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悠然轩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四、《本堂集》卷四九
余为王得淦记梅窗矣,其右小轩曰「悠然」,并以记请。
因语之曰:「人莫患于有意,有意则窒;
莫乐于无心,无心即化。
湛湛融融,忽焉而俯,忽焉而仰,忽焉而伫,忽焉而行。
天宽地大,心旷神夷,不物而适,与物遇无我,而适与我契者。
人莫之能喻,自亦不能名也。
世降俗漓,憧憧往来,役役念虑,惟名与利,安知有此乐?
渊明于宇宙间了无系累,门外南山,坐卧饮食,固熟见之者,而今于采菊之际,悠然之处,见之于诗。
山一也,而趣不同。
岂时时焉见所见,盼盼焉山其山者比哉?
而家里之南山之趾,而轩受其景。
摘其诗中之语而扁之,可也。
特年方盛,气方锐,求交者方未能尽谢去,视渊明为何如?
然知所以扁,则趣以动矣。
颜子坐忘,曾点之舞咏,则未易到。
而喜吟,姑自吟入,亦惟勇以决其壮,静以虚其舍。
熟读渊明诗,以豁达其门户。
他如明道之「傍花随柳」,康节之《击壤集》,东坡之「挂起西窗浪接天」等作,是皆与造物者游,朝夕涵泳,久当自得,得则自有悠然之时。
此趣难言,而不能无言也。
后日而固有所得,则所言又在悠然之外矣。
本堂老人陈著记。
前亭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四、《本堂集》卷四九
襄贲君济奉化,以学校为第一义,葺旧营新,倥偬问顾。
学前有池,池之中可亭,藏脩者可游息。
然学宫渐完,邑之士协相居多,此役又将谁赖?
壬辰四月朔,揖而谋诸长明善斋汪日宾。
诺而退,经工饬材,是月己卯亭成,扁以「参前」,尹意则有在也。
人之为学,所学何事?
亦惟言必有物,行必有常,而忠信笃敬为本。
吾夫子告子张以此,且申以「参前」之语。
今余于诸生,宫以居之,又为此亭,盖欲其优游涵泳,乐其所以学,然虚閒之地,虚则易放,閒则易怠,因摘二字以警。
张为圣门高弟,犹书诸绅,诸生自视子张为何如?
登斯亭也,翼翼然若常在目,庶乎久而安,安而化,不自其在忠信笃敬之中,而言行为有成。
否则妄而已,如扁何!
南山泻翠,平野输秀,风清日美,莲净植而芹藻香,天高地下,鸢之飞,鱼之跃,各有适。
不物于物,何见非理,何非情?
亦足以畅吾心而融吾性。
山阴之叙情,零陵之燕好,云龙山人之鼓琴放鹤,则非名亭本意。
诸生领已,进而曰:「昔子张书绅,止于一己。
此以名亭,则与诸生共。
所以表章夫子之训,淑后学大矣。
敢以记请」。
尹退然不自居,曰:「于余奚记?
为特承余之心者是可嘉,盍有以劝后」。
因贺成适至,辱使之书。
辞以耄,不获,姑笔其实,使来者知尹之用心。
而用力又有若而人,将有以日葺为事,而斯亭为学者助,百世一日也。
具官陈著记。
彝训堂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四九
彝训堂,奉化县学讲肄之所也。
初有堂已久,逮宋庆元间废而复,且百年。
至元乙酉秋,压于飓埃瓦砾中,惟文元杨公所书扁与进士题名六碑全。
观者惊异,知斯文有相,必有兴其仆者。
时公家方多故未遑,皋比无所于寄。
里士卢漕贡震龙勇捐私蓄,鸠工募材,植楹为间五,后楹以石代木,使风雨不可病。
涂塈甃甓,迄无阙事。
特旧址前逼大成殿,翼左右屋皆隈陋不称。
后六年,尹丁君济来,乃规置堂北地迁之,且坛其阳,植卉木相照映,以全其成,以畅其隘。
鼓而讲,音节振越;
佩而趋,意气舒迟。
一转移间,面势风景,殆天设也。
他日,余于尹接,谓余曰:「子记学矣,堂于学为重,敢并以请」。
余闻之师:天下之理一常,非常而已则非教。
箕子表其义曰彝训。
古道邈,人心漓,过者不及者、自弃自暴者,而迂,而诞,而苟且放肆,滔滔非彝,曾不知彝之本,外铄我,斯固学者之罪,亦必有任其责者矣。
今堂之建之迁,岂徒曰人事?
