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皇帝封禅书 北宋 · 孙堪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四
圣宋受天眷命,皇帝绥保万邦,治定德隆,迩治远同。
由是圣时耆艾,及公卿臣庶,佥与拜章稽颡,伸道封禅;
而皇帝过谦厚损,罔迪俞允。
诏闻率土,而神人胥慊。
草莽贱臣堪谨俯酌庶恳,上稽古训,昧死作《封禅书》一篇,虽不足以敷衍洪烈,启迪盛猷,庶发挥下诚,赞畅能事,臣之志也。
其文曰:邈乎!
天地权舆,絪缊混茫,分苍判黄,品物用章。
于是庶类之宗,胶轕旁充;
嗜欲之氓,布濩交争。
充不已必荒,争不息必伤。
荒则愆伏作而颢气亡,伤则狂暴煽而生类殃。
惟天地也,能品物之生,罔克异类之底宁;
能黔庶之昌,罔克彝伦之自章。
越乃历选列辟,辅其宏纲。
《易》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裁成之猷罔爽,然后命无忝也;
辅相之范克笃,然后功聿成也。
丕命元功,允著既从,于是有登封以助高焉,有封禅以报厚焉。
稽厥靡他,所以告骏命也,所以告懋功也,所以鉴后嗣也,所以答灵祉也。
茍非至德厖鸿,淳化沕潏,同符天休,合节地宜,奚拟议之敢乎?
惟皇上帝,厥灵孔烁,匪谆谆其令,而晰晰其符,故当命者储嘉瑞,违心者极妖灾。
肇自生民,君宇内以敷治者,虽皇王殊厥谥,远迩异厥轸,稽所以克荷景命,允简帝心者,罔不曰仁义礼乐而已。
是以二帝之懿,三王之辉,虽禅代有殊,质文相贸,罔不恢淳仁以怀物,廓正义以干邦,贯大礼以条上下之宜,盈至乐以结士民之爱。
然后风声踵武,获参两仪,逖违心之妖,萃当命之瑞。
姬周既逝,又駮古昔。
握图启极者,鲜不峻惨酷以绳众,渎威武以慑远,奋烦谲以立宪,任巧锐以周行。
故仁义之休,礼乐之淑,稍芽于两汉,骤委于魏晋,凋落于齐梁,枯槁于周隋,暂斸于巨唐,寻剥于五代,其未醇而复也如是。
然犹有乘小康而展盛礼,据浅惠而冒洪威
相如颂于前,班固赞于后。
呼寿之徵,庆于世宗
宫阙之祉,耀于光武
稽其所以兢勤济众,阐宪轨物,垂诸圣世,胡其相万欤。
大宋之道,昭晰前古,盛德宏功,春熙日融。
始则伸九伐,平多垒,建王业也;
后则缉庶政,谐万邦,举彝伦也。
是故黄钺初指,则犷者革,慝者沈,篚厥所以昭周武也;
洪恩渐被,则尪斯起,昧斯辉,惟天所以穆唐尧也。
洎皇帝诞缵丕图,继陟元后,雨露之所丰濡,日月之所委烛,靡不偃息休光,弥纶至泽。
晔晔煌煌,虽幽必彰;
汪汪洋洋,无远弗滂。
犹复惧古典之未敷,叔弊之未祛,由是训罚戮于古刑,夷惨酷也;
偃铩戟于灵台,荡威武也;
笃宪章于简易,涤烦谲也;
俊乂乡遂,刬巧伪也。
于是刑清而民益和,兵偃而道益隆,宪简而俗益醇,贤进而官益举。
至则树仁义之根而复植之,振礼乐之绪而再畅之。
俾九有之黎,餍饫乎淳仁之濡,栖迟于正义之纪,条畅乎大礼之绪,郁穆乎至乐之统。
至若枭瞷辩给之俗,裸袒文身之群,虽古昔之所不臣,舟车之所罕通,相与稽首阙庭,执贽请吏。
故大化流也,泛滥乎郊甸,汗漫乎要荒,涤荡乎戎夷,浮沈乎覆载。
遐考在昔,舜之尧,禹之舜,相袭也;
汤之禹,文之汤,未百世也;
前宪赫曦易驯也,馀德渺漭易沿也,遗氓敦惠易绥也;
然而流殛之罚劳于舜,拜言之屈勤于禹,昧爽之坐役于汤,日昃之思瘁于文。
然后舜启无为之治,禹成无间之誉,汤阐来苏之望,武致尽美之声。
曷若圣宋,宅千古之下风,提千古之弛纲,使淳源清流,解纽复继,化一变而仁义醇,道一反而礼乐同。
乃伻帝之淳,王之方民乎翱翔;
前之惨,往之顽民乎逖迁。
由是上帝时谌,祥符屡彰。
既而乾之精,坤之形,相与络绎八区,荐珍郊灵。
故在上则星纬储休,庆云覃辉,甘露荣光,雾散雨霏;
在下则灵芝林峙,醴泉波委,羽毛鳞介,更诞厥美。
咸瑞牒之所阙标,前史之所罕闻,炳烁简编,卓出古议。
则陟岱宗崇高,展勒成之皇仪,时乎时乎,斯厥时乎!
