马公文集》卷二七。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右编》卷一一,《续资治通鉴》卷六一。)
原无题注,据明本、陈本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平治迹统类》补。
皇太后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八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四、《右编》卷一○、《续资治通鉴》卷六二
月日,具位臣光谨昧死再拜上疏皇太后殿下:去岁仁宗皇帝捐弃万方,皇帝嗣统之初,忧哀成疾。
殿下念社稷之重,同听庶政,以安群情。
今圣体复初,四方无事,殿下推而不居,自取安逸,动静之节,无不合宜。
率土臣民,孰不称颂?
臣不自量度,欲成殿下之全美,犹以萤烛之微明,仰裨日月之盛光,伏惟殿下稍宽其罪而终听其辞。
臣窃以治家之道,贵贱虽殊,人情一也。
尝观天下士民之家,其长幼群居,长者或恩意不备,衣食不丰;
幼者或容貌不恭,语言不逊者。
幼者孝恭而不怨,长者慈惠而不责,则上下雍睦,家道以兴。
若幼者以为怨,长者以为责,则上下乖离,家道以衰。
其始相失也甚微,而终为祸也甚大。
又加以谗人间之,于是乎有父子相疑,兄弟相疾,乱虐并兴,无所不至者矣。
凡闺门之内,子妇有以孝恭之心至者,则尊亲当欢然以慈爱之心接之。
若其有过,则当以忠厚之心教之。
教之备矣,而犹不听,则虽责之可也,罪之可也。
及其既改,则又当复以欢心接之,不可以一忤颜色,而终身恶之,遂不可解谢也。
故骨肉之间有威怒而无憎疾,有诘责而无猜忌。
此自古圣人所以御其亲之道也。
臣窃惟皇帝、皇后于殿下,兼内外之亲,幼蒙保育,今日为万民父母,享天下富贵,孰云非殿下之力?
臣谓殿下固宜抚存爱念,情同所生,周旋保护,以终大惠。
不可偶以纤芥之失,遂蓄久长之怒,弃生成之厚恩,取疏绝之深怨,愚智所同知也。
皇帝去岁得疾之时,礼貌言辞,诚有可疑得罪于殿下者,臣固已尝言于殿下,云「不可责有疾之人以无疾之礼也」。
凡醉而有过,醒犹可赦,况有疾之人不自省知,本非其意之所欲为,岂可追数以为罪咎邪?
皇后自童孺之岁,朝暮游戏于殿下之怀,分甘哺果,拊循煦妪,有恩无威。
今既正位中宫,得复奉膳羞盥帨,以事殿下,其意恃昔日之爱,不自疏外,犹以童孺之心望于殿下。
故或有所求须,不时满意,则愠怼怨望,不能尽如家人妇姑之礼。
殿下虽怒之责之,固其宜也,谁曰不可?
但事过之后,殿下若遂弃之不复收恤,憎疾如仇雠,则臣以为过矣!
臣在阙门之外,无由知禁廷之事,窃闻道路之言,未详虚实,皆言近日皇帝与皇后奉事殿下,恭勤之礼甚加于往时,而殿下遇之太严,接之太简
或时进见,殿下虽赐之坐,如待疏客,语言相接不过数句,须臾之间已复遣去。
如此,母子之恩,如何得达?
妇姑之礼,如何得施?
所以使之疑惑恐惧不敢自亲者,盖以此也。
臣窃惟殿下母仪天下,踰三十年,柔明之誉,洽于中外。
皇帝龙潜藩邸,进德修业,仁圣之望,光于远迩。
先帝以至公大义,选贤建嗣,海内之人,皆谓继统之日,慈孝之风必自家刑国。
诚不意闾巷之民,忽有今兹异论。
推其本原,盖由皇帝遇疾之际,宫省之内,必有谗邪之人造饰语言,互相间构。
一则欲诈效小忠,以结殿下之知,侥求禄利;
二则自知过失素多,畏嗣君之严,有所不容;
三则欲窃弄权柄,恶长君聪明,使己不得自恣。
是以日夜窥觇,拾掇丝毫之失,无不纳于殿下之耳。
殿下虽至聪哲,不能无疑;
虽至仁慈,不能无怒。
皇帝以刚健之性,屈于众口,无以自伸,能不愤悒?
