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寺僧争田之妄判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四
妙缘院可谓无理而嚚讼者矣。
执出砧基,独无结尾一板,安知非经界以前之废文,去其岁月,以罔官府之听乎?
其妄一也。
以此难之,则曰绍兴十九年江西经界已成,此其年之砧基也。
既无岁月,何凭为绍兴十九年之砧基乎?
其妄二也。
假如其说真为经界文书,而吴承节公据又在绍兴三十年,如此则前十年之文书久已为废纸矣,其妄三也。
吴承节公据,乃官司备坐敕旨,将没官户绝田出卖,明言承买妙缘院违法田产,时则此田乃没官之田,非常住之业,其妄四也。
出卖没官田产,乃是绍兴二十八年指挥后之公据,请买之时,岁月正合,而谓之强占,其妄五也。
吴氏纳钱于官,初非买田于寺,而谓寺院香火不绝,断无卖之理,其妄六也。
绍兴三十年淳祐十二年,凡九十三年为吴氏之业,而一日兴词,其妄七也。
合而言之,此田乃妙缘院违法没官之田,官司之所召卖者,于寺僧何与焉?
违法于百年之前,嚚讼于百年之后,其妄八也。
披阅案卷,凡经五断,而章司户所拟特为明允
寺僧敢诬以货,谓之恕断,其妄九也。
以交易法比类言之,契要不明,而钱、业主死者,不在受理。
今经百年,吴氏为业者几世,寺僧无词者几传,而乃出此讼,其妄十也。
僧中罗刹,非斯人也而谁?
本合重科,以赦漏网。
吴承节执据管业,妙缘砧基批凿给付,如敢顽讼,则讼在赦后,幸不可再矣!
门示。
契约不明钱主或业主亡者不应受理判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四
读刑台台判,洞烛物情,亦既以郏氏为不直矣。
然郏氏非,则汤氏是,二者必居一,于此而两不然之,举而归之学官,此汤执中之所以不已于讼也。
披阅两契,则字迹不同,四至不同,诸人押字又不同,真有如刑台之所疑者,谓之契约不明可也。
在法:契要不明,过二十年,钱主或业主亡者,不得受理。
此盖两条也。
谓如过二十年不得受理,以其久而无词也,此一条也。
而世人引法,并二者以为一,失法意矣!
今此之讼,虽未及二十年,而李孟传者久已死,则契之真伪,谁实證之,是不应受理也。
合照不应受理之条,抹契附案,给据送学管业。
申部照会。
诉族人行盗判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
伯友诉所失,不过锡瓶、布袋耳,而搜之族,则功缌之亲也。
昔人有遭盗者,曰:幸深夜无人知,吾若执尔,遂使尔终身受盗贼之名,吾不忍也。
彼于凡人尚能如此,而况同曾大父之叔侄乎!
遂使干连者数人,缭绳者数月,学者不如此也。
学司除学籍,馀人放。
祖母生不养死不葬反诬诉族人判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
阿王生而孤老,所当供养者其子孙也,死而葬埋,所当经理者其子孙也。
子孙零落,独有一胡师琇尚存,乃飘弃出家不顾。
祖母生则族人养之,死则族人葬之,为师琇者,尚何面目立天地之间哉!
族人裒金而葬,以其不利也而迁焉,与其他发掘冢墓,不可同年而同语也。
使当职处此,迁葬者本自无罪可科。
今所司既为将两人勘锢,监迁原处,为师琇者亦可已矣。
至经上台,嚚讼不休,然则养其祖母,葬其祖母者,乃师琇之雠人邪?
不可谓知恩报恩者矣!
此盖贩卖丘中之骨未满其意,亲死之谓何,又因以为货,不孝者也。
在法,供养有缺者,徒二年。
此师琇祖母在时之刑也。
骨肉相弃,死亡不躬亲葬歛者,于徒二年上重行决配,此师琇祖母死时之刑也。
罪在十恶之地,从轻勘杖一百,编管邻州,申照会。
惩教讼判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二
袁自韩文公时,称为民安吏循,守理者多,则其风俗淳厚,盖已久矣。
不知何时有此一等教讼之辈,不事生业,专为嚣嚣,遂使脑后插笔之谣,例受其谤。
长吏者,要当为尔袁一洗之。
太守入境之初,犹未交印,纷然遮道,谕遣复前,已厌其为喜讼矣。
有一髽者,试呼而问曰:「年几何」?