而皇帝茂谦德之遐芳,损盛业之景炎,稽于众诚,未之果行。
徵诸册牍,非谟明之所存者也。
古语曰:修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
是故鲜爰举,欺之大也;
德至弗图,慢之甚也。
圣王罔从欺而动,靡甘慢而守,宜乎抑厚让之琐节,奉皇穹之宠灵,蒇事庶僚,详礼宗伯,鸣鸾五辂,扬旆九旗,寅亮遐躅,崇配黄轩。
俾嘉声隆震于万世,王猷翕铄于一时,其不休哉!
其不休哉!
臣生长蓬茨,无位朝廷,不宜越次僭履,拟议文宪
然以惠迪典谟,沐浴大赉,仰酌远古,参伦圣世,知有未侔焉。
是敢首陈列辟受命之猷,次叙二帝三王雍容之盛,继道汉晋隋唐因循之治,然后知鼓祥风,振颓基,裁成辅相,非睿圣畴能焕发阐扬,格斯文之昭著乎?
恭以颂声之闻,本诸木铎;
先民遗范,询于刍荛。
则韦褐之间,有其志者,谅可伸也。
故敢奋抉愚忠,述赞典符,然后蹈舞遐方,俯伏俟罪。
惟圣人不以人废言,臣之恳也。
真宗论周伯星现景德三年六月 北宋 · 张知白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八
臣伏睹司天监奏周伯星现,请宣付史馆,群臣诣阙称贺者。
臣闻人君之德,可以动天,至仁积于中,则休气应于外。
祥瑞之出,皆有所因,谅感应之攸致,非徒然尔。
故天人相与之际,其道甚大。
顷者河朔之间,连年地震,陛下知上天之垂戒,考前王之格言,以为阴气过盛,则积而当然。
地者,其道卑柔,其体安静,今动而不止,诚有所谓。
且念国家开创以来,基业洪大,干戈之役,皆不得已而用之。
然而太平兴国咸平而来,二十年内,边防多虞,华戎之人几殒百万。
兵者,其义主杀;
杀者,其事属阴。
阴气之盛,不亦宜乎?
复念致治之源,惟息兵为大务。
前年北胡之来,议欲通好,陛下不矜兵力之强,不恃邦威之盛,姑以安民在念,恶杀为事,不阻其诚,许以盟约。
由是动植遂其生全,亿兆知其休息。
然后发德音,施惠泽,赈贫民,省冤狱。
敷求时病,精选良吏,侧身思道,引咎于己,益兢兢焉,翼翼焉,思答天谴。
得不感群心,招和气哉!
