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英宗皇帝登极表 其一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八、《苏魏公文集》卷四五
臣某言:伏睹诏书,恭承皇帝陛下以四月一日遵奉遗制,光临宸极者。
上天宝命,集我皇家;
本朝庆灵,钟于嗣圣。
当重明之继照,慰万宇之宅心。
凡在含生,莫不同庆
臣某(中贺。)伏惟皇帝陛下绍四圣之丕绪,对千龄之盛期。
爰自震闱,入奉正统,丕承之始,洪化维新。
天地神祇,永依于有道;
华夷动植,咸戴于深仁。
百灵以和,四海大定。
臣叨职近序,知先朝,恭闻德音,欣逢盛际。
一麾在外,顾官守之方拘;
万玉盈庭,赴班联之莫遂。
企恋朝阙,气驰精诚。
臣无任。
英宗皇帝登极表 其二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八、《苏魏公文集》卷四五
臣某言:伏奉诏书,皇帝陛下以四月一日遵奉先猷,绍登宝位。
凡在臣庶,永有依归。
靡限华夷,举同欣蹈。
臣某(中贺。)伏以上天眷命,我祖宗所以肇基图;
本朝庆灵,惟圣哲所以膺统业。
属明两继承之日,副群生欣戴之心,大号惟新,百灵同庆
伏惟皇帝陛下天挺明德神赞渊谟,恭孝夙展于君亲,英睿早闻于遐迩。
爰自震邸,入奉乾纲,践阼之初,天人之符。
斯协德音,所被雷雨之施;
惟均万邦,咸怀九鼎增重。
有以见列圣流光之厚,先皇知子之明。
善继善述之谟,实超于古昔;
丕显丕承之烈,伫载于典坟。
臣预职书林,忝麾甸服。
仰遘重光之运,亲承涣汗之恩。
乐与吏民,共庆风云之会;
限拘印绶,无阶朝阙之趋。
臣无任。
进贺英宗皇帝登极绢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八、《苏魏公文集》卷四五
臣某言:伏以千龄接统,属圣嗣之膺期;
万国驰心,奉珍财而入贽。
臣叨联朝序,获假州符,敢陈实篚之仪,冀效倾葵之志。
前件绢出于机杼,赋自廛庐。
盖任土之所宜,愧充庭之不腆。
轻尘宰旅,有渎典彝。
谨遣男习应乡贡进士举嘉管押,诣阙庭上进。
干渎宸严,臣无任。
宣仁圣烈皇后祔庙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八、《苏魏公文集》卷四五
臣某言:得本州进奏官报,伏承宣仁圣烈皇后二月十七日升祔英宗皇帝室者。
复土厚陵,宁神宣庙仙游益远,圣孝无穷。
臣某诚悲诚咽,顿首顿首。
伏以宣仁圣烈皇后母仪三朝,君临九载。
佐万机于房闼,治协丕平;
祔六世于宗祊,礼尊配侑。
恭惟皇帝陛下聿怀祖德,永慕慈仪。
丧过乎哀,日月倏踰于祥禫;
祭致其敬,岁时克奉于享尝。
臣籍缀殿涂,躬縻州组。
举朝晡之临,阻预朝班;
望云日之遥,但驰魂干。
臣无任。
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一、《苏魏公文集》卷五一
叙曰:在昔官以世称,而其事著见于后者,独史氏之载籍存焉。
司马迁论著先人所次旧闻,班固奉诏续父所撰前记,皆因其绪业,卒成大典。
后之言官守者称之,谈世家者善焉。
国朝史官无常员,惟时撰录所寄,尤艰其选。
而宋氏二公载世,典领其职。
起建隆讫天禧,述祖宗创制致治之美,洎真宗一朝《实录》,时则尚书令燕国宣献公预焉。
乾兴至治平,叙二帝成功盛德之事,洎仁宗一朝《实录》,时则贰卿龙图常山公继焉。
五朝正史,二圣编年,出于一门父子手笔,可谓家世之盛矣。
《传》曰「信哉其能成名也」,其常山公之谓乎!
公讳敏求字次道宣献公讳绶之长子也。
世为赵州平棘人
曾祖龟符,本州别驾
祖皋,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
并以宣献公任政府,追赠太师中书令
而集贤公又兼尚书令,胙谯国公
三世业履勋猷,见端明殿学士邯郸李公碑志详焉。
公生十年而承家学,摛辞据古,早有过人者。
自经、传所载,师儒所传,靡不旁通而浃洽,而于唐世及本朝尤为练达。
礼乐之因革,官阀之迁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百家之略录,悉能推本其源流,而言其归趣。
雅为丞相宋元宪公所知,从辟洛阳,每访以故实。
太师欧阳文忠公领礼仪、唐史,以公尝僚,手书咨事,自谓浅陋,繄鸿博之助。
至于庙堂典故,学者疑义,莫不从而质之而后决。
初,仁宗留意艺文,参用名实,寘公文馆
英宗综核群臣,阅台省之久不者,擢公修记史,掌名命。
今上宪章百王,礼文有所损益,其论撰之选,公未尝不在其中。
晚岁,付以史事,未逾月纪草成,与其长属奏御。
上特开资政殿,服靴袍,读之终篇,改容而谕之曰:「两朝丰功盛德,赖卿等考求而发明之」。
它日移疾告,上方临集英策进士,顾公不在列,问左右:「宋某安否」?
即遣中使抚问。
间数日,又命挟医诊视,仍召其子官于外者归省。
及以讣闻,上悯然伤恻,制赠尚书礼部侍郎,敕府县应接其葬事,皆特恩,非常比也。
公以文雅,被眷累朝,才升器使,终始隆渥,诸儒鲜偕最。
历官天圣三年乾元节,以父任秘书省正字
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
庆历三年,以光禄寺丞馆阁校勘
坐赴同舍苏舜钦奏邸饮会,出佥书集庆军节度判官
以祖母郑国太夫人高年,请解职留侍京师
未几王文安公刊修《唐书》,表公习唐旧事,为编修官校勘
郑国弃养,服嫡孙重去位,仍许修书于家。
稍迁集贤校理,历通判西京、知太平州
入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
坠马伤足,出知亳州
召还,充仁宗实录院检讨官
步蹇不任朝谒,特旨蠲之。
由京寺七转至尚书工部郎中:两以庆恩覃霈,一以《唐书》褒赏,四以考课进秩。
治平元年同修起居注
明年知制诰同修撰《实录》。
今上登极,兵部
于时英宗大行梓宫在殡,上封者请听宗室嫁娶,太常议不可。
既踰年,又有言者。
曰:「义服变而练,可以嫁娶矣」。
坐前后不类,夺一官,以知制诰绛州
未几复官,召还修撰如故。
《实录》成,拜右谏议大夫
熙宁三年四月,今枢密副使吕公以言事罢御史中丞,知颍州
公以草制,执政指所言,易其词以进。
未旬日,今御史中丞李公自秀州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公言:「旧制,博士以上再历通判,须奏举方得入台。
去年骤用京官,议者以为非。
今又以幕职超拜,恐弗循官制之旧」。
即上还其制目。
因自陈目疾,蕲解书命。
章再上,以本官奉朝请
岁中,兼史馆修撰
明年,加集贤院学士
八年,特拜龙图阁直学士
十年,修国史
其别使,自校勘右史,两知太常礼院,判登闻鼓院官告院尚书礼部,开封府发解官、锡庆院考试官契丹国信使
洎升从官,历纠察在京刑狱判秘阁秘书省尚书都省刑部工部吏部流内铨、礼部贡院知通银台司兼门下封驳、管勾三班院编修宗正寺修玉牒官提举醴泉观,再判太常寺礼仪院事。
知审官东院提举官告院、定夺郊赦命官、使臣罪犯、编排录用勋臣子孙。
一为制策考试官,四为殿后考覆官。
其专领则永厚山陵。
熙宁七年,南郊皆为礼仪使、馆伴契丹使河北,祭塞河口。
编修閤门仪制》、《蕃国朝贡条例》,详定《元正朝贺仪注》。
而省寺所涖,多宣献旧服,公嗣修其政,有光前烈。
又掌均公、建公笺记,摄鸿胪卿,护燕国公主、兖王、卫王葬事,以疾不果行。
其论议,则为礼官时,少师石中立薨四十日,而子从简又卒,无他子承重,嫡孙祖仁不知所以服。
曰:「按司马操徐邈摄祭议,是服宜三年。
郑康成注《仪礼》:『期出而虞,丧以三年』。
是服可再制,祖仁当解官,因其葬制斩衰」。
时三礼官执据不一,判寺宋景文公独是公议。
陇西郡王李用和薨,辍朝日通在太庙孟享,不坐内。
公援石保吉故事,请补其日。
徐国公主以驸马都尉王师约兄为侄奏官,公执非是,诏即正其名。
太常前上祧庙迭迁禧祖事已施行,既而再三参定。
公言已有前议,不敢预闻,遂免连书。
熙宁初,转对上三事,其一曰:「外官数易,吏民疲于送迎。
愿久其职,则考积有实而恪位匪懈矣」。
其二曰:「河、陕举人以文词登科者鲜,望因科诏令三路与诸郡,列荐其行。
特恩赐第,则朴茂之士遝进矣」。
其三曰:「顷年遣使,宽恤民力,减放役人,而事务仍旧。
宜酌其闲剧,省事增人,庶几民蒙实惠」。
其为修撰,言馆阁四部书猥多舛驳,请以《汉·艺文志》目购寻众本,委直官重复校正
然后取历代至唐录所载,第为数等,则其善者校留之,馀置不用,则秘书得以完善也。
其论贡举,诸州郡置学官,专职教导。
三岁科举取士,三分以二分待糊口校试,如旧式;
一分依元年赦敕州郡谕荐,监司审覈而后奏名。
太学则主判保荐,并赴御试,中格者附榜。
如此取之数路,则群材不遗矣。
秘书省论郊庙祝词语义有非当,请命学士改定。
使河口还,奏河北旱灾,望蠲其夏租。
罢绛守,言本郡岁伐山稍八十馀万,其役特重,请三分一于晋、泽二州,以纾绛人。
其后官不数易,太学三舍取士,州郡置学官,三路取百人,繄公开陈其端也。
熙宁四年,议入閤两制
太常以谓此唐日坐朝之仪,不足为盛礼,宜削去之。
公请如唐坐宣政故事,约閤门旧图量设仪卫,以朝朔望。
诏可其奏。
今月朔朝文德,由此始也。
旧制台阁官被命别使即中谢,后或废格。
公使永厚陵洎修国史,皆奏复之。
观所举可以知其造次,必于义而不失职守也。
撰著则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
属词谨严似权仆射,论事简切似李司空,训辞兼常、杨之温雅,篇什得元、刘之清丽,盖有湛深之思。
初,宣献公辑《唐大诏令》,未次甲乙,公用十三类,离为一百三十卷。
唐自大中世,史记放绝,载祀不传。
公缀集所闻,续武、宣、懿、僖、昭、哀六朝《实录》,总一百四十八卷。
国朝都汴,沿旧方镇,府寺、邸第、闾里、坊巷,增易数矣,人罕识其故处者。
公依韦述《类例》撰《东京记》三卷。
雍、洛故京,汉、唐遗事,渐罹残毁,其迹熄矣。
公掇方志洎碑记所载,撰《长安》、《河南志》各二十卷。
奉诏编缉则有《閤门仪制》十三卷、《集例》三十卷、《例要》五卷、《蕃夷朝贡录》十卷。
记当官所闻见与其应用,则有《三川下官录》、《入蕃录》、《春明退朝录》各二卷,《韵类宗室名》五卷、《安南录》三卷、《元会故事》一卷。
摭唐人物、世系、遗事,则有《讳行后录》五卷。
纂唐文章之散逸、卷部不伦者,有《李翰林集》三十卷、《李北海集》十五卷、《颜鲁公集》十五卷、《刘宾客外集》十卷、《孟东野集》十卷、《李卫公别集》五卷、《百家诗选》二十卷。
复采晋、唐人诗歌见于石者,作《宝刻丛章》三十卷。
尝谓司马迁《史记》注解疏梧,学者罕通其义训,悉取《音义》、《索隐》、《正义》,王元感、陈伯宣《别注》,将仿颜师古西汉》为《集注》。
及被诏《百官表》,续本朝《会要》,删定《九域志》,皆未克就。
呜呼!