曰:「十二」。
「能书乎」问曰:「不能」。
「则状谁所书也」?
曰:「易百四郎」。
心已知其为教讼之人,不可不追。
问所以,则又有甚焉。
盖易从□铺也,岂不知年尚幼,法不当为状首,而教之讼,其罪一。
陈念三,后夫也,法不当干预前夫物业,而教之讼,其罪二。
知县方到,未给朱记,法不当为人写状,而教之讼,其罪三。
初开杖封政,当断以奸猾,以厚风俗。
从轻杖一百,枷项本州,其四县各令众五日,镂榜晓谕。
后有教讼,非杖一百所能断也。
勉自改业,毋犯有司。
禁赌博有理判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四
四民之所不收,百害之所必至,始而赌博,终而盗贼,始而嬉戏,终而斗殴,始而和同,终而必争,败事丧家,皆由此始,固官司之所必禁也。
然禁戢者有司之责,信必者当职之令,有敢狃于习俗,视为故常,官有明条,决脊无容恕。
备榜晓谕:输钱人自首,特原其本罪,追还其钱,却将赢钱人依条断令。
扬州劝农 其一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秋崖集》卷三四
二月壬寅,守广陵赵某诞进其州之父老而告之曰:淮海扬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
广陵越在边圉,曩则亦有绎骚以患苦吾父老,荒而敷菑,用不遑于厥家,尔父兄子弟亦惟艰哉。
今天其佑我宋,岁仍大熟,伊彼勍敌,自速毙于襄州,有逋虔刘,宵遁穷北。
尔父老其修乃疆亩,浚乃浍洫,简乃钱镈,谷乃锄耒,无敢不良,以敬迓天之大丰美。
守阅再寒暑,罔不一念在尔民,东作俶兴,用咨尔一二父老。
惟田里熙熙,以董泰和,时则有丰年,毋讼;
惟仰父俯子,勤劳于厥躬,时则有丰年,毋游;
惟不淫于非彝以慆乃心,时则有丰年,毋博;
惟不狎于甲兵以宁尔妇子,时则有丰年,毋狠。
惟尔一二父兄念哉,其无斁。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秋崖集》卷三四
捍边所以卫农也,淮左东尽涟海,北控宋永,幸无一尘之惊,而北敌自西而东,扰我疆圉,俾尔父兄子弟荡析流离,窃为尔农痛之。
故凡安集劳来,无敢不尽其心,民徙则官赈廪焉,牛饥则官予刍焉,此尔农所知也。
今兹敌以败遁而东作兴矣,尔农其归而田里,葺而室庐,简而锄耒,正而疆亩,以修稼事。
有欲给种者给之,贷牛者贷之,尔毋惮以告我。
宗学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秋崖集》卷三五
某祗事之始,敢自布其愚鄙。
某四方草茅士,未尝一日得处庠序也。
永惟公族有学,训齐亲贤,国之宗盟,异姓为后,岂可过自贬损于太、武两学哉!
郡国之学,士大夫进而望三学之彦如在洙泗,退然不敢雁行。
而某备员西雍,岁且有半,耳目之所睹记,颇乖旧闻,倚博士之席者可以痛自刻责矣。
有如乃日杯酒之失,澒洞一时,流传四方,往往发策以相姗笑。
岂有堂堂帝学,顾为偏方下国场屋之所敢予侮如此!
然则盍自重而已。
某不学无识,奚其师之敢?
然窃思诸君之所以轻千里而会聚于此堂者,父母之心为何如哉!
其大者固望以坐进斯道,窥见群圣贤之心以成其德;
而其小者亦望以博极群书,称雄于二三子之间以成其名。
然则问学不可不专工,举子业亦不可不精习也。
一念到此,则奉父母之遗体而傥荡以取轻于天下,不惟不敢,亦不暇,奈何以不赀之身忍自轻哉!