遂使两宫之间,介然相失,久而不懈,流闻于外,致朝野之士有敢窃议其是非者,深可惜也。
今天诱其衷,殿下浚发慈旨,卓然远览,举天下之政归之皇帝,此乃宗庙之灵、生民之福。
然臣窃料谗邪之人,心如沸汤,愈不自安,力谋离间。
彼皆自营一身之私,非为国家与殿下之计也。
臣愿殿下深察其情,勿复听纳,斥远其人,勿置左右。
召谕皇帝,以向来纷纷,皆此属所为,自今以后,母子之间当坦然无疑。
皇帝必涕泣拜伏,感激摧谢。
然后两宫之欢,一皆如旧。
皇后进见之际,殿下宜赐以温颜,留之从容,来往无时,勿加限绝。
或置酒语笑,与之欣欣相待,一如家人之礼。
如此,则殿下坐享孝养,何乐如之!
心平气和,眉寿无疆,国家乂安,内外无患,名誉光美,垂于无穷。
与其信任谗慝,猜防百端,终日戚戚,忧愤生疾,国家不宁,祸乱横生,讥谤之言,流于后世,二者得失,相去远矣。
且殿下既能以祖宗之业付皇帝,又能以大政授之,而独于恩礼之际,终不能豁然回心息怒,其故何哉?
方今宫闱之中,殿下骨肉至亲,止于皇帝、皇后、长公主皇子公主数人而已,其馀皆行路之人,于殿下何有?
若亲者尚不可结以恩信,猜而远之,则疏者独肯受殿下顾遇,尽其死力,终始无贰乎?
夫贵莫贵于为天子之母,富莫富于受四海之养。
今殿下有此富贵,而不能自乐,亲其所可疏,疏其所可亲,使受恩之子妇彷徨而不自安,踧踖而不敢进,虽内怀反哺之心,而无以施展,臣窃为殿下惜之。
臣父子皆蒙先帝大恩,擢于常调之中,置之侍从之列,心非木石,岂能暂忘?
今先帝晏驾之后,臣唯不避死亡以进忠直之言,庶几殿下母子和悦,国家安宁,是臣所以为报效也。
不胜区区激切之诚,展布以闻,惟留神幸察。
臣光昧死再拜上疏。
按:《司马公文集》卷二九。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赵宋五太后临朝事略》治平元年
苏主簿夫人墓志铭治平三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六、《司马公文集》卷七六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
二孤哭且言曰:「某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
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
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
光固辞不获命,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
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
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
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倨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
或谓夫人曰:「若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
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
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
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说。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旦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
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子茍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
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成大儒。
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自名而已」。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励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无戚焉」。
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目。
宋兴以来,唯故资政殿大学士吴公育与轼制策入三等,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
繇夫人素勖之也。
若夫人者,可谓知爱其子矣。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馀,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
不已,且愚吾子孙」。
因求族姻之孤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乡人有急者,时亦赒焉。
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一月庚子葬某地,年四十八。
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
凡生六子。
长男景山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
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
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
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于闺门。
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铭曰: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
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
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
李日尊进封南平王加封邑制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二、《华阳集》卷三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三八
门下:朕上穹之锡命,承先帝之顾言,在疚而哀靡胜,临阼而惧弗类,钦循故典,大泽群方。
咨尔世藩之臣,虔于内贡之职,匪申丕诰,曷表嘉庸?
具官某忠实孝恭,刚明肃果,学洞诗书之蕴,诚逾金石之坚。
地宅南交,尽化海隅之俗;
义尊帝室,常倾日下之心。
属纂极之初辰,谨颁朝之大政,定访太宫之策,趣论盟府之书。
王爵之崇徽,益爰田之多赋,以大尔土宇,以华尔人民。
于戏!
铭在钟彝,已载世功之旧;
誓如河岳,更均邦祚之长。
往迪顺猷,永有吉禄。
可。
皇侄左千牛卫将军令谖可右监门卫大将军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五、《苏魏公文集》卷三二
敕:群臣考陟之法,近则四岁,远或六年,辄迁一官,是谓大比。
至于宗室,则以十岁为定。
盖起历阶序,不与外庭比,故不得不积其岁月,而养成其材质也。
以尔具官某,承袭庆美,本乎天源,生知孝恭,长受宠禄。
能循保氏之教,不忘为善之乐。
宗正言服官满岁,由环卫而升大将,可谓峻迁矣。
以命尔,抑用前诏。
尔其夙夜匪懈,内奉朝请,外遵家政,则可以远于悔尤,而守其禄位也。
可。
中书秦国大长公主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三六
帝唐之盛,女曰娥英;
爰周致隆,王姬振声。
粤我仁祖,超唐轶周。
温温太主,实茂芳猷。
惟主之贤,慈和柔惠。
其质兰薰,其仪玉粹。
结爱帝后,孝恭天至。
执勤傅保,言容日备。
往择好逑,属在外门。
恩隆下嫁,礼视维藩。
爰开汤沐,爵命再颁。
成此肃雍,车服以蕃。
宠冠三朝,义先近戚。
帝锡之祉,光华赫奕。
云何不淑,遘疾斯亟?
