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祧庙议状1194年闰10月7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五、《经济文衡》续集卷二○、《群书考索》续集卷二六、《朱子奏议》卷五、《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二二七、《王文公年谱考略》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具位:准尚书吏部牒,奉圣旨,令侍从两省、台谏、礼官集议四祖祧主宜有所归者。
熹今窃详群议,其说虽多,而揆以《礼经》,皆有可疑。
如曰藏于太庙之西夹室,则古者唯有子孙祧主上藏于祖考夹室之法,而无祖考祧主下藏于子孙夹室之文。
昔者僖祖未迁,则西夹室者,僖祖之西夹室也。
故顺、翼二祖之主藏焉而无不顺之疑。
今既祧去僖祖而以太祖祭初室矣,则夹室者乃太祖之夹室。
太祖之室视之,如正殿之视朵殿也。
子孙坐于正殿而以朵殿居其祖考,于礼安乎?
此不可之一也。
至于祫享,则又欲设幄于夹室之前而别祭焉,则既不可谓之合食,而僖祖神坐正当太祖神坐之背,前孙后祖,此又不可之二也。
如曰别立一庙以奉四祖,则不唯丧事即远,有毁无立,而所立之必在偏位,其栋宇仪物亦必不能如太庙之盛。
是乃名为尊祖而实卑之。
又当祫之时,群庙之主祫于太庙,四祖之主祫于别庙,亦不可谓之合食。
此又不可之三也。
如曰藏主于天兴殿,则宗庙、原庙古今之礼不同,不可相杂,而不得合食,亦与别庙无异。
此又不可之四也。
凡此数者,反复寻绎,皆不可行。
议者亦皆知其不安,而不知所以然者,特以其心急欲尊奉太祖,三年一祫,时暂东向之故而为此纷纷,不复顾虑。
殊不知其实无益于太祖之尊,而徒使僖祖太祖两庙威灵常若相与争校彊弱于冥冥之中,并使四祖之神疑于受摈,徬徨踯躅,不知所归,令人伤痛,不能自已。
不知朝廷方此多事之际,亦何急而为此也?
今亦无论其他,但以太祖皇帝当日追尊帝号之心而默推之,则知太祖今日在天之灵,于此必有所不忍而不敢当矣。
又况僖祖祧主迁于治平,而不过数年,神宗皇帝复奉以为始祖,已为得礼之正而合于人心,所谓有其举之而莫敢废者乎?
孔子武王、周公之孝而曰:「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爱其所亲,敬其所尊,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今天子既践太祖之位,行太祖之礼,奏太祖之乐矣,则当爱太祖之所亲,敬太祖之所尊,所以事太祖者无以异于生存之时,乃为至孝。
而议者顾欲黜其所追尊之祖考置之他所,而又未有一定之处,是岂所谓爱敬其所亲尊而事之如生存之时乎?
且议者之所以必为此说者无他,但以太祖膺图受命,化家为国,而王业之兴不由僖祖耳。
若以此言,则后稷本封于邰,而不窟已自窜于戎狄,公刘太王又再迁而后定,文、武之兴,又何尝尽由于后稷哉?
但推其本始为出于此,故不可以不祭,而祭之不可以不尊耳,岂计其功德之小大有无哉?
