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英宗皇帝挽词二首 其一 北宋 · 陈襄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才武真贤主,忧勤出至诚。
五年膺大统,一旦享英名。
凤驾乘霞远,龙楼继日明。
永言配昭考,陵寝卜周京
英宗皇帝挽词二首 其二 北宋 · 陈襄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玉几言犹在,云天去莫攀。
久长期享国,咫尺忽违颜。
信默归元子,遗留暨百蛮。
孤臣方仗节,无计哭桥山。
明堂祀圣祖英宗五帝文 其一 圣祖景灵宫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
伏以至神高邈,大道冲虚,久发真祥,肇开圣绪。
顾惟菲德,嗣守成基。
惟时仲秋,备物多品,明禋世室,谒款灵祠。
寅念帝先,夙蒙道荫。
式祈纯祐,永福黎元。
明堂祀圣祖英宗五帝文 其二 英宗皇帝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
伏以神资英睿,道协高明,潜德宗藩,承晖帝日。
忧劳宵旰,罔敢康宁。
惟仁御邦,惟武偃革,嘉靖中国,以绥四夷。
顾惟眇躬,嗣守丕业,慄慄危惧,若临冰渊。
九月陨霜,明堂肇祀,孝思惨怛,嘉荐芬芳。
上帝是祗,五精咸秩。
欲报之德,克配于天,聿求多福,宜万斯年。
明堂祀圣祖英宗五帝文 其三 青帝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
伏以苍精起岁,木德司春,气兆东郊,仁昭左圣,施生广大,致化精微。
惟时敛收,品物多旨,繄神之力,在祀有经。
蒇仪青阳,祗事昭考,庸申报本,祈锡蕃禧。
明堂祀圣祖英宗五帝文 其四 赤帝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
伏以列位紫微,储精赤制,以德为火,居夏乘《离》。
临照四方,敷与万物,启我炎历,肇于休符。
季秋涓辰,宗祀昭考,百嘉登阜,多品丰盈。
煌煌列精,皇祖繇出,敢忘昭报,以永承休
明堂祀圣祖英宗五帝文 其五 黑帝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
伏以丕宅幽都,实司水德,归藏万汇,含养一元。
在卦为《坎》,于时主《复》,成兹岁纪,繄我帝功。
时惟秋旻,礼备孝飨,惇宗将礼,世室是稽。
帝临朔方,生物攸赖,秩兹元祀,来福来歆。
明堂祀圣祖英宗五帝文 其六 白帝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
伏以西颢司辰,白精布化,敷施义气,旋斡金行,肃杀敛藏。
主于成物。
季商之月,嘉实惟时,五室奉禋,九州荐味。
孝思罔极,神监来宜,昭报岁功,式陈时祀。
明堂祀圣祖英宗五帝文 其七 黄帝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二
伏以德配土中,数居天五,其司季夏,其位黄宫,统和四时,含养九德,博厚光大,其益无方。
月季秋,有事太室,昭升文考,对越上灵。
帝临中坛,礼备多品,敢忘昭报,永锡嘉生。
文臣磨勘转官不当比类施行奏熙宁二年八月八日 北宋 · 吕公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一九(第三册第二六三二页)、《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四
伏见英宗文臣磨勘转官,例展一年。
少卿、监以上,更不磨勘迁转。
其武臣横行以上,旧例四年一转,使臣五年一转。
初出官,三年便转。
当时并不曾比类施行。
仁宗朝尝著令,正任防团以上,非有边功,不得转迁。
后来冲改,但及十年以来,曾历外任,即许迁转。
亦不曾与少卿、监以上比类施行。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一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盛德师,英姿肖祖宗。
太阳光遍照,沧海量兼容。
鸿业知能继,齐民望可封。
如何未五载,已上鼎湖龙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二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虹瑞流朱邸,童髦侍紫宸
简心天与子,授位帝知人。
学古功时敏,钩深道日新。
宜然三百载,民物仰威神。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三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谏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
