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范镇论周量 北宋 · 胡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玉海》卷八
六十四升为釜,六十四斗为钟,自是容受之量名,殊非短长之尺法。
云「周以八寸尺为量,八八六十四,故容六斗四升」,何穿凿之甚!
保康军节度使苗授加食邑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苏魏公文集》卷二一
门下:行莫大于孝,孝以尊亲为先;
祭则致其严,严以配天为重。
朕钦承谟烈,昭事穹旻,历季秋之吉辛,躬三岁之大享。
樵蒸焜上,既接礼于明神,祼将于京,遂昭功于圣考。
迨兹竣事,推以涣恩,褒嘉元戎,亶扬丕命。
保康军节度房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持节房州诸军事房州刺史上柱国济南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苗授,天姿端厚,性缊沈雄。
杰然师帅之才,奋于州县之职。
干戈卫社,隐若敌国之坚;
谈笑临边,㦎无武将之体。
冒犯矢石,保守封疆。
先帝知其才谋,委成戎阃;
前岁召于边徼,入长殿庐。
谦而有光,宠至益戒,以疾屡请,辞剧弥坚。
解兰、锜之亲兵,领关、陉之重镇。
精禋既戒,祭贡预虔,熙典克成,宠章载锡。
加数邑田之广,衍封干食之多。
褒命非私,酬功惟允。
于戏!
听鼓鼙而思将帅,予不忘于旧勋,守富贵而和人民,尔宜图于远略。
祗服明训,往惟钦哉。
可。
赐新除检校司空保康军节度使知潞州苗授辞免恩命不允诏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苏魏公文集》卷二二
苗授:省所劄子,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禀温严之气,有沈毅之谋,擢领十连,入长三卫
惟拱护周庐之重,加训齐卒乘之勤,方倚宿名,遽辞苦疾。
闵烦戎政,特徇雅怀,易节制于房陵,析麾符于上党
中外均劳之寄,可谓优隆;
偃息藩军之馀,无妨颐养。
复览逊辞之奏,何其谦畏之深。
虽嘉乃诚,难从所欲,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李玮苗授上第一表辞免恩命不允批答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一、《苏魏公文集》卷二五
省表具悉。
仁宗之祀明堂也,复希阔不讲之典,故推恩特异;
今朕之躬大飨也,用郊丘三岁之制,故行庆有常。
而卿以节制之崇,领郡牧之寄,预显相之列,增加封食,抑惟旧章。
胡然逊辞?
盖出谦重。
已行之命,宜即钦承,所请宜不允。
殿前副都指挥使苗授以下罢散坤成节道场香酒果口宣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一、《苏魏公文集》卷二五
有敕:卿等提兵之要,宿卫于朝,遘崇庆之诞辰,演迦文之密义。
助兹赞祀,宜有颁宣。
殿前副都指挥使刘昌祚保康军节度使苗授上第二表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一、《苏魏公文集》卷二五
有敕:近缘宗祀,诞布庆恩。
眷彼帅臣,朝有褒典,再披奏幅,过守谦冲。
命已告庭,理难从欲。
都官郎中集贤校理吴彦先司封郎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二、《苏魏公文集》卷二九
敕具官某:恭惟先帝留意艺文,以谓养育贤材,莫先儒馆,因命丞弼,并荐所知,覆以文词、授之美职者,盖亦众矣。
朕嗣位之始,尔彦先应诏来上,是用试尔内禁,置于书林,皆所以成先帝之美也。
今有司又言,尔正秩郎内,凡满四期,校其积勤,甫应迁比。
是用畀尔主爵,列于左曹,亦所以旌服职之劳也。
夫贤者之于国家,岂待爵禄而后劝?
惟兹叙进之法,盖亦功令之常。
尔其休承,益懋远业。
可。
泾州管内观察使舒国公从式奏百姓医人李询可试国子四门助教不理选限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三、《苏魏公文集》卷二九
敕具官某:尝学禁方,能通诊法。
近宗侯之苦疾,访高手以视调。
属览奏封,具言尔力。
因其药喜之应,假以版授之荣。
祇服新恩,益勤善术。
可。
尚书屯田郎中张徽度支郎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七、《苏魏公文集》卷三四
敕某:三省左曹之联,一方漕挽之寄,皆朝廷清要之选也。
非得优通敏裕之士,岂尝轻授之哉?