况周人虽以后太祖,而《祭法》亦曰「祖文王宗武王」,是乃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之意。
故自为世室而百世不迁,以冠群庙,则亦不待东向于祫然后可以致崇极之意矣。
然今日宗庙之制未能如古,姑以权宜而论之,则莫若以僖祖拟周之后而祭于太祖之初室,顺祖为昭,翼祖为穆,宣祖为昭,而藏其祧主于西夹室。
太祖为穆,拟周之文王为祖而祭于太庙之第二室。
太宗为昭,拟周之武王为宗而祭于太庙之第三室。
太祖太宗又皆百世不迁而谓之世室。
真宗为穆,其祧主亦且权藏于西夹室。
仁宗为昭,为宗,而祭于第四室,亦为世室,如太宗之制。
英宗为穆,藏主真宗之制。
神宗为昭,祭第五室。
哲宗为穆,祭第六室。
徽宗为昭,祭第七室。
钦宗为穆,祭第八室。
高宗为昭,祭第九室。
孝宗为穆,祔第十室。
异时高宗亦当为宗,为世室,如太宗仁宗之制。
三岁祫享,则僖祖东向如故,而自顺祖以下至于孝宗,皆合食焉,则于心为安而于礼为顺矣。
至于古者宗庙之制,今日虽未及议,尚期异时兴复之后,还反旧都,则述神宗之志而一新之,以正千载之缪,成一王之法,使昭穆有序而祫享之礼行于室中,则又善之大者也。
盖尊太祖以东向者,义也;
僖祖以东向者,恩也。
义者,天下臣子今日之愿也;
恩者,太祖皇帝当日之心也。
与其伸义诎恩以快天下臣子之愿,孰若诎义伸恩以慰太祖皇帝之心乎?
韩愈所谓祖以孙尊,孙以祖诎者,正合此意。
而又以为四时各祭其庙,则所伸之祭常多;
三年然后一袷,则所诎之祭常少,亦中事情。
故熹于此尝有感焉,窃独以为今欲议四祖神位所祔之宜,而卒不免于舛逆而难通,不若还僖祖于太庙,三年而一东向之为顺易而无事也。
熹孤陋寡闻,所见如此。
昨日适以衰病,不及预议。
伏念宗庙事重,不敢缄默,须至申闻者。
右件如前,并画到图子四纸,缴连在前,谨具状申尚书省
欲乞并赐详酌,敷奏施行。
伏候钧旨。
〔小贴子〕熹谨按礼家先儒之说,兄弟传国者,以其尝为君臣,便同父子,各为一世,而天子七庙,宗者不在数中,此为礼之正法。
若今日见行庙制,则兄弟相继者共为一世,而太庙增为九世,宗者又在数中,皆礼之末失也。
故熹状中所拟太庙世数一准先儒之说,固知未必可用。
若议者乃用今制,而反不曾详考自僖祖以至孝宗方及十世,太祖太宗为第三世,尚在四昭四穆之中,今日祧迁,只合依孝宗初年翼祖例,且迁宣祖,然后为得。
乃不察此,而欲一旦无故并迁僖、宣二祖,又彊析太祖太宗各为一世,既与哲、徽、钦、高之例不同,又使太庙所祀其实仅及八世,进不及今之九,退不成古之七,尤为乖缪,无所据依。
政使熹说迂阔,多所更改,不可施行,其议者并迁二祖、析一为二之失,亦合速行改正,且迁宣祖,而合太祖太宗复为一世,以足九世之数。
伏乞详察。
熹既为此议,续搜访得元祐大儒程颐之说,以为太祖而上有僖、顺、翼、宣,先尝以僖祧之矣,介甫议以为不当祧,顺以下祧可也。
何者?
本朝推僖祖为始,已上不可得而推也。
或难以僖祖无功业,亦当祧。
以是言之,则英雄以得天下自己力为之,并不得与祖德。
或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物岂有无本而生者?
今日天下基本盖出于此人,安得为无功业?