可谓博矣。
公雅以善书称,结字清劲,得其家法。
前奉诏题濮安懿王王夫人神主,书御制《韩忠献公碑》,及当时公卿士人所请题写,被金石刻者多矣。
尝对延和,上问宣献遗迹。
翌日,奏七轴以献。
自公之亡,未有继其书名者。
公姿宇浑厚,乐易自得,与之交久而益亲。
平居言笑侃侃,不为边幅表襮。
一遇事则毅然据正,若不可犯者,人亦莫窥其尺寸阔狭。
三为郡守,皆以修书召去,不得满岁。
其去也,民益思之。
喜甄奖人物,前后荐士数百,讫不为累。
郑国太夫人,故太子太师江陵杨文庄公徽之之女。
文庄无子,宣献逮公继主其祭事,岁时不绝。
尝欲勒碑神道,病革犹戒其子亟成之。
家书数万卷,多文庄宣献手泽与四朝赐札,藏秘惟谨,或缮写别本,以备出入。
退朝则与子侄翻酬订正,故其收藏最号精密
平生无他嗜好,惟沈酣简牍以为娱乐,虽甚寒暑,未尝释卷。
早与仲弟都官君敏修文章学问,互相开发,子侄辈悉能奉循世范
熙宁三年,昆弟三人同年登科,士大夫著为衣冠盛事。
公久在禁垣,时叹荣滞,而恬然裕处,未尝以世务婴虑。
病中手疏治命,止戒子孙勤约清白,以绍世风。
幼子未官,而推遗泽以及从孙兹,又可以见其所存云耳。
母夫人常山郡太夫人毕氏,故相文简公之孙。
公又娶其侄光禄少卿从善之女,号京兆郡君
室则姑子,家则妇姑。
慈和静专,济美图训,前四年逝。
公以世教浸薄,礼服简废,特制杖期,以称哀情,言礼法者善之。
子男九人:庆鲁,殿中丞
匪躬,著作佐郎
二早夭;
尚贤将作监主簿
正功,大理评事
表微、揆方,将作监主簿
处仁,始名。
女子二人,适赞善大夫王佑秘书丞吕希纯,并先亡。
孙八人:焞,将作监主簿
燔、煜、爚、㷟、煇、灼皆未官。
孙女七人,长适太常寺太祝,次适白马县祖德,五幼未有行。
年六十一,以元丰二年四月甲辰终于春明坊之适寝。
其年七月癸酉管城县马亭乡东城原宣献公之右次。
既葬矣,诸孤泣血,奉遗事抵仆曰:「先人平生相知之在朝者,无若翰林范公洎公之久且深。
其葬也,范公铭其圹矣。
今埏隧所表,宜得公文,以载于石,二者盖先志也」。
仆惟三纪交游,趣舍不异,仕宦出处亦略相等。
懿文美行,尤详其始末。
衔悲纪实,故质而不文。
铭曰:
皇世隆儒,以致治。
士陶其化,超然特起。
荆山瑾瑜,乔林杞梓。
或生远乡,或出门势。
遭时并出,蔚为邦器。
庙堂彬彬,台阁济济。
如古哲王,思皇多士。
代有名家,克济其美。
彼美常山,族茂枝繁。
风流儒雅,奕叶蝉联。
鸿都秘馆,由祖逮孙。
言论史经,父子演翻。
宣献公,辅翊仁宗
议论闳远,词藻深雄。
一时标准,万世中庸。
经邦贰政,爵偕隆。
公践世职,徊翔门掖。
朝廷典章,礼乐沿革。
祖述源流,贯穿今昔。
闻其话言,士有矜式。
宣献,公实嗣之;
宣献之博,公又继之。
宠禄方至,谋谟未施。
徒流故事,载在攸司。
公登史观,天子所选。
考纪初文,赐对清宴。
袍服改容,览书称善。
圣言褒贲,委成大典。
公疾不朝,集英遣使。
挟医诊治,召还其子。
公之云亡,上嗟良史。
赠官诏葬,不以常比。
马亭之东,父祖有墓。
丰碑重屋,隐然崇阜。
公穴其旁,不百举步。
双螭相望,揭于衢路。
公之遗风,士所向慕。
公之令子,克承厥绪。
君子之泽,何有世数。
于乎无穷,兹丘以
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二、《苏魏公文集》卷五二、《西湖志》卷二六
国朝登用辅臣,尽循唐旧。
乾德二年太宗皇帝始置参知政事,以贰宰职。
六圣继承,遵守不改。
乾德讫熙宁百馀年间,得人之盛见于国策者七十有六人
或以文学进,或以武功显,或自右枢而叙升,或由夙望而入用,或以台阁久勤而次迁,或以藩州治效而超拜。
卿材国器,相望于庙堂。
从而正宰衡、执邦柄者,常什七八焉。
若乃耆德宿名,体备数器,政事为良吏表,儒学为群彦先,出入藩朝,既劳且旧,有如故太子少保致仕、赠太子少师魏郡元章简公者,几希矣。
公讳字厚之
杭州钱塘人
其先本危氏。
崔琳姓苑》:「危,姬姓也」。
后封于新,世久寖微。
奏汉以来,虽有仕者,未甚显大。
其一支著临川郡南城县,世力农,以财雄乡里。
唐季江淮寇盗充斥,公之曾祖讳仔倡,与其兄全讽鸠合乡人,即所居立壁垒,远近依以为援。
中和五年,破黄巢之党彦章于鲁牙潭,天子以全讽为抚州刺史,仔倡信州刺史
吴王杨渥克定江西抚州,徙江都
信州钱塘,遂易元氏。
生公祖,讳德昭
武肃王称制,用以为相,官至右仆射侍中、晋国公
晋公九子,其八荫补王官。
幼子讳守文,入朝中咸平进士第,官终大理寺丞、知白州,公之考也。
公幼孤,流寓江湖,卓然自立,向学不怠。
九岁谒荆州太守孙公冕,面试三题,以神童荐于朝,贫不克行。
十八,拔开封进士,荐廷试优等,以声病降同学究。
出仕迫于亲养,不遑择禄。
楚州淮阴县主簿
岁恶,蟹蝗害稼。
民户诉灾,转运使按状,以为无损。
公亲履田亩,覈实蠲租,上不能夺。
是岁,楚之四邑,独淮阴民免转徙之患。
乡贡再上,擢乙科,授江陵府观察推官
明道旱灾,江淮荐饥,官发廪米为糜淖,以哺流民。
公职其事,躬自给视,饥病者数万皆得以济。
大尹李康靖公、安抚范文正公上其事,召见,改秘书省著作佐郎
连知吉州永新通州静海二县,或以治剧选,或以干裕荐,并书课闻于朝。
江西转运判官,职罢,愿试繁郡。
天台水溢,城郭漂溺千馀家,被命至台州
至则出公库钱,即民故居作庐舍,令自占,期三岁偿所逋。
又甓其城,闸其门,以捍江涛之患。
自是,水不败城郭。
代还,权三司度支判官
甘陵兵旱之后,道殣相望,庾无见储,责在度支
为之校耗,登调盈虚,转它州赢给助其乏。
踰年,出为江西转运使,奏除一道民籍丁口钱,贫老者蒙利尤多。
皇祐三年,广源侬蛮寇二广,守漕皆坐失律免官。
朝廷旰食,为择使者,就加公直集贤院,充广东转运使
始隃岭,径趋贼冲,躬相隘险,濒江建水砦数十,缮治诸州城,楼堞戎器,纤悉如法。
上闻,特迁一官。
两浙河北转运二司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
治平初,拜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应天府南京留守
河北都转运使,过都陛对,奏陈中外利病。
英宗皇帝面称之曰:「论事者无如待制忠,朕弗忘也」。
神宗即位,进尚书工部侍郎,以待制集贤院学士
是岁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
时南方岁凶盗炽,州郡多故,凡五岁中连徙越、荆、郓三州,皆兼一路使职
未至郓,召入翰林学士
公早以文学擅,而久更吏剧,负其夙志。
簿书填委,而未尝辍简编,舍翰墨。
晚遇知己之主,翱翔禁复,得以摅发其蕴。
故制书诏令,纯深温润,切于事理。
至于一篇一咏,往往出人意表,秉笔之士,以此多称美之。
加又抒思精深,长于应猝。
初,景灵宫诸殿落成,须上梁文,诏以属公。
薄暮受命,黎明奏篇上,帝深赏激,都下竞传诵之。
明年知开封府,满一岁罢,兼侍读学士
未几,权三司使,坐属官遗火焚省舍,落所兼学士
无几何,复职,领群牧使
熙宁八年冬,拜参知政事
公自预政,每进对上前,敷奏详悉,曲尽诚款。
诸公论议或同异,公无所委随,惟正之助。
而谨畏慎密,虽对子弟,未尝及省中语也。
上雅称公文词高妙,近世少儗,足为朝廷光采。
虽在中书,犹欲以辞令诿之。
每蕃夷书诏,必令视草而后遣。
越三岁,告老于上曰:「臣年政七十矣,愿乞残骸归故里」。
前后表请面陈,至踰十数。
上敦谕再三,又遣中人持还其章
他日曰:「闻卿子耆宁,孝谨好学,今使之校书崇文,以留卿二期」。
公惶恐固辞,不获。
既而亲友曰:「上恩如是,非孤臣之福,自兹吾不知税驾之所矣」。
元丰二年春太学虞蕃诏狱,扳公尝以族人伯虎博士孙谔,风祭酒小学教谕,辞逮耆宁名,捕甚遽。
公骇不知所谓,入诉于上曰:「耆宁幼失所恃,未尝跬步去臣左右,父子更相为命二十馀年矣。
仓卒对狱,实虞非意,愿纳臣平生禄职以赎其命,使即讯于家。
事之是非轻重,一切听报」。
上恻然许之。
御史犹胁迫伏辜,又诣府第,以簿急责公。
公不复视,遽取笔答具狱曰:「御史所讯,皆是」。
遂以本官出知亳州
初,狱成,或谓公曰:「伯虎补职且半年,耆宁未捕前数日方知以白公,是岂有祷也。
又未尝造请,安得私语事?