以尔文中隽科,仕登朝路。
用能治剧,擢赞计于甘泉;
属委使华,出案条于闽部。
休有声采,稔于人言。
方攸司之议年,嘉治课之应最,特迁支度之列,且酬伐阅之劳。
茂对宠光,弥勤远业。
可。
议学校法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九、《苏魏公文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四
臣闻古者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虽王之诸子,卿大夫之子弟及国之俊选皆造焉,三代所以教化行而习俗成者,由此道也。
乡遂之制坏,而学校从而废缺。
汉、晋而下,代有兴置,至唐而后备。
上都国子监以总六学之务,设官则有祭酒司业为之长,博士助教直讲为之训导监丞主簿掌其政令。
外则京府州县各有学,并置博士助教以主训授之职。
由是党庠、遂序、国学之制稍稍复矣。
国朝自景祐以来,天下建学,庆历以后,数立规程,自是诸儒,知所宗尚。
岁月寖久,生师益增。
然而黉校之间,未闻有业成通经之士显著于时,而副朝廷之选用者。
今明诏将议改制,而降意于询访,兹诚治世之先务,而圣主所当留神也。
臣窃谓本朝学制大抵仿唐之旧,然而设官有未备,而教导有未至,故积日虽久,而成效无闻也。
何以言之?
唐制学官,国学则博士助教各二人,直讲四人,大成十人,学生三百人。
太学四门学,则博士助教各三人,学生各五百人,而四门又有俊士八百人。
律、书、算学则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五十人至三十人。
今之学官直讲说书共八人,而无国子、太学、四门之别,职事又无殿最之课。
太学生止于三百人,广文生则三岁试补,但随秋赋,而不转两学。
听习律学,虽有其名,而无其职。
书、算则又阙焉。
唐之学官,每岁终考校,以训授功业多少为殿最。
学生则以业成通两经以上者,上于监。
祭酒司业策试,优者上于礼部,大成上于吏部
今二者咸无焉,其法制灭裂如此,而欲责其壹道德而广教化,势不可得也。
必欲别为新规,臣愚以谓积习既久,未易更张,莫若即旧法而增损之,则便而易行也。
学官八人,谓宜各令分掌职事。
五人专职讲说,人各一经。
《春秋》兼三《传》,《礼记》兼《周礼》、《仪礼》,并为大经,各限二年讲毕。
《毛诗》为中经,限一年半。
《周易》、《尚书》为小经。
限一年。
三人掌教诸生,以诗赋、文论、经史之大义及时务策,仍轮日直学,以待诸生请问疑义,并出公试题目。
若考校试卷,则八人通主之。
其教导有方,成效显著,为诸生凛伏者,候及三年,委判监官闻于朝廷,望赐召试馆阁职事。
其不职者,罢免之。
学生以五百人为额,逐日早分经听受,每经百人。
仍兼习《孝经》、《论语》,听读罢,则课习文史。
每月公试三,学官考校优劣,分三等,揭名于学,以为劝沮。
监丞掌其课最,主簿纠其违慢。
每一经讲毕,监上于判,监集官策试大义十道,次日口说十道。
各定为三等,大义通十,并口说明白,能发明圣贤深蕴者,为优等;
大义通六及口说俱者,为次等;
不及六通,为下等。
其通一大经,或一中经兼一下经,试入优等者,上于朝廷,望加旌拔,或直送省试。
仍许特奏名次等,籍其名以俟再试。
甄别下等,本学常加敦勉。
其文行道艺超绝伦辈,朝野所知者,不拘常例,并许举荐,以备朝廷擢用。
其律、书、算等,亦望各立一学,量置生徒,庶令学者粗知本原,以之入官,不至墙面也。
州郡之学,每州请置经学博士一员(或只以教授名官。),内举人及三百人以上者,朝廷为选差正官,三年为一任。
如能举职有效者,任满日本州为保荐之,乞加旌擢。
其馀本州辟召有科名守选官员或经行纯粹之士,上于本路,列奏朝廷,俟旨补授,仍给本学公钱为俸,亦以三年为任,任满保荐如正官。
法内命官,望加优奖。
举人以闲官,再授之职。
每州仍置说书一员(生徒二百人以上三人,一百以上二人。),以本郡有经术文行之士,为乡里所推者充。
仍从生徒众举,州为补置。
本州无其人,则请于邻州,使专讲说。
诸生听读课试,亦约太学之例。
如有经术精博、文艺优长者上于州,州为覆试,籍其名以补学职。
俟及三年,显有功效者说书同。),举送国子监,与通经者同试。
县学置助教一员(或只以教授为名。),推举如州说书例,兼主讲说教授之事。
诸生有业成通经者,上于州学,与通经者校试,举送州县。
既立学校,须藉公费,望许摽拨本处闲田或户绝及僧寺庄土多处,斟酌移割入学充职田天圣中王随江宁府,请以山道宫庄田充本处书院职田,诏从之。),随生徒多少以定顷亩。
州县为差人主持,勾收课利入学,以助支费。
条约既备,奖劝既行,则人人各务本业,穷经学文,不三五年可以丕革旧俗矣。
李定词头劄子(二 熙宁三年四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九、《苏魏公文集》卷一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宋史》卷三四○《苏颂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六、《经世八编》卷一五、《右编》卷三○
今月二十三日中书劄子节文,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李大临状,所有李定除官制内有未便,奉圣旨令苏某依前降指挥撰词。
臣窃以官品有高下,职事有闲剧,皆所以待才能之士;
擢授有资级,保任有常法,亦所以抑奔竞之途。
由古以来,兹道不易。
祖宗之朝,或有自起孤远而登显要者。
盖天下初定,士或弃草莱而不用,故不得不广搜扬之路。
真宗仁宗以来,每有除授,虽幽人异士,亦不至超越资品。
盖承平之代,事有纪律,故不得不因用资品选授之法。
今朝廷清明,俊乂并用,进任台端,动有成规。
远州幕官,非有积累之资,明白之效,偶因召对,一言称旨,便台官
政府既已奉行,有司不能抗议,使制命遂下,四方耸闻。
仕进之间,岂无觖望。
况今天下之广,英豪之众,他日或更有非常之人又过于此,夤缘进见,奏对称旨,则复以何官处之?