故朝廷复立僖祖为得礼,介甫所见,终是高于世俗之儒。
熹窃详之议论素与王安石不同,至论此事,则深服之,以为高于世俗之儒,足以见理义人心之所同,固有不约而合者。
但以众人不免自有争较彊弱之心,虽于祖考,亦忘逊避,故但见太祖德之盛,而僖祖则民无得而称焉,遂欲尊太祖而卑僖祖
又见司马光韩维之徒皆是大贤,人所敬信,其议偶不出此,而王安石乃以变乱穿凿得罪于公议,故欲坚守二贤之说,并安石所当取者而尽废之,所以无故生此纷纷。
今以程颐之说考之,则可以见议论之公,而百年不决之是非可坐判矣。
并乞详察。
进拟诏意1194年闰10月7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五、《经济文衡》续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庙议劄状并图包括古今,曲尽底蕴,非独可为今日之法,亦可留备他日稽考,不若降出,更令详议。
如彼说妄,便可反覆剖析,以尽同异。
如彼说是,此便不当固执。
如但含糊,直降指挥,却恐不厌众心,反有轻率偏徇之诮。
若必不欲降出再议,即当拟定诏意,乞降御笔指挥
然终不若再议之为善也。
其诏意如左云:昨因臣僚请迁僖祖皇帝,而尊太祖皇帝为初室,将来祫享,即正东向之位,当已恭依。
今复思之,殊有未便。
盖太庙见祀九世十二室,僖祖自熙宁以来尊为始祖,祭于初室,百世不迁,遇祫享日,即居东向之位,已合典礼,「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太祖尚在四昭四穆之内,亦未合便居初室,亟正东向,却使太庙止成八世,而四祖不得合食。
不若上存僖祖为初室,东向如故,而迁宣祖一世于西夹室。
太祖太宗仁宗三室亦为百世不迁之庙,将来永不祧毁,庶几有以仰顺祖宗之孝心,不至妄减太庙世数,且符合食之义,以副朕钦承宗之意。
其□月□日、闰十月□日两次已降指挥更不施行。
南康军旱伤状1180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六、《经济文衡》续集卷一五、《朱子奏议》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八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照会本军并管属星子都昌建昌县六月以来,天色亢阳,缺少雨泽,田禾乾枯。
本军恭依御笔处分,严禁屠宰,精意祈禳,及行下逐县精加祈祷。
去后,今据星子都昌建昌县申,依应遍诣寺观、神祠及诸潭洞建坛,祭祀请水,精加祈祷,雨泽并无感应,今来诸乡早禾多有乾损。
及备据税户陈德祥等状披诉,所布田禾缘雨水失时,早禾多有乾槁,不通收刈,申乞委官检视。
本军今检准淳熙令,诸官私田灾伤,秋田以七月经县陈诉,至月终止。
本军除已依条施行外,须至奏闻。
再奏南康军旱伤状1180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六、《朱子奏议》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八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照对本军管属星子都昌建昌三县管下诸乡自春夏以来,雨泽少愆,寻行祈祷,于五月中旬已获感应,稍稍沾足,遂至高下之田皆已布种。
至六月上旬以来,又阙雨泽,及遍诣管属灵迹、寺观、神祠、诸处渊潭取水,建置坛场,依法册祭龙及修设醮筵,禁止屠宰,精加祈祷,自后未获感应。
其管下民户陂塘所积水利,虽车戽注荫禾稻,缘乾亢日久,兼又风色渗漏,是致民田多有乾槁,不通收刈,见不住据人户投陈旱伤不绝。
本军恭依御笔处分,严禁屠宰,精意祈禳,及行下逐县精加祈祷。
去后,据星子都昌建昌县申,依应遍诣寺观、神祠及诸潭洞建坛,祭祀请水,精加祈祷,雨泽并无感应,今来诸乡早禾多有乾损。
及备据税户陈德祥等状披诉,所有田禾缘雨水失时,早禾多有乾槁,不通收刈,申乞委官检视。
本军检准淳熙令,诸官私田灾伤,秋田以七月经县陈诉,至月终止,具录奏闻。
乞拨赐检放合纳苗米充军粮状1180年9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六、《经济文衡》续集卷一二、《朱子奏议》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尚书省劄子,宣教郎权发遣南康军朱熹奏,为今岁旱伤,除接济饥民一事常平司已行措置,惟有军粮岁用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三石,并无窠名支拨。
乞将淳熙六年未起米五千石并今年苗米检放外,馀数乞尽行拨赐,充军粮及赈粜赈给支用。
奉圣旨,令本路提举常平司将所部州军应管常平义仓钱米通融,宽数支拨外,更许本军将淳熙六年未起米并皆尽数存留,充军粮及赈粜等支用。
内粜到价钱令项桩管,非奉朝廷指挥,不得擅行支使
其淳熙七年分米,候见得实旱伤分数,别行申取朝廷指挥
本军除已遵禀施行外,今据星子都昌建昌县申到,检放通计八分四毫四丝。
所有今秋苗米管催四万六千五百馀石,除放八分四毫四丝,计米三万七千四百馀石外,合纳米九千九十馀石。
窃缘本军一年支遣米计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三石,政使尽蒙拨赐上项米斛,其于岁计尚阙支遣,若于数内更令发起,即其狼狈又将有不可胜言者。
欲望圣慈矜怜孤远,特许尽数支拨上件放外苗米,与充军粮,则一郡军民不胜幸甚!
