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端禅师行业记 宋 · 刘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宋故吴山端禅师讳净端字明表俗姓丘氏吴兴归安人也。
丞相舒王道德之学,出言为经,局贯九流,尤味禅悦。
常见师偈颂,称之曰:「有本者如是尔」。
观文吕太尉留意内典,多所论著,天下缁衲鲜获印可。
尝道过吴山,停舟相访,一语相契。
谪居宣城,屡书招延,馆之数月。
丞相章申公神锋高峻,一世龙门,疏请传法灵山坟寺,奏赐命服,曲留累年。
与诸公谈道之际,不可少屈,飘如浮云,去来唯己,未尝肯以名位惜词色也。
三公之尊重师如此,则其道行不言可信,而其高风遗韵,流通后世,为不诬矣。
始住长兴寿圣时,有号回头者倡于嘉禾,眩惑愚俗,诳妄方炽,数州之人施予山积。
适过邑境,见师于佛殿,师击其首,回头罔测,赪面无语,师顾谓之曰:「龙头蛇尾尔」。
遂惭汗而奔。
吕公座尝遇妖人,众咸以为神异,一言折之,即知其妄,不复与语,后伏诛。
其高鉴远识类皆如此。
后至京师圆照禅师尚在惠林,师往礼焉,圆照迎谓曰:「非端师子耶」?
作师子势,圆照以俚语探之,师随继以伽陀,圆照为笑而肯焉。
申公时典机政,欲留师都城,闻之,不告而返。
其所驻锡之地如寿圣、西余、孝感、章法之类,聊复尔耳,不得其意即去,人竞挽之,不还顾也。
师生而慕佛,六岁弃家,精于习诵,其师保暹数欲度之,非其愿也。
二十六岁,遂以策试应格。
既受具戒,始从净觉仁岳师天台教观,听《首楞严》。
至七处徵心,八还辨见,以颂自跪,净觉览之,谓曰:「往矣,汝当以禅得法者」。
后参宝齐岳禅师,临济宗风,室中默契,即出庭下,翻身自掷,众骇异之。
后观倡戏,至弄师子,益有警悟,故问答之际,多为奋迅之容,由是称师端师子云。
素不学诗,应声成偈,天然自韵,咸有可观,脍炙人口,多能道之,或以比寒山拾得。
其逆知未来,迎事与人道意中语,应若合符节,亦莫得而致诘也。
还,乃居吴山寺,食粮不给,每乘扁舟,将行所诣,舟人告以风逆不可行,曰:「何往而顺」?
舟人指所向,即飘飏乘兴而去。
足未及岸,岸上人望见,争迎拜信施,󸓵载而归。
楮中无一毫之畜,有施者随辄散之,至或穷冬解絮扶纩乞寒者,愿以破絮自裹,人闻,立遣衣易之。
或议其乞邻为惠,似近名者。
曰:「不然,吾赤露,人或见怜,若彼即冻死矣」。
其用意多称是,虽其行若游戏,自在党荡,无所拘关者。
而诵《妙法华经》,未尝虚日,持戒严洁,未尝破犯。
奉亲至孝,养之终身,死葬山侧。
恤患念贫,传方赋药,虽老不倦。
自号安闲和尚,芒鞋筇杖,遇溪山胜处,披蓑戴笠,行歌渔父,人遽能宁,热恼者顿获清凉,拘窘者暂成乐易。
凡所至处,兴尽欲返,虽积金留之,不少驻足也。
名公钜卿舟及吴兴,必首问师起居状。
自为二陶器,曰:「死则此埋之」。
素无病恼,崇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忽谓寺众曰:「吾缘谢已,今日矣」。
索汤与浴,留颂辞众,歌渔父数声,一笑,整衣趺坐而化。
即以陶器瘗于归云庵下,实明年正月初七日也,俗寿七十四岁,僧腊四十九年。
受业于吴山之解空,其徒舍本逐末,犯义毁戒,至靡不为。
师游学出山久,比归,一切屏斥,荤血瓶罂不以入门,与俗方隔。
始延灵照讲师为之肄业,复得方阳居士陆懿野翁先生,先后表里。
营求香积,补苴鏬漏,迄今遂为净众名刹。
度徒弟若孙四十四人:常照、宗礼宗鉴皆以其学传法立众,知名于时。
予方髧髦,一面即相叹异。
比窃登科第,朝廷补外投闲,备更幽患。
每从师游,必曰:「我死为作碑」。
师入灭云久,随世推迁,顾以此愿未偿为恨。
宗鉴为疏始末,一夕而就,且以词系之。
其铭曰:
由禅而教,如骈罗万象,而触鉴斯照,则乌往而非要?