正以为人心地。
学者于此,当何如哉?
吁!
世方事于无益之奉,殚极而未餍,教化所自出之宫,虽芜废不治,过者谁肯顾之?
此余于斯堂也,见其卓卓,其见非流俗人之所及。
其有关于世道甚大,不能不重有感焉。
于是乎记。
具官陈著记。
清隐山房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四九、同治《鄞县志》卷六二
林公辅国器生名家,于吾党为俊拔,挟五色笔,题万里桥
久间,忽邂逅,藤冠羽衣,口诵老庄语,若将忘世者。
讶而叩其故,曰:「人生及壮,岁无所遇则已。
今余已四十有一,姑以七十希有之年自诳,已为过半,忽忽馀光,去崦嵫能几?
尚欲与尘镜争梦,岂不为种瓜菜耕谷口、钓烟波诸人地下笑?
寂寂由是决,于东吴先墓庐左右,小筑山房,名以『清隐』,而息焉,子以为何如」?
余谓:「世之患在不知止,功名其网罗,富贵其机阱,得势不知有九霄,失势则一落千丈,老死而莫悟,滔滔皆是。
夫豁然见几,不待岁晚,身蜕蝉,心过鹤,吾山吾水,吾风吾月,可以舟,可以屐,可以琴棋诗酒,有趣者不得擅而专,有力者不得负而去,自适其适,自全其全,为计得之矣。
若曰投龙虎山,授凝和号,皆寓也,非其所欲言,亦非余所知。
贺知章岂果四明狂客
轩辕弥明岂果衡山怪士?
固自有知者在」。
昭阳大荒落孟春,丹霞遗耄陈著记。
奉化县洞真观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四九、光绪《奉化县志》卷一五
道家者流,自老、庄氏。
儒而托以自逸,今之世为多,里中卢竹溪其一也。
竹溪以声律学荐于漕,以簿领职试于乡,青云路方拾级。
时适多故,尘埃箠楚中,与疏散性不相宜,谢而退。
余夙有连,他日会间,自言:「人生能几,天下事奚既?
苟不勇拔,尚欲何为?
俯仰宇宙,仍姓名,存衣冠,无官府之及,有山林之适,惟入道其庶乎」。
岁丙戌,授处士号。
明年,劄差提举绍兴千秋鸿禧观
乃度地虚白观之北,筑屋焚脩。
像殿中严,法堂后蔽,廊序左右翼以抱,而馆其西以休息,而门其南以出入。
四周而宽,百需者备。
己丑秋讫工,给观额曰「洞真」,住持从的派直下,他不与焉。
入田若干亩为常住,公供若干亩为袭传世业,见之榜据甚悉。
观于境为胜,佳山秀野,青溪绿树,挟阴晴寒暑,为无穷光景。
梵钟寺鼓,渔榔牧笛,风往来之,与吟啸琴棋声,清交物表。
亦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余因谓:「由儒入道,非俗子比。
身计外,亦有不慊于心否乎?
厥先所培植、所委属者,何一举而化归九泉下?
将有若敖氏之鬼。
且老、庄立言,虽于儒有未契,而妻若子孙则自如。
至于弃家绝人伦,此彼所谓虚,为道家者之流弊也。
子于此当何如」?
矍然而拱曰:「吾有子二,某携以嗣吾教,某留以嗣吾宗,事亦既审处,正为此惧,然岂期至于此哉」?
余闻其所言,为之三叹,故为书其入道建观之始末,并及其本意云。
溪名震龙,字致远,年七十有一。
具官陈著记。
允斋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四九、同治《鄞县志》卷六二
史氏以相叶望四明,余与其云来接为多,彭卿景耽其一也。
别且久,书来谓近于所庐偏閒地,规为小圃,中架数椽,扁曰「允斋」,敢以记请。
吁,允之为义大矣!