伏候敕旨。
奏劝谕到赈济人户状1180年9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六、《朱子奏议》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八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照对本军今岁旱伤,细民阙食,已行下管属星子都昌建昌县,劝谕到上户张世亨等承认米谷,赈粜接济民间食用。
已行下逐县,告示上户,依所认数目桩管在家,伺候差官审实监粜。
去后续准行在尚书户部符,九月十九日辰时,准淳熙七年九月十三日敕,中书门下省检会:昨准乾道七年八月一日敕节文,访闻湖南江西间有旱伤州军,窃虑米价踊贵,细民艰食,理合委州县守令劝谕有米斛富室上户,如有赈济饥民之人,许从州县审究诣实,保明申朝廷,依今来立定格目给降付身,补授名目。
内无官人一千五百石补进义校尉(愿补不理选限将仕郎听。)二千石进武校尉(如系进士,与免文解一次。不系进士,候到部与免短使一次。),四千石补承信郎(如系进士,与补上州文学。),五千石补承节郎(如系进士,补迪功郎。),符本军疾速施行。
本军遂恭禀行下星子都昌建昌县,劝谕承认赈粜米谷之人,如愿将来赈济,依今来所降指挥格法推赏。
去后,今据都昌建昌县状申,劝谕到元认赈粜米谷税户张世亨、张邦献、刘师舆、黄澄四名,各情愿依格法将米谷赈济饥民,乞依今降指挥保奏推赏。
本军已行下逐县,告示张世亨等依数桩管米斛,伺候本军给历付饥民,及差官前去监辖赈济饥民请领食用。
候见的实赈过米数,别行保奏推赏外,须至奏闻者。
申尚书省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八、《朱子奏议》卷八
具位朱熹:今有状奏知台州唐仲友促限催税,违法扰民,乞赐罢黜事。
缘在道路,次舍浅迫,虑有漏泄,不敢备录全文申尚书省
其状如蒙圣慈降出,欲乞早赐敷奏施行,以快千里疲民之愤。
须至供申。
右,谨具申尚书省,伏乞照会,谨状。
申尚书省劄子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九、《朱子奏议》卷九
具位朱熹缘按知台州唐仲友奸赃罪状,不蒙施行,职业既隳,难叨廪禄,孤危已甚,大惧中伤,兼以衰病支离,不堪奔走,已具奏闻,乞赐黜责。
伏望朝廷特赐敷奏,重作行遣,不胜幸甚。
须至供申。
右,谨具申尚书省,伏候指挥
按黄岌状1190年9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九、《朱子奏议》卷一○、《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九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照对本州管下沿海寨巡检一员,土军一百六人,逐年截拨漳浦县人户苗米三千一石五升,近寨置仓,专委县官就彼交纳,应副支遣土军月粮。
例是一月馀日方得交毕,结局回县。
去年系委县官从事郎黄岌,不知有何私干,到寨未及十日,即便回县。
既不恤人户搬运,且令仍旧搬米前来仓所等候,其黄岌又不前去地头续为交纳,遂至五月以后,大军缺食,赴州陈诉。
本州累行催促,其黄岌顽然略不介意。
本州为见大军节次奔走号诉,殊可矜怜,遂将别色官钱量行兑支,仍截下人户未纳州米,别行委官前去,监督本县催促支散。
至今日久,未能按月支遣。
盖缘黄岌怠慢不职,专务营私,不以国家养兵捕盗为念,不为及时交纳,致得一寨土军一百馀人饥饿狼狈,实非细事,委是难以存留在任。
本州遂于八月初七日将黄岌与龙岩县主簿迪功郎对移,及具状申尚书省吏部并诸监司照会讫,并皆未蒙果决,回降指挥
今来伏睹符下六月十八日枢密院劄子,施行朝请郎王铢论奏,乞行约束州军,弓手土军雇钱衣粮须管按月支发,毋使侵扰细民。
