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羊祜杜预优劣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咸平集》卷一一
锡尝读晋史,美羊祜杜预
二贤名迹,可得而论之。
其智略各有纵横,而声誉不相上下。
羊公之善,颇优于元凯
何以明之?
之才略有馀,而恩信不书于
镇南方,境邻吴土,与吴交兵,克日方战,不尚谲诈之计,不为掩袭之利。
敌人死于阵者,歛以还之;
敌人拘于晋者,礼以遣之。
之用兵,惠如时雨。
孙皓暴侈,人有离心,乃以恩敌怨也,以信敌无信也。
之得机,乃恩胜信取之时也。
故石城以西为晋有,吴民感惠,不称名,馈药军中,陆抗无猜。
何诚信若是之昭著!
求诸名将,古无其俦。
既掠吴人之谷,以缣偿之;
既猎吴人之境,以禽还之。
盖欲促其归晋之心,而示其大信也。
吴中将帅,果率部曲来降;
吴中黎民,果以家属而至。
惜其经略已就,表陈密谋,而执政多违,厥功弗集。
书其寝疾,朝廷就问其计画。
洎汉渚歼良,吴都罢市,仰岘山以流涕。
何其遗爱,最厚于民。
锡谓之臣,非晋武之臣也。
尝举杜预,以代其曾;
承成绩,克平南夏
之多才,罕有其比。
当其独排舆论,造成孟津之梁;
用机心,制就周庙之器。
撰历以正于天度,详刑雅合于国典。
定考课之法,丰殖货之利。
虏人寇陇,先见已陈于石鉴
匈奴犯边,定计徵于省闼。
茍非奇士,孰与于此?
书代羊祜,弥见其才。
张正乃吴之名将也,中我反间之术;
孙歆乃吴之都督也,畏我飞渡之兵。
孙皓既平,江汉怀德
于时简练武离,修立泮宫,颇与开设庠序,轻裘缓带,风流之不亚也。
疏沅湘之流,通零桂之漕,水利甚博,土人怀之,与夫垦田备边,实相侔也。
留精麟史,撰集《图》、《例》,虽郤谷敦诗说礼,安可比也!
自古名将,鲜有全能,或大略有馀而细行不足。
既慎密,亦恭谨。
焚稿以自慎,献赂以免祸。
名磊落,善始令终。
比于知曹爽之必诛,不就其辟;
和逌之见斥,能以智免,又多焉。
所惜者羊公有知人之鉴,得进贤之名;
元凯但知立岘山,垂名后世,不能简拔一士,裨于国朝。
以是论之,优劣可见矣。
直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咸平集》卷一一
《春秋》曰:「子好直言,必不免于语」。
又曰「子好直,必思自免于语」也。
若是,则为贾祸之阶也明矣。
然焉于言,死于君怒,亦宜也;
若以直言犯于时忌,而罹害于谗谤,可不惜哉!
《春秋》之旨,其在兹也。
噫!
勇于为仁,慷慨正直,君子之心,虽死又何恨焉。
然在中人,慕为君子,惧抗直之贾岂,因踯躅于为仁,得不较论以进为直之心乎?
周公相幼主,召公不悦,流言,虽圣人之心,不能信于僚友兄弟,岂非于为道,以稔众心之疑乎?
苟非书启金縢,天霁风雨,则无以表其诚也。
仲尼见于南子,欲伸规诲,子路愠见。
抑亦圣人之诚,尚未信于门人,岂非于为仁,以速一时之疑乎?
苟不自誓而发「厌之」之言,则无以明其衷也。
以是知不独于言辞以搆祸难,于为道,于为仁,虽圣人犹不免疑,况他人乎。
申生受谗,不能违语,是于为孝者也。
韩信功高,朝廷疑惧,蒯通说之,拒而不纳,以为有功汉室,君必无猜,果致云梦就禽,死于女子之手,此则于为忠者也。
费无极之甘言,蔡朝吴之不疑,此则于听信,果遭放逐也。
夫君子之,以智济之,所谓「近于义,言可宋也」。
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在其中矣」。
又「恶讦为」。
又曰:谏有五,「吾从其讽」。
考圣人之言,得非欲人以智济其乎?
魏献子为政,将受梗阳之货,阎没女宽入而谏之,因食三周曰:「功以小人之腹,比君子之心」。
献子矍然,自省其过。
二臣之言,得非在其中乎。
亦犹考叔警悟于郑庄,子革磨厉于楚灵,皆婉辞顺言,在其中矣。
与夫赵友说谏,嗾獒见嫌,伍员抗言,属镂是赐,上则不能君之过,下则适足速身之岂。
孔子曰「三谏不从则违之」,戒固宠也。
又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者止,无自辱焉」,戒力诤也。
或曰:谏从于讽。
盖不欲彰君之过,岂是成懦夫之志,而固钳谔谔之口乎?
若然,则比干,不可预于三仁乎?
论曰:之过恶闻于天下,比干蹈死而切谏,诚欲万一回其心也。
呜呼!