寖渐不已,诚恐高官要秩,或可以歧路而致。
事有万一,不可不防。
臣所以区区建言者,上以遵朝廷之法制,下以尽有司之职业耳。
谨按《六典》,中书舍人之职,凡诏旨制敕皆按典故,而起草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
故前后舍人论列差除,用典故而蒙改正者非一。
三院御史中丞学士荐举朝臣,乃典故也,或不应此,其敢无言?
去岁以京官除授,所以无言者,以前有诏令故也。
今若先立定制,许于幕职官中擢选三院,则臣等复有何言而违拒耶?
况定之此制,前日敏求大临洎臣皆知不应近制,是以各有论奏。
今再被诏旨,若便奏行,是臣故违官守,自作二三,上累圣明,孰任其责?
窃谓威福之柄,人主得以自专;
官守有责,臣下得以固执。
若朝廷以定才实非常,则当特与改官,别职任,随资超用,无所不可,不必弃越近制,处之宪纲。
若臣上惧严诛,腼颜起草,诚虑门下封驳不肯放过。
纵门下不举,则言事之臣必须重有论列,或畏议,固执不敢祗受。
是臣一废职事而致论议互起,烦渎圣听,则臣之罪戾,死有馀责。
所有李定除官制未敢具草。
谢吏部侍郎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三、《苏魏公文集》卷三八
臣某言:伏奉制命,蒙恩特授臣通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者。
治典一新,官仪大正。
简求髦彦,若时训迪之谟;
振举滞遗,遂及妄庸之迹。
仰膺殊渥,载惕丹诚。
臣某中谢。)窃惟在昔哲王,并建众职。
内则三公四辅,翼赞于皇猷;
外则六卿百司,经营于世务。
道揆法守之叙,无言厖事易之非。
故官得其人,而庶政惟和
事任其责,而万目自举。
致治之极,何莫由斯。
后王狃于因循,流品从而杂揉。
台省清崇之秩,或假宠以叙迁;
中外典领之科,因渐增于别使。
朱紫无辨,要领莫寻。
垂百数年,宜有丕变。
敝久必复,圣断惟精。
霈然发于德音,将以覈其名实。
文阶之等级,所以革去虚称;
据职事之剧閒,所以裁为中制。
稽于古则文而不僿,验于今则简而易从。
炳焉三代之规模,垂为百世之典则。
涣号之始,佥言允谐。
《周礼》太平之书,方复行于圣旦;
尚书百官之本,任尤重于选曹
铨综人流,助毗风化。
建正置贰,使率属而有差;
因能任官,谅非贤而罔治。
伏念臣早缘孤进,偶擢近班。
荏苒岁时,愧无尘露之益;
间关忧患,寖伤齿发之衰。
一昨误被甄收,预闻制作。
迂儒曲学,何补旧仪之遗;
近列清曹,并尘虚授之奖。
况具员之初备,在首举以尤艰。
恩以假人,用非有次。
勉临所治,益畏攸箴。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蕴天纵之多能,富日新之盛德,步骤,庶绩凝于九工;
跨越汉唐,新书高于《六典》。
特隆异数,式序群才。
振鹭充庭,既集羽仪之盛;
疲驽伏枥,亦参仗卫之荣。
谁料衰迟,适遭际会,敢不率循诏旨,探练故常。
司籍之所藏,急古人之先务。
重念邅回之久,已甘弃置之中。
睿明素审其无他,枯朽屡蒙于再造。
超官赋禄,皆清衷特达之知;
揣分量能,实望外踰涯之幸。
属限牵拘于严格,无由叙对于清间。
感极涕零,言殚喻拙。
姑自期于瘁尽,庶不累于圣明。
臣无任。
辞免右仆射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五、《苏魏公文集》卷四一
臣某言:伏奉制命,特授臣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加上柱国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臣寻具劄子辞免,伏蒙圣慈特降中使赐臣诏书不允者。
告廷命下,鼎司误擢于非才;
捧制魂惊,囊奏辄辞于异数。
祗被玺书之宠答,恭承天旨之恩褒。
义有未安,理难终默。
臣某中谢。)臣闻昔圣王之命相也,必先审观器能,稽参行实。
知其可任也,然犹考之蓍龟,谋及卿士,而后授之,其重如此。
故能表率百官,缉熙庶绩,以辅成王业,而寅亮天工。
属逢治朝,慎重名器,公台并进,豪杰相望。
如臣至愚,本非大受,有能俱短,自知甚明。