奉圣旨依。
本州窃详上项申请指挥正与本州按发黄岌事件一同,仰见朝廷抚军恤民,丁宁深切之意。
所有黄岌罪状,不敢隐默。
欲望圣断,特将黄岌重赐施行,以为官吏慢令废职、不恤军民之戒。
伏候敕旨。
徐王二生充学宾申县劄子1154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一一、民国《同安县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契勘县学教集生徒,渐成次第,但职事员数既少,又皆颇有分职,以此不得专意教导。
窃见本县进士徐应中留意讲学,议论纯正,进士王宾天资朴茂,操履坚悫,求之辈流,未见其比。
乞从县司行下本学,具礼差人敦请赴学,特给厨馔,待以宾客之礼。
不惟使生徒睹其言行,得以矜式,亦庶几士民向风,有所兴劝(云云)
同安县学职事乞立苏丞相祠堂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一一、民国《同安县志》卷七
右,某等伏睹故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致仕、赠司空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
自其高曾,世居此县,比因游宦,始寓丹阳
今忠义、荥阳二坊故宅基地宛然尚在,而后生晚学不复讲闻前贤风节、学问源流,是致士风日就彫弊。
某等今欲乞改荥义坊为丞相坊,仍于县学空闲地架造祠堂一所。
不惟增修故事,永前烈之风声;
庶以激厉将来,俾后生之竦饬。
谨具状申主簿学士,伏乞备申县衙,照会施行。
申严昏礼状1155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三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窃惟礼律之文,昏姻为重,所以别男女、经夫妇,正风俗而防祸乱之原也。
访闻本县自旧相承,无昏姻之礼,里巷之民贫不能聘,或至奔诱,则谓之引伴为妻,习以成风。
其流及于士子富室,亦或为之,无复忌惮。
其弊非特乖违礼典,渎乱国章而已。
至于妒媢相形,稔成祸衅,则或以此杀身而不悔。
习俗昏愚,深可悲悯。
欲乞检坐见行条法,晓谕禁止。
仍乞备申使州,检会《政和五礼》士庶婚娶仪式行下,以凭遵守,约束施行。
柯翰1154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一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照对县学见缺直学一员,窃见进士柯翰守道恬退,不随流俗,专以讲究经旨为务,行年五十,亹亹不倦。
置之学校,必能率励生徒,兴于义理之学,少变奔竞薄恶之风。
欲乞备申使府,差补施行。
南康旱伤乞放租税及应副军粮状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经济文衡》续集卷一二、《朱子奏议》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
伏睹本军今为久阙雨泽,早田旱损,已依准令式,具状奏闻讫。
照对本军地荒田瘠,税重民贫,昨于乾道七年曾遭大旱,伏蒙圣恩,放免本年夏秋二税钱米䌷绢共八万六千三百二十贯石匹,及诏本路监司应副军粮米四千石,拨到籴军粮米钱九千馀贯,并拨本军未起米一万一千七百馀石、本军借兑过乳香度牒钱一万馀贯凑籴军粮,支遣官兵,及拨到赈粜米五万石,又拖欠两年上供折帛月桩等钱共九万三千四百一十六贯石匹两,然后遗民复得存活,以至今日。
今兹不幸,复罹枯旱之灾,又蒙御笔深诏守臣,精加祈祷。
而熹奉职无状,无以感格幽明,祈祷两月,殊无应效。
今则早田十损七八,晚田亦未可知,正使幸得薄收,其数亦不能当早田之一二。
