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指南录后序1276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三《指南录》卷首 创作地点: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脩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馀庆献谄于后。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馀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经北舰十馀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
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通州,几以不纳死。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
付之度外矣。
呜呼!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
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
海道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
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馀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脩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指南后录卷一下跋1280年1月20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四《指南后录》卷一下 创作地点:北京市
此册为《指南后录》第一卷下,第二卷起八月二十四日《发建康》,终《岁除有感》。
尚有《零丁洋》诸诗及《后录》本在惠州,合隶为一卷。
而所恨者,《指南前录》叙号存,而诗已不完。
侍郎弟姑据所存本,使不泯于世,一联半句,使天下见之,识其为人,即吾死无憾矣,况篇帙之多乎!
岁在庚辰正月二十日文山履善甫书。
指南后录卷二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四《指南后录》卷二
予《后录》诗,以广州金陵为第一卷,今入淮以后为第二卷云。
指南后录卷三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四《指南后录》卷三
予《指南后录》,第一卷起正月十二日《赋零丁洋》,第二卷起八月二十四日《发建康》。
今第三卷,盖自庚辰元日为始。
文山履善甫序。
东海集序1279年7月27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四《指南后录》卷一下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东海集》者,友人客海南以来诗也。
海南诗而曰《东海集》者何?
鲁仲连天下士,友人之志也。
友人自为举子时,已大肆力于诗,于诸大家皆尝登其门而涉其流,其本赡,其养锐,故所诣特深到。
余尝评其诗,浑涵有英气,鍜鍊如自然,美则美矣,犹未免有意于为诗也。
自丧乱后,友人挈其家,避地游官岭海,而全家毁于盗,孤穷流落,困顿万状。
然后崖山礼部侍郎,中且权直学士矣。
南风不竞,御舟漂散,友人仓卒蹈海者,再为北军所钩致,遂不获死,以至于今。
凡十数年间,可惊可愕,可悲可愤,可痛可闷之事,友人备尝,无所不至。
其惨戚感慨之气,结而不信,皆于诗乎发之。
盖至是动乎情性,自不能不诗,杜子美夔州柳子厚柳州以后文字也。
余与友人年相若,又同里闬,以斯文相好,然平生落落不相及。
及居楚囚中,而友人在行,同患难者数月。
其自五羊至金陵所赋,皆予目击,或相唱和。
时余坐金陵驿,无所作为,乃取友人诸诗,笔之于书,与相关者并附焉。
后之览者因诗以见吾二人之志,其必有感慨于斯。
己卯七月壬申文天祥叙。
集杜诗自序1282年1月1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六《集杜诗》卷首 创作地点:北京市
余坐幽燕狱中,无所为,诵杜诗,稍习诸所感兴,因其五言,集为绝句。
久之,得二百首。
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
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
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吾用,非情性同哉?
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其以咏歌之辞,寓纪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
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槩见于此矣,是非有意于为诗者也。
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
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文天祥履善叙。
是编作于前年,不自意流落馀生,至今不得死也。
斯文固存,天将谁属。
呜呼!
非千载心,不足以语此。
壬午正月元日文天祥书。
山康氏族谱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
士君子立身天地间,必求所以为忠为孝而已。
夫忠所以事君,孝所以事亲,舍此无他焉。
然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天祥之友君可与是矣。
可与与天祥有一日之雅。
天祥方欲举以靖国之难,暇时进其谱系一帙与天祥校雠。
因追论先世,黜其所以不情者三之一,即欲丐弁其端。
呜呼,天祥岂暇为哉!
