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南郊明堂配食议 北魏 · 元雍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九
窃以尚德尊功,其来自昔,郊稷宗文,周之茂典。
仰惟世祖太武皇帝以神武纂业,克清祸乱,德济生民,功加四海,宜配南郊。
高祖孝文皇帝大圣膺期,惟新魏道,刑措胜残,功同天地,宜配明堂(《魏书·礼志》二。熙平二年三月北海王清河王怿广平王怀、任域王澄胡国珍崔光等议。)
清河王怿乞议定丧礼令熙平一年十一月 北魏 · 宣武灵胡后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四
礼者为政之本,何得不同,如此可依表定议(《魏书·礼志》四)
清河国臣为君母服议 北魏 · 封伟伯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案,臣从君服,降君一等。
君为母三年,臣则期。
司空以仰厌先帝,俯就大功,臣之从服,不容有过。
但礼文残缺,制无正条,窃附情理,谓宜小功。
庶君臣之服,不失其序;
升降之差,颇会礼意(《魏书·礼志四》:「延昌三年清河王怿所生母罗太妃薨,侍中崔光议:君厌降大功,国臣服期。太学博士封伟伯等十人议。」)
叔母及兄子丧出入不作鼓吹议 北魏 · 封祖胄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丧大记》云:「期九月之丧,既葬,饮酒食肉,不与人乐之。
五月三月之丧,比葬,饮酒食肉,不与人乐之」。
世叔母故主宗子,直云饮酒食肉,不言不与人乐之。
郑玄云:「义服恩轻」。
以此推之,明义服葬,容有乐理。
又《礼》:「大功言而不议,小功议而不及乐」。
言论之间,尚自不及,其于声作,明不得也。
虽复功德,乐在宜止(《魏书·礼志四》:「延昌三年七月司空清河王怿第七叔母、北海王妃刘乐薨,司徒高肇兄子、太子洗马贞卒,并上言未知出入犹作鼓吹不。太学博士封祖胄议。」案:《通典》别载一篇,乃重议也。今编于孙惠蔚卷内。)
伏阙上书理清河王 北魏 · 韩子熙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一
窃惟故主太傅清河王,职综枢衡,位居论道,尽忠贞以奉公,竭心膂以事国,自先皇崩殂,陛下冲幼,负扆当朝,义同分陕。
宋维反常小子,性若青蝇,污白点黑,谗佞是务,以元叉皇姨之婿,权势攸归,遂相附托,规求荣利,共结图谋,坐生眉眼,诬告国王,枉以大逆。
赖明明在上,赫赫临下,泥渍自消,玉质还洁。
谨案律文:诸告事不实,以其罪罪之。
遂无罪,出为大郡,刑赏僭差,朝野怪愕。
若非宋维为计,岂得全其身命,方抚千里?
王以权在宠家,尘谤纷杂,恭慎之心,逾深逾厉,去其本宅,移住殿西,阖门静守,亲宾阻绝。
于时吏部咨禀刘腾,奏其弟官,郡戍兼补。
及经内呈,为王驳退。
由此生嫌,私深怨怒,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掠拷胡定,诬王行毒,含龄戴发,莫不悲惋。
及会公卿,议王之罪,菲不俛眉饮气,唯咨是从。
仆射游肇,亢言厉气,发愤成疾,为王致死。
王之忠诚款笃,节义纯贞,非但蕴藏胸襟,实乃形于文翰,搜括史传,撰《显忠录》,区目十篇,分卷二十。
既欲彰忠心于万代,岂可为逆乱于一朝。
乞追遗志,足明丹款。
籍宠姻戚,恃握兵马,无君之心,实怀皂白。
擅废太后,枉害国王,生杀之柄,不由陛下,赏罚之诏,一出于
名藩重地,皆其亲党,京官要任,必其心腹。
中山王熙本兴义兵,不图神器,戮其大逆,合门灭尽,遂令元略南奔,为国巨患。
奚康生国之猛将,尽忠弃市。
其馀枉被屠戮者,不可称数。
缘此普天丧气,匝地愤伤。
致使朔陇猖狂,历岁为乱,荆徐蠢动,职是之由。
赵高秉秦,令关东鼎沸,今元叉执权,使四方云扰。
自古及今,竹帛所载,贼子乱臣,莫此为甚。
开逆之始,起自宋维,成祸之末,良由腾矣。