故未踰期年,有是福应,所谓德动于天,而辰象昭瑞也。
昔桑楮共生于朝,七日大拱;
太戊修仁,桑楮遂枯。
祆不胜德,见验久矣。
今陛下修德,可谓至矣。
非独弭祅灾,复能致瑞应,斯实我朝之盛美,过前代远矣。
然而皇王之道,在乎戒谨,休祥荐至,而讲德愈隆。
不恃太平之基而骄盈,不矜大宝之位而荒怠。
惧乱者治必兴焉,思危者安必久焉,斯前代之明鉴也。
古之君天下也,患不恤黎元之疾苦,患不知军旅之勤劳,患奢侈畋游之无度,患声乐之不节,患政事之不勤,患壅蔽之不除,患谏诤之不纳。
今陛下薄赋歛,省征徭,劝农桑,务稼穑,恤黎元之疾苦矣。
优恩抚士,厚赏懋功,解衣哺食,推心置腹,知军旅之勤劳矣。
宫室台榭,不以奇邪害工;
服御乘舆,不以雕饰过制。
所贵惟谷帛,所宝惟贤才,绝侈靡之风矣。
弋猎之娱,弃捐而不顾;
禽荒之戒,祗畏而无忘。
泽被虫鱼,仁及鸟兽,去畋游之暴矣。
乐府新声,国伶妙伎,存而勿废,用之有时,善远于声乐矣。
观书乙夜,求衣未明,躬决万机,将周十稔。
虽隆暑冱寒,无愆于一日;
虽飘风暴雨,不废于崇朝,克勤于政事矣。
明四目,达四聪,辨谗邪,杜权倖,使下情上达,决壅蔽之方,已流闻于天下矣。
延直臣,启言路,询求谠议,乐闻上失,纳谏之规,固超绝于百代矣。
斯不亦天下幸甚!
陛下诚能宝兹数事,虽休勿休,则瑞星不出,臣亦贺鸿祚无穷,而青史有光矣。
苟异于是,则瑞星虽出,臣亦不敢同众人之贺矣。
夫善言古者,必有證于今;
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
自古以还,仗富强之基,居隆盛之运,怠于政事,以启危乱者,不可胜纪。
况今西北两隅,虽罢征战之役,然而比夫古者屈膝称臣,欸塞内附,则亦事异而体殊矣,得不虞哉!
臣以谓一星为瑞,善则善矣;
若倚之而责承平之效,则虑群心小弛,而警备之方因而不谨矣。
恭惟圣德之大,无不周知。
臣闻三才者人居其中,乃天地之和气。
人心和则阴阳和,阴阳和则日月星辰咸顺其晷,雪霜风雨不失其时。
则知陛下一言之善,必上动于天心;
一事之美,必上关于天道。
人君言动视听,必上法于天。
法天之义,诚深矣大矣,臣虽懵昧,然稽之于大《易》,粗知之矣。
夫《乾》之体,六阳备焉;
《乾》之用,万物生焉,人君之象也,非圣人孰能行之?
孔子称其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盖天之运行,其道不止,终古如一,未常懈倦。
茍怠于一息,差于一刻,则六气大紊,万物咸病。
王者之道,亦当如是。
今陛下法天之义,亦已至矣;
行健之德,无不备矣。
复能念此乾元,终始不易,则万方受无疆之赐,万乘享无穷之休。
臣愚陋无取,涉道诚浅。
然佩名教,服儒素,考之方策,得之师传,知君亲之义至重,治道之要至大,故不敢避刑辟,爱身名,默而自守。
狂夫之词,圣人采之,或足以辅朝廷之谋,开谏诤之路。
伏冀天慈收一二于万分之中,则臣不胜至幸。
补注神农本草序 北宋 · 掌禹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證类本草》卷一、《中国医籍考》卷一○
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
《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在所为驾轺传,遣诣京师」。
楼护传》称「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本草》之名,盖见于此。
而英公李世绩等注引班固叙《黄帝内外经》云:「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深浅」。
此乃论经方之语,而无本草之名。
惟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斯为失矣。
或疑其间所录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为似张仲景华佗辈所为,是又不然也。
《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
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佗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繇是见于经录。
然旧经才三卷,药止三百六十五种。
梁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分为七卷。
唐显庆中监门卫长史苏恭又摭其差谬,表请刊定。
乃命司空英国公世绩等与恭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
国朝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尝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李昉王祐扈蒙等重为刊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录板摹行。
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
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保升等以唐本《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今亦用行。
是书自汉迄今甫千岁,其间三经撰著,所增药六百馀种,收采弥广,可谓大备。
而知医者犹以为传行既久,后来讲求,浸多参校,近之所传,颇亦漏略,宜有纂录,以备颐生殴疾之用。
嘉祐二年八月,有诏臣禹锡、臣亿、臣颂、臣洞等再加校正
臣等亦既被命,遂更研覈。
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效辄记,遂至增多,概见诸书,浩博难究;
虽屡加删定,而去取非一。
或本经已载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尝用而太医未闻。
向非因事详著,则遗散多矣。
乃请因其疏牾,更为补注。
应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
惟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
自馀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然可据者,亦兼收载,务从该洽,以副诏意。