由教而禅,顺风恬波,而挽以过船,亦左右而逢源。
端师子,饱学乎经论,而自得乎蹄筌。
宝公神悟,寒山之微言,普化之直裰,而船子之钓竿也。
其可形似者,见其人矣;
其不可即者,孰知其天乎?
觉悟教院住持、传天台教法孙真悟大师宗鉴立石。
阳羡钮完同弟宁模刻。
按:《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
颂古三十八首 其四 宋 · 释慧方
 押词韵第三部
灵山用处许谁知,迦叶偷颜笑展眉。
动便最初先漏泄,儿孙扶取上玄机(同上书卷六)
申孝子 北宋 · 赵士礽
铅山灵山,号为七宝库。
有时地爱宝,人杰时一付。
礼闱较文章,发为性仁赋。
盛美固不绝,且作忠孝路。
时凶盗贼多,炽焰不容捕。
长驱斩关来,提挥远相诉。
申生本医家,首冲众贼怒。
有子趋而前,悲泣湿衣袧。
愿代父之死,三刀色不怖。
贼曰汝子孝,解衣衬血污。
以此两全生,父子欢如故。
何不上明君,表旌当金铸(以上明笪继良《铅书》卷五)
颂古三十首 其二十三 北宋 · 释怀深
 押支韵
马祖捧出菱花镜,王老亲拈白玉槌。
一击当阳瓦碎,此心能有几人知,两个分明是赤眉。
风前月下扬家丑,笑倒灵山老古锥。
谢雨送宝公还山文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四、《石林居士建康集》卷四
时旸之病,仰叩大慈;
膏雨之施,遂周浃日。
耒耜竞起,沟壑可逃。
虽宏济之心,无可言谢;
而迫穷之请,有愧于中。
仰止灵山,旋归宝室。
倾城拜赐,莫写斯民之诚;
行道载欢,已卜丰年之庆。
惟其昭事,愿竭此心。
广西路戍兵人数及轮差事诏绍圣元年闰四月二十六日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五、《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一二(第七册第六八四五页)
广西路戍兵,钦州抵掉寨二百人,如昔峒巡防二百人,廉州三村、鹿井寨各十人,融州口寨、安厢寨共二百七十人。
依逐州县寨防托守隘例轮差土丁,以代正兵。
内抵掉寨土丁六十人,如昔峒壮丁七十人,三村、鹿井寨土兵共二十人,王口、安厢寨土丁共九十人,并月一替,各支钱米有差,仍免教。
灵山息轩 宋 · 程俱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扰扰尘劳客,谁能一念休。
向炎皆渴鹿,犯稼剧奔牛。
舟壑虽无住,江河竟不流。
超然随万境,转处实能幽。
灵山 宋 · 程俱
五言排律 押冬韵
入梦无黄石,收身赖赤松
濯冠临皖水,执简叩灊峰。
司命开琳阙,明光下玉龙。
高灵心拱卫,江海势朝宗。
清夜垂星斗,空山答鼓钟。
云车来绛节,风马上丹封。
楼观参差见,岩崖转仄容。
山川瞻胜异,藻荐严恭。
凡骨应难换,幽人岂易逢。
他年华山,安用葛陂筇(自注:是夕设醮宿观中,谒崔道士值出。明日出山遇诸道,崔走避茅舍,余下马亟往见之,与语不相酬答。顷之众中目余,袖间出一节遗余,且云勿覼缕,因逸去。)
采石赋(并序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四、康熙《具区志》卷四、《南宋文录录》卷一、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
