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青阳驿(在顺政县东五十里) 其二 南宋 · 石才孺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锦绷只拟情方昵,绣袜那知祸已成。
自古覆车循一辙,哲王宁不玷聪明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六九)
吴璘太傅依前奉国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御前诸军都统制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进封新安郡食邑实封制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盘洲文集》卷一一
门下:拥斋钺以护坤维,夙赖长城之捍;
奉介圭而朝魏阙,宜膺华衮之褒。
疏绝席之殊恩,讲临轩之显册。
乃涓刚日,用诏群工。
具官某,忠义本于天资,智勇谓之人杰。
书传圯上,非鸟占云祲之文;
气盖关中,固玉垒铜梁之圉。
乘边兹久,按堵如初。
左启右胠,耸戎车之四牡;
前兄后弟,超辕门之二龙。
灵旗远憺于雄棱,彝器屡铭于洪伐。
宽予忧顾,时乃勋庸。
爰注想于英规,俾来趋于召节。
驰驱万里,恭谨一心。
周邦戎有良翰,舆人咸
吴公隐若敌国,奕叶相望。
嘉愊臆之壮犹,称魁梧之异表。
盍朌徽数,庸答元功。
象鼎面槐,应上公于台宿;
苴茅裂壤,开异姓之王封。
衍彼圭畬,敦其井赋,以重登坛之寄,以隆制阃之权。
于戏!
戢弓矢而散马牛,方审包桑之意;
被介胄而生虮虱,敢忘细柳之劳?
往服宠光,式酬亲倚。
集议繁冗虚伪弊事状 其一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七、《南涧甲乙稿》卷九
具位某等,准尚书省劄子,备坐监察御史徐诩奏到繁冗虚伪弊事,七月二十三日,三省同奉圣旨,令侍从台谏两省官集议申尚书省
某等照对本官条具事内,有现行条法该载明备者,止合有司检举申严,自不须集议外,有条法未尽、施行未备事件,今集议到下项。
一、中书天下之本,不可不清。
自诸大郡倅收为堂阙,加以有川广小郡不在此限之文,守倅除授,益以不均。
故有改官后无一日考第而得大郡倅者,有作县以罪罢而得广中大郡者。
其间脚色无瑕疵,或曾任繁难大县,或诸司列荐人,往往或注列郡倅,或注诸司干官
开侥倖之门,塞公平之路,长奔竞之风,成朋比之私,其害莫大于此。
臣愚以为职事及监司,若大郡守,皆须宰执择才进拟,其馀中下州军及大郡倅,宜尽发还吏部
士大夫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以通封状子,遣人于都堂投之,一切私礼,悉令勿讲。
照对旧法,吏部知州军、运判员阙甚多,士大夫依资格注授,其经堂除者号为擢用
而在堂窠阙,皆是重地要藩守贰,选任不轻,士大夫亦以为荣。
至绍兴初,旧法不存,止凭省记,犹以知州军二十七阙,令吏部注授尽为堂阙,盖吏部注授则限以资格也,堂除则有不问资格者矣。
然畏指议,防缴驳,其不问资格者犹不常有。
淳熙二年知州军阙,尽归于堂,而吏部更无知州军一阙以待孤寒资格之人,而又有川广小郡不在此限之文,人人尽可干堂以望州郡,使吏部铨法遂为虚设。
所谓川广之郡,实亦未尝分其大小,一例与之。
此公议所以籍籍也。
至于堂除通判窠阙发下部者,仅十六阙尔。
今来职事官等若从吏部申请,悉遵旧制,诸在京职事未至监察御史以上,履历尚浅,供职未久,陈乞外任者,不得除监司知州差遣(特旨除授或资序以及者不论。),而不用限年除郡之格。
知州军元系吏部窠阙,及川广小郡,合还吏部
缘其间职事官等补外,却有合陈通判之人,难以逐一降指挥,令吏部注授通判,合以堂除通判处之,则堂除通判不可尽罢。
乞自三省选定堂除知州军、通判若干员阙外,馀阙令吏部并依格法注授,亦足以息奔竞之风矣。
至于士大夫以通封状经都堂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于身计,亦是旧规,自合举行。
若私第一切不见宾客,恐无以审观人材,询访外事。
宜遵守淳熙二年指挥,大臣日见宾客,有妨治事,私第除侍从外,其馀呼召取覆等官每日各止许接见一次,实为允当。
一、修葺城垒,调发军兵,修造栋宇,皆官吏之职分,何有劳效而特转官资?
