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问候发运张职方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八、《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二
右。
某言念久远辉光,日增向仰,再陶庇育,中窃忻愉。
但拘烟海之濒,难走旌麾之下。
在愚诚莫能少贡,盖音绎不敢僭驰。
岂自绝于贤门,肯辄忘于礼遇。
仰祈明廓之鉴,委照蕞微之衷。
伏惟经画多馀,福休兼萃。
恭以某官器钟间异,材蕴将明,学逢自得之原,智应无穷之变。
累膺邦寄,早结上知,未涉四邻之荣,暂颛六路之计。
风力盛扬于朝右,事权几半于寰中。
何愧古人,真得壮行之志;
实繁舆议,尚淹入告之猷。
某未遂望尘,第深颂德,谨缘一介之便,聊献积年之情。
伏冀上副倚毗,精调寝餗。
谢运使王学士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一、《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一
将迎既失,窃羞拘滞之资;
苛细不诛,尚赖宽明之度。
怅为谋之甚拙,于自咎以宜多。
何则?
邑落幽深,使麾崇重,非按视之繇此,曷望瞻之有阶。
固当俯伏道旁,奉承铃下,露悃诚之万一,听教戒之丁宁。
岂惟尽事上之仪,亦足悟临民之术。
而某智忘适变,性泥执方,念积粟于囷仓,虑系囚于囹圄。
畏空城之无守,计崄路之且遥。
奔驰敢惮于暮归,参候欲图于晨往。
岂意供帐都斥,脂车亟行。
入境不呵,耕耘之无止;
解鞍惟顷,侦伺之难量。
是以策蹇莫前,拜尘靡及,忧沾污背,愧发赪颜。
虽闻飞盖之辽,犹戁半途而画。
回辔固惭于违礼,越疆返惧于冒威。
进退冰渊,腹心芒刺。
弹琴听治,耻非子贱之优閒;
负弩先驱,独远相如之风采。
其为不幸,乌可胜言。
恭惟运使学士道涉本原,器函宏厚,驭吏不由于末节,假人微察于至诚。
故此蕞微之体,得逃懈缓之谴。
仰戴钜德,实将终身。
某下情无任惶惧之至。
章少卿举应手诏启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二、《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一
右。
某启:伏蒙奏名,仰应手诏,鄙朴何幸,奖知独深。
由门下之荐扬,方离选集;
被廷中之音旨,又越等伦。
感恩虽志于无穷,揣己固惭于非分。
喜畏兼集,情言曷胜。
恭以圣人临治之初,天下久安之日,丕承乎祖宗基构,尤慎维持;
所重者邦国事为,难忘因革。
既开谠直之路,复念滞淹之材,以谓得于岁举,则泛泛未精;
拘以官联,则规规不广。
乃颁不次之命,庶获有为之贤。
内焉属近侍之臣,外以委行台之使,毋有所隐,各举尔知。
不论品秩之高卑,止间贵权之族裔,槩取实效,壹归至公。
奉兹诏者其责非轻,与是举者其人岂易。
宜收士类之翘杰,以副上心之采求。
如某者,器业不优,操修未粹,徒蓄敢行之志,殊无应变之资。
凡所存诚,固也效古人之守;
及夫临事,几何非俗吏之为。
曩得调于铨衡,获承风于使节,疏钝本希于逃责,聪明返误于见知。
僻邑三年,愧难成其美治;
荐书一上,幸曲借其馀辉。
解官既远于恩闳,待次方留于里闬。
岂图多爱,常齿不才,复推累日之勤,俾预一时之选。
除官芸省,方抱滥迁之忧;
出宰萍江,遽闻烦使之报。
始误巨源之启,益衔知伯之知。
敢谓当然,何由致是?