学校非他有司比,如一以三尺法从事,嘻已薄矣。
准绳规矩不在有司之法而在圣贤之书,不在圣贤之书而在诸君之一念,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圣狂相去,何啻天渊,一念差殊,遂至此极。
某不自揣度,辄道其区区如此,惟诸君幸教。
南康谕俗榜1248年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秋崖集》卷三五
此邦久被先儒之化同,与他处不同,所以正士端人项背相望,执经问道,遗俗犹存。
政应家家诗书,人人礼逊,入孝出弟,洙泗同风。
古所谓乡之八刑,要非此邦所宜有也。
盖古者不孝之刑,未有若后世子而悖其父者也,晨昏定省,礼有愆违,便是不孝;
古者不睦之刑,未有若后世少而凌其长者也,九族之亲,情意不接,便是不睦。
姻娅而乖争则有不姻之刑,兄弟而睽异则有不弟之刑。
朋友不相信者谓之不任,乡邻不相赒者谓之不恤。
至于造言以惑众,乱民以败常,皆古者有司之所必刑也。
此邦人士习闻前贤之训语,亲见先达之典刑,固自不至此。
如使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虽使晦庵复为此郡,方且敬之慕之,而况于某?
有如非才假守,去此不能五百里,桑阴接畛,实同乡邦,盖长老其父兄而幼少其子弟也,亦岂忍以三尺法从事哉!
不胜大愿,愿惩忿以息争,窒欲以省事,改过以远罪,力本以安生,守之所望于邦人士者甚厚也。
守固无足道,其幸毋负晦庵以重此邦羞。
惟父老时其告教之,毋忽。
南康军免设醮榜1248年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秋崖集》卷三五
拙守此来,有道士谒于路,文书衔袖,出视之则提督官申请入宅醮例也。
问之曰:为官乎?
为私乎?
曰:欲婘辑之安斯寝,为是祷也。
拙守曰:嘻,福不如是祈也。
象山先生荆门,岁有醮以祈民福,先生为讲歛福锡民之说以代醮事,其言曰:「此心若正,无不是福;
此心若邪,无不是祸」。
而今兹之醮又不为民,此心果安在哉!
拙守不学,不敢讲经,敢诵所闻以谂邦人士。
彼《诗》不云乎,「上帝临女,毋贰尔心」,谓上帝只在此心,不必他求也。
人人有此心,则是人人有此上帝,若念念是善念,事事是善事,福固不待祈而得也,所谓作善降之百祥也。
若念念是恶念,事事是恶事,祸固不可禳而去也,所谓作不善降之百殃也。
然则福从何来哉?
从此心来也。
祸从何来哉?
亦从此心来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此之谓也。
苟使拙守草芥其民,玺丝其郡,货贿其狱,囊橐其家,上帝方将谴怒之,固非一瓣香所能回也。
世之士大夫有以苞苴变黑白者,人皆贱之,孰无上帝而受人之私乎?
拙守不敢以私渎上帝也,惟当不昧此心,对越于上下,福祸之来非所敢知也,修己以俟天命而已。
邦人士之所以求福而避祸者,盖亦不过如此。
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上帝临之,福莫大焉;
父子不亲,夫妇不别,长幼不序,朋友不信,上帝临之,祸莫甚焉。
因并布之,烦提督官镂榜晓谕,是所谓撰述词疏者矣。
南康大比劝谕榜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秋崖集》卷三五
某惟庐山多士之邦,异材杰出,适兹大比,谬守得以劝驾,与寓目焉,岂非甚幸!
辄不自揣度,敢以其身之所亲历者为诸贤告。
此虽龌龊者之事,然而一试至重,事体则同,诸贤其幸听之。
某家本穷空,无力就学,父兄攻苦食淡,遣之从师。
以故每至秋闱,所以自爱其身者无所不至,惟恐不得尽心于一试以负父兄。
率先众人入城数日,盖恐暑涂之冲突,亦忧狭路之喧争。
既至邸中,杜门跧伏,未尝追逐同队,一出城闉,深虑玉石不分,或遭殴击,精神散逸,何以为文。
如此而见黜有司,不可一归之命也。
每记辛卯浙漕试,林大卿介为临安尹,与陈司业埙为姻家,司业厅待试于江涨桥,临安供帐如达官居。
一时朋友凡十七人,某寔与焉。
十四日,尹送酒殽甚设邸中,主人适又以桂花来,朋友之豪者作兴剧饮,某固不得辞也。
薄暮乘醉,相携出遨,止之不可则逃之。
幸邸中主人闭予于其他室,诸人者久而不返,势亦难寻。
夜半待试者四起矣,方见汹汹百十人拥入邸中,则朋友皆为群小所伤,流血被面,临安卒护之以来者也。
向使非司业之客,是亦安保性命者耶?