此一言可以自辨」。
曰:「吾大臣也,既以告上矣,今若自明,是前言不尽也。
岂有大臣对上言而二三者?
内省无愧,复何辩为」?
卒无一言及之。
至陛辞,上察无它,赐坐,慰劳曰:「亳若非便,易陈、许可乎」?
公谢曰:「既蒙保全不诛,又使择地,其敢自便。
若圣恩不遗,得支郡如颍足矣」。
即命改知颍州,曰:「一岁即召卿」。
仍使服金艾如学士,以宠异之。
明年,加资政殿学士、知青州
诏许入觐,遂留提举中太一宫。
公志欲休老,章又十馀上,告病者数四。
一日,上临讲迩英,特召公面谕曰:「卿志力未衰,尚可备左右,勉为朕留进读」。
对曰:「西夕馀景无几,不幸颠仆而去,或溘死不得归骨先陇,即目不瞑矣」。
上深喜其诚。
至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
既辞,上曰:「卿预政,中立不倚,比有间言者,朕自知之。
今既罢去无嫌,可营居京师,且便耆宁仕宦,朕当助卿费」。
曰:「臣有吴中敝庐,倘可售,即如诏旨」。
特命二子分领鸿庆、洞霄二宫,俾居家就养。
行次畿县,又遣中使赐白金千两,戒以早为还都之行。
其恩意终始隆厚如此。
既至吴,脱略世故,不问家之有无,优游宴乐,吟咏情性,超然若出风尘之外。
后三年,薨于家寝。
讣闻,辍垂拱朝一日,赠太子少师
初,上览遗奏,左右曰:「此表必元某自为者」。
即日驰内侍问诸孤,法赙外特赐百金,戒其家集平生所为文章来上,凡四十卷,藏于秘阁
公生大中祥符己酉,终元丰甲子
天圣丁卯登仕,以元丰辛酉纳禄,起州县,历中外华要而至丞弼
著作佐郎,十三迁至尚书工部侍郎
官制行,换正议大夫,五易封爵,至魏郡
凡九镇藩郡,而兼一路安抚、钤辖者四;
六经使任,而江西河北皆再至。
入朝典领台阁宫观,更践省府总十一职。
所至皆有治效,而闽、广、京兆善绩尤著,至今人犹称道之。
以二品致政,耆老富贵,康宁考终,寿七十六。
在仕五十八年,修絜寡过,保躬全名,善始令终,世鲜其比。
薨之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杭州钱塘县某乡某里,去祖茔几里所。
夫人太原王氏封某郡夫人
郡王氏封某郡夫人,并祔公茔。
二子:长即耆宁,今为某官;
次耆弼,某官。
兄弟孝谨承家,孰睦友爱,未尝相离。
出入动息,如公存焉。
二女:一适尚书司封郎中李平一,一早卒。
五孙:延祖、似之早卒,绍京、绍直、绍孝并假承奉郎
公生始孩稚,颖拔不类常儿。
乳保尝负之过佛室,见所谓观音像者,辄喜笑若素所熟。
又指黄卷中《普门品经》,欲持取去,家中止之,则啼号不已,闻者嗟异,以谓宿习之说不妄也。
性至孝,自幼服勤亲侧,不懈晨夕。
太夫人尝寝疾,寖亟,公忧悸不知所为,默祷于天,愿以己代亲所苦,恍然若神示其象,已而遂愈。
洎太夫人弃养,服丧毁瘠,葬祭不踰礼制。
昆弟六人及子孙未有官者,皆用公荫补入仕。
又市良田以赒族人之无禄者,自少长拊存周至,卒无一言。
其孝友敦睦行义如此。
公少历艰苦,周知物情,儒术吏资,盖得之天赋,非勉强所能。
及接物,极和易,与人言,洞然见底里
至临事,则严毅立断,下不能以毫毛欺绐。
江宁摄治府下二邑,戢狡吏,抚疲民,治誉蔼然。
钟山有民妻诉夫夜醉归,道为仇人折足,至家而死。
公默察妻泣,虽泣不悲,遽使归听命。
既去,阴遣吏蹑迹,见与一浮屠笑语,立捕系,一讯而得奸状。
实浮屠私其妻,期是夕会于家,既至,夫寝觉而遽,为所戕,卒寘于法。
横山王氏子恃富不法,尝贼杀不辜,里民目为「王豹子」,莫敢与校。
一日因事追下狱,公数其宿负,榜杀之,邻里亲戚莫不称快。
永新土豪龙聿者,尝诱同里少年周整饮博,以奸整千缗,准其上腴田以偿直。
初犹代耕输谷,岁久遂割占其田。
整母方知博事,讼于县,则母契存焉。
于州、于使者,至挝登闻鼓,皆不能直。
至,母又以告,公视契,一言以辨其伪。
聿具伏,归整田。
或问公,以何见其伪?