建中靖国元年,以修奉景灵西宫,下吴兴吴郡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而吴郡实采于包山
某获目此瑰奇之产,谨为赋云:
吴吏采石于包山也,洞庭乡三老趋而进、揖而言曰:「惟古浑浑,物全其天。
金藏于穴,珠安于渊。
机械既发,剖蚌椎矿。
不翼而飞,无胫而骋。
刳山探海,阶世之竞。
乃若富媪赘瘤,则为山岳,茂草木于毛肤,包崭岩于骨骼。
与瓦甓其无间,何于焉而是索(《晏子春秋》:灵山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
使者窥复穴、荡沉沙,搜奇礓于洞脚,劂巧势于丘阿。
呼灵匠以运斤,指阳侯使息波。
竖江山之崿崿,积剑阁之峨峨江淹《江上之山赋》曰:「百里兮崿崿。」张载剑阁铭》:「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莫不剔山骨、拔云根。
贞女屹立,伏虎昼奔。
督邮攘袂以相睨,令史临江而抗尘。
虽不遭于醯沃,岂有恨于苔痕。
嗟主人之不见,信羊牧之犹存。
何一拳之足取,笑九仞之徒勤王韶之始兴记》:「中宿县贞女峡,水际有石,似女子。」《幽明录》:「宜都建平界有倚石,如二人。俗谓一郡督邮,争界于此。」《南康记》:「湘源有长濑,其旁石或像人二,人名为令史。」卢仝《赠石诗》:「主人虽不归,长见生人面。」又:「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
既而山户蚁集,篙师云屯,输万金之重载,走千里于通津。
使山以为骨,则土将圮;
使玉以为璞,则山将贫。
煮粮之客,叹终年之无饱;
谈玄之老,持一法其谁论(《神仙传》:白石生煮为粮。)
尝闻不为无益,则用之所以足;
惟土物爱,则民之所以淳。
怪斯取之安用,非野夫之得闻。
敢请使者」。
吏呼而语曰:「醯鸡不可与语天,蟪蛄不可与论岁。
矧齐侯之读书,岂轮人之得议」。
三老曰:「极治之世,樵夫笑不谈王道;
至圣之门,鄙夫问而竭两端。
野人固愿知之」。
对曰:「上德光大,孝通神明。
阐原庙之制,妥在天之灵。
以谓物不盛则礼不备,意不尽则享不精。
故金瑰珠琲,天不秘其宝;
樟楠楩梓,地不爱其生。
青州之怪,犹未足于充庭,故于此乎取之。
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以起景阳于芳林者,魏明之侈陋也;
菲衣恶食,卑宫室以致美乎祭祀者,夏禹之勤俭也。
上方罢后苑之作,缓文思之程,示敦朴以正始,尽情文而事神。
此固上德之难名者矣。
抑尝闻之,西有未夷之羌,北有久骄之虏,顾蹀血之未艾,乍游魂而送死。
方将不顿一戈,不驰一羽,殄丑类于烟埃,瞰幽荒于掌股,庶黄石之斯在,傥素书之可遇。
抑又闻之,三德虽修,不去指佞之草;
万国虽和,犹豢触邪之兽。
盖邪佞之蛊心,犹膏肓之自腠。
惟属镂之无知,顾尚方之奚救?
故将铸采石以为剑,凛竖毛于佞首。
若是,则在边无汗马之劳,在廷无履霜之咎也(《穆天子传》:「天子升于采石之山,取采石焉,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
抑又闻之,尧不能无九年之灾,汤不能无七年之旱,虽阴阳之或盭,岂闲纵之可缓?