而令凶徒奸党,迭相树置,高官厚禄,任情自取,非但臣等痛恨终身,抑为圣朝怀惭负愧。
以臣赤心㥪娄之见,宜枭诸两观,洿其舍庐,腾合斫棺斩骸,沉其五族。
上谢天人幽隔之愤,下报忠臣冤酷之痛。
方乃崇亚三事,委以枢端,所谓虎也更傅其翼。
朝野切齿,遐迩扼腕。
蔓草难除,去之宜尽。
臣历观旷代,缅追振古,当断不断,其祸更生。
猜忍,更居衡要。
臣中宵九叹,窃以寒心,实愿宸鉴,早为之所。
臣等潜伏闾阎,于兹六载,旦号白日,夕泣星辰,叩地寂寥,呼天无响。
卫野纳肝,秦庭夜哭,千古之痛,何足相比。
今幸遇陛下睿圣,亲览万几,太后仁明,更抚四海,臣等敢指阙披陈,乞报冤毒(《魏书·韩麒麟附传》。灵太后反政,子熙与怿中大夫刘定兴、学官傅灵檦、宾客子慎伏阙上书。)
清河国臣为君母服议 北魏 · 韩子熙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一
谨案《丧服·大功章》云,「公之庶昆弟为其母妻」。
《传》曰:「何以大功?
先君馀尊之所厌,不敢过大功也」。
夫以一国之贵,子犹见厌,况四海之尊,固无申理。
顷国王遭太妃忧,议者援引斯条,降王之服。
寻究义例,颇有一途。
但公之庶昆弟,或为士,或为大夫
士之卑贱,不得仰匹亲王,正以馀厌共同,可以夺情相拟。
然士非列土,无臣从服,今王有臣,复不得一准诸士矣。
议者仍令国臣从服以期,嚚昧所见,未晓高趣。
案《不杖章》云:「为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
《传》曰:「父母、长子,君服斩,妻则小君,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
《传》所以深释父卒为祖服斩者,盖恐君为祖期,臣亦同期也,明臣之后期,由君服斩。
若由君服斩,然后期,则君服大功,安得亦期也?
若依公之庶昆弟,不云有臣从期。
若依为君之父母,则出应申三年。
此之二章,殊不相干,引彼则须去此,引此则须去彼,终不得两服功期,浑杂一图也。
议者见馀尊之厌不得过大功,则令王依庶昆弟,见《不杖章》有为君之父母,便令臣从服以期。
此乃据残文,守一隅,恐非先圣之情,达礼之丧矣。
且从服之体,自有伦贯,虽秩微阍寺,位卑室老,未有君服细绖,裁踰三时,臣著疏衰,独涉两岁。
案《礼》,天子诸侯之大臣,唯服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其馀不服也。
唯近臣阍寺,随君而服耳。
大夫室老,君之所服,无所不从,而降一等。
此三条是从服之通旨,较然之明例。
虽近臣之贱,不过随君之服,未有君轻而臣服重者也。
议者云,礼有从轻而重,臣之从君,义包于此。
愚谓《服问》所云「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直是《礼记》之异,独此一条耳。
何以知其然?
案《服问》经云「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
而《大传》云从服有六,其六曰「有从轻而重」,《注》曰:「公子之妻,为其皇姑」。
若从轻而重不独公子之妻者,则郑君宜更见流辈广论所及,不应还用《服问》之文,以释《大传》之义。
明从轻而重,唯公子之妻。
臣之从,不得包于此矣。
若复有君为母大功,臣从服期,当云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为母大功,臣从服期。
何为不备书两条,以杜将来之惑,而偏著一事,弥结今日之疑。
且臣为君母,乃是徒从,徒从之体,亡则已。
妻为皇姑,既非徒从,虽公子早没,可得不制服乎?
为君之父母妻子,已除丧而后闻丧则不税,盖以恩轻不能追服。
假令妻在远方,姑没遥域,过期而后闻丧,复可不税服乎?
若姑亡必不关公子有否,闻丧则税,不计日月远近者,则与臣之从,聊自不同矣。
又案臣服党,不过五人,悉是三年,其馀不服。
妻服夫党,可直五人乎?
期功以降,可得无服乎?