访问耆老,皆云乾道七年之旱虽不止于如此,然当时承屡丰之后,富家犹有蓄积,人情未至惊忧。
又以朝廷散利薄征,赈给之后,而人民犹不免于流移殍死,闾井萧条,至今未复。
况今民间蓄积不及往时,人情已甚忧惧,目下军粮便缺支遣,计料见管常平米斛斗,亦恐将来不足赈济支用。
若不沥恳先事奏闻,窃恐将来流殍之祸及它意外之忧,又有甚于前日。
除已具录奏闻,许依分数放免税租,更令转运、常平两司多拨钱米应副军粮,准备赈济外(云云)
南康旱伤乞倚阁夏税状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经济文衡》续集卷一二、《朱子奏议》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
熹昨为本军今年灾伤至重,奏截留两年上供米斛,已蒙支拨淳熙六年未起米五千石,充军粮及赈粜等支用。
本军除已恭禀施行讫,今来检放旱伤秋苗,通计不止七分。
除已一面攒具奏闻外,窃见本军今年所理夏税,缘自省限起催以来,即苦旱乾,人户车水救田,日不暇给,忧劳愁叹,实与常岁不同,遂不敢严督诸县依限催理,只令劝谕人户自行输纳。
至今截日,方据纳到绢九千四百匹,钱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五贯二百五十九文省。
其绢一面支装起发,所有见钱,窃缘本军别无储积可备赈粜,不免擅行兑借,并未起淳熙六年折帛钱七千三百一十九贯二百九十六文省,通前两项,共钱二万四千五十二贯五百五十文省。
趁此米价未起之间,收籴米斛,约计可得一万一千五百七十馀石,赈粜饥民。
却俟粜毕,收簇元钱,节次起发。
其馀人户所欠钱绢数目尚多,而民间自今以往,饥饿寒冻之忧日甚一日,渐次无力可以供输。
熹诚不忍更行催督,以速其流离转死之祸。
除已具录奏闻,乞赐许将本军今年人户未纳夏税钱帛权行倚阁,令候来年蚕麦成熟,却随新税带纳,庶几饥馑馀民得保生业,不胜万幸。
所有熹辄上供官钱兑借籴米之罪,亦已具奏,恭俟朝典,并乞施行。
乞住招军买军器罢新寨状1181年1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具位:熹照对本军见准上司备准朝省指挥,招填缺额禁军,及抛买军器物料,并向来申请乞行省罢管下都昌县创置新寨逐项利害,除已具公状申闻外,合行供禀者。
一、准安抚司备准枢密院劄子,立定本军军额,招填禁军共五百人。
今照本军旧管禁军额数至多,盖缘承平之际,户口繁多,投募者众,州郡又未有诸色上供及拣汰归正使臣军员,仓库充溢,足以支遣。
近年以来,税重民贫,户口逃散,已是无人应募。
州郡上供之额既重,冗食之数又多,并无留州得用钱米可以养赡。
所以招收常不及额,犹尚支遣不足。
蒙朝廷察见上件事理,于淳熙七年内已降指挥,权以二百人为额。
今来又准上项指挥,照应见管二百人外,尚缺三百人。
虽已遵依,分委兵官招收,缘本军僻陋小郡,户口不多,目今虽是荒年,尚乃无人应募。
设若有人应募,其添招禁军三百人,每年合用粮米五千四百石,料钱八百六十四贯文省,春冬衣绢一千三百五十匹,䌷一百五十匹,绵四千五百两,衣钱七百六十五贯,委是数目浩瀚,即无合拨窠名可以支遣。
况当荒歉之后,税苗蠲放殆尽,见在人数尚且支给不行,若不申陈,窃虑虚负稽缓之责。
欲望钧慈特赐敷奏,乞依元降指挥,且以二百人为额。
如以州郡武备不脩,必欲招足元数,亦乞限一年添招十人,庶几数十年间渐还旧贯,而州郡得以渐次措画,不致违误。
一、准转运司备准枢密院行下抛买第十一料至十五料甲叶牛皮数,窃缘郡境民贫,不堪搔扰,十一至十五料节次具申,未敢行下收买。
独十四料幸蒙漕司申奏蠲免,而又已有抛买第十五料指挥
窃缘本军三县去岁大旱,民间贫困,异于常时,官司夏秋二税检放倚阁,无可催理,逐月官兵请俸尚且积压,无可支遣,今来虽是渐次起催新税,然旱荒之后,民气未苏,尤当存恤抚摩,庶几不至流散。