言以申志,志以蹈仁。
《易》曰「慎言语」,又曰「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传曰「驷不及舌」,是知一言之发,尤难于为道为义之也。
较而论之,莫若以守道于内,智以济乎外,无俾祸及,反害正直之心焉。
晁错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咸平集》卷一一
班固晁错急于利国,而不知身害。
后代论者,或以景帝袁盎之谗,因七国举兵,遂诛错以悦诸侯;
或以晁错智小而谋大;
或以景帝不明,而无惩乱之术。
斯皆执偏见之一端,而不周览前后之次第也。
夫安危理乱之形,必起于渐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谓其所由来者渐矣。
锡尝读《高帝纪》及文、景二君之事迹,因三复贾傅所上之书,乃备得七国叛涣之本末也。
贾生曰:「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
淮南王济北王吴王逆节已露,故贾傅曰:今淮南谋为东帝济北王西向取荥阳吴王不循汉法。
今天子春秋鼎盛,德泽有加,犹尚如是。
然天下少安,何也?
诸王幼弱,傅相方握其事。
若数年之后,诸王年长,傅相各称病而罢,则济南、济北之邪,虽不能理也。
昔者屠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系中理解也。
至于䯘髀,非斤则斧。
夫仁惠恩信,人主之芒刃也;
权势法制,人主之斧斤也。
今诸侯王皆䯘髀也。
释斤斧之用,而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自「窃惟」以下皆贾生之言。)
以是详之,诸侯强叛之心,自文帝始也。
于时贾生虽有是言,而文帝不能用焉。
吴王不朝,翻赐之几杖,以愧其心。
斯所谓释斧斤之用,而婴以芒刃也。
周公圣人,犹杀,以正法制,况孝文纂新造之汉,欲以仁信感其心乎?
乱本萌于高帝之时,滋蔓于文帝之世,难图于景帝之代也。
夫先王设礼,所以禁邪于未然也;
用刑,所以惩乱于已然也。
故《礼》曰:「使人迁善远罪,而不自觉者,礼也」。
兵法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名」。
谓决胜于未形未兆之前也。
晁错虽怀独见之明,而切忧君之志,然骤欲削黜诸侯之爵土,使本强而枝弱,无乃智术未周乎!
亦犹解结而急之,则其也。
又如沉痼之疾,虽秦和未能骤理。
锡尝研几于圣人之用心也,设尊卑等差之位,以车服衮冕各有降杀,俾人各安其分。
茍有僭侈,是谓礼失;
失于小则降黜之,失于大则诛戮之。
洎宗周之衰,暴秦之乱,礼亡乐坏,莫甚当时。
高祖以英武之姿,拨乱返正,然臣下功高,封建逾等,使韩信黥布陈豨彭越,皆不保臣节,势使然也。
贾生曰:「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叛」。
淮阴王于楚,韩王信倚于匈奴陈豨兵精,而贯高因全赵之资,皆以因强而叛心也。
斯皆贾生前车之覆,于是指切时病,抗言于当时也。
岂非祸乱有渐乎?
贾生有先见之明乎?
果数十年后,其言合若符契。
景帝不足婴以芒刃,又不能断以斧斤,骤悦叛王之心,而陨忠臣之命。
尚赖周亚夫善用兵法,坚壁于荥阳,委梁不救,以绝吴楚之粮道,祸遂解弛。
余谓晁错之谋,适促诸侯之弄兵也,图虑安危之计,无乃有惭德于贾生乎。
唐有于佶作《晁错传赞评》,未尽其理,因作论以质之。
水旱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咸平集》卷一二
天之六气,进退盈虚,固有常矣,造化之理使然。
盖阳气生于子,其卦直《复䷗》,五阴而一阳。
阳气虽微,乘得进数,刚德浸长,利有攸往,虽群邪在上,莫之能逆也。
寒暑迭代,日月将迎,以至于纯阳用事,其数斯极,其势斯复。
故阴气生于午,其卦直《姤䷫》,五阳而一阴。
阴气肇至,乘得进数,柔道浸长,利有攸往,虽众阳在上,莫之能拒也。
三才随之而变化,六气循之而进退。
其间阴阳差轶,水旱乘之。
水乘其进数,则淫雨作沴;
旱乘其进数,则亢阳为灾。
水与旱,其数自极,然后阴晴乃顺。
何以明之?
旱数极则淫雨继之,水数极则亢阳继之,天地不能移其数,岂圣人能撙节其过哉?
当其水旱为灾也,害于粢盛,民怀怨咨。
天子则祷于群望,诸侯则祈于境内,牲玉藻,奔走于土木偶之间,日望其感通,月俟其报应。
既而旱愈甚,至于水泽竭,草木枯;
雨弥甚,则防水横流,害于众民。
犹以为精意不虔,尚贻天谴,由是诚请益庄,祠祷益勤,冀其万一通于神鉴。
神愈不灵,肸蚃无朕,旱加惔焚,雨加霖淫。
乃复喧然聚议于朝,代黎民吁天之意,伫阴骘必报之感,贬常膳,避正殿,彻乐悬,赦缧囚,然后戚然复告上下四方之神。
不知阴之数已老而当晴,众谓之因祷而获霁;
阳之数已极而当雨,众谓之因祠而有应。
于是载洁笾豆,载丰玉帛,赛之酬之,畏之谢之。
安知阳之数九,而阴之数六,阴乘阳之大数而作沴,故鲧治水九载而弗成;
阳乘阴之大数而为害,故汤祷雨七年而方获。
《易》曰「七日来复」,又曰「妇丧茀,七日勿逐得」。
此乃往而必复之数自然也。
数有大小,时有进退。
数之大者积年,数之小者累月,以是明阴阳之数,上下四方之神可得而司之,不可得而专之。
稽阴阳进退之数,得水旱灾沴之旨也。
断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咸平集》卷一二、《皇朝文鉴》卷九三、《经济类编》卷九一
谋虑者,断之始也;
勇敢者,断之用也。
若谋虑未甚精,成败未尽见,情伪未洞知,而不忍欲利欲胜之意,不忍小忿小耻之心,卒然奋发,自谓决断,斯乃刚忿而趣败也,安得谓之断哉!