然是亦可与尊祖宗、崇孝道之一端,移孝,忠不难也,因为序之。
按谱,其姓本于卫康叔之后。
初祖如绚,仕华山刺史,历皆显宦。
数传至国辅,南唐时娶司马氏,一产三男,以为人瑞,皆封将军
太祖皇帝江南,仁恤李唐之后,及其懿亲,许择便地以居,始繇金陵徙来吉之泰和
国辅三子:正将子文析居桐庄,参将子忠居横乾,副将子信居古瑞山。
子信实为瑞山初祖也。
三族子姓繁衍,硕大翘楚有人望。
信后尤克修厥德,毅勇奋发。
蹈忠履孝有如可与者,国辅十世孙,真可谓不忝矣。
继今而往,可与不得媕娿,益当严其家训,以寿汝子孙。
宝此信书,不使他人昏冒,则孝道贻遗,不斩于今日。
天祥之浮沈不可得知,脱有所徵召,可与当奋然一来,同济大事,以全汝忠孝也,宜哉!
按:《新刻宋文丞相信国文山先生全集》卷九,崇祯四年张起鹏刻本。
庐陵蘅塘陈氏族谱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
我宋自权奸诱致黠虏,以腥秽江淮
太皇太后诏余出使军前,再讲和好。
将作监丞庐陵陈骧独力止余行。
余以太后懿旨,义不得避。
及至虏营,骁首见余辞气慷慨,执义不屈,果被拘留,遂悔不用骧言之晚。
赖先帝威灵,以计得遁,历间关于海道,脱万死以还朝。
时德祐二年四月八日也。
因上书阙下,备陈恢复大计。
诏除余右揆,余力辞,得请督师,专征海隅
不意垂集一蹶,收拾散亡,直趋南剑
回视门生故吏,阒然涣逝。
寻一谪戍诣辕门而请谒,礼而进之,乃故将作监丞陈骧也。
为人涉猎于孙吴,智巧而机辩,遂留参决军事。
一日,告余曰:「骧本江州义门陈氏。
十四世祖拊始徙隆兴樟树下
五传至渝,刺史于闽而调官于吉。
庐陵忠孝之邦,文物之盛,以建中靖国元年退老交坑,后徙居蘅塘,距今百七十五年。
骧虽生长蘅塘,然江州祖墓未尝绝岁时之祭扫。
不自意解官谪此,获侍麾下。
谱牒幸存,请公一言以识之。
庶几庐陵隆兴江州,后来继今,子孙不致相视如途之人。
是维持我宗族恩爱不忘于百世者,公也」。
呜呼!
由京舆南渡而来,诏书叠下,募义勤王,今百四十五六年矣,竟俾羯尘益炽者,天下其无义民乎?
实由权奸格沮,使卒不果一伸其义焉尔。
江州陈氏,自京及褒,同居十世,而南唐旌表其门。
自褒至炳龙又三世,而有宋优奖其义。
陈褒宗族当干戈之剧,尚克保和其义聚;
南唐君臣婴国家睽□之馀,犹知旌异其义民
于时上下之间,相尚以义。
及我太祖皇帝一举合义,而中外翕然以爱戴归往者,天下虽乱,而仁义不绝故也。
太宗皇帝深究其然,诏锡行义钱于炳龙。
迨使覆载之中,举知州为义邦,陈氏为义族,宁非升祥符二诏,赫赫照人耳目者存乎?
陈渝刺吉而竟家于吉,宁非见吉为忠节大邦,欲其后之人耳濡目染于其间,建忠效节于其后,以配江州之义而具美乎?
今宗社不竞,皇舆迁播,正臣子仗义报君之时也。
勖哉陈骧!
尔尚协心以相余,奋厥义气,剪彼旃裘,致我宋玉历重延于万世,则昔日为江州之义族,今日为庐陵之忠臣。
忠义两全,将见宗族恩爱,可以仪刑于天下矣,岂惟三郡而已哉!