覈其艺文,不离刀笔箱箧,盖史官博士之才
发于事业,惟在期会簿书,非大臣公辅之器。
徒以知二圣,预列近司,阅岁再期,洿朝累久。
赞功论道,硁硁不逮于众人;
询事考言,碌碌每虞于大谴。
加之暮齿,已绝进心。
骤膺右弼之咨,兼重二台之委。
力小任重,罙负不胜之忧;
福过灾生,斯为必至之理。
敢殚再渎之恳,仰俟曰俞之音。
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推鸿造之生成,察羸躯之疲曳,博求时望,参听师佥。
必有筑岩兆梦之贤,来符爰立;
庶使凿址益高之累,不在孤危。
干渎宸严。
臣无任。
普宁郡辞免明堂加恩第一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九、《苏魏公文集》卷四六
伏以配天盛礼,属熙事之休成;
丽泽洪恩,虽尸臣而毕逮。
顾无名而服宠,辄沥恳以祈辞中谢。)
窃以恩胜于义,则处之有未安;
赏非其功,则受之为不韪。
而臣自惟弱质,未亲保傅之严;
弗离禁庭,已忝王公之贵。
伏况才非早慧,学谢少成。
德禄不酬,每有凿墉之戒;
高明难处,窃怀瞰室之虞。
何补盛时,乃叨厚贶。
伏望皇帝陛下曲从人欲,特轸天衷。
察其取少而辞多,不为虚矫;
毋使贪荣而冒宠,自速满盈。
恳款之诚,矜怜是冀。
普宁郡辞免明堂加恩第二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九、《苏魏公文集》卷四六
伏以义有弗安,辄具陈于前奏;
恩无与量,犹未赐于俞音。
敢冒威颜,更殚馀恳中谢。)
臣闻功多而赏厚,则下无觊觎;
德薄而位尊,则盗思夺伐。
故圣人慎于赋禄,而贤者戒于贪功。
宠或踰涯,满心招损。
伏念臣猥缘支属,曲荷眷怜。
生成皆自于禁中,朝夕不离于上侧。
帝舜之惇叙九族,明皇之友爱诸王,在臣所蒙,方古已过。
若乃讲三年之宗祀,致四海之欢心,庆未遍于有劳,惠乃先于慈幼。
佥言靡协,衷恳宁安。
伏望皇帝陛下徇群议于大公,抑私恩于内治。
听从自列,亟寝前褒。
俾无虚受之讥,不累承平之化。
进仪象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一
吏部尚书臣颂先准元祐元年冬十一月诏旨,定夺新旧浑仪。
寻集日官及检详应前后论列干證文字,赴翰林天文院、太史局两处对得新浑仪系至道皇祐中置造,并堪行用。
旧浑仪系熙宁中所造,环器怯薄,水趺低垫,难以行使。
奉圣旨下秘书省依所定施行。
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
至于测候,须人运动,人手有高下,故躔度亦随而移转,是致两竞,各指得失,终无定论。
盖古人测候天数,其法有二:一曰浑天仪。
规天矩地,机隐于内,上布经躔,以考日星行度,察寒暑进退,如张衡浑天、开元水运铜浑是也。
二曰铜候仪。
今新旧浑仪、翰林天文院与太史局所用者是也。
又案吴中常侍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积代相传,谓之机衡。
其为用也,以察三光,以分宿度者也。
又有浑天象者,以著天体,以布星辰。
二者以考于天盖密矣」。
详此则浑天仪、铜浑仪之外,又有浑天象,凡三器也。
浑天象,历代罕传其制,惟《隋书·志》称梁代秘府有之,云是宋元嘉中所造者。
由是而言,古人候天,具此三器,乃能尽妙,今惟一法,诚恐未得亲密。
然则张衡之制,史失其传;
开元旧器,唐世已亡。
国朝太平兴国初,巴蜀人张思训首创其式以献,太宗皇帝召工造于禁中,踰年而成,诏置文明殿(今文德殿是也。)鼓楼下,题曰「太平浑仪」。
思训死,机绳断坏,无复知其法制者。
臣昨访问得吏部守当官韩公廉通《九章算术》,常以钩股法推考天度。
臣切思古人言天有《周髀》之术,其说曰:「髀,股也;
股者,表也。
日行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钩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表股,周人受之,故曰《周髀》。
若通此术,则天数从可知也」。
因说与张衡、一行、梁令瓒张思训法式大纲,问其可以寻究依仿制造否?