此盖伏遇运使少卿至明自照,特立不疑,报国以诚,取人以恕。
有以适用,虽片善而不遗;
果于必闻,虽屡言而无倦。
故此蕞微之品,数叨汲引之私。
敢不涵养良心,坚牢素履,慕蹇蹇输忠之迹,屏区区胶禄之情。
誓不茍随,保松筠于霜雪;
庶几有补,助海岳之涓尘。
上答生成,次酬振挈。
过此以往,不知所裁。
谢淮漕蒋金部举升擢启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二、《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一
右。
某启:伏审发奏,举某堪充升擢任使者
风力不彊,方虞旷职,聪明误采,返玷荐书。
荷恩则深,度己唯愧。
且朝廷严督责之法,郡邑有承宣之难,非精识疏通,不足任今日之事;
非周材浃洽,不足赴一时之功。
而某也学粗知方,智非应变,僶俛薄宦,因循历年。
盘错屡当,孰称利器;
雪霜不改,自保孤筠。
悉心县道之繁,栖迹海壖之陋。
止待谴斥,敢希奖知。
此盖伏遇某官履道坦夷,取人汎博,寸能必纪,片善不遗。
故在蕞微之踪,亦叨汲引之赐。
敢不就志谋远,忘躯徇公,终保自知之诚,仰酬公举之德。
下情无任激切依归之至。
执政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三、《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一
右。
某启:屈蠖求伸,乃品物之常理;
涸鳞希润,宜至仁之动心。
在愚虑以甚危,望台阶而远叩。
情言迫切,进退凌兢。
伏念某朴樕小材,倥侗末学,蚤从禄仕,久困尘泥。
窃科几四纪之深,效官逃十任之责。
自叨使指,屡易岁华,始巡巴蜀之封,旋领瓯闽之部。
悉为远地,岂敢告劳。
周旋六载之中,间关万里之部。
既每慎于诹询谋度,且备尝乎险阻艰难。
绳州邑之勤,上赖朝廷之福,财赋不愆于供贡,盗奸毕即于诛锄。
凡两及于终更,敢自言其善状。
洎预造庭之列,滥充典客之班。
白头虽愧于郎潜,素节罔欺于士论。
自公退食,曾不越思,有道诚身,未尝诡遇。
羞捷径之邪至,戁凿墉而益高。
僶俛再期,颛蒙特立。
幸遇圣政赫日新之盛,真贤赞道揆之明,未见斥于冷官,遽复蒙于烦使。
仰轩陛训辞之重,念庙堂驱策之荣。
义难固辞,乐就远适。
然而离乡六七千里,去国五十九程,每航不测之渊,常蹈无穷之险。
或烟瘴浸淫于晨迈,或虎狼惊突于昼行。
固奚恤于轻身,唯恐罹于旷职。
饬列城于明慎,儆庶狱于平亭。
虽未全远罪之风,亦庶绝非辜之叹。
勤瘁不忘于终日,拘挛已阅于三冬。
徯瓜代以过期,丐行符而剡奏。
皇皇俟命,慄慄斋心。
重念某齿发日衰,关节疢动,昏花眊视,渴涸痟中。
乃缘冲冒之劳,以病蕞微之质。
俾之久处,实重私忧,辄希仰首之鸣号,不避黩尊之罪戾。
恭惟某官功高总揆,志遂泽民,以唐虞之道致吾君,以之忠任乎己,不忍匹夫之失所,赞成四海之升平。
察其露恳之诚,宽此冒威之谴,回台煇而下烛,运化笔以曲成,庶几垂尽之愚,获被更生之赐。
誓坚晚节,上报钜恩。
干浼钧严,某卑情无任惶惧激切之至,谨具启事陈献。
伏惟钧慈,俯赐鉴念。
仰山祈雨文熙宁三年六月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一、《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六
维熙宁三年六月一日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袁州萍乡县事韦某,谨以牲牢酒醴特羞庶品昭告于仰山济王:惟神之灵,为袁民之福也久矣。
袁民无老少,无贤不肖,无贵贱富贫,一有所恳,即斋洁奔走,大者奉牲牢,小者具鸡,曲拳俯伏于神之祠,以露诚款。
神虽无语言以报,而恳者皆确然自信,无一芥之惑。
威明惠泽,结于此邦之人如此之固且深也!