臣妻事殊,邈然胡越,苟欲引之,恐非通例也。
愚谓臣有合离,三谏待决,妻无去就,一醮终身。
亲义既有参差,丧服固宜不等。
故见厌之妇,可得申其本服,屈大功,不可过从以期。
所以从麻而齐,专属公子之妻,随轻而重,何关从服之臣。
寻理求途,傥或在此。
必以臣妻相准,未睹其津也。
子熙诚不能远探坟籍,曲论长智,请以情理,校其得失。
遭母忧,巨创之痛,臣之为服,从之义。
如何九月,便萧然而即吉,臣犹期年,仍衰哭于第。
创巨而反轻,从义而反重。
缘之人情,岂曰是哉?
侍中崔光,学洞今古,达礼之宗,顷探幽立义,申三年之服。
虽经典无文,前儒未辨,然推例求旨,理亦难夺。
若臣服从期,宜依待中之论;
九月,不得如议者之谈耳。
赢氏焚坑,《礼经》残缺,故今追访靡据,临事多惑。
愚谓律无正条,须准傍以定罪,礼缺旧文,定准类以作宪。
礼有期同缌功,而服如齐疏者,盖以在心实轻,于义乃重故也。
今欲一依丧服,不可从君九月而服周年;
如欲降一等,兄弟之服,不可以服君母。
详诸二途,以取折衷,谓宜麻布,可如齐衰,除限则同小功。
所以然者,重其衰麻,尊君母;
蹙其日月,随降。
如此,衰麻犹重,不夺君母之严;
日月随降,可塞从轻之责矣(《魏书·礼志》四。延昌三年清河王怿所生母罗太妃薨,表求申齐衰三年。诏礼官博议,侍中崔光厌降大功,国臣服期,博士封伟伯等议,以为国臣宜小功。清河国郎中令韩子熙议云云。)
追削刘腾爵位除元叉名为民诏孝昌元年四月辛卯皇太后复临朝摄政。) 北魏 · 元诩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一
朕以寡昧,夙承天历,茫若渺海,罔知所济,实凭宗社降祐之灵,庶勉幼志,以康世道。
神龟之末,权臣擅命,元叉刘腾,阴相影响,遂使皇太后幽隔后宫,太傅、清河王无辜致害,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横被夷灭,右卫将军奚康生仍见诛剪。
从此已后,无所畏忌,恣诸侵求,任所与夺。
无君之心,积习稍久;
不臣之迹,缘事弥彰。
蔽耳目之明,专生杀之柄,天下为之不康,四郊由兹多垒
此而可忍,孰不可怀!
虽屡经赦宥,未容致之于法,犹宜辨正,以谢朝野。
腾身既往,可追削爵位。
之罪状,诚合徽纆,但以宗枝旧戚,特加全贷,可除名为民(《魏书·孝明纪》)
衡阳王丧柩至下诏天嘉元年四月庚辰。案本传作庚寅,误。)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夫宠章所以嘉德,礼数所以崇亲,乃历代之通规,前王之令典。
新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湘州衡阳王昌,明哲在躬,圭璋早秀,孝敬内湛,聪睿外宣,梁季艰虞,宗社颠坠,西京沦覆,陷身关陇,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眷彼机桥,将邻乌白
今者群公戮力,多难廓清,轻传入郛,无劳假道,周朝敦其继好,骖驾归来,欣此朝闻,庶欢昏定。
报施徒语,曾莫辅仁,人之云亡,殄悴斯在,奄焉薨殒,倍增伤悼,津门之恸空在,桓岫之功不追,静言念之,心焉如割,宜隆懋典,以协徽猷。
可赠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扬州,给东园温明秘器,九旒銮辂,黄屋左纛,武贲班剑百人,辒辌车,前后部羽葆鼓吹,葬送之仪,一依汉东平宪王豫章文献王故事,仍遣大司空持节迎护丧事,大鸿胪副,其羽卫殡送所须,随由备办(《陈书·衡阳王昌传》)
摄山栖霞寺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一
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
桑钦博记,始叙四衢之塔。
金朔著经,因知于步之寺。
至如峰形甑累,岫势堂密,亦乌足言哉!