允,信也。
于己、于人、于事、于物,凿凿乎,慥慥乎,无一而不信,则得所谓允。
不然则为佞,为妄,为诡谲,为诞谩,其机甚危也。
古道散,人心漓,方且驾虚翼伪,出入鬼神,与流俗世变,澎湃掀舞,允者安在?
况乎阀阅连狃于声利,酣于豢养,而他不暇问,有善于此,又率以风流自命,求其代有象贤,能几屈指?
子乃独有斋焉,揭「允」之一字而名之,将日与目接,收其本心,瞬有养,息有存,其诸异于人乎?
夫以方盛之年,前乎纷纷可悦,若将终身者,忽如荣华飘风,潦水归壑。
一转移间,其于学也孰禦?
然学而不知允之为要,则非所以为学;
允而不知择其所入,则非所以为允。
差之毫釐,缪以千里,正恐如告子之不动心,锢于自信之过。
子既有见于允,而主于其中,所性则有四端,所證则有六经,所师则有圣贤,所友则有端人正士。
外物可绝也,末习可叱也,惟佛老之乱真,虽贤者有不能免,而今之人为甚。
余闻昔九六子居碧沚,不与时谐,以道自任,所著书曰《世学》,辟异端为第一义。
熟复其先训,而折衷以周、程、朱、张,子而有志,非子谁属?
而允未易一旦诣也,尚俟他日有指其斋曰「是能自力而无愧于名者也」,则九六子之学有传,而余之所以勉子者庶乎亦无愧矣,可不敬哉!
昭阳大荒落嵩溪遗耄陈著记。
王氏舍田入定明寺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
万竹王立孙徙居斗门,遵其祖治命也。
追惟先世,其来也远。
子孙昌繁,霜露之感,族居而派袭,时节展省,固不乏人。
而立孙之祖之父两世丘陇,距今所徙六十里,能无隐忧焉?
月峰定明寺,实与墓邻,将托以为安,而徒言不足盟,岁庚寅,始获置田若干亩归之寺,而告之曰:「其为谨护两世墓域,勿我愧也;
其为严奉一室香火,勿我寒也;
其为于四忌日随所修梵事,勿我违也」。
僧某与其徒咸曰:「如约。
然不可无始末,诏永久」。
因以记属余。
吁!
佛者以空为宗,身且亡矣,于人乎何有!
顾欲以抔土之遗,累其顾念,斯未之能信,奚书为」!
而请之固,曰:「立孙不孝,则有辞矣。
家之兴废,子孙之贤不肖,自古所难必。
况年来公私交迫,以刻为岁,虽欲庐墓,势有不可。
无已则委之寺,不犹愈于他委乎!
今田为墓而舍,则墓与寺相为无穷,是施报两得之。
若曰如流俗之溺于所谓空,徼福于茫昧之表,非吾事也。
世变日薄,礼义纲维所不及,而权之以便利,不于其迹,不于其心,其在子乎」。
余闻其言,为之动焉,乃书。
昭阳大荒落嘉平日嵩溪遗耄陈著记。
逸林隐君祠堂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
墓庐有祠,礼乎?
礼:士以上皆有庙,下此则鬼考寝荐。
世降,或祠于墓,权也。
然余于所知林隐君之祠,则重有感焉。
隐君讳泽,字坚叔,世四明仕族。
癸未四月八日生。
幼颖悟,博学多闻。
居公丧,致毁濒死。
遂绝意进取,惟杜门教子。
犹自力,家本仅足,口未尝言利,而以周急为乐。
惠生道院,延良医,受病告者药,随需不少靳,至粥产营蓄以给,里人赖之。
乙亥冬,时事孔棘,人皆劝入深密,独谓青山去城一舍而近,祖父墓在焉,必此乎依。
明年三月十六日游骑猝至,执胁首剽,路骂不屈以死,年五十有六。
澒洞中治歛,既殡谋葬,一夕梦执公辅手曰:「我之归,当于山之柿木阴」。
翌日得其地,穿圹,土五色,白者乳甘可食,众异其应。
以是年月襄事,画像在祠,青巾野服如梦中见。
有手抄《六帖》三十卷,《瓦釜雷鸣集》一十卷,《和陶诗》一卷,皆燬无全存。
雅好自号梅逸
公辅、公弼,其子也。
呜呼,人莫难乎死生取与之际,隐君于财无茍得,于难无茍免,命义所在,断断无他。
世方波颓风靡,有若而人卓然自拔,是可敬矣。
葬已十有八年,而公辅抱难言之痛,一语及则泣继以血,由是委其家公弼,逃而之虚,庐墓下,奉祠事,且以记属。
余既为书隐君大节,观公辅用心,姑略其迹,殆亦今之所谓孝者夫!