某被命补邑,一年于兹,间以旱暵之忧,先吾民以请于神,而神之见应果不爽于顷刻。
岂哀余之勤而然乎,是亦锐于福吾民耳。
今时稼方茂,膏润复愆,吾民之忧不减前日,是敢具悃以叩昭鉴,且祈且报,实愧再三。
仰惟神心必不惮其求之数而违元元之望也。
尚飨。
任永寿等转官第一状元祐五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
臣风闻尚书省人吏时忱等四人用酬奖推恩,其已拟定,多是违法。
内任永寿自文资选人换殿直,却留在省;
苏安静自主事减所少月日,直补都事
此二人尤为侥倖,某人转一资,某人减二年磨勘,太优。
焘等四人素号强横,舞文用事,自元丰以来大臣倚以为奸,故不能制。
执政亦有优容听任之谤,比来酬奖,辄敢自营,岂可更留政事之地?
伏乞圣慈明察,候进呈文字,特赐指挥,且用拟定名目并与转出。
如此处置,可以少补威明,存全公道。
此事臣等访闻参考得实,方敢上奏。
如圣意采用臣言,即乞批降指挥,应干系人特免根勘。
其四人并依条与合出官远小处差遣,所贵中外咸仰威明
四人奸状暴著,人人皆知之,独恐朝廷未知尔。
言路既久闻公议沸腾,不得不言。
今若取此四辈逐出,示朝廷本不姑息此曹,即自然群情厌服,人言可止。
臣恐来日便有进呈,故急以奏闻。
盖重帘之际,此等事不可使之寖长,须当裁抑,以正公道。
如出圣断,则下知敬惮。
书呈杭州熊侍郎 北宋 · 钱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湖清泚对胥山,两地相望一水间。
共佩天涯太守印,犹联丹陛侍臣班。
君方白傅才何愧,我比微之思苦悭。
莫把旧诗犹见诧,繁雄未必胜清闲(自注:乐天微之诗云“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钱塘尽不如。”)
以上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宝真斋法书赞》:按国史,熊本吏部侍郎补外,由洪徙杭,公此诗岂其时也。
程给事越州 北宋 · 蔡承禧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万室罗纨千舸蓬,绕山楼榭满溪风。
舟移菡萏芬芳渚,旌倚蓬莱缥缈宫。
翁子印还多事后,微之名辱宦人中。
昌时青琐朱轓贵,白首谁何得似公宋黄康弼《续会稽掇英集》卷五)
请以金帛赐西使奏元符二年十一月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
先帝尝欲以金帛结羌中用事者。
今西使言国主悔过效顺,皆威明正赛辅佐使然,欲于使还,赐以金帛,结其欢心。
若元祐加赐乾顺,则不须也。
程给事越州 北宋 · 褚珵
七言排律 押灰韵
元稹唐朝辅相材,全家曾住小蓬莱
公今得请为藩去,事异当时谪宦来。
雅意未应亡魏阙,归心且喜过苏台
茂林修仁风动,紫蟹黄柑宴席开。
听讼初承召公后,递诗须继乐天才。
政成不待三年报,入告谋猷岂晚哉(《续会稽掇英集》卷三)
林子中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跋东坡与林子中帖·再跋》附录
别后,淫雨不止,所过灾伤殊甚。
京口米斗百二十文,人心已是皇皇。
四月天气,全似正月
今岁流殍疾病,必须措置。
淮南蚕麦已无望,必拽动本路米价。
欲到广陵,更与正仲议之,更一削。
愿老兄与微之中玉商议,早闻朝廷,厚设储备。
熙宁中,本路截拨及别路搬来钱米,并因大荒放税及亏却课利,盖累百距万,然于救饥初无丝毫之益者,救之迟故也,愿兄早留意。
又,乞与漕司商量,今岁上供斛米,皆未宜起发。
兄自二月间奏,乞且迟留数月起发,徐观岁熟,至六月起未迟。
免烦他路搬运赈济。
如此开述,朝廷必不讶。
知眷之深,辄尔僭言,想加恕察,不一。
某皇恐。
跋摘瓜图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稹《望云骓歌》云:「明皇当时无此马,不免骑驴来幸蜀」。
信如言,岂有此权奇蹀躞与嫔御摘瓜山谷间如思训之图乎?