曰:「始视契,日月在母氏印上,是必得母他牍尾印以续伪契」。
问之,果然,一县惊叹,以为神明。
其典州使部,不为赫赫名,察见吏民隐慝,纤悉不差。
然意本在宽情,既得则纵舍,不穷其细故,未尝以文致人罪。
有《谳狱集》十三卷,总五十五事。
观其书,可以知公之所存,皆得于平易忠恕也。
公病世俗靡薄,朋友道丧,尝后己以从众。
故与人交久而益亲,人皆称公长者。
还吴,日与乡闾耆旧相过从,遨游江湖,处布衣野老间,无辨也。
内外扫之日,初无苦疾,无治命,㗳焉顺化,人以为吉履之报焉。
公之薨也,门人某官某状公之行以告于太常考功集议,谥曰章简
其葬也,今资政殿学士龙舒王公铭公之德,纳诸阴堂。
举是二者,可以传不朽矣。
而嗣子犹以为未也,曰:「状藏于官府,铭置于泉涂,见者盖寡。
有碑揭于神道,可以耸来世之观听也」。
予早与公周旋,尤详行实,假之以劖于石。
言念畴昔,音旨如昨,追而叙之,一二可记。
公之在翰林也,予方在朝廷,每训辞之下及应用手笔、碑表、诗歌多得览观,其体制深重,章句清裁,传在人口,皆出新意。
由是知公之文无所不长也。
又尝与公持论前言往行,讲寻源流,或推究天人善败之应,互叩其所属,往往更相推许。
由是知公之学无所不综也。
昔公使南海,当寇钞之馀,经画尤多。
时予邕州从父守英州禦寇,亦与有劳。
尝云:「方寇之去也,东广生聚无不被其毒者,非惟獠贼之遗孽,抑吏卒乘乱剽掠,甚于贼锋,无能摧却者。
洎公之来也,戢兵保民,咸有条画。
饥冻者得其衣食,流冗者复其居处,与夫驱除俘馘之劳,殆不侔也」。
由是知公之恤民弭患之功远矣。
公之得谢也,予方谪麾横海,相遇都下,留连眷眷,几不忍别。
遂媾姻好,至诚悃愊,不以先后改观。
此又知公笃于旧故,虽古人之所谓「久要不忘」者,何以过此,故予尝怀之未始忘也。
因孝嗣勤请,得以详其实告于后人,亦公之雅志也。
铭曰:
元出于危,其原自姬。
始有新邑,世久寖微。
南城之族,力富农资。
逮公曾门,遂显于时。
曾门弟昆,殄平孽部。
临川上饶,析唐符土。
上饶入越,从事伯府。
授氏承家,实生公祖。
宪宪公祖,遂相钱塘
克大厥宗,九子鶱翔。
大理逢辰,词科奋扬。
德厚位卑,再世其彰。
其彰谁,宫保是嗣。
特起江湖,拔出群萃。
孤童,不污下吏。
平津经术,再登上第。
试政州县,惠弱锄强。
上嘉治行,寘彼周行。
庸万世,勤劳四方。
有威有惠,一时之望。
入陟公台,神皇所简。
曰惟汝贤,恨用之晚。
公亦感慨,倾输诚款。
恳辞异数,惧将不免。
讼兴璧水,谮蚳泉。
刊章横逮,朝听惊諠。
上察非意,公终不言。
去位未久,期年复还。
公屡告老,章踰十上。
召对迩英,一一咨访。
诏宠其归,道涂赉饷。
官其二子,使归就养。
公既还吴,丘园是居。
朝昏湖峤,左右琴书。
耆老过从,肴尊宴娱。
安时处顺,冥然化俱。
公葬武陵,反祖旧服。
坟阙崔嵬,江山重复。
过者下车,敬瞻乔木。
诵歌遗德,清风肃穆。
皇城使李公神道碑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三、《苏魏公文集》卷五三
原武李氏,胄出陇西成纪
西汉前将军广始著其邑,涉魏、晋至隋、唐,代有显者。
在晋则昭武王皓,以英姿伟度据有梁、秦,是为唐室始祖。
王别子之后有魏尚书仆射冲,以文学端亮,振名一代。
其裔孙君威仕隋、唐至礼部侍郎,是尝集东晋至陈、隋八书为《南》、《北史》,未竟而子延寿卒其业者。
其后失官居,卒于荥阳县之野舍,子孙遂占籍焉。
其居原武者曰容,容生光,光生元超
并殖产不仕,为乡里所敬。
元超生赠左骁卫大将军讳兴
咸平二年冬契丹举众内侵,以东班殿侍从彰国军节度康保裔高阳关,护一旅之众与敌苦战,而援兵不至,军败死之。
朝廷赙恤甚厚,录其一子为西班殿侍,即公也。
公讳枢,字仲讷
始七岁受父官,以材敏精辩称于所部。
未二十年七迁为东头供奉官,历巡辖南雄韶州香药马递铺,监郑州贾盲山采石场。
仁宗初预修永定陵,勤最于侪等,自殿直泾、原仪、渭州镇戎军巡检
三门,往来催驱盐纲。
赵僖质公枢密副使,出知河中府,举监本府酒务,岁课溢九千万。
方是时,元昊以灵反,陕陲用兵。
右职之任事者以数百人。
公籍籍有声班行中,帅府争欲延致之。
初,从客省使鄜州张亢辟为本州兵马监押,特旨兼主管驻泊军马公事,召试弓马,策略中程,补閤门祗候
陕西路经略使夏文庄公奏改陕都监,再任移庆州淮安都监管干东西谷寨。
泾原经略使夏公安期奏复瓦亭寨,以援原州德顺镇戎两军,请以公为驻泊兵马都监,从之。
嘉祐初,用刑部尚书李庄公应诏举,提点广南东路刑狱。
广源蛮侬智高入寇,广帅仲简仓卒不知所图,即以事移公。
公寘其家曲江,独与子昌龄间道赴难,在重围五十六日,出奇制变,贼卒不能胜。
事平,自内殿崇班閤门祗候供备库副使,充广南西路钤辖
太子少保元公时转运使,三奏理公于广人有大功,一官赏薄,不足以称其效。
于是又迁西京左藏库副使,满秩超拜供备库使、知仪州
以治行优异擢知镇戎军,就移成都府利州路钤辖
代还,例当进秩,上书丐移以加赠父一官,诏可。
又用工部尚书、知广州襄公辟命,以文思使广东钤辖,就加康州刺史,恩数并视三路。
英宗登极,转左藏库使
归朝,迁皇城使管勾本司。
神宗覃恩,换贺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
累表告老,请致为政。
上察其精力犹强,职事无废,面谕令再任。
乃谓亲友曰:「予凭藉先人馀烈,遭遇四朝,繇冗从无尺寸功伐,次迁使持节,得备宿卫
年过七十,有蒲城之敝庐可以佚老,而天子仁恩弗忍遽弃,尚使充位,未遂素志。
虽然,异时若死牖下,从蒲津先人之墟墓,亦不失其愿也」。
熙宁四年,年七十九卒于官所。
诸孤护丧西归,以其年九月三日葬于河中府河东县陶邑乡仙观里骁卫将军坟之左次,遵治命也。
公为人外和裕而内劲挺,遇事无剧易,处之皆有条理。
议论平允,人不能以非义夺。
善与人交,其游皆一时俊杰。
尤尚气节,不为炎凉易操。
素善种世衡,及废免,劳问周恤厚于平时。
世衡谓人曰:「自吾之黜,不改故旧者李君一人而已」。
自岭外归,骤若失明,名医高手咸曰:「疾不可为也」。
时有蜀川道人李士宁者,言事颇异,一见公,曰:「是类有阴德者,疾自当愈」。
后强治之,果如士宁言。
夫人韩氏,某官之女,以某年某月卒,葬某所。
继夫人谭氏,遂州观察使、赠太尉廷美之孙,崇仪副使、赠左金吾卫大将军继伦之女,封某县君
子男六人:曰棻,今为中散大夫、知鄜州
昌龄三班差使
曰蕖,某官;
曰𦾵,某官;
二未名,与昌龄皆先亡。
女九人,一学浮屠,为比丘尼,早卒。
六已从人,婿曰某官张毅、某官赵寅、某官薛昌图、某官鲍朝宾、某官闻人通、某官高宣、某官刘济
孙三人:曰佐,某官;
曰伟、曰仅,并某官。
曾孙几人,曰垂,用公遗恩,今为某官。
先是,卫将军后六十三年嘉祐六年某月,公举其柩暨母夫人永安县太君朱氏葬河中,得故相王荆公文载于碑。
公之葬也,又得荆公之亚弟平父铭志其墓,可为尽礼而尽孝也。
而诸子犹曰未也,以为志藏于坎,人不得而见之。
日月既迈,则懿行伟绩久或不传,而吾亲所终官,在令当立碑。
若得铭揭于道,则其传不朽矣。
谓仆与中散君同年进士,不为无素,因以事迹见属。
仆昔者一拜公前,固已高其行义,又闻平父尝称卫将军死于国事,公以才谋显于边镇,中散君以词学取科第。
𦾵求解所居官服亲丧,盖亦一门之美事也。
因记其书斋为「忠孝文武」以表之,诚欲叙其始卒以示后来。
然有雄辞大笔著于前,虽欲文之,亦难为工矣。
姑捃摭前言,次而诗之,所以成孝子之志也。
铭曰:
李著陇西,鼻于广祖。
系远族分,别占原武
原武裔孙,曰卫将军
以死勤事,不屈契丹
公嗣厥武,隶籍西班
服劳六纪,遂显厥官。
爰初奋迹,间关小职。
见称巨公,谓当远蹠。
解池督盐,贾山伐石。
课溢平时,人亡苦役。
既徙陕陲,方起西师。
计台帅阃,辟书屡移。
泾有戍卒,叛逃外移。
数出侵掠,捕辄窜驰。
公以名购,得而杀之。
州人德公,久益见思。
鄜守患城,议徙山北。
命公帅师,版筑勿亟。
曾不踰时,崭崭坚壁。
路开府副帅治军。
戎事毛密,动必咨询。
用其远谋,遂集成勋。
狱囚杀卒,夜出为变。
公掩获焉,帅欲章荐。
坚辞不请,恐吏受谴。
漕台亡金,搜牢甚急。
公曰不远,当在近习
一往即时,群偷就絷。
淮安近敌,熟羌喜乱。
阴破其谋,边遂无患。
瓦亭当冲,废久复建。
招怀初附,悉如旧贯。
南使五领,刑清盗屏。
贺有大狱,株连侪等。
轺车即讯,重系半挺。
活死千馀,恕吏一眚。
侬变内侵,封康道梗。
进逼广城,帅军不整。
悉以诿公,使当凶犷。
躬先士奋,介马驰骋。
外断重围,中如沸鼎。
缒卒突门,得贼要领。
遂辟南闉,人安市井。
贼梯云飞,我箭火猛。
攻具尽摧,丑徒莫逞。
将寻海道,潜谋越境。
公曰归善,彼有健令。
使子昌龄,间道往请。
合谋出奇,荡焚棹艇。
鼠狐夜遁,海隅遂静。
有来自贼,纳之不疑。
稚弱弃道,拊如婴儿。
由是疲人,赴之如归。
事已论功,昌龄居最。
公曰吾子,此亦何赖?
军赏虽优,子独不逮。
公初进官,使者屡言。
功厚赏薄,岂足劝旃?
再命增秩,俄亦召还。
送者溢途,涕泣留连。
再领西州,仪及镇戎
二邦惠化,夷汉怀风。
昔守用间,谍桡其中。
今悉斥去,远近附从。
昔苦平粜,边储荐空。
今逢乐岁,囷仓积充。
总兵益利,政成恺悌。
人图其像,配昔贤帅。
广管飞章,辟公副贰。
天子嘉之,恩踰常比。
众谣交人,浮海且至。
居民骇惊,争出避地。
公曰变情,吾所尝试。
此必奸言,尔众毋避。
仓场夜火,独驰一骑。
亟往视之,火亦随翳。
于是广人,伏其强明。
知有预备,邑居用宁。
还朝奏功,恩留辇下。
典领禁城,匪躬夙夜
封章告老,上为慰藉。
七十九年,犹不得谢。
公方壮时,筑室于蒲。
期以年至,归佚吾庐。
志卒不就,人为欷歔!
考终视履,又何慊欤!
峨峨新丘,在河之浒。
大笔摛词,镵于沈础。
烝烝孝嗣,事靡不举。
谓铭既藏,人孰与睹?