匆匆入场,气息不属,有永嘉方兄者匍匐棘门外曰:「吾不能试矣,欲归邸,如何」?
某时怒之曰:「君但自去场中,断不到得寻老兄不见,将合干人杖一百也」。
旁观者莫不大笑。
是十七人者,亦有三四人笔端极高,尽在孙山之外,惟某侥倖耳。
盖为人殴击如此,虽有百二十分文章,亦自一辞不措矣。
诸贤固不至此,而区区爱助之意,不敢泯嘿。
盖学者不可以一日之乐易终身之忧,而三年灯火之勤亦常败于顷刻间,血气之使,可不戒哉!
夫公卿大夫繇此其选,知读书之苦、识作文之难者,岂肯以其可以为公卿大夫之身,而轻儇以为闾阎市井之行!
意者鼓噪场屋,喧鬨街衢,必不知读书、不能作文、不望为公卿大夫者也。
谬守虽不肖,不得不代其父兄教之。
苟至于此,不惟非其父兄之所望,亦岂谬守之所欲哉!
乡曲之英,相观而善,其胥教诲,胥保惠,以仰称国家选举之盛心,毋忽。
邵武军劝谕榜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三、《秋崖集》卷三五
太守本深山农夫,不习为吏,闽中风土尤所未谙。
误恩此来,再三辞不获,君命所在,勉已祗承。
盖以前在庐山断决湖广总所纲梢之强横者,至勤总使举劾,庙堂无以处之,姑与两易。
若所易之郡地望稍高,则可以终于控辞,坚定不出;
邵武南康无以大相过,而又以近移远,宜若贬然。
太守之所以不得不来也。
太守愚鄙,一生草茅,但知有公是非,不知有实利害。
今至邵武,岂能改前之为?
惟尔士尔民,颇哀老子,谅其拙直,毋犯有司。
太守得之所闻,未知信否,不敢不以告也。
此邦山水峭刻,土骍以刚,人生其间,负气而好勇,甚者相劘相刃,雠杀为常,佩犊带牛,习于陵暴,此岂太平之世所谓王民者哉!
太守以为风土之刚本是天赋之美尔,民自缪用之耳。
李忠定公生于此邦,亦禀此气,中兴事业只是刚气中做出来。
今尔民却把这好底刚气做出无限不好底事,岂不可惜!
诸人气禀与李忠定公气禀一般,若养此气,勇于做好事,则为功名,为节义,载在史册,千古馨香。
若纵此气,勇于做恶事,则为凶人,为刑徒,传之乡曲,千古臭秽。
所谓「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即此之谓也。
人心天理,本自不相远,只是一时忿气不能少忍耳。
太守今劝谕尔士民,不过「惩忿」两字。
忿心忽起,即忍之顷刻间,有终身受用不尽者。
若刻核太甚,则有不肖之心应之矣。
若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不得谓之考终命矣。
生为顽民,死为狠鬼,亦何乐而为此!
自今其无斗殴,无陵犯,无嚚讼,无生伤,将使俗厚风醇,入孝出悌,乡邻有义,宗族有亲,则岂惟此邦太守与受其赐!
幸听无忽。
代通丁察院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四、《秋崖集》卷一九
伏以地接莆田之近,雅识行秘书
天开柏府之严,凛有真御史
方时仗马,辱我台乌
伟哉朝阳之鸣,破此昼冥之晦。
恭惟蕴蓍蔡先见之明而发之勇,挺松柏后凋之操而守之坚,粤自易东,共推斗北。
接武,簉羽鹓鹭,有嘉《坤》六二之直方;
当道豺狼,安问狐狸,聿逢《乾》九五之刚健。
谓颜蹠忠邪之莫辨,虽聪明而奈何。
幸阴霾之划开,赫阳光于晦蚀。
试尝读宥府编摩之两疏,已条上皇家纲纪之一端。
矧乘骢当不讳之朝,而冠豸立敢言之地。
想惊传为殿上虎,群小人敛迹避之;
彼局促如辕下驹,有识者寒心久矣。
地天之泰,堂陛自孚。
魏郑公为良臣,不愿忠臣,何烦弹击;
鲁仲连非国士,乃天下士,遄奉都俞。
某遭逢熙朝,传诵蹇谔。
学锦制于琴瑟更张之后,讵曰斗辟县而不为;
如茧丝于杼轴空荒之馀,夫岂肃政台之所许。
清议之畏,赤立奚忧。
每自赋先生铁作肝之诗,其敢为此翁身是胆之事!