恩深忘位贱,义重觉生轻。
不正诛锄法,仍蒙奖叹荣。
百身何足报,天造固难名。
西京应天禅院及会圣宫奉安仁宗英宗皇帝御容了毕德音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二、《司马公文集》卷五六
门下:朕祗绍前烈,宠绥庶邦,率时典常,罔敢坠逸。
越兹有雒之汭,自昔令王之都。
艺祖之所诞生,迹存遗老;
寝园之所安宅,神有馀威。
是用即西竺之仁祠,因北邙之胜地,仪刑二后,镇抚一方。
爰命宰司,肃将使指,鸿仪克举,熙事大成。
永惟畿甸之民,能无供亿之役,宜敷涣泽,用慰群心。
西京管内限德音到日,见禁罪人,除故杀、劫杀、斗杀、谋杀、十恶及伪造符印、放火、官典犯赃不赦外,杂犯死罪降从流,内情理切害,奏取指挥
其馀流罪降从徒,徒罪降从杖,杖罪已下并放。
见句当修奉天禅院、会圣宫影殿使臣官员已下,并工匠兵士,及迎奉执擎兵,并与等第支赐。
西京城郭内耆老,年八十已上者,勘会诣实人数,仰长吏等赐酒食,仍量支赐每人三斤、绢二匹,常加存抚,即不得于村县追集,致有劳扰。
于戏!
称秩旧章,克广奉先之孝;
蠲除有罪,式昭惠下之仁。
咨尔群伦,咸体予意。
主者施行。
谢宣谕表元丰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四、《司马公文集》卷四六、《司马温公年谱》卷七
太皇太后宣谕:「邦家不幸,大行升遐,嗣君冲幼,同摄国政。
历事累朝,忠亮显著,毋惜奏章,赞予不逮」。
入内供奉官梁惟简。
臣光言:今月二十二日入内供奉官梁惟简传太皇太后陛下宣谕,以臣历事累朝,令毋惜奏章者。
臣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文学政事一无所长,蒙仁宗皇帝擢寘侍臣,英宗皇帝引为学士
大行皇帝初登宸极,召入翰林,继处宪台
又承人乏,俾贰枢府
累圣大恩,无以为报,惟竭惷愚,时进狂瞽,祇知推诚,不识忌讳。
矜容,未尝谴黜。
属者大行皇帝染疾弥留,深惟万几之重,请陛下权同处分。
上天降祸,奄及大故。
陛下建立圣嗣,绥宁中外,民物咸若,神祇协从。
此皆陛下之渊谋,群生之厚幸。
臣以追怀先帝盛德,奔赴阙庭,止欲一望梓宫,少展臣子之哀诚,即退归洛邑,复就冗官
不意陛下过有听采,特降中使,曲加奖饰,待以耆旧,许之尽言。
臣闻《商书》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后克圣,臣不命其承」。
陛下实有圣德,知所先务,听政之初,首开言路。
臣本何人,齿发衰朽,精力昏耗,有何才识,克堪兹任?
但冀天下之士,由此识陛下之心,嘉言响应,正论辐凑。
民间疾苦,何患不闻?
国家纪纲,何患不治?
斯乃宗庙社稷之灵,四海群生之福,岂伊微臣,独为庆幸!
谨奉表称谢以闻。
臣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进资治通鉴表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五、《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一七、《资治通鉴》卷末、《皇朝文鉴》卷六五、清抄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古文集成》卷二三、《文章类选》卷二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二、《古俪府》卷九、《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四续古文奇赏》卷九、《资治通鉴叙录》卷上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
自幼至老,嗜之不厌。
每患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私家力薄,无由可成。
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爰诏下臣,俾之编集
臣夙昔所愿,一朝散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
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书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承受
眷遇之荣,近臣莫及。
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
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
每开经筵,常令进读。
臣虽顽愚,两朝知待如此甚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
茍智力所及,岂敢有遗?