维彼丰碑,揭于大逵。
载琢斯文,饰以龟螭。
庶几遗德,显扬于时。
用慰孝嗣,终天之思。
职方员外郎泰州蔡君墓志铭熙宁七年十一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七、《苏魏公文集》卷五七
钱塘蔡君子难,以庆历六年进士第
起家为应天府谷熟县,再调房州司法参军、监亳州酒税。
宿州蕲县令,改泰州观察推官,以铨课转大理寺丞、监建州都茶场
再迁殿中丞太常博士,监在京杂买务,知开封府襄邑县
召充编修枢密院例策,历尚书员外郎,以职方知泰州
服父丧去位。
既外除矣,以熙宁六年四月甲子寝疾终于家。
明年十一月丁酉,遂葬富阳县仙山乡瑞相原。
君年五十二,讳某,子难其字也。
少从安定先生胡翼之学经术,尤长于《春秋》。
同门生丹阳姚辟尝以三《传》异议数十事探索其有无,终日应答,亹亹不穷。
曰:「安定之学,尽于此矣」。
及从仕,则专意文法簿书之务,纤悉弥密。
辨论上官前,一无避惮,至于不可屈而后已。
初在谷熟,予适为南京从事,每见其邑文移精详、有理致,屡持以白府,府中滞讼疑狱数以委之。
于朋僚中特亲厚。
予尝察其所趣舍操守甚悉,且曰:「士之所以贵于学者,盖在适于时而有用也。
然古之人不患无时,而患无知己者,盖欲其道有所信,而不愧茍得耳」。
予以是知其有志于事业,而不为碌碌者也。
是时,故相杜祁公退居睢阳,君以文章谒之,一见嗟赏,待以异礼。
留守观文王安简公尝谓君曰:「祁公时所钦属,数道吾子之美,子其勉之」!
君既遇知己,益自慎重,由是当位者多称荐之。
酒官编修,凡七命皆从辟举,非由有司选拟也。
参知政事王公、北都留守文潞公、太师张丞相、故相梁侍中翰林沈文通枢直何公南皆所荐者,而襄邑实用予言领命。
梁公、张公又以秦庭尝僚,连荐儒馆之职,朝廷再籍其名矣。
密府爵赏威刑之出,动循故事。
国朝百年已行案草,所谓例者以万数,或一事数例,或徒具文而无定论,异时引用去取,往往先出吏手,故前后继择才能士付之编辑有年数矣。
君至则区别类例,日料十数事,质于诸公,著其可行者为令,其重复无用者一切删置,甫四年而就绪,凡得四百馀帙,其别有《开宝兵目》暨《驿马令》。
又被旨兼检阅英宗一朝枢府故事,送编修实录院
书成再奏,御诏赐金币,仍改五品服章以宠前劳,特升秩一等,留俾再任。
御史言省冗官者,编修其一也。
而君前此以便亲请外官,以得海陵矣。
因谓同寮曰:「此局必不应废」。
未几,二府置属官并兼编修条例如其言。
治平四年秋夏国主秉常遣使朝贡京师,官称不与常年类,既锡宴,则欲叙官就席。
君时为押伴,毅然责以「属国陪臣之礼,当偃蹇若是耶」?
其使𢥠息,遂坐。
上、丞相闻之,皆曰:「善」!
治郡政尚严整,事无剧易,一出于己。
每虑重囚,则燕居审讯,尽悃愊求其所以生之。
或谂曰:「彼罪当,欲生之其可得乎?
既不能生之,徒引日月何益也」?
君曰:「狱情至隐难见,一成不可复。
今使之辞穷,且知无枉,则死者与吾两无憾矣」。
民有坐教令驱人而过误致死者,情得覆谳于朝,刑寺疑非实。
然再移旁郡,又移别路,皆不能易初劾一辞,卒从末减。
议者乃知其下无冤民也。
于时农田使者督察郡县,求民疾苦而兴置之。
君预条其利害、可行不可行者,待其至,使之财择。
上不违新书期会,下无扰民趣办之弊,人便其政。
至举州邀宪台,愿再留君三年以终其赐。
监司第课为淮南诸郡最。
君既明于世务,而慷慨敢言。
编修时,枢府诸公尝询以兵要,辄随问启画,深见听纳。
故留在职最久。
当时台阁文雅之士,亦多与之游接而善听其论议,若毗陵钱君倚临川裴如晦陈留圣涂,并称其才适时用。
然方一施之州郡,其效已见;
使之年且久,则其风力必复有过人者耶?
父讳某,以君登朝洎郊霈恩,三迁太子中允赐绯衣鱼袋,其卒也,集贤校理刘君赣甫为之铭矣。
中允君在吴称善士,能殖生产、教子弟,至君而弃其家事,笃志于学问,家之馀资,常推以赈亲戚之不能婚葬者。
平居不妄出入,与过从者亦寡。
或问其故,答曰:「省事远怨,于己足矣」。
所为文章,论议尤多,自集为四十卷藏于家。
其配曰仁和县,同郡孙氏女也。
男子二:长曰彦辅,举进士
次曰彦弼,齿始稚矣。
女子二:一适永康县丘沆,一幼未从人。
去年春,予罢东阳守,过钱塘,见君之病,止谓予曰:「某起白屋,遭时得科第,仕宦几三十年,以朝郎典近州,不为不遇也。
今日之疾革矣!
念今相知,莫如公厚,如不朽之事,敢以为托」。
予色然。
顾其笑谈如平生,无他苦,但勉以自力而去。
后二月果有讣至,乃知其神宇数定,不怛生死。
岂力学信道之有素者欤!
后又得其孤洎婿之状,请铭以成逝者之志,义不得谢,因为之铭。
铭曰:
君生钱塘,气温质良。
佩服儒雅,周旋吏方。
君葬富阳仙山故乡。
神藏既固,泽施弥长。
名在士林,惠留海旁。
载辞遗后,刻此阴堂。
屯田郎中博州梁君墓志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八、《苏魏公文集》卷五八
熙宁四年正月某日甲子,故丞相、赠司空侍中梁公葬于郓州平阴县某乡之某原,以其第三子新博陵守、尚书屯田郎中亚之君祔于某方之某穴。
前此,君之仲兄发之以状属予曰:「大事有日矣!
先君之墓,翰林承旨王公为之铭矣。
吾弟属游有旧,不朽之图,敢以为诿」。
予惟早岁与君同僚南都,相好甚款。
尝谓君文雅修洁,资适逢世,使之得位,见于事业当有大过人者。
不幸早逝,遂湮郁弗著,此僚友之所共叹惋也。
然则纪述之义,所以发沈晦章懿实,其得无辞乎?
君讳彦回亚之其字也。
机性夙就,读书学文,勤刻不废早夜,及其发也,沛然不可禦,类非积力可致者。
昆弟皆少年得官京司,而志尚益远,期于自奋。
庆历五年秋举进士,同时预荐者三人,而君复在魁选。
明年春,遂与发之同年中第。
始,君之大父翰林世父史馆公策进士太宗、真宗之朝,俱为天下第一,丞相又擢第于仁宗世,卒以大用。
至君昆弟,联踵取世科,名声暴扬天下,于时论士大夫世俗之美而文誉之显者,以梁氏为盛焉。
君既仕宦,又以吏能称,平生历官者九阶,领事任者六政,而所莅必有声称,人皆谓之才有馀而志未充也。
初,以将作主簿京兆府万年县,未行,从丞相管勾秦凤经略使机宜文字,次以大理评事应故龙图阁学士孙公祖德亳州南京两府辟命,签书判官公事,次以殿中丞通判瀛州,次以太常博士河北转运使荐举通判雄州,又用榷场岁课盈羡,特迁屯田员外郎,次以都官怀州
英宗皇帝纂极,推恩改职方,遂正郎列,权判本曹,出知博州
未赴任,以治平三年五月九日卒于京师城西之私第,享年四十一。
君为治尚宽简,而傅之以文法,事至乃应,不肯预为条教。
以此虽处丛剧亦无苛滞,故所至吏谨于法,而民安其守。
监司交章称荐,以为可大任。
雄州旧苦公厨之弊,岁时使客旁午,而饮食之馈靡有虚日,常择牙校之厚赀者主之,虽殚家力不足以支浮冗。
君至,则为之镌治宿蠹,易军校代主者,委积有素,出纳有定,侵牟吏无所用事其间,前弊遂革。
又言于朝廷,应边郡有若此类请一切更之,北道于今称便,嘉祐末大赉天下。
三司调䌷绢,河北诸郡一用省估市易缗钱,以给诸军。
省估既高,不能即售,往往配抑编户,远近苦之。
君遽上其事,以为新天子即位,海县咸蒙利泽,岂根本之地而先有劳扰,幸明诏许平其直,使民易以转移。
其后得依所在实价蠲减者,自怀始也。
开封府雍丘县劫盗四人,狱具移糺察。
君被台檄审问,阅视案牍。
疑辞有傅致,未尽实,状留之累日,摘其罅漏以示吏,及就讯,果二人尝自言当案问末减法,府未即断。
会有曲赦,四人者皆贷殊死,繄君参审详慎之致也。
在狱令为雪活二人,而君终不自言。
或问所以,答曰:「初非不欲言,念一言之蒙赏甚轻,而有司坐深故之罚重矣。
夫以重罚易轻赏,岂我所为哉」?
人以长者许之。
君喜为文词,长于讽寓,然不尚华藻,取意畅而已。
尝献《祫享太庙》、《治平初郊》二赋,并蒙优诏奖答,儒者荣之。
河朔连岁有大水、地震之异,君推本六沴,以为咎在阴教失序、力役劳人、谗夫未去、正人未用、官司纵弛、法令茍简,因条为六事上之。
又奏《丹扆十箴》,其言主于规切。
见之者谓君端方亮直,有争臣风采,使之立于朝廷之上,必将推己道以及物;
不然,出奇纳忠,自下劘上,二者必有遇焉。
惜乎遘时方亨,赍志而殁。
古人以道之不行为有命者,岂是类也耶?