傥取缙绅之公论,不废绨袍之故情。
虽笔陋墨凡,尚能作石徂徕圣德之颂;
使山摇岳动,亦将著韩昌黎谏臣之书。
翘想风猷,慄如霜凛。
代通王宰启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四、《秋崖集》卷一九
伏以天各一涯,几费池塘之春梦;
地方百里,适分邻壁之夜光。
矧同班飞太史之凫,敬凭椟传故人之鲤。
时其后矣,喜则跫然。
恭惟某官,落霞孤鹜之辞英,惊云游龙之墨妙。
斗以南斗以北,独高奎宿之躔;
江之西江之东,两赞使星之幕。
曩闻画诺,备极拊摩。
于以知宝婺之源,赖有此玉山之秀。
昼帘之寂,夜户自恬。
大夫曰贤,何乃奏瑶琴于五柳之县;
天子有诏,尔其锵琼裾于万之班。
某一拜以还,几年于此。
方买犊丛山之底,谁念吾民之最穷;
想停骖野驿之寒,曾入君侯之太息。
敢不三沭,愿闻一言。
为吾君民,毋忧掣肘;
鲁卫之政兄弟,繄欲比肩。
翘企金相,庶几玉我。
代通度侍郎1248年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四、《秋崖集》卷一九
伏以容台宗伯之班,幸哉睹凤;
岩邑从大夫之政,属耳飞凫。
敢缘一日之私,切幸二天之近,写之斐墨,企此渥丹。
恭惟某官粹然蜀珍,陈在庙琏。
贝宫胎寒而弄明月,挟文响以孤锵;
蓬山老而吸朝霞,眇尘氛其独立。
蚕丛之开国,多麟德以尊朝。
上方嘉殿西角之头,代不乏老东坡之手。
谓绵蕝之仪陋矣,畴一洗之;
繄典章之盛郁然,有诸老在。
每读坛登礼乐卿之句,雅知世推翰林伯之文。
司宗夙夜寅清,尧有一夔而足;
侍臣日月献纳,周其百世可知。
如使弥纶乎二三公之间,必将铺绎其六五帝之学。
遹观《说命》,尽展《皋谟》。
某不胜马迹之间关,翘企龙门之岌嶪。
南而东之数千里,何堪糊口之忙;
恍其惚矣五十年,转觉许身之拙。
试之以制锦,奈何乎棼丝。
瞻彼春曹,兹予夏屋。
思昔世父,识小异于千人之中;
有怀明公,诵新句于百僚之上。
敢借此以藉手,傥闻之而动心。
爱其人者爱屋乌,况复儿曹之在;
观吾政而观野雉,亦惟父老之知。
代通蔡总郎启1256年7月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四、《秋崖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伏以蜚声斗北,烂其郎宿之晖;
出宰江东,幸甚使天之近。
敢于传鲤,告以视龟。
伏念某汗青者流,副墨之子。
窥诸父词林之根柢,何碌碌未有奇;
藉一官家世之蔓延,宁郁郁久居此
张仪舌在,岂虞翻之骨屯。
粤自落南,极知计左。
挟书册于关雪岭云之外,化衣襟以蛮烟瘴雨之腥。
方与庾而别归,又为陶柳而驱去。
思昔中牟之化,今已在七不堪之间;
复阳城之生,亦付之六太息而已。
过不自料,勇为此来。
安知债邑之穷,介在丛山之底。
厥土刚燥,岁无万宝之穰;
其民焦熬,家乏百金之殖。
盖凛然其掣肘,亦何为乎折腰。
独以鹪鹩一枝,适览凤凰于千仞,则其依向,讵不切深!