禄山之乱,崔图在蜀,储设甚备,骑驴当时虚语耳。
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107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准宣命差赴集英殿编排举人试卷。
窃见陛下始革旧制,以策试多士,厌闻诗赋无益之语,将求山林朴直之论,圣听广大,中外欢喜。
而所试举人不能推原上意,皆以得失为虑,不敢指陈阙政,而阿谀顺旨者又卒据上第。
陛下之所以求于人至深切矣,而下之报上者如此,臣窃深悲之。
夫科场之文,风俗所系,所收者天下莫不以为法,所弃者天下莫不以为戒。
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士,曲尽其巧。
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
何者?
利之所在,人无不化。
今始以策取士,而士之在科甲者,多以谄谀得之。
天下观望,谁敢不然。
臣恐自今以往,相师成风,虽直言之科,亦无敢以直言进者。
风俗一变,不可复返,正人衰微,则国随之,非复诗赋策论迭兴迭废之比也。
是以不胜愤懑,退而拟进士对御试策一道。
学术浅陋,不能尽知当世之切务,直载所闻,上将以推广圣言,庶有补于万一,下将以开示四方,使知陛下本不讳恶切直之言,风俗虽坏,犹可以少救。
其所撰策,谨缮写投进,干冒天威,臣无任战恐待罪之至。
问:朕德不类,托于士民之上,所与待天下之治者,惟万方黎献之求,详延于廷,诹以世务,岂特考子大夫之所学,且以博朕之所闻。
盖圣王之御天下也,百官得其职,万事得其序。
有所不为,为之而无不成;
有所不革,革之而无不服。
田畴辟,沟洫治,草木畅茂,鸟兽鱼鳖无不得其性。
其富足以备礼,其和足以广乐,其治足以致刑。
子大夫以谓何施而可以臻此?
方今之弊,可谓众矣。
救之之术,必有本末,所施之宜必有先后。
子大夫之所宜知也。
生民以来,所谓至治,必曰唐虞成周之时,《诗》《书》所称,其迹可见。
以至后世贤明之君,忠智之臣,相与忧勤,以营一代之业,虽未尽善,要其所以成就,亦必有可言者。
其详著之,朕将亲览焉。
对:臣伏见陛下发德音,下明诏,以天下安危之至计,谋及于布衣之士,其求之不可谓不切,其好之不可谓不笃矣。
然臣私有所忧者,不知陛下有以受之欤?
《礼》曰:「甘受和,白受采」。
故臣愿陛下先治其心,使虚一而静,然后忠言至计可得而入也。
今臣窃恐陛下先入之言,已实其衷,邪正之党,已贰其听,功利之说,已动其欲,则虽有皋陶、益稷为之谋,亦无自入矣,而况于疏远愚陋者乎!
此臣之所以大惧也。
若乃尽言以招过,触讳以忘躯,则非臣之所恤也。
圣策曰「圣王之御天下也,百官得其职,万事得其序」。
臣以为陛下未知此也,是以所为颠倒失序如此。
茍诚知之,曷不尊其所闻而行其所知欤?
百官之所以得其职者,岂圣王人人而督责之,万事之所以得其序者,岂圣王事事而整齐之哉?
亦因能以任职,因职以任事而已。
官有常守谓之职,施有先后谓之序。
今陛下使两府大臣三司财利之权,常平使者职司守令之治。
刑狱旧法,不以付有司,而取决于执政之意;
边鄙大虑,不以责帅臣,而听计于小吏之口。
百官可谓失其职矣。
王者之所宜先者德也,所宜后者刑也,所宜先者义也,所宜后者利也。
而陛下易之,万事可谓失其序矣。
然此犹其小者。
其大者,则中书失其政也。
宰相之职,古者所以论道经邦,今陛下但使奉行条例司文书而已。
邴吉丞相萧望之御史大夫望之言阴阳不和,咎在臣等,而宣帝以为意轻丞相,终身薄之。
政事堂忿争相诟,流传都邑,以为口实,使天下何观焉。
故臣愿陛下首还中书之政,则百官之职,万事之序,以次而得矣。
圣策曰「有所不为,为之而无不成;
有所不革,革之而无不服」。
陛下之及此言,是天下之福也。
今日之患,正在于未成而为之,未服而革之耳。
夫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理之所在,以为则成,以禁则止,以赏则劝,以言则信。
古之人所以鼓舞天下,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者,盖循理而已。
今为政不务循理,而欲以人主之势,赏罚之威,劫而成之!