此余所以重有感也夫。
昭阳大荒落仲夏朔前进士陈著记。
岩栖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
余屏居嵩溪,门外事如隔世。
一日,有客岩栖者谒,意谓山林之人,揖而入,气昂昂,语落落,与其所以自号不契
讯之,则曰:「吾,蜀产也,今为鄞人,谱端平相家后。
西溯夔、巫数千里,桑梓之恭,蓼莪之感,无所于寄,每诵白巽《江山堂诗》,至「燕寝傍岩栖」,则乡关恍其在目,因取句中字以志其心」。
余闻其所言,为之三叹。
太傅丹阳东山周元公庐阜濂溪司马文正居洛而称涑水,君子之不忘旧类如此。
吁!
家山之念,天理人伦所在,本无间断,彼溺于己私,荡于世变,一毫便利,路视骨肉如奴役,亲戚乡党,滔滔皆是。
子而以阀阅之贵,独立不随,存其所自来,与岷山之江,源流一脉,相为无穷。
驾言岩栖,警发不知本者甚切,关系世教甚大。
他日如司马长卿以使节归蜀,乘驷马车,县令负弩前驱,未足多羡。
待子彯缨早退,时游故曲,父老欢迎,咸曰:「是孝义两全岩栖翁也」。
斯则无馀赞矣。
岩栖氏郑,雄飞名也。
昭阳大荒落仲秋,奉川陈著记。
山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
梅山,陈𦶜楚秀自号也。
北山之阳有阿焉,土密而水疏,筑屋三间,手植数株,凡卉木映带左右,而山为所擅,故曰梅山
閒而质之余,余谓:「物之受变足莫如,老而后壮拔,枯而后生意见,寒栗洌而后神定而色应,如端士烈丈夫,面目古雅,肝胆明白,粉儿乳子所惊走。
交之者难为人,虽浣花叟于此动兴,犹未竟底蕴;
孤山处士诗以收名,亦不过太平隐趣;
卓哉玉局翁,登大庾岭,寄罗浮村,鍊成冰魂雪骨,世之人一追想及,毛发森洒。
吁,止矣!
今乃命以自况,其称乎否」?
因索言以告。
而为贫糊口于外,风雨霜露,玉之久,瘦棱棱,淡寂寂,去桃李已远,盍归而猿鹤相劳苦,藜藿与朝夕,坚忍以厉其操,静默以全其真,瞬养息存,以寿其根本。
于以共岁寒,其殆庶乎。
夫然,则余虽耄,尚能自力,时至下,披香蹈影,把酒赋诗,乐其有梅山矣。
余,族兄本堂老人也。
旃蒙协洽中和节记并书。
敏求斋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宋元学案》卷六四
贾哲甫养晦来正乡学,与人接,虚无厓壁。
挹其气,听其言,春日之雨也。
一见余,如平生欢。
从容及其家,面江腋溪,万竹襟带,偏西临池,筑读书斋,静洁自便,庶于为学有助。
扁「敏求」。
诸君子而铭而说,精意互见。
今将列而揭之,幸为申其说以为记。
余谓:「夫子,圣也,而好古敏求可,非圣则不可。
潜庵先生谓:生而知之者义理,好古敏求者事实,理与事一贯,知与行相资。
世之人未能知理,而有所好,吾恐求非所求,差毫釐,缪千里,其机甚危。
夫然则学将奚入?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于此知欲学夫子之敏求,当学孟子之所谓求放心始矣」。
养晦拱而曰:「愿学焉」。
养晦,婺义乌洋川人
四明陈著也。
岁乙未夏五月记。
交翠窗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
万物一太极,草其一也。
生生之妙,若隐而显,而心会者鲜。
三代以上,朱草、蓂荚,乃圣人精神中物。
丰芑、菁莪、芹藻,托之歌咏,到今见其天趣流动。
世降而楚骚,虽𦶜,亦为时人憔悴郁结。
然则草亦有遇与否耶?