按:《文信国公集》卷八,四忠遗集本。
衡阳颜氏族谱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乾隆《清泉县志》卷三○
颜鲁公忠节载史,名天下万世,天下知有鲁公
而吾永新百世父老亦皆知有鲁公之裔暨遗在焉,以故吾邑之谈鲁公者,不待读史而后知也。
鲁公河北人,初为吉州别驾,游永新禾山,大书「龙溪」二字于苍崖风雨閒,字画尚新。
至公裔孙诩,五代时来令永新,因家双乳峰捣石下□诩之季子衡阳史君惠,字叔岐,生子四。
长元晋,宦游衡郡,遂家于衡阳石壁
传十世仕宏,徙居西乡梅州
其后有梅涧、梅轩,宋季倡义而终。
庭梧、庭兰,犹豁达好客。
翁之子学庭,仕宏八世孙也。
谱其祖之所自出,谂于予曰:「先世有谱,而前后弗详。
今详书之,庶几眉山老泉意也」。
予曰:谱之作,尊祖也。
岂但尊祖哉,敬宗也。
岂但敬宗哉,教后嗣以孝友也。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三代圣贤,以是立教,故有大宗小宗之法。
夫爱敬之心存乎内,爱敬之礼见乎外,故为礼以别之。
冠婚丧祭,燕飨庙室,祠堂坟墓,莫不序昭穆之爵与齿。
故曰礼也者,法而不说。
夫礼行乎天下成法,其存不待乎言说也。
年久代更,礼废而宗法坏,后之君子始为之谱,表其生之所自,载其爵,著其死之所藏,纪其墓,示不忘也。
又不幸中原多故,衣冠混杂,宦游播迁,隔数百里,旷十馀代。
于是世系散漫不可考,仁人孝子惕焉。
此谱所以不可不续作也。
呜呼!
礼之废而无惧焉,礼之废而谱存焉,吾犹有望焉。
谱不作,其为涂人乎!
余观学庭,孝于亲,敬于长,友于弟,礼之本也。
文既克尽矣,又常纂录先世所传家谱,以传于远。
是心也,岂特以彰前人之丰功巨绩,且以示后人,俾不忘爱敬之良心也。
余既嘉其善继善述,且为之规曰:「爱亲敬长,莫不有是心也。
夫人所以不长保其良心者,何也?
妻子具而爱敬之心弛矣,富贵生而爱敬之心忘矣,昵亲狎友、谗谄面谀之人至而爱敬之天理剥矣。
苟能常存是爱敬之心,为三者所感,则续斯谱可以无愧矣。
噫!
读斯谱而知愧者,其犹得为全人乎!
读斯谱而不知愧者,其独非人乎!
永和文氏宗谱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
凤冈,宗氏派也。
以一家视一族,则一家亲。
以一族视四海,则一族亲。
溥而视之,四海皆同胞之亲也。
龙川有文氏久矣,长者传诵,以为派自凤冈
今览此图,信无二本。
愿自一家之亲,以亲一族之亲,以亲四海之亲。
乡邦其相与勉之!
咸淳元年乙丑冬十月日,宗人龙川天祥履善书。
按:《富田文氏族谱》卷首,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文家村藏。
朱氏像谱引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
像者,象也,所以象功而昭德也。
世以谱传,而不能以像传。
能并以传者,必先人勋业著于当时,道德鸣于一世,乃留其像示后人,以观光扬烈之思。
举凡模容虽盛而传不久,亦无谱故也。
《朱氏像谱》,灿然可传,历千万世而不替。
子孙瞻先人之像,读先人之谱,而不兴仰止之心者,未之有也。
吉川文天祥识。
按:浙江省青田县沛国朱氏宗谱》。
敬书先人题洞岩观遗墨后1260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按先君作此诗时,天祥甫七岁。
后十五年,知观任道士始摹本以来。
又越三年,以次道士朱山月复为轴以相遗。
维先君子天韵冲逸,神情简旷。
使一日脱人事之累,黄冠野服,逍遥林下,真所甘心焉。
为子不德,使先志不获遂,捧轴却立,为之泫然。
曾子美万言书藁名士倬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菊坡天人,文溪菊坡样人。
菊坡不可作已,愿见文溪,五仙如在天上。
宝辰夏五集英殿赐某等进士第
入局一日,同年曾兄子美来访,议论慷慨,知非凡人。
扣其所宗,则传菊坡法衣、密文溪讲席者也。
当布衣时,春宫一疏,已能发菊坡之所欲言。
他日为天子御史,直气凛凛,必能赤文溪帜。
悠悠风尘,安得若人?