夫以斧析薪,可谓必克矣,然不循其理,则斧可缺,薪不可破。
是以不论尊卑,不计强弱,理之所在则成,理所不在则不成可必也。
今陛下使农民举息,与商贾争利,岂理也哉,而何怪其不成乎?
《礼》曰:「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也如此夫」。
陛下茍诚心乎为民,则虽或谤之而人不信;
茍诚心乎为利,则虽自解释而人不服。
且事有决不可欺者,吏受贿枉法,人必谓之赃;
非其有而取之,人必谓之盗。
茍有其实,不敢辞其名。
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谓之放债取利,可乎?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
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
如使为善者必须自言而后信,则亦劳矣。
今天下以为利,陛下以为义;
天下以为害,陛下以为仁;
天下以为贪,陛下以为廉。
不胜其纷纭也。
则使二三臣者,极其巧辩,以解答千万人之口。
附会经典,造为文书,以晓告四方之人。
四方之人,岂如婴儿鸟兽,而可以美言小数眩惑之哉。
且夫未成而为之,则其弊必至于不敢为。
未服而革之,则其弊必至于不敢革。
盖世有好走马者,一为坠伤,则终身徒行。
何者?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此理之必然也。
陛下若出于慎重,则屡作屡成,不惟人信之,陛下亦自信而日以勇矣。
若出于轻发,则每举每败,不惟人不信,陛下亦自不信而日以怯矣。
文宗始用训、注,其志岂浅也哉,而一经大变,则忧沮丧气,不能复振。
文宗亦非有失德,徒以好作而寡谋也。
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
轻发者始若勇,终必怯。
乃者横山之人,未尝一日而忘汉,虽五尺之童子知其可取,然自庆历以来,莫之敢发者,诚未有以善其后也。
近者边臣不计其后,而遽发之,一发不中,则内帑之费以数百万计,而关辅之民困于飞挽者,三年而未已。
虽天下之勇者,敢复为之欤?
为之固不可,敢复言之欤?
由此观之,则横山之功,是边臣欲速而坏之也。
近者青苗之政,助役之法,均输之策,并军蒐卒之令,卒然轻发,又甚于前日矣。
虽陛下不恤人言,持之益坚,而势穷事碍,终亦必变。
他日虽有良法美政,陛下能复自信乎?
人君之患,在于乐因循而重改作,今陛下春秋鼎盛,天锡勇智,此万世一时也。
而群臣不能济之以慎重,养之以敦朴,譬如乘轻车,驭骏马,冒险夜行,而仆夫又从后鞭之,岂不殆哉!
臣愿陛下解辔秣马,以须东方之明,而徐行于九轨之道,甚未晚也。
圣策曰「田畴辟,沟洫治,草木畅茂,鸟兽鱼鳖莫不各得其性」者,此百工有司之事也,曾何足以累陛下。
陛下操其要,治其本,恭己无为,而物莫不尽其理,以生以死。
若夫百工有司之事,自宰相不屑为之,而况于陛下乎。
圣策曰「其富足以备礼,其和足以广乐,其治足以致刑,何施而可以臻此」。
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兔首瓠叶,可以行礼;
扫地而祭,可以事天。
礼之不备,非贫之罪也。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臣不知陛下所谓富者,富民欤,抑富国与?
陆贾曰:「将相和调则士豫附」。
刘向曰:「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
今朝廷可谓不和矣。
其咎安在?
陛下不返求其本,而欲以力胜之
力之不能胜众也久矣。
古者刀锯在前,鼎镬在后,而士犹犯之,今陛下躬蹈,未尝诛一无罪。
欲弭众言,不过斥逐异议之臣而更用人。
必不忍行亡秦偶语之禁,起东汉党锢之狱,多士何畏而不言哉?
臣恐逐者不已,而争者益多,烦言交攻,愈甚于今日矣。
欲望致和而广乐,岂不疏哉?
古之求治者,将以措刑也。
今陛下求治则欲致刑,此又群臣误陛下也。
臣知其说矣,是出于荀卿
荀卿喜为异论,至以人性为恶,则其言治世刑重亦宜矣。
而说者又以为《书》称唐虞之隆,刑故无小,而周之盛时,群饮者杀。
臣请有以诘之。
夏禹之时,大辟二百,周公之时,大辟五百,岂可谓周治而乱耶?