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
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釐改。
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其意义与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
其旧已著见而意有未完,后书复言,亦具存之,欲详而易晓;
仍每条并以朱书其端云:「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
其别立条者,解于其末,云见某书。
凡所引书,以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著先后为次第。
凡书旧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作人名曰某人。
惟唐、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
凡字朱墨之别: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
《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
馀所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
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录》,并以其注附于末;
显庆所增者,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
凡开宝所增者,亦注其末,曰「今附」。
凡今所增补、旧经未有者,于逐条后开列云「新补」。
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补,难于详辨,但以类附见,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扶栘次于水杨之类是也。
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而旧注已曾引据,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注」,如地衣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
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
出于显庆者,曰「唐本注」;
出于开宝者,曰「今注」。
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皆以朱字别书于其端。
凡药石,本经已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
凡药有今世已尝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辨證者,如葫芦巴、海带之类,则请从太医众论参议,别立为条,曰「新定」。
旧药九百八十三种,新补八十二种,附于注者不预焉。
新定一十七种,总新旧一千八十二条,皆随类粗释,推以十五凡则,补注之意可见矣。
旧著开宝、英公、陶氏三序,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于首篇云。
张揆兵部郎中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文恭集》卷一六
敕:朕开迩英之讲,延稽古之流,眷言进读之臣,久劳侍从之事。
且优学力,用峻官仪。
既以懋功,亦惟重道。
某深中笃行,强识博闻。
询事考言,早延升于内阁
执经摘句,亦参侍于讲帷。
蔚有通儒之称,雅著素丝之节。
褒嘉有典,陟恪为劳,超叙七兵之华,兼妙一台之选。
尚繄近职,勿替纳忠。
尚书虞部员外郎通判益州楚经尚书比部员外郎太常博士越州萧山县王简尚书屯田员外郎殿中丞前知封州刘直温国子博士太子中舍汉州绵竹县赵壹殿中丞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宋元宪集》卷二三、《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敕具官楚经等:尚书曹有比勾掌屯之员,中朝臣有师盾省之属,各著官簿,以陟吏资。
惟尔等智效事经,籍引朝绂。
或勤于外补,方赞郡条;
或续乃旧劳,累光县谱。
并赍阀来上,质岁有周。
宜序美资,交奖成绩。
毋或懈位,以忝懋功
可。
落军权正授团练刺史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宋元宪集》卷二五
敕:国家经武有常,懋功至慎。
苟劳于久次,则宠以番休。
亦将均燕瘁之宜,一中外之使。
具官某志怀飙果,姿局雄严。
早奉戎昭,进司王卫。
训颜行而知勇,肃师律以无哗。
忠效著闻,岁期屡易。
持峻圭符之数,用酬夙夜之勤。
往践使联,罔替嘉绩。
可。
尚书主客郎中潭州夏侯彧尚书金部郎中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宋元宪集》卷二五
敕具官夏侯彧:昔汉二千石有治效者,辄玺书勉励,增秩锡金。
国朝稽劳懋功,即赏于外,亦其义也。
惟尔践儒科之目,通吏师之学。
荐怀章而出守,亦驰传而纠刑。
贲我周行,多历年所。
顷资硎刃,入赞计筹。
湘潭之邦,符竹须代。
辍以居部,会其质成。
按有司之类能,通三载而论
且因善状,爰俾叙迁。
司珍剧曹,应宿华选。
宠之新秩,时惟勖哉。
可。
杨崇勋开府仪同三司依前检校太尉河阳三城节度使食邑实封制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宋元宪集》卷二六
门下:朕奉事天明,肃祗郊配。
内则公卿显相,率礼不愆;
外则岳牧协恭,以职来助。
馨德昭鬯,鸿釐普臻。
爰洽扬庭之恩,用褒维屏之寄。
具官杨崇勋,精忠以力,沉毅而和。
早会圣期,号为慎将
休有成绩,播于公言
寖酬武干之庸,正司机务之柄。
告猷克壮,广业弥勤。
逮倚陪京之藩,荐易均贤之地。
而能恪守侯度,允艺贡常。
交抚大邦之人,并蒙中甸之福。
属兹第赏,协乃懋功
是用订公府之仪,增采地之数。
仍因真食,俾衍故封。
朝谋佥承,奖策参备。
于戏!