又转官者或并转两官,进职者或并进三职,尤为侥倖。
任子虽不可裁,抑少严铨试之法,两岁或三岁一次。
兼闻近岁至有代名入试者,仍须场屋更加严密照对。
修城壁,筑堤堰,营造屋宇,已有今年臣僚起请,候经三年委实坚固,方许推赏。
正月十九日,奉旨令属曹部置籍讫,宜令常切稽考。
转官进职有滥赏者,御史台察举以闻。
其三年内有损坏者,追降所进官职。
若任子铨试之法,两岁或三岁一试,试期太远。
祖宗立法,每岁铨试,春秋两次,今已并为一次矣;
十人取七,今已减为两人取一矣。
去岁大吏奏荐文臣二百二十八人,武臣乃一千三百九十二人,前岁科举特奏名进士亦三百三十八人,则文武任子自为不多,若更展铨试,则正奏名进士第五甲人赴铨试者亦令又展三年,是阴殿其一举矣。
此不必议也,至武臣呈试与铨试同,铨试自宰执子弟以降,皆不得用恩例幸免。
呈试并户部催纲、承受榷货务号簿官、随逐奉使与接送馆伴下官属之类,夤缘免试,此不可不革也。
就使不习弓马,亦当试以刑法书算,如人吏试补之比。
奉使出疆,虽曰稍劳,而文臣未出官人奉使所辟差者,亦不免铨试也。
乞自今文武一例不许免试,武臣累试不中,亦依文臣限年四十许参部授残零,在本等人名次之下,乃为至当。
其馀代名入试之禁,今年二月已降指挥,依吏部措置,先召保识官二员,委保正身不是代名。
入试日,责书铺识认状,特立赏格,重行断罪。
不须更用帘试虚文,每岁更令有司常切申严施行。
一、方今天下虽并侈靡,而辇毂之下为最甚,四方来观,归而效之,惟恐不及。
宜命多闻有识之士,编缉法令而参之以礼,凡室庐、车服、冠婚、丧祭、燕飨、馈遗,皆立为定式,自成一编,如司马氏《书仪》及《谕俗书》之类,颁而行之。
但先治都城之内,风俗既变,则四方无不从矣。
照对淳熙三年十月十六日已降指挥,禁约奢侈踰制事件,行在专委临安守臣严切禁止,断在必行,如有违戾,令御史台觉察弹奏,先次将守臣重行责罚,甚犯人依条断罪追赏有官人,取旨施行。
外路州军依此,仍委监司觉察按劾,多出文榜晓谕。
缘销金铺翠,服用僭侈,自有禁令,其屋宇器皿首饰,下至鞍辔伞轿,皆有定制,非不严切,然风俗侈靡,未能类革。
窃见前代及本朝皆有诫谕风俗之诏,若特降明诏,俾四方士大夫之家钦承旨意,务遵礼法,皆事纯俭,则闾巷小民,久当自化,风俗其何患不易哉?