卓哉周元公,谓窗前草与我意思同,想其有见于形色皆性,终始皆诚,相契于不言之表,融融默默,与物为春,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树交花,禽对语,一邂逅间,自相畅洽,皆此意也。
朱文公赞公遗像曰:「风月无边,庭草皆翠,发越气象,至于交翠」。
愈莫能名矣。
余西窗朝夕见草,辄取二字为扁,庶万一有得焉。
而或者议其僣,然士希贤,分内事也,如余何。
旃蒙协洽闰月庚午本堂老人记。
重修净慈寺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光绪《奉化县志》
余家西莲叶峰下,有禅刹曰净慈。
林麓茂悦,风月清美,擅里中游观胜地。
比饕者狎尸丈室,茍旦暮,餍率飏去。
山空屋压,惟殿一、阁二、钟楼仅完,古佛残僧,几与狐兔争席。
岁辛巳,法椿以公选住持,周视奋誓,迹其旧,而经而营;
量其力,而缓而急。
谓寺初兴,山君发灵,日用饮食,实徼福以赡。
而祠庭老且隘,所以尊本妥神,依未称首,撤而新之。
既次第重建祖堂、斋堂、库院、库阁,皆高亢轩豁;
众寮、客馆、浴院、西廊,皆深而敞回;
而便库、堂庖若溷,则缮修覆甓,必坚必致。
四十年来,过者谁目规复?
不十年,颓立废兴,于前有光。
寺产素薄,非施助奚给?
自忝窃者居,神罔惠顾,昔所谓世俗祈求一径,凄其扫影,况遗逋山积,执券索偿踵相接,如承乏办事何?
椿乃斥巾钵储,开人信向。
冥冥与知,相其来,源源孰禦。
调度土木,时节钟鼓,屡更饥馑,一如平日。
胸中无私,百需自应,神固弗能违也。
间且并溪堤田,宽为众计,栽松,环四山葱翠秀擢,精神运量,有馀如此。
古道散,夫人随所入用心,安问殊归,成皆可纪。
椿功等开山,将纪其迹,不以他属,而属之余。
然余所欲言,已有宋绍熙乡先生端宪沈公记在,奚庸赘?
特为书其志立事成之概云。
前进士陈著记并书。
信州龙虎山元观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
凝妙师林元素,鄞人也。
本儒家子,少负逸气,为喜方外游。
既而出家为道士,辈行多所推许。
提点二道教事,未几谢去。
主越之龙瑞宫,意欲托老子为翛然远引计。
裔其徒者吴禹锡,为于信之龙虎山西,买旧隐者址,相与悉心毕力,审面势以崇栋宇,开林壑以纳光景。
岁戊子经始,乙未讫工。
曰殿、曰方丈、曰仓库,若廊庑、庖湢皆具。
老子所谓象元之义,以名其观,将直下甲乙而传之。
间因里中旧以状来请记,诏永久。
余谓道家者流,门户一立,规揭至严,虽百世谁何,于余文奚赖?
辞焉,而请益固。
乃为书其概况。
闻观左右,济潭水清而激,琵琶峰峭而秀,风恬云閒,日与娱乐,而吾陆先生文安公书堂实在招真岩下,或时信步瞻忽之顷,家世初心,能无动乎?
吁!
使元素不为彼之归,而惟此之傃,其所成就,必有见于世,一观云乎哉?
前进士四明陈著记。
新创望云院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
四明望云院,比丘尼净心所建也。
其地负城之西,左城右隍。
先是,居士吴觉清于嚣尘中庐寻丈地,施汤,既而舍与净心,以基创院。
于是周视谋惟,勇为贸易计,宽示价偿,相先乐售。
深之广之,既乃剪乃涤,蒐良材,乃鸠良工,岁庚寅经始,阅三年而正殿成,明年山门成,迄壬辰而法堂、僧堂,若库院、方丈、圆通阁,下至廊庑、庖湢皆成。
于是因桥名院,奉大士以主之。
初,院之建,己资有限,费用无涯,本道宣慰使左承公同夫人陈氏欢然施舍,赖其助居多。
于是于阁之上像之,为祠以报其德。
越十有三年间,金碧云连,有山林风日,梵家百需,种种具足。
谷有田,菜有圃,樵采有山,撞钟击鼓,巾钵辏集。
度其可者为徒,甲乙住持,以图永终不废。
将志其本末,转以状请。
吁!