故将放鞭石于宜都,回雨旸于咳眄(《荆州图副》:「宜都有石穴,穴有二石,俗云其一为阳,其一为阴。旱鞭阳石则雨,雨鞭阴石则晴。」)
抑又闻之,扶耒之子,有土不毛;
抱瓮之老,有不薅。
富者侈而贫者惰,游者逸而居者劳。
虽齐导之有素,奈狡焉而是逃。
故将取嘉石以列坐,平罢民于外朝。
抑又闻之,日不蔽则明,川不阏则清,听之广者视必远,基之固者构不倾。
方披旒而出黈,俾伐鼓而扬旌。
盖萧墙之戒,坐远于千里;
朽索之驭,益危于薄冰。
矧四者之无告,尤圣人之所矜。
故将尽九山之赤石,达万县之穷民」。
三老悚然而兴曰:「圣治盖至此乎」!
吏曰:「此犹未也。
若其造化掌中,宇宙胸次,弥纶两仪而执天之行,燮理二气而袭气之母,此包牺之妇所以引日星之针缕,方将鍊五色补天,育万生于一府。
既无谢于襄城之师,又何惊于藐姑之处?
吾亦与汝饮阴阳之和而游万物之祖矣,又何帝力之知哉卢仝诗:「女娲伏羲妇,引日月之针、五星缕。」)」!
三老稽首再拜曰:「鄙朴之人,聋瞽其知,鹿豕其游,窃亿妄议,乃今知之」。
按:《北山小集》卷一二。又见《吴都文粹》卷六,绍定《吴郡志》卷二九,正德《姑苏志》卷一四,《历代赋汇》卷二三,《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六,山川典卷二八一。
安养庵记崇宁五年八月1106年8月5日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九、《北山小集》卷一八、《乐邦文类》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河沙刹中,有一世界,号安养国
其国有无量寿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国境界,皆以七宝,装饰成就,广博严事。
其国众生,皆是宿具福智,化生莲中,住不退地。
其国寿命,无有边量。
一日一夜,此土一劫。
其国六时,皆有天乐,微妙音声,及雨宝华,而共娱乐。
其国花木,皆是莲华,如车轮大,及宝行树,交映周彻
其国鸣禽,皆是如来变化所作,于一切时,演无量义。
以是种种,希有之事,故名安养
从是安养国东方,过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号曰娑婆。
诸国土中,无数伽蓝。
有一伽蓝,曰灵山聚。
复有精舍,号安养庵
是中有人,衣壤色衣,净除须发,处乞士众,名曰修意。
是庵无有七宝严事,但有墙壁栋宇,山溪丘坎,为其境界。
是庵无有化生莲中,但有胎卵湿化,诸有情类,为其众生。
是庵无有无边寿命,但有五十七十,乃至百岁,为其寿限。
是庵六时无有雨华及诸天乐,但于昼夜餐饭食粥,撞钟击鼓。
是庵周匝,无有宝树及大莲华,但见山中,草木华茂
是庵无有变化众鸟演无量义,但闻虫鸟,自鸣自已。
以是现前,种种之事,亦名安养
乞士者,诸国土,亲事知识,得法藏已。
受用自在。
还归北山,结庵安居。
北山中,有一居士,适游伽蓝,至安养庵。
谓大众言:现前种种,如上所说,与安养国,为一为异?
若作异见,断佛种子;
若作同见,是魔眷属。
安养世界,在一切处,而一切处,非安养国。
若作断见,彼释迦文,宁为虚语?