人称若据《算术》,案器象,亦可成就。
既而撰到《九章钩股测验浑天书》一卷,并造到木样机轮一坐。
臣观其器范,虽不尽如古人之说,然激水运轮,亦有巧思,若令造作,必有可取。
遂具奏陈,乞先创木样进呈,差官试验,如候天有准,即别造铜器。
二年八月十六日诏,如臣所请置局,差官及专作材料等。
奏差郑州原武主簿、充寿州州学教授王沇之充专监造作,兼管勾收支官物。
太史局夏官正周日严、秋官正于太古、冬官正张仲宣等,与韩公廉同充制度官。
局生袁惟几、苗景、张端节、刘仲景,学生侯永和、于汤臣,测验晷景、刻漏等都作人员尹清,部辖指画工作。
至三年五月,先造成小样,有旨赴都堂呈验。
自后造大木样,至十二月工毕。
又奏乞差承受内臣一员赴局,预先指说前件仪法,准备内中进呈日有宣问。
十月入内内侍省差到供奉官黄卿从。
至闰十二月二日,具劄子取禀安立去处,得旨置于集英殿
臣谨案历代天文之器,制范颇多,法亦小异,至于激水运机,其用则一。
盖天者运行不息,水者注之不竭,以不竭之流,逐不息之运,茍注挹均调,则参校旋转之势,无有差舛也。
张衡《浑天》云:「置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司之者闭户唱之,以告灵台之观天者。
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符合」。
唐开元中,诏浮屠一行与率府兵曹梁令瓒及诸术士,更造铸铜浑仪,为之圆天之象,具列宿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
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正东行一度,月行十二度有奇,凡二十九转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
仍置木匮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上。
又立二木偶人于地平之前,置钟鼓,使木人自然撞击,以候辰刻,命之曰「水运浑天俯视图」。
既成,置武成殿前,以示百僚。
梁朝浑象以木为之,其圆如丸,遍体布二十八宿、三家星(谓巫咸石申甘德三家星图,以青、黄、赤三色别之。),黄、赤道及天河等别为横规,环以绕其外,上下半之以象地。
张思训浑仪,为楼数层,高丈馀,中有轮轴关柱,激水以运轮。
又有直神摇铃、扣钟、击鼓,每一昼夜周而复始。
又有十二神,各直一时,时至则自执牌循,环而出报,随刻数以定昼夜之长短。
至冬水凝,运行迟涩,则以水银代之,故无差舛。
又有日月星象,皆取仰观。
案旧法,日月行度皆人所运,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
然则据上所述张衡所谓灵台之璇玑者,兼浑仪、候仪之法也;
置密室中者,浑象也。
葛洪云:「张平子陆公纪之徒张衡字平子陆绩字公纪。),咸以为推步七曜之运,以度历象昏明之證候」。
校以三八之气,考以刻漏之分,占晷景之往来,求形验于事情,莫密于浑象也。
开元水运俯视图,亦浑象也。
思训准开元之法,而上以盖为紫宫,旁为周天度,而正东西转,出其新意也。
今则兼采诸家之说,备存仪象之器,共置一台中。
台有二隔,浑仪置于上,浑象置于下,枢机轮轴隐于中,钟鼓、时刻、司辰运于轮上,木阁五层蔽于前,司辰击鼓、摇铃、执牌出没于阁内,以水激轮,轮转而仪象皆动,此兼用诸家之法也。
浑仪则上候三辰之行度,增黄道为单环,环中日见半体,使望筒常指日月,体常在筒窍中。
天西行一周,日东移一度,此出新意也。
浑象则列紫宫于北,顶布中外官星二十八舍,周天度、黄赤道、天河遍于天体,此用王蕃及《隋志》所说也。
又以五色珠为日月五星,贯以丝绳,两末以钩环挂于南北轴,依七曜盈缩迟疾,留逆移徙,今常在见行躔次之内,昼夜随天而旋,使人于其旁验星在之次,与台上测验相应,以不差为准。
此用一行、思训所说而增损之也。
二器皆出一机,以水激之,不由人力。
校之前古,疏密虽未易知,而器度算数,亦彷佛其遗象也。
又制刻漏四副,一曰浮箭漏,二曰稗漏,皆与今太史朝堂所用略同;
三曰沈箭漏,四曰不息漏,并采用术人所制法式,置于别室,使挈壶专掌,逐时刻与仪象互相参考,以合天星行度为正,所以验器数与天运不差,则寒暑气候自正也。
《虞书》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盖观四七之中星,以知节候之早晚。