君娶荥阳宋氏,故司农少卿孝孙之女、吏部尚书白之曾孙,封仁和县君
生二男子:曰子谅子雅,皆为太常太祝
六女子:长适光禄寺丞吕延问,次适太庙斋郎王凝,四尚幼。
君孝友愿恪,加之以兢畏不怠,故能远于悔尤,始卒无玷,亦其家范如此。
子孙承教,皆端饬自持,可以保其世禄矣。
初,君之守怀也,丞相方镇河桥,封壤相距才百里而近,父子惠爱被于河滨,歌咏之声相闻,道路语仕宦者以为美谈云。
铭曰:
亚之嶷嶷,载世袭美
翰林之孙,丞相之子。
躬服名教,心潜坟史。
发藻休辰,差肩多士。
初佐藩僚,事立名昭。
累劳积课,陟明在朝。
进登郎列,出典州条。
忠言疏抗,善政民谣。
时亨运短,道未大显。
后有达者,宜章厥善。
茔在高原,铭在幽泉。
声光不泯,世世其传。
太中大夫陈公墓志铭元祐四年四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苏魏公文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中大夫陈公讳绎,字和叔
其先大名人
皇考讳见素,以尚书屯田员外郎判河南府
卒官,即葬缑氏县万安山,子孙因家洛阳,遂为洛阳
公年七岁能属文,机警有成人风,屯田公尤器异之。
景祐中,年十七,从开封府进士,至廷试,误用韵不收。
庆历初,再举为别试第一。
早与贤士大夫游,已名闻于时。
自此盖大显矣。
明年,擢乙科,调梁山军判官,改镇东军节度推官
贤良方正,试秘阁,几中选矣,以书等异同报罢。
再调西京留守推官
嘉祐三年,召试学士院
馆阁校勘,编定秘阁书籍,改著作佐郎秘书丞,进集贤校理,刊《前汉书》中误谬,以母丧去位,诏听即其家校雠。
终制还朝。
当是时,英宗即位二年矣。
犹恭己谦默,政事仰成辅相。
公以谓承平日久,庶事寝弊,乃人主大有为之时,因密献《五箴》,欲以感动上意。
其一曰主断,其大略言主道虽不以事诏,任贤故在勿贰,然威福之柄,当出独断,则权纲揽于上矣。
其二曰明微,言驭臣之要在知下之邪正,邪正分则奸人无所容,而贤者进矣。
其三曰广度,言养德兢畏则圣度未广,退托谦虚则事有所不治,故定国家之大计者,不必徇小节小谨也。
其四曰省变,言天之谴告当应之以实,人事修则天意得矣。
其五曰稽古,言观古所以治今,愿诏近侍博采故实,度可施于今日,仿而行之,亦南面简易之道也。
太常博士赐绯衣银鱼,同判尚书刑部
每阅天下奏案,有情法不相当,皆请谳之。
或谓刑司惟驳正非是,不当有所轻重。
公曰:「持法者欲得其平。
茍有未安,岂可循默故事耶」?
卒持前议,赖以末减者甚众。
一日奏事于上前,英宗面谕曰:「闻卿文学久矣,真可任也」。
遂除仁宗实录院检讨官
神宗嗣位,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书成,改度支
故事,当次迁左右史
公独求外补。
出知泾州,为治皆有条教,民怀其惠,至有绘其像而祠之者。
就徙陕西转运副使
时常平法初下,公以被边七州春旱,奏免散歛事。
虽不报,上亦称其无隐。
寻改使京东,过都入见,留为三司判官,详定令式,直舍人院修起居注,遂拜知制诰,赐三品服。
逾年为翰林学士
未几,以疾请郡,上遣中使劳问,赐以良药。
俄换侍读学士,知邓州兼本路安抚使
满一岁召还,知通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
神宗尝谓侍臣曰:「陈某论事不避权贵,此可嘉也」。
又诏掌皇子笺奏,权发遣开封府
前此都畿狱稍疑者,多从中覆,故常壅滞,得容利奸。
上知其才,特听阔略旧制,便宜处决。
由是府无淹系。
久之,还翰苑兼侍读,充群牧使
俄实领府事,每奏对尝累刻,所言多合上意。
人谓行且大用矣。
值劾司农吏盗用官钱,狱未竟,中书房检正张谔实领寺事,惧有失察举之罪,遂用白帖诘其滞留状。
公遣主吏持案牍示,明无违滞。
而言事者以为曲徇宰属,将纵出有罪,公亦不自明也。
罢职,出知滁州
自谓近臣谪守,当夙夜勤职,不得与它官比。
是岁淮甸艰食,不待报,出官廪以赈流殍,民用安集。
郊祀推恩,复知制诰
既而改秘书监集贤院学士,知庐州,徙蔡州,又徙潭州
未之官,拜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兼本路经略安抚使
抚辑蛮蜒,远人安之,海舶大至。
编户富实,遂缮城郭,浚沟池,不劳民而功办,上赐诏书奖谕。
官制行,改太中大夫龙图阁待制、知江宁府
逾年左迁中大夫、知建昌军
今上即位,复为太中,移密州
元祐三年正月己巳,终于州宅之正寝。
享年六十有八。
公为人矜严有礼,驭家人如官府。
其为政急豪党而宽善良,所在宿奸巨猾畏缩不敢犯。
与人交不茍合,一相契,驩欣无间。
其视异己者犹冰炭,然枉直必较,无容毫发,虽僚友皆敬惮之,然亦以此取悔。
广州时尝戒子弟市药物必按方剂铢两,示无过取,其廉畏如此。
而粤俗尚鬼,有病必祷于佛祠。
方雾潦薰蒸,瘴疠大作,公命以帑钱制浮屠像,置郡廨,日为之祈襘。
俄而幼女亦被疾,祷之有应,遂用私财仿为一像。
既罢郡,持去。
适与部使者有嫌隙,亟案奏其事,诏狱穷治,以为以私像易官像,剩利数百金,寘之深文。
神宗阅奏,案其情曰:「以事佛故被重辟,亦太甚也」。
遂薄其责。
闻者乃知其非以毫末之利自污也。
公屡迁谪,而未尝芥蒂于心胸,躬在远方,而斯须不忘朝廷。
初至高密,闻洮河守将获番酋鬼章生致阙下,州郡当奉贺表。
公因表又奏疏曰:「陛下即位之初,凡兴边事,无大小疏近之臣,一切废不用。
于今二年,四鄙无患。
比闻西帅献戎俘,图赏功级,诚恐由兹生事边境,渐不可长。
臣尝预修《仁宗实录》,见康定庆历间论西事者,争言攻讨之利,惟范仲淹独异不合,自好水川之败,方深惩艾。
愿以此戒边臣无贪小利,使边裔怀服恩信,天下幸甚」。
公性至慎密,尝对上自陈,不敢有毫发欺。
在内廷,造辟之言,子弟亦不得闻。
以此天子尤听信之。
方年少时,锐意功名,自谓遭时遇主,事无不可为者。
亦既遭遇矣,动辄龃龉,晚岁益甚。
徊翔州郡,犹谓尚可为也,而卒不得如其所欲,赍志以殁。
此士友所以为之太息也。
在郡遘疾,且革矣,犹不废事。
前一日顾谓其子曰:「白太傅诗云『迟回且住亦何妨』,岂足为达理?
世事何可穷耶?
吾于此了然矣」。
凌辰,整衣冠隐几而逝。
呜呼!
可谓能知终者也。
公文格清峻,无尘言累语,尤长于论事。
尝被诏修《宰相拜罢录》,撰《东西府记》,及其他所著十数万言,诸子编集为三十卷,藏于家。
自登朝,所领职事:知太常礼院,判登闻鼓院者再;
司农寺昭文馆尚书祠部、礼部,提举司天监进奏院知审官东院,主管三班院,馆伴使者一。
勋累上柱国,爵开国侯食邑千六百户。
曾祖讳莹,祖讳光睍,累赠特进,皆隐德不仕。
公之贵,赠其父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母乐氏襄国夫人
配谢氏,太子宾客涛之孙女、将作监主簿纶之子,封乐平郡君
男七人:彦辅承奉郎
彦威彦恭,并先亡;
彦成宣德郎
彦达,太庙斋郎
彦瑰,承务郎
彦武,未仕。
女四人:长适屯田员外郎姚甫,三尚幼。
孙男七人:靖端、靖宣,假承务郎
靖直、靖洵、靖柔、靖国、靖庄,未仕。
孙女一人,适溧阳主簿饶蒙。
诸孤将以元祐四年四月庚申葬公于先茔之次,前期彦成与季父太府纮叙公之履历事迹,属秘书正字张君续为之状抵予,求铭以志其圹。
予惟与公同游场屋,再擢科第,登儒馆、历近班、领台阁且五十馀年,虽中间契阔,而音耗不革。
抚事怀往,不觉涕洟之沾体。
因抒长言,以寄情抱。
铭曰:
刚柔勇怯本乎性,用舍行藏固有命。
愚达贤穷力匪竞,人能顺之受其正。
猗嗟和叔敏而通,始亨终否由其逢。
方当遇合言听从,一罹口语智盲聋。
心在朝廷迹州郡,江海虽遥言屡进。
再斥复还地益峻,远蹠未奋修途尽。
文章纵横经世才,命不我与徒卷怀。
英风伟绩空沈埋,刊石幽堂示方来。
朝请郎辛君墓志铭元祐四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一、《苏魏公文集》卷六一
嘉祐六年仁宗谓辅臣曰:「科举取人,拘以条式,敦朴有道之士或至弃遗,是岂朝廷求才之意耶」?