南徐州琅邪郡江乘县界有摄山者,其状似伞,亦名伞山
尹先生记曰:「山多草药,可以摄养,故以摄为名焉」。
南瞻旧落顾悌镇戍之坞;
北望荒村,扈谦卜筮之宅。
山西南隅,有外道馆地,俄而疫疠磨灭。
三清遗法,未明五怖之灾。
万善开宗,遂变四禅之境。
倏见齐居士平原明僧绍,空解渊深,至理高妙,遗荣轩冕,遁迹岩穴。
宋泰始中,尝游此山,仍有终焉之志。
村民野老,竞来谏曰:山多狼虎毒蛇,所以久绝行践。
僧绍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忠信可蹈水火,猛兽亦何能为?
乃刊木驾峰,薙草开径,披拂蓁梗,结构茅茨,廿许年不事人世。
渡河息暴,扰箧无立,皆曰诚至所感。
法度禅师,家本黄龙,来游白社,梵行殚苦,法性纯备,与僧绍冥契甚善。
尝于山舍讲《无量寿经》,中夜忽见金光照室,光中如有台馆形像。
岂知一念之间,人王照其香盖,八未曾有,渊石朗其夜室。
居士遂舍本宅,欲成此寺,即齐永明七年正月三日度上人之所构也。
山情率易,野制疏朴。
崖檐峻绝,涧户幽深。
卉木滋荣,四时助其雕绮。
烟霞舒卷,五色成其藻绚。
居士尝梦此岩,有如来光彩。
又因间居,依稀目见。
宝海梵志,睡睹花台
智猛比丘,行逢影窟。
故知神应非远,灵相斯在。
居士有怀创造,俄而物故。
其第二子仲璋,为临沂,克荷先业,庄严龛像
首于西峰石壁与度禅师镌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
通座四丈,并二菩萨倚,高三丈三寸。
若乃图写瑰奇,刻削宏壮。
莲花莹目,石境沉晖。
藕丝萦发,云崖失彩。
项日流影,东方韬其大明。
面月驰光,西照匿其成凫。
大同二年,龛顶放光。
光色身相,晃若炎山。
林间树下,赩如火殿。
禅师自识终期,欣瞻瑞应,以建武四年于此寺顺寂
岂非六和精进,十念允谐?
向沐宝池,方登金地者也。
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始安王等,慧心开发,信力明悟,各舍泉贝,共成福业。
宋太宰江夏王霍姬,蕃闺内德。
雍州刺史田奂,方牧贵臣。
深晓正见,妙识来果。
并于此岩阿,广收财施,琢磨巨石,影拟法身。
梁太尉临川靖慧王,道契真如,心弘檀密,见此山制置疏阔,功用稀少,以天监十年八月爰撤帑藏,复加莹饰,缋以丹青,镂之铣荡。
五分照发,千轮启焕。
排天堂庑,玉露分色。
接岫轩墀,翠微抽影。
八定之似,步纤草而扬梵。
三慧之僧,挹飞泉而动色。
喜园凝静,岂傲吏之凡游?
深谷虚玄,非愚公之俗路。
是以王公搢绅之辈,郎吏胥史之属,步林壑,陟皋壤,升精舍,拜道场,无不洗涤无明,浣濯嚣暗。
非直心之砥路,孰能如斯者乎?
法师,志业该练,心力精确,度上人将就迁神,深相付嘱。
法师聿修厥绪,劝助众功,基业田园,多所创置。
先有名德僧朗法师者,去乡辽水,问道京华,清规挺出,硕学精诣,早成波若之,夙植尸罗之本,阐方等之指归,弘中道之宗致
北山之北,南山之南,不游皇都,将涉三纪。
梁武皇帝能行四等,善悟三空,以法师累降徵书,确乎不拔。
天监十一年,帝乃遣中寺释僧怀、灵根寺释慧令等十僧诣山,咨受三论大义。
贾谊曰:「学圣道如日之明」。
孙卿云:「登高山知天之峻」。
今之探赜,其此之谓。
南兰陵萧𥇎,幽栖抗志,独法绝群,遁世兹山,多历年所,临终遗言,葬法师墓侧。
还符田豫,托西门之冢。
更似梁鸿,偶要离之瘗。
又案《神录》云:「楚靳神在今临沂县」。
齐永明初,神诣法度道人受戒,自通曰靳尚,即楚大夫之灵也。
大同元年二月五日,神又见形著菩萨巾,披袈裟,闲雅甚都,来入禅堂,请寺众说法。
昆岭之中,百神所在;
首阳之路,八驷并驱。
未有修净戒之品,诣得道之僧,整忍辱之衣,入安禅之室。
是知名山大泽,灵异凭依者矣。
慧布法师幼落烦恼,早出尘劳,律仪明白,贞节峻远,贯综三乘,不自媒衔,楷模七众,无所底诃。
曩日静憩钟岩,余便观止。
餐仁饮德,十有馀年。
顷于摄阜,受持珠戒。
佩服之敬,虽敢怠于斯须;
汲引之劳,且曷伸于报效。
夫言意难尽,铅椠易凋。
固比河山,莫如金石。
凡诸徵应,并预随喜,并勒于碑左,乃为颂曰:
漫漫心火,冥冥世流。
若寄,喻死如休。
三明未了,十智难周。
尽缠痴爱,岂离疮疣。
敬仰鸡足,恭闻鹫头
斯风可羡,其路何由。
我开梵宇,面壑临丘。
我图灵迹,果植因修。
兼金画绘,泐石雕锼。
连云出没,泄雨沉浮。
经行松磴,禅坐蕙楼。
涧风长泻,崖溜悬抽。
花台似雪,夏室疑秋。
名僧宴息,胜侣薰修。
三乘谓筏,六度为舟。
金幢合盖,宝驾驱辀。
地祇来格,天众追游。
五时无爽,七处相侔
辞题翠琰,字勒银钩。
贤乎乐饵,过客宜留。
留守左右屯卫将军王林状称驾在西京恐有警急请屯兵于宣仁门外以备非常左右屯卫二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三
皇天震怒。发雷霆以申威。
圣帝除残。用干戈而肃杀。
莫不先声后实。转败为功。
就逆命以迎师。因不庭而动将。
五十二战。非黩武而穷兵。
二十七征。盖除凶而剪暴。
期门七萃。列刃以攒镞。
卫尉八屯。警夜而巡昼。
王林位参八校。职列五营
朝检察于周庐。夕严更于徼道。
请于都郭。列置屯兵。
思患预防。不虞先备。
但王者之货。藏之于天下。
王者之师。守之于海外。
以骑数十。振彼威容。
卧鼓歇鞍。示其閒暇。
岂有制兵城内。列骑街中。
百贼叩门。万夫何用。
掩扉拒寇。终为自死之人。
入井逃灾。乃是成埋之鬼。
虎豹在槛。无复施其爪牙。
鹰鹗处笼。何以张其羽翼。
絷猿庑下。求其趫捷之功。
绊骥庭中。责以超骧之用。
五尺童子。尚以为愚。
三事大夫。若为通计。
所请非理。告记为宜。
尚书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吴育可复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陕州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六、《蔡忠惠集》卷一○
敕:近侍之臣,尝更二府,以参国论,有补于时者,朕每念之,不忘于心。
具官某,文业深厚,显于当世,才劭端敏,贰于几政。
进谋献道,蔚为岩庙之器;
宣仁流化,屡更屏翰之职。
向者甫毕家难,俾处经筵,庶乎咨询,日闻谠议。
遽形剡奏,愿就宴閒。
遂兼丽正之名,仍涖宪台之重。
悉还旧秩,分治要藩。
抑予尔思,勿惮烦于事任。
太皇太后挽歌二首宣仁 其一 北宋 · 韩维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沙麓开祥兆,河洲迈德风。
壮猷咨故老,柔道息诸戎。
在己仪常损,于民惠少丰。
谁持太史笔,善述九年功。
太皇太后挽歌二首宣仁 其二 北宋 · 韩维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云路回仙仗,帘帷閟玉音。
诒孙为后法,复辟是初心。
教被宫庭肃,恩沾海宇深。
常叨侍文陛,白首泪盈襟。
宣仁皇后论保甲保马劄子元丰八年六月1085年6月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南阳集》卷二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二二一、《续资治通鉴》卷三五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陛下浚发德音,斥宋用臣等出就外省,罢其所领职事;
吴居厚,使离本道,责以掊刻扰民。
中外喧传,晓然知陛下忧国爱民之深意,莫不欣悦相贺。
臣虽在哀戚之中,不觉失声欢呼。
然臣尚有愚恳,不敢不尽以上闻。
臣窃恐议者以嗣君新即位,且当循守父道,三年无改。
此大不然。
伏惟太皇太后于大行皇帝为母仪,于今上皇帝有祖母之尊,此时称制临政,盖为社稷大计,事有不便,弛以利民,考古相时,理无不可。
臣以为万一有敢为此论上惑天听者,若非奸人沮害圣政,即是俗儒不识时变,愿陛下切勿听之。
臣近去都下日,比因进对,曾具奏陈,乞陛下深察盗贼所起之原,罢非业之令,宽训练之程,盖为保马保甲发也。
何则?