若谋虑已精,成败已见,情伪已审,而犹疑事或未济,尚忧理之未尽,犹豫于大难,惶惑于临机,本谋乱而不能坚守,始虑挠而不能必行,是谓无断也。
噫!
排大难,济大事,立大功,垂大名,皆由于断也。
陷大恶,致大乱,隳大功,失大事,亦由于断也。
盖谋熟而后断,则大功大名随之而兴矣;
智浅而言断,则大恶大乱亦随之而陷矣。
昔桀恶日盈,汤德日新,干戈未举,而成败之数先定也。
汤乃勃兴,应天顺人,一战而克,遂自诸侯而为万乘主。
斯则汤之智虑已精,成败已见,而果敢于断也。
其次商纣纵虐,而文王德素积于民,民心归周久矣。
一旦武王法成汤之举,师次牧野,风裂旗旆,武王震恐,以为天意未遂,遽思中辍。
唯太公独排众意,以为必克。
是则武王之断,未侔于太公也。
洎秦灭六国,威名雄迹,信有英断。
长戟巨铩,销为金狄;
圣谟国典,焚为煨烬。
将以弱诸侯之兵也,将以愚天下之民也。
若是果断,自谓超三王,迈五帝;
然而陷大恶,致大乱,失大位,得非断于强暴,而不断于仁信乎。
由是知有断于威武也,有断于为仁也,有断于用贤也,有断于贞介也。
许由弃尧之禅让,伯夷绝周之蔬粟,是果于贞介也。
流言,周公诛之,大义灭亲之断,自周公始也。
龙逢、比干以谏而死,是断于为忠也。
废黜己,是断于为大节也。
王用乐生,虽谤书盈箧,而委任愈坚,此则断于用人也。
项籍勇杰,不能终范增,所以霸王之业,卒为汉有,岂非无断于推心乎?
世祖单骑入铜马之军,人人相说,说其推心也。
唐太宗之初,颉利控弦者二十万,临于渭滨
太宗单骑,隔水责之,戎人畏伏,下马谢罪。
于时臣寮进谏,以为轻敌。
上曰:「国家初定,若示之弱,即生戎心」。
所谓智略周通,而决断果敢也。
汉祖项羽之罪,而弩矢窃发。
责敌之罪,颇类太宗,然为飞镞所中。
若万一不幸,即汉祖之断有馀,而料敌之智或浅也。
有以见楚子投袂而起,孟明焚舟而前,是皆幸而成功,岂是善谋而能断哉!
夫智与断在乎兼备也,若差之毫釐,则失之千里。
使汉祖郦生之言,断而不疑,则功业无因而济矣。
使太宗高祖之言,疑而不断,则国家无因而变矣。
今之论者,皆以韩信不从蒯通之言,谓之无断。
锡以为韩信不断于为忠,而犹豫思乱,以取诛灭也。
何哉?
蒯通说时,其心不回,谓汉恩深,不忍叛也。
及其功高而疑,势逼而猜起,不能坚守初志,卒与陈豨谋乱。
何始于忠而终于逆,盖无断于忠节也,非无断于逆乱也。
《诗》所谓「鲜克有终」,其是之谓乎?
亦犹孝景晁错之言,从之如顺流,将欲削七国之封,弱枝而强本。
一旦七国共叛,遽听袁盎之言,诛错以谢七国。
既诛而乱不息,岂非孝景无断于用人,而返惑谗搆之言哉?
若成与败,但思一决,而不图始终,慨然自谓决断,不其谬欤!
管仲不死子纠之难,非无断也,其非死所也;
晋宣得巾帼之赠,不敢出战,非无断也,战未便也。
是知智计明然后决断,则事无不济矣。
问喘牛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咸平集》卷一二
《汉书》称丙吉尝出,逢群盗斗者,死伤横道,过之不问。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息,使骑吏问牛行几里而喘。
或以讥曰:「宰相不亲小事,非所以道路问斗伤也。
方春少阳用事,未可以热;
近行而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三公典调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
锡尝试论之曰:宰相尊天子,安诸侯,在乎总要纲,持大柄,务求贤以置诸位,择能以分其职。
贤者在庶位,能者莅百战,庶位得人,百战具举,则理道不紊于条贯,生民可得教化,所谓劳于求贤,而逸于致理。
由是观之,宰相犹哲匠尔。
绳墨规矩,器于小大之材,材适其用,然后指麾众工,授以制度,不劳亲执斧斤,而崇屋搆矣。
是皇王帝霸之道若崇屋,贤能才智之人皆众工,宰相操执大道以指麾百官,量其器能,授以庶务,则不劳躬亲小事,而理道成。
理道成,则兆民悦,则富且寿,故民无怨嗟愁愤,悲伤夭札。
所以天地交泰,水旱虫霜不灾于物,谓之阴阳和,由宰相总大政而致之,故谓之燮理元化,陶镕品汇。
丙吉丞相孝宣神爵三年夏四月至五凤三年春正月薨。
丙吉在相位,才四载而薨。
当其四载之间,有日蚀,有任宣坐谋反伏诛,有严延年得罪弃市;
杨恽坐怨望处死不言天久雨之事。),公卿奏党皆免官;
京兆尹张敞亦被奏,因亡。
于是京师吏民解弛,桴鼓数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贼。
上思功,徵拜理冀。
又尝有诏曰:「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
又有诏以吏不廉平,增加其俸。
验兹数事,朔日蚀,天久不雨,盗贼扰境,官吏伏法,斯亦未为阴阳和而天地泰。
况群斗者死伤横道,高陵民兄弟争田,复未为庶民和悦。
庶民既未之和悦,官吏又未之辑睦,河南杀人流血数里,岂不感伤和气,而致春温?