若取法相,汝则孤负,无量寿尊。
咄诸男子,各依位住,坐大道场。
如不信承,请诣毗耶离城,当俟螺发梵王,为汝解说。
崇宁五年八月甲子北山程俱记。
衢州开化县龙华院意上座塔铭绍兴八年九月1138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四、《北山小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
师名修意,字无言开化人姓魏氏
田家子,幼勤恪不欺,不事敖戏。
年十五,受业于龙华传教师道圆
后七年,削发受具戒,稍授以天台章句。
未几,已能贯习,益纵之游学他郡,凡名师哲匠,皆从之隶业焉。
居数年间,有传正法眼藏出世间、了生死者,弃所习往从之。
初入天童齐公之室,后至新定广灵
佛印祖禅师道化方隆,师又入其室,刳心遗形,刮摩淘汰,晨夕不懈,殆忘寝食,佛印器之。
卒之能所两忘,尽得其奥。
佛印广灵,里居士夫自江公人表皆请以师继其法席。
师力辞,亟归开化灵山之故栖,盖去龙华十八年矣。
结庵安居,名之曰「安养」,足不踰阈,修长忏者三年,以回向般若,施度有情。
崇宁间,余上书罢吏太湖归乡邑,寓灵山寺西轩
始识师,颀然众中,麻衣芒屦,韵孤而貌寂,固异之。
与之言,盖明道眼、饱丛林者也。
余方幽忧块处,往往日至其庐,语必移晷,相对萧然,忘其身之穷而世道隘也。
大观初,余迫于禄养,又出而求仕。
是年冬,师亦复归龙华
其后余归省松楸,必与师会
绍兴二年春,余罢职西省,归而过师于龙华,则师病且衰矣。
八年,余寓郡郊四年矣,之弟子庆居以书来告,师以四月己卯晨起,沐浴更衣,集众告辞,趺坐奄然而寂。
茶毗,齿牙独不坏散,其徒以谓真实无诳诞之所致云。
寿七十九,僧蜡五十八。
弟子庆居、戒月、妙辩、善信、希声将以九月丁酉奉师遗骨藏于寺之东南隅而建塔焉,庆居走余门,以铭为请。
余惟师慧目既清,履行无玷,于教席为阿阇梨,而无鄙吝封执贡高之心;
能舍有为而从无学,于禅林为第一座,而未尝有几微营保社、希利养之意,盖闻人巨刹请留而不顾。
视世之释子贪浊狂乱,区区汲汲于权利之间者,岂不贤哉!
又与之有故,是宜铭。
铭曰:
是惟意公之塔,云壑萦带,莲峰秀发,风林演唱,山谷响答。
曾不亡,常说妙法。
宋故从义郎密州兵马都监累赠右奉直大夫赵君权厝铭1141年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二、《苕溪集》卷五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君讳不侮,字彦恭太宗皇帝六世孙,汉恭宪元佐之系。
元佐密国公允言允言南康郡王宗立,是为君之曾祖。
祖仲琳,赠安化军节度使追封安陆侯
父士颗,赠安化军节度使追封武当侯
君以荫授三班奉职,历宣州济州永静军酒税,瀛帅张公近奇君之才,越资格辟授瀛莫二州兵马监押、知桃花寨,次调湖州兵马监押密州都监
宣和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以疾终于官舍,序迁至从义郎,后以次子善经通朝籍,遇郊禋,赠君文阶,累至奉直大夫
君性沈厚孝谨,不妄言笑。
好学,善为诗章。
遇事通敏,有志节,可撼以气。
初为祭酒官,前政课入不登,酒复败恶,部使者将按其罪,叩门祈哀,以亲老为言。
君慨然许之,为见使者,请以身任其课,更酿补偿,有不足继以私财。
使者高其义,听其去。
桃花寨地接近边,君因其土俗,和辑训练,得士卒心。
湖郡通衢偪仄,飞甍相压,郡守命居民撤去之。
君曰:「居民盗佔非一日矣,今尽徙,恐不能制兼并,徒使单弱受弊」。
守悟,议寝。
洎君终更,人有委白金一箧结守舍者,托附致京师,君赴祖席,诘朝,得片纸于几上,曰:「蒙公厚恩,愿效诸从者」。
君愕然以告归安丞王㠓,勾得其姓名志归之,盖尝为重囚诬引,赖君辨其枉得释者也。
密州时,军贼季进告其徒,囊橐既尽得,计其赃罪皆诛死,君阴为末减上其状,后悉获免。
或诘之,则曰:「吾岂寘人于死而觊上赏耶」?