农民以稼穑为生死之资,出钱市马,已非其愿;
又守护灌饲,素昧其方,万一死损,复更偿买。
昔时一马直三二十千者,今至百千矣。
农民如此,未有已时,愁叹之声,闻于道路。
近岁保甲筑垣为场,号为团教
一丁在官训习,又须一丁供送饭食,家阙耕作,身受劳苦,不无怨怼。
夫使失业怨怼之人操持兵器,习为击刺之事,岂不可虑?
近者又闻江西保马颇为群盗掠取,换易乘骑,如其外厩;
河北保甲渐亦作过,侵暴良民,州县不能禁。
此患在耳目之前,则更易措置,诚不可缓也。
且臣非谓国马遂不可养,但国置监牧可矣;
臣非谓民兵不可教,但于农隙一时训练可矣。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可以胜天地,可不务乎?
伏望留神圣虑,详酌施行。
初除御史中丞宣仁太后元祐元年十二月 北宋 · 傅尧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宋史》卷三四一《傅尧俞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宋元通鉴》卷四一、《清源文献》卷五
臣闻之于《书》曰:「谨厥初,惟其终」。
又曰:「慎厥终,惟其始」。
始则念终,不敢不谨也;
终则念始,不敢不勉也。
臣愚窃伏念陛下考古御今,修明法度,恭俭以克己,慈惠以爱人,登崇老成,开广言路,大义明著,仁声流闻,总览万几,得其纲要,所以钦崇祖宗、导世成俗,为子孙百世之虑甚备,非臣笔舌所能形象。
虽《诗》、《书》所载,丹青所传,殊未有以过也。
可谓有其始矣。
臣愚不胜拳拳,窃谓陛下虽圣性得之,犹当加圣心焉。
夫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此不可不思。
《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
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有馀而彊其所不足。
有馀则养之不敢矜,不足则勉之以为戒,然后无间可窥,而巧伪之徒不得比周而妄进。
今陛下不出房闱而天下向风、百僚奉职者,无他,以陛下通达平均而政出于大公之道耳。
茍一有所偏,则好恶之情露,百邪群枉必争隙而入矣。
陛下前日积劳之所成就,中废而不全矣。
岂可不兢兢业业,日谨一日,以图厥终哉?
愿陛下留神省察,则天下幸甚。
陛下不遗臣愚,属以言责,非臣衰拙所当蒙被,仰贪盛明,黾勉就职。
臣辄自惟忖,盖志有左右,而材有能否,事有大小而任有轻重。
陛下使臣拾遗补过,以辅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错枉,以正大臣。
方是之时,臣极其力,以死继之。
若夫窥人之私,摘其细故,有闻必达,遇事辄言,则非臣之任,又非臣之志也。
伏惟陛下责其大节,宽其近功,因臣所能,俾效其力。
臣终不以狗马之年为子孙计,畏首顾尾,以辜负恩奖。
惟始之难,陛下既蹈之矣,顾不能善其终乎?
然不可不戒也。
伏望陛下察臣恳款,不废其言,特赐览观,则永誉无悔,臣不胜大愿!