舍此明辰,归于永夕。
常念仁姑,曾不永年。
悲兴长乐,痛轸慈颜。
奠丧制服,追怆亲贤。
迩臣督葬,卜吉新阡。
肃肃帷裧,严严卤簿。
神闺启铭,扉游即路。
洁此肴羞,奠以清湑。
菲诚是将,明灵斯伫。
尚享!
中书秦国公主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七○
帝唐之盛,女曰娥、英。
爰周郅隆,王姬振声。
粤我仁祖,跨唐轶周。
温温太主,实茂芳猷。
惟主之贤,慈和柔惠。
其质兰薰,其仪玉粹。
结爱帝后,孝恭天至。
执勤傅保,言容具备。
往择好逑,属在下门。
恩降下嫁,礼视维藩。
爰开汤沐,爵命再颁。
成此肃雍,车服以蕃。
宠冠三朝,义先近戚。
帝锡之祉,光华赫奕。
云何不淑,遘疾斯亟。
舍此明辰,归于厚穸。
帝念仁姑,曾不永年。
悲兴长乐,痛轸慈颜。
奠丧制服,追怆亲贤。
迩臣督葬,卜吉新阡。
肃肃帷裧,严严卤簿。
神闺启铭,扉斿即路。
洁此肴羞,奠以清醑。
菲诚是将,明灵斯伫。
皇伯祖威德军节度使荣国公承亮加恩制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三、《临川先生文集》卷四七、《皇朝文鉴》卷三四、《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一○五
门下:朕祼献庙室,燎禋郊丘,内蒙祖考之居歆,外获神祇之顾飨。
嘉我近属,与有陪辅之劳;
扬于大庭,使膺褒显之福。
具官某德义自表,爵齿兼尊,魁然肃艾之材,尚矣神灵之胄。
世承厥庆,有跗萼之芬华;
朝赖以宁,若翰蕃之严密。
乃相肆祀,实绥思成
进加奠食之封,申锡诏功之号。
于戏!
孝恭可以仪宗室,信厚可以化邦人,匪时亲贤,孰朕承翼?
往肩宠奖,尚协荣怀。
可。
韩魏公淮阳郡王进封颍王表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九、《祠部集》卷一四
臣某言:伏睹邸报,皇子淮阳郡王进封颍王者
真封易地,徽册告庭。
遹增王爵之光,载发宸闱之庆。
荐绅耸听,罄宇均欢(臣某中贺。)
恭惟皇帝陛下一德溥临,万几独运。
性尧仁而睦族,躬禹度以俭家。
乃眷天支,曰咨国典。
以主器莫尊乎长子,而择日以命夫有司。
宠换旧藩,进疏新渥。
孝恭天至,克谨问安之朝;
文敏日跻,靡烦在傅之日。
侧闻盛礼,大惬群情。
臣迹限居留,心驰庆列,无任瞻天乐圣、耸跃欢呼之至。
职方郎中鲍公夫人陈氏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二、《郧溪集》卷二二
夫人陈氏,于某为外祖母。
夫人实有四女,长乃归于我皇考祠部公,次归于故太常博士石亚之,次归于殿中丞冯安之,次归于殿中丞孝恭
夫人既终而求其铭,宜莫如其甥之为详也。
惟夫人之先,盖出富春
祖明,考易,尝仕于钱氏而无大显者。
及钱氏入朝,夫人之族亦归京师,故夫人为开封府人也。
夫人之治家专用仁恕,妾侍有过告戒之,俾勿犯而已,屏内不闻有鞭扑之声。
然其岁时飨祀,宾客之奉,上下自相饬以趋事,不责而成,虽严家未有过也。
职方公既有清名,夫人亦能以俭自律,衣珥皆守旧法,不为时好改易。
其后遂常服大疏袍,日食一盂饭,诵浮图书,用此终身焉,享寿七十有四。
至和三年四月二十日卒,即用其年九月十一日,葬于杭州仁和县廉让乡永乐里职方之茔次。
职方讳当,字平子,善为诗,似韦应物,世传诵之,号鲍诗人
夫人亦好读古史,能疾书,日草万馀字,见者不知其妇人笔札也。
二子:宗师,杭州昌化
传师睦州录事参军
夫人累封万寿县君
铭曰:
佳哉!
山穴而中处,惟是以为固,是以为陈夫人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