其执义慷慨,忠恕廉洁,类此者甚多。
初,君旅殡河阳泛水之僧庐,绍兴九年河南地复,始以丧归。
明年闰六月朔,权厝于临安府归安县灵凤乡灵山之原。
享年四十有六。
配高氏,赠中书令讳化之之曾孙女,封太恭人
男三人,长善结,左承直郎江淮路招讨使司干办公事,后君十五年卒。
善继右朝散郎、权知奉州军州事。
次善约。
女三人,长适右迪功郎姜协,次适少傅宁远军节度使兼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恭国杨存中,封杨国夫人
季适左朝奉大夫、知嘉州军州事郭世雄,封宜人
孙男八人,汝、汝饬、汝劼、汝励、汝勋、汝敕、汝功、汝劭。
汝饬,左修职郎、新授平江府昆山县主簿
孙女二人。
君以儒雅自将,所与交必一时闻人。
尤笃于教子,延礼髦俊,朝夕讲肄,故其子皆有能称。
善结,擢宣和六年进士第
善继南都试选屡优,文行可观,今为名太守
下逮其孙汝饬,亦励世业,弱冠登科。
女归名臣,上所眷遇,位列九棘
门户赫奕,歆艳一时。
岂惟君之智识绝人,效见若是,抑持心忠厚之报,不在其身,在其子若孙也。
君权厝后若干年,君之外孙任参议郎、直秘阁主管佑神观杨君契状君之行,求铭于余,曰:「吾母治命也,其敢忘」。
余心闵焉,且尝与善结为同僚,而善继从游益相厚,义不得辞。
铭曰:
义利之判分两岐,彼轻此重或使之。
得丧内怵心火驰,嗟哉赵君俨自持。
赴急拯难初不辞,弃赏却馈义且慈。
吾行四方任京师,所见贵胄如君谁?
子孙砥砺敦诗书,奕奕门户生光辉。
植槐候报勿复疑,阴功至行天所私。
请圆通教院如阇黎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四、《苕溪集》卷二七
领略真机,觉悟止缘一宿;
纵横妙旨,谈说至于九旬。
有觉非真,多谈亦妙。
欲了此间胜义,直须本分导师。
阇梨如公,学道邃深,辨才通敏。
支遁之善标宗会,雅蒙谢傅之知;
道安之略遍群书,宜得习公之誉。
矧圆通之古刹,号灵感之道场
人于大士有缘,食是诸天打供。
苟非宿望,难服众心。
举步而识象王,兹焉取法;
探穴而得虎子,谁敢争行(教僧旧呼师为如虎子。)
要恢东越之宗风,无愧灵山之听象。
三灵山人程惟象 北宋 · 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三、《新安文献志》卷一○○上
婺源石墨镇三灵山,有程惟象者,以方术名于当时。
惟象字则之,与先祖叙世契旧矣。
往来江淮间,亦目击其言事,大抵十中八九。
如今权渭帅毛校理渐未第时,则之言二十九岁决登科第;
又家君以淮南幕令泰兴则之言四十后改官升朝。
皆如其言。
以至两丁家艰,年月日时皆中。
章丞相惇在翰苑,则之言后当以事出守东南有水傍州,自此不快,却有还朝之命,则决正钧席;
后果左迁湖州丁内艰服阕,遂领大政。
又家君在婺源时,徐少卿总守歙,游郎中通守饶,则之言两郡皆灾,饶为甚,游必不起,徐亦止于此,未几游果卒,徐罢歙,竟致政。
窦学士卞以书属家君问则之则之云:「数已极矣,与前歙守王郎中同」。