惟帝锡祉,有格来之藩;
惟辟申恩,有厚往之报。
宜循进等之授,益宠于宣之良。
往对光亨,无烦训谕。
可。
保宁军节度使驸马都尉王贻永让恩命不允批答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宋元宪集》卷二九
卿早服近姻,见推贤帅。
属余禋类,专倚徼循。
亦既均禧,早焉进律,质于公赏,孰不谓宜?
而过执冲怀,尚留成命。
安得徇兹崇让,亏乃懋功
盍废谦私,往渥!
亲征高丽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三、《唐史论断》卷上
论曰:贞观中,天下治平,四夷宾服,天子威德甚盛。
太宗练兵师,尚功名,其志甚锐。
以此不衰怠之意临天下,可预防患难,永保太平之业也。
但因一远夷之臣杀主害民,复侵陵邻国,诏罢兵不听。
然彼有罪,岂预中国之事?
命一二将帅出师境上,示征讨救援之势,使畏威怀德,足为天子能事,何至决亲征之计乎?
忠贤交谏,莫非苦言;
李绩一议,坚不可动。
遂使中国数万之众,驱之异域,轻其性命,已似忍心。
况以万乘之尊,与远夷争胜,又自轻之甚,虽平辽东数城,破延寿大军,何足益其威德?
若延寿纳对卢之计,危可测乎?
此盖太宗英雄自恃,忽于深虑;
李绩顺意生事,遂成误计。
且初议伐辽,褚遂良谏正其事,太宗然之。
至追述延陀犯边,圣策本欲追击,由魏徵苦谏,致失事机,以此激之,遂定亲征之议。
及败延寿之众,太宗下马谢天,则危心可知矣。
诏从行军人战死者加勋级,榜殡地,则中国士众,殒命于远夷可知矣。
天子宗庙社稷之重,为天下生灵之主,一旦不因中国之事,履危难,轻人命,威德无乃损乎?
李绩追咎魏徵谏击延陀事,谓之失策,如延陀犯边,太宗命将禦之,大破其众,足示中国之威,不追击之,亦未为失。
高丽本不敢犯边,何至亲征乎?
顺意生事,无以逃其罪矣。
房乔忍死上表,垦谏伐辽,贤哉!
李绩叠州都督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三、《唐史论断》卷上
论曰:君待臣以道,臣以道报之,君待臣以利,臣以利报之,此历代君臣之常理也。
太宗李绩,有本有末,其谋谟智力,立功立事,为大臣固宜然也。
以其不负李密,尤信其心,使辅太子,正为此节。
高勋重望,位尚书,预中书门下事,宠已至矣;
使辅太子,敢不尽力乎?
何至无故谴逐,使太子他日授以仆射
且人受恩于父兄,未有不厚其子弟者,况天子以大位授人,又宠信之,岂于太子不尽力耶?
忠义之士,但风气英豪,非感激不能尽节,一日无故逐之,使不无怏怏。
太子虽授以仆射之机心,岂不晓其利诱乎?