温和失时,人亦自觉,何必因牛之喘,方认时气差违?
丙吉拜相以来,未能进一贤人,黜一不肖。
黄霸,不能早用为同列;
于定国,不能早引为同僚;
耻府中按吏之名,容车上吐茵之过,不足多也。
欲待岁尽课人之殿最,方行赏罚,赏罚欲加谁哉?
抑圣贤理天下,必致其道,然后政成而民悦。
虽使夔、契为政,亦待三载而成功,若期月化醇,未之有也。
后人读汉史,言贤相,皆服膺问喘之理,企踵调元之道,不详事实。
锡谓丙吉矫欤?
诚失问欤?
设边吏对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咸平集》卷二二
汉孝武勒兵十八万,北过天山,旌旗林殖,径周千里,金鼓川沸,声闻于天。
匈奴震恐,不敢抗威,弃衙帐而遁。
帝升单于,有黩武骄傲之色。
乃有边吏老矣,然精强矍铄,状貌魁杰,若贾馀勇,遂属櫜鞬,请见于军门。
上召与语,曰:「若居边鄙,多历年矣,谅谙练戎政,而详悉事机。
天山之北,大漠空旷,经川通谷平原险蹊,车战之地,骑斗之场,客主便利者凡有几何?
其次滥车之水,伏兵之道,堡冲垒要,峙粮挽刍之所,复何从而善?
若当悉意以陈,朕欲周知其名数,期以殄灭匈奴而后已」。
边吏曰:「臣远祖时为华封人,尝因祝延洪之寿于尧,尧乃嘉其忠孝,命世为疆埸之吏,俾食关塞之征。
厥后历夏、商、周,以迄于圣代,子孙嗣袭不绝。
臣虽不佞,今辱守祖先之职,疆埸之事,敢有越思」?
于是以山川形便之地,堡垒控扼之势,洎战斗利害,与烽爟远迩,悉陈于上前。
帝益悦而善其称职,命增之宠数。
边吏辞之,曰:「臣受国深恩,今数十稔,未有尘露裨益,敢以口给之对,遽欲邀陛下宠光?
臣尝读家藏之书,见唐尧帝天下,以清静为理,先劳精于求贤,果得舜于侧陋。
舜由是举十六相,而去四凶,海内大理,以至于无为。
当时远夷慕德,咸相率而朝贡,其言具列于唐、虞之书,及《禹贡》载要荒之义是也。
舜、禹继而理,不更其道,故有明珠大贝,奇器良马,迭充王庭,有以见皇风王化,覃及殊俗,梯航险深而至者。
然于时不以穷边极裔为意,而以修德化下为先。
太康丧国,四夷来侵,赖后相纂嗣,且征且讨,或叛或服。
德信衰薄,未足来远。
成汤文王,勉道勤仁,故羌、髳、鬼方,复修朝贡。
大约道德服人之心,而兵革制人之力;
与其制人之力,曷若服人之心?
故《春秋》谓武有七德,所以王师一出,若时雨之降旱岁也,然犹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今升下承文、景理平之运,海内丰富,时和民安。
胡不端居穆清,垂拱而理,上法之德,使涣汗之令一发,天下若风行草靡,而自躬劳圣驾,亲董戎行,顿兵于舄卤之地。
岂不闻先帝却千里马,罢露台,而远人自归仁乎?
况兵不茍聚,战不幸胜。
茍聚则财耗而民困,幸胜则害多而利寡。
设使陛下得戎虏之地,譬如石田,何所用也?