右谨具申尚书省,谨状。
高邮军曾使君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南涧甲乙稿》卷二一
曾宣靖公仁祖致太平,晚预定策,赐号亚勋,其子孙儒雅才业,自为世家。
宣靖之子讳孝纯者,君曾祖也,仕至光禄少卿
光禄之子讳宜者,君祖也,仕至尚书虞部郎中
虞部之子讳恬者,君父也,字天隐
崇宁大观间,天下学者趋时好,溺王氏新书,以弋声利。
奸臣擅朝政,至禁锢诸儒之说,俾不得传。
天隐独欲探性命之理,从上蔡谢先生龟山杨先生游,以讲明圣人之道,善类至今称之,以其字行。
而留落不偶,仅为朝请郎知大宗正丞以没,其身后之泽始及君也。
君生五岁,葬母李氏,哭泣哀慕,不异于壮者。
宗丞异之,俾从名士关注学。
再举进士不第,则叹曰,举子之文,务应程度,岂若求吾所自得哉,益诵书史,欲见诸行事。
起家监潭州南岳庙,调钱塘县主簿
钱塘在今为赤县,小官吏奔走,不复能顾其职,凡输送之籍率不时,民被追扰甚。
君则督吏注籍惟谨,至日夜稽考,或废寝食。
府尹赵子潚号严明,遇僚吏不假词色,惟于君颇尽礼,俾摄其属以自近。
就差衢州西安县丞枢密刘珙侍郎周操相继为守,皆器爱之,屡决疑狱于旁郡。
用荐者改右宣教郎、知湖州安吉县,浙之剧地,民悍吏猾,事丛集不可区别,宰得善去仅一二。
君独以宽民处之,乃坦坦服化,斗伤为减,狱罕重囚,至以空闻。
新县学舍,延俊秀劝以向道艺,务为善。
民相率诣部刺史乞留君,近臣亦荐君可应监司郡守,而君之从父丞相怀适参大政,以为嫌,仅除君通判临安府。
其佐府事,裁决无壅,总工役新垂拱前殿、建太学御书石经阁,皆以办治受赏。
秩满,除权发遣高邮军
陛对,即言:「天下之弊,莫大于无实。
今士大夫议论非不激昂可喜,而职业类茍岁月」。
且引汉文帝张释之言不拜啬夫之事为證,愿奖敦厚、抑虚诞,以变风俗。
又言:「两淮州县,类多掊克资妄用,徒知修城池、辟田野为边备,然不知民和边备之本也」。
上异其言,称善久之。
君既至郡,即以镇静不扰为先,率敛横取为戒,而游谒馈饷,一无所问。
先是帑庾空乏,官吏营卒,俸不时给。
君曰吾不妄取,亦不妄用也。
释民之负官钱贫窭无所偿者凡数千缗,谨征榷、简燕集、罢工役,持之仅一岁,用果有馀,欢呼之声闻于道,而不幸君已疾病矣。
君虽宽于治民,而严于驭吏。
邑尉有非理掠里正致死者,数持达官书来;
掌酤牙校犯罪,请以功赎。
君一不顾而竟寘于法,人用是服君之平,莫敢犯。
淳熙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终于治所,郡人相与罢市哭之。
朝散郎,赐服五品。
娶陆氏,处士达可之女,封安人
君性孝,温厚长者。
宗丞,庐于墓左三年。
与其弟居,终身无间言,先世之产,逊而不取。
其仕于州县,虽上官屡知,不肯务合以求进。
平生喜书札,有楷法,然与子弟书、仆隶约束,未尝辄草。
所为文有《约齐稿》若干卷,而教其二子尤力。
其长耆年,次延年,同时贡名礼部,入太学,有声场屋。
女五,适朝奉大夫军器监丞魏叔介承事郎激赏酒库干办公事王錞、进士毛适、元粹,一在室。
孙男四,郇、邲、邮、郯。
孙女一,尚幼。
而延年后公十九日亦卒。
耆年以是岁十二月某甲子,奉君之丧葬于平江府吴县南宫乡香山之原。
其世次乡里,国史有传。
曾祖与祖,则皆赠右正奉大夫
曾祖妣、祖妣,赵氏,同姓而异族,皆赠太硕人
考累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
君则讳崇,字希元,春秋六十有六云。
铭曰:
曾出温陵,其胄奕奕。
一门峨巍,逮兹七叶。
大者庙堂,次亦侍从
光禄虞衡,慨已弗用。
丞于大宗,既未省郎
孰谓使君,不寘周行!