恭惟某官,以中郎人物之宗,传魁省文章之印。
所谓有是父有是子,郁然之家;
其将使吾君使吾民,盛于之世。
有美三衢之颂,略如两汉之循。
民方佩犊带牛,时或鸣狐而啸鼠。
司直吾父母,至则息潢池之兵;
观而曹皆乡邻,岂欲为绿林之盗。
夺情而起,革面如携,于此见信之及豚鱼,亦焉用威之以貔虎。
是为素蕴,上所深知。
若然则出总于军储,夫岂惟有事于边圉。
侯谁在矣,未尝不叹,曰江左之有夷吾
迟之几何,亦将相戒,以中国之相司马。
某靖言绵薄,惟恐锦伤。
保障乎茧丝乎,择斯二者;
山岳也河海也,孰能一之。
尚邀福于前人,亦有辞于永世
代通余侍郎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四、《秋崖集》卷一九
伏以鹓班峻极,所恃二天之我知;
凫舄卑飞,愿闻一语以自壮。
亦云僭矣,其与进之。
恭惟某官,语言宝宇之森罗,人物玉山之秀整。
星辰而上,江河而下,要是文章之一奇;
泰华为高,沧海为深,犹及承平之诸老。
垂璪深嘉其端雅,锵琼几遍于清华。
顾今买爵之忧,倍觉入流之冗。
臭铜之子,忽已青衫;
毛锥者流,弗如红腐。
岂不知贤愚之同滞,此亦恐君相之欲闻。
深想中书密勿之间,妙有异日弥纶之略。
乃制曰可,惟汝其谐。
某不胜糊口四方之忙,何堪重趼百舍之役。
出入梅花之岭,巾屦亦腥;
浮沉明月之舟,简编无恙。
初临岩邑,恍在穷山。
遽欲赋归去来兮之辞,姑亦作无可奈何之计。
安得近舍皇甫湜,不使为足下之游谈;
但愿生韩荆州,傥尚记车中之半面。
瞻斗以北,如水之东。
代通方提刑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四、《秋崖集》卷一九
伏以绣衣而立霄汉,聿瞻使者之星;
墨绶而走尘埃,切叹郎官之宰。
虽迥有天渊之隔,方将戴日月而行。
敢以名闻,道其怀仰。
恭惟某官,周雅壮犹之老,唐诗元勋者流,当其挥玉麈于宗籓,固已锵琼裾于帝扆。
胡为豻谳,乃辄鹓班,曰古者有德惟刑,必吾儒然后知此。
矧我朝以仁立国,于民生若恐伤之,径烦丹笔之春,尽布紫泥之旨。
然金科奉九重之敬恤,而玉山有一卒之叫欢,繄我甘棠,勤公行李。
持斧而捕盗贼,想闻暴公子之威名;
骑竹而走儿童,复见郭细侯之故事。
少驻凝香之寝,难稽听履之朝。
某徒抱区区,见为碌碌。
昔我世父,窃意为生马之驹;
许以象贤,乃画成类狗之虎。
归视词林之衣钵,无忘家世之箕裘。
粤自落南,几于败北。
溧阳而吟借家具,宁免郊寒;
彭泽赋归去来,欲从陶隐
偶脱瘴烟之涩勒,尚惊风雨之漂摇。
方自拔于选阶,曾何知于县谱。
邑而谓之债邑,盖亦望而凛然;
民皆可为良民,或相安于拙者。
亦惟绵薄,退惧锦伤。
一妇不织,一夫不耕,敢废农桑之课;
五刑有服,五流有宅,尚邀鞠草之仁。
代通陈漕使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四、《秋崖集》卷一九
伏以溯函丈之席,无日不仰于诸谈;
奉咫尺之书,此意独驰于清梦。
谅记韩门之弟子,自羞吴下阿蒙
每闻华除,有怀雅望。
虽莫激西江之水,洗此倾思;
惟具瞻北斗之躔,为之赞喜。
恭惟某官,骨格金茎之露,精神玉壶之冰。
沆瀣而餐朝霞,几欲绝人间烟火之气;
被明月而佩宝璐,要自是天上神仙之流。
方其驾蟾蜍而飞,固已抟鹍鹏而上。
有用之学,无施不能。
铜虎符竹使符,两入三刀之梦;
木牛运流马运,载歌万灶之屯。
谅迄外庸,式遄中诏。
出骀荡经馺娑,华涂在步武之间;
叫阊阖呈琅玕,高论妙语言之外。
佥所瞩者,身其见之。
某肝鬲无奇,头颅如昨。
夜读寒窗之雪,已负初心;
晓看前山之云,居怀惭色。
虽了痴儿之事,不几俗吏之为。
先生于兹有年,恍记孔融绛帐
见似人跫然而喜,宁忘范叔绨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