至废立皇后之际,不肯尽忠,虽无大臣节,亦太宗以利启其心也。
李绩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唐史论断》卷上
论曰:唐采魏晋而下历代任宰相之制,以仆射侍中中书令为正宰相,故仆射二品,侍中中书令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由李绩尚书詹事詹事卑于尚书,藉其辅翼太子,故授之。
同中书门下三品者得预闻国政,此侍中中书令之任也。
开府仪同三司,又改授仆射,品已高而曰同三品,故苏冕《会要》駮其事曰:「李绩开府仪同三司,又改仆射
开府从一品,仆射从二品,今反同三品者,岂不与立号之意乖乎」?
杜佑《通典》曰:「同中书门下三品,当以阶卑官高,令所给禄秩同品耳」。
据此,似非位署。
后同三品者,止记初命,卒不以为位号也。
褚遂良谏废立皇后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唐史论断》卷上
论曰:高宗即位数年,奉先帝成法以临天下,颇得守文之体。
一日昏惑自恣,不奉天戒,虽前代荒乱之主,少过之者。
天子之贵,嫔御之众,何至私先帝才人,使逞阴谲之计,构陷中宫,为国大丑!
高宗自晋邸升皇储,即位之年,地震于晋,久而不止,是必天意以阴盛为戒也。
太宗临终,顾无忌、遂良称「好儿、好妇」,是以国家事付托于大臣也。
武氏诡计初行,方议废立,遂良以死争之,是不负先帝付托也。
呜呼!
先帝付托于临终,天地示戒于连年,大臣力争于所议,稍近中常之主,当知事理甚明,不可不念。
高宗幼为圣父教训,正人辅导,岂全不辨事理乎?
但内惑嬖者之计,外纳奸人之言,上不奉天戒,次不遵父命,下不顾忠议,徇一时之欲,以至于此。
心知王皇后无辜而悯之,及为嬖者戕贼,亦卒不问,此又孱懦之太甚矣。
使文武之臣、蕃夷之长共朝嬖者,此又乱礼之甚,前代未之有也。
卒使嬖者擅人主之权,害宗室、杀大臣,几移宗社,实高宗之过也。
高宗之过虽奸党所赞,亦由李绩微言、于志宁顾望所致尔。
李绩先帝付托,于志宁任宰弼之重,若稍助遂良及无忌、韩瑗来济之言,奸党岂能动乎?
是极谏高宗之过者,遂良也;
成就高宗之过者,李绩志宁也。
故书曰:「右仆射、河南郡公褚遂良谏废立皇后,降潭州都督」。
书其官爵,明大臣之任也。
谏废立,明废者不当废,立者不当立也。
因谏而降,明无罪也。
志宁皇后,不书其官,但名之,明志宁无大臣节,贱之也。
书「临轩立后」而不曰「帝」,见高宗无人君之体也。
李定柳灏工部郎中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宋景文集》卷三一
敕:三岁大比,令甲有条。
覈实最科,庸信吾赏。
以尔秉尚淳固,典学入官。
宣力干裕,华皓一志。
履吉材茂,廉智自将。
美实积中,畅于事业。
偕籍秘馆,参为吏师。
或权节财贿,以资仰给;
或班布恩诏,倚成嘉靖。
灼有见效,暴于攸司。
用置郎选,式光考课。
并仍事局,益念懋功
杜衍乞退第三表不允断来章诏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宋景文集》卷三二
省上三表,乞保馀龄,授以散秩,事具悉。
卿有随会之忠,任隗之正,《易》之甘节,《洪范》之有猷。
是以叶都公议,付俾枢管,方事之总,勤劳王家。
夫推之同心,不容有间,久于其任,乃克懋功
荐阅奏函,殊乖兹指。
且卿属疾虽屡,扬休不衰,魁然华皓,为朝耆硕。
用及四载,便欲引身,徇高全亮,自安冲养。
使天下之论,谓朕轻于进退,贰于眷毗,得无传闻,重吾之不德也?
况谋谟未究,方当匪躬;
边鄙云骚,讵获高枕?