秦为法及三族,汉除肉刑,岂可谓秦治而汉乱耶?
致之言极也。
天下幸而大治,使一日未安,陛下将变今之刑而用其极欤?
天下几何其不叛也,徒闻其语而惧者已众矣。
臣不意异端邪说惑误陛下,至于如此。
且夫宥过无大,刑故无小,此用刑之常理也。
至于今守之。
岂独唐虞之隆而周之惑时哉。
所以诛群饮者,意其非独群饮而已。
如今之法所谓夜聚晓散者,使后世不知其详,而徒闻其语,则凡夜相过者,皆执而杀之,可乎?
夫人相与饮酒而辄杀之,虽之暴,不至于此。
而谓周公行之欤?
圣策曰「方今之弊,可谓众矣,救之之术,必有本末,施之之宜,必有先后」。
臣请论其本与其所宜先者,而陛下择焉。
方今救弊之道,必先立事。
立事之本,在于知人。
则所施之宜,当先观大臣之知人与否耳。
古之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茍无知人之明,则循规矩,蹈绳墨,以求寡过
二者皆审于自知,而安于才分者也。
可以讲习而知,德可以勉强而能,惟知人之明不可学,必出于天资。
萧何之识韩信,此岂有法而可传者哉。
诸葛孔明之贤,而知人之明,则其所短,是以失之于马谡
孔明亦审于自知,是以终身不敢用魏延
仁祖之在位也,事无大小,一付之于法,人无贤不肖,一付之于公议。
事已效而后行,人已试而后用,终不求非常之功者,诚以当时大臣不足以与于知人之明也。
古之为医者,聆音察色,洞视五脏,则其治疾也,有剖胸决脾,洗濯胃肾之变。
茍无其术,不敢行其事。
今无知人之明,而欲立非常之功,解纵绳墨以慕古人,则是未能察脉而欲试华佗之方,其异于操刀而杀人者几希矣。
房琯之称刘秩关播之用李元平是也。
至今以为笑矣。
陛下观今之大臣,为知人欤?
为不知人欤?
乃者擢用众才,皆其造室握手之人,要结审固而后敢用,盖以为其人可与勠力同心,共致太平。
曾未安席,而交口攻之者,如猬毛而起。
陛下以此验之,其不知人也亦审矣。
幸今天下无事,异同之论,不过渎乱圣听而已。
若边隅有警,盗贼窃发,俯仰成败,呼吸变故,而所用之人,皆如今日,乍合乍散,临事解体,不可复知,则无乃误社稷欤?
华佗不世出,天下未尝废医;
萧何不世出,天下未尝废治。
陛下必欲立非常之功,请待知人之佐。
若犹未也,则亦诏左右之臣安分守法而已。
圣策曰「生民以来,称至治者必曰唐虞成周之世,《诗》《书》所称,其迹可见。
以至后世贤明之君,忠智之臣,相与忧勤,以营一代之业,虽未尽善,然要其所成就,亦必有可言者。
其详著之」。
臣以为此不可胜言也。
其施设之方,各随其时而不可知。
其所可知者,必畏天,必从众,必法祖宗。
故其言曰:「戒之戒之。
惟显思。
命不易哉」。
又曰:「稽于众,舍己从人」。
又曰:「丕显哉,文王谟
丕承哉,武王烈」。
《诗》《书》所称,大略如此。
未尝言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也。
苻坚王猛,而樊世、仇腾、席宝不悦。
魏郑公太宗以仁义,而封伦不信。
凡今之人,欲陛下违众而自用者,必以此藉口。
而陛下所谓贤明忠智者,岂非意在于此等欤?
臣愿考二人之所行,而求之于今,王猛岂尝设官而牟利,魏郑公岂尝贷钱而取息欤?
且其不悦者,不过数人,固不害天下之且服也。
今天下有心者怨,有口者谤,古之君臣相与忧勤以营一代之业者,似不如此。
古语曰:「百人之聚,未有不公」。
而况天下乎!