遗表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六、《范忠宣公集》卷七、《邵氏闻见录》卷一四、《东都事略》卷五九、《源流至论》前集卷二、《齐东野语》卷一、《宋史全文》卷一四、《宋元通鉴》卷四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三七
臣闻生也有涯,难逃定数;
死之将至,愿毕馀忠。
辄留垂尽之期,仰渎盖高之听。
伏念臣赋性拙直,禀生艰危。
忠义虽得之家传,利害率同于人欲。
未始苟作以干誉,不敢患失以营私。
盖尝先天下而忧,期不负圣人之学。
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资以事君。
粤自治平,擢为御史
继逢神考,进列谏垣
荏苒五十二年,首尾四十六任。
分符拥节,持橐守边。
晚叨宥密之求,再席钧衡之寄。
遇事辄发,曾不顾身;
因时有为,止欲及物。
固知盈汉之当戒,弗思祸衅之阴乘。
万里风涛,仅脱江鱼之葬;
四年瘴疠,几从山鬼之游。
忽遭睿圣之临朝,首图纤介之旧物。
复官易地,遣使宣恩。
而臣目已不明,无复仰瞻于舜日;
身犹可勉,或能亲奉于尧言。
岂事理之能谐,果神明之见啬。
未获九重之入觐,卒然四体之不随。
空惭田亩之还,上负乾坤之造。
犹且强亲药石,贪恋岁时,傥粗释于沈迷,或少纾于报效。
今则膏肓已迫,气息仅存,泉路非遥,圣时永隔。
恐叩阍之靡及,虽结草以何为。
是以假漏偷生,刳心沥恳,庶皇慈之俯鉴,亮愚意以无它。
臣若不言,死有馀恨。
伏望皇帝陛下清心寡欲,约己便民。
达孝道于精微,扩仁心于广远。
深绝朋党之论,审察邪正之归。
搜拔幽隐,以尽人材;
屏斥奇巧,以厚风俗。
爱惜生灵,而无轻议边事;
包容狂直,而无易逐言官。
宣仁之诬谤未明,致保佑之忧勤不显;
本权臣务快其私忿,非泰陵实谓之当然。
以至未究流人之往愆,悉以圣恩而特叙。
尚使存没犹污,瑕疵又复。
未解疆埸之严,几空帑藏之积。
有城必守,得地难耕。
凡此数端,愿留圣念,无令后患,常轸渊衷。
臣所重者,陛下上圣之资;
臣所惜者,宗社无疆之业。
茍斯言之可采,则虽死而犹生。
泪尽辞穷,形留神逝。
宣仁皇后文德殿受册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一、范忠宣公遗文、《国朝诸臣奏议》卷二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五
臣近闻将来太皇太后册礼,并依明肃太后故事,于文德殿受册。
缘明肃太后,当时礼官议定,合于崇政殿受册,仁宗皇帝特降诏书,移于前殿
盖是人主尊奉母仪,出于一时之诏,非有司所定常行之礼。
今恐三省取旨之际,不曾详悉奏闻,遂降敕命,直依明肃故事,更不用皇帝降诏,便御文德殿受册,不唯不显皇帝尊奉之意,兼不称太皇太后谦冲之德。
缘自太皇太后同政以来,至仁盛德,高掩前古,所行典礼,为万世尊仰,不必专稽明肃。
伏望特自太皇太后圣旨指挥,更令礼官子细详定,务合中制,以副圣意。
〔贴黄〕《易·谦卦》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一谦而四益从之。
又曰「谦尊而光」。
尚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此皆经典之法言,在圣明正所当务。
臣不胜区区,犬马之诚,乞赐采录。
钦圣宪肃皇后谥册文建中靖国元年四月 北宋 · 范纯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宋会要辑稿》礼三三之二九(第二册第一二五二页)
孝子嗣皇帝臣佶再拜稽首言曰:窃惟诗人推本周文王之功德,曰「文武初载,天作之合」。
古帝王之兴,必有圣女以助内,治以阴教,表里协济,王功以隆,而后能同享太平之福。
呜呼!
非天眷命于有邦,其曷以臻此?
惟我烈考聪明齐圣,缉熙五圣之遗绪,兴起万事之长利
惟我圣母应期挺生,粤自潜邸,作配宸极,肃正中闱,敦睦九族,法度形于燕间,恩惠逮于微贱。
俾我烈考之德孚于朝廷,丕冒海宇。
惟予小子幼被抚养顾复之恩,长受教诲劝导之益。
延入翼室,用端命于上帝。
方图内承东朝之训,外竭四海之养,而否德薄祐,天降割于我家,亟夺我圣母。
茕茕在疚,日月于迈,有司稽古,将节惠以易名。
惟小子曷足以仰窥渊懿,敢祗述所知,以昭后世。
恭惟大行皇太后徽柔肃雍,恭俭慈爱,实我咸平相臣文简公之曾孙。
维时文简辅我真祖,勤劳在官,垂裕乃后,是产淑哲,与圣俱兴。
志在女工,妇道已茂。
正位于内三十馀年,夙夜儆戒,靡有违德。
慈圣、宣仁,两姑并尊,承颜三宫,孝恭烝烝。
元符之末,国统弗嗣,相臣异心,大计杌𬯇,中外震惧,寒心拱手。
惟我圣母稽谋神祇,宪章典礼,力援眇躬,大统以定。
惟平日退托,潜德弗耀,而任大投艰,克有馀裕,片言析理,凶狡震服。
所谓坤至柔而动也刚,雷声而渊默者欤!