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
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
臣既无佗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毫釐。
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
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
合三百五十四卷。
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
其间牴牾,不敢自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中谢。)
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
顾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涓尘,少裨海岳。
臣今筋骸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
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閒之燕,时赐省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
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建储第二劄子九月二十二日上殿劄子二道,寻有诏以濮王宗实宗正寺。)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九、《司马公文集》卷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续资治通鉴》卷六○
臣近于前月二十六日上殿敷奏,乞检会臣在并州所奏三状,早定继嗣事。
陛下圣意昭然,即垂听纳,凡所宣谕,皆非愚臣所能及。
此乃天地神祇保佑皇家,实万世无疆之休也。
臣谓陛下朝夕当发德音,宣告大臣,施行其事。
今将近一月,未有所闻。
岂陛下以兹事体大,慎选宗室,未得其人;
将左右之人,有所间沮,荧惑圣听?
臣皆不得而知也。
臣闻为人后者,为之子也。
著于礼律,皆有明文。
汉孝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五,以未有皇嗣,立弟子定陶王欣太子
今陛下即位之年及春秋皆已过之,岂可不为宗庙社稷深思远虑哉!
况今亦未使之正东宫之名,但愿陛下自择宗室仁孝聪明者,养以为子,官爵居处,稍异于众。
使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意有所属,以系远近之心。
俟他日皇子生,复使之退归蕃邸,有何所伤?
此诚天下安危之本,愿陛下决意而远行之。
取进止。
乞召皇侄就职上殿劄子嘉祐七年七月二十七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二、《司马公文集》卷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六
臣伏见陛下以皇侄宗实宗正寺宗实辞让多日,不肯就职,陛下两次遣使者召令受敕,中外之人无不欣悦,以为非陛下睿智聪明,深谋远虑,断自圣志,确然不惑,何以及此?
夫王者,以大庇生民为仁,安固基业为孝。
仁孝之道,莫大于此。
今陛下一举而两有之,天下闻之,安得不喜?
又爵禄者,人之所贪,往往校量丝毫,干求争讼,不顾廉耻。
宗实特受陛下简拔,恩宠殊异,而以荣为惧,辞让恳切,首尾十月,尚未受诏。
其智识操行,必贤于人,益足彰陛下知人之明。
此天下所以尤喜也。
然陛下于宗实,属则父也,尊则君也。
在礼,「父召无诺,唯而起」,「君命召,不俟驾」。
今陛下两遣使者召之,宗实虽不受恩命,亦当入见,面自陈述,岂可在家坚卧不起?
臣愚伏愿陛下更遣近上内臣往传圣意,责以礼法,彼宜不敢不来;
则陛下面加敦谕,使知圣心恳恻,发于至诚,彼宜不敢不受。
如此,则陛下仁孝之德,纯粹光大,本末如一,无以复加。
此皆陛下即今所行,而臣复区区进言者,诚欲陛下守之益坚,行之不倦故也。
取进止。
进修心治国之要劄子状元丰八年四月十九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司马公文集》卷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二、《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一四、《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九
右,臣伏闻本固则末茂,源浊则流浑。
仁宗皇帝擢臣知谏院,臣初上殿,即言人君之德三:曰仁,曰明,曰武;
致治之道三: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
英宗皇帝时,臣曾进《历年图》,其后序言人君之道一,其德有三,其志亦犹所以事仁宗也。
大行皇帝新即位,擢臣为御史中丞,臣初上殿言人君修心治国之要,其志亦犹所以事英宗也。
今上天降灾,大行皇帝奄弃天下。
皇帝陛下新承大统太皇太后同听万几,不知臣愚,猥蒙访落。
臣且愧且惧,无以塞责,谨复以人君修心治国之要为献,其志亦犹所以事大行皇帝也。
所以然者,臣历观古今之行事,竭尽平生之思虑,质诸圣贤之格言,治乱、安危、存亡之道,举在于是,不可移易,是以区区首为累朝言之。
不知臣者,以臣为进迂阔陈熟之语;
知臣者,以臣为识天下之本源也。
夫治乱、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
仁、明、武,所出于内者也;
用人、赏功、罚罪,所施于外者也。
出于内者,虽有厚有薄,有多有寡,禀之自天然,好学则知所宜从,力行则光美日新矣。
施于外者,施之当,则保其治,保其安,保其存;
不当,则至于乱,至于危,至于亡,行之由己者也。
所以能当,在于至明;
所以能明,在于至公。
是以明君善用人者,博访远举,拔其殊尤
德行高人谓之贤,智勇出众谓之能。
贤不必能,能不必贤,各随所长,授以位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其人茍贤能,虽雠必用;
其人茍庸愚,虽亲必弃。
赏必有所劝,罚必有所惩,赏不以喜,罚不以怒,赏不厚于所爱,罚不重于所憎,必与一国之人同其好恶。
是故古者爵人于朝,与士共之;
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如此安有不当者乎?