若更分抛下县,催督买发,官司初无合破官钱,不过科扰取办。
上件军器既未有急切用处,徒尔驱逐饥民,使之逃亡失业,因致死亡,有负朝廷救荒恤民之意,事属不便。
欲望钧慈轸念,特赐敷奏,权与蠲免,候二三年后,年谷丰熟,却令渐次收买,起发施行。
一、照对本军淳熙五年内,蒙提刑司奏请,于管下都昌县创置营寨,招刺军兵,弹压盗贼,已行依应旋招到军兵二十名,及于管下巡检司各差拨兵士十名,并于本军添差兵官内,差委一员,专一在寨统辖教阅。
今照都昌为邑百馀里,见有棠阴、四望、松门、楮溪、大孤山五寨土军,额管四五百人,县郭又有弓手八十人,足可弹压盗贼。
当时止缘盗徒倪四等乘船经过县岸,提刑高公泗一时申请添置。
此寨见在县郭,当五寨之中,而与尉司相去仅百馀步,委是虚设,徒费帑廪。
昨来备述利害,及以本军匮乏,无以赡给,累具申陈,乞行省罢此寨,欲将招到军兵并归四望山寨,填补阙额之数,未蒙行下。
欲望钧慈特赐敷奏,依所乞施行。
乞除豁经总制钱及月桩钱状1181年1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一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熹照对本军去岁旱伤至重,检放秋苗八分以上;
及蒙朝省行下,将第三等以下人户夏税畸○倚阁,是致经总制钱收趁不及,合行除豁;
及月桩钱无从桩办,不能如额。
已尝具申总领、转运、提刑司照会,乞行除豁无收经总制钱,及乞据实桩到月桩钱数起发。
除别具状供申尚书省,乞赐敷奏外,今具事节合行申禀者。
一、经总制钱年额系于夏、秋二税内收趁,缘本军去年分检放过苗米三万七千四百五十石一斗二升三合一勺,纽计无收经总制勘合头子钱六千三百七十二贯一百一十七文省。
及依准淳熙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圣旨指挥,倚阁本年第三等以下人户未纳畸○夏税折帛钱二万三千三百一十五贯四百六十五文,本色绢三千八百一十六匹九尺六寸,纽计无收经总制勘合头子钱二千九百二十五贯八百四十七文。
二项共合除放经总制钱九千二百九十七贯九百六十四文。
其苗米上所收经总制头子勘合等钱,遵从淳熙四年户部韩尚书申明已得指挥,并合随苗除放。
其夏税畸○钱帛既已倚阁,亦无合收经总制勘合头子钱数目,合依例除豁。
方欲具申,乞下总所宪司照会,今会得池州近以旱伤申请,已奉圣旨,除豁检放苗米上无收经总制钱。
况本军旱伤尤甚,既检放秋苗外,又蒙倚阁第三等以下畸○夏税,所有上项经总制钱,委实无所从出。
欲望钧慈矜察,特赐敷奏,于本军淳熙七年分合发经总制钱内,除豁前项放免无收钱九千二百九十七贯九百六十四文,仍乞行下宪司总所及本军照会。
一、本军月桩钱,系于夏、秋二税并场务出纳钱物收到头子、经总制无额钱及酒税课利分隶桩办。
缘去岁旱伤之故,苗米放及八分,三等夏税亦复倚阁,自九月十二月终,月额共合桩办一万四千五百三十三贯九百一十二文。
除已据实收桩到钱将新补旧,递互攒那,共计一万三千九百一十三贯五百四十七文节次起发外,尚有六百二十贯三百六十五文,及今年正月以后合发钱数目,今空竭无可桩办。
欲望钧慈特赐敷奏,将淳熙七年九月十二月终收趁不足月桩钱六百二十贯三百六十五文特赐蠲免外,所是淳熙八年正月以后合发月桩钱数,亦乞行下淮东总领所照会,据本军每月实桩到钱数起发。
候向去年岁丰熟,民力稍苏,即依旧数发纳。
申修白鹿洞书院1179年10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白鹿洞书院故址
具位:契勘庐山白鹿洞旧属江州,今隶本军,去城十有馀里,元系唐朝李渤居之所。
南唐之世,因建书院,买田以给生徒,立师以掌教导,号为国学,四方之士多来受业,其后出为世用,名迹章显者甚众。
至国初时,学徒犹数十百人。
太宗皇帝闻之,赐以监书,又以其洞主明起为蔡州褒信县主簿,以旌劝之。
其后既有军学,而洞之书院遂废,累年于今,基地埋没。