久之,王卒于京师,而窦亦死于迁谪。
凡此皆记其实也。
祁学进士时年甚少,每科诏下,则之辄见劝:「未宜往,顷逢如鸡,戌乃如公志,兼姓名少为人所道」。
岁在辛酉,祁忝乡书,明年南省奏名在第一,赐集英第进士,乃壬戌也。
调补信溪掾,待次于乡里,则之忽过访,曰:「子于我厚者,惟象老且死,恐一旦先朝露,不及相属也」。
因袖出朝贤记赠诗刻,并故工部杨侍郎佐、右丞皇甫泌理寺丘丞浚所为传序:「愿子异时为我铭墓,俾我实迹有传于后,是在子也」。
以姓家旧相还往,且其意厚,不敢辞,然未必其果死也。
后数月,祁侍家君赴建昌任。
忽一日,则之遣仆送书赴葭函,伸纸乃叙违之语。
相继其孤铸以不起报。
则之之托,铸不之知也,乃以铭问于天台方佐著洵武,祁怅然久之,为赋挽诗云:「昔读先生传,埋铭属鄙文。
里门经岁别,人事一朝分。
宿诺成虚语,遗言忍重闻。
伤心吟楚些,知我不欺君」。
则之平生,见于皇甫右丞之文甚详,其略曰:「侍御史马遵、员外郎李康为举人时,同问则之则之云:『马二十四当成名,不出十年典南方大邑,仍损初妻,再婚必徵姓贵族』。
后果自台职谪官宣城,至仪真则之则之又云:『不久复职,寻将漕京东』。
数月果还台。
且云寿终于四十七,鄱阳程廉志其说于壁,皆验。
又云李、马必同升官至员外,亦如其言。
吕景仁初自殿中侍御史责倅金陵,以父讳欲请易地,则之云:『已有迁书矣,不须也』。
数日果徙知卫州,俄还台。
王景都官则之则之云:『请过夏至言灾福』。
前一日,又尝以丞郎命问则之则之云:『今方迁谪在南方,明年当改官复职矣』。
张给事存时左迁鄱阳次年遇大礼恩,贰起部,遂复职知豫章
张尚书方平金陵,问一丁酉人命,则之云:『天宝星行初度,不可作内职,寿止五十四』。
乃嵇频也,是年除内相,不及拜命而终。
丙戌年则之游仪真,是时三发运使向传式袁抗许元皆问动静,则之云:『二月袁为三司副使八月向亦为省副,许亦迁发运副使』。
又言终于两制
朝廷故事,不由科举不预选御史,遂为待制而终。
杜起自广西漕移两浙则之语杜曰:『此去一日,除三内制,数俱尽』。
陈执中苏绅滕宗谅也,并如其说。
杜赠诗云『有验如有神』,盖谓此也。
沈遘年十六,则之云:『二十二岁必登鼎科』。
范大参守杭州则之云:『享年六十四』。
后皆验。
传闻则之生则性乐阴阳,年十六丧父,在哀戚中,夜梦一人云:『子有道气而喜术数。
予,司马季主之师也。
后此三年,可见我于九华山中』。
则之念念不忘,年十九,遂游池阳,于九华庙中见一人,如昔日梦者,谓则之曰:『子乃有信,是可教也』。
授以要诀。
十馀年,自此洞达幽微,知人寿夭矣。
闻之而未及见也。
甲午岁,自右省出守雒阳,故人王亿则之俱来,谓三十一岁成名,有酉生子。
念此人所习知,未之奇也。
又云『心灵梦灵』,此稍异矣。
平生所为,多先有飨,既去,留曰:『此月中旬日当迁』。
是日乃初七日也,颇不以为然。
至旬有二日,邸吏报云当迁移,翼日云除书入递矣。
又数日寂然无闻,至十九日乃到郡,顾异其言,曰:『但差一日』。
及取历视之,此日乃二十日节气也。
噫!