臣故曰「所以能当,在于至明;
所以能明,在于至公」也。
齐桓公射钩,而使管仲相。
汉高祖知人善任,使茍为不才,虽兄喜亦弃之;
茍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
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
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而赐钱十万。
郎,贱官也,犹惜之,况其贵者乎?
永平之治,至今称之。
宋高祖萧太后甚孝,太后欲以子道怜为扬州刺史高祖以其贪愚不许,故功业之高,冠于南朝
唐太宗建成元吉,而用其官属魏郑公王圭等,与房、杜无异,卒得其效。
宣宗郑太后甚谨,问舅郑光以政事,不能对,罢其方镇,故时人称美,谓之「小太宗」。
此用人之公明者也。
韩昭侯惜弊裤,不以赐左右之无功者,汉高祖深怨雍齿,而不忘其功。
魏太祖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唐宣宗重惜服章,故当时为绯紫者以为荣。
此赏功之公明者也。
僮牛杀孟丙、仲壬,立叔孙昭子昭子数其罪而杀之,孔子善其不劳。
丁公汉高祖于阨,高祖以为不忠而斩之。
武帝妹隆惠公主且死,属其子昭平君,昭平君杀人,武帝流涕而诛之。
唐明皇弄臣黄㼐,掀捕盗官坠马,明皇杖杀之。
宣宗谓乐工:「汝惜罗程艺,我惜高祖太宗法」。
此罚罪之公明者也。
臣略举此数者以为明验,其馀在陛下博览载籍以考之,知臣所言不为谬妄。
臣以一夫之愚,不能周知天下之务。
三月三十日曾上奏,乞诏书开言路,伏望圣慈早赐施行。
今并治平四年五月三日上殿劄子具录进呈,乞陛下留神幸察。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年月日,具位臣司马光状奏。
辞特转官第一劄子元丰八年十二月十二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司马公文集》卷四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二
臣伏睹中书录黄,奉圣旨,神宗祔庙毕,执政官依故事转迁,以臣为正议大夫者。
臣窃惟英宗皇帝亲政之初,以宰臣韩琦等于嘉祐之末有定策大功,保祐圣躬济于艰难,故各特迁一官。
今陛下以神宗皇帝大渐之际,宰臣蔡确等启迪圣心,建立储贰传授大宝,各特迁一官,固亦其宜。
臣当是时方闲居西京,凭几末命,非所预闻,岂得与等同受褒赏?
且国家名位本以酬功报德,不可但以祔庙礼毕检举故事,虚有授受。
况臣于登极之初,已蒙覃恩改官,今曾未踰年,安敢再叨殊渥?
纵臣贪冒,不知愧耻,天下之人其谓臣何?
所有授正议大夫告身,臣不敢祗受,伏望圣慈特赐寝罢。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