世远道散,浮屠氏之教,如净心者,有志操,有识略,亦胥而为彼之归。
一念真纯,不馁不跲,精神所到,功用自见,卓卓乎与其徒异。
使其生于三代之前,相从于汉广汝坟之际,安知其不有见于彤管之书,而所见止于空门而已邪?
此余于净心犹有取焉,而重为之感,故并书之。
前进士陈著记。
天井山报济庵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一
四明天井山有庵名报济,主僧师锡以记请,曰:「庵建于宋淳祐间,师祖祖诏,其嗣文素,中遭讼舋,有力者乘之,空所有,庵几废。
文素誓复其旧,而规新益力。
屋日以辟,具日以备。
田积至六十亩有奇,外有其徒祖可者死,捐田数亩,庵以托葬所,久而其后取以去。
此其概也」。
余因念于师锡,今天下形胜山林,巾钵如云,宅之以金碧,声之以钟鼓,朝夕熙恬于四明之外,亦云足矣,顾欲退然自为一庵计,殆未之喻。
答曰:「庵,吾祖祖诏创之甚劳,文素复之甚难,师锡寔为之孙,负荷之甚重,亦曰茍不自力,殆弃厥先之遗,惟便安之自择,人其谓我何?
故拳拳以守庵为是,以记庵为急,非有他也」。
嗟乎!
浮屠者流,稽天沃日,世之人方倾投艳向,而乃欲假吾儒天伦之说,家其业而子孙其传,又欲托余之文,书庵之始末,以诏方来,是亦自有见也,不可尚乎。
余又安得不有感于师锡之心哉?
乃为之记。
前进士陈著记。
识全轩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一
天台陈行之恕可,为西湖留。
钱塘门外折而南,不百武,负城筑轩,坐而面其胜。
坡公《寄晁美叔》诗云「西湖天下景,谁能识其全」,扁曰「识全」,而属余以记。
景物之在天下,惟人所取。
胸中有山,则天下无馀山;
胸中有水,则天下无馀水。
盖物于物者不足以见物,不物于物则物无不见。
子虽家西湖,而西湖本不足以家。
我一开轩捲帘,若迫而宽,若近而远,若平接而寔俯临之。
子必有得坡公超出见外之妙,因歌以赞其全之识:气之清而上兮,天吾与之为盖。
心之宽以平兮,地吾与之为载。
局于形而不化兮,将自同于蝇蚋。
旷然而达观兮,殆几收百衲于破碎。
吾退然不与之争兮,惟见其物之小而我大。
坡仙尚其如见兮,其相与神交于湖之表、诗之外也。
柔兆涒滩陬月四明遗耄陈著记。
婺州浦江县龙德寺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一
龙德寺旧名乾元,祥符戊申改今名。
其地南则溪而江,而山,如揖如抱。
北则仙姑岩,伏龙二十里,而昂其首。
冠之以塔,塔有院,院之前即寺。
寺始于邑人陈公誉舍墓与田,碑坏失其岁月。
尔后随经随营,由山门而廊,而殿,而堂,与凡寺之重且要之屋咸具。
嘉定辛巳,僧坦奏请金书寺额及桂堂扁,而寺以重。
塔始于天圣乙丑胡贰卿则捐银五十万缗创造。
公誉且乐助其成。
中遭寇燬,邑人朱氏与僧某修,出力重建。
至宝祐甲寅,僧文豪重修。
久而僧文启率其徒妙资、文富、文广、元悟,与公誉之后今岳教公举,又大修之。
梯其层而升高,阑其廉而护险,丹雘金碧,而后其绘事。
邑人娄荣、孙凌、吴幼敏随施有差。
而朱君章捐银以饰其表。
于是建圆通阁,榜曰「多宝佛塔」,小山门榜曰「龙峰塔院」。
至元癸巳,迄元贞乙未毕。
岳教又捐田,岁累所入,以待续用,而塔以备。
塔院与寺昔为二,今合为一,为教门甲乙住持。
有田一千五百馀亩,众日不下千指,规模宽衍,气势联络,钟鱼斋粥如时,寔浦江甲刹。
妙资不远千里,状且图来请记。
余辞焉。
越两载,请益固。
乃阅状按图而书之,并及余之所欲言。
吁!