惟宗社有奉,神人有依,实自我圣母。
祗率故事,恭请同政,至于再三,勉与听断。
荡宥多辟,冤滞昭苏,决去蔽蒙,人才咸叙。
华夏蛮貊、戴白垂髫,闻风欢呼,喜气横流。
休功美利,申固景命,亦惟我圣母。
而乃夙夜克自抑畏,视事不临于便坐,私讳不行于外庭,不敢自同先后。
而复远鉴前古,期以泰陵祔庙,退处房闼。
既又谦惧,亟降玺书,曾未及期,已复明辟。
友爱二弟,恩恤笃至,而忧其挟贵,请外不许。
宫室器服,无所增广,不为浮丽可喜之观。
呜呼!
为天下之母,而躬贤哲难能之节,当太平盛世,而谨古今易忽之戒,可谓明哲,纯德鲜俪矣。
卜宅爰从,因山既藏,是用咨于卿士,受命祖宗。
惟道大不可形以名言,德厚不可尽以称谓,谨稽四谥之法,略举众善之端,以慰臣民,以示子孙。
谨遣摄太尉左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韩忠彦奉册宝上尊谥曰「钦圣宪肃皇后」。
恭惟神灵在天,休闻在下。
光于清祐,表于有宋。
亿载万世,与国无极。
呜呼哀哉!
再劾章惇元符三年十月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六、《丰清敏公奏疏辑存》(四明丛书本)
武昌军节度副使章惇,昔在相位,变乱名实,颠倒是非,拔擢群小,布列中外。
大明继照,群阴廓开,俊杰汇征,奸回窜伏。
安惇蹇序辰放归田里,吕嘉问路昌衡分司外地,范镗张商英吴居厚落职,降知小州,惟林希徐铎叶祖洽未见施行。
为恶,布在王言,掩宣仁听政之明,蔽永泰知人之鉴。
编类章疏,随好恶,为之重轻存没,名臣横遭贬窜。
祖洽观望意,欲擅元丰之末命,轻奏王圭,图危正统。
议罪丽罚,宜不在安惇蹇序辰之下。
宣仁皇后论皇帝进学之时奏元祐五年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
臣恭惟陛下以大公至正之心,保护皇帝,周密严谨,委曲纤悉。
起居寝食之间,无不留神而注意。
如天地久于其道,无一日之或怠也。
诚有大功于宗社,有大德于天下矣。
陛下钟爱皇帝,如此其至,然而特为其爱之小者,非所谓大爱也。
所谓大爱者,在成其圣德尔。
成圣德者,其必由学也。
仰惟陛下之聪明,非不知其大爱之以成德,而独以为皇帝冲眇而未暇学乎?
今皇帝圣年十五,齿亦已长矣。
自古人君远则十五而冠,冠者,谓有成人之道。
在庶人则为童子,在天子则为成人,何也?
谓王教之本,不可以童子之道理焉,故必责善而进之以成人。
是以古之学者,十五入大学,谓七八之数,阴阳备而志明,可以学矣。
志已明,则当识其至善而远其所不善,故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皇帝清明在躬,天禀英异。
以圣人志学之时稽焉,则不可以不学也;
以天子成人之道望焉,则不可以多暇也。
伏愿陛下当天春布德之元,王正授政之始,面勉皇帝,早开经筵,召见儒臣,谈经读史,从容赐对,熟复古今。
宫中遴选茂俊之人,以诱掖讲说;
审择谨厚之人,以辅视兴寝。
服勤道义,为聪明睿知之德;
疏远纷华,为康宁寿考之资。
习之既久,乃如自然。
至若诚意喜书,正心乐道,终副海内圣神之望,不贻宸衷宵旰之忧,协成静治,为太平之真主焉。
然则陛下他日退托深宫,还辟自处,保护之慈,有始有卒,佑我大宋万世无疆之休,而功德于此足矣。
诚清衷素所属念者,臣敢妄论以发之,亦惟陛下亟行而无疑,非独臣之愿,乃天下之愿,非独臣之幸,乃天下之幸。
臣不胜惓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