臣虽愚驽,窃为陛下不取」。
武帝不悦,事边益急。
由是伐朝鲜,驱林胡,取莎车,灭叶护,连年不息,海内空匮。
乃下令鬻爵得以补吏,入粟得以免徭。
用度未足,遂取管榷之利,算及舟车,而民益困。
都尉谀上,而言利不已,请田轮台。
帝方大悟,追往年边吏之词,下哀痛之诏,命封富人,将以息天下,然困耗已甚矣。
睦州夫子庙雍熙三年八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一、《严陵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夫子之道,布在六经。
深于六经者,得其时、遇其主而用之,则王道明而万邦受其赐也。
夫子之庙,列在郡县。
典于郡县者,习其礼、洁其诚而祀之,则庙貌严而诸儒知所宗也。
不然,则帝王之道未融,卿大夫弃德背义,而朝廷礼乐似是而非也。
祭祀之礼不修,士庶民淫祀徼福,而春秋享奠如存若亡也。
宜其宫垣阒寂,草木罗生,祠宇荒芜,风雨不庇。
浙江之右,桐溪之滨,建邦于山邑之间,居民多水潦之害。
岿然旧庙,密迩通沟,当子城东南之隅,在故垒闉阇之下。
藩篱疏壤,固无数仞之高;
堂庑湫隘,且非两楹之制。
水至则几筵斯没,水落则塑像其颓。
不堪庳陋之忧,安仰高明之祀?
加以俗巫交惑,徼求木偶之灵;
风教未还,奔走金人之福。
迨乎祀先圣,享先师,食禄者忽略而不知,为儒者流荡而忘返。
锡以东岳待封之岁,移殿是邦;
北戎薄伐之年,议迁此庙。
人来献地,县亦庀徒。
宫赞温仲舒佥谋之,护戎张元吉辅成之,督邮丘直方经营之。
七月某日兴役也,八月上丁释奠也。
庙无祭器,拜章以请之;
郡无经书,上言以求之。
志素王之新祠,成斯文也;
列门人之遗像,题旧赞也。
翼翼诸庑,不浃日而成;
慺慺众心,不俟募而至。
惜乎乡饮酒之礼久废,人不知尊卑;
党有序之学久废,人不识廉耻。
列郡无轩悬之乐,祭不足观;
在笥非衮冕之衣,礼不足取。
《白华》、《南陔》之诗寝,则无以警不孝不悌之心;
頖宫、齿胄之仪亡,则无以训为臣为子之学。
然庙不立则释奠无所就,礼不备则释菜无所观。
是以筑为儒宫,修其祀事,请笾豆之古器,复牲币之旧仪。
祭之者可以交神明,观之者可以知劝教。
神明交则福至,劝教明则化行。
夫世之浇淳在乎时,礼之用舍由乎上。
颜回谓舜亦人也,孟轲亦人也。
若然,则克念谓之圣,罔念谓之狂,必也。
祖述夫子之至仁,宪章颜氏之亚圣,则文中子亦人也,韩文公亦人也。
乃知取法于延陵季子,问礼于柱史老聃,生而知之乎?
学而知之乎?
勉人之学,读是碑也;
迁庙之志,见是记也。
罪言者得于斯,知言者得于斯。
时雍熙三年八月日记。
相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三
智周万物曰圣,道济万民曰贤。
圣乃君德也,贤亦君德也。
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故圣人王则贤者事之,贤者王则圣人事之。
周公相成王,乃以圣事贤者也;
仲虺成汤,乃以贤事圣者也。
舜、禹在十六相之间,即以圣事圣者也。
高宗命相,称若金用尔为砺,若旱用尔为霖,若和羹用尔为,若济川用尔为舟楫
此得命相之大旨也。
管仲相桓公也,以隰朋善摈赞之礼,请立为司宾
宁戚能稼穑之政,请立为司田;
宾胥无明于刑法,请立为大理
王子城父谙于战阵,请立为大司马
东郭牙忠鲠谠直,请立为大谏
乃曰君欲理国强兵,则五子在焉;
若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此乃得为相之大体也。
是知宰相所居者国之大位,所务者国之大事,所忧者国之大难,所理者国之大柄。
百职如网罟也,群官若襟袂也,提纲则网罟不紊,举领则襟袂自整。
所谓挈霸王之器,授于圣哲之主也。
陈平不言细务,丙吉耻按小吏,所以府无铃阁,门不施闑,示与邦国大同也。
不于众务之有隔也。
许扣閤以白事,呼宜禄以立闻,是表宰相之贵异于臣僚之贵也,宰相之职贰于帝王之职也。
君在座,见宰相则起,赞拜者揖而告之;
君在车,见宰相则下,赞礼者导而告之。
伊尹谓之阿衡吕望谓之尚父,圣人所以隆其礼若是也,贵其才亦然也。
所任非轻,所责亦重。
若天地有大变,邦国有大灾,则引咎责躬,谢病免职。
天下知其隆贵,而不知其忧劳;
受其陶镕,而不知其功业。
五帝之时,人谨事约,故宰相得致其理。
三季而下,俗薄文弊,故宰相尤劳其精。
玄宗姚崇宋璟,则开元之初,天下康济
用林甫、国忠、则天宝之末,海内丧乱。
岂独臣之过也,抑亦君心之怠也。
当忧勤之时,则逆鳞犯颜之臣,谓之忠荩而听纳也;
及安逸之后,则苦口沃心之谏,谓之狂妄而厌闻也,岂徒然哉!