考《灵耀》曰:「观玉仪之游,昏明主时,乃命中星者也。
璇玑中而星未中为急,急则日过其度,月不及其宿;
璇玑未中而星中为舒,舒则日不及其度,月过其宿;
璇玑中而星中为调,调则风雨时,庶草蕃庑,而五谷登,万事康」。
由是言之,观璇玑者不独视天时而布政令,抑欲察灾祥而省得失也。
《易》曰「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此之谓也。
今依《月令》创为四时,中星图以晓昏之度,附于卷后,将以上备圣主南面之省观,此仪象之大用也。
又上论浑天仪、铜候仪、浑天象三器不同,古人之说,亦有所未尽。
陈、苗谓张衡所造盖亦止在浑象七曜,而何承天莫辨仪象之异,若但以一名命之,则不能尽其妙用也。
今新制备二器而通三用,当总谓之「浑天」。
恭俟圣鉴,以正其名也。
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侍读上护军武功郡开国侯苏颂(《新仪象法要》卷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玉海》卷四。)
辞免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劄子 其一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一、《苏魏公文集》卷六九
臣今月初九日,准閤门差人赐到官诰,伏蒙圣恩特授依前左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者。
方俟谴投,遽闻宠命,跼天蹐地,莫敢遑宁。
臣伏以仁宗皇帝大学士,宠待师儒之官;
真宗皇帝宫观使,非见执政未尝兼领。
近年虽有除授前宰执之例,皆时望宿德,然后授之
而臣辅政无状,坐致台劾。
圣恩宽大,未忍加诛,许其善罢,已为徼幸。
而又以美职,处之宴閒,虽天地生成之恩,何以过此。
然念臣早以疲惫,屡控恳诚,乞还印章,愿归田里,久未获请,深愧强颜。
反因赦过之私,并有非常之命,惧玷名器,不厌人言。
伏望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矜怜戆愚,收还新命,许遂前请,得养馀龄。
所有告命,已牒閤门,未敢祗受,伏乞圣慈,特赐俞允。
郭京评事康定二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六、《苏魏公文集》卷六七
康定二年春,西寇犯渭城泾原守以闻。
天子闵然念边民之数被其患,思谋永逸之计,乃更命近臣往督师律,元戎偏帅,奔走率职,罔解其勤。
居无几何,又诏吴兴滕公为刑曹副郎、直集贤书殿,往镇泾阳,维是泾原诸军皆隶焉。
滕公奉命驰至阙下,进见之际,圣主知遇之厚恩,得奇玮魁梧之人以助军旅之画,乃言处士郭君于上曰:「斯人博学而多谋,重义而轻利。
一举进士,不上第而退居九华,盖三十年遂亡仕进心。
若擢居戎幕,必能出奇吐谋,以赞帷幄之论」。
上曰:「是尝一二臣为吾言之者,行用之矣」。
即日制诏池阳郡守给装钱,起生传赴京师
至则特旨赐廷对,口陈兵家成败之策,边徼之利害,攻戍之得失。
诸臣所未能言者,悉为之对,可不可皆合当世之务。
天子悦之,乃以廷尉平命生往参谋陕西军事。
于是公卿相赞于朝廷,士相庆于闾巷,以谓天子用处士矣,自兹下情得以上通矣,主恩得以天下达矣,草泽之贤者得以自进而议时政矣,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或有谓生曰:「天子所以擢滕公滕公所以荐先生于天子而幸用之。
而未闻先生所以论报主恩、感遇知己之意」先生曰:「吁!
是言也,于我何有哉!
滕公尚书散郎升名曹、直书殿职,由刺中州而任方镇要冲兵屯之地,直匈奴之孔道,国家倚之犹藩屏焉。
宠迁之若是,岂天子私其人而授之耶?
盖知其才之可任而效之有可责耳。
天子用公之言,而吾自布衣召见,不由覆试而官。
盖国家择人而委任耳,岂私于我一布衣哉?
彼既不以私而荐任,岂可以私而言报耶?
虽然,固当早夜思之,筹虑愊亿,期绩用之可成焉」。
某时闻生之言而内喜,且言曰:「是举也,可谓上下俱适其道耶!
诚使朝廷为官用人,推择信任皆若是之笃,则何云上有旷官而下有遗才乎?
使当时公卿百吏修职奉上皆若滕公之感遇主知,郭生之尽心公家,则何云政事隳堕、国听壅塞耶?
上举之若彼之得,下行之如此之善,予将见俘匈渠于稿街,旋凯歌于京城,休戈息兵,拯人罢劳,其斯举矣,不曰美哉」!