乃诏诸路州郡,访求遗逸,敦遣诣阙,试而官之。
时故相右仆射侍中、判许州贾文元公京西转运使提点刑狱,凡五章列上长社进士辛君痈化光,文艺节行,乡里推服,召试西掖
中选者十八人,化光在第四,特赐进士出身,试秘省校书郎,知河中府永乐县
当时议者咸谓圣主崇奖儒行,恩及草泽,实旷世未行之事。
翰林尚书宋景文公遗奏,以为取士不刊之法,其为天下称赞也如此。
化光尚书比部员外郎、赠光禄大夫讳有孚之子,驾部郎中检校太府少卿致仕、赠户部尚书若冲之孙,故参知政事太子太傅致仕、赠中书令仲甫之曾孙。
胄出陇西金城之世,自汾州西河县再徙颍川,为颍昌府长社县人
化光少以名家子向学勤刻,综贯书传。
与士大夫游,当时贤公名卿至许者,莫不推挹以为远器。
累举进士不偶,既壮矣,自谓命之奇只,不可强进,杜门养志几十年而从聘命。
治平元年英宗皇帝诸王宫大小学,选儒学之官为教授,使以经义守宗子
化光自永乐召为韩王冀王宫小学教授,尝以谓贵游子弟以诸生法约束之,则惴惮而难入,故为之别立课程,日诵若干字,间则大集讲解所诵书,习为文词。
庶几渐摩成性,若自然耳。
于是宗子以其规矩简而易行,莫不悦从。
未数年而学益进,能循礼法,不为非义,繄善诱之益也。
以岁劳迁大理寺丞,仍旧任凡六年。
求外补差,通判火山军
故相韩康节公化光乡友也,帅并门、镇武定,皆奏辟管勾安抚司机宜文字,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
官制行,换朝奉郎
府罢,还审官格,以常选王宫洎机宜。
虽积十年四任,而未尝实历宰,不得升秩,复当领邑。
会机宜罢,举取尝为此官者为首选。
化光欣然不恤,复领真定
又二年,仍未外任。
由是朝廷知其久滞,常调用为光禄寺丞、迁太常博士
逾年,选为王府记室参军,再转朝请郎
化光为人,外温和而内劲正。
与人共事,推诚相亲,议论有不合,但不言,虽不从,未尝变色。
后或议夺,而气益恐怍,自以为事胜而怨憎生,非孤拙所宜也。
故在王宫及国邸,二王多询其故事,特加礼敬,尽得内外之欢心。
其去也,从学者至涕泣流连不已。
给使皂隶辈亦遇之以礼,未尝怠忽。
其周施于事,皆此类也。
帅府虽边书丛委,皆悉力裁处,动中机会,帅长赖之以厌折多矣。
天性孝义,爱亲戚。
辛,大族也,昆弟皆先丧逝,而贫居食口益众,化光月给以俸钱,仅二十千,此外有婚丧,又辍财以周急。
内外属之居京者,遇四时节序,饮食之馈,未尝绝乏。
死之日家徒四壁,族人住俸失所者七八家。
平生无他嗜好,独嘉宾客,善谈谐,至于歌啸,终日不倦,罄家之有无以供馔具,故士大夫无不与之交好者。
平居康健,未尝有疾。
一旦暴得腹疡,渐不能兴,伏枕月馀而卒,时元祐四年七月一日也。
交亲闻讣,莫不嗟戚而痛善人之云亡也。
予与户部侍郎韩公持正给事中赵公无愧往抚其,恸哭相吊。
右丞相范公尧夫尤深恻恨不得临其丧,日遣亲宾往问,其襄事周恤尤厚。
嗣子公琬素承清白之训,家无一簪之赀,举丧难苦。
予之息喜,化光甥也,使往干助,得以尽礼,以其月二十八日阳翟,以某月某日葬于三封山某穴,从先某官穴之左。
夫人王氏,某官之女,贤淑善治家,前三年某月卒,先祔大墓。
自夫人之殁,化光自以室无主馈,忽忽不适。
盖平居奉亲戚,待宾客,所以周旋无间者,皆内助致然故也。
一子即公琬,以致仕恩补太庙斋郎
二女:长适临颍宿寿昌,亦其甥也;
次幼在室。
予与化光友且亲,道术相忘,无间然。
每杯酒意适,则歌呼纵放,坐忘形骸,稍隔阔则以为不足。
及病且亡,予为之惨惨者累数月不能已,盖念相知之难得也。
其葬也,公琬请文以志其圹,遂为之铭。
铭曰:
辛系陇西,金城著姓。
徙河、汾,数世不竞。
流光自远,是生中令
佐佑神功,入预大政。
归老颍川,厥居以定。
子孙蝉联,衣冠益盛。
化光特起,出驾封轺。
一命宰邑,躬掌民徭。
宗藩典教,边城赞条。
五参帅幕,逡巡不超。
常光禄,预议中朝。
上选耆老,典记王僚。
博识多闻,纳言敏行。
善与人交,久而益敬。
或出或处,安之若命。
胡不永年,遽至大病?
殁有遗恩,葬从先正。
既安故丘,复贻后庆。
中书唐尚书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三六
致祭于故参知政事、赠兵部尚书唐公之灵。
惟公禀江、汉之粹灵,挺荆、衡之材秀。
来仪上国,自致青云
仁宗朝,以峻节清规,擢践台阁,登侍禁严。
英宗朝,以重名远略,入司风宪,出临藩州。
今天子综覈功名,寤寐贤畯。
召公方面,委职计庭。
不及一时,参辅大政。
惟其弥纶之蕴,施设之宜。
资适逢时,而命屈于中寿;
才可经远,而道卷于半涂。
公之云亡,国之不幸。
兹所以常僚之列,周行之间,靡不茹痛于哲人,而赍咨于遗直也。
命龟协吉,輤车云西。
酹以清觞,怆乎永诀。
尚享。
中书唐参政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七○
致祭于故参知政事、赠兵部尚书唐公之灵。
惟公禀江、汉之粹灵,挺荆、衡之材秀,来仪上国,自致青云
仁宗朝,以峻节清规,擢践台阁,登侍禁严。
英宗朝,以重名远略,入长风宪,出临藩州。
今天子综覈功名,寤寐贤畯。
召公方面,委职计庭。
不及一时,参辅大政。
惟其弥纶之缊,施设之宜,资适逢时,而命屈于中寿。
才可经远,而道卷于半涂。
公之云亡,国之不幸。
兹所以尝僚之例,周行之间,靡不茹痛于哲人,而赍咨于遗直也。
命龟协吉,輤车云发。
酹以清觞,怆乎永诀。
永厚陵等处泥皮坠落修完奏告懿德皇后英宗皇帝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五、《苏魏公文集》卷二七
臣名言:伏以式瞻陵阙,近在都圻。
岁月屡迁,风雨攸斁。
礼有增饰,工用圬墁。
兴事之辰,不敢不告。
臣无任精虔激切之至。
谨差某官某,奉表奏告以闻。
臣名诚惶诚恳,顿首顿首。
谨言。
岁日书事越州作) 北宋 · 吴充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拂露屠苏酒满巡,越山如鬣水如鳞。
日边虽望龙庭远,海上初传凤历新(自注:今上即位之元年。)
好景融融来破雪,和风细细欲黏人。
莫言老守无心计,排比宾寮醉过春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二 按:据《宋史》本传吴充英宗神宗即位初未尝知越州,此诗作者可疑,俟考。)
故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 北宋 · 吴充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八、《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一
曾祖郴,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祖偃,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父观,皇任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本贯吉州永丰县明德乡,年六十六。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少康封其庶子会稽以奉祀。
历夏、商、周,以世相传。
越王勾践,传五世。
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诸子皆受封于楚,而无疆之子蹄封于欧馀山之阳,是为欧阳亭侯,子孙遂以为氏。
后稍北徙青之千乘、冀之渤海
千乘之显者曰生,字和伯,以经为汉博士,所谓欧阳尚书者是也。
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是也。
询、通父子显于唐。
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
又八世,生万,为吉州安福
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
安福之六世孙即公曾祖也。
生八男:曰仪者,中南唐进士第,父母皆在,乡里荣之,命其乡曰儒林,里曰欧,坊曰具庆。
皇祖而下,始居吉水
至和中,析吉水永丰,今为永丰人矣。
曾祖仕南唐,为武昌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性孝友,乡里称之,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少以文学称,献所为文,南唐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
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祖妣李氏,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少孤力学,咸平中进士及第
天性仁孝,居官决狱,主于平恕哀矜。
终于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妣郑氏,累封韩国太夫人
皇考之捐馆舍,公才四岁,太夫人守节自誓,而教公以读书为文。
及公成人,太夫人自力衣食,不以家事累公,使专务为学。
及见公之身名偕显,而夫人寿考康宁,为善之报,岂虚也哉!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
光化军乾德,改武成军节度判官
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辟掌书记,辞不就。
俄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
方修礼书,命权同知太常礼院,辞不受。
预修《崇文总目》,成,改集贤校理,遂知太常礼院
请补外,通判滑州
召以为太常丞知谏院赐绯衣银鱼。
未几,同修起居注
阅月,拜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
出使河东,还,改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左迁知制诰、知滁州,改起居舍人、知扬州,徙知颍州
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历尚书礼部、吏部郎中
韩国太夫人忧,服除,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勾当三班院
请郡,改侍读学士、知蔡州
留不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权知礼部贡举
右谏议大夫判尚书礼部,又判秘阁秘书省
侍读,辞不受。
同修玉牒,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改群牧使
《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嘉祐五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
明年闰八月参知政事,兼译经润文。
户部吏部侍郎,皆参大政
进拜左丞,出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
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京东东路安抚使
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
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总管
三辞不受,徙知蔡州
熙宁四年六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阶特进,勋上柱国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明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薨于汝阴之私第。
天子闻之震悼,为之一日不视垂拱朝。
太子太师,恤孤治赙,皆从加等。
公为人刚正,质直闳廓,未尝屑屑于事。
见义敢为,患害在前,直往不顾,用是数至困逐。
及复振起,终不改其操,真豪杰之士哉!
居三朝,数十年间,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
接人待物,诚信乐易,不为表襮。
诸生进者,与之抗声极谈,简直明辨。
至于贵显,终始如一,见者莫不爱服。
而天资高远,常人自不能与之合,公待之一也。
有所称荐,姑取其一善,后或毁公于朝,遇其人或其家厄且困,必力振之,曰:「吾行己不以喜怒私也」。
于经术务究大本,其所发明,简易明白。
其论《诗》曰:「察其美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所谓圣人之志者,本也。
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师之末也。
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善矣。
得其本而不通其末,阙其所疑,可也」。
不求异于诸儒,尝曰:「先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固多矣。
尽其说而理有不通,然后得以论正。
予非好为异论也」。
其于《诗》、《易》多所发明,为《诗本义》,所改正百馀篇,其馀则曰:「毛、郑之说是矣,复何云乎」?