魏徵太宗也,以抗直克保其终;
宪宗之用李绛也,以刚正不得其死。
盖君臣之际,委遇方深,则谗谤生焉,祸难起焉。
谗言不惑,则匕首窃发。
岂惟正直忌于众目,抑亦富贵摇于人心,王涯遂死于疑兵,窦参亦逢于刺客。
是知为相不易,为君亦难。
不惑谗疑,君之难也;
不事富贵,相之不易也。
德宗,勤俭之令主也,惑于谗疑;
赞皇,才略之贤相也,溺于富贵。
宰相所先者才略,所重者识量。
刘幽求克平内难,唐休璟善料边功,乃才略者也。
张九龄请诛禄山娄师德密荐仁杰,乃识量者也。
有量则深沈而难测,有识则敏速于先见。
使玄宗九龄之言,则禄山之乱不生矣;
使天后不言师德之荐,则仁杰之明不知矣。
夫俾人迁善远罪,而不自觉者,礼也;
致君去危就安,而不自悟者,贤相也。
盖弭乱于未形,制理于未兆,群官但受其节制,万机莫测于运用也。
黄閤之下,敢献箴曰:
惟天有斗,斡运化机。
日月五纬,阴阳四时,斗柄所指,随其推移。
惟君有相,调燮天下。
朝廷百揆,天地万化。
政柄所指,随其强霸。
一国具瞻,三台之象。
所务才略,所先识量。
量若不宽,不能容众。
识若不明,不堪大用。
才若不长,不堪任重。
略若不深,不谋公共。
识量有智,为相之器。
礼乐征伐,为相之辔。
按辔理人,利器事君。
献替辅弼,启沃经纶。
乃成大业,乃集大勋。
尧得元凯,垂衣而理。
得伊、,顺人而起,汉得良、平,乱略乃弭。
唐得,王道如砥。
君之股肱,禄既厚焉。
君之耳目,贵亦极焉。
禄厚骄生,贵极忘迁。
延龄调上,林甫忌贤。
元载专宠,吉甫弄权。
众僚位卑,不敢抗言。
百官礼隔,谁肯犯颜?
阿顺久矣,倾亡忽然。
性习相近,始终勿渝。
进贤为党,道则不孤。
至公为任,身则无虞。
民既富寿,物亦昭苏
狂生不佞,敢告仆夫。
将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三
圣人能御将,良将能御兵。
御得其道,则运筹料敌。
留侯运筹,知彼我胜败,如观掌上。
王剪攻于荆土,非六十万不足禦敌;
晋宣图于寿春,非三百日不足用兵。
其筹料本末,若是之审也。
然而有谋而迟缓者,将之病也;
有谋而心速者,将之病也。
故《军志》曰:「智而心怯,可窘也;
急而心速,可久也。
有骤胜则骄,不可不戒也;
有骤胜则怠,不可不备也」。
项梁败于定陶,骤胜而骄者也;
庸人败于临品,骤胜而怠者也。
能理其偏材,知其所病,戒其骄怠,是谓知与为将也。
伊尹吕望,王者之将也;
郤谷、管仲霸王之将也;
孙膑吴起战国之将也。
其材不同,同归于料敌;
其功不同,同归于用谋。
谋既素定,战无不克。
武侯以葛巾羽扇指麾三军,羊祜轻裘缓带总提万旅。
谢安知合淝之胜,对棋自若;
宋武知外水之宜,封函预言。
其何然哉?
盖所料无失,而当必捷者也。
虽云五帝有武备而无所用,是谓善师不阵者也;
汤武之举,是谓善阵不战者也;
桓文之举,是谓善战不败者也。
锡以为制理于未乱,即善师不阵者也;
制胜于未战,则善阵不战者也;
得机于一时,则善战不败者也。
又何必桓文之师,不及汤武之举乎?
汤武之举,不及五帝之有备乎?
韩信以尺书定燕,亦善师不战者也;
穆子以金城克鼓,亦善阵不战者也。
但务察机在目,料敌在心,自严将军之令,不受天子之诏,为将之道尽矣。
呜呼!
机者难得而易失,功者难成而易败,不可以图富贵而欲为将也,不可以爱威严而欲为将也。
有全材,受君之命可也;
无全材,辞君之命可也,不可以己之好尚,而欲陷民于锋刃。
三军之,千里趋战;
一国奉战,万民陷阱。
况应机之速,破敌之急,血膏草野,尸拥流水,而将帅自以为功名,以为富贵,以为威严,以为便利,可不恻隐乎!
可不咨嗟乎!
况胜不可保,袁绍败于官渡;
众不可恃,马服挫于长平。
皆图功贪名之过,无辑乱爱民之心。
加有私忿谋逆者,有幸乱而叛者,如汉之黥布韩王信,即私忿谋逆之人也;
晋之王敦桓玄,即幸乱以叛之人也。
轻士卒之死命,为嗜欲之深志,可不为伤心哉!