蕴德抱材,然温淳。
百里一州,惠及我民。
议论不诡,达于帝聪。
自其家传,以孝以忠。
不即厥身,子孙是宜。
君虽已矣,后为可期。
其五 南宋 · 邵博
 押寒韵
池边诗觅郑都官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六九)
兰亭三本 宋 · 荣芑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八、《兰亭考》卷七、《兰亭续考》卷一、《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
《定武兰亭叙》凡三本:其一李学究本,传为陈僧法极智永所模。
薛道祖别刻本,易以归长安宣和间御府,前本是也。
其二字肥有锋锷,道祖别刻留定武,与前本方驾,人多误为旧本,非也。
其三「崇山」字中断,字差瘦劲,得于修城役夫,后藏康惟章伯可家。
伯可云:旧刻与岐阳石鼓俱载以北。
宋元功云:尝从使金,闻在中京
杨伯时云:与薛氏为姻家,定武本以玉石刻,舒元舆牡丹赋》并记之,聊广异闻。
右北平荣芑题。
按:淳熙十三年五月十三日
灵岩 宋 · 张昌祖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深壑敞禅扉,独魁天下奇。
烟云藏不尽,花木秀无时。
谁谓神仙去,我疑蛟垒移。
沉吟玷佳景,有句不成诗(清谭瑀道光略阳县志》卷四)
虞世基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押豪韵
人言盗纵君骄,蒙蔽终难止绎骚。
到底国亡身亦死,措心何异相秦高
灵岩 其二 宋 · 文绅仪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禅林高耸倚晴空,梯上层峦紫翠重。
云气下成风雨阵,岚光高接斗牛宫。
流泉药水瘳民疾,古洞神仙有路通。
窃欲扪萝登绝顶,细将民隐达天聪嘉靖略阳志》卷六)
灵岩 宋 · 王龙学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古寺山坰远,蹻攀一径斜。
洞深留碧霭,溪急荡晴沙。
殿接岩松影,堂邻野客家。
谒僧询世事,无语指灯花明嘉靖略阳县志》卷六)
灵岩纪胜 宋 · 王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灵岩奇绝俯林坰,梯上层峦步一停。
朔意难欺芳树色,佛头浓抹远山青。
半泓药水瘳民疾,两硖云峰展翠屏。
壮我客怀瞻剑阁,寒乌飞处见苍冥明李遇春嘉靖略阳县志》卷六)
台州重修子城 宋 · 王象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四、《赤城集》卷一
子城东自鼓楼州学,过东山阁,包职官厅,历玉霄亭,入于州之后山。
西自鼓楼,介于内外班之间(内外班,钱氏有国时子弟为守,亲兵所居也。),而长于内外班,曲而为洞门,又曲而依于大城
今越帅徽猷郎中叶公之再造台邦日,以修城之馀功修之也。
初,子城堙于阛阓,蚀于民居,寖侵寖削,而又乘以巨浸,剥落无几。
乃出遗址,展闾巷,定丈数,立表识,器利用备,筑之登登,甓之棱棱,或带之抱,或冀之展,或绳之直,物采炳耀,威仪章严,侯度改观矣。
既成,将笔之于石。
或谓物大者体必重,力微者事亦轻,举其重则轻可略。
台城而新之,既镵诸珉矣,因大城而及其微不书,未缺典也。
大城东西南三面为丈二千四百有奇,州后北山城为丈九百有奇,而子城之丈不过三百有六十,积长较短,曾不能十之一也。
大城增高加厚,挺高斲深,边江蹙水,包山越谷,其用物也洪矣,其取功也多矣。
子城量材数力,曾不能五十之一也。
大城水潦每降,江潮互凝,舂撞无时,倾圮有自,不远其防,曷善其后?