世之四民之家,莫不欲为子孙久远地,或不旋踵,窭不自振滔滔也。
而过者谁顾?
浮屠氏宫居粒食,一有未办,则旁询侧睨,咨嗟太息,相先扶植,不极则不止。
夫以寺之徒,竭其力为寺之计,分也。
邑之豪,斥其有馀,应接缘募,流俗之情也。
至于达官膴仕,禄廪之所俭积,章甫缝掖,齑盐之所苦节,亦皆欢喜倾倒,以相其后,此岂偶然之故,要必自有以动其中而莫之外耶!
数百年间,屋与塔屡废而屡修,至此而益以展拓,益以壮观,山川井邑之形胜,寺则擅之矣。
亦曰人也,有时焉。
彼教之盛极于今日,岂特此寺也哉?
余故备书其始末,庶后之观世道者有考与。
前进士四明陈著记。
重建西寿昌院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六、《本堂集》卷五一、《敬止录》卷二六、乾隆《鄞县志》卷二五
郡乘:子城南一里而遥,有甲乙住持院曰西寿昌宋嘉定间废于火,而民家其基近六十年。
淳祐初僧慧通于筱墙北隅结庵曰西来,而揭以寿昌遗额,意则有在。
今至元己丑,凡废刹皆复,此其一也。
于是民徙之去,基如旧。
慧通者志坚,领庵之僧志西、如鉴、善诚、汝舟分庵之田半资以办事
乃薅乃涤,筑垣以正限界,度地以定规模,首建方丈,次法堂。
阅八年,佛有殿,僧有堂,忏有所,门高而敞,廊深而静,庖帑湢溷皆具,而庵以其额复于院,初意得矣。
志坚耄而志西承之力,状其本末求记。
吁!
天下事创之非难,守之为难,复之尤为难。
世之人,连云栋宇,厥先祖父之所经营,所付托,天变人事之不测,不幸而瓦砾,而萧艾,至有委之不顾,况于复乎?
慧通越人也,于寿昌非有巾钵旧游之恋,而恻其久废,属其意于方来,甚于天伦宗嫡之传,授遗继志,安问艰难劳苦,必复而后已。
然则学佛而如此,用心岂徒空也哉?
王荆公谓失之此而得之彼,亦有感于斯云。
前进士陈著记。
延清堂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六、《本堂集》卷五二
里董声仲家班溪,面受南山霏翠,腋挟烟林流水,佳境也。
门之外,其祖手植双桧,馀阴满堂,而堂未名。
他日过余,请焉,授以坡公诗中语,曰「延清」。
因谓:「天地间卉木随人所取。
春风艳冶,与蜂蝶争旦暮,粉儿乳子事耳。
同清,苍然秀楚,嚣俗不得而亲,故独静;
虬然偃蹇,巧匠不得以材,故多全。
筋骨瘦紧,有铁石心;
丰神严邃,有法家拂士气。
非岁寒人难为交。
若而能对越旧物,切己体认以自玉,则名斯称。
然世变不齐,人心无常,一有间断,如何,如先世何?
此又方来所凛凛」。
仲闻之,亦为之动,乞终所教。
乃申之曰:「敬而已。
敬则为有,有则为有祖。
余尝访毗陵独孤桧,盖及为刺史时所植,邦人德其政,尊之,爱护之,风霜千载犹一日,况家传而守之已?
三世不失,根本深固,枝叶昌繁,厥先意脉不在兹乎?
出告入面,岂独孤者比?
余亦知若简淡纯实,是能敬以延其清者,故为索言之。
其归而语若弟君藻辈,相与为斯堂地,庶上无忝所付托,则余言为有助」。
声仲再拜曰:「敢不敬」。
声仲名雷发,君藻名林发,余四明遗耄陈著也。
强圉作噩阳月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