宝祐丙辰书于期集所。
跋李景春绍兴万言书藁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吾乡布衣李君景春上书于绍兴,累累万言,尽疏闾阎隐微之故,可谓知无不言矣。
厥亦惟我高宗皇帝仁厚恻怛,勤求民瘼,是以旁通下情,庶几古者询于刍荛之遗意。
凡我有官君子,暨于国人,式克于劝,读君之言。
当时州县间可嗟叹者如此,今去之百有馀年,孰知又有过于君所观者!
识者于此又重为世道感。
跋刘翠微罪言藁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崔子作乱于齐,太史以直笔死;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书者又不辍,遂舍之。
崔子岂能舍书己者哉?
人心是非之天终不可夺,而乱臣贼子之暴亦遂以穷。
用事时,受密旨,以私意行乎国中,簸弄威福之柄,以钳制人之七情,而杜其口。
胡公以封事贬,王公送之诗,陈公送之启,俱贬。
穷凶极恶,自谓无谁何者矣,而翠微刘公犹作《罪言》以显刺之。
公固自处以有罪,而卒无以加于公。
噫,彼岂舍公哉?
当其垂役,凡一时不附和议者犹将甘心焉,公之《罪言》,直未见尔。
由此观之,贼之逆,犹浮于崔,而公得为太史氏之最后者。
祖宗教化之深,人心义理之正,独如之何哉!
公之孙方大出遗藁示予,因感而书。
缪上舍万年论丁相大全词案(被黜为沙溪塞巡检。)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读缪言词案,世固有如此冤事哉!
掩卷为之太息。
跋欧阳公与子绵衣帖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东坡跋欧阳公与其侄通理书云:「凡人勉强于外,何所不至?
惟考之其私,乃见真伪」。
今观此帖,绵衣之外,一语不及其私,以此见前辈心事,未有不可对人言者。
跋胡景夫澹庵所书读书堂字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澹庵所隶,以与寿亭者也。
寿亭于澹庵为累从弟。
澹庵临大难,决大议,不负所学,于国为忠臣,于亲为孝子,斯读书之所致也。
公崇叙宗族,复以读书惠幸其弟,固曰使之有所显扬也,于其先与有荣焉。
《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澹庵以之。
寿亭曾孙景夫世其家,宝澹庵真墨,彻堂而新之,复其扁,用诏于子若孙,以追孝也。
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景夫逭斯责矣。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藏脩于此者尚勉之哉!
跋吕逢德所收平园文字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此石刻,司马文正吕正献为翰苑时赞书,跋藁则乡衮平园周公直院时手笔也。
平园此跋,属意于文正之曾孙。
淳熙距今几年,善本存否未可知,而其删改涂注,初藁烂然,则吕氏得之。
逢德以示余。
噫,其谨藏诸!
诚斋锦江文藁(知瑞州日作)1264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诚斋当淳熙之季,以少蓬出守,距今七十有七年矣。
某他日尝读《道院集》,见所品题甚多。
及来此,则先生一字之迹无复存者,惟亭阁尚留其名,而屋亦化为乌有矣;
有则嵚㠌老压,亦未知其为当时屋否也。
一日,得先生《锦江尺牍》一帙,大率吏楷,而为先生手笔者四。
其三盖在郡时作,其一作于还朝以后,而附诸帙尾者。
典刑远矣,于此尚庶几见之。
呜呼!
庚申一变,瑞之文物煨烬十九。
修复以来,得十年间残编断简,不啻足矣,而况出于七十年之前者乎?
且方其文物具备之时,此帙非郡之所得有,收拾散亡之馀,乃能有前日之所未尝有,斯不谓之益奇矣乎?
既勒诸石,书以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