今天下非之,而陛下不回,臣不知所税驾矣。
《诗》曰:「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区区之忠,惟陛下察之。
臣谨昧死上对(《苏文忠公全集》卷九。又见《皇朝文鉴》卷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八九,《经济类编》卷一○,《古文渊鉴》卷四九。)
集乙「三」作「二」。
问养生107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二、《文章正宗》续集卷二、《文编》卷三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七一、《古今图书集成》人事典卷一一二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焉。
曰和。
曰安。
何谓和?
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
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
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
使此二极者,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
何谓安?
曰:吾尝自牢山浮海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
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
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
故凡病我者,举非物也。
食中有蛆,见者莫不呕也。
其不知而食者,未尝呕也。
请察其所从生。
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
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
果生于物乎?
果生于我乎?
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吴子,古之静者也。
其观于物也,审矣。
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柳子玉107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猗欤子玉,南国之秀。
甚敏而文,声发自幼。
从横武库,炳蔚文囿。
独以诗鸣,天锡雄咮。
嘹然一吟,众作卑陋。
凡今卿相,伊昔朋旧。
平视青云,可到宁骤。
孰云坎轲,白发垂脰。
才高绝俗,性疏来诟。
谪居穷山,遂侣猩狖。
夜衾不絮,朝甑绝馏。
慨然怀归,投弃缨绶。
潜山之麓,往事神后。
道味自饴,世芬莫嗅。
凡世所欲,有避无就。
谓当乘除,并畀之寿。
云何不淑,命也谁咎。
顷在钱塘,惠然我觏。
相从半岁,日馀醇酎。
朝游南屏,莫宿灵鹫
雪窗饥坐,清阕间奏。
沙河夜归,霜月如昼
纶巾鹤氅,惊笑吴妇。
会合之难,如次组绣。
翻然失去,覆水何救。
维子耆老,名德俱茂。
嗟我后来,匪友惟媾。
子有令子,将大子后。
颀然二孙,则谓我舅。
念子永归,涕如悬霤。
歌此奠诗,一樽往侑。
程给事越州 北宋 · 徐大方
七言排律 押庚韵
昨夜除书下太清,一麾千里拥双旌。
漠符出守朱轓重,越邸怀章昼锦荣。
青琐窗深传夕拜,红莲幕下得时英。
稽山寻胜穷幽窈,采书极粹精。
贺老清虚陶内景,微之惠爱浃舆情。
舍人早促还朝计,旦暮追锋柄宰衡宋黄康弼《续会稽缀英集》卷三)
孙知县希鲁手简 其八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五、《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七、《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霜冷,伏惟动履清胜。
往来治下,匆匆累月,但日与田夫樵老相与低回,盎然不知身世之为果,则仁者不扰之政,何以上之?
数欲一见,面赞其然,竟尔未暇,可量倾属。
来问猥及,钦佩至意。
事固有不得而已者,无间巨细,亦知恤隐有加。
乃尔僭冒,无他,冀姑借威明以牵其来。
盖私力已竭矣,可愧可笑。
他贮异时请叩。
书牛李事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四、《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七、《姑溪题跋》卷二
长庆初钱徽典贡举,李宗闵以所亲托之,李德裕李绅元稹翰林,密启其事,宗闵坐贬,嫌隙自此遂结。
至太和中宗闵宰相,会德裕召为兵部侍郎宗闵牛僧孺并力挤之,并罢裴度政事,而僧孺尤力。
朋党至牢不可破,侵寻四十馀年,缙绅之祸不能解,乃有牛李之号。
武宗立,专任德裕,而为一时名相,唐祚几至中兴。
力去朋党,卒为白敏中令狐绹所中伤。
岂无心始可立事,而有心则讫不能济?
使德裕不以前日为念,而一心所事,唐祚固未艾也。
路西政和圩共修青山中元水府行宫疏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一、《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四
俗谛自欺,异同相党。
神工不宰,正直是师。
眷盛德之威明,实吾邦之依止。
每感必应,无隐不周。
将有事于污莱,复并受于侵冒。
庶格终始之吉,尝邀辅佑之仁。
果获奏成,敢忘昭报?
非醪羞不足以答丕贶,非象设不足以显至灵。
是用博谋食利之财,就启来临之馆。
一则便圩农之祠祷,一则表福善于无穷。
窃图锡禹之圭,兼證吠尧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