且周之饥也,伐商而年丰;
卫之旱也,伐邢而降雨。
岂徒顺于人欲,抑亦合于天意,是谓天人合发,万变定机乎。
欲期将帅之臣,先本仁信之用,故作箴曰:
兵者凶器,战者危事。
国有外患,君先择帅。
受脤于庙,授钺于社。
凿门而出,建牙指敌。
一国所仰,三军以律。
茍非将材,必自败绩。
先以仁信,次以智勇。
勇则三军增气,智则谋虑必中。
则赏罚无党,仁则甘苦必共。
智未明,仁勇或亏。
难保强胜,必致倾危。
天之雷霆,惊物为威。
国之征讨,吊民为辞。
晋文伐原,以为机。
祖约法,以仁为机。
羊祜近吴,以礼为机。
韩信袭齐,以智为机。
吕蒙得羽,以恩为机。
合若符契,不差毫釐。
叛者伐之,服者舍之。
乱者平之,凶者戮之。
谲诈有时,不可常施。
残忍非仁,不可念兹。
茍违斯理,是奉其私。
守默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惟天之默,三辰灿然。
惟地之默,万物生焉。
君子之默,百行昭宣
苟无昭昭之名,赫赫之德。
德未为人所仰,行未为人之式。
欲讷而言,欲寡而词。
孰谓尔无包藏,孰以尔为秉持。
夫事有节,而理有机。
机起节会,一言众怡。
所谓时然后言,敢志圣人之规。
汤盘后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君子为善,汲汲惟日不足,故《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昔汤作夏诸侯,日修厥德,以成齐圣广渊之道,致夏民之心。
归亳益众,如渴者赴饮,燥然促促,欲速于酌而挹之也。
故汤德益胜,桀罪益大,而祸不可解;
德胜而位不可避,位来逼己。
是以有夏之贤臣曰伊尹,归亳而赞之相之;
有夏之疲民惟亿兆,望亳而歌之舞之。
桀遂丧国,其灭也忽焉;
汤遂得位,其兴也勃然。
大哉!
圣人之心与天道合。
天道健而行者也,其行不息,故日月代明,四时六气万汇从之而不斁矣。
圣人懋其德。
兢兢业业,日慎一日。
《易》曰:「夕惕若厉,无咎」。
故百职万国兆民亦从之而无斁矣。
夫天子大位,圣王守之则大理
贤主守之则小康;
中庸之主守之,得其辅则理,失其辅则乱;
闇暴之主守之,则大乱矣。
古者盘盂皆铭,冀朝用之睹其铭,暮用之坚其志。
圣与贤,克己以禄;
闇与暴,肆欲以自败。
中庸之主,殆可儆戒尔。
锡因作《汤盘后》,申有商之祖训,熙圣人之大道也。
曰:
成汤铭盘,太甲弗视。
伊尹放于桐宫,宗祧几坠。
克念作圣,罔念作狂。
虽曰圣哲,无豫从康。
太宗念理,念念不已。
果致升平,慎终如始。
玄宗念理,念念弗亏。
姚、宋云亡,其德遂衰。
噫!
修德罔怠,日不暂替。
厥民大赖,永克永世
白兽樽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君好谏,则直臣进而邪臣退;
君好谀,则佞者安而忠者危。
悦佞忌忠,翘足待亡邦之祸;
斥邪用直,反掌有太平之期。
当晋运承金,武帝莅阼,鉴往君之理乱,详前代之兴亡。
思得嘉谋,渴仲山而补衮;
愿闻谠论,慕大禹之拜言。
于是庭设酒樽,樽施白兽。
使献言之士,謇谔之臣,将欲排金门,扣玉阶,抗真诚,吐忠谏。
必得挹酒浆而见志,干旒冕以犯颜;
法膳夫之佐樽,诱随季之及霤耳。
佩玦者知其有断,珥貂者表其外刚。
招虞人以弓则不来,赐武夫以钺则专杀。
皆用物以旌其意也,饰外以知其内也。
所以虎者,取其威猛,以壮其心,冀无触鳞之惧;
酒者,取其醇和,俾悦其性,以生沃心之谋。
所谓君诱臣之谏也,臣合君之道也,得泽山相感之理,见地天交泰之心。
锡以为感之以诚,则纯信之士来;
感之以恩,则死节之士至;
感之以信,则慷慨之士进;
感之以言,则鲠介之士归。
成汤待士于总街,齐桓录言于宝法,皆降尊严而下卑贱,示诚信而求吁谟。
岂不大臣固宠则惜言,小臣怯威则惧谏?
苟汲善之诚未著,好谏之志不专,则上之过失或未闻,下之精诚有未尽。
则面柔曰戚施,口柔曰籧篨,蔽我聪明,壅我嗜欲。
故君见兽樽在下,则惕惕之志不得不警戒而守也;
臣见兽樽在前,则谔谔之心不得不愤悱而发也。
所谓挹之以忠言,酌之以直谏,味之以醇和之德,器之以公共之道。
茍念终以入始,慎末而固本,则善旌谏鼓,又何异焉!