昭体大谊,即断来章,定志宿官,熙我丕绩。
所请宜不允。
让恩表1050年10月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宋景文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钦柴已事,湛露函禧。
叨预秘枢,均推渥典。
席恩徽之累等,扪心极之有涯。
敢援呐辞,启停蕃锡。
窃念臣久尘几縡,无补显猷。
仰就德以日跻,罄小心而昭事。
惇崇秩礼,震动殊休。
历款先祏而遂见閟宫,裒对上灵而升侑文考
光华接于旦暮,汪濊塞乎天渊。
内恧衰残,法当侍从
襜如进揖,宁善于鲁仪;
肃若动心,但钦于汉瑞。
获纾不敏之咎,已衔大庇之仁。
敢冀睿明,首褒机管。
锡之崇号,训以懋功
进三品之美阶,加八柱之荣数。
静言匪服,祇足增惭。
且夫礼行于郊,孰非展寀;
勋在于策,斯可归勤。
茍曰罔功,率为不称。
矧当三接之地,尤寄百度之宜。
宠既自叨,劝将何有。
伏望皇帝陛下矜立志之难夺,靡间于匹夫;
察过令而必收,罔论于涣汗。
丐还虚授,庸息群言。
叩善听之弥高,露危情而偕极。
期于从欲,是免滥官。
代上皇太后第一表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宋景文集》卷三九
臣某言:斯干勿亟,式壮宸居;
丽泽遂行,首褒枢管。
省贪天而冒赏,举跼地以增忧。
窃念臣智效有涯,亲逢为幸,宜疏而粺,濡翼于
倚上圣之兼包,遏烦言之举劾,擢于宿卫,外佐枢衡。
间属完复宣温,缮图轮奂,事资专达,别建攸司,官必有联,用均底绩。
臣始从末至,遽贰敷求。
冀千虑于参裨,希万分于报称。
而寸长自验,任重咸知。
上则祗禀于谋谟,次乃倚成于众力。
秩未加而争勉,功不日以庆成
千门翚飞,百堵山立。
而臣委蛇在列,拱默居官,讫乏僝功之能,仰裨烦使之任。
今乃温辞诞告,列位遍闻,特移近镇之崇,兼领上公之秩。
任官密勿,廪食丰融,曾是冒居,畴能安处?
虽含垢者天道,姑务乐成
而觖望者众心,无容厌服。
伏望皇太后陛下察其退省,惠以克终,追改命书,弗加虚饰。
必若笃臣邻之分,懋功赏之科,则陈力有期,或容于积日;
陟明无滥,更俟于宣劳。
臣止乞比类近班,例外彝序。
庶乎不僭,以肃无厌。
愿回从欲之仁,垂采薄言之诉。
怔忪于此,俞可是期。
石太尉谢令安州照管表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宋景文集》卷四○
臣某言:八月日,安州进奏院递到中书劄子,奉圣旨已令本州常切照管者。
宽大之命,下济于天光;
觳觫之躯,甫还于筮魄。
发瞽若辉于龙烛,释忧如出于虎蹊。
抚纩息以幸存,奉丝言而增惕。
窃念臣本惟梼昧,获遘会昌
千里折冲,懵四夷之方略
程材六郡,获预于良家;
待罪五符,讵知于尺籍。
先帝轸其单贱,勖以勤劬。
靡试异于外庭,遽编名于卫署。
宣威亭毒,屡分四牡之华;
弭乱巴賨,曾预一夫之勇。
未能陈力,深惧旷官。
伏遇皇帝陛下苍震承休,珍图纂业。
懋功而致赏,方右武以劝能。
俄辱宠章,荐膺渥洽。
乘轺出使,蔑施横草之功;
饮至劳旋,滥预策勋之爵。
自尔奉简书而祗畏,饬师律以申严。
克完犀利之兵,上副穆清之寄。
累劳未验,乃眷益隆。