近因搜访,乃复得之
窃惟庐山山水之胜甲于东南,老佛之居以百十数。
中间虽有废坏,今日鲜不兴葺。
独此一洞,乃前贤旧隐儒学精舍,又蒙圣朝恩锡褒显,所以惠养一方之士,德意甚厚。
顾乃废坏不修,至于如此,长民之吏,不得不任其责。
除已一面计置,量行修立外,窃缘上件书院功役虽小,然其名额具载国典,则其事体似亦非轻。
若不申明,乞赐行下,窃虑岁久,复至埋没。
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申尚书省尚书礼部,伏乞钧旨检会太平兴国年中节次指挥,行下照会,庶几官吏有所遵守,久远不至堙没。
谨状。
〔小贴子〕契勘本军已有军学可以养士,其白鹿洞所立书院不过小屋三五间,姑以表识旧迹,使不至于荒废堙没而已,不敢妄有破费官钱,伤耗民力。
伏乞钧照(《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又见《朱子奏议》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四一,《白鹿书院志》卷二,民国庐山志》卷一○。)
地:宋浙本作「址」,《考异》所引别本同。
乞支钱米修筑石堤劄子1180年9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经济文衡》续集卷一七、《朱子奏议》卷一一、康熙《西江志》卷一四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一五、同治《南康府志》卷六、同治《星子县志》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照对本军边临大江,旧有石砌堤寨,堰住西湾水汊,藏泊舟船,每岁江西诸州钱粮纲运并商榷舟船浮江上下,并于寨内抛泊,或值风涛大作,亦免沉溺之患,公私两便。
绍兴以来,不暇开修,逐年风浪冲击,砌石损动,往往多被回运空纲偷般压船前去,以致寨内水汊沙土填塞,积岁之久,不复开浚。
重载舟船不免于石寨外江心排泊,沿岸石磊不堪系缆,每有大风震作,漂溺人船,不容拯救,前后抛失官私钱物不可胜计。
本军虑其所用工料钱米无所从出,又恐土石一兴,有妨农作,缘此坐视,不敢申请。
今缘本军旱伤至重,细民阙食,检准绍兴重修常平免役令,诸灾伤监司随所分州县有兴工役而可以募人者,虽非农田水利(谓如城隍、道路、堤岸土工及种植林木之类。),各预行检计工料钱谷之数,具利害奏闻。
本军已委星子知县文林司户毛迪功躬亲诣地头,逐一从实检计到开修石寨去处,合用工料等钱五千三百七贯一百二文,米四百五十六石四斗五升。
本军已行具申转运使衙,取拨窠名钱米,雇募人工修葺。
去后近准使司回牒,止拨到移用钱一千贯文,米五百石。
今照先委星子知县文林司户毛迪功检计工料钱米,并是实用之数,本军今不敢全乞取拨,望止乞更行增拨钱米,付本军支散。
自馀少缺之数,本军自行计置,贴助使司拨到钱米,趁此天气和暖,雇募人工开修。
不唯官私舟船得免风涛之患,且使饥民就役,不致缺食。
须至申禀者。
乞催修石堤劄子1180年9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朱子奏议》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熹照对本军临江石砌堤岸自绍兴以来,被风浪冲击损坏,及港汊堙塞,稍自江水退落,不堪住泊舟船,已尝具利害申禀,乞行计料开修。
已蒙委官相度,开具合用工食钱米供申去讫,未蒙行下。
缘目今水涸,正是并工开修之际,若更蹉时,向后寒冻,工匠艰辛。
除别具公状申呈,欲望台慈早赐申奏,仍乞行下,逐旋取拨窠名钱米,一面趁时用工,开修施行,实为公私久远利济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