夫诱谏在乎樽,而用谏由乎君。
且臣非以直言为难,而君以从谏为难;
从谏非难,辨惑为难。
其有丰珍厚货以移君心,君则离法而悦之者;
有悲色哀辞以移君心,君则离法而悯之者;
有密姻近戚伊优相摩以移君心,君则离法而惑之者。
是知执一御众,君之明;
顺谏如流,君之道。
苟异于是,樽实虚设。
因铭之云:
白虎之象,为樽之饰。
壮彼瞻视,来其抗直。
壅蔽斯闻,谟猷必陈。
上或违道,下得触鳞。
君或怫谏,臣敢爱身。
君臣相济,上下交亲。
茍忘念理,惟欲是恣。
虽设斯樽,适为虚器。
夏鼎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盘古之上有昆崙中柱,其周三万里;
巨灵之迹有太华仙掌,其高五千仞。
一则制黄舆之动,一则通洪河之流。
事亦近情,岂《齐谐》之志怪;
言非摭实,鄙古人之不经。
唯《尧典》可详,《禹谟》斯在。
当群阴作沴,洪水横流,浩浩滔天,若载舟也;
汤汤怀山,若习坎也。
农无田以稼穑,女无以蚕绩。
万宇将为江湖,兆民忧为鱼鳖。
非圣人之智无以排大难,非圣人之功无以济大艰。
当其凿龙门,通砥柱;
疏百谷,导众流。
阴阳战而复和,天地否而复泰。
犹以为穷边大泽,深山旷野,有魑魅奸慝之灾,有猛鸷瘴疠之害。
俗有所未习,人有所未知。
于是象九州,铸九鼎,赫曦连月,方收其炎热。
九鼎俱成,山形谷声如在。
其初也,睿智如神,王言如纶,命诸侯以贡金,空群山而伐薪。
万韝一鼓。
吹风吸雨,如娲皇仰天,待炼石而将补。
其终也,巽户风绝,离宫火歇,馀霞犹状。
任公临海,得鳌鱼而待烹。
岌岌然在万乘之前,巍巍然列双阙之下。
日月星辰之分野,山龙华虫之文章,莫不上应昭回,下详区域。
未必《河图》括地象,始判华戎;
保章辨土风,方知陵隰。
有以见鼓天下之动,入我牢笼;
取域中之大,归我掌握。
开生民之耳目,为后世之楷模。
燥湿不变者,金之贞;
濩落能包者,鼎之量。
所以纪镂与山河并久,图象将世运常新。
瞻之在前,不出户而知天下;
仰之弥高,不窥牖而见天道。
乃知圣人备物致用,立功成器,有位则可保,失道则相迁。
故桀昏其德,迁之于商,商得之所以载祀六百;
纵其暴,迁之于周,周得之所以卜世三十。
定王微弱,战国纵横,楚子无君,敢有轻重之问;
丘明作《传》,备存应对之辞。
宝鼎之有归,由天命之所授。
然则天下,大鼎也;
黎元,鼎饪也。
惟左辅右弼,前忠后良,以文明为火而爨之,以教化为味而调之,则日月明,阴阳和,天地静,区域安。
故王孙善言,在德不在鼎;
圣人垂训,以道不以强。
愿追三代之阙文,以扬伯禹之鸿业。
铭曰:
万象鳞差,璇玑正之。
六合辐凑,会要观之。
圣人既作,万方攸归。
铸鼎象物,神奸乃知。
金铉恢廓,宝圆融辉。
得之非霸,失之非衰。
霸者道昌,失者德亏。
公共之器,圣哲无私。
卜台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蓍龟之灵也。
识进退存亡之机,得悔吝吉凶之朕,君子之明也。
世高士,成都逸人。
信佩仁冠,独得昊穹之爵;
玄关通键,自开众妙之门
穷达可移其心,岂喧静欲拘其趣?
故揲蓍于卜肆,将诱善于舆人。
太史之简编,考先生之故实,人子从而卜,必告之以孝道也;
人臣从而卜,必喻之以忠规也。
岂不以蚩蚩末俗,若山下之出泉,我必导其源而浚其流;
冥冥若真,若怀中之无物,我必居其静而观其动。
以蒙养正,若褧衣加烂锦之文;
用晦而明,比良玉有成虹之气。
故万乘闻其道,玉帛礼之而弗来;
五侯知其贤,弓旌聘之而不至。
是谓水官既废,岂易得于真龙;
弋者可施,徒仰观于黄鹄。
先生之道既如彼,先生之名又如此,不独发挥《彖》、《象》,喻人之吉凶;
实将隐见市朝,镇人之躁竞。
先生之智,灵于蓍龟;
先生之明,洞若冰鉴
且枯草腐骨,安足稽疑;
坤马乾龙,固无定体。
叔向以五难卜于子干,知其蔑济;
伊尹以五就卜于夏桀,知其必亡;
于公以阴骘卜其子孙,知其贵盛;
智果以视瞻卜于韩魏,知其变更。
又何必询幽赞于六虚,取《系辞》于十翼。
先生以天方咎汉,卜孝哀不久乎;
以天未悔祸,卜王莽将篡乎;
以火德未衰,卜世祖中兴乎。
识者知先生以道卜于时,退观理乱;
昧者谓先生以筮隐于阛阓。
蓬莱水浅,既难驻于仙踪;
河汉槎流,但遐思于往事。
愿以直笔,铭于卜台,曰:
真格仙风,飘如鸾鹄。
馀芳遗烈,馨若兰菊。
流声走景,变陵迁谷
后人作台,在坊之曲。
难问揲蓍,空思握粟。
我来徘徊,咏歌芳躅。
几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亲仁可以自托,友贤可以自扶。
求仁得仁,必驰必驱。
若隐几以召,凭几而呼,则仁贤斯遁,厮役来趋。
呜呼!
贤既遁,身即孤。
杖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持人之颠,人之危,于国也,于家也,无得而忘之。
剑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图难多疑为甚惑,莅事无断为自塞。
必在淬其志,率其职。
大夫必果敢决断,以取刚克。
盂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君子忧道,食不遑味。
所以颜子一瓢饮一箪食,虽屡空,而无耻。
砚铭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四
治石如之何?载磨载琢。
治艺如之何?以文以学。
艺成如之何?以礼以乐。