寻复盗起坤维,妖兴玉垒。
吴蛇荐食,窃弄于库兵;
泮椹未怀,敢稽于天讨。
而臣谬当深诏,躬佐下军。
受堂上之奇谋,制目中之丑敌。
帝赫斯怒,貔貅方议于奋威;
人得而诛,虮虱已闻于相吊。
天声大震,月捷继闻。
俄申戮于凶渠,俾维新于污俗。
集成巨伐,皆禀睿谟;
若专微臣,几误大事。
乃至边陲屡警,戎索载严。
鏖兵老上之庭,斩级云中之塞。
宸旌直指,殄嶓冢之星狼;
革辂亲征,见汉家之武节。
分屯介士,防遏盛秋。
臣实妄庸,获膺任使。
敢不深惟一得之虑,载施十驾之勤,备重耳之艰难,谨武侯之节制。
披坚执锐,志竭于寸长;
斩将搴旗,誓当于一队。
旋属穹庐纳款,左衽通驩。
兜零罢照于边烽,督亢遄归于内地。
肇建和戎之策,茂臻偃伯之期。
遂复第赏灵台,酬庸盟府,当阳三接,屡荣锡马之侯;
列国十连,均仗齐坛之钺。
继颁成命,出领大藩。
而不能恪奉诏条,勤修职业。
畔官离局,妄肆于矢言;
殄行震师,果罹于昭宪
既具王庭之狱,请从萧斧之诛。
岂谓天意好生,皇明独断。
屈成刑之端议,申肆眚之大猷。
止外窜于遐圻,俾俯存于馀喘。
念一介之贱,不忍加诛;
廓三面之罗,与之更始。
洪惟大赉,旷绝常均
此际仰舜法之大宽,尧仁之不杀。
挺身万里,甘沦禦魅之区;
赍志九泉,用塞丧元之责。
未周成岁,寻霈鸿私,自临贺之炎陬,徙房陵之内郡。
假青宫之道候,给长府之廪钱。
擢于钳釱之中,齿乃衣缨之列。
弃簪之贱,特轸于上仁;
涸辙之波,弥涵于丽泽。
仰繄大度,克庇微生。
敢期再岁之间,复降自天之命,改升环卫,徙置方州
蟠朽回春,顿茂九阳之气;
幽潜发蛰,骤惊百里之音。
夫何流宥之馀,获睹光华之旦?
斯盖陛下阜昌景化,丕阐宝慈。
以臣久在戎行,屡持师节。
管穴之见,虽无前箸之勤;
犬马之劳,不舍敝帷之报。
特形隆旨,昭示守臣,俾自励于操修,且深加于存恤。
不寒之慄,潜释于冰渊;
垂暮之年,免隮于沟壑。
事踰初愿,恩极更生。
再念臣抱衅以来,抚躬至熟。
诚由爵位太厚,尸旷居多。
失汉臣醇谨之风,冒道家干进之忌。
寇至谁咎,器满则倾。
垂贻折覆之凶,上玷清宁之化。
然而事君无隐,靡有于他肠;
食肉寡谋,荐招于祗悔。
由物情之靡协,致阴谴以自贻。
每念前辜,敢忘终食。
谨当上遵彝训,克励乃诚,用酬观过之私,循致寡尤之地。
之日索,惧蝼蚁之命轻。
虽贪禄鹤轩,深贷百锾之赎;
裹尸马革,愈坚十死之心。
臣限以拘留,不获躬诣阙庭,无任感激屏营之至。
夏州大王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宋景文集》卷五五
伏以夕穷流火,时籥凝商。
《吕篇》纪登谷之期,豳土咏烹葵之候。
伏惟大王懋功惟志,基德有隅。
罄忠力于熙朝,训威和于大夏
聿临凉序,沛集蕃祺。
遐枉书文,滋铭礼意。
回转运庞待制谢转官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宋景文集拾遗》卷一六
职劳有状,满岁当迁。
真拜郎闱,即褒使府
允穆绅緌之论,踵增簪橐之华。
况自陕奥区,雄边列戍。
令粮大广,击毂尚勤。
谅兹进等之阶,聊启懋功之渐。
剧烦敦喻,益见多仪。
衔挹所深,铭藏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