生之行也,士大夫多以言赠,予犹并叙其所尝道者,以为其规。
江宁县题名记庆历六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九、《苏魏公文集》卷六四、《景定建康志》卷二七、乾隆《江宁县新志》卷一二
县令题名,旧无其传。
某始到职,以非便民先急之务,而未遑经营也。
一日,乡民有讼田者,辞连数室,咸造于庭,纷辨交争,初莫能决。
讯其剂约,则曰「亡之矣」;
讯其移受之始,曰「不能记矣」。
所能言者,某令时按某事至某之邻乡,实某祖受田立籍之岁也,县有版籍盖载之矣。
因求其令在事之年,而邑之胥吏皆无能言者。
乃为之捃摭数十年簿书,始见其令之官氏。
阅其籍,果得讼田者之祖名,具载其地数,而侵冒者乃诎。
某于是叹曰:昔之居官者去而留名氏、记岁月于府寺,岂特好事者为之哉,是亦有谓尔。
斯狱也,以令之官寺,乃得致讼之岁月,因版籍而后知民之情伪。
版籍虽具,而民不能言其岁月;
县令虽去,而民犹能言其为治之迹。
是令去而题名于后,不为无益于治理也。
于是条令前令官称姓名,起开宝李氏去国,郡邑归职方,始命王官,迄兹庆历六年,凡七十载,历三十八令,而拙者继焉。
因命砻石纪其交承之次第,龛于听事之壁间,非惟纪乎岁月而已。
又念夫居是职者,坐广居,享丰禄,假天子威刑,案籍以涖职事,其不能廑体以督簿书之务,平心以待生齿之讼,殆非朝廷所以建官分职之意也。
矧在是邑,密负大府,号为望县
其地之广袤百里有畸,编户逾二万,而间年逋逃未复者且千齿,倍户有半,而隶名于力役胥徒者几三十之一。
其赋徭之重轻、资货之移用、兼并之强弱、纷争之是非,盖日有焉,一系乎长人者之决之也。
茍失其当,民实受弊,在治者得不为之用心哉?
故予因纪年而又论政,又书其命事之由于左方,将以告于民官,庶几悉意民务,毋俾其人曰某令者治某事而非是。
吾将何告焉?
姑待来者听治之。
非惟警于来者,抑将以自警焉。
则曰升斯堂而受牒诉,举而视之曰:前日某事,其人称某令之不治,则予之弊事,是必将审覆其词而求索其情,亦冀臻夫理而少纾其责也。
朝议大夫致仕石君墓碣铭绍圣元年十二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五、《苏魏公文集》卷五五
朝议大夫致仕新昌石君,讳牧之字圣咨
庆历二年进士,予同年生也。
姿韵沈雅,志操高远。
幼无它好,惟读书是嗜。
未冠,从乡举,籍籍场屋间,宿儒父兄行皆器重推先之。
二十七登科,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以便亲,就下补杭州新城
台州天台
自初任已有能名,于时故相王荆公鄞县枢直陈公襄仙居号「江东三贤宰」。
满岁,用荐格改著作佐郎,九迁至朝议
比岁课者三遇皇祐明堂,嘉祐治平元丰登极,霈恩者四见。
保甲括牧地,有劳减年者再。
凡知江宁盐城雍丘三县,通判温、湖、舒、建四州。
江宁、温、湖以别荐,服丧避亲,不赴建安,以亲疾请侍养,不待满罢去。
入朝为越王宫太学教授,监在京曲院,其盐城雍丘邸用近臣别荐,最后朝选知温州
所至治迹见纪。
初,馀杭发十县官部丁夫治浙江堤岸,未几,秋潮𠻳齧堤坏,独新城所治无患,太守方公偕嘉之,为言于朝。
增广天台县学,择乡先生居师授之任,以延俊造,县事间则亲为讲说。
远近向慕,负笈而至者若王景山余京、方援、伍原辈,同时出黉下,后皆为闻人。
陈公尝为文以纪其事。
先是,邑有母告子不禀教令者,讯之,无大故。
乃呼之前,喻以子事父母之道,丁宁训教,使急归奉养。
后二十年,行李过其境上,母子泣拜马首曰:「无状子自蒙教戒,感惧惕厉,遂为善良」。
闻者以为近古循吏之政。
盐城海寇惊挠乡聚,州使督迫追捕,符移狎至,初不为动。
徐料村社义户,得勇悍敢前者千馀,命军校部勒教以兵仗,寇闻,鼠伏鸟散。
熙宁初,颁常平发歛暨役人免募法,州县急于期会,因致烦扰。
诏遣侯叔献察访雍丘,询之父老,咸曰:「编户但知变法,而不知变法之扰」。
叔献以闻,朝廷方议褒擢,后使者以为推行未尽而止,然犹被保甲牧地之赏。
始莅永嘉,病火政素怠,飓风至则焮焰绵亘,奸人利救焚𣤸敚,吏恬不怪,寖以成弊。
因举行火保之令,预为约束使知,有犯联坐。
一日火作,亲率部伍,视畚挶绠缶之,不悉力者收之,馀悉竞前,俄顷而扑灭,自是其弊遂革。
又患州境近盐,盐禁益密,黥隶相望,而犯者不少衰止,岁课亏损,责及郡官。
于是为设方略,急监临而宽捕吏,限以煮海之数,每亭灶启闭,牢盆出纳,须监官与捕吏亲临,铢两不入私门,贾贩既无所得,不数月,刑省而课羡。
州郭有通衢,名五马,阂塞不通人行久矣,问吏属,则曰:「俗传辟之利举子而不利长人」。
乃诋曰:「有是乎」!