言术者多矣,未有如则之之准的」。
又故丞相王荆公安石赠诗云:「家山荒芜,策杖人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最谙郭璞言皆验,窃比颜含意又疏。
只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其为名士所推重如此。
欧阳文忠公有书帖往还,情分甚欸。
则之家藏永昭陵御书于宝墨阁,朝士赋诗甚多,李龙图师中句云:「心怀婺水身难到,事感昭陵泪独伤」。
最为警策云。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前五绝自谓,后五绝寄赠) 其十 宋 · 李光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却上南亭北亭,云生秋石逼帘旌。
露欺绿玉青蒲色,风掷琅玕败叶声。
昭真宫(在贵溪县 宋 · 李光
 押词韵第十五部
造物閟灵境,灵山隐仙躅。
丹成自飞升,何用驾鸾鹄。
举手金沙岭,片石聊寄足。
至今锁烟扉,气象钟清淑。
井池丹药就,千载湛寒绿。
我来春雨馀,溢水涨幽谷。
琤琤落环佩,细细响琴筑。
黄冠六七辈,一一道机熟。
余师本缁流,游走遍四渎。
初明大乘禅,锋辨谁敢触。
升堂猛虎跪,诸方狐鼠伏。
晚乃思长生,师许隶宝箓。
时登玉虚殿,叨迎御舆服。
俯仰能几时,世事有反覆。
萧然坐空岩,复理旧松竹。
却谈京洛梦,感慨气填腹。
人生梦幻耳,何必苦拘束。
期师谢冠裳,复见真面目。
翠微堂记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五、《浮溪集》卷一八、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南宋文范》卷四二
山林之乐,士大夫知其可乐者多矣,而莫能有。
其有焉者,率樵夫野叟、川居谷汲之人,而又不知其所以为乐。
惟高人逸士,自甘于寂寞之滨、长往而不顾者,为足以得之。
然自汉以来,士之遁迹求志者不可胜数,其能甘心丘壑,使后世闻之翛然想念其处者亦无几人。
岂方寄味无味,自适其适,而不暇以语世耶?
陶渊明谢康乐王摩诘之徒,始穷探极讨,尽山水之趣,纳万境于胸中。
凡林霏空翠之过乎目,泉声鸟哢之属乎耳,风云雾雨纵横合散于冲融杳霭之间而有感于吾心者,皆取之以为诗酒之用。
盖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虽宇宙之大,终古之远,其间治乱兴废、是非得失,变幻万方,日陈于前者,皆不足以累吾之真。
故古人有贵于山水之乐者如此,岂与夫槁项黄馘、欺世眩俗者同年而语哉?
吾宗发之以豪自喜,读书彊记,谈笑多闻,颇欲以事业文章见世。
一旦悉弃去不学,学所以治心养性者,买田三灵山之阳,前瞰大川,旁眺诸岭,筑翠微堂以居,艺种竹其下,日与宾客饮酒赋诗,徘徊周览,盖将老焉。
其意以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惟山水之娱人,无事于争,且庶几可以长存,故吾有以取之。
盖不学渊明而暗与之合。
余既以仕为家,老于忧患,引领林泉,有不可及之叹,而发之沈酣餍饫且十年于兹矣,盍求其馀,结茅翠微之侧,以休吾老乎?
吾恐发之不得擅而有也,故遗书以问之。
若夫山间之四时朝暮,可喜可愕,他日与发之共之者,酒杯流行,尚能赋其一二为翠微故事,兹不复叙云。
颂古一○一首 其九十 北宋 · 释子淳
 押青韵
灵山会上言虽普,少室峰前句未形。
瑞草蒙茸含月秀,寒松蓊郁出云青。
跋章草仙真诗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章草法绝久矣,予师友钟、索、王、萧于千岁,或冀彷佛。
徐君求予书《仙真诗》,予所欲书,词指皆高妙玄邈,超然出陔纮之外,不应以世俗书书之,遂为作章草,自「灵山造太霞」而下凡十有二篇云。
大观四年十月六日
震禅师喜谈传灯录谩以一偈示之 宋 · 王庭圭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六部
僧问灵山一会禅,不知谁与佛言论。
灵山会里何曾说,只有阇梨独得闻(以上《卢溪文集》卷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