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次韵安茂通同薛参议上巳日唱和 南宋 · 陈渊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扁舟冲浪去(自注:茂通监造船。),羸马傍城行(自注:子发监修城。)
飘泊伤春绪,艰难作吏情。
岂无贤者乐,亦有圣人清。
莫继兰亭会,愁连曲水生。
奉陪龟山先生修城 南宋 · 陈渊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山淼淼送斜阳,往事回头一梦长。
万里喜沾新雨露,百年重拓旧金汤。
杵声撼野雷初动,锸柄挥风蚁自行。
尊俎折冲今可恃,补牢端为念亡羊
论时事劄子 其九 用兵必先修政事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二
用兵,中兴之一事耳。
然事有相待而后成者,不一而足。
而今之言兵者,勇于必进,不恤其他,故不得不为之虑也。
臣尝读《诗》,至周之《小雅》,观成王所以致太平之效,与夫宣王所以成中兴之业,其迹可得而言者。
盖自《鹿鸣》以至《鱼丽》,文、武之诗也;
自《南有嘉鱼》以至《菁菁者莪》,成王之诗也;
自《六月》以至《无羊》,宣王之诗也。
孔子尝以其世之先后而次第之,其意若曰:「作于前者,不如是不足以为文、武;
继于后者,不如是不足以为成王
后之为君者,得此则治,失此则乱」。
六月》之序曰:「小雅尽废,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则失乎此者也。
《车攻》之序曰:「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
则得乎此者也。
夫自文、武至于成王,其《诗》亦多目矣,一《诗》废则一事阙;
苟有所阙,已不纯乎文、武之政,而况于纪纲文章荡然大坏乎?
宣王中兴,非能舍文、武之政以自为也,补其阙而已。
自《六月》至于《无羊》,补其阙之道也。
盖复境土必本于攘夷狄,攘夷狄必本于修政事。
政事既修,然后兵可用,未有政事不修而先于用兵者也。
臣故曰事有相待而后成者,不一而足,为是故耳。
今姑以兵之一事言之,而明其所以相待者。
如器械之备,馈饷之烦,赏给之费,与夫修城浚池,选将练卒之故,是皆不可阙者。
一有不至,兵不可出矣,亦安得不为之虑乎?
盖古者用兵,能发之,必思所以胜之;
能胜之,必思所以守之。
发而不胜,不如不发;
胜而不守,不如不胜。
故臣愿陛下上思祖宗之所畀付,下念生灵之所爱戴,大修政事,使在我者无可乘之隙,而在彼者有来苏之愿,则天戈所指,宜无不承顺者矣。
宣王中兴之道,盖出于此,是谓万全之策,惟陛下留意,幸甚。
德音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丁未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三、《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三(第七册第六五四七页)
访闻州县近因军兴,并缘为奸,非理科率。
修城科买塼石,采斫材木,及沿江州郡科造木筏,致费四五十千,大困民力。
并令日下住罢。
如依旧科率,许人户越诉,及探访得知,其当职官并窜岭表。
越城门禁权依京城断罪诏绍兴四年二月十八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八○、《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二(第八册第七三三七页)
城门禁,禁权依京城断罪,候车驾回銮日依旧。
其未修城壁,仰本路相度置铺巡防。
文臣非格法改官被赏等更不审量诏绍兴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六(第三册第二六○三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
文臣非格法改官,内间有立定赏格,如养马及千疋,及州县官被差管押燕山免夫钱、部押人夫进筑、运粮、开河、修城被赏之类,今后更不审量。
〔附录〕赐吴璘绍兴十四年九月十二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九
利州西路安抚使吴璘:朕临御天下,宵旰怀忧,痛二帝之北辕,闵四方之多难,非得钜材,畴为匡济。
今简擢尔吴璘假节剖符,星驰莅任为利州西路安抚使,镇守黎民,训练兵士。
毋以九折之疲为畏,当行三年之绩为期。
所过有司宣布朕意,奖贤劾否,奏名黜陟,此朕委任于卿,而卿所当益励者也。
按:《吴氏族谱》第一六页,旧抄本。
天子以德为车赋(省试)1138年4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治盛天子,尊临帝居。
每安行而在德,遂取用以为车。
独操驭世之权,履兹宝位;
广长民之道,端若安舆。
夫惟上纂洪图,俯绥赤子。
外以动化于群下,内以操修于一己。
正宸心而御极,其术何先;
运大德以为车,莫安于此。
岂不以贵主大器,富包普天。
一猷为兮,立兆民之表正;
一号令兮,举万国以风传。
是必动有彝训,事无过愆。
禀聪明睿智之资,坐而抚御;
体笃实辉光之大,用以周旋。
由是俨万乘之威仪,耸群方之瞻视。
为輗軏以寓其赏罚,谨衔辔以张其纲纪。
恭俭无尔伪之载,忠信有在衡之倚。
其用若是,非德曷以?
言无不听,前瞻进善之旌;
政在必行,下顺纳民之轨。
懿夫!
名,德之舆也,名久必泯;
权,主之车也,权倾则危。
曷若此厚以载物,动而中规。
同五帝以载骤,与三王而并驰。
世底安宁之治,上无颠覆之为。
出必自于圣门,靡闻过举;
行每遵于王路,罔蹈非彝。
故得仁义由行兮虞舜与稽,圣神广运兮唐尧是则。
器蔑小人之盗,舆有君子之得。
侍从仆御无非正,乘岂假于王良
出入起居罔不钦,谏何烦于广德
厥后循治轨者世乏显显,蹈覆辙者日益骎骎。
不能任重而致远,岂知执古以御今。
以至化不流行,无复置邮之速;
治亡祗惧,徒嗟朽索之临。
上方慎保基图,务绥黎庶,中以视履,动而顺豫。
既无陨越之失,又绝奔驰之虑。
然则有大物者无他,在审其御。
按:《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一,宋人集乙编本。
亲临唐邓措置修城之役疏隆兴元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八
臣奉圣旨:「目今荆襄别无事宜,可令虞允文赵撙王宣依旧回襄阳府,仍措置两军官兵更番休息」。
臣恭依圣训,契勘荆鄂两军人马统制将副等,系分作两番休息。
第一番自四月二十三日以后,节次各归本寨,亦已参照诸军体例,量支起发犒设外,其唐州第二番修城官兵亦已回襄阳,依旧入教。
臣于五月初二日赵撙王宣初六日,各回襄阳去讫。
臣自去年秋初到襄阳,询访边防利害,凡士大夫之知兵者皆言湖阳小邑,无二三十家,又无城壁,非必守之地。
鄂州军开东北一面壕,亦无寻丈之广,意在缓急退保,襄江可危可虑。
唐州方城有大山林木,可战可守,实古之楚塞,俗亦谓之关防。
今郡无城池,诸军无家计可保,又粮运尽仰民力,岁有不给之忧,诸将每以此藉口。
臣他日从容问之诸将,亦云形势之地当在方城,而果以艰食为辞。
臣既审知如此,时虏兵临边,日夜训习将士以待战用,力未可议。
其后臣寮上言修筑边州城壁,十月二十七日奉圣旨,令制置司措置。
臣以和战未分,施行未得,而城唐之举未尝敢忘,于今年正月初三日初九日两具奏知,大略只俟和战有定论,方兴工役。
至三月十一日金字牌递,御前降到都督府黄榜,乃敢遣赵撙亲往唐州规画,计度工料。
至三月末閒回,议定分军为两番,乘四月内暑气未盛时兴筑,于一月内讫事。
五月以后,大暑大雨,八月以后,又迫防秋,不可使战士更就他役也。
赵撙城唐之日,虽据探报虏兵内徙远去,而出我不意,乘我士卒疲劳,仓卒之间薄我军于城下,不可不深虑。
王宣以轻甲屯方城,名修方城、赭阳陂为屯田之用,其实远斥堠,谨防托,绝虏奔冲之患。
其他要害去处,亦遣偏裨设伏,所以固安城唐之军心,潜消意外之变故也。
臣既先奉御札,令臣每事亲临,又两大将临边而臣独居内郡,必谓臣怯,他日寇至,有见轻之心,又见陛下分命两宣谕往淮东西措置,臣何敢偷安,惧极边之危,惮暑中一行也?
臣至唐州得探报,虏帅闻官军大将会于唐,虏中奔走惊扰,颇怨仆撒之械我使人。
而忧我师之袭之也,引兵又退数舍,而萧定远者遂以四千骑走汴。
众谓虏之弱势至于如此,而臣窃自叹者,能料其来攻,不能料其遁去也。
大抵无事之时,职思其忧,不敢怠忽,所以为有事之用。
如自以为无事,因循度日,则一旦事至,虽穷昼夜之力,有不及为者矣。
今唐、邓二城及樊城皆已毕工,馀小小敌棚炮座之类,当戍之兵旋旋为之,而泌河之粮船相衔而上,终岁可以不役一夫。
逮至秋中,或战或守,必为万全之利。
如朝廷必欲弃此二州,臣已具申乞别遣官矣。
况臣之羁蹇,百病交攻,食饮日减,憔悴骨立,不能尽其报国之志,展尺寸之力于后日,以便陛下使令之命也。
庄周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臣已累具奏仰干天听,乞赐罢免,令蚤归蜀以便医药,馀年可保而晚节获全,敢忘陛下今日生全之造?
臣已力疾行次郢州,伏望睿慈检照前奏,特赐施行。
论蜀中大将乾道三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伏准御前金字牌子递,曲蒙圣恩,以御笔赐臣,拜手伏读,感惧交极。
仰惟陛下眷遇之意,古所谓知而用之,用而信之矣。
臣自顾不足以堪此也。
臣自入蜀来,首以将材为急。
询问所及,不问于贵贱贤愚,皆以籍而记之。
如曰某人为某人所称荐,既书于籍矣,他日又为某人所称荐,则又书之。
如此而不一书,则求与之款语而审察之,又迹其素守,较以武艺而考覈之。
臣之用心亦劳且迂矣,而日夜不胜才难之叹也。
盖蜀之宿将或更练边事,或勇于战斗,或有一长为人所称者,如吉方、孙政、刘兴、赵丰、卢晖老且惫矣,如彦、张延、惠逢、李谅、刘海、姚志病且废矣。
其次虽有十数人,而未为人所服。
其后一辈亦有二三十人,而方在下列,未尝亲阅其一战,亲试以一事,未得为大将之选也。
其敢辄信而举之,轻举而用之乎?
自古养才非一日之积,而数十年来,无事则置而不问,临敌则抑而不用。
今一旦欲搜索而求,如系风捕影,无下手处,蜀群士夫莫不以为叹也。
古帝王勃兴,所用将帅何尝一一皆有素望?
光武之二十八将,咸起于匹夫田野间,特因功乃见尔。
如使今日有盗贼窃发,四夷干犯,以蜀十万之众,岂无杰出之才挺然而见,仰副陛下简注识拔乎?
吴玠吴璘绍兴初起于小校,皆以累战而后见,功名爵位,讫至于此,此其验也。
伏奉圣训,臣累日深思,今之蜀将诚未有当选者。
若臣忧后日缪举之罚,缄默求免,则何以分陛下忧顾而上承清问,亦非臣平生之素心矣。
臣历思东南将帅,皆渊衷深知而未欲遽用者,独有李显忠,英主驾驭之术,固自有本末也。
日者臣面奉密旨,陛下亦谓显忠肯为臣用矣。
但好议论者往往疑其反覆,若用一静重沈谨者为之副,浮议当自定。
盖如某人皆以异产久在群疑之中,陛下发宸断而并用之,中外之心始大和悦,蜀将士未有识之者,亦莫不以为当也。
三军之士智者少而愚者众,因虚名而心诚服者,古尚多有之,况显忠冠军之勇,自为陛下所知乎?
累年以来,锡予劳问无虚岁,显忠之欲报又当如何也?
利州西路人马号七万,自江淮湖襄之屯未有如此之众者,诚不可以轻授。
显忠之说未当圣意,臣愚尝采之舆言,谓若将河池之外阶、成、西和凤州所屯为一军,仙人关之内兴、利诸州所屯为一军,择二将而授之,不独兵数少则将才易办,亦易推择,而兵分易制,无尾大之势,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微意也。
如只欲求之蜀将中,今群言所与惟某人某人可以备陛下采择。
以二人者治军皆有纪律,军中多称之。
某之短在怯而济以某人之勇,某之短在疏快而济以某之细密,短长相资,表里相应,庶乎其或可也。
事急则可应目前之急,事缓则于一二年间审择而徐图之,未至大缪误也。
臣闻知臣莫若君,而陛下圣明天纵,知人之哲,远法,臣之愚昧无识,诚不足以上承眷遇信用之意。
伏乞睿慈,更赐裁酌。
吴璘老病王权贪狡疏乾道三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伏蒙圣恩,遣中使赐臣御笔,以蜀口谋帅事密与臣议,令臣以所见具奏。
臣有以仰见陛下西顾之眷至厚,当馈之叹甚切,虽圣鉴无遗,渊衷素定,而广询博采,又有取于臣之朴忠也。
臣伏见利州西路秦凤相接,自皂郊界首至于河池,边面阔远,路皆平夷,戍守之兵馀七万,父子西人,久练可用。
国家以之而守则固,以之而进取则可以必其成功,非他军比也。
必得奉公有智略,沈厚练达,明于军政,熟于地形,有威望可以服众者为之主帅,然后一路之兵有必胜之用。
建炎绍兴以来,吴玠兄弟前后主兵几四十年。
已病,宜陛下之忧不释也。
臣窃见陛下两降指挥,召某人等五人异时赐对,或有可以备选择。
目下未有疾革之报,即乞趣召五人者以俟审议。
王权者,臣不知其忠与智,但知其贪而狡,他日必误事尔。
今若于官职未贵极中拔而用之,效忠用命,图大功,慕显爵,必能深自勉励,朝廷亦易于责任。
是一军虽在万里外,陛下可御之于掌握中也。
臣瞽言疏陋,不足以仰答清问,或圣意有疑,望睿慈特赐宣谕。
乞添差利州西路官员奏乾道四年三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五(第四册第三○二六页)
利州西路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任天锡申,所管军马比诸路最多,边面阔远,事务繁剧,止有干办公事一员,委是阙官协济。
乞依荆鄂都统司例,差置主管机宜文字一员、干办公事一员。
陕西事宜状乾道四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右编》卷二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八
臣自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后,三次据利州西路都统司凤州一带屯戍主兵官发下所司紧要文状,称虏人集于秦陇凤翔之间,积粟既多,已一两次打围,声言以重兵犯西和州,分兵从小路入寇皂郊榷场,亦有禁闭客旅文榜。
将官多言州有前件情状,旧以为举事之候,即具急奏,上渎聪闻,因而张皇,远近震恐。
臣虽书生,至愚至闇,窃料虏兵必不轻动。
止缘去年泗上虏使坐索俘囚,陛下神算所运,虏已夺气,只如陕西之虏已纷扰数月,金银木牌相属于道,凡增兵积粮、增筑堡寨,为自防之计,盖不得不如此。
张为先声,亦欲吾境内自相分扰耳。
又臣自到蜀,如西和、成、凤,极边阔远平夷守臣之病废者,既采众议,易以良将,次边统制统领官之老或病者,亦行铨量,选有谋略骁勇之人代之。
又点拣之后,人队皆少壮之兵,臣支拨令射小贴子钱,分授都统司,以激励入教诸军。
臣在利州,又于小贴子内造一两金钱,分日令逐将弓弩手争。
初无射中者,踰月之后,诸军人自精习,近日逐将各有三四箭中金贴子者。
小人嗜利,不待督责笞捶,皆有必争敢战之意,而兵气作矣。
又忠义归正人以数万计,累年在疑忌弃置中,怀不自安,岂免怨望?
若尽行收拾,则事力有未能遽办,但择有材武、知名虏中,置臣左右,为帐前提举一行事务之类。
士大夫以其反侧难保,多为臣危之,不知臣示以不疑,而反侧者自定也。
况憔悴忧危之人,方惴惴度日,臣一旦信而用之,有请给以养其家,有厚赏以固其志,亦必肯为臣出死力矣。
虏如不动,诚为虏之福,使天夺其魄,敢为丑首,则以正兵当其前,与之相持,从间道分遣忠义首领潜入虏地,各连其党,溃虏腹心,当有必胜之机可乘,而用反侧之张可见也。
臣今纳诸将静以待之,万一虏用狂谋,出于不测,一犯吾境,臣即日引导,身临边冲,纠率三军,愿以一死少答陛下天地莫报之施。
臣已摆布马递传送探报,约成、凤、西和和州不过两日夜可至,决不致少失机会。
臣既筹今日之虏止是虚声,尚虑诸军探报或有达天听者,急具此奏,乞陛下特宽西顾之忧。
天日至明,察臣肝胆,不胜臣子之幸。
答湖守陈郎中之茂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七、《梅溪先生后集》卷二四
拜违一年又半矣,千里仰斗之情,常在梦寐中也。
五月去国,行色匆遽,不及以书告违。
还家许久,去郡城稍远,无霅川便,又不获修敬。
愧愧负负,何以自文?
不谓长者不以其愚不肖,远劳记忆,赐以手书,盈幅谆谆,情辞备见,如前日在道山侍几舄、承博约时也。
喜如之何?
弊乡去湖虽远,而知郡丈政声籍籍,著人耳目。
比得莫子齐书,言吾丈去岁修城,今又大忠烈庙,皆有碑刻,文章政事于是两全。
某谓此乃通才馀事,其好善嫉恶之性、胸中耿耿之奇,议论慷慨,名节凛然,当于古人中求之可也。
某虽晚进不才,辱顾遇良不浅。
比见《送冯圆仲序》,复及小人,异日遂可托大贤之文牵联不朽矣。
圆仲之去可惜,然于出处无愧,吾徒之幸。
元章半月之款,想足以破顾一好汉,如此不容于时,何耶?
杜起莘尽言而去,士论甚休,亦一时馆阁游从盛事也。
某屏迹山间,足迹不到州县,阖门二百指,饭虽不足,亦颇能忍穷,有小小园林足以自适,惟畎亩之心惓惓犹前日耳。
未能乘桴从游,践送别之语,临纸不胜依依。
请按律斩王琪乾道四年十月 南宋 · 陈俊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六、《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五、《中兴两朝圣政》卷四七、《续资治通鉴》卷一四○
王琪妄传圣旨,移檄边臣增修城壁。
此事系国家大利害,朝廷大纪纲,而陛下之大号令也。
人主所恃者纪纲、号令、赏罚耳,今所犯如此,此而不诛,则亦何所不为也哉?
谨按律文,诈为制书者绞,惟陛下奋发英断,早赐处分。
修城东合浦桥 南宋 · 释印肃
自性圆融不碍为,浮云枯木任风吹。
莫怪道人无伎俩,犹如浮木歇盲龟。
应化非真不逆心,有无俱遣道须成。
相逢便肯无空过,合浦桥边验果因。
灵岩 北宋 · 苏钦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高峰峭壁近江城,晓日浮舟荡漾明。
并峙幽岩云外邃,朋来嘉客坐间盈。
泠泠迸石甘泉洌,馥馥袭人和气生。
此景此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明李遇春嘉靖略阳县志》卷六)
其一 南宋 · 冯杞
 押尤韵
人物英雄故沔州,嶓岷千古奉双流。
靖共堂生祠记 南宋 · 米居一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三、乾隆《静宁州志》卷七
西和侨治白石镇,盖古绵诸道也。
北控土番,东连岐雍,昔忠烈吴公玠用武之地,故庙食于此,而忠烈公之弟今都统制利州西路安抚使璘之像,绘于廊庑之下。
年远尘昏雨剥,殆不堪视。
一日,百姓王玘、杜寿、周贤蹙额相□,欲鸠工别建一堂,绘公之像以祀之。
请郡学学正米居一以记。
居一曰:东汉张奂南匈奴,制东羌,袭乌桓,降鲜卑,使天下之民不沦于左衽,而汉室以安,未闻郡邑以祠之者。
既为武威太守,百姓以其平均赋歛,训谕义方,以止杀子之俗,民乃为生立其祠。
夫安天下之功,孰与于安一州之功?
止四彝之杀,孰与于止食子之杀?
然而天下忘其功而失其所事,一州思其德而恭其所祠,其故何哉?
大抵存社稷者,天子有不能忘,故鼎彝之所勒,竹帛之所书,太常之所祀,云台之所绘,皆所以旌其功也。
至于德及生灵而民心之所爱慕者,必生立其祠,盖祠所以寓其私耳。
公之生祠,民建于斯,是以武威之祠也。
虽然,观公之功存社稷,则非奂之比也。
金人犯陕,时公之兄忠烈公以一旅之众攻百倍之师,所向克敌。
公之勇冠三军,富平之役,忠烈公议格不行,六路尽陷,忠烈公收散卒,保凤翔之西和尚原。
敌胜急攻,谓可谈笑间破也。
是时,军乌合,上下内外不相信,公为统领,与诸将誓以无忘国家。
言出于诚,人人感泣。
公知人皆可用,遂与忠烈公定计而后战。
敌大败,不能返,金军几陷。
获杨哥孛堇。
后一年,移屯清野原。
明年,敌率瀚海契丹之师虏燕京,秦晋之众奋势直攻,蜀地大震。
忠烈公主于内,公率诸将力战以却之,而遂安
忠烈公之捐馆,命公以都统秦陇恢复中原,而敌胜兵守秦,公亲冒矢石,率众攻之,一日而破敌。
复会诸邑,陈于剡家湾,乘高击下,意气甚盛。
公挥军渡渭,背水而阵,众以为不便。
公曰:「非尔所知」。
夜潜师异登,出其不意,敌已惊视。
是时,五军成列,公匿其旗帜之物以疑之。
敌谓大军在后,愈亦自笑。
既战,命发弓弩,先破其骁锐,然后以短兵乘之。
鏖战终日,敌不能支,歼彝殆尽。
于是卤□诸垒者,咸狼狈东走,其民亦日望王师之至。
公乘胜长驱,势若破竹。
适朝廷与虏讲好,宣抚司檄班师,公闻和议,愀然不乐,遂整旅而还。
呜呼!
自古守蜀,或守于汉中,或守涪城,皆弃险处内。
夫弃险则易攻,处内则易□,所以中原之兵一涉其境,而国已丧,未有忠烈公守蜀于咽喉之地,而安危一至,公则又复以所倍出攻大敌而连破之,敌始胆落而心□矣。
夫蜀处吴之上流,猿背势也,保蜀所以保吴。
自兴兵以来,有功于社稷,孰与公大?
天子以节钺之权赐之,尊礼加宠于公,其于报功至矣。
然全蜀之民,离俘虏之震而遂生养之乐,其何以报其德哉!
西和与敌壤接,德公尤甚,乃建立生祠,以见其诚。
虽然,奂之功德,见于一方有事之初;
公之功德,施于天下多事之际,奂虽不可与公俪。
《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居一于公弟兄之堂益加信矣。
是为记。
青阳驿(在顺政县东五十里) 其一 南宋 · 石才孺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幸蜀奔波为禄儿,闻铃夜雨有馀悲。
青阳一夕难高寝,黼幄千官减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