立命撤屋开路,自尔通衢不绝,后累有登科者,温人至今德之。
久之,治办益无事,间或会宾僚追文酒之乐,继以酬唱篇咏,不日盈编轴。
好事者集成二十卷,目曰《永嘉唱和》云。
罢郡时年才六十六,遂有归休之志,上封告老,以本官致仕。
圣咨早厉士节,出处进退,不蕲茍得。
晚年通性命之理,视死生穷达为一致,故淡于荣利。
精力方强,遽知止足,还乡里,即祖居为宴坐之地。
是时昆弟罢郡退居数人,相与游息山水间,友于群从,超然有适,如是三年。
而绝州县省谒十年,而废宴会、撤笔砚十三年,年七十九矣。
尽屏去服玩,青编黄卷亦不复问览,居常默坐,世累都遣。
一日盥沐,更衣就寝,无一语,嗒然而逝。
虽脱屣蝉蜕,无易于此。
时元祐八年冬十一月十三日也。
遗书一编,疏五十馀事。
处理家政,至于厥歛之具、丧葬之节、宾客之礼、子孙之戒,纤悉无遗者。
门人叶经叙其始末为《往生录》。
呜呼!
达生悟理,神识不昧,泰豫若是,岂力学行己自我得之者耶?
其性质纯茂,孝友忠实,虽勉励敦修之有素,抑所禀赋之本厚耶?
故嘉言美行,为人称道者多矣
少时常贽所为歌诗于范文正公,公谓其《孤雁》、《晚望》二篇有古人风。
后以《时政十事》上韩魏公,如钱币盐法之类,皆见施行。
天台日,太守元章简公待以僚友,常曰:「如公文雅,县令淹才,烦碎之务,委之佐尉可也」。
赵清献公归老过温,其子屼方为倅贰,公每戒之曰「善事石君」。
宣献公杜正献公常以在朝不及荐用为恨。
观当时名公贤卿许与之言,则人材可知也。
其著于笔札则有《易论》、《解经训传》、杂文、歌诗总七十卷藏于家。
见其书则学术可知也。
寿昌县君王氏,尚书屯田员外郎贲之女。
子男子五:常州晋陵尉景雩早卒,进士需,明州奉化尉景零,天台雯,乡贡进士震。
女子七,苏州长州叶庭实、泽州陵川王庆叟、南剑州将乐县令江汝言、进士张褫、马景文李景常、虞,皆其婿也。
诸子世学,需就养不仕,雯践父官。
诸婿业官乡举有闻。
孙二十五人,曾孙七人。
雯等奉治命,以绍圣元年十二月某日葬于县之九岩山某原。
冢茔封域,悉如遗书平日经画之旨。
雯自越千里之润,袖书与祠部君所述《行录》见抵,且扳先君同榜之契,丐文以表墓隧。
时予方有家故,未遑属稿。
中岁再至,请益悫。
每念平昔与圣咨游甚久,又尝论天下士族,知新昌之世,且嘉孝嗣往复之勤,思尽述终之志,可无纪乎。
案石氏系出青社,唐季初,祖某避地徙,因家新昌
曾祖延俸,仕钱氏为某官,祖渥隐晦不仕,父待用赠金紫光禄大夫
祖孙居越数世百馀年,遘圣代右文,得以诗书教其子弟。
天圣中,世父待举始擢进士第,官至秘书丞
自是登科者常不绝。
庆历榜同时昆弟三人在选中,而居显仕者相踵,枝叶繁衍,从进士者又倍于向时。
呜呼,盛矣!
故悉书之,又系以碣铭云:
学充乎中,行著乎外。
其有云为,名称必大。
在己所安,存亡进退。
及物之利,中和惠爱。
仕而知止,终远辱殆。
没不怛化,游神定泰。
呜呼圣咨,考履无悔。
善生安死,令名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