公幼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画地,教以字书。
稍长,从闾里借书读,或手抄之,抄未毕而成诵。
公之举进士,学者方为时文,号四六
公就视之,曰:「此不足为」。
然切于养,勉为之,而人亦不能及。
故屡试有司皆第一,名声籍甚。
景祐中,与尹师鲁偕为古学。
已而有诏,戒天下学者为文使近古,学者尽为古文。
独公古文既行,世以为模范。
两汉后五六百年,有韩愈
之后又数百年,而公继出。
李翱皇甫湜柳宗元之徒,不足多也。
盖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其得意处,虽退之未能过。
笔札精劲,自成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数十字,皆藏以为宝。
生平以奖进人材为己任,一时贤士大夫虽潜晦不为人知者,必延誉慰荐,极其力而后已。
后进之士,一为公所称,遂为闻人。
笃于朋友,尹师鲁梅圣俞孙明复皆贫甚,既卒,公力为经纪其家,表其孤于朝,悉录以官。
他尝所与厚者,未尝遗也。
公既书责谏官以申范文正,坐谪夷陵,而尹洙余靖亦连贬。
蔡君谟为《四贤诗》,世传之。
及范公之使陕西,辟公偕往,朝廷从之。
时天下久无事,一旦西陲用兵,士之负材能者皆欲因时有所施设。
而范公望临一时,好贤下士,故士之乐从者众。
公独叹曰:「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卒辞焉。
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
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
仁宗谏官员,首预其选。
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
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范文正公杜正献公、今司徒韩公、司空富公皆辅政,公屡请召对咨访,责以所为。
既而仁宗降手诏、出六条,虚心以待。
后遂下诏劝农、兴学校,多所更革。
小人不悦,一时知名士见谓为党人矣。
公为《朋党议》以进,见集中。
温成后方有宠,公言前世女宠之戒,请加裁损。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
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
且非所以示四方也」。
卒从公议。
澧州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
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
太平之道,其意可推。
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
今见其失,未见其得。
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
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馀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
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寨。
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又建言:忻、代、岢、岚火山四州军沿边有禁地,弃而不耕,人户私籴北界斛斗入中以为边储。
今若耕之,每年可得数百万石以实边。
朝廷从之,大为河东之利。
自西事后,河东歛重而民贫,道路嗟怨。
公奏罢数十事以宽民力。
公自河东还,会保州兵叛,遂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保州卒既降,大将李昭亮私纳妇女,通判冯博文等窃效之。
公发其奸,下博文狱。
昭亮惶恐,立出之。
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
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
保塞之胁从者二千馀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
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
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
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
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
若诸郡不肯从,缓之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
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
遂止。
公在河北,奏置御河催纲司通粮运,边州赖之。
都作院于磁、相二州,以缮戎器。
仁宗公厚,尝论及当世人材,目公曰:「如欧阳某者,岂易得哉」!
常欲大用而未果。
及使河北,陛辞日,上面谕曰:「无为久居计,有事言来」。
公对以:「谏官得风闻,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职罪也,况不得其实邪」?
上曰:「有事第以闻,勿以中外为辞」。
及党论大起,公极言请加明辨,势益危。
初,公妹适张龟正。
龟正无子,有女,非欧出也。
妹既嫠,无所归,以孤女偕来。
及笄,以嫁宗人晟。
张氏后以他事下狱,小人欲并中公,乃捃张氏资产事。
穷治久之,卒无有,犹贬滁上
公丁太夫人忧,既免丧,入见,仁宗恻然怪公发白,问在外几年,今年几何,恩意甚至,命判流内铨
小人恐公且复用,伪为公《奏乞汰内臣疏》,传之中外,宦者人人切齿。
内官杨永德阴以言中公,出知同州,而外议不平,论救者众。
上寻开悟,故冯翊之命卒不行。
公在侍从八年,多所闿益。
初,河决澶渊陈恭公为相,欲塞商胡,开横垄故道。
公言功大,恐不可成,徒劳人。
未几,陈罢去,新宰相复用李仲昌议,欲开六塔河
公言六塔不能吞伏,且复决。
再争之,不得。
既而果然,滨、棣、德、博数千里大被其害,仲昌等得罪流贬。
至和初,公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惕隐及北宰相萧知足等来押宴,曰:「非常例也,以公名重,故尔」。
其为外夷所畏如此。
公在翰林仁宗一日乘间见御閤春帖子,读而爱之。
左右曰,学士欧阳某之辞也,乃悉取宫中帖阅之。
见其篇篇有意,叹曰:「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
学士院进文字,必曰何人当直,至公之笔,必详览之,每加叹赏。
嘉祐初,公知贡举
时举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
公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几尽,务求平澹典要。
士人初怨怒骂讥,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变而复正者,公之力也。
公之尹京,承包孝肃公之后。
包以威严为治,公一切循理,不事风采。
或以为言,公曰:「人材性各有短长,今舍所长,彊其所短,以徇俗求誉,我不能也」。
至宠贵犯禁令,又求茍免者,必寘于法,虽诏命有所不从,且请加本罪二等。
至今行之,由公奏请也。
公在枢密,与今侍中曾鲁公悉力振举纪纲,革去宿弊,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之法,边防久阙屯守者大加蒐补。
数月之间,机务浸理。
尝因嘉祐水灾,凡再上疏,请选立皇子,以固天下根本,言甚激切。
及在政府,遂与诸公协定大议。
而先帝力辞宗正之命,进曰:「宗室不领职事,忽有此除,天下皆知陛下将储以为嗣,不若遂正其名。
且判宗正寺,诰敕付閤门,得以不受。
今立为皇子,止消一诏书,事定矣」。
仁宗以为然,遂下诏。
及先帝初年,未亲政事,慈寿垂帘。
公与诸公往来两宫,镇抚内外,而危言密议,忠力为多。
至先帝亲御万机,内外肃然。
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诤。
台谏官政事堂论事,往往面折其短。
英宗尝面称公曰:「性直不避众怨」。
尝称故相王沂公之言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且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此古人之所叹也。
惟不思而得,既得而不患失之者,其庶几乎」!
彭思永蒋之奇等以飞语污公,公杜门请付有司治之。
上连诏诘问所从来,二人辞穷,悉逐之,上亲遣中贵人手诏慰安。
公遂称疾,力解机务。
自嘉祐以后,朝廷务惜名器,而进人之路稍狭。
公屡建言:「馆阁育材之地,材既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而多畜之,时冀一得于其间,则杰然出为名臣矣。
馀亦不失为佳士也」。
遂诏二府各举五人。
其后中选者往往在清近,朝廷稍收其用矣。
京师百司所行兵民、官吏、财用之类,皆无总数,中书一有行移,则下有司纂集。
公因暇日,尽以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
上有所问,宰相以总目为对。
公以祀假家居,上遣中贵人就中书閤取而阅之。
连典剧郡,以镇静为本,不求赫赫名,举大体而已,民便安之,滁、扬二州生为之立祠。
在亳,年甫六十,表致仕者六,不从。
至蔡而请益坚,卒不能夺公志。
其勇退如此。
公平生于物少所好,独好收畜古文图书,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以校正史传百家讹缪之说为多。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自为传以刻石。
尝被诏撰《唐书·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
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
其为纪,一用《春秋》法。
于唐《礼乐志》,明前世礼乐之本出于一,而后世礼乐为空名。
《五行志》不书事应,尽破汉儒菑异附会之说,其论著类此。
《五代史》辞约而事备,及正前史之失为多。
公之薨,上命学士为诏,求书于其家,方缮写进御。
尝著《易童子问》七卷、《诗本义》十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归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三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著述十九卷,诸子集以为《家书总目》八卷。
其遗逸不录者尚数百篇,别为编集,而未及成。
公初娶胥氏,翰林学士、赠吏部侍郎偃之女。
继室杨氏,集贤院学士谏议大夫大雅之女。
今夫人薛氏,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赠太尉简肃公奎之女,累封仁寿郡夫人
男八人,女三人。
长女师,蚤卒。
次发,光禄寺丞
次女,蚤卒。
次奕,光禄寺丞
次棐,大理评事
次某,蚤卒。
次辩,光禄寺丞
次三男,皆蚤卒。
次女,封乐寿县君,蚤卒。
孙男四人,曰逊,曰宪,曰恕,曰愬,皆以公恩试秘书省校书郎
孙女六人,皆幼。
将以熙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葬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之原,谨状。
熙宁六年七月日,枢密副使正奉大夫、行右谏义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充状。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 其一 1067年1月8日 北宋 · 王安石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御气方尊极,乘云已泬寥。
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
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
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 其二 1067年1月8日 北宋 · 王安石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玉册上鸿名,犹残警跸声。
忽辞千岁祝,虚卜五年征。
羽卫悲哀送,山陵指顾成。
讴歌归圣子,世孝在持盈。
贺册仁宗英宗徽号礼成表1083年11月2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八、《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某言:伏睹进奏院状报册告仁宗皇帝英宗皇帝徽号礼成者。
肇称缛礼,追荐鸿名,扬二圣之闳休,风四海以纯孝。
惠心昭假,釐事备成。
中谢。)恭惟仁祖以尧之巍巍,丕冒区夏;
英考以舜之业业,祗承庙祧。
隆德至于难名,崇报义存于无已。
皇帝陛下仰稽前宪,俯采庶言,命册使而致严,告匰主而归美。
神灵率吁,其启后于无疆;
品庶交欣,以奉先而不匮。
臣备叨殊眷,获睹上仪。
顾久负于沉痾,乃独妨于旅进。
英宗山陵礼毕慰皇帝表1067年8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八、《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某言:须百祀之材,已襄葬故;
九虞之主,方考祔仪。
伏惟皇帝陛下德懋钦明,道隆勤孝,虽送终之礼已备,而追远之念甫深。
惟顺变以抑哀,实含生之至愿。
臣限分镇守,阻豫班朝。
臣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