于是为长堤一千四百丈以捍城足。
涉江之西,有盘石,潮汐上下翻涛,攻捣长堤,复虑其难恃,乃撒桩于江,深踰二丈,累石于桩,结成三叠,复以捍堤。
以牛练土,以水试渗,万杵同力,百材共良,门关如铁,雉堞可砺。
发掘所至,监绍定之水力,功物可施,增至和之人谋,精神心思尽于此城。
而子城因平地施版筑,费公之规画,曾不能百之一也,若何而笔?
嗟夫,谈曷其易!
郡国之立城郭惟重,重则俱重,孰为彼此?
鲁城、中城,《春秋》屡书;
郑郛之入,说者谓郛者郭也,内必有城矣。
然则城有分于内外,无分于轻重,明也。
且作者必纪,以有俟也;
纪而获传,以有考也。
有千年之州治,必有千年之保障,并存并久,一成不隳,岂非厚幸?
而城复于隍,《泰》必有《否》,山附于地,《剥》乃先《复》,变与时会,不能无也。
然《否》终归于《泰》、《剥》必继以《复》者,以前作后述,有传有考,书契所以有功于天下也。
庆历至绍定,浩浩荡荡几二百年,而载见岂数乎?
事之方殷,千里一壑,懵不可究。
有一儒生茫搜遗迹,得苏君茂龄《修城记》于倅听面壁之刓碑,模以片纸,如获千金。
数而不足證,则子城与郡咸休,存片石于楼侧之隙地,公之功固多矣。
数而或有證,则隙地所存,片石可考,功不又多乎?
故子城之记书之详,辞之复,于公之功巨细不遗,以俟后人。
虽获罪于或者之论,不辞也。
公名棠,字次魏,乾道丞相之孙,详见于《生祠记》。
宋 · 杨献民
县官伐木入烟萝,匠石须材尽日磨(寄僚友)
《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七引《倦游录》 《诗话总龟》:关右人或作京师语音,俗谓之獠语,士大夫亦然。时鄜州修城,差望青砍木,作诗寄僚友云云。盖以乡音呼忙为磨也,士人而徇俗不典,可笑。
傅奉国军节度使吴璘少师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五、《永乐大典》卷九一八
门下:属大事而当一面,既茂著于肤公;
诏八柄以驭群臣,顾可稽于褒律?
惟时宿将,实我元勋,诞飏纶綍之华,用谂缙绅之众。
少傅奉国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领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充利州西路安抚使、判兴州、充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成国公食邑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三千五百户吴璘,谦恭而不伐,沉鸷而善谋。
忠烈天资,挺山西之猛概;
韬铃世济,得圯下之异书。
屹然为国之长城,久矣护屯于莫府。
会戎酋之干纪,奋王旅以乘边。
汉箭有神,畅天声而罙入;
胡行如鬼,狃丑类以相持。
气盖一时,身更百战。
拔二陕土疆之半,措四川堡障之安。
氛祲讫清,金汤益固。
是用兼隆徽数,特表殊庸。
绣黻在裳,秩亚维师之贵;
雕戈导节,地仍旧镇之雄。
加畀爰田,申陪真户,以壮旂常之载,以增阀阅之光。
于戏!
爵以甄德而赏以酬功,朕敢忘于大受?
文能附众而武能威敌,尔勿替于前劳。
祗对孚休,毋烦多训。
可特授少师,依前奉国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领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充利州西路安抚使,判兴州,充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成国公
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令所司择日备礼典,命主者施行。
李教授墓志铭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1154年12月 宋 · 王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绍兴九年夔州钤辖安抚司幕府临邛李亮字长孺,与其弟防,以父命游学吴中,来扣门求交。
主帅冯公康国见而奇之,留语十日,具舟送出关。
后三年,被檄至临安,二子相从,益详其为人。
方国家盟敌,大修废典,士争诣公车,进说求售。
二子赁草庑三间,阖户诵书,菜豆自给,气貌甚泰。
势官显公欲一识面,类多拒绝。
不知者谓非仕家子,亦疑其远来竟何也。
吴中士大夫以是盛称蜀二李。
明年太学长孺选充弟子员。
明年,登进士第,授顺政主簿
顺政蜀北边,恐贻亲忧,岁求檄一归。
提点刑狱俾摄干办公事,诸台高其能,荐书满箧,除绵州学教授
丁父忧,哀慕骨立,二十二年三月某甲子以毁卒,年四十九。
长孺事父母得欢心,友爱防,至不相舍。
诗文典重有法,作字出入欧虞间。
赴人急难,勇前不顾。
平居退然,若不能言,遇事切利害,扬袂剧谈无少惜。
系出唐蔡王某,几世祖晖入,其后居邛之大邑
曾祖讳洵,任太常寺奉礼郎,赠宣奉大夫
祖讳道,原任朝奉大夫,累赠左金紫光禄大夫
父讳颙,任右朝请郎
妻王氏,右朝奉大夫之女。
男曰刚。
四女,王之献、王拱王绩其婿也,季尚幼。
王氏有贤行,前卒。
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子,防得吉卜举亲丧于大邑之白云里长溪山,遂以兄嫂祔葬。
既铭朝请公墓,防继请曰:「长孺止此,家祸极矣,愿备书,用慰死者及其孤」。
铭曰:
毁死非圣制也,而实厚于仁。
士不幸如长孺,使孔子作,亦将哀其志以成其名。
死孝捐生,生孝宁亲。
幸哉长孺,有志则伸。
赠友人 宋 · 史尧弼
 押阳韵
悼往不知篱菊芳,岂知篱外游人忙。
寒暄节物覆手异,依然大树堪彷徨。
羡君真比道州政,间饮醇酒南山阳。
遥想文殊造摩诘,玄妙深谈舌广长
中道相呼互濡沫相忘各适遮无伤。
要知风鬟太华女,夫岂秋思悲空房。
智拙方疏汉阴圃,才多端谢晁生囊。
青天自不憎白眼,好在宗之快举觞(以上《莲峰集》卷一)
刘汲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九、《嵩山集》卷五二、《南宋文范》卷六四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
曾祖易、祖浩,虽不仕,其乡论其德,以为大姓。
父安民,仕至朝请郎,种德益厚,至乃大发。
闻始冠于庙,即辞其大人游太学,居三年,是为绍圣四年,登进士第
泸州三江蛮长请归其地职方,宰相李成允抚谕授之。
缘道知名,自武信军节度推官以版致之,使行。
其地皆不毛,因曰不可授。
成允溺死,即自上其状职方,职方以为然,不受,泸州得无耗费。
政和三年知开封府鄢陵县,时所在争言祥瑞,至凶灾则匿不以闻。
鄢陵适岁大祲,奏减赋役。
明年冬大雪踰月,道无行人,五谷薪刍不入市,乃发官所储以予民,部使者怒,不为止。
颍川曹氏女五岁,鬻于彭氏十馀年,其母陈告,县取之,愕然不自知,质其验者,女身有黑子,出视之,女感泣,曰:「彭氏亦须而养,其养彭氏如而母」。
女再拜曰:「如公言」。
传一邑皆嗟叹。
人豪李伸私其佣耕杜玉妻刘,刘不从,殴死,赂玉焚其尸。
事觉,具狱上府。
是冬当有事于郊,有赦。
伸谬称冤冀赦,移大理寺,受其赇,以县为枉。
论于朝,移御史,卒论伸死。
通判隆德府
河北罢所铸铅铁钱,钱凑河东,民不肯用,阖市无所鬻,民不得食。
曰:「岁饥则出义仓,今患有甚于岁饥」。
即出以贷民,已乃自劾。
常平使者吴时大惊,奏论其贤。
方士林灵素方大幸,府诸生班自以妖言改《易·系辞》为奇怪,附灵素
白府,下自狱,以事闻。
灵素荐自有道,诏转运使陈知存即验。
掾吏惧不敢署狱,按治自如。
知存,正奏曰:「府当之是」。
宣和元年,除开封府曹掾,治左狱
盛章等暴酷敢诛杀,或法不至是,而其意深刻,以为不快,则请于上,相以为常。
白府为大奸则当请,馀宜如律。
尝有所坐微而遇赦特不原者,论:「赦者无远近,无小大,其罪毕除,而毂下不及,可乎」?
上曰:「言是也」。
靖康元年,除京西路转运使
女真逼东都,召知邓州高公纯以兵行,公纯惧不敢行,谯责公纯公纯以无粮告,曰:「公其行,馈饷吾职也」。
永兴范致虚亦按兵华下,复以书谯责,且教以一军自蒲中河阳,焚敌积聚,绝河桥;
一军自陕路直抵郑、许,与诸道连衡,敌必解。
致虚以书谢,而与公纯终亦不行。
愤愤取公纯所部兵即日行,公纯不得已,亦行至南阳,复留。
独持至东都,则徽宗钦宗北狩矣。
当此杨贵张沂、薛广、王任、尚虎各溃为盗,太上皇帝曰:「为我行,告谕之」。
其长闻至,皆迎降。
天子议幸邓州,取潼川府夔州二道钱币储于邓。
论二道土瘠而贫,必将歛诸民,请勿徵。
公纯致虚相继去,兼行刺史事,修城池器械,募勇士得数千,其后与俱死,盗过莫敢近。
遂拜右文殿修撰、知邓州
十二月受命,即遣家归其乡,益为战守备。
曰:「他盗非吾敌,女真至,当率诸军一战。
如天之灵,幸而胜,不则吾职死之」。
明年正月,女真至,号称二十万,州兵不满万人,语诸将曰:「国家养而曹,不死战无以报。
且吾不令而曹独死也」。
皆感奋曰:「愿为公死」。
复谕居民曰:「吾则死矣,若属俱屠,无益。
有材勇愿与吾留者听,馀尽出」。
得敢死士四百馀人,乃遣戚鼎以兵三千出东门迎敌,靳议以兵八百出南门,赵宗印以兵三千出西门掎之。
牙兵四百登埤以望,见宗印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
敌至,士争死斗,敌为却。
俄而议败走,敌以二军夹而乘之,矢如雨。
军中请去盖,曰:「吾不去盖,敌知安抚使在此,乐为国致死。
吾死,彼将不敢轻中国」。
遂与鼎战死。
平生重节义,族女贫,既笄不能嫁,则为嫁之。
拊其兄弟之子如其子。
姑适程氏,不能衣食,为市田衣食之。
程死葬之,其子病不能养,迎其姑养之。
晁子曰:凡平居软熟不自立者,其临难必不能如此,益信也。
予尝念靖康中,河南北兵作,上下震扰,岂其无节士?
予守通义,闻外属邑有,访其事于其家,喜为书之。
友直右修职郎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掖垣类稿》卷二
原标:将仕郎友直绍兴二十八年修展外城及修城门赏,循右修职郎
敕具官某:修辟闉阇,今四年矣。
赍伐来上,其如初诏。
可。
临安府修城官第二等通判刘𨘏转一官制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掖垣类稿》卷二
敕具官某:汉都长安,至发侯王之徒隶,今亡是也。
閒民无常职,则予其直而庸焉。
民既子来,功宜亟就。
迨兹第赏,小大不遗,矧汝夙著能声,久贰京邑,职虽外徙,朕岂汝忘?
序进一阶,尚图报称。
可。
知临安府赵子潚修城及陴转一官制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1162年11月1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掖垣类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天子守在四夷,故城成周而君子小之。
虽然,清风至而城郭不修,入其国者可以观政矣。
尔具官某之行内史也,有张敞之儒术而鄙其媚,有广汉之聪明而耻其讦,未尝谄附以干誉,知悉意于公家而已。
故昔者事劳而今逸,昔者财困而今裕,复以馀力相崇墉而新之,肆予一人汝嘉
京兆郡国首,尔既能以治办二千石倡矣,朕亦何惜一官,不以风晓诸道乎?
尚